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必备22篇)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必备22篇)

  • 总结
  • 2024-05-02 12:19:46
  • 173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篇

相比许多应试方法,语文学习四大基本功可以真正提高语文成绩,并加深语文素养。

现在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行业话语似乎道出了语文在xxx的分量“成也语文,败也语文”。既然成败在此一举,那么是不是每一名初三毕业生都格外地重视语文呢?其实恰恰相反!正如很多行家所指出的,很多初三学生认为:学习语文(复习语文)可有可无。而我想说的是,多数学生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没有抓住语文学科的根本。因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基本功是解决语文试题、打开思路以及提高成绩的关键。那么中考语文基本功又包括哪些内容呢?

写字,书写之功

众所周知,书写与口语表达一样,同是交流的重要渠道。说出话来是为了让人听明白;而写出字来是为了让人看明白。“书写规范,字迹清晰”是中考语文写字能力六点要求之首,同时“书写整洁”和“错别字”还占卷面3分!由此看来,写字这项基本功还包括消灭错别字和纠正错别字的能力及要求。因为《20xx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对这方面的规定是:能正确书写3500个常用汉字。所以只有多写,多读,认真加以甄别,才能将这项能力掌握,也才能消灭错别字,做到书写正确无误。

积累,xxx之功

我相信同学们对语文的积累一直以来从未间断过。从语文学科的特性来说,积累的'途径虽然多种多样,但尽管已经步入初三,最原始首选的方法还是读、背、默。也许并不新鲜但极为有效,这是我们的祖先千百年来总结出的智慧精华。因为多读方能形成语感;多背才能积少成多;多默就能长久不忘。关键在于久而久之,由量变到质变,然后还可以推陈出新,逐渐就达到了“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境界。另外,读、背、默是学习各种知识的基本功,不亚于武功,经过xxx天长的训练,功夫自会上身,到那时将受益终生。我们熟知的大师级人物比如xxx、钱钟书、xxx等就是不仅具有过人的记忆能力,乃至过目不忘,而且具有超强的阅读能力,以致一目十行。而《20xx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考试手册》中规定的现代文阅读的第2、3、4知识点,文言文阅读的第1、2、3、4知识点均是考察积累能力的。所以初三学生面对大量的记忆和背默练习,不仅不能厌烦,而且要从严、从细,达到精益求精。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2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樽zūn箸zhù三重chóng茅挂罥juàn坳ào突兀wù狐裘qiú锦衾qīn瀚hàn海掣chè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结庐在人境结:建造、构筑。

(2)问君何能尔尔:这样。

(3)直挂云帆济沧海济:-渡。

(4)高者挂罥长xxx:高。

(5)秋天漠漠向昏黑向:渐近。

(6)大庇天下寒士俱欢xxx:遮盖,掩护。俱:都。

(7)将军角弓不得控控:拉开。

(8)风掣红旗冻不翻掣:拉,扯。

(9)吟鞭东指即天涯吟:指吟诗。

(10)落红不是无情物落红:落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2)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xxx然。

(4)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饮酒》中表现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千古名句是:采菊东篙下,悠然见南山。

(8)《行路难》中运用典故写出诗人对从政仍有所期待的句子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9)人们常用《行路难》中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激励人们战胜挫折,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

(1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的想象写“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夸张地描写胡地异常寒冷的诗句是;瀚诲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3篇

一、 字词基础

1《新闻两则》

鄂è:湖北省的简称。 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 锐:锋利。当:抵挡。形容xxx猛,无法阻挡。

芜湖 荻港 溃退 要塞 阌乡 逃窜 聿

2 《芦花荡》

尖利jiānlì: 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 [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 :倾斜。 央告yānggào: 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xxx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 堤防 竹篙 编算 xxx 吆喝 蹿 飒飒 泅水 莲蓬

3 《蜡烛》

拂晓fúxiǎo∶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

瓦砾wǎlì: 破碎的砖瓦. 地窖dìjiào: 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ūgōng∶请安、低头,弯腰或xxx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ànwēiwēi: 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 迫击炮 匍匐 交叉 腋窝 名副其实=名符其实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4篇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百舸争流:形容群舟争相行驶。

天伦叙乐:老人和孩子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样子。

危在旦夕:形容危险即在眼前。

从谏如流:指听从好的建议就像水从高处流下一样顺畅自然,形容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洞若观火:就像黑夜里看火一样,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

以退为进:表面上退却,其实准备进攻的一种战略或战术。

化险为夷:将危险转化为平安。

放浪形骸:指行为放纵,不受约束。

一去不复返:一去之后就不再回来。

图穷匕首:比喻事情发展到了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出来。

悲歌击筑:亦作“悲歌易水”,常用以抒写悲壮苍凉的气氛。

切齿拊心:形容愤恨到极点。

发上指冠;毛发竖起的样子。形容极度愤怒。

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表示事已如此,再要挽回已是无能为力。

变徵之声:乐声中的徵调变化,常作悲壮之声。

秋毫不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劳苦功高:指出了很多力,吃了很多苦,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约法三章:比喻以语言或文字规定出几条共同遵守的'条款。xxx由于坚决执行约法三章,得到了老百姓的信任、拥护和支持,最后取得天下,建立了西汉王朝。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大权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长歌当哭:长歌长声歌咏,也指写诗;当:当作。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目不忍视:眼睛不忍看视。形容景象极其悲惨。

