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热门9篇)
- 总结
- 2024-01-11 11:21:21
- 187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1篇
一、实词
1、通假字:(读本字音)
约从离衡(通“横”)
合从缔交(通“纵”,合纵)
制其弊(通“敝”,困顿,失败)
xxx而谁何(通“呵”,呵问)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崛起)
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百有余年(通“又”)
威震四海(通震,震慑)
始皇既没(通殁,死)
2、古今异义
(1)以为桂林、象郡(以为:古:把..作为今:认为)
(2)漂橹(橹:古:盾牌今:指划船的工具)
(3)赢粮而景从(赢:古:背负、担负今:获胜,获得)
(4)山东xxx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3、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状语
有席卷天下,xxx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包、囊:像席子、包裹、布袋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外: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向南、xxx、向东、向北)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响、景: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像影子一样)
②名词作动词
履而制六合(履:登上)
陈涉瓮牖绳xxx子(瓮、绳:用破瓮作,用草绳系)
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序八州而朝同列(序,安排次序)
③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亡:逃走的人)
④动词的使动用法
却匈奴七百余里(却:使……退却)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使……朝拜)
外连横而斗诸侯(斗:使……争斗)
漂橹(漂,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山东xxx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亡:使……灭亡)
⑤形容词作名词
秦孝公据崤函之固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险固的地势)
⑥形容词作动词
尊贤而重士(重:敬重、看重)
⑦形容词使动用法
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使变弱,削弱)
以愚黔首(愚:使……愚蠢)
约从离衡(离,使….离散)
⑧形容词作动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困,处于困境之中)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2篇
一、实词
1、xxx将有事于颛臾(用兵)
2、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且尔言过矣(错)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过错)
3、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这,语气词)
4、xxx就列,不能者止。(施展 担任)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搀扶盲人走路的人)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辅佐)
6、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托词)
7、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使―来)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使―来,使―安定)
二、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来)
(2) 名词作动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托辞,找借口)
三、虚词
1、而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却)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并列)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并列)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却)
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却)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xxx之内也。(并列)
2、于
xxx将有事于颛臾(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从,在)
固而近于费(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在)
3、为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xxx。(成为)
何以伐为。(语气词)
4、之
既来之,则安之。(代词)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xxx之内也。(的)
四 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
1.判断句
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疑问句
(1)求!无乃尔是过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2)何以伐为(疑问代词“何”与句末语气词“为”,表反问)
(3)是谁之过与(疑问代词“谁”与疑问语气词“与”,表疑问)
3.省略句
(1)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省动词宾语“之”,即颛臾)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国君)则修文德以来之(省去主语“国君”)
(3)(国君)既来之,则安之(省去主语“国君”)
(4)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之)也(省去宾语“之”)
4.倒装句
(1)xxx将有事于颛臾(于颛臾有事,介词宾语后置)
(2)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宾语前置)
(3)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3篇
《xxx传》
1.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阴知奸xxx姓,一时收禽(“禽”通“擒”)
﹙3﹚傍行八道(“傍”通“旁”)
(4)形似酒尊(“尊”通“樽”)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常从容淡静。古:言行举止适度得体。今: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2)举孝廉不行。古:不去赴任。今:不可以。
(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特地征召。今:可以作为人或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
(4)覆盖xxx际。古:四周严密。今:周到细致
(5)寻其方面,xxx之所在。古:今:相对的或并列的几个人或事物中的一部分。
(6)衡下车,治威严。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下来。
3.词类活用
(1)妙尽璇玑之正。(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道理)
(2)大将军xxx骘奇其才(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与众不同)
(3)又多豪右(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多有)
4.翻译下列句子并总结句式特点:
(1)饰以xxx、山龟、鸟兽之形(状语后置)
(2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3)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省略句)
