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述职报告(热门9篇)
- 报告
- 2023-10-05 09:02:15
- 197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1篇
【摘要】目的 加强医院的感染及医疗安全管理,保障医院工作正常运作。方法 找准问题所在,积极给予整顿,解决主要矛盾,加强医院感染和医疗安全管理,创新工作方法。结果 医院各项工作加强,责任到每个人。确保了医院的正常运作,落实管理职责,加大控制感染有效率,保证了医疗安全。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工作管理,确保医疗安全,效果满意。
【关键词】管理;医院感染;医疗安全
如今医院感染与安全的管理在全国医院管理检查中是重中之重,已成为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1]。感染管理的专职人员责任明确,着重管理,各科室医务人员协调配合整顿。我院自2006年起对各科室定期督查,确保其医疗安全。现报告如下:
1 明确管理人员职责
感染管理工作 落实相关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随时进行检查指导,如有检测出医院感染以及相关危险因素存在的可能性,进行相关技术检测,并进行信息的分析、反馈和处理。调查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统计分析之后向医院相关管理委员会或医疗负责人进行报告。对于可能会出现的感染暴发事件,各科应做好记录、及时上报,便于管理组做好报告与调差分析,实施控制措施,组织、调整相关组织进行处理。定期开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工作的培训,及时检查并记录消毒器械和物品的使用。
指导工作 医院应动员每一位医务人员进行感染性疾病的控制, 指导各科医务人员掌握有关的预防控制医院卫生安全指导工作 [2],进行医院的清洁、消毒灭菌工作,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隔离技术、医疗废弃物处理等工作。
2 加强科室管理
制定各科医院感染管理管理制度和流程, 增强医务人员相关管理制度的实施,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手卫生规范》、《医院感染监测规范》、《隔离技术规范》,以及供应室的三个规范:《医院消毒中心管理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手术室的管理 我院手术室的器械清洗管理按规定严加执行,所有重复使用的器械均由供应室进行统一处理,手术室器械器具种类繁多,故凡重复使用的器械全部在供应室清洗,消毒、检查、包装、灭菌,严格执行供应室的三个规范,以达到清洁、消毒灭菌等处理的规范要求,确保器械清洗、消毒、灭菌质量。
重点科室、部门管理 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尤其对产房、口腔科、血透中心、ICU、新生儿室、内镜室等重点科室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各科领导与负责人对于医护人员进行相应指导与宣教,对科室日常的消毒隔离以及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进行检查并记录相应工作的实施情况,一经查出问题,须立即予以纠正。每月本院感染管理科对于检查记录和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进行相应奖罚制度,当事人与各负责领导统一按比例扣分,促进医务人员对于感染工作的落实。
医疗废弃物管理 建立相应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制度、流程,根据条例对从事医疗废弃物的收集、运送以及处理的相关医务人员进行知识指导以及技术、紧急处理、安全防护等知识培训。严格执行交接记录,防止医疗废弃物外泄、遗撒、丢弃等,从而确保医疗安全。
选派外出培训 选出我院重点科室、重点部门代表外出进行培训学习,进行相关知识以及技能操作培训,更新医疗理念,树立全新知识观念,认识到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重要性,配合感染部门进行工作,加强管理力度。
3 加强沟通协调
感染管理范围 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以及控制要涉及医学多方面,多层次,如:临床,护理,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故加强各科沟通协调以及相互配合是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的。
感染管理权利 对于医院的感染管理来说,各级人员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临床对感染管理科开展的监测、督查缺少配合。感染管理科为职能科室,_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将医院感染管理科定为具有管理及业务双重责任的职能科室,其与护理部、医务科的情况不同,医院感染管理需要多个职能科室配合,与人员的安排、技术水平等有直接关系;这管理起来较有难度,一旦爆发大型感染,对医院会产生巨大损失。
加强协调工作 医院的预防感染工作和医疗安全工作是大家的责任,每一位医务人员都要参与到医院的工作中。可以进行例会或者全院会议进行问题的收集处理,提出需多方面协调或者难办的问题,便于协调,可以现场解决实际的问题,故各部门沟通协调显得尤为重要。
4 加强监测力度
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力度 不断完善我院感染的监测,监测有计划、有实施、有监督、有评估,不断完善。很多医院为了监测而监测、为检查而监测的做法非常错误[3]。按照国家_以及本院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各科室需着重落实各项工作,将监测收集资料,分类汇总,针对其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并与实施,从而为临床服务。
监测特殊病原体的加强 对于一些特殊感染的病例,如:多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ESBLS、铜绿假单胞菌等,应及时到相关科室召集会议,查找原因进行培训,指导控制工作,使大家掌握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制定本院预防感染和控制方法。
5 加强培训工作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2篇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1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结合优质医院评审要求,体现公益性质,推进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较好的完成了的各项工作,现将我科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量统计
上半年共完成门诊10000余人次;其中肠道门诊近300人次,上半年出院患者500余人次。
二、护理安全
1、全科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无重大护理不良事件,有1起非计划拔管事件,无不良后果。
1、在护理部领导与大科指导下,完成了感染性疾病的护理常规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感染科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
同时要求护理人员严格落实,并定期督查护理人员对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
2、护理人员能够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做好查对工作。
2、加强了设备、仪器、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做好使用登记。
护理人员熟练掌握科室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正确使用;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熟悉抢救程序、抢救药品,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3、对科室的高危药品规范管理,要求做到定点、专区放置,并且标识规范、醒目。
