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口腔门诊护理查房范文(实用3篇)

口腔门诊护理查房范文(实用3篇)

  • 范文
  • 2023-11-10 21:39:06
  • 200

口腔门诊护理查房范文 第1篇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6月至2009年6月口腔科门诊发生交叉感染的医患资料,总结其交叉感染的原因及提出降低感染的有效措施。

结果:造成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器械污染、环境污染、操作不规范医患的被动污染。针对这种情况,要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做好预防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

结论: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要不断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感染。

关键词:口腔门诊交叉感染原因对策

Doi:

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已成为当前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1],口腔科门诊病种复杂,治疗疾病的器械和材料频繁与血液和唾液接触,口腔疾病患者中有着较高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在诊治的过程中都会接触到的有毒、有害物质,或有传染性的病原体,若消毒灭菌措施不严,易导致相关疾病的传播。

因此加强口腔门诊的感染管理,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已成为口腔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但就目前而言,部分医务人员对交叉感染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或对医院感染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为此,本文特对口腔科门诊较差感染的原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1口腔门诊形成交叉感染原因

器械污染。口腔器械是诊疗过程中的必然使用的工具,是预防和控制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特别是被患者血液污染的口腔诊疗器械,是造成医院内血液性疾病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乙肝是一种世界传染性疾病,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也是重点防治区域,此外,艾滋病的流行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而此类疾病的病毒都可以通过患者的唾液、血液及分泌物被污染。尤其是高速涡轮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必然会被患者的唾液、血液污染。微生物可以在手机内部死角处定居并形成菌落,也可以在综合治疗台的管道侧壁形成一层微生物膜。如未做好消毒灭菌工作,极易造成口腔科门诊诊疗中的交叉感染。

环境污染。口腔门诊是患者集中就医的场所,患者密集在有限的空间内,极易造成院内感染。诊疗中切磨时从口腔中漂浮出来的含有细菌的悬浮颗粒,散落在医生的手上、脸上、防护面罩上以及治疗台上。超声波洁牙机、高速涡轮手机产生的水雾混有患者的唾液和血液,可形成气溶胶污染周围环境的空气和物体表面。这些因素都可以在口腔门诊科室有限的空间内造成污染,有的口腔医院调查口腔诊室的空气质量合格率仅为[2]。

操作不规范。有些医生本身缺乏防护意识,特别是一些老医生,认为自己业务熟练,加之医院的监管力度不强,进行操作的时候不规范,特别是在工作繁忙,或者是新医生由于操作不熟练,未养成自觉的运用各种防护用品的好习惯,甚至有些医生不清楚操作流程,在进行护理操作时该使用防护用具时不使用、不戴口罩或该戴手套时不戴、不规范洗手、给使用过的针头套帽或人为地把针头折断或弄弯、用工作服擦手等不规范行为,甚至有些医护人员无菌观念不强,消毒隔离意识淡薄,这些都增加了发生交叉感染的机会。

2减少交叉感染的对策

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通过加强对口腔门诊科医务人员的安全教育,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首位,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培训,分期分批对各类人员进行培训,以通过外出学习、院内讲座、理论和防范操作相结合等等的方式进行,并将防护知识纳入考核内容和新医生岗前培训内容,使医生充分认识到口腔科交叉感染的危害性,增强防护意识,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做好预防性工作。当护理人员要接触患者唾液、血液和分泌物时必须严格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套后立即洗手,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措施,洗手时要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3]。在诊疗过程中如有必要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护目镜、穿隔离衣以防止血液、液体的喷溅。治疗过程中禁止戴污染手套去拿无菌物品,尽量使用脚控开关调节治疗椅。对医护人员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根据需要注射有关疫苗,或进行被动免疫和药物预防。

