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通用6篇)
- 总结
- 2024-02-14 10:23:44
- 228
高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1篇
3.二次项系数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和大小。
当a>0时,抛物线向上开口;当a<0时,抛物线向下开口。
|a|越大,则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决定对称轴位置的因素
4.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因为若对称轴在左边则对称轴小于0,也就是-b/2a<0,所以b/2a要大于0,所以a、b要同号
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因为对称轴在右边则对称轴要大于0,也就是-b 2a=__>0,所以b/2a要小于0,所以a、b要异号
可简单记忆为左同右异,即当a与b同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当a与b异号时(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
事实上,b有其自身的几何意义: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处的该抛物线切线的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的斜率k的值。可通过对二次函数求导得到。
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因素
5.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6.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
Δ=b^2-4ac<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X的取值是虚数(x=-b±√b^2-4ac的值的相反数,乘上虚数i,整个式子除以2a)
当a>0时,函数在x=-b/2a处取得最小值f(-b/2a)=4ac-b/4a;在{x|x<-b/2a}上是减函数,在
{x|x>-b/2a}上是增函数;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函数的值域是{y|y≥4ac-b^2/4a}相反不变
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是y轴,这时,函数是偶函数,解析式变形为y=ax^2c(a≠0)
特殊值的形式
7.特殊值的形式
①当x=1时y=abc
②当x=-1时y=a-bc
③当x=2时y=4a2bc
④当x=-2时y=4a-2bc
高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函数奇偶性知识点总结
函数奇偶性知识点总结
指数函数的一般形式为,从上面我们对于幂函数的讨论就可以知道,要想使得x能够取整个实数集合为定义域,则只有使得如图所示为a的不同大小影响函数图形的情况。
可以看到:
(1)指数函数的定义域为所有实数的集合,这里的前提是a大于0,对于a不大于0的情况,则必然使得函数的定义域不存在连续的区间,因此我们不予考虑。
(2)指数函数的值域为大于0的实数集合。
(3)函数图形都是下凹的。
(4)a大于1,则指数函数单调递增;a小于1大于0,则为单调递减的。
(5)可以看到一个显然的规律,就是当a从0趋向于无穷大的过程中(当然不能等于0),函数的曲线从分别接近于Y轴与X轴的正半轴的单调递减函数的.位置,趋向分别接近于Y轴的正半轴与X轴的负半轴的单调递增函数的位置。其中水平直线y=1是从递减到递增的一个过渡位置。
(6)函数总是在某一个方向上无限趋向于X轴,永不相交。
(7)函数总是通过(0,1)这点。
(8)显然指数函数无界。
奇偶性
注图:(1)为奇函数(2)为偶函数
1、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f(x)
(1)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
(2)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偶函数。
(3)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同时成立,那么函数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称为既奇又偶函数。
(4)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f(—x)=—f(x)与f(—x)=f(x)都不能成立,那么函数f(x)既不是奇函数又不是偶函数,称为xxx非偶函数。
说明:xxx、偶性是函数的整体性质,对整个定义域而言
xxx、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如果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一定不是奇(或偶)函数。
(分析: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是检验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然后再严格xxx、偶性的定义经过化简、整理、再与f(x)比较得出结论)
③判断或证明函数是否具有奇偶性的根据是定义
2、奇偶函数图像的特征:
定理奇函数的图像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表,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或轴对称图形。
f(x)为奇函数《==》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点(x,y)(—x,—y)
奇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也是单调递增。
偶函数在某一区间上单调递增,则在它的对称区间上单调递减。
3、奇偶函数运算
(1)、两个偶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偶函数。
(2)、两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奇函数。
(3)、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加所得的和为xxx函数与非偶函数。
(4)、两个偶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5)、两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偶函数。
(6)、一个偶函数与一个奇函数相乘所得的积为奇函数。