耳不忍闻:耳朵不忍听知。形容消息极其悲惨。

百折不回:无论受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也说百折不挠。

殒身不恤:殒:牺牲;恤:xxx。牺牲生命也不xxx。

步履稳健:表面意思指步伐稳重,用在特定场合也可以指办事一步一个脚印,很稳健。

博闻强记: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屏息以待:抑止气息静静的等待。

世人瞩目:全世界都在关注某事或人。

婆娑起舞:形容跳起舞来的姿态引人注目吸引人们注意。

发人深思:启发人深入地思考。形容语言或文章有深刻的含意,耐人寻味。

耸入云天:形容高山,或者参天巨树的高大,比云还要高。

扭转乾坤:比喻从根本上改变整个局面。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5篇

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混混沌沌:迷糊xxx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二三其德:形容三心二意。

载笑载言边笑边说话。

信誓旦旦: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xxx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九死不悔: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xxx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常人,与众不同。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孤傲,难以与周围人相处。

日月不淹:日月飞快地运转,一刻也不停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楚楚可怜: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比喻不可动摇。

去日苦多: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天下归心:形容天下老百姓心悦诚服少长咸集年少的、年长的都聚集在了一起。

群贤毕至:很多有才能的人都来了。

曲水流觞: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除去不吉利。

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游目骋怀: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放浪形骸:指行动不受世俗礼节的束缚。

感慨系之:有所感触,慨叹不已。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如泣如诉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

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

终南捷径指求名利的最近便是门路。也比喻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

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的意思。

责无旁贷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

旁稽博采两词意义相仿,连用表示从多方面考察、吸收各家长处之意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感到非常震惊。

义愤填膺由不义的人和事所激起的愤怒感情充满胸膛。

安之若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xxx平素,泰然处之。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内心焦急万分。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帮助,指解决不了问题。

空头支票无法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实现的诺言。

不言而喻不用说什么就能明白。

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休戚与共:忧患祸福彼此共同承担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敞亮。也xxx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浅尝辄止:只略微尝试一下就停止。比喻做事不深入。

坚韧不拔:形容意志坚强,有毅力,毫不动摇。

卓有成效:卓,特别突出,卓越。指很有成绩、效果。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6篇

一、要点

1、认识常用的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xxx义。

2、辨析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和多义字。

3、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和间架结构,知道一些汉字的基本知识。

4、掌握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三种查字典的'方法。

5、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行列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二、知识

1、认识汉字3000个左右,掌握常用汉字2500个,每个汉字都应做到读音、认准字形、xxx义,并能准确地书写、运用。

2、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3、注意把字写正确。

三、汉字笔顺

一个字先写哪一笔,后写哪一笔,叫做笔顺。汉字的笔顺有一定规律,一般是:

先横后竖十一十

先后捺人丿人

从上到下主亠

从左到右川丿

先外后里再封口田

先中间后两边山

从外到里向

此外,还要注意下列比较特殊的书写规则:

1、关于写点的顺序,应注意:

点在左上先写,如:斗、为、头

点在右上后写,如xxx、发、我

点在里面后写,如:瓦、丹、叉

2、竖在上面(左横的左面,在上包下或全包围结构里,一般光写,如:战、冈、圈。

3、“之”“廴”作偏旁的字,和一些下包上的半包围结构,一般先内后外,如:过、延、画。

四、汉字结构

独体字:天、木

左右结构:说、你

上下结构xxx、秀

左中右结构:谢、做

上中下结构:意、喜

全包围结构:国、园

半包围结构:同、凶

品安结构:森、晶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7篇

23个声母

b p m f d t n l ɡ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

24个韵母

a o e I u ü 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 an en in un ün anɡ enɡ inɡ onɡ

16个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 shi ri zi si ci yi wu yu ye yue yuan yin yun yinɡ

平舌音:以z c s为声母的音节

翘舌音:以zh ch sh r为声母的音节

单韵母:a o e i u ü单韵母都只有一个字母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üe er复韵母由两个字母构成

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介母:i u ü

知识要点:

(一)熟读、熟记《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顺序不能错,中间不能遗漏,特别是翘舌音在平舌音前的顺序要牢记。

(二)易写错的字母:

1、声母:b—d,p—q,t—f三组字母易混淆写错。

2、f的第一笔写反,t的第一笔写反,j的第一笔写反,成了右弯,s写反。

3、ai—uiei—ie ui—iu ou—iu ie—ue un—ün几组韵母的字形要分清。

4、整体认读音节:yu ye yue yuan yun中的去掉两点的ü要写成u,不要写成原来的ü。

(三)易错的知识点:

1、整体认读音节只有16个,不要把yan,you,wo,ya,er等误认为整体认读音节。

2、声调易错的地方:第二声与第三声容易混淆,特别是在音节词中第三声会标成第二声。

3、复韵母及音节中的声调容易标错位置,要牢记标调规则: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4、j,q,x只和ü相拼,不与u相拼,j,q,x和ü在一起时,ü上两点要去掉,如ju,qu,xu,jue,que,xue,juan,quan,xuan中的都是去掉两点的ü,不是u 。在这些音节中要写成u,分开时要记住写成ü。

5、同样记住,yu,yue,yun,yuan中的u其实是去掉两点的ü,不要加上两点还写成u。

6、音节拼写要注意:声调不要忘记标,有的轻声音节不要标调。三拼音节中的介母不要忘记写,如jia,qia,xia,jian,qian,xian,jiang,qiang,xiang,jiong,qiong,xiong等三拼音节中的i不要漏写。两拼音不要写错:有复韵母iu的音节中的iu不要写成iou,正确的音节是:miu,diu,tiu,niu,liu,jiu,xiu,qiu。牢记:you不要写成yiu或yiou。

7、音节读音容易错的地方:有声母n,l的音节要分清鼻音和边音,很容易把鼻音n读成边音l。平舌音和翘舌音容易混淆读错。前鼻音和后鼻音容易混淆读错,特别是后鼻音容易读成前鼻音,如朋友的朋,蜻蜓的蜻,等等。

8、音节容易错的还有:抄写音节或选择音节填空时容易抄错或漏掉声调、字母等,这样的错误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趣味识记歌

