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优选6篇)
- 总结
- 2024-02-07 12:28:08
- 177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第7课 -的兴起和xxx王国
的兴起:1世纪时,兴起于巴勒斯坦地区。传道者宣传说,耶稣是“救世主”。4世纪末,罗马皇帝确定-为国教,促进了-的传播。
2.xxx王国
(1)建国: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的许多王国中最强大的是xxx王国。
(2)统治:克洛维皈依了-,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自己的亲兵和官吏。
(3)版图: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
3.xxx与封臣
(1)形成:8世纪前期,xxx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改革。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赐地的人成为xxx,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
(2)关系:封臣对xxx要忠诚,在xxx需要的时候,无偿地为xxx服兵役、提供金钱等;xxx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当封臣受到外来攻击时,xxx必须提供保护。
(3)特点:xxx与封臣的关系有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
(4)影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普遍存在。
4.xxx曼帝国
(1)继位:8世纪,xxx国王丕平之子xxx继承王位,成为xxx国王。
(2)扩张:8前后,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3)统治:实行鼓励-发展的政策,命令人民贡献“什一税”。
(4)加冕:800年的圣诞节,教皇在罗马为xxx举行加冕礼,因此xxx又称“xxx大帝”或“xxx曼”,xxx王国史称“xxx曼帝国”。
(5)分裂:843年,xxx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雏形。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罗马城邦
(1)建国:公元前5,罗马建立共xxx。
(2)统治: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中,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设立两名保民官,有权否决执政官与元老院提出的对平民不利的决议;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3)扩张:公元前3世纪初,xxx服了整个意大利半岛;随后战胜了迦太基,控制了西地中海地区;公元前2世纪成为整个地中海地区的霸主。
(4)危机:公元前73年,xxx克发动奴隶起义,使xxxxxx进一步衰落。
2.罗马帝国
(1)_更迭: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公元前31年,屋大维成为最后的胜利者,他首创“元首制”,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2)建国:公元前27年,xxxxxx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采取了许多措施解决矛盾,罗马帝国进入了和平发展的时代。
(3)扩张:2世纪,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期。帝国版图横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
3.罗马帝国衰亡
(1)原因: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日耳曼人侵入罗马帝国。
(2)灭亡: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西罗马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结束。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背景:
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工业革命于是兴起。
国内外市场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2. 涌现出的发明成果:
(1)1733年,xxx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2)1765年,xxx夫斯发明了纺纱机,命名为“珍妮机”。最初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8根纱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3.作用: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制造机器,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4.什么是工业革命?
生产领域的革命性变化被称为“工业革命”。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 发生的背景:
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国王路易十五通过加重税收等方式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 运动的时间:18世纪。
3. 宣传的思想:
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反对专制,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4. 运动的中心:法国。
5. 涉及的区域:欧洲其他国家。
6. 运动的性质:反对旧制度的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7. 意义或影响:这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农村纷纷开展了什么运动?具体情况如何?
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垦殖运动,大量的林地、荒地、沼泽被开发,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有的垦殖由领主组织,多数是农民自发开垦。垦殖者成为这些新开发地区的主人,这些地区也仿效自治城市,成为具有独立司法和行政自治权的地区。
(2)这一运动兴起后,农奴的处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农奴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或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3)土地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领主通过转让、联姻、继承、买卖等方式,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土地集中成为一种趋势。
(4)租地农场是怎样建立起来的?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 。
(5)租地农场有什么特点?
富裕农民(农场主)采用新的生产方式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的农民耕种,将产品推向市场。农场主与农民之间形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剥削关系。
(6)农业的发展给市场带来哪些变化?
农产品的富余,加上城市需求的增加,使得更多地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一些商人将在乡村市场收购的产品运到港口或更远的地方。法国南部地区的粮食被运到意大利的一些城市,欧洲的呢绒、皮毛等远销东方。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6篇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两河”,是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意即“两河之间的地方”,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在后来的1800多年里,两河流域几度统一,也屡遭外族入侵和内部战乱。xxx伦王国时期,汉谟拉比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很早就发明了文字。他们通常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秆或木棒做笔,在未干的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的线条由粗到细,很像木楔,所以由这种笔画构成的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苏美尔人还根据月亮的盈亏变化制定了阴历,一年354天,并设置闰月来调整阴历和阳历之间的天数差距。计数法中的60进位制也是两河流域人发明的。
二.xxx伦王国
1.xxx伦王国原是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第六代国xxx拉比对外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王国,史称xxx伦王国。
2.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xxx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三.《汉谟拉比法典》
1.《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xxx伦社会。
2.从法典中可知,xxx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xxx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法典明显保留了一些原始时代的观念。同时,法典中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方面的规定,说明商品经济在xxx伦比较活跃。
3.《汉谟拉比法典》是xxx伦王国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本文由admin于2024-02-07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3295.html
下一篇
党员月总结(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