4、严格坚持护理质控检查。
做到定期与随机检查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通过每月的护士会议对护理部、大科及科内质控检查存在的共性问题、原则性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以达到科定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确保护理安全。
5、严格遵守《传染病的防治法》,及时、准确地协助填写各类传染病人信息登记本,防止漏填、漏报,严格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
6、每月4—5次检查护理文书的书写,并及时反馈到个人,规范护理文书书写,进一步深化专科护理记录的内涵。
三、护理服务
1、增加了便民措施,向病人发放爱心联系卡。
2、在日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能较好的执行护理行为规范,对病人使用文明用语,及时与患者沟通,开展健康教育,无护理投诉事件。
3、每月在不同的科召开公休会,并对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以征求病人的意见,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不断改善我们的服务,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每月满意度均在95%以上,表扬票达上百次,同时多次解决病人疑难问题。
四、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保障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的基本保证。根据计划进行三基理论及操作的考核;每周早会组织10年内年轻护士的素质教育培训,鼓励年轻护士主动学习,搜集专业知识资料,组织业务学习,达到全员共同提高;每月进行个案护理查房,让护理人员共同讨论、共同提高。开展护理操作现场演练熟练的培训,掌握常用的护理急救技术,掌握科室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的正确使用,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
五、院内感染加强与院感科沟通
加强院感知识的培训与学习,要求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切实做好消毒隔离及垃圾分类等工作,保证各诊室地面清洁整齐;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并每班登记,定期检测反馈到个人。上半年未发生重大的院内感染事件。
六、健康教育根据感染性疾病病种
制定了健康教育处方,及时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并及时提供宣教手册,指导病人及家属,避免疾病传播。
七、其它腹泻门诊如期开诊
接受了各级领导的定期督查,均取得了很好反馈成绩。20____年已经过去,在以后的护理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为病人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将护理工作做到更好。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2今年以来,医院感染治理工作在医院感染委员会的领导下,按医院感染治理工作的要求,积极完成了各项工作,经常对新生儿科、手术室、产科分娩室、供给室等重点部分进行重点督查,对可能发生医院内感染的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进行逐一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题目现场进行指导,并提出整改意见,要求限期整改。
一、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开展情况
1、医院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兼职职员克服了很多困难,工作认真负责,很好地完成任务。
2、医院感染治理能按照标准进行各项工作,年有工作计划及工作总结,检查工作有记录。
3、各种登记本规范记录,高压消毒物品有记录,消毒包内有指示卡监测、包外有指示胶带监测。
4、医疗废弃物处理有记录,一次性用品用后送污物室有记录。
换药室、检查室、治疗室、冲洗室配置脚踩式医用污物桶。各科室同一使用了洗手液,手卫生得到进一步规范。
5、能够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及消毒灭菌和医院环境的监测。
二、存在问题
1、制度完善但执行不力,无专职职员,身兼几职,文字资料操纵性不强。
院内感染监测不到位。
2、在职医务职员掌控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有待进步:对有关法规法律把握不够。
3、重点部分的院内感染治理工作有待加强:布局不公道,流程不符合要求。
5、医疗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符合要求:各科废弃物乱堆放、收集运送过程存在隐患,医疗垃圾桶未使用医用垃圾袋放置,各科未使用利器合放置针头。
三、下一步工作要求
1、加强医院感染治理工作,健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要有工作总结。
并认真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
2、认真对照院内感染控制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的要求,同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院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落实。
3、加强对全院医务职员院感治理、个人防护、无菌操纵技术等知识的培训,进步全员的素质,争取全院重视并参与这项工作。
4、加强重点部分的治理工作,不断改善布局及流程,规范器械的清洗、消毒操纵规程,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消毒灭菌效果。
以保证医疗安全。
5、加强对消毒药械的治理,感控科确实履行对购进产品的审核职责。
医院购进的消毒药械必须是取得_批件的产品。
6、全员培训《医疗废物治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治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医疗废物的治理;
规范使用医用垃圾袋及利器合。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320____年是感染科建科的第一年。一年来,在院党委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和关心关怀下,在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视质量为生命”这一主题,狠抓护理质量,提高技术水平;有效的促进我科护理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护理质量稳步提高,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护理工作,现将做全年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感染科现有床位____个,护理人员____人,平均年龄____岁,从事护理工作二年以上的____人,全年调换人员____人次。
二、加强学习培训,努力提高护理管理水平
1、强化学习。
针对感染科护理人员实际,加强对护理人员护理理念的更新,护理技巧及护理服务的人本精神的塑造。结合业务实际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坚持了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探讨,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2、悉心指导新任护理人员工作。
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培训。对新任护理人员采取跟班、指导与交流等形式,帮助新任护理人员尽快熟悉护理工作,在较短的时间内承担起护理工作任务。