小ü碰到j q x,擦掉眼泪笑嘻嘻。小ü碰到y,擦掉眼泪笑嘻嘻。(ju qu xu yu)

标调歌:有a给a戴,没a找o e,i和u在一起,谁在后面给谁戴。

拼音练习题

一、熟读下列音节。

yí yā yǐ wā wǔ yá yù yì wà wō

yī wū wú yà yǔ wù wǒ yū yú yǎ

二、熟读下列音节词。(要求:至少读5遍,读熟读准。)

wū yā yǔ yī wá wɑ yǎ yǔ bǐ yì bǐ

ā yí kě wù yì qǐ bǔ yú xǐ yī fu

xì jù yú xiā suǒ yǐ yā zi xià dà yǔ

三、读准句子。(要求:读5遍以上,读熟读准。)

yí ɡè xià wǔ,huā hua hé bà bɑ qù hé li zhuō yú。 huā hua ná zhe yí ɡè hé zi,bà bɑ tí zhe yì bǎ yú chā。 bà bɑ ná yú chā chā yú,huā hua zhuō le xǔ duō dà xiā。

四、在拼音格中写下列音节词。(每个词抄3遍。注意拼音格式。)

yú cì wū zi wā ɡǔ wō li yā zi

阅读答题技巧之筛选信息类题型

1、文章的线索:一看文章标题,标题往往就是线索;二看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是线索。

2、概括文章(或者段落)内容类题:一找中心句、过渡句,结合xxx的六要素,将文章主要内容说清楚。二段落内容组合法,即将各个段落的主要内容组合在一起。

3、概括文章所描述对象的特征类题,例如人物形象的性格及精神品质?此类题同样需要回归原文,结合原文描述对象的所作所为,如果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话就结合人物事件、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从中找出关键词总结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

4、理解文章关键词、重点句的含义类题:

此类题多提取文中的某句话,然后问为什么,原因是什么等,此类题必须把题干内容带入原文,答案一般就在此句的上下文中出现,如果上下文中的原句不能直接用作答案,就提取关键词进行再加工。

做阅读的注意事项

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较为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阅读理解答题里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对固定的回答方式,总之平时要多留意,梳理总结。

2、阅读作答之后,可以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3、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据课内阅读进行延伸,因为文章,包括阅读理解都会有来源说明。人选书不好选,但书选书就容易多了,你多的书越多,你就越知道怎么选。

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习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4、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读,要多注意收集摘录,平时一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8篇

1文体知识

文学体裁包括古代文体常识和现代文体常识两点。

古代文体:大致上可以分为韵文、xxx、散文,包括史传文。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赋、铭。散文,包括史传文、议论文、杂记文、应用文等。xxx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下面择其重点予以说明。

2古体诗、近体诗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3辞、赋、xxx

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由,多用“兮”字,以抒情为主,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以屈原的《离骚》为其代表。

赋,源于战国后期,句子大体整齐押韵,间杂散文句式,着力铺陈事物,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代表人物为xxx如。

xxx,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词藻华丽,因大多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与xxx思书》、《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4词、曲

词萌芽于南朝,形成于唐,盛行于宋。是诗歌的发展,故称之为“诗余”。它有多种词牌,各种词牌都有其固定的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等。其句式长短不一,又称为长短句。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字至90字)、小令(58字以下)。

曲,盛行于元代,故称“元曲”,也是配乐的诗。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清唱曲,杂剧是演出曲。散曲又可分为小令和套曲两类,其中小令由一支曲子组成,套曲也叫套数,由多支曲组成。杂剧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其结构是四折(相当于四幕)加一个楔子(序幕),其构成有科(人物动作、舞台效果的说明)宾白(人物对话、独白等)、唱词,角色有旦(女角)、末(男角)、净(花脸)、外(老年男子)、丑(丑角)等。曲有曲牌,规定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的固定格式。宫调表示曲调声音的高低。

5史传文

属历史散文,包括编年体(如《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如《史记》、《汉书》、“二十四史”)、断代体(如《汉书》、《后汉书》)、通史体(如《史记》、《资治通鉴》)

6论说文

古代的论说文是从诸子论学语录发展形成的,它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种:“论”议论事理;“说”申说事理。

7杂记文

包括名胜游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人事杂记四类。杂记文范围很广,在部分题目有“记”字。记载历史掌故,遗闻轶事、科学资料、文字考证等文章均包括在内。

8应用文

包括奏疏类、碑志类、祭文、赠序四大类。

现代文体: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此外还有实用文,包括xxx、xxx、议论文、应用文四类。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

4.xxx六要素(五W+H):xxxhenxxxherexxxho何因why何过howxxx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xxx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

7.六种xxx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xxx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

9.三大xxx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 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xxx短语 E动补短语xxx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9篇

1、上乘:一般指境界高妙的文学作品、选工精巧的工艺品和传世的美术作品。

2、大亨:指社会上有权势地位的人。

3、斗胆:形容胆量很大。

4、双簧:本是一种曲艺演出形式。现在,人们常把生活中一方出面,一方在背后操纵的活动叫做演双簧或唱双簧。

5、吃香:原意为凭借职权而享受到的某种好处,现在一般指受人欢迎的意思。

6、舌耕:人们把教书称为“舌耕”。

7、沙龙:原指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后指一种在欣赏美术品的同时,谈论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场合,现在更多的是指这样的集会。