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只有建立整套完善、系统、有效、科学的监管制度,实行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明确职责,才能有效地保证工作质量。通过制定口腔门诊科感染控制制度,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对口腔科室的检测。监测主要包括每月一次的工作人员手的监测、灭菌效果监测、空气培养监测,每两个月一次的消毒灭菌器监测,并作详细记录,定期统计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讨论

口腔门诊的交叉感染问题涉技微生物学、流行病以及社会学等诸多方而,需要经过多层次、多方面的管理和控制,逐步提高全科室人员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使管理走向规范化、制度化,从而使交叉感染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因此,要增强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做好预防性工作、严格落实各项监管制度,提高消毒灭菌的质量,对预防控制口腔门诊交叉感染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口腔门诊护理查房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口腔科;护理;医护配合

要做好口腔科护理工作,要做到做好积极配合医生完成工作,做好分诊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等等,做好护理工作需要认真对待每项工作,认真做好每个步骤,要做到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以下将对如何做好口腔护理工作进行简要探讨。

1 做好医护配合工作

护理工作做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医生的工作效率,因此做好医护配合工作是重要方面。尤其是对于口腔科来说,门诊病人较多,病情不一,较为复杂,病人对于口腔科学的了解程度也不同。口腔门诊经常出现病人对于病症的描述与实际检查结果有很大的差异,这种情况就需要护士积极配合医生做好解释工作。例如牙髓炎病人主诉左上第四颗牙疼痛,而确诊部位是左下第五颗牙,如果病人对诊断结果存在异议,护士应耐心为病人解释,在患有牙髓炎时,对于疼痛部位的定位错误时常有现象;并用牙片为病人做出科学地解释,在病人了解情况后再为病人进行治疗。

另外,口腔科在患者就诊过程中所需仪器较多,增加了一定的工作难度。这就需要护士应在简要了解病人的情况后积极主动地做好分诊工作,减少医生诊疗过程中的不必要工作,并积极为病人解答问题,增加病人就诊信心。在医生诊疗过程中,护士应为医生积极准备好诊疗所需器材和物品,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为病人和医生更好地服务。

做好以上的工作,使医护和医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门诊的工作效率,提高门诊的整体形象。

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就诊时间

口腔科诊疗工作多在口腔内进行,要求较为精细,耗时也较长,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和患者都会感到疲劳,护士就更要按照医生要求,配合好医生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诊疗时间。在诊疗过程中,护士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四手操作。比如在根管治疗中,根管的预备难度较大,护士在工作中应首先对病人进行心理安慰,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并配合医生进行四手操作,即护士根据治疗步骤准确平稳迅速地为医师传递所需器械,随时用吸唾器吸出病人口腔中的血液和唾液,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使医师顺利地进行治疗,避免医生在等待护士提供器械上浪费时间。

实践证明,四手操作具有积极作用:第一,使工作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第二,提高了诊疗质量。第三,可以帮助医生节省时间,保留体力。第四,使医护人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提高医护的操作熟练度。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积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懂得统筹方法,真正做到提高工作效率。

3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

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工作,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对不同情况的病人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以下将心理护理工作分为两大类。

 对初诊稳定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一,重视口腔健康,主动就诊。这类患者的特点一般是具有一定的口腔健康知识,重视口腔健康呢,能及早发现口腔疾病,而且能够在治疗过程中积极主动的配合医生治疗,因此,在进行此类患者的心理护理时,只需进行基础心理护理。第二,急重症就诊的心理护理。如急性牙髓炎患者会感到疼痛难忍,迫切需要到医院就诊。对于这类患者,应该尽快安排就诊,进行一定的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紧张不安的情绪,增加病人治愈的信心,使患者能够主动配合治疗。第三,追求口腔健康完美者。此类患者首先要选择知名度较高的医生,对就诊要求较高。因此,护士应该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就诊状态。还可以帮助病人选择适合的医生,使患者得到最满意的治疗。