3、加强了护理安全管理,保证护理安全
(1)强化护理安全意识。针对新建科实际,逐级收集护理危险因素,就现存的及潜在的安全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提出安全措施。制定出制度、流程改进措施,有效的防范了严重护理差错的发生。
(2)强化对护理缺陷、护理投诉的归因分析。对每起护理缺陷及投诉,组织讨论,分析发生的原因,应吸取的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个人责任其深刻认识,限期整改。
三、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提高了临床护理质量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强化护理人员遵章守规。规范了医嘱查对流程,药物查对流程,制定了重点环节护理管理程序及应急流程,有效的保证了全科护理人员有章可循,确保了护理安全。重申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并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认真落实感染科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杜绝了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四、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________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感染科护士长述职报告420____年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大力配合下,认真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根据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及计划,现总结如下: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3篇
20XX年即将过去,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院感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院医护人员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控工作,各临床科室医师对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前瞻性调查,发现院内感染能及时、准确报告,同时院感科也加强院感病例上报管理,出现医院感染病例时,加强监测与控制,无院感流行事件发生。常规依托护理部进行消毒隔离质量督查、无菌技术督查并反馈,协同医务科、护理部,配合院领导做好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每季度在院长的主持下召开一次院感委员会会议,发布一次院感简讯。
院感管理在1至10月份进行了以下工作:
一、根据院感安全生产要求 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完善了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细化了医院感染质量综合目标考核标准,根据综合目标进行督查反馈,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口腔科、胃镜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又制定了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防治院内感染措施,院感科常规进行督查和指导,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二、根据传染病的管理要求 加强传染病的院感防控
在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进一步加强预检分诊台、儿科门诊、内科门诊、发热门(急)诊等重点场所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加大医院感染防控力度,规范工作程序,特别是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工勤人员,加强了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的防治和自身防护知识的培训,严格落实了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三、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
1至9月份,全院共出院的XX例病例,院感科全部进行了回顾性的调查,结果表明: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发生医院感染的科室依次为:内二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骨伤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外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内一科医院感染发生率为。感染好发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上呼吸道例次感染率;泌尿道例次感染率;胃肠道例次感染率;医院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医院感染好发病种依次为:神经系统疾病类,例次感染率;内分泌类疾病类,例次感染率;循环类疾病,例次感染率,泌尿生殖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肌肉骨骼系统类疾病,例次感染率,。各危险因素调查发现:糖尿病例次感染率,慢性病例次感染率,高龄例次感染率。前三位院感相关易感因素为慢性病、高龄、糖尿病。
四、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情况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XX年度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口腔科、供应室、细菌室等高危区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全院共采样358份,其中空气采样培养56份,物体表面采样培养41份,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41份,消毒液采样培养47份,消毒物品采样培养12份,无菌物品采样培养137份,高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24份,合格率100%。本年度市疾控中心对我院进行采样监测23份,合格率100%。
对全院各临床科室、医技科室、门诊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强度进行了监测,共监测各种类型的紫外线灯管29根,发现不合格及时更换,使其合格率达100%。
五、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安徽省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等规定,为加强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管理,我院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分线管理制度,各临床科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落实措施。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4篇
