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项目的调研报告(必备3篇)

项目的调研报告(必备3篇)

  • 报告
  • 2023-10-05 09:18:56
  • 181

项目的调研报告 第1篇

一、现就我区新阶段农业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农业项目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从我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我们深刻认识到:农业项目管理还有许多地方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农业项目资金的投入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尚需进一步健全。突出表现为:

(1)农户与集体对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投入不断减少。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民办公助”的投入原则和“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投入方针,意味着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主体是广大农民群众。群众自筹在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中的确也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从实际调查的情况和有关资料显示,农民与集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情况还是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农产品价格低迷造成农民收入减缓,同时,农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下降,要增加对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投入也越来越困难。

(2)农业项目资金量大且项目多,特别是实行财政报账制的项目较多,项目验收起来工作量非常大。由于科室同志知识结构的局限性,特别是对工程类项目的检查验收不深不透,深感责任重大,工作压力大。

(3)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制度不健全。

二、完善农业项目资金投入机制和项目管理制度的对策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结合我区实际的基础上,对如何创新农业项目投入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谈几点肤浅的看法。

(1)继续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的受益主体,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是农民自己的事业。民办公助,农民掏钱办自己的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但是,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继续发挥农民群众投入的主体作用,发动农民筹资搞开发,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问题。因此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一是采取民主议事的方式筹集资金。根据项目申报程序,在立项之前,事先征求农民群众的意愿,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自觉筹集资金和投工投劳参加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在项目申报时附上村民大会对自筹资金的承诺,保证农民群众自筹资金的合法性;二是引入竞争机制。对群众积极性高,自筹资金落实比较好的项目优先选择,从而有效地调动干部群众的开发热情,把更多的人、财、物吸引到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建设上来,从而保证农业综合开发、世行贷款项目资金的落实。

(2)强化协调服务意识。

为我区农业经济发展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做到农业资金根据项目进度及时拨付。针对财政资金紧张的现实,应及时做好对相关单位的解释协调工作,让大家了解财政,理解财政。

(3)健全权责明确的项目责任制度。

完善财政部门与项目实施部门相互职责的制度,分清各自的责任。明确规定项目实施部门是第一责任人。做到财政工作不错位、不越位,避免因职责不清,应由项目实施部门承担的责任,却加给财政部门的不公正现象,以保护财政部门、财政人员的合法权益。

(4)继续推行项目标准文本管理制度。

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项目后,按照标准文本进行申报管理,对发放的专项资金进行归口管理,做到公正透明,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能。

(5)严把农业项目运作实施过程。

对已确定的项目,严格按照上级批复实施,杜绝随意变更项目计划的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与项目管理部门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及时下到项目实施现场。发现问题,提出意见,对纠正不及时的项目单位延期拨付农业资金。建立农业项目的“五有制度”,即开工有报告,施工有监督,阶段有检查,完工有验收,竣工有管护,确保项目效益的及时正常发挥。

(6)进一步提高农业项目资金报账管理水平。

在对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为降低资金风险,应执行“三严一坚持”的原则,即“严格按项目批复计划拨付资金,严格按工程进度拨付资金,严格按工程质量情况拨付资金”;一坚持即“坚持先用自筹资金,后用国补资金的原则”。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农业项目及时启动,及按期保质完成,同时也可以促进农民自筹资金的及时足额到位。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制定严格的资金支出审核手续,即增加填制项目完工结算单和支取单的制度,加大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做到从源头上防范套取农业资金事件的发生,提高农业项目资金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7)建立健全农业项目绩效评价制度。

通过绩效评价,实现项目实际情况与预期目标的对照,考察项目投资决策的正确性和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通过对项目各阶段工作的回顾,查明项目成败的原因,总结投资项目管理的经验教训,提出补救和改进措施;把绩效评价信息反馈到未来项目管理全过程中去,以改进和提高农业项目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和投资效益。

项目的调研报告 第2篇

1调研目的

结合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基本情况,通过企业行业调研应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掌握行业企业现状,了解与专业相关的行业企业内部结构情况和运行组织状况、工作流程以及行业未来发展情况。