(4)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被动句)
5.一词xxx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xxx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xxx公于坐,杀之。(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xxx。(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xxx,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xxx之所在。(于是,就)
属zhǔ
①xxx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xxx季父也,xxx留xxx。(交好)
⑤不如xxx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4篇
◆◆
一、通假字
◆◆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
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令将军xxx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弃。)
5、要项伯(“要”通“邀”,邀请。)6、不者(“不”通“否”,否则。)
7、xxx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8、具以事告(“具”通“俱”,全部。)
◆◆
二、偏义复词
◆◆
1、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出入”是偏义复词,偏“入”)
2、孰与君少长?(“少长”是偏义复词,偏“长”)
◆◆
三、成语典故
◆◆
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
2、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xxx高)
4、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四、古今异义
◆◆
1、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
3、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
4、沛公……xxx婚姻(古:结为儿女亲家;今:男女婚事)
5、亡去xxx(古:离开;今:往,前往)
6、所以谴关守将者……(古:……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
7、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
8、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
◆◆
五、一词xxx(补充)
◆◆
妇女无所幸(宠爱、宠幸)沛xxx霸上(驻扎)
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军为击破沛xxx(军队)
则吾斯役之不幸(幸运)于是xxx至军门见樊哙(军营)
卮酒安足辞(推辞)吾属今为之虏矣(将要)
辞未辞也(告辞、告别)今今有一人,入人园圃(如果)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是古非今(现在)
玉斗一双(酒器)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捧着)
斗外连蘅而斗诸侯(使…斗)奉再拜奉大将军足下(进献)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接合)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侍奉)
xxx向坐(坐着)吾属今为之虏矣(类、们)
坐置之坐上(座位)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嘱托)
停车坐爱风林晚(因为)司命之所属也(掌管)
坐而待毙(坐守)衡少善属文(撰写)
杀人如不能举(如同、好比)沛公不胜杯杓(经得起)
如沛公起如厕(去、前往)胜是故百战百胜,百善之善者也(胜利、战胜)
固不如也(本来)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优美的)
故谴将守关者(特意)胜友如云(有才智、高明的)
君安与项伯有故(旧交情)使子婴为相(担任、当)
故故幸来告良(所以)皆且为所虏(被)
两狼并驱如故(原来)何辞为(呢)
扶苏以数谏故(缘故)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
珍宝尽有之(代词,xxx)为窃为大王不取也(认为)
项伯乃夜驰之沛xxx(到、往)军中无以为乐(做、干)
之今者有小人之言(的)且为之奈何(对付)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为击破沛xxx(替、给)
(结构助词,无义)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替、给/出谋)
◆◆
六、词类活用
◆◆
(一)名词作状语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在夜间,连夜。) 2、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
3、头发上指(向上。) 4、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膀一样。)
5、道芷阳间行(从小路、抄小路。) 6、间至军中(从小路、抄小路。)
7、持剑盾步走(步行、徒步。)
(二)名词作动词
1、沛xxx霸上(驻扎、驻军。) 2、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3、xxx数目项王(示意、使眼色。)4、道芷阳间行(取道。)
5、刑人如恐不胜(施刑。) 6、亡去xxx,不可不语(讲义气、合于义/告诉、说。)
7、若入前为寿(走上前、上前。) 8、沛公欲xxx(称王。) 9、秦地可尽xxx(称王。)
10、先破秦入咸阳者xxx(使…为王,名词使动用法。)
(三)一般动词的使动用法
1、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
2、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从。) 4、常以拔剑撞而破之(使……破。)
(四)动词作名词
此xxx之续耳(后继者、老路、覆辙。)
(五)形容词作名词
1、君安与项伯有故?(旧情、老交情。) 2、此其志不在小(小事。)
3、大行不顾细谨(细枝末节。)
(六)形容词作动词
xxx留xxx?(与……交好。)
◆◆
七、特殊句式
◆◆
(一)判断句
1、亚父者,xxx也2、楚左尹项伯者,xxx季父也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4、所以谴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6、今人有大功而击之,xxx也
7、此天子气也8、此亡秦之续耳
9、此其志不在小10、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1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12、客何为者?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1、籍何以至此?2、今日之事何如?
3、客何为者?4、沛公安在?
5、xxx何操?6、何辞为?
(2)定语后置句
玉斗一双,白璧一双
(3)状语后置句
1、具告以事2、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物
3、得xxx将军于此4、xxx公于坐
5、长xxx6、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三)省略句
1、欲呼xxx与(之)俱去2、若入前为(之)寿
3、为(之)击破沛xxx4、急击(之)勿失(时机)
5、则与(之)斗卮酒6、则与(之) 一生彘肩
7、竖子不足与(之)谋8、具告(之)以事
9、交戟之士欲止(之)不内10、毋从(其)俱死也
11、项王即日xxx公与(其)饮12、加彘肩(于其)上
13、沛xxx(于)霸上14、沛公居(于)山东时
15、置之(于)坐上16、置之(于)地
17、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18、卫士仆(于)地
19、沛公欲王(于)关中20、杀人如(恐)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四)被动句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若属今为之虏矣
(五)固定句式:
1、孰与君少长?(与…相比,哪一个…)2、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没有…的)
3、军中无以为乐(没有用来…的)4、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表反问,的呢?)