一年来,在院委会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科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指导思想,继续学习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以“预防医院感染暴发与感染质量持续改进”为宗旨,以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环节质量控制为管理目标 秉承“监督检查、培训指导、保障医疗安全”为管理理念,紧紧围绕医院感染监测,全员感染知识培训,强化感染环节质量控制,严格感染质量管理考核,促使感染质量持续改进。全年医院感染发病人数 例,发病率%,器械消毒合格率100%,有效地降低了医院感染发病率,确保了医疗安全。全年无院感暴发事件发生。现将本年度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 完善制度,细化措施,明确职责;确保医院感染工作的顺利开展。
1、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情,五月份感染科制定了《灵台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目标责任书》,感染管理委员会与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了感染管理目标责任书17份,使感染管理工作责任更加明确,感染措施更加细化,做到了层层把关,相互制约,确保了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制定重点科室、重点部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制做制度牌68面,涉及22项内容,19个科室,并下发了纸质资料,方便科室组织职 工学习,领会其精神,增强了感染防控意识,促使感染制度的有效落实。
3、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诊断水平。我科翻印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5册,下发各临床科室,便于学习和掌握。
4、编写《灵台县人民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流程图》打印50册,下发各临床科室,便于学习和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二、加强院感知识全员培训,提高院感防控意识,确保医疗安全。
今年我科对全院新上岗、在岗医护人员、后勤、保洁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基本知识、医疗废物管理”培训,参训人数达180人,下发资料30余份,上传电子资料数十份,为了使院感基本知识人人皆知,全面掌握,感染科先后两次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院感知识理论考试 ,合格率达90%。对科室后三名组织第二轮考试,直至合格。
三、建立感染质量考核体系,细化考核标准,实施对医院感染的监督管理。
在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根据上年度院感考核标准,对不妥之处进行修改完善,下发科室组织学习。每月协同护理部进行感染管理质量考核,及时发现重点科室、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高危因素,对存在问题进行反馈、分析、整改、总结。并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考核之余,随机下科室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即知即改,确保了我院感染质量的持续改进。
四、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流程突出重点监测、重点督查,规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
感染科每月通过查阅病历、细菌培养报告单等回顾性的方法确诊院感病例,并督促主管医师填写报告卡,科内做好登记,全年出院病人人次,发生院内感染病例7例,感染率 %。
2.完善胃镜消毒措施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胃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等法律 、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对胃镜检查前、连续检查中、检查后的消毒处理进行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地降低了交叉感染,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3.加强病房环境管理
制定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各科主任、护士长为医院感染第一责任人。做好入院宣教,强调开窗通风、抹布分开使用、拖把悬挂晾干、定期清理死角等细节,很好地加强了病区环境管理。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4.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学监测
感染科与检验科配合,完成了全院的消毒灭菌效果及环境卫生学监测。ICU、手术室、供应室、产房、儿科、透析中心,口腔科、内镜室等均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科室,在没有上级主管部门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为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我科每月都对重点科室进行空气监测、每季对物表、手、消毒液进行监测、普通科室轮转监测。认真做好供应室消毒灭菌监测。高压蒸汽灭菌锅每锅都进行了工艺监测,每周按要求进行了生物监测,均在合格范围,全年消毒无菌物品共计458锅次,合格率达100%。
感染科全年采样402份,其中空气采样242份 ,合格241份,合格率99% ;
医务人员手采样 23 份,合格23份,合格率 100 %;
物表采样35份,合格34份,合格率97%;
消毒剂采样9 份,合格8份,合格率89%;
无菌物品采样16份,合格 16 份,合格率100%;
紫外线强度监测75架,合格70架;
将监测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科室,对监测结果不合格科室,并督促其彻底整改,直止监测结果达标,有效控制了易发感染的潜在因素,保证了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全面落实。保证重点科室、重点环节做到重点监测、重点督导、规范管理,有效地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5.加强传染病终末消毒管理
针对病区终末消毒不规范现象,制定并下发病区终末消毒措施,按照要求随机检查相关科室,对不规范的行为与考核挂钩。
五、加强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管理,提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
为了进一步摸清医护人员健康状况,防止职业伤害带来不必要的隐患,提前做好预防,在院领导的安排下,感染科组织全院在岗人员(医护人员、后勤、保洁员),协同护理部,检验科进行乙肝三系统免费体检,抽血人数达497人次。体检结果由感染科归档整理存放。全年职业暴露伤害3人次,均为针x伤,都给予及时预防处理,随访一切正常。
六、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前进,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管理的轨道。院感科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各类人员责任,进行各类人员培训,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
针对我院塑料类输液瓶还未正确分类,根据_ 卫办医发(2005)292号关于明确医疗废物分类有关问题的文件精神要求特此和有资质的废品回收人员签订《一次性塑料(玻璃)输液瓶回收协议书》,使塑料(玻璃)输液瓶有了明确的处置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医疗废物的转运量。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5篇
【关键词】 临床护士;针刺伤;心里状态;职业防护