 对初诊不稳定型患者的心理护理 第一,初次就诊产生恐惧心理。很多患者在就诊前通过某些渠道了解到很多不正确的情况,认为口腔治疗过程是十分痛苦难忍的,这给患者的治疗造成很大的压力,让患者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甚至有患者看到诊疗器械就无法继续治疗。护士一定要为患者讲述治疗的步骤,并耐心介绍治疗的作用,缓解患者恐惧心理。第二,病痛导致的烦躁心理。很多口腔疾病产生的疼痛较为剧烈,使患者产生烦躁心理。护士应该耐心的询问病情,分散患者注意力。第三,对于治疗的不满心理。很多患者经过治疗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甚至疼痛加剧,或者修复失败,使患者产生不满心理。护士应耐心了解患者的情况,了解影响治疗效果的原因,并仔细向患者解释治疗后的注意事项,获得患者的信任,让患者获得治疗的信心,使治疗达到最好的效果。

4 预防交叉感染

 口腔是发生交叉感染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对口腔科治疗中的整个操作过程和消毒工作更应该加强监督管理。

 在口腔门诊的治疗工作中,医护人员的双手与患者接触频繁,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各种病原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

尤其是接触乙肝患者的血液与唾液。为了消除交叉感染.我科采取的措施为:医护人员操作前戴好口罩、帽子、手套,每次操作前后要洗手。手套一次性使用。

 患者使用一次性漱口杯、一次性吸唾器和一次性口腔治疗盘。一般牙科器材先采用浸泡消毒:一般患者污染后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时间30min;乙肝病毒污染用2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时间60min;污染严重时作2次消毒;一次性注射器、针头用2000mg/L的古氯消毒剂浸泡后,做无害化毁形处理。

 高速手机、牙钻、扩大针等牙科器械均采用高压蒸气消毒。

 各诊室消毒每天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2次/d诊室紫外线照射,60min/次;每天用500mg/L有效氯对工作区域进行擦试及地面湿拖2次;随时清理痰盂血迹、痰渍等。

5 积极进行宣教工作

护士应该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对口腔健康进行呢积极的宣教工作,让病人了解口腔疾病产生的途径,以及如何做好日常口腔保健工作。利用图片录像模型资料向病人讲解常见病多发病情况,病因危险性和防治方法,向病人推荐使用口腔保健用具,广泛宣传保健牙刷和牙线的优点,正确的刷牙方法,预防和重视口腔疾患。在口腔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抓住一切机会进行健康宣教并向病人交代治疗后的注意事项,防止感染再发生。口腔专科有很多药物的用法比较特殊,局部用药较多往往在口腔内用药,如碘甘油口疮膜漱口液等,病人担心吞下肚而拒绝使用,宁愿服用口服的药品。如有这样的病人,护士应介绍局部用药的益处,可减少全身用药的不良反应,同时保证了局部药物浓度。对于儿童,建议用棉签蘸药液擦洗,医护共同宣讲使病人了解其重要性。

口腔门诊护理查房范文 第3篇

1 口腔科门诊护理工作贯穿于病人就诊全过程

护理业务主要是助疗和分诊,而助疗的病人、分诊的对象一般是疗养首长、在职官兵、职工、退休老干部以及对外门诊人员,因此,口腔护士应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格局,从每一个细节人手。

1)缩短就诊流程,减轻疼痛。通过所掌握的口腔医学、口腔护理知识,口腔专科护士应整体评估、分析和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的需求,帮助个体和人群减轻口腔疾病带来的身心痛苦,使服务对象获得最大限度的健康需求。建立患者就诊流程,例如:口腔科门诊工作均采用预约制,患者就诊在实施挂号、登记等一系列手续后,护理人员应积极协调、合理安排,避免候诊过久,切忌冷落候诊时间长的患者,哪怕是递上一杯水,聊上几句话,最佳的方式是在此期间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宣教。

