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必备6篇)
- 总结
- 2024-02-01 14:07:27
- 186
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2CuO+C=2Cu+CO2SiO2+2C=Si+2CO
2Mg+CO2=2MgO+C2Al+Fe2O3=2Fe+Al2O3
2Na+2H2O=2NaOH+H2↑2Al+6H+=2Al3++3H2↑
2Br-+Cl2=Br2+2Cl–Fe+Cu2+=Fe2++Cu
(2)化合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2CO+O2=2CO23Mg+N2=Mg3N2
2SO2+O2=2SO32FeCl2+Cl2=2FeCl3
(3)分解反应(一部分是氧化还原反应)
4HNO3(浓)=4NO2↑+O2↑+2H2O2HClO=2HCl+O2↑
2KClO3=2KCl+3O2↑
(4)部分氧化还原反应:
MnO2+4HCl(浓)=MnCl2+Cl2↑+2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3Cu+8HNO3=3Cu(NO3)2+2NO↑+4H2O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5)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反应)
Cl2+H2O=HCl+HClO3S+6OH-=2S2-+SO32-+3H2O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2Ca(OH)2+2Cl2=CaCl2+Ca(ClO)2+2H2O
(6)同种元素不同价态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归中反应)
2H2S+SO2=3S+3H2O
5Cl–+ClO3-+6H+=3Cl2↑+3H2O
(7)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不止一种的氧化还原反应:
2KNO3+S+3C=K2S+N2↑+3CO2↑
2KMnO4=K2MnO4+MnO2+O2↑
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判断的依据
①电子层数:相同条件下,电子层越多,半径越大。
②核电荷数:相同条件下,核电荷数越多,半径越小。
③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条件下,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2.具体规律:
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稀有气体除外),如:Na>Mg>Al>Si>P>S>Cl.
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Li
③同主族元素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大。如:F--
④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减小。如:F->Na+>Mg2+>Al3+
⑤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微粒半径,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Fe>Fe2+>Fe3+
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3篇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4篇
反应焓变的计算
(1)xxx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xxx定律。
(2)利用xxx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xxx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xxx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对任意反应:aA+bB=cC+dD
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5篇
2.稀有气体—保护气,霓虹灯,激光
探空气球,氢氧焰,冶金,合成氨,高能无害燃料;
灭火剂,制纯碱,制尿素,人工降雨(干冰)
.金刚石:制钻头石墨:制电极,坩埚,铅笔芯,高温润滑剂
:建筑石料,混凝土,炼铁熔剂,制水泥,制玻璃,制石灰
:自来水消毒,制盐酸,制漂白粉,制氯仿
:感光材料;AgI:人工降雨
:制硫酸,硫化橡胶,制XX,制农药石硫合剂,制硫磺软膏治疗皮肤病
:白磷制高纯度磷酸,红磷制农药,制火柴,制XX
:制合金,制半导体。
:制光导纤维,石英玻璃,普通玻璃
、Al制合金,铝导线,铝热剂
、Al2O3:耐火材料,Al2O3用于制金属铝
15.明矾:净水剂;
16.漂白剂:氯气、漂白粉(实质是HClO);SO2(或H2SO3);Na2O2;H2O2;O3
17.消毒杀菌:氯气,漂白粉(水消毒);高锰酸钾(稀溶液皮肤消毒),酒精(皮肤,75%)碘酒;苯酚(粗品用于环境消毒,制洗剂,软膏用于皮肤消);甲醛(xxx林环境消毒)
:医疗“钡餐”
19制半导体:硒,硅,锗Ge,镓Ga
、Na合金,原子能反应堆导热剂;锂制热核材料,铷、铯制光电管
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_实验程序判断题_。
2._从左到右_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_塞_后_定_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_固体先放_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_液体后加_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本文由admin于2024-02-01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2719.html
上一篇
临床护理带教总结(实用26篇)
下一篇
收银员个人工作总结(通用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