为了探讨防范措施,确保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于2012年10月对本市人民医院254名临床一线护士做了回顾性调查,调查在6个月时间里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及刺伤后的应对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所有病区、手术室、分娩室、急诊室的全体护士共254名。护士年龄为18-49岁。
调查内容及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一般情况、2006年4月-10月累计针刺伤发生次数、原因、发生的时机、刺伤后的心里状态、上报情况、操作时有无戴手套等。将问卷发至各科室护士长,由护士长组织各科室护士填写,次日交齐,共发出问卷254份,回收254份,有效率100%。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率描述。
2 结果
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发生针刺伤情况 254名护士中曾发生针刺伤173人,发生率,共发生针刺伤234次,未发生过81人,占,见表1。
3 讨论
针刺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具有潜在感染的危险[1]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2]针头刺伤是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血源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长期以来,医院感染控制主要是针对病人,而对医务人员因职业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情况关注较少。因此,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源性传染性疾病,必须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6篇
医院科主任述职报告1尊敬的院领导:
大家好,承蒙各位院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的信任,委以重任,让我任职院感办主任一职,我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和责任的重大,院感工作责任重大,而我资历浅,管理能力欠缺,但我会努力适应,加强管理和沟通能力,与各科室配合好,共同做好院感工作。为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改进工作,现将一年来个人思想、工作表现述职如下,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
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完善学习笔记,通过学习,提升了自身政治素养,更加坚定了政治理想。在工作中,谨遵我院院训,坚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服从医院安排,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纪律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不迟到,不早退,不干与工作无关的事,时刻提醒自己,要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二、熟悉并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完善相关资料。
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条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空气净化管理规范》、《环境卫生学监测规范》等规范和院感法律法规等。完善感控管理、培训、会议纪要等相关资料。
三、根据院感安全要求,细化院感质量管理措施
根据医院安全生产和质量管理的要求,全面检查和梳理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各方面工作,认真排查安全隐患,为保证院感安全,切实抓好院感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重点环节的管理,特别是手术室、消毒供应室、胃镜室、口腔科、换药室、检验科等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并和科室人员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
四、定期和不定期对科室院感质量进行检查。
每周不定期对各临床科室及重点科室进行检查,每月进行全院的院感质量检查,查出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科室,要求立即进行整改,并不定时进行跟踪检查,防止院感在院内暴发。
五、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消毒灭菌效果及手卫生监测。
为规范全院各项消毒灭菌工作,预防院内感染,院感科加强院感采样监测,对全院各科室进行了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同时加强对手术室、胃镜室、供应室、细菌室等重点科室的环境卫生学及医务人员手卫生的监测。全年共采样402份,合格率95%;其中空气采样培养97份,合格率98%;物体表面采样培养96份,合格率96%;医护人员手采样培养83份,合格率88%;无菌物品采样培养39份,合格率100%;消毒液采样培养67份,合格率100%;胃镜镜腔及其它20份,合格率90%。院感科对于不合格的采样进行了原因分析、反馈及整改,并重新做了采样培养,合格率为100%。
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
每月做手卫生依从性调查,每月院感质量检查时,每科室抽查一人现场洗手考核,考核结果全院通报,从而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七、院内感染病例监测
1.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上报院内感染病例,全年上报院感病例7例,院内感染率。
2.根据院感管理要求,做好病例回顾性调查,在病例方面,采取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法,调查院内感染病例的填写,每月翻阅病例,查看病人,看院感调查表的填写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防止院感病例漏填漏报,全年漏报院内感染病例1例。
3.在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监测,主要是针对疝手术切口患者的目标监测,通过目标监测掌握术后感染的高危因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降低感染率。
全年Ⅰ类手术切口目标监测感染率0%。
八、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积极与质控科、药剂科配合,参与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定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制度,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督查,并对Ⅰ类手术切口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每月向全院通报结果。
九、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
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类人员职责,落实责任制,加强医疗废物管理并常规督察,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反馈。使我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贮存、包装、运送、交接等做到规范管理,严防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造成医疗废物流失而引发不良事件及院内感染的暴发。全年无医疗废物管理不善引发的不良事件医医院感染暴发。
十、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全年发生了6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并对暴露者进行了随访跟踪记录,未发生不良后果。