8、抬杠:两人互相狡辩,互相驳斥,南方称作“讲扳理”,北方叫做“抬杠”。

9、说项:表示替别人讲好话,替别人说情。“说项”也叫“逢人说项”。

10、xxx:表示勤学苦读。

11、点卯:旧时官吏的一种考勤方法,现在常用来指到时上班应付差事。

12、借光:指请求别人给自己方便。

13、捉刀:指请人代笔作文,也可指代人做事。

14、狼烟:原本是古代军队报警时燃放的,后便成了“烽火”的同义语,“敌兵”的代名词。

15、圈阅:“阅毕”文件的特殊符号。

16、悬壶:比喻行医卖药,后称那些医药名家为“悬壶济世”。

17、黑马:喻指那些潜心努力,不畏强手而一举成名的后起之秀。

18、蓝桥:人们把恋人或夫妻一方失约,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断蓝桥”。

19、碧血:人们常将“碧血”与“丹心”连用,称赞忠臣义士为国殉难,保持高尚的节操。

20、鼻祖:多用来称最早创始人或祖师。

21、囊萤:比喻勤学苦练。

22、捧臭脚:对权贵言过其实的吹捧夸耀,博得一欢。

23、xxx:人们常把那些有些傻气、做事莽撞的人叫做“xxx”。

24、八斗才:人们常用“八斗才”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来形容富有才学。

25、三不足:人们用它形容反对守旧、勇于革新的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6、耳旁风:又叫耳边风,比喻对事情漠不关心,丝毫不往心里去。

27、闭门羹:泛指拒绝客人进门,回避不见。也有用来指拜访他人时,主人不在,自喻吃了“闭门羹”的。

28、老皇历:人们常把过去的事称作“老皇历”,指与现在的形势不符。

29、应声虫:比喻那些毫无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人。

30、忘年交:指不够年龄辈分而结成莫逆之交的朋友。

31、阿堵物:指这个东西,即指钱。

32、花架子:指那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33、护局子:护自己孩子短儿,护自己单位或下属的短儿。

34、刮地皮:指地方上的赃官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的行为。

35、xxx:比喻见风使舵的人。

36、卖关子:泛指设置悬念或故弄玄虚的那一套手法。

37、破天荒:形容创举或头一次出现的新鲜事。

38、铁公鸡:比喻极其吝啬的人。

39、鬼门关:比喻僻远险阻的地方,也指克服困难的关键所在。

40、莫须有:指无中生有的诬陷或冤狱。

41、跑龙套:指那些寄人篱下,干些无足轻重的事情的人。

42、娘子军:指由妇女组成的队伍。

43、紧箍咒: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44、跌份儿:指降薪降职,现在还牵涉到脸面、身份、气派。

45、喝墨水:形容知识的多少。

46、装门面:比喻制造表面繁荣、好看的假象以掩盖衰败、空虚的本质。

47、登龙门:xxx到有名望的人引荐和提拔而声誉加强。

48、遮羞布:比喻遮挡不好事物的东西。

49、搞名堂:形容那些让人不明不白甚至有点神秘色彩的行动。

50、敲竹杠:指勒索钱财的行为。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词语

1.哀而不伤——悲伤而不过分。多形容诗歌、音乐等具中和之美。

2.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3.xxx迁——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4.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5.安居乐业——安心地住在那儿,喜爱自己的职业。

6.安身立命——安身:容身,指在某地居住或生活;立命:使精神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寄托。

7.安之若素——素:向来,素来。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不能误为“安心”。

8.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9.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

10.爱不释手——喜爱到舍不得放手。释:放。

11.爱屋及乌——比喻因喜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12.按图索骥——骥,jì。照图上画的去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事物。

13.按部就班——部、班:门类,次序;就:遵循,依照。①形容做事有一定的步骤和规矩。②现也用以指办事机械,缺乏必要的灵活性。

1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标点

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标点符号考题是常出现,它的分类比较多,所以要谨记每个符号使用的方法。标点符号常见考法是以选择题形式出题,考查内容较为固定,点号的连用、后括号的位置、引号和句末点号的关系等都是重点。在写作文中标点符号也是核心考点,如果运用不好会影响到作文的分数。今天本文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的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标点符号的作用,详细内容如下:

1.表概数的地方不能用顿号,但表确数的地方必须有顿号。

2.太短的并列成分间(尤其是约定俗成的词语),无须停顿也不会长生歧异,可不用顿号。

3.并列词语之间有了“和”“与”“及”等连词,连词前不用顿号。

4.较长的并列成分间可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5.并列词语做谓语、做补语时,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而用逗号。

6.并列成分间已有问号或感叹号,不应再用顿号,也不用其他点号。

7.并列的成分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间使用逗号。

关于冒号的使用:

1.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中间,则不能用冒号。

2.转述的话不能用冒号。

3.如果后文是应用原话,人称又未发生变化,前文既可用冒号,也可用逗号(“指出”“说明”“证明”和“认为”,这些谓语后一般用逗号。

4.没有比较大的停顿不用冒号。

5.下文和提示的内容不一致时,不能用冒号。

6.同一句中不能用两个冒号。

7.在非提示性话语的后边不用冒号。

关于问号的使用:

1.连续问句,每个问句没均用问号(承接较紧密的,中间可以用逗号)

2.选择问句,在句末用问号,句中用逗号。

3.主胃倒装句,问号放在句末,谓语后用逗号。

4.有的句子虽使用了疑问词,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句末不用问号。

关于感叹号的使用:

1.如果有成分倒置,感叹号用在句末。

2.两个叹词连用,一般后一个用叹号,前一个用逗号。

3.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有时可用感叹号。

关于引号的使用:

1.如果引xxx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2.引文不完整或引文作为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时,点号(问好、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引文末了是问号或感叹号,无论直引或夹引都放在引号只内。

3.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要用双引号,依次类推。

关于括号的使用:

括号有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两种。注释句中某一部分的叫句内括号,注释整个句子的叫句外括号。