高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 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 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 (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 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 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g(x)的值域(即 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xxx,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 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 +a)=f(x-a) 或f(x-2a )=f(x) (a>0)xxx,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 ,则y=f(x)是周期为2 的周期函数;
5.方程
(1)方程k=f(x)有解 k∈D(D为f(x)的值域);
(2)a≥f(x) xxx a≥[f(x)]max,;
a≤f(x) xxx a≤[f(x)]min;
(3)(a>0,a≠1,b>0,n∈R+);
log a N= ( a>0,a≠1,b>0,b≠1);
(4)log a 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a log a N= N ( a>0,a≠1,N>0 );
6.映射
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唯一;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7.函数单调性
(1)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2)依据单调性,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8.反函数
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5) 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9.数形结合
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0. xxx问题
xxx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4篇
高中函数知识总结
1. xxx义:设非空数集A,B,若对集合A中任一元素a,在集合B中有唯一元素b与之对应,则称从A到B的对应为映射
2. 若集合A中有m个元素,集合B中有n个元素,则从A到B可建立nm个映射
3.函数定义:函数就是定义在非空数集A,B上的映射,此时称数集A为定义域,象集C={f(x)|x∈A}为值域。定义域,对应法则,值域构成了函数的三要素
4.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定义域、值域;②对应法则(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5.求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⑥注意同一表达式中的两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否相互影响
6.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①定义法(拼凑): ②换元法: ③待定系数法 ④赋值法7.函数值域的求法:
①换元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是二次函数或者经过换元可以写成二次函数的形式,那么将这个函数的右边配方,通过自变量的范围可以求出该函数的值域。②判别式法。一个二次分式函数在自变量没有限制时就可以用判别式法去值域。其方法是将等式两边同乘以 dx2+ex+f移项整理成一个x的一元二次方程,方程有实数解则判别式大于等于零,得到一个关于y的不等式,解出y的范围就是函数的值域。
③单调性法。如果函数在给出的定义域区间上是严格单调的,那么就可以利用端点的函数值来求出值域
8.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第一步:设x1、x2是给定区间内的两个任意的值,且x1 第二步:作差(x1)-(x2),并对“差式”变形,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因式分解”或“配方法”; 第三步:判断差式(x1)-(x2)的正负号,从而证得其增减性 9、函数图像变换知识 ①平移变换: 形如:y=f(x+a):把函数y=f(x)的图象沿x轴方向向左或向右平移 |a|个单位,就得到y=f(x+a)的图象。 形如:y=f(x)+a:把函数y=f(x)的图象沿y轴方向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就得到y=f(x)+a的图象 ②.对称变换 y=f(x)→ y=f(-x),关于y轴对称 y=f(x)→ y=-f(x) ,关于x轴对称 ③.翻折变换 y=f(x)→y=f|x|, (左折变换) 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 y=f(x)→y=|f(x)|(上折变换) 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10.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的关系:原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分别是反函数的值域及定义域; 11.求反函数的步骤:①求反函数的定义域(即y=f(x)的值域)②将x,y互换,得y=f–1 (x);③将y=f(x)看成关于x的方程,解出x=f–1 (y),若有两解,要注意解的选择;。 12.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关于直线y=x对称; 13. 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图象交点可在直线y=x上,也可是关于直线y=x对称的两点 14.原函数与反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15、在定义域上单调的函数才具有反函数;反之,并不成立(如y=1/x) 16.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求法: ① 已知y=f(x)的定义域为A,求y=f[g(x)]的定义域时,可令g(x)A,求得x的取值范围即可。 ② 已知y=f[g(x)]的定义域为A,求y=f(x)的定义域时,可令xA,求得g(x)的函数值范围即可。 17.复合函数y=f[g(x)]的值域求法: 首先根据定义域求出u=g(x)的取值范围A, 在uA的情况下,求出y=f(u)的值域即可。 18 .复合函数内层函数与外层函数在定义域内单调性相同,则函数是增函数;单调性不同则函数是减函数。