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共15篇)
- 总结
- 2024-02-19 11:55:15
- 189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电势能由电荷在电场中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电势能。
电势能具有相对性,通常取无穷远处或大地为电势能和零点。
由于电势能具有相对性,所以实际的应用意义并不大。而经常应用的是电势能的变化。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减速少,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势能变化的数值等于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数值,这常是判断电荷电势能如何变化的依据。电场力对电荷做功的计算公式:W = qU,此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场。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由起始和终了位置的电势差决定。
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在电场中某位置放一个检验电荷q,若它具有的电势能为ε,则比值ε/q叫做该位置的电势。
电势也具有相对性,通常取离电场无穷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电势(对同一电场,电势能及电势的零点选取是一致的)这样选取零电势点之后,可以得出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正值,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各点的电势均为负值。
电势相等的点组成的面叫等势面。等势面的特点:
a、等势面上各点的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b、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而且电场线总是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c、规定:画等势面(或线)时,相邻的两等势面(或线)间的电势差相等。这样,在等势面(线)密处xxx较大,等势面(线)疏处xxx小。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在进行物理学习的时候,需要关注到物理总结学习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种物理难点,从而采取有效举措解决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综合思考,培养自身发现问题与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应当拥有自己的错题集,尤其是对高三学生来说,错题集能够让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而物理总结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过程,通过提纲挈领可以把散乱的知识点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帮助高中学生构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比如,对于课堂中提到的物理定理关键性,如果把物理定理看成是建筑的图纸,图纸不完整就不能建设出宏伟的建筑,所以,物理定理学习对于高中物理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高中时期的物理定理必须要自身去体会和感悟,然后在使用和练习的过程中加深对其知识的理解。并且,要懂得使用物理定理分析与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可以亲身体验到物理知识的趣味性以及实用性。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 e 表示, e=\times10^{-19}C 。最早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测得。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2、点电荷: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自身的大小打得多,以至于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分布对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带电体就可以看成是带电的点,叫作点电荷。其实这个概念就类似于力学中的质点,也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3、电荷量:电荷量是指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比较电荷量多少时,直接比较电荷量的绝对值大小。在国际单位制中,电荷量的单位是xxx,简称库,符号是 C 。
1、内容: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含义:对于一个孤立系统,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者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者离开了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者消失。
3、电荷分配规律
1)将带电物体与不带电物体接触,两个物体带同种性质的电荷;两个带异种电荷但所带电荷量不同的物体想接触,两个物体先中和相同量的异种电荷,然后分配剩余电荷。
2)电荷的分配与物体的材质、形状、大小有关。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球体平均分配剩余的总电荷量。
1、三种起电方式
2、静电平衡
1)导体中(包括表面)没有电荷定向移动的状态xxx电平衡状态。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
a.内部xxx E=0 ,其实质是感应电荷的电场的xxx大小 E_{感} 等于外电场xxx内的xxx大小 E_{外} 。导体表面xxx的方向与该表面垂直。
b.表面和内部各点电势相等,即整个导体是一个等势体,导体表面是一个等势面。
c.xxx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越大,凹陷的地方几乎没有电荷。
3、静电屏蔽
两种屏蔽现象:内屏蔽和外屏蔽。
1)内屏蔽:由于静电感应,导体外表面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外电场xxx内部任一点的xxx的叠加结果为零,从而外部电场影响不到导体内部。
2)外屏蔽:由于静电感应,接地导体壳内表面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壳内电场xxx壳外表面以外空间叠加结果为零,从而封闭的导体内部电场对外部没有影响。
1、内容: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 F=k\frac{q_{1}q_{2}}{r^{2}} 。
3、静电力常量:在国际单位制种,电荷量、力、距离的单位都已经确定, k 的数值需要从实验中测定, k=\times10^{9}N\cdot m^{2}/C^{2} 。
4、适用条件
1)真空中
2)静止点电荷
3)如何理解xxx定律中”静止“的点电荷?
