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炎症总结文(精选3篇)

炎症总结文(精选3篇)

  • 总结
  • 2024-03-08 13:47:41
  • 173

炎症总结文 第1篇

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当身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包括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超过身体细胞的内源或外源抗氧化物的时候。ROS/RNS包括超氧化物(superoxide), 氧化氮,过氧化氢,羟基(hydroxyl radicals),过氧亚硝酸(peroxynitrite)等带负电极的分子。

身体内源ROS等自由基,主要来源包括线粒体和NADPH氧化酶(统称NOX家族),来自线粒体的ROS差不多都是产生能量ATP时,电子传送链漏出的电子跟氧气的化学反应产生的ROS,占了ROS的90%,这些ROS算是没有作用的ROS,应该尽量减少。而来自NOX家族的ROS一般都是有作用的,低量的ROS是细胞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和凋亡等,而免疫细胞在包吞病菌后,也是通过NOX家族产生大量的ROS,从而消灭病菌。ROS是细胞的生化武器,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ROS在消灭感染细菌的同时,难免会对自身细胞组织造成损伤。

细胞都需要ATP作为能量支持身体的各种活动,而ATP是细胞内的线粒体(mitochondria)产生的,产生ATP的过程称为线粒体的呼吸(mitochondria respiration),当中通过无数条电子传递的“生产线”产生氢质子最终驱动ATP合成。线粒体内这些电子传递生产线从我们出生开始就不停运作,过程中难免漏出电子,形成自由基或称为活性氧(mtROS),mtROS对细胞造成氧化应激。所谓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是当身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物包括活性氧(ROS)和活性氮(RNS)超过身体细胞的内源或外源抗氧化物的结果。

炎症和氧化应激是互相影响的,炎症增加ROS的产生,而ROS又加剧炎症。[13]

上文已经介绍过ROS是炎症下免疫细胞的生化武器,所以炎症时ROS会增加和导致增加氧化应激,这就不难理解了。但ROS又如何导致炎症呢?

ROS可以直接启动NF-kB转录因子路径, 促使致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14]

NLRP3可以通过ROS感应到线粒体功能受损,因为当线粒体功能受损后,mtROS会增加,导致炎症出现,而抑制线粒体活动,减少ROS则可以切断NLRP3路径导致的炎症反应。[15]损坏的线粒体分泌ROS, 启动NLRP3炎性小体,促使致炎症细胞因子IL-1B和IL-18的分泌。[16] 氧化损坏的线粒体DNA(mtDNA)会凋亡,这些DNA碎片是DAMP,可以启动NLRP3炎性小体。[17]

而且近年的研究发现ROS有前馈机制(feed forward mechanism),ROS导致更多的ROS产生,而ROS的两大生产商:线粒体和NOX都有信号沟通,当线粒体漏出的ROS增加,NOX会产生更多的ROS,相反NOX产生的ROS会导致线粒体漏出更多的ROS。[18]

炎症总结文 第2篇

黏膜慢性炎症时,由于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局部黏膜组织可发生过度增生及肉芽组织增生,向黏膜表而突出形成根部有蒂的肿物,称为炎_肉。常见有鼻息肉、子宫颈息肉和结肠息肉等。

局部组织炎性增生,可形成一个境界较清楚的肿瘤样结节或团块,肉眼及X线观察与肿瘤外形相似,称为炎性假瘤。好发于肺及眼眶。

炎症局部以巨噬细胞增生为主、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称为肉芽肿性炎,或称为炎性肉芽肿。巨噬细胞可转化为特殊形态的细胞如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等。根据致炎因素的不同,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两类。

炎症总结文 第3篇

什么药物用作“治疗”慢性炎症:

非甾体消炎药(NSAID)例如OTC的布洛芬和阿司匹林等的作用就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分泌,也就是抑制“炎症介质”,达到缓解部分炎症病征的作用的。

皮质类固醇(corticosteroid)或现在大部分指的就是糖皮质醇(glucocorticoids)是人工合成皮质醇类药物,它是脂溶性的,可以有效进入细胞,如果按上面餐馆的例子,糖皮质醇在进入餐馆后,就会找到自己安插在餐馆的“内应”,也就是皮质醇受体,然后就可以直奔“厨房”,把DNA“食谱”抢过来,小厨师NF-κB转录因子也就无法炮制致炎症细胞因子了,而且糖皮质醇在控制了“厨房”后,还会开掉一批厨师,因为糖皮质醇也可以减少NF-κB本身的DNA转录,达到降低炎症的作用。但糖皮质醇也有很多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肌肉疼痛和胃肠道问题等等,[19]大概有30%-50%长期使用糖皮质醇的人会因为骨质流失出现骨折事件。[20] [21]

他汀类药物,我们都知道他汀是降血脂和预防心血管病的药物,但他汀类也有一定的降低炎症作用。[22]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也可以降低炎症标志物CRP。而且他汀类也有不少副作用,他汀的原理是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的限速酶HMGCR,减少胆固醇的生成,但同时也减少了CoQ10的合成。副作用包括他汀相关肌肉症状(statin-associated muscle symptoms 或SAMS)和增加心脏衰竭风险,也有大型双盲对照组临床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增加患上2型糖尿病的风险。[23]

二甲双胍(metformin)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也具有抗炎症的作用。跟上述几种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太一样,上述药物都是在xxx成路径中,抑制中下游炎症介质的产生从而起作用,对炎症产生路径上游的PAMP或DAMP没有帮助。而二甲双胍的确可以减少多种的炎症介质,但起码部分的机理不太一样,因为二甲双胍可以启动AMPK和抑制mTOR细胞信号,增加细胞自噬活动,自噬可以减少DAMPs,减少引致炎症的诱导物。[24] 二甲双胍也可以减少炎症的“传感器”TLR4的合成,[25] 研究证明它可以减少因为PAMP(脂多糖LPS)导致的炎症介质和炎症有关疾病。[26][27]

上文提到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专家,觉得药物治疗中,起码NSAID是不太靠谱的,需要减少使用,因为会对肠道菌群造成负面影响,除了NSAID,抗生素和抑酸药物都应该减少使用。 他们建议以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