1.句内括号要紧贴被注释内容之后,如果正文在这里有点号,点号放在括号之后;括号内部文字末尾不用点号,但叹号和问号除外。

2.句外括号是注解整个句子的,所以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如果句外括号内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应保留句末点号,后括号外不能再加句末点号;如果句外括号内不是句子,那么后括号前则不用标点。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0篇

1、形容春天的成语: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繁花似锦、桃红柳绿、春色满园、春意盎然

2、描写夏天的成语:

骄阳似火、汗流浃背、烈日炎炎、暑气蒸人、热浪炙人、烈日当空

3、形容秋天的成语:

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红叶似火、金风送爽、秋风习习、硕果累累

4、形容冬天的成语:

冰天雪地、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白雪皑皑、鹅毛大雪、寒冬腊月

5、描写山的成语:

重峦叠嶂、崇山峻岭、悬崖峭壁、连绵起伏、xxx伟、危峰兀立

6、描写水的成语:

滔滔不绝、一泻千里、波澜壮阔、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波峰浪谷

7、描写山水的成语:

湖光山色、山清水秀、山明水秀、青山绿水、山水相依、山水一色

8、含有云的成语:

腾云驾雾、壮志凌云、云雾迷蒙、风卷残云、彤云密布

9、描写建筑物的成语:

亭台楼阁、富丽堂皇、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别有洞天、鳞次栉比

10、描写花的成语:

花团锦簇、繁花似锦、百花齐放、姹紫嫣红、xxx红、鸟语花香、花红柳绿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1篇

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物华天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人杰地灵: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xxx凤: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xxx巧优美,才华横溢。

钟鸣鼎食: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萍水相逢xxx: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冯唐易老:比喻仕宦xxx。

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xxx。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

桑榆:西方,日落时,xxx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

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xxx,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陆海xxx:陆、xxx,晋朝的文学家陆机、xxx岳。本是称颂陆机和xxx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鹏程万里:xxx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xxx立:孤独无依的样子。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xxx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流毒无穷: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和欣赏。

张冠xxx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不即不离:不靠近也不分离。

锱铢必较:对极小的事都计较。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或窍门。

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2篇

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 塞sài上 遽jù 髀bì 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 果:果然。 亡:丢失。

(2)马无故亡而入胡 亡:逃跑。

(3)人皆吊之 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

(4)居数月 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将:带领。

(6)父子相保 保:保全。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人皆吊之,其父曰:_此何遽不为福乎?_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xxx,其父曰:_此何遽不能为祸乎?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xxx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祭,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xxx名下。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3篇

一、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整理。

基础知识的积累在于平时,但也必须适时进行整理归类。具体包括拼音、汉字、词语、句子、修辞、文学常识、古诗文名句、名著阅读等内容。

词语的积累要重点关注本学期已经学过的、在注释和课文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中标注出来的字词的字音与字形。特别要注意它们在语言环境中灵活应用。

句子仿写、拟标语广告词和对联撰写是考试热点,能辨识修辞手法和分析其作用。

对规定篇目的背诵与默写(集中在第五单元和最后附录的10首古诗),要做到一个字都不能错。

关注名著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

二、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初二年级前半学期的教学内容还是以记叙类的作品为主(第一、二单元),后半学期将进入xxx的阅读学习(第三、四单元)。所以我们现阶段必须重点掌握记叙类作品的常见考点及答题方法。

最常见考点有: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

2、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

3、对景物描写的作用的分析;

4、对文中佳词美句与精彩语段赏析品味;

5、对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进行赏析等。

答题方法的指导:

1、对情节的概括和分析理解:

①从要素入手: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

②语言要简洁概括。

2、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看情节,从人物所做的事情来分析;

②看描写,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等来分析;③看环境,人物所处的社会与自然环境来分析。

3、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天气等;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③渲染环境气氛;

④烘托人物心情;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情节作铺垫。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4篇

一、文言文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_溟_,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_智_,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_辨_,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_又_;通_返_,往返)

(5)而徵一国(通_耐_,能)

(6)御六气之辩(通_变_,变化)

2、古今异义

(1)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

3、一词多义

(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_辨_,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_变_,变化)

(2)知之二虫又xxx(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xxx)/xxx之九万里而南为(xxx)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xxx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xxx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代词,它。而xxx夭阏者

(4)代词,他。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xxx)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xxx)

(5)代词,这些。之二虫又xxx

(6)动词,到,往。xxx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连词,表修饰。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连词,表转折。而xxx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xxx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xxx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xxx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介词,把。以五百岁为春

(2)介词,用。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介词,凭。xxx知其然也

6、且

(1)连词,而且。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副词,还。xxx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xxx于世/xxx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xxx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代词,它的。其名为鹏

(3)代词,它。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_也_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_者……也_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_者……也_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_于_)

(2)且举世誉之而(xxx)不加劝(省略主语_xxx_)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_于_)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_众人_)

3、疑问句

(1)xxx之九万里而南为(xxx为,表示疑问语气)

(2)xxx知其然也(_xxx_,表示疑问语气)

(3)xxxxxx也(_奚_,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xxx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xxxxxx也(适奚,宾语前置)

(3)xxx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xxx之上(xxx之上覆杯水,xxx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xxx短语后置)

四、重点语句翻译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xxx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处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xxx鸟借着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

3、xxx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xxx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_六气_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_至人_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_神人_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_圣人_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5篇

一、我会写。

二、我会连。

shi zhu yan chuan yan

石舟竹燕川

三、看拼音,写词语。

yàn zi hé chuān quán shuǐ xiǎo zhōu

()()()()

shí tou zhú zi bǐ huà shén me

()()()()

四、写出本课生字中带有下列偏旁的字,再组词。

亻()()门()()

灬()()

五、按课文填空。

绿蜡笔,画(),蓝蜡笔,画(),青蜡笔,画(),黑蜡笔,()画。要问我们()?画我祖国。

六、美文天地。

大地是花朵的妈妈,

天空是星星的妈妈,

祖国是我们的妈妈。

我们爱妈妈,我们爱祖国。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6篇

xxx,字xxx号云庄,元朝散曲家.《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 骊山怀古》选自《全元散曲》.

xxx,《朝天子 咏喇叭》选自《散曲丛刊》.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黎,元大都人,《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

乔吉,元代散曲家,《水仙子 重观瀑布》选自《全元散曲》.