一、院内感染风险评估工作
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逐步定期开展对重点部位、高危因素、高危人群及重点科室的医院院内感染风险评估工作,尽可能的将院内感染遏制在萌芽中。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由于本人专业知识有限,接触院感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欠缺,专业素质有待加强,对院内感染病历的回顾性、前瞻性及漏报率调查工作做的不够细致。
2、有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对院感工作了解不深入,履行院感职责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院感管理制度、措施落实仍然存在不足。
3、医疗护理工作繁忙,加之人员紧缺,没有及时履行院内感染各项制度检查的登记,较多的制度不能彻底落实到位。
感染控制、管理意识不够,认为院内感染控制不重要,只是上级部门检查时应付一下即可,有待进一步强化感控意识。
4、临床医务人员对院感病例缺乏正确认识,认为科室不能出现院内感染,故全年出院病例8012例,仅上报感染病例7例。
5、通过对临床医务人员在治疗操作中的手卫生进行依从性调查和监测,有的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够好。
需科室主任及护士长加强对科室医务人员手依从性的监控。个别科室对手卫生重视不够,洗手液未普遍使用。
6、通过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现场提问医务人员院内感染知识,部分低年资医务人员院感基础知识缺乏,如不知道医疗垃圾分类,不知道无菌溶液开启后有效期等。
7、新进医务人员及后勤保洁人员的院内感染控制意识淡薄,培训力度不够。
8、重点科室内镜室、口腔科建筑格局不合理,还未达标,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
五官科的感控管理存在漏缺,交叉感染风险高。
三、改进措施
1、由于本人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时间短、经验不足、专业知识相对缺乏,在此希望得到各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支持和指导,多给我提供培训学习机会,拓展我的专业知识面,以便更好为提高全院各类人员院感意识而服务。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7篇
随着医学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医院感染在医院管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医院感染不但关系到医患双方的健康而且影响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在院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从组织落实开始,到严格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措施,使保健院的院内感染管理逐步规范化、制度化。为了今后进一步搞好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现将医院本年度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证院内感染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院领导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院长直接担任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组长,指导院感办开展日常工作,
(一)注重依法管理,按照规范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断学习法律、规范,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各项政策法规,院领导强调依法行医,规范管理。由于院领导的重视和院感办主任认真负责的管理,我院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控制院内感染的意识不断强化。
(二)为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院领导重视重点科室的建设,对门诊、住院部、护理室、治疗室、化验室、等重点科室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配置基础设施。
(三)把控制高危科室的医院感染作为工作重点。经常到临床第一线了解情况并检查督促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与相关部门沟通设法解决,脚踏实地的开展工作。
二、充实保健院感染组织机构
三、加强院感知识培训,提高全院职工控制院内感染意识
四、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并贯彻落实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感染的基础和重要保证。为提高我院的院感工作质量和成效,制订了一整套科学实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有关人员的行为。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我院各科室《消毒隔离管理制度》,《院内感染综合评分细则》。定期或不定期对照我院的院感制度、规范、细则对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检查、评估、评分,查制度落实情况,查操作规范,从环节上层层深人。院感办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使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五、建立《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为认真贯彻执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及时掌握我院感染状况,发病情况、病种、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等有关资料,根据《院感感染诊断标准》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订了《院内感染监测登记报告制度》。当医务人员发现院内感染病例或者感染趋向时,必须及时送病原学检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要求如实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单,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由院感负责人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和反馈,协助控制病情的扩散,必要时由办公室组织召开研讨会,消除隐患,确保医疗安全。为保证院内感染控制工作的可靠性,院感办将不定期抽查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和漏报率。对科室内隐瞒,漏报的情况进行摸底,一经发现,除在全院通报批评外,对当事人和科室负责人也要按规定进行处罚。同时,医务人员要警惕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院内感染病例的漏报,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发现有感染暴发倾向时,要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院感办对医院感染发生状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医院负责人报告。
六、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预防传染病标准防护的培训