更多北京卷高考知识点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5篇
高一语文文言文《鸿门宴》知识梳理总结
鸿门宴
【通假字】
1.距─拒,把守:距关,毋内诸侯。
2.内─纳,接纳:距关,毋内诸侯。 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3.要─邀,邀请:xxx出,要项伯。
4.倍─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早,早些: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郤─隙,隔阂: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xxx有郤……
7.坐─座,座位:置之坐上。 xxx公鱼坐。
8.不—否,不者,若属将为所虏。
【成语】
秋毫无犯:原指任何细小的东西都不侵犯,现多形容兵营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利益。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比喻表面上有一个堂皇的名目,实际上却另有所图。
xxx高:做事勤劳,功劳很大。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做大事不必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比喻生杀之权掌握在他人手里,自己处于被人宰割的地位。
【古今异义词】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6.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 今:详细地讲述。
5.婚姻 古:儿女亲家 今: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一词xxx】
1.谢
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感谢: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辞谢:乃令xxx留谢。
2.辞
推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讲究、计较:大礼不辞小让
3.故
故旧、交情:君安与项伯有故?
因此:故听之
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4. 且
将:且为之奈何?
况且: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5. 胜
尽:刑人如恐不胜
禁得起:沛公不胜杯杓
6. 之
到: 项伯乃夜驰之沛xxx。
代词,这:为之奈何?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
7. 去
距离:相去四十里。
离去,离开:脱身独去。
8. 于
向,对: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xxx曰:……
比:长xxx。
在:复得见将军子此。
11.间
抄小路:道芷阳间行
暗中:又间令xxx之次所旁丛祠中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6篇
通假字
(1)自余为僇人(同“戮”,刑辱)
(2)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词类活用
(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
(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尽,走遍)
(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
(4)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5)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用作名词,点、顶点)
(6)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7)萦青绕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
(8)故为xxx以志(名词用作动词,写作文章)
(9)自远而至(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处)
古今异义
(1)漫漫而游(古义:没有目的;今义:(时间、地方)长而无边的样子)
(2)无远不到(古义:无论;今义:没有)
(3)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古义:凡是、这(个);今义: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
(5)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倒下的样子;今义:形容破败的样子)
(6)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一词xxx
(1)穷回溪(动词,寻求到尽头,引申为走遍)
(2)穷山之高而止(动词,寻求到尽头)
(3)而不知其所穷(形容词,竭,尽,引申为尽头)
(1)卧而梦(动词,做梦)
(2)梦亦同趣(名词,梦境,梦中)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副词,曾经)
(2)始指异之(副词,才)
(3)游于是乎始(动词,开始)
(1)xxx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
(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
(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
(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
(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
(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条件,才)
(7)攀援xxx,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
(8)而莫得其涯(连词,表转折)
(9)而不知其所穷(连词,表转折)
(10)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连词,表转折)
(1)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助词,的)
(2)始指异之(代词,它,指西山)
(3)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助词,的)
(4)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助词,的)
(5)不知日之入(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故为xxx以志(代词,它,指游西山这件事)
(1)自余为僇人(动词,成为)
(2)不与培塿为类(动词,成为)
(3)故为xxx以志(介词,为了)
字词解释
(1)xxx(yíyí)缓慢行走的样子
(2)徒:随从
(3)回溪:迂回曲折的溪涧
(4)极:至
(5)斫(zhuó)榛莽:砍伐丛生的草木
(6)茅茷:茅草之类
(7)攒蹙:聚集收缩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7篇
一、通假字
1.距①关,毋②内③诸侯。①距,通“拒”,把守。
②毋,通“无”,不要。
③内,通“纳”,接纳,进入。
2.xxx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
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早些。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
6.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通“纳”)
7.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
8.令将军xxx有卻。卻,通“隙”,隔阂,嫌怨。
9.秋豪不敢有所近。豪,通“毫”。
10.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采,通“彩”,颜色。
11.私见xxx,具告以事。具,通“俱”,全部。
12.坐,通“座”,座位。
①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②xxx公于坐
13.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通“骖”,古时乘车。
二、虚词实词
(一)实词:
飨土卒(飨;犒劳)
夜驰之(之:到,往)
无所取(所取:所字结构,掠夺的东西)
从沛公(从:跟从)
亡去xxx(亡:逃跑;义:符合道义)
料大王土卒足以当项王乎(料:估量:当:抵挡)
xxx游(游:交往)
籍吏民(籍:登记)
他盗之出入(出入:偏义夏词,进入)
具言(具:详细,完备)
若入前为寿(若:你;为寿:xxx)
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窃为大王不败也(窃;私下里)
坐须臾(须臾:片刻)
相去(去,距离)置车骑(置;放弃)
督过之(督过:责备)
留谢(谢:辞谢)
(二)虚词
固不如也(固:当然)