现代文部分

xxx,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收在《xxx全集》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社戏》,《论xxx的倒掉》(《坟》)《_友谊惊诧_论》(《二心集》)选自《xxx全集》,《故乡》,《xxx》选自《呐喊》.

xxx,原名xxx,四川人,文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著作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收在《沫若文集》,《天上的街市》选自《xxx选集》,《炉中煤》,xxx在地球上放号》.

茅盾,《白杨礼赞》选自《见闻杂记》,《雷雨前》选自《茅盾文集》,《xxx的故事》选自《茅盾散文速写集》.

老舍,北京人,满族,原名xxx,字舍予,著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小麻雀》选自《文学评论》,《在烈日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

xxx,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散文集《废园外》,《随想路》,《废园外》选自《xxx文集》.

叶圣陶,《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冰心,原名xxx,女作家,主要作品收在《冰心选集》里,《小橘灯》选自《小橘灯》.

xxx,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著论,收在《xxx文集》.《背影》选自《xxx选集》,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春》.

xxx湘,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现代语法分析问题》,《xxx湘语文论集》,《语文常谈》等.我们学过他的《介绍〈应用文写作知识〉》,《论_基本属实_》《_偃旗息鼓_和_圆满结束_》.《人类的.语言》选自《语文常谈》.

吴伯箫,现代散文家,原名熙成,作品大都收在《吴伯箫文集》里,《记一量纺车》选自《吴伯箫散文选》.

xxx,字鸿杰,号红杨树,著有长篇小说《东方》等.《谁是最可爱的人》选自通讯集《谁是最可爱的人》.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7篇

一、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

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

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

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

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

表示方位名称: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坐、听;

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有、发生;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表示使令:叫、让;

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能、会;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来、去;

表示判断(判断词):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高、矮;

表示事物性质的:漂亮、结实;

表示事物状态的: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

表示语气:可、倒;

表示否定:不、没;

表示时间:刚、恰好;

表示程度:很、极;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xxx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的、得;

动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1)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

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xxx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

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1)联合(并列)短语:

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

由两个或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并列在一起。

如:科学技术调查研究酸甜苦辣你我他细致而周到讨论并通过上游或下游升学或就业

(2)主谓短语:

被陈述对象在前,xxx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

如_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_。

(3)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修饰或限制后一部分。(前偏后正)其间的关系是修饰、限制关系。

根据组成部分的不同,可以分为:

①中心语是名词的:其中修饰语叫定语(可以是名词、形容词、动词等),因此又叫“定中短语”。

如:祖国大地我的故乡文学流派遥远的地方

一朵茶花美丽天使千斤重担前进的步伐流动状态

②中心语是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叫状语(一般是副词或形容词),因此又叫“状中短语”。

如:很好看不细致已经完成精心培植独立思考大力支持可以参加慢慢地走

(4)动宾短语:

由动词和宾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一般表示动作、行为,后一部分一般是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对象,是宾语。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支配和被支配或关涉和被关涉的关系,也就是动宾关系。

如:翻修马路寄存行xxx热爱科学影响声誉来了客人防止中毒下决心是凤尾竹象珍珠

象征光明富有幽默感

(5)后补短语:

由中心语和补语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为或性质,是中心语,后一部分补充说明前一部分,是补语。两部分之间是补充说明关系。中心语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

如_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_。

(6)介词短语:

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

如: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7)的字短语:

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

如_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_。

三、句子六种成分

主语、谓语、宾语;

——三种主要成分

定语、状语、补语;

——三种附属成分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划在主语下面

谓语:“—— ”划在谓语下面

宾语:“~~~~”划在宾语下面

定语:“()”用在定语前后

状语:“[ ]”用在状语前后

补语:“〈〉”用在补语前后

句子成分作用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

谓语——是对主语加以陈述的

宾语——是动语支配、关涉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状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谓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语

1、主语:就是谓语陈述的对象,主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回家的感觉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2、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一般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谓语。如:

战士们英勇顽强。你是学生。

3、宾语:是动词中心词支配的对象,一般由名词和代词充当,其他实词和短语也可以充当宾语。如:

大家喜欢游泳。他给我一本书(双宾语)

4、定语:是名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的”是定语的标志。如:

(浅浅的)月光流进了村子。

注意:定语后置。如:

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5、状语:是动词、形容词中心语的修饰成份。副词、形容词、表时间(处所)的名词和短语充当状语。“地”是状语的标志。如: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xxx短语)

6、补语:是对动词、形容词中心语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份。形容词、动词、代词、副词、数量词和短语可以充当补语。“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辘轳上那长满黑斑的麻绠,依然牢牢地吊着

我的心事,绷得<像调紧的弦>。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

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

句例:(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

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xxx短语

句例:[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特殊句子成分

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

1、主谓谓语句:这个电影我看过。

2、复杂宾语句链:我看见xxx在大街上边走边读书。

3、兼语句链:大家选他当班长。

4、双宾语句:xxx老师教我们语文。

5、连动句:他们听了这个消息[很]高兴。

6、把字句:老师[亲切地][把书]放〈到他的手中〉。

7、被字句:她[已][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8、存现句: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子。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密切联系、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单句组成的句子。