根据传染病防治、报告工作方案的要求,院内感染办公室对本院各科室的卫生安全防护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学习,监督各科配齐防护用品,掌握自我防护知识,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在紧急情况下从事医疗活动须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当立即实施局部处理措施,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但是此项工作还存在诸多欠缺,还需院感办进一步具体培训到位。同时,为确保术者的安全,最低限度的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感染性手术严格使用黄色手术通知单,黄色感染性手术通知单的使用情况纳入指控考核标准。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8篇
传染科是传染病人隔离治疗的场所。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致病菌以多种途径排出体外,作为与病人密切接触的传染科护士,感染疾病的危险性很,因此建议传染科护士除了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和熟练运用消毒隔离技术外,还要注意手足皮肤的自护。
1.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的自护据报道有二十多种血源性传播疾病可通过传染,其中最常见也最可怕的是乙肝。丙肝、HIV,经证实被带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受伤者感染时机为6%~30%,只要有的含I-IBV的血进入体内就可感染乙肝,被带丙肝病毒的利器刺伤,感染时机为3%~10%.由于近年来乙肝疫苗的临床应用,该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丙肝目前尚无疫苗,医护人员中发病率远超普通人群。因此作为传染科护士从思想上应加强自护意识,在工作中主动采取自护措施,减少感染时机。
①进行静脉采血前,一定要严格检查注射器和试管是否完好,有无破裂,以防带病毒的血液污染自己的手、足、衣服。采血后不要将针罩再罩回针头,防止针头误伤自己的手指。采血完毕后尽快将用过的注射器放进耐刺的装有消毒液的'容器中浸泡。如果手部皮肤有破损,那么一定要戴手套操作或防止操作。
②在治疗室配制药液前先在拇指和食指上缠上胶布,同时穿上能盖住足背的隔离鞋,防止掰安瓿时划破手指或碎玻璃、针头掉下来刺破足背皮肤。
③假设在治疗和护理操作过程中,不慎被利器刺伤或被病人抓咬伤时,首先应尽快尽量把伤口处的血往外挤,同时清洗伤口,用碘伏消毒,并及时进行被动或主动免疫,此外还要注意定期检查。
2.平时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自护
传染科洗手方法不同于一般科室,普遍采用消毒液泡手和肥皂流水洗手法,洗手次数多且时间长,消毒液和肥皂对手部皮肤损伤很,尤其是秋冬季节,手部皮肤容易出现干裂,所以每次洗完手之后一定要用消毒干毛巾擦干,再擦上护手霜。在家中休息时多进行手足皮肤的按摩,洗衣服时戴上手套,注意保持手足皮肤的完整性,减少感染疾病的时机。
感染科述职报告 第9篇
[关键词] 医院感染;加强管理;责任追究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QIAO Jianhua, LIANG Yong, YE Jiying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Guidong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Wuzhou 543001,China)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Control and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according to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system construction,doing a good job link supervision,doing a good job priority sectors,job management,implementing the posts wholesome system,consciousness in places,powerful regulatory,properle punishment are to ensure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hospital infection.
[Key words] Hospital infection;Strengthen management;Accountability
1998年4~5月深圳妇幼医院发生166例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遭_通报处理,2005年安徽宿州市立医院10例白内障手术患者出现严重医源性感染事件,2008年9月5~15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0 d内8名新生儿因医院感染而死亡,上述事件严重地影响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并均被媒体广泛报道,说明医院感染一直是广受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容不得半点的疏忽与大意。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是医院必须坚持不懈抓好的重要工作[1]。本院经过多年实践,已行成一套较规范的管理模式,成效显著,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1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观念意识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是有效开展医院感染管理的前提。随着医院管理工作的开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作为医院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被强制性地要求与实行。为加强这方面的工作,2005年本院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与医疗相关的职能部门和科室负责人均为委员,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从医务科剥离出来,成立医院感染科,将专职人员由1名增加至3名,其中副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2名,另有兼职人员2名,各科成立了感染管理小组,全院形成了完整的三级管理体系。在原有的医院感染制度基础上为使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细化,依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废物管理办法》等法规,重新制定和完善腔镜、口腔、手术与操作、产房、母婴室、新生儿病房、供应室、重症监护病房(室)、发热门诊、传染病科等关键部门和场所的医院感染控制方案和制度,明确各级组织人员的职责,由感染专控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医务科、护理部配合做好工作。
观念意识决定人的行为
对医院感染的问题认识越深,工作会越到位。为此本院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全员的医院感染意识。感染科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手册”下发给每一个职工,每年进行1~2次医院感染知识考试。对新上岗人员(包括医护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工勤人员等)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 d,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上岗前必须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半年以上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每人每年都要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感染培训班。重点岗位的工作人员每年必须进行相关的实践操练、现场提问、理论考试。医院常利用讲座、墙报、报章资料、科室学习等多种形式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形成全院防控医院感染的强势氛围,让防控医院感染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职工的脑海中。