增增、减减为增;增减、减增才减 ①f(x)与f(x)+c (c为常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②f(x)与c·f(x)当c>0是单调性相同,当c<0时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③当f(x)恒不为0时,f(x)与1/f(x)具有相反的单调性 ④当f(x)恒为非负时,f(x)与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⑤当f(x)、g(x)都是增(减)函数时,f(x)+g(x)也是增(减)函数 设f(x),g(x)都是增(减)函数,则f(x)·g(x)当f (x),g(x)两者都恒大于0时也是增(减)函数,当两者都恒小于0时是减(增)函数 19.二次函数求最值问题: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与区间关系进行分析, Ⅰ、若顶点的横坐标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a>0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小值,最大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a<0时: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最小值在距离对称轴较远的端点处取得; Ⅱ、若顶点的横坐标不在给定的区间上,则 a>0时:最小值在离对称轴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大值在离对称轴远的端点处取得; a<0时:最大值在离对称轴近的端点处取得,最小值在离对称轴远的端点处取得 20.一元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解法: ① 将方程的根视为开口向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②从判别式、对称轴、区间端点函数值三方面分析限制条件 21.分式函数y=(ax+b)/(cx+d)的图像画法: ① 确定定义域渐近线x=-d/c ②确定值域渐近线y=a/c③根据y轴上的交点坐标确定曲线所在象限位置。 22.指数式运算法则 23.对数式运算法则: 24.指数函数的图像与底数关系: 在第一象限内,底数越大,图像(逆时针方向)越靠近y轴。 25.对数函数的图像与底数关系: 在第一象限内,底数越大,图像(顺时针方向)越靠近x轴。 26. 比较两个指数或对数的大小的基本方法是构造相应的指数或对数函数,若底数不相同时转化为同底数的指数或对数,还要注意与1比较或与0比较 27.抽象函数的性质所对应的一些具体特殊函数模型: ①f(x1+x2)=f(x1)+f(x2)正比例函数f(x)=kx(k0) ②f(x1+x2)=f(x1)·f(x2);f(x1-x2)=f(x1)÷f(x2) y=ax; ③f(x1x2)=f(x1)+f(x2);f(x1/x2)=f(x1)-f(x2) y=logax 28.如果f(a+x)=f(b-x)成立,则y=f(x)图像关于x=(a+b)/2对称; 特别是,f(x)=f(-x)成立,则y=f(x)图像关于y轴对称 ;f(x)xxxa>f(x)的最大值 高一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映射、函数、反函数 1、对应、映射、函数三个概念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映射是一种特殊的对应,而函数又是一种特殊的映射. 2、对于函数的概念,应注意如下几点: (1)掌握构成函数的三要素,会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 (2)掌握三种表示法——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能根实际问题寻求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特别是会求分段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y=f(u),u=g(x),那么y=f[g(x)]叫做f和g的复合函数,其中g(x)为内函数,f(u)为外函数. 3、求函数y=f(x)的反函数的一般步骤: (1)确定原函数的值域,也就是反函数的定义域; (2)由y=f(x)的解析式求出x=f-1(y); (3)将x,y对换,得反函数的习惯表达式y=f-1(x),并注明定义域. 注意①:对于分段函数的反函数,先分别求出在各段上的反函数,然后再合并到一起. ②熟悉的应用,求f-1(x0)的值,合理利用这个结论,可以避免求反函数的过程,从而简化运算. (二)、函数的解析式与定义域 1、函数及其定义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定义域的函数是不存在的,因此,要正确地写出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是在求出变量间的对应法则的同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求函数的定义域一般有三种类型: (1)有时一个函数来自于一个实际问题,这时自变量x有实际意义,求定义域要结合实际意义考虑; (2)已知一个函数的解析式求其定义域,只要使解析式有意义即可.如: ①分式的分母不得为零; ②偶次xxx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③对数函数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④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⑤三角函数中的正切函数y=tanx(x∈R,且k∈Z),余切函数y=cotx(x∈R,x≠kπ,k∈Z)等. 应注意,一个函数的解析式由几部分组成时,定义域为各部分有意义的自变量取值的公共部分(即交集). (3)已知一个函数的定义域,求另一个函数的定义域,主要考虑定义域的深刻含义即可. 已知f(x)的定义域是[a,b],求f[g(x)]的定义域是指满足a≤g(x)≤b的x的取值范围,而已知f[g(x)]的定义域[a,b]指的是x∈[a,b],此时f(x)的定义域,即g(x)的值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一般有四种情况 (1)根据某实际问题需建立一种函数关系时,必须引入合适的变量,根据数学的有关知识寻求函数的解析式. (2)有时题设给出函数特征,求函数的解析式,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比如函数是一次函数,可设f(x)=ax+b(a≠0),其中a,b为待定系数,根据题设条件,列出方程组,求出a,b即可. (3)若题设给出复合函数f[g(x)]的表达式时,可用换元法求函数f(x)的表达式,这时必须求出g(x)的值域,这相当于求函数的定义域. (4)若已知f(x)满足某个等式,这个等式除f(x)是未知量外,还出现其他未知量(如f(-x),等),必须根据已知等式,再构造其他等式组成方程组,利用解方程组法求出f(x)的表达式. (三)、函数的值域与最值 1、函数的值域取决于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求函数值域都应先考虑其定义域,求函数值域常用方法如下: (1)直接法:亦称观察法,对于结构较为简单的函数,可由函数的解析式应用不等式的性质,直接观察得出函数的值域. (2)换元法:运用代数式或三角换元将所给的复杂函数转化成另一种简单函数再求值域,若函数解析式中含有根式,当根式里一次式时用代数换元,当根式里是二次式时,用三角换元. (3)反函数法:利用函数f(x)与其反函数f-1(x)的定义域和值域间的关系,通过求反函数的定义域而得到原函数的值域,形如(a≠0)的函数值域可采用此法求得. (4)配方法:对于二次函数或二次函数有关的函数的值域问题可考虑用配方法. (5)不等式法求值域:利用基本不等式a+b≥[a,b∈(0,+∞)]可以求某些函数的值域,不过应注意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有时需用到平方等技巧. (6)判别式法:把y=f(x)变形为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利用“△≥0”求值域.