组成复句的单句叫分句。

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语文阅读理解的八大技巧

带着问题读文章

读文章分两边读,第一遍先看一下文章题目,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思考,然后快速读文章,进一步了解这篇文章到底是讲什么的,对文章的主要内容、xxx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第二遍读文章,这遍读就要精读,深入文章,细细的理解每一段甚至每一句的含义。

分析题目

题目其实已经代表了一切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啥,基本上已经知道内容了。读文章之前,一定要看看题目是啥,加深对题目的记忆,再读文章,这样才能更好的找出问题所在。

认准关联词

因为什么,所以什么。这些关联词,一定不能只出现前半个,或者是后半个,这是严重的`语法错误,就算是你题目答对了,语法错误,也是不得分的。

从原文找答案

阅读理解的题目,文章越长,就越有优势,一般都能从原文中找到答案,千万别杜撰。如果不知道答案是什么,这个时候,标注的关键词就派上用场了,从关键词中,找重点语句,答案往往就在这里。

仔细看原文

一般阅读理解题目,最常见的考察办法,就是文中人物的描述,这样的题目一出,就能套上:什么什么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立体,这样的答题方式了,但是从哪里体现出来的,一定要写清楚,否则就有虎头蛇尾之嫌。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及时放弃

有的时候,阅读理解就是让你百思不得其解,没关系,先做别的,因为语感这种东西,真的很神奇,说不定啥时候就有了。就算是语文的答题高手,也免不了思维放空这一招。

文言文一般考察少见含义

古代文言文的阅读,是狠多同学头疼的地方,那是其实,这是最容易的,考察的内容,基本上老师都会讲,这个时候,不要犹豫,就是你觉得最不可能的那个意思。

注重表达情感

诗词赏析,一般都是要考察,看看你是否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一般都是抒发了诗人怎么样怎么样的情感,这句肯定不能少。

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开头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xxx)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2、结尾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中心或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3、中间某句话或者某段

(1)结构上的作用是: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2)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8篇

第一部分

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xxx类型:事理xxx、事物xxx。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xxx》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xxx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xxx》发展部分叙写xxx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xxx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xxx》高潮部分叙写xxx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xxx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xxx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xxx》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xxx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xxx》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xxx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xxx》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xxx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②现象←→本质③原因←→结果④概括←→具体⑤部分←→整体⑥主要←→次要

xxx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②搭配不当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④前后矛盾⑤语序不当⑥误用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七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xxx短语。

第七部分

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②转折复句③条件复句④递进复句⑤选择复句⑥因果复句⑦假设复句⑧承接复句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例:《白杨礼赞》

白杨树的伟岸、正直、朴质,不缺少温和而又坚强挺拔的内在风格不但“象征了北方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例:《白杨礼赞》

开头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西北高原的雄壮,衬托出白xxx然挺立的高大形象。

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例:《海燕》

以海燕的高大形象与海鸭、海鸥、企鹅的卑怯形象作对比,xxx燕勇猛、敢于斗争的鲜明特征。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19篇

阿长与《山海经》

骇hài:惊骇;惊诧;惊动。掳lǔ:俘获;抓获。惶急huángjí:恐惧慌张。

疮疤chuāngbā: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诘问jiéwèn:追问;责问。

渴慕kěmù:迫切地希望;殷切盼望。

霹雳pīlì:又急又响的雷,是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强烈雷电现象。

孤孀gūshuāng:孤儿寡妇

震悚粗拙

《背影》

交卸jiāoxiè:解除;解下.

奔丧bēnsāng:从外地赶回去参加或料理亲属的丧事。

狼藉lángjí:乱七八糟;散乱、零散;也作“狼籍”.

簌簌sùsù∶风吹物体等的声音;形容流泪的样子。

典质diǎnzhì:典押。以物为抵押换钱,可在限期内赎回。

赋闲fùxián:晋代xxx岳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来就把没有职业在家闲住叫赋闲。

颓唐tuítáng:萎靡不振的样子。琐屑suǒxiè:零碎细小。

《台阶》

凹凼āodàng:周围高中间低。

尴尬gāngà∶处于两难境地无法摆脱;行为、态度不正常的;鬼鬼祟祟,不正派

烦躁fánzào:烦闷焦躁。微不足道wēibùzúdào:事物细小而轻微,不足挂齿。

大庭广众dàtíng-guǎngzhòng:本来指在朝廷之上,面对群臣的公开场所,后指人数众多的公开场合。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20篇

一、字母表(音序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Kk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其实就是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只是读音不同)

二、声母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三、韵母

1、单韵母:a o e i u ü (6个)

2、复韵母:ai、ei、ui、ao、ou、iu、ie、üe、er(9个)

3、鼻韵母:(前鼻音)an、 en、 in、un 、ün(后鼻音)ang、eng、ing、ong

四、整体认读音节

zhi 、chi、shi、ri、zi、ci、si、ye、yi、yin、ying、wu、yu、yue、yun、yuan(16个)

五、拼写需注意的事项

1、j、q、x遇到ü ,两个小点要拿去

2、句子开头的首字母要大写;汉语人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专有名词的开头字母要大写例:Beijing;文章标题开头字母要大写

小学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修辞方式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xxx、比拟等。

1、比喻: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一起对照。

10、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1、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标点符号

小学常用标点:(16种) 逗号,句号。 问号? 感叹号! 冒号: 分号;双引号“” 顿号、 括号() 破折号—— 省略号…… 书名号 着重号. 连接号(——) 专名号(----)

基本概念及用法:

1、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一般性停顿。

2、句号:用于一句完整话的最后停顿。

3、问号:表示一个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4、感叹号:用于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末尾的停顿和语气。