2 做好环节管理,严把质量关
抓好制度落实是做好医院感染工作的关键。发生重大的院内感染事件往往与管理不严,制度执行不力有关。而管理的关键问题是把好质量关。要抓住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强化监管力度,严控危险因素。为此,笔者从环节入手加大管理力度[2-3]。
加强重点部门的管理
在对全院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的同时,针对易发、高发的部门和岗位进行重点防控。临床科室尤其手术、腔镜治疗检查和重症监护室、妇儿病区、发热门诊、传染病区、供应室等重点部门和科室的护士长随时查看医护人员是否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特别是手的消毒、清洗卫生的执行情况,每日检查消毒液配制、消毒灭菌的落实情况和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垃圾的处理情况并做好记录。为保证消毒灭菌达到理想效果,本院加大消毒设备的升级更换力度,两年内投资150万对供应室、消毒设备进行改造更新。医院所有复用医疗器械必须集中供应室进行清洗、打包、消毒、灭菌、储存、检测和发放,每批次消毒灭菌都做好记录备查,合格率必须达到100%,不合格物品不得进入临床使用。感染专职人员每周都要对各科室的上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通过查看工作记录、病历、查询相关工作人员、抽样复检等方式,了解掌握一线工作人员防控医院感染的详细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出纠正。医务科、护理部的兼职人员配合做好上述监督检查工作。
严格按规定做好医用物品的招标、购买、储存、保管,决不购买使用无“三证”的医疗用品
为杜绝劣质产品进入医院,有效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对购入的医用物品购买人与保管人和主管院领导3人共同签名以示负责。每季度医院感染科、医务科、护理部必须联合对购入的医用物品进行审核。科室使用医用物品前须再次检查确定有效期和外包装无问题后才能签字领出使用。严禁一次性医疗物品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和医疗垃圾按分类放置废物袋或废物桶,密封扎口,日产日清,专人回收,定点存放,由市里统一无害化处理,回收处理均有交接记录。
做好医院感染病例登记报告和控制工作
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患者,才能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扩散。为此本院要求认真执行科室晨会医院感染每日交班制,及时发现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感染专职人员对当天上报的感染病案必须下科室进行调查、核实,督促科室和经治医师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保证危险因素不继续扩大。对每一份出院病历核查是否有漏报情况。感染科每月对医院感染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反馈和总结[4-5]。
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
随着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药物和免疫_的大量而又广泛地使用,病原菌的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和增多,患者免疫力的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也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威胁[6-7]。为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本院制定了“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规定”,每一个使用抗菌药的病例都要填写“抗菌药物监测表”,一、二级抗菌药物由科主任审批使用,使用三级抗菌药须由医务科、院领导审批,一些特殊抗菌药,如万古霉素需会诊后才可使用。要求临床医师积极开展病原学检查,按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每季度反馈抗菌药物监测结果,对异常使用抗菌药的情况进行行政干预。
做好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院感染科每月对各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使用中的消毒剂、无菌物品等进行抽样进行微生物监测检查,重点部门可根据情况加大现场检查频率,增加抽查次数。发现问题后及时与科室一起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再进行抽样检查直至合格。
3 落实岗位责任追究
坚决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追究制度,保证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院、科二级质控检查发现不按医院感染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制度执行,但没有造成直接的不良后果者,给予适当的经济罚款,在简报分析中通报批评。反复多次出现错误者,需重新培训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工作。由于个人的过失导致出现医院感染,除加重经济罚款外,取消当年的个人晋职晋级,评优评先。医院感染致患者伤残或死亡的相关责任者,依情况给予撤职、暂停执业、开除等处理,承担相应的医疗事故等级经济赔偿,并报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作进一步处理。
4 小结
2006~2008年,通报受罚的科室和个人近300人次,辞退1人,医院感染率小于2%,漏报率小于5%,无重大的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当今的的重点和热点问题,它的成效已成为评价医院综合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必须坚持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测常规化、监管制度化,才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李书章,府伟灵,黄庆.现代医院感染监控与管理的思路与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1):64-66.
[2]马成云,李波,李文君.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5):550-552.
[3]邹丽华,王卫兵.现代医院感染管理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78-680.
[4]赵虹,赵乃层,吴晓涵.开展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5):684.
[5]马红丽.实行监查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 16(7):790-791.
[6]郑晓澜,万琼,谢忆虹,等.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谱变迁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100-102.
本文由叁佰于2023-10-05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096.html
上一篇
如何写好一篇演讲稿(4篇)
下一篇
院感科个人工作总结(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