库仑定律适用于场源电荷静止、试探电荷运动的情况,但不适用于运动着的场源电荷对静止的试探电荷的作用力。因为静止的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的空间分布是不随时间变化的,而运动的场源电荷除了激发电场,还激发磁场。
1、电场: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2、电场线及其特点:
3、匀强电场
1)定义:如果电场中各点电xxx度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这个电场叫作匀强电场。
2)场源:相距很近,带有等量异种电荷的一对平行金属板之间的电场,除边缘部分外,可以看作匀强电场。
3)特点: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相距相等的平行线。
4、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六、电xxx度
1、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所受静电力 F 与它的电荷量 q 的比值,叫作该点的电xxx度,简称xxx。
2、公式: E=\frac{F}{q} ,单位为 N/C 或 V/m 。
3、标失性
电xxx度是矢量。物理学中规定电场中某点的电xxx度的方向为正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或负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反方向。
4、两个计算公式的比较
5、xxx的叠加和静电力的叠加:两者都是矢量,都符合矢量的叠加定理——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元电荷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5篇
电场的最基本的性质之一,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电场的这种性质用电xxx度来描述。在电场中放入一个检验电荷q,它所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所带电量的比值F/q叫做这个位置上的电xxx度,定义式是E = F/q,E是矢量,规定正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的xxx方向,负电荷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该点的xxx方向相反。(E:电xxx度(N/C),是矢量,q:检验电荷的电量(C))
电xxx度E的大小,方向是由电场本身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与检验电荷无关。与放入检验电荷的正、负,及带电量的多少均无关,不能认为E与F成正比,也不能认为E与xxx反比。
点电荷xxx的计算式E = 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C))
要区别xxx的定义式E = F/q与点电荷xxx的计算式E = KQ/r^2,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后者只适用于真空(或空气)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电场线:为了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在电场中画出的一些曲线,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xxx的大小,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xxx的方向。
2、电场线的特征
1)、电场线密的地方xxx强,电场线疏的地方xxx弱
2)、静电场的电场线起于正电荷止于负电荷,孤立的正电荷(或负电荷)的电场线止无穷远处点
3)、电场线不会相交,也不会相切
4)、电场线是假想的,实际电场中并不存在
5)、电场线不是闭合曲线,且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3、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1)正、负点电荷的电场中电场线的分布特点:
a、离点电荷越近,电场线越密,xxx越大
b、以点电荷为球心作个球面,电场线处处与球面垂直,在此球面上xxx大小处处相等,方向不同。
2)、等量异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的电场线分布特点:
a、沿点电荷的连线,xxx先变小后变大
b、两点电荷连线中垂面(中垂线)上,xxx方向均相同,且总与中垂面(中垂线)垂直c、在中垂面(中垂线)上,与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0等距离各点xxx相等。
3)、等量同种点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中电场线分布情况特点:a、两点电荷连线中点O处xxx为0
b、两点电荷连线中点附近的电场线非常稀疏,但xxx并不为0
c、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到无限远电场线先变密后变疏
4)、匀强电场
特点:
a、匀强电场是大小和方向都相同的电场,故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平行等距同向的直线
b、电场线的疏密反映xxx大小,电场方向与电场线平行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7篇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
(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
(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5、单位:(1)国际单位:A
(2)、常用单位:mA、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㈠读数时应做到“两看清”即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看清每大格电流值和每小格电流值。
㈡使用时规则:两要、两不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危害: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时,不仅测不出电流值,电流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表被烧坏。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流表有两个量程,0~0、6A和0~3A。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流在0、6A~3A可测量,若被测电流小于0、6A,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流大于3A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流表。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8篇
对于物理题目而言,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概念题、图像型题和计算题,每种题型都会在选择、填空或大题中出现。每种题目都有其相应的学习技巧,针对基础知识概念题,学生要对概念有明确清晰的认识,对公式及其应用条件有准确的把握;对于计算题而言,学生首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运用好基本公式,抓住主干,对有效信息进行整合,并快速进行计算。对错题和经典型题进行归纳总结,对比不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物理练习中很多 题型都是大同小异,这就要学生广泛练习,做好笔记,对比学习,方能举一反三。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9篇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电荷(带电体)周围存在着的一种物质。电场看不见又摸不着,但却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其基本性质就是对置于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就叫电场力。电场的检验方法:把一个带电体放入其中,看是否受到力的作用。
试探电荷:用来检验电场性质的电荷。其电量很小(不影响原电场);体积很小(可以当作质点)的电荷,也称点电荷。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为了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每隔一段时间老师会通过考试的方式检查学习的效果。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考试进行总结、归纳与反思是非常重要的。考试一方面对前一阶段学习的状况进行检测,同时,对能够对学习起到督促的作用。通过考后反思能够使我们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今后物理学习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在物理考试后,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类:
审题不认真,看错题目条件;
计算错误,需要提高运算能力;
没有正确理解概念,存在知识漏洞;
书写不认真;
题目新颖,由于思维定式,造成失分。
