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 总结
- 2024-03-05 13:04:09
- 162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文化传播与交流
1、为什么
(1)对文化本身意义:
A.展示传播本民族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
B.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C.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对经济、政治、民族、综合国力的意义(见一)
(3)对个人的意义(见一)
2、怎样做
(1)热情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P37
(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首先认同本民族文化。P32
(3)积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点,以我为主,为我所用P54
(4)反对错误倾向(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P55
(5)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关于大众传媒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是什么?(文化与生活)
1.含义: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意识形态部分,也包括非意识形态部分
2.特点: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
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形成的
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长跑离不开物质载体
3.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人认识世界和世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成长历程中,还表现在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中。
(2)文化对经济、政治的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腐朽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表现为:(1)科技与教育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2)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创造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4.文化对个人的作用(或影响)。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3.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4.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5.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
6.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7.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8.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9.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10. 优秀的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1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12.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13.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14.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1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16.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
17.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传递、沟通、共享)
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术的推广为标志。
18.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中国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19. 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精神纽带。
20.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21.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2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23.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
24.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5.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26. 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7.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28.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29.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0. 一个民族和国家如果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
31. 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容性的特点。
32.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3.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4.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35.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它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36. 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
37.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伟大民族精神。
38.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本质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39.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40.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
41.弘扬和我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
42. 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大力发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43. 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44.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我们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45.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46.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47. 中国_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48. 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4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五千多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50.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51.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5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5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54. 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55.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56.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57.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58.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5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6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时代精神。
61. 当代中华文化的“魂”,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6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63.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关键是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
本文由admin于2024-03-05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