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合集6篇)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合集6篇)

  • 总结
  • 2024-01-17 08:09:11
  • 198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还原*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的*式*根离子不能与强*、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碱*、颜*”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碱*、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氧化*“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反应(定*、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十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十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十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十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十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辨析并举例)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活泼金属的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某些有机物。

2.举例NaCl固体不导电,溶于水后可以导电,所以是电解质。CaSO4、BaSO4等难溶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所以这些物质也是电解质。

3.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不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某些非金属氢化物等。 举例:CO2、SO3、NH3、蔗糖、酒精

注:我们讨论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或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离子反应: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有离子参加或离子生成的反应。

2、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书写规则:

①单质、氧化物、不溶物、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及水等)不能拆开来写。如Cl2、Na2O等不可以拆开写成Cl、Na+、O2—;BaSO4不可以拆开写成Ba2+、SO42—形式。

②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的离子符号的改写同电离方程式中的离子形式。

③微溶物,若出现在反应物中一般改写成离子符号(悬浊液除外);若出现在生成物中一般不改写。

④固体与固体物质反应不写离子方程式。

⑤浓H2SO4、浓H3PO4一般不拆开写成离子形式;HCl、HNO3无论浓稀,均应改写成离子符号。如Cu片与浓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书写步骤(以CuSO4溶液与BaCl2 溶液反应为)

①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开写成离子形式,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来表示。上述化学方程式可改写成:Cu2++SO42+Ba2++2Cl—=Cu2++2Cl—+BaSO4↓

例2:(2008·上海)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 2Ag+ + S2—==Ag2S↓

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

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

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 2HSO3—+Ba2++2OH—==BaSO3↓+SO32—+2H2O

【解析】CH3COOH为弱电解质,不可拆开写成离子形式,故C不正确;因加入的NaHSO3溶液少量,则在反应中Ba(OH)2过量,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应以少量的NaHSO3为主,其离子方程式应为:HSO3—+Ba2++OH—==BaSO3↓+ H2O,故D不正确。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第4篇

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反应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的物质。如生成BaSO4、AgCl、CaCO3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生成CH3COOH、H2O、NH3•H2O、HClO等。

③生成挥发性物质。如生成CO2、SO2、H2S等

注:这类反应的共同特征是朝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移动或者说反应物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减小,反应即可发生。

不能死背,首先应该把基础打好,比如每种元素的符号怎么写,一些常见的原子团怎么写,它们常见的化学价是什么,在此基础上掌握物质的化学式怎么写。

如果上面的知识点基本已经掌握了,那记忆化学式的关键是记忆: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什么产物;然后要熟练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做到了这些,化学方程式就不难了。

另外,一定要记好正确的物质化学式,再熟悉常见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制法,也就是要明白该物质和哪些物质反应,生成物又是什么,反应条件是什么,对应着理出物质之间关系图。接着联系上面说的物质性质和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关系图记忆,最后多多练习必不可少,多用多练就可较快记忆化学方程。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2.强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大多数盐类、强酸、强碱。在溶液中的粒子主要是离子。

3.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包括弱酸(如HAc、H2S)、中强酸(H3PO4)弱碱(如NH3·H2O)、水。 例题:CH3COOH极易溶于水,为什么它是弱电解质, Ca(OH)2微溶于水,为什么它是强电解质?

之所以是弱酸是因为和同浓度的强酸相比,它溶于水电离电离出的氢离子比强酸少得多,只有一部分CH3COOH发生电离产生氢离子,所以CH3COOH是弱电解质。同样,Ca(OH)2虽然微溶于水,但是它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部分能够完全电离,所以Ca(OH)2是强电解质。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一、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二、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及小数点问题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两位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小数点为一位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小数点为一位

三、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1、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

2、CO2、Cl2、SO2与氢氧化钠溶液

3、C2H2、C2H4与溴水反应

四、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金属性: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

注:金属性与金属活动性并非同一概念,两者有时表现为不一致。

1、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同主族中,由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增强。

2、依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碱性愈强,其元素的金属性也愈强。

3、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

4、常温下与酸反应剧烈程度。

5、常温下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

6、与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

7、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的置换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