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热门3篇)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热门3篇)

  • 总结
  • 2024-04-15 11:41:11
  • 209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1篇

26.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27.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8.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抽样检测法、取样器取样进行采集、调查的方法。

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30.“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其中N0为该种群的起始数量,t为时间,Nt表示t年后该种群的数量,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3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3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33.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

34.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35.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分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2篇

3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4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4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5.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4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7.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8.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49.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3篇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