2调研的时间与对象

调研对象:本次调研主要针对南昌主城及周边区汽车4S店、二手车交易中心和保险公司。

调研时间:20xx年9月12日—20xx年11月12日

3调研内容

1。汽车营销类人才现状与需求

2。汽车营销类的岗位设置及相关企业汽车营销岗位群

3。汽车营销类从业人员素质和结构

4。汽车营销类人才职业能力要求

4调研的方式与组织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采用,走访调查和电话调查。最后收集有效调查数据并撰写行业企业调查报告。

5调研统计分析

5。1车营销类人才现状与需求

随着当代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势必对汽车售后技术服务行业的科技含量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汽车售后服务人员不但要掌握传统的汽车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必须尽快掌握现代电子控制维修技术。而正是由于现代电子控制装置高的技术含量,维修人员如果不经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就很难掌握现代汽车服务与维修技术。因此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必然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项目的调研报告 第3篇

建市之初,被称为“农村版”的贵港市,人才总量严重不足,结构不合理,高、精、尖人才奇缺。

通过实施“人才 项目”捆绑开发,贵港实现了以人才推动项目,以项目聚集人才的初衷。“十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开工重点项目386个,随着重点项目“开工一批、在建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贵港市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也形成了“锻炼一批、培养一批、成熟一批、储备一批”的格局,人才总量已达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万人。

在原县级市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贵港市,将人才与城建项目捆绑开发,引进急需的城镇规划、设计、建筑等专业人才,在加快城市建设速度的同时,也锻造出一支城建类专业人才队伍。

通过项目合作、兼职、参与项目设计、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方式,贵港市灵活引进了一大批高层次城建人才,并建立“一对一”结对培养制度,借助高层次人才的智慧,培养本市专业人才。

5年时间,先后有中科院院士吴传钧等100多名国内外著名设计师和建筑师,来到贵港市参与项目的合作、咨询、考察讲学。贵港还先后邀请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印尼、香港等地的国际著名设计师,对城北新区进行规划、论证和设计;引进博士夏汉平、吴泽荣等一批城建方面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到贵港工作。

推行“政府 项目 人才”的'培养模式,把项目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政企联手,按需培训,合作共赢。市政府每年都要选派一批青年干部到市重点建设项目跟班进行学习,建立“一帮一、一对一”结对培养锻炼的制度。还从在职干部中选送7人攻读土木工程城镇化管理硕士研究生,先后提拔任用18名城建专业人才,到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负责分管城乡建设工作。高层次人才、高起点、高标准,提升了贵港城市规划水平。

每年,贵港市都要向社会定期公布城建项目的建设情况和人才需求情况,为项目建设招聘大批人才,壮大发展贵港市城建类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仅去年就有300多名区内外的专业技术人员被吸引到贵港,担任项目的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

在引进大量合作项目的同时,贵港市努力促使合资方中层以上起骨干作用的人才跟着项目一起来。通过人才和项目共同引进,郁江制铁有限公司30万吨转炉钢、台泥集团黄练峡900万吨水泥、贵港华润360万吨水泥、平南丝绸工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完成。

通过项目引进高级人才,仅仅是贵港市打造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一部分,激活贵港市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贵港整体经济水平,才是根本。

近年来,贵港市组织500多名科技人才实施科研项目100多个,取得科研成果49项,其中获得省、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0项。贵糖人才小高地充分发挥“博士后”工作站作用,研制实施的“甘蔗压榨全自动控制系统开发项目”,填补了国内制糖行业的一项技术空白。贵港市生物制药人才小高地研制的“银胡感冒散”获国家专利和日内瓦世界发明专利金奖,杀灭艾滋病病毒的新药“AX抗菌洗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用发展企业的思路改造农业经营模式,大力培育龙头加工企业,造就大批加工业技术人才队伍,是贵港市实施“人才 项目”的又一举措。通过人才与农业产业化项目捆绑开发,贵港市已初步建成扬翔饲料、丹竹大肉余甘果等十个农业产业化加工项目基地。目前,全市已有86个农业产业化龙头项目,农产品加工率由20__年的16增加到22。8000多名加工业技术人才有了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并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向第二、三产业大转移。把人才与多元化产业项目捆绑开发,初步形成了专业门类较为齐全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促进贵港市多元化产业的竞相发展。仅在城镇规划、楼盘设计、资产评估、政策咨询、城市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的专业人才就有300多人。

各类各层次人才集聚贵港,使贵港市从原来的农业城市逐步向产业多元化城市发展,并使贵港市的“人才 项目”思路,向农村推进,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在全市各乡镇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