5、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

6、分号:表示停顿一般比逗号大比顿号小,复句间较大的停顿。

7、双引号:表明文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书上的话、人物的话等。

8、顿号:表示句子中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9、括号:标明文中注释的部分。

10、破折号:表示出现种种不同的语境、情态和语法意义。

11、省略号:表示由于种种原因省去的内容、达到便于记叙的目的。

12、书名号:表示书名、篇名、报刊名、文件名、戏曲、图画等的名称。

13、着重号:表示文中特别重要,需要注意的字词句。

14、间隔号:表示时间、民族、书名、人名之间的分界。

15、连接号: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起止的标点。

16、专名号:表示人名、地名、国家名等。

小学六年级语文基础语法知识点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四)xxx分类:

1、实物xxx、事理xxx

2、科技性xxx、文艺性xxx(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五)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六)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

(七)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八)xxx语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九)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十)散文的分类:xxx文和xxx文

(十一)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十二)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

(十三)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xxx:xxx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xxx的中心鲜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学性,条理性,语言确切生动。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xxx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xxx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等。xxx有的是以时间为序,有的是以空间为序;有的由现象写到本质,有的由主写到次;有的按工艺流程顺序来说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质、功用、原理等顺序来说明。《思维导图作文法》xxx以说明为主是xxx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在各种文章样式中,xxx体是一种客观的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xxx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xxx不是一种... 必应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2、语文:语文是一个多义词,通常作为语言文字、语言文学、语言文化的简称,其本义为“语言文字”。语文课一般被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也可以说,语文是运用语言规律与特定语言词汇所形成的书面的或口语的言语作品及这个形成过程的总和。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中国通用语言文字(xxx文)。语文学是偏重从文献角度研究语言和文字的学科总称,一般包括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校勘学等。中国由于古代文献丰富,文字比较特殊,语文比较发达,广义的语文也应该包括语言学,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字学的总称,但由于国际学术分科中语言学是一大类,所以反而是语... 图片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3、基础:基础是指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如基坑、承台、框架柱、地梁等。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子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地基。中国在建筑物的基础建造方面有悠久的历史。从陕西半坡村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中发掘出的木柱下已有掺陶片的夯土基础;陕县庙底沟的屋柱下也有用扁平的砾石做的基础;洛阳xxx墙基的沟槽内则填红烧土碎块或铺一层平整的大块砾石。到战国时期,已有块石基础。到北宋元丰年间,基础类型已发展到木桩基础、木筏基础及复杂地基上的桥梁基础、堤坝基础,使基础型式xxx完善。在《营造法式》中对地基设计和基础构造都作了初步规定,如对一般基础埋深作出“凡开基址,须相视地脉虚实,②采用地基上梁和板的计算方法。其深不过一丈,地基土质较好的情况下能够满足设计要求。浅止于五尺或四尺,……”的规定。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按埋置深度可分为:不埋式基础、浅基础... 搜狗搜索更多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点总结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21篇

开柙出虎: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虎xxx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既来之,则安之: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祸起萧墙:指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五十步笑:百步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饿殍(pi ǎo)遍野: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豁然开朗: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

卓有成效: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

坚忍不拔: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

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义愤填膺(yīnɡ):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安之若素: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_。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大放厥(jué)词:原指铺张词藻或畅所欲言。现用来指大发议论。

语焉不详:指虽然提到了,但说得不详细。

一帆风顺: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不可思议:①佛家语。指思维和言语所不能达到的微妙境界。道教也借用此语。②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恫瘝(ɡ uān)在抱: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里。

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

遮天蔽日: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xxx老:夫妻相亲相爱,一直到老。

恻(cè)隐之心:形容对人寄予同情。

忐忑(t ǎn t è)不安:心神极为不安。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慢条斯理:原指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不慌不忙。现也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物华天宝: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人杰地灵: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高朋满座:形容宾客很多。

命途多舛(chuǎn):形容在人生道路上历经坎坷,屡遭磨难。

冯唐易老:汉冯唐身历三朝,至武帝时,举为贤良,但xxx九十馀岁,不能再做官了。

画栋珠帘:形容房屋装备的华丽。

xxx广难封:汉名将xxx广部下因军功而封侯的人很多,而xxx广本人抗击匈奴,战功显赫,却不见封侯。后以“xxx广未封”、“xxx广不侯”、“xxx广难封”慨叹功高不爵,命运乖舛。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东隅已逝: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各抒己见: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艰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虚无缥缈:形容空虚渺茫。

袖手旁观: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

不屑一顾: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

扬眉吐气:扬起眉头,吐出怨气。形容摆脱了长期受压状态后高兴痛快的样子。

迎刃而解: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

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庸人自扰;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来龙去脉:本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xxx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语文基础知识总结 第22篇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 B情节 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 B论据 C论证

3.比喻三要素:A本体 B喻体 C喻词

4.xxx六要素(五W+H):xxxhen xxxhere xxxho 何因why 何过how xxxwhat

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 xxx同韵 C中联对偶 D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 B议论 C抒情 D说明 E描写

7.六种xxx说明方法:A举例子 B列数字 C打比方(喻) D作比较 E分类别F下定义

8.三种xxx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 B总分结构 C分总结构

9.三大xxx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 B按空间顺序 C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 B对比法 C 喻证法 D E归谬法F

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 B拟人 C排比 D夸张 E反问 F设问 G反复 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 B语言描写 C动作描写 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

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 B偏正短语 C 主谓短语 xxx短语

E动补短语 xxx短语 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

A名词性短语 B动词性短语 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

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 B谓语 C宾语 D补语 E定语 F状语

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 B数量代 C副介连 D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 B倒叙 C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 B表列举事项省略 C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 B表后文跳跃转折 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 A表引用实际内容 B表讽刺反语 C表特定称谓

D表着重强调

二、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A查注生词,扫清三字 B朗读课文,感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