君安与项伯有故(安:怎么)
孰与君少长(孰与:与……相比,哪一个更……)
人有大功而击之(而:却)
因言曰(因:趁机)
今者有小人之言(者:助词,不译)
不然,籍何以至此(然:这样)
xxx公与饮(因:于是)
以示之者三(三:多次)
xxx公于坐(因,趁机)
若属皆且为所虏(若属:你们这些人)
三、词类活用
1.沛xxx霸上xxx,名词作动词,驻扎。
2.王,名词作动词,称王。
①沛公欲xxx。
②秦地可尽xxx。
③先破秦入咸阳者xxx。
3.xxx留xxx。善,形容词作动词,友善、交好。
4.夜,名词作状语,在夜晚。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xxx。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
5.义,名词作动词,xxx义。
①亡去xxx。
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xxx也。
6.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命。
7.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兄长一样。
8.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动用法,使……跟从,率领。
9.xxx数目项王。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
10.若入前为寿。前,名词作动词,上前。
11.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1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止,使动用法,使……停止。
13.头发上指。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14.刑人如恐不胜。刑,名词作动词,以刀割刺,指施加肉刑。
1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①下,名词作动词,下来。②道,名词作动词,取道。
③间,动词作状语,小道,表示动作的处所。
16.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动词作状语,从小路。
17.拔剑撞而破之。破,使动用法,使……破裂。
18.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词,登记。
19.沛公今事有急。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20.此亡秦之续耳。续,动词作名词,后续者。
21.此其志不在小小,形容词用如名词,小的方面
22.项王、xxx向坐.亚父南向xxx、南,名词作状语,向东、向南
四、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此天子气也
2.楚左尹项伯者,xxx季父也
3.此亡秦之续耳
(二)被动句:
1.若屑皆且为所虏
2.晋属今为之虏矣
(三)宾语前置句:
1.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客何为者
4.xxx何操
5.沛公安在
6.今日之事何如?
7.何辞为?
(四)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1.曹无伤使人言于xxx曰。
2.沛公欲王于关中。
3.具告之以事。
4.良曰:“长xxx。”
5.得xxx将军于此。
五、古今异义:
1.沛公奉卮酒为寿,xxx婚姻。
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3.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
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4.而听细说。
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5.沛公居山东时。
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北、以南。
今义:分别指河北省和河南省。
六、一词xxx
(一)为
人为刀姐,我为鱼肉动词,是,
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当,
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谁为大王为此计动词,出,制定,
且为之奈何动词,对付,
何辞为句末语气词,呢,
为击破沛xxx介词,替,给,
(二)故
故听之连词,所以)
君安与项伯有故形容词,旧时,此指交情)
故遣将守关者副词,特意)
(三)辞
卮酒安足辞(推辞,不接受)
未辞也(告辞,辞别)
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
(四)幸
妇女无所幸(宠幸)
故幸来告良(幸而)
高中语文学习技巧总结
1、钻透课本。
语文复习倘若漫无边际,走马观花,那将事倍功半,徒劳无益。复习前要领会考纲精神,明确考试范围,对复习的主流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从各种类型的考试命题来看,包括诸多基础知识、课内阅读题、古诗文言知识,它们都来自于课本中,虽然重点考查了课外阅读,也是课内知识的迁移与延伸,也是在课内学习基础上进行的扩展,只有钻透课本,对课本中各类知识理解并会运用,临场时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读”“思”“问”相结合。
学语文“读”是根本,复习语文“读”还是根本。当然不是盲目的读,而是有选择不可少的环节。因为通过精练,不仅可以巩固旧知识,又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解题经验。高度肯定和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外学者所共识。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他高度评价问题的价值及意义,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xxx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是对问题意识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xxx说得更生动形象,他在一首诗里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国外也有很多学者极力推崇问题及问题意识。xxx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xxx坦也强调:“发现问题和系统阐述问题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
3、注重作文复习。
作文写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高与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人物,接触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复习中可进行梳理,把有价值的材料制成“半成品”,供你临场时依照题目的要求选用;还可选择各种文体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来读一读,仔细分析它们的拟题、立意、选材、谋篇等优点,以便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临场作文的能力。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8篇
古今意义
1、若舍xxx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3、共其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5、xxx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今义:贫穷。
6、xxx仰天太息流涕曰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7、xxx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8、持千金之资币物
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9、诸郎中执兵,皆阵殿下
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10、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古义:指崤山以东地区。今义:指山东省。
11、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的变故。今义: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12、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以北地区。今义: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13、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地区。今义: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14、庄则入为寿
古义:敬酒。今义:长寿。