通过认真反思试卷,我们可以清楚的明白自身思维与知识方面的欠缺,从而在今后学习与练习中有针对性,通过错题再练等方式,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物理成绩。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1、定义:电流所做的功。
2、电流做功的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的过程,电功是电能转化的量度。电功是过程量,电流做功时,总伴随着能量状态的变化。电流通过用电器所做的功的数值与该用电器此时消耗的电能数值完全相同。
3、电功的公式及其变换式:W=UIt(变换式W=U2/Rt,W=I2Rt),即电流在某段电流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电功的单位;焦耳(J)、千瓦时(kwh)
5、电功测量: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1、定义及意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电功率。电流做功不仅有大小而且有快慢之分。用电器的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只能说明用电器电流做功快,并不表示电流做功的多少。
2、公式:P=W/t=UIt=UI,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电器。
3、单位:xxx(W),千瓦(kw)
4、额定电压与额定功率:额定电压是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额定功率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5、测小灯泡的电功率:(1)实验原理;(2)实验电路图;(3)实验步骤;(4)数据处理。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一些学生由于初中物理基础不牢固,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感到困难,因此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主动去开展学习探究,不利于养成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想要学好高中物理,一定要转变思想、端正态度,消除学习中的心理屏障,认真踏实的学好每个知识点,认真的分析和总结,收获学习中的每个惊喜,进而树立学习信心。学生要巩固初中物理知识,并且将教学中的难点以及重点问题划分出来,在充分理解知识后,开展自主思考。
同时,还要培养自身的学习意志,制定学习目标,综合考虑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总结物理学习技巧经验和学习方法,根据自身的物理实际水平,开展有针对性学习,并且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激发自身对物理学科的兴趣。例如在学习“摩擦起电”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观察,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 与生活实际充分结合。又例如在学习电路知识的时候,要注重学习思路的拓展,提高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在理解知识本质的前提下,找到学习规律,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拓展解决思路,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 \varphi=\frac{E_{p}}{q} 。
3、标失性:电势是标量,但也有正负之分,正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高,负表示该点电势比零电势低,电势的正负号代表大小。
4、相对性:电势具有相对性,同一点的电势会因选取的零电势点的不同而不同。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称为电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1)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改变量的负值,即 W_{AB}=-\Delta E_{p}=E_{pA}-E_{pB}。A、B表示始末位置。
2)电势能的大小: W_{AB}=E_{pA}-E_{pB} ,若令 E_{pB}=0 ,则 E_{pA}=W_{AB} ,即一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数值上等于将其从该点移到零电势能位置过程中静电力所做的功。
1、定义:在电场中,两点间电势的差值叫作电势差。
2、表达式: U_{AB}=\varphi_{A}-\varphi_{B} 。
3、静电力做的功与电势差的关系: U_{AB}=\frac{W_{AB}}{q} 。
4、影响因素:电势差主要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电荷 q 及电场力做的功 W_{AB} 无关,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
5、电xxx度的方向和大小与电势差的关系:在电场中,电xxx度方向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曲面
2、特点
1)等势面一定与电场线垂直,即跟xxx的方向垂直。
2)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时电场力不做功。
3)电场线总是从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4)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xxx度越大,反之越小。
1、内容:电势差与电xxx度的关系式: U_{AB}=Ed , d 为电场中两点间沿电场方向的距离。
2、适用范围: E=\frac{U_{AB}}{d} 只能用在匀强电场中进行定量计算,在非匀强电场中, E 是电势差随空间的变化率,用 E=\frac{U_{AB}}{d} 得到的是 A、B 间电xxx度的平均值。
高中电场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1、组成: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组成。
2、电荷量: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
1、定义: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
2、定义式: C=\frac{Q}{U} 。
3、单位:xxx( F )、微法( \mu F )、皮法( pF )。
4、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高低。
5、决定因素:由电容器本身物理条件(大小、形状、极板间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两极板间电压大小无关。
1、组成:由两个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板构成,中间被电介质材料隔开
2、决定式: C=\frac{\varepsilon_{r}S}{4\pi kd} 。
3、定义式和决定式的比较
1、做直线运动的条件
1)该粒子所受合外力 F_{合}=0 。
2)该粒子所受的合外力 F_{合} 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2、若电场为匀强电场
动力学角度: a=\frac{qE}{m};E=\frac{U}{d};v^{2}-v_{0}^{2}=2ax
功能关系角度: W=qU=\frac{1}{2}mv^{2}-\frac{1}{2}mv_{0}^{2}
五、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1、运动规律
1)沿速度方向的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
2)沿电场力方向的分运动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2、两个结论
1)不同带电粒子从静止开始经过同一电场加速后再从同一偏转电场射出,其偏移量合偏转角总是相同的。
2)粒子经电场偏转后射出,其合速度的反向延长线过水平位移的中点。
本专题主要是电场的知识内容,很多同学都会觉得高中电场很难学,其实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平时对电的概念比较模糊,力学我们可以联想有更好的生活场景代入,电学我们只能想象电荷、电流、电场的概念。其实电学跟力学一样,本质上都是讨论力与运动,我们的学习策略可以相互迁移,只不过我们需要额外去记更多的新概念,但这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当然,高中的力学知识点得熟练掌握,才能让你事半功倍。前面整理的知识点汇总如下:
后续会更新关于必修二、必修三、选修(一~三)的知识点,准高一或者已经上高中的同学如果上课公式没记全可以收藏查漏补缺。如果有帮助的话记得关注我呦,后续会带来更多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梳理。
我是 @涛涛的物理小课堂,一个本硕都是物理师范的研究生,分享高中物理知识,也会针对其他有趣的物理话题进行回答。
本文由admin于2024-02-19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4502.html
下一篇
党校研究生学习总结(优选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