2)加强身心护理,对不同病人进行口腔健康知识宣传,运用就诊复诊介绍、宣传健康知识,查体时进行健康指导,观看口腔保健vCD,提供口腔健康教育与保健的咨询和教育服务,不断向患者提供接受口腔卫生保健教育的机会,为患者提供健康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改变口腔健康教育的环境。达到以预防为主和防治结合、以治补防、以防促治的_目标。为病人提供整体的预防保健护理,达到促进口腔健康、预防口腔疾病和恢复口腔功能的目的,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

2 口腔护理除具有临床护理的特点外。还具有口腔专科护理的特点

1)引领患者就诊。大到从患者挂号后的候诊、候诊时的宣教,直至就诊期间的配合、治疗术后的安排等等,小到护理人员的、站位,患者的等等,护理人员要将护理工作贯穿全程。

2)调拌技术。如牙体牙髓病应用修复材料种类很多,调拌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着修复材料的质量,而且关系到治疗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护士必须很好地了解修复材料的性能、配制比例、调和时间等情况,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完成治疗任务。

3)器械的使用。如吸引器是现代口腔治疗中必备的工具之一,为保持手术视野的清晰,应及时吸净口腔内的水雾、碎屑及唾液。因此,护士在进行操作时,要不影响医生的视线,及时吸引,掌握口腔内不同部位治疗时吸引器的放置位置,确保口腔内操作空间,同时不要紧贴黏膜,动作轻柔,避免放入病人敏感区域等。

4)手术的注意事项及临床观察。如种植义齿:做好术前准备、病人准备,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焦虑及恐惧心理,避免空腹,因低血糖可诱发晕厥。手术室的消毒、备好麻药、准备好用物及器械,必要时备好急救药品,严格无菌操作,实行“四手操作”。术后护理:清除面部污垢、血迹等,弃去一次性物品,清洗吸托,并进行健康指导,术后当天禁吃过硬、过烫食品,避免过多说话等口腔剧烈活动,术后1~2 d可以局部冷敷,减轻水肿等,按时复诊。只有运用好“四手操作”技术,掌握好医、护、患人际沟通的技巧,才能达到医护配合默契,取得病人的信任,以满足病人生理、社会、心理、精神文化等多方面的需要,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3 口腔专科护士在口腔医院物流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

1)口腔治疗时所需的卫生耗材品种繁多、性质各异、大小不一,使用的仪器、材料件小、精细、昂贵,需要进行特殊的保养和消毒处理。保证治疗所需的卫生耗材物流及设备物流到位良好是保证治疗质量的前提,因此,要做好请领计划,填写领报表,医疗器械设备要账物相符,责任到人,按时保养维护,消毒液药品按要求妥善保存。

2)护理人员应强化管理意识,加强责任心,将物流细化到每个人,建立消耗性物品逐日发放登记表,各类物品定位定量存放,专人保管。毒、麻、专人专账加锁保管,用后及时补充。

3)根据工作需要,口腔护理人员要掌握自己所配合的医生对各种物品的耗材情况,为医生的成本分析提供详细的数据,为医院成本核算及效益分析提供科学的依据,做好后勤保障。

4 口腔科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贯穿于护理活动的全过程

口腔疾患的各项治疗操作均在口腔内完成,病人流量大,仪器、器械使用频繁,口腔器材和医务人员的手随时可被带有大量病原微生物的唾液、血液污染,如处理不当,可直接影响医疗质量和病人的安全,极易造成院内感染。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一套严格的消毒方法和管理制度。

1)我院领导重视,成立疗养院感染管理小组,明确岗位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进入病人口腔内的诊疗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者灭菌,使用一次性器械盘。对诊室统一布局,实行一人一诊室,预防空气飞沫传播疾病,保持口腔诊疗室内外环境的整洁,空气清新。每日对口腔诊疗、清洗、消毒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做到通风2次/d。

3)器械消毒灭菌按照去污―加酶浸泡―超声清洗―保养―消毒灭菌程序进行。

4)做好医疗废物的处理和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防止交叉感染,传播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