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 总结
- 2024-02-25 12:35:29
- 174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阴晴风雨,冷热等大气状况。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地区,云层厚度不同,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年变化。
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地形因素: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xxx、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N--90°N)、北温带(°°N)、热带(°°S)、南温带(°°S)、南寒带(°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xxx: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区域
1、概念:地球表面的空间单元,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
2、特征:层次性、整体性、差异性、可变性、开放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
1、两地自然环境的异同。
2、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
1、开发早期水土条件限制区域农业发展。
2、农业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原来的制约性因素被克服,甚至成为有利条件,长江中下游平原成为主要粮食产地和桑蚕、棉花产地。
3、工业社会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均耕地少,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粮食商品率低,粮仓地位和棉花生产地位下降。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亿平方千米,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xxx、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居民与聚落
人口与人种
①人口增长的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②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③人口密度表示人口疏密的程度。人口密度一般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
某区域的人口数(人)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该区域的面积(平方千米)
④人口稠密地区: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人口稀疏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xxx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⑤白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北部、欧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东岸、亚洲西部
黄种人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
黑种人主要分布地区:非洲南部、大洋洲西北部
⑥从16世纪中期开始,欧洲殖民者开始掳夺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隶,以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语言的主要分布地区
汉语——中国
英语—— 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的南部等
俄语 ——俄罗斯
法语—— 法国、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西班牙语 ——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
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
③世界三大宗教——-、佛教、_教。
④-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
⑤__称为_。_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
⑥各主要宗教建筑名称:-——教堂;_教——清真寺;佛教——寺庙。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①聚落不仅是人们的居所,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②聚落发展: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③乡村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④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⑤在全年炎热xxx的热带,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高脚屋或高架屋)
在热带沙漠地区,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
初一上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6篇
居民和聚落
1、20XX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到70亿。
2、人口的增长速度是由出生率与死亡率决定的。
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它表示人口的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增加,人口自然增长率<0表示人口在减少。一般情况下,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低,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比较高。
4、人口的疏密程度可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其计算公式是人口密度=人口总数(人)÷面积总数(千米2)。例如:四川面积万千米2,人口约为8800万,其人口密度为8800万÷万=181人/平方千米。
5、世界人口四大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等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这些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位置沿海,自然条件优越)。世界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xxx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困难,是人口稀疏地区。(P66_图)
6、当今世界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人口增长过快和人口过多所带来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就业困难,住房拥挤,饥饿贫困,资源缺乏,环境恶化等;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缺乏,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困难等
7、为了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人类必须控制自己,做到有计划的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8、三大人种(P72_图):黄种人集中分布在亚洲东部,黑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南部,白种人集中分布在非洲北部、亚洲西部、欧洲及北美洲。
9、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10、世界的三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的是-,该xxx成于亚洲,第二大宗教是_教,该宗教被中国称为回教和清真教,第三大宗教是佛教,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1、聚落:聚落不仅是人们居住地,也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
分类: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
不同聚落的`生产活动:乡村聚落:农村→耕作、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城市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12、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
13、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传统聚落有:法国的“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中国山西的平遥古城、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中国安徽的皖南古村落和澳门历史城区等。
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1、世界上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面积居前六位的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我家中没有把握);(P86_图)
人口居前十一位的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俄罗斯、孟加拉国、尼日利亚、日本、墨西哥。(中印美,印巴巴,俄xxx,日墨→联想为:“中赢美,赢粑粑;我梦你,日末”)()
2、国界是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它是国家主权范围的边界。国界是人为划分的,有的依据山脉、河湖、海洋、经纬线等自然界线,有的依据民族、语言、宗教等来划分。(P87_图)
3、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4、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目前世界上的发达国家有20多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及亚洲的日本。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在一些领域,有的发展中国家甚至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核工业。
5、国际合作虽然存在着不平等,但是互惠互利的:发达国家要在发展中国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中国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并购买一些本国难以生产的产品。二者都需要积极的交往与合作。
6、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于1945年,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平。在联合国中,_是维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机构,由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英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7、“南南合作”、“南北对话”中的“南”是指发展中国家,北是指发达国家。
本文由admin于2024-02-25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5111.html
下一篇
一句话总结大话西游(实用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