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热门4篇)
- 总结
- 2024-02-03 10:58:53
- 166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直接材料:指加工后直接构成产品实体或主要部分的原料、主要材料与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形成的辅助材料费用、备品备件、燃料动力等。
·直接人工:也称生产人员薪酬,是指生产过程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和制造产品所耗用的有关人员的工资、奖金、 福利费及各种津贴等。
·制造费用:是指在生过程中所发生的除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外的各种费用。具体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费用,如:生产单位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的折旧费,设备租赁费(不含融资租赁费用)、修理费、水电费、设计费、、、、、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
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
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材料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
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
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审核后,才能办理领料手续。
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应根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凭证。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额,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即可进行材料费分配的核算。
2、消耗材料的计量
根据发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但对于库存材料的计量,则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于发出的材料,应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把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对于期末库存材料,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
材料费的分配原则
在进行材料费分配时应首先确定材料费的分配对象,材料费的分配对象应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确定。
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
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并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
间接材料费用是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不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需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
分配方法的简便,是指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并且应尽量采用单一标准,避免采用复合标准;分配方法的合理性是指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应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成正比例的因果关系。
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的分配
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中。在材料费的分配中,对于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分配方法,即全部记入“制造费用”中,以省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分配工作。
3、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
除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外,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3篇
折旧费的汇集是通过编制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而汇总编制全厂的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
各车间、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应根据月初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有关资料和确定的折旧计算方法编制。
根据规定,月份内开始使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不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月份内减少或者停用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对于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应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地点和用途进行分配,分别列入不同的科目中。对于生产车间应提的折旧,应记入“制造费用”科目中;行政管理部门应提的折旧费,应记入“管理费用“科目中;租出固定资产应提的折旧费,应列入到“其他业务支出”科目中。销售部门应提取的折旧费,应列入“销售费用”科目。
成本会计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年—1920年):
·建立了材料核算和管理办法
·建立了工时记录和人工成本计算方法
·确立了简洁费用的分配方法
·利用分批成本计算法和分布成本计算法计算产品成本
·出现了专门的成本会计组织。
(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年—1945年)
·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
·预算制度的完善
·成本会计的应用范围更广泛
(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6年以后)
·开展成本预测与决策
·实行目标成本管理
·实施责任成本
·推行质量成本
·施行作业成本管理
·提出战略成本管理。
1年美国会计师第一次提出“标准成本”概念,使成本会计增加了事前控制的新职能,标志着成本会计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
本文由admin于2024-02-03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2874.html
上一篇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总结(热门5篇)
下一篇
工作安排总结(优选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