其题型特征是解析式中含有根式或分式. (7)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值域:当能确定函数在其定义域上(或某个定义域的子集上)的单调性,可采用单调性法求出函数的值域. (8)数形结合法求函数的值域:利用函数所表示的几何意义,借助于几何方法或图象,求出函数的值域,即以数形结合求函数的值域. 2、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的区别和联系 求函数最值的常用方法和求函数值域的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事实上,如果在函数的值域中存在一个最小(大)数,这个数就是函数的最小(大)值.因此求函数的最值与值域,其实质是相同的,只是提问的角度不同,因而答题的方式就有所相异. 如函数的值域是(0,16],最大值是16,无最小值.再如函数的值域是(-∞,-2]∪[2,+∞),但此函数无最大值和最小值,只有在改变函数定义域后,如x>0时,函数的最小值为2.可见定义域对函数的值域或最值的影响. 3、函数的最值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的最值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用函数知识求解实际问题上,从文字表述上常常表现为“工程造价最低”,“利润最大”或“面积(体积)最大(最小)”等诸多现实问题上,求解时要特别关注实际意义对自变量的制约,以便能正确求得最值. (四)、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果对于函数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或f(-x)=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奇函数(或偶函数). 正确理解奇函数和偶函数的定义,要注意两点:(1)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f(x)为奇函数或偶函数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奇偶性是函数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 2、奇偶函数的定义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主要依据。为了便于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时需要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等价形式: 注意如下结论的运用: 函数性质知识点总结 1.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 (1)增函数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2时,都有f(x1)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2 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 (2) 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 定义法: 1 xxx1,x2∈D,且x12; 2 作差f(x1)-f(x2); 3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4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5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 ,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8.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确定f(-x)与f(x)的关系; 3作出相应结论:若f(-x) = f(x) 或 f(-x)-f(x) = 0,则f(x)是偶函数;若f(-x) =-f(x) 或 f(-x)+f(x) = 0,则f(x)是奇函数.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xxx非偶函数.若对称,(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 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 9、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 凑配法 2) 待定系数法 3) 换元法 4) 消参法 10.函数最大(小)值(定义见课本p36页) 1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2 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3 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例题: 1.求下列函数的定义域: ⑴ ⑵ 2.设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 的定义域为_ _ 3.若函数 的定义域为 ,则函数的定义域是 4.函数 ,若 ,则 = 5.求下列函数的值域: ⑴ ⑵ (3) (4) 6.已知函数 ,求函数 , 的解析式 7.已知函数 满足 ,则 = 。 8.设 是R上的奇函数,且当 时, ,则当 时 = 在R上的解析式为 9.求下列函数的单调区间: ⑴ ⑵ ⑶ 10.判断函数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11.设函数 判断它的奇偶性并且求证: .高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5篇
高中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本文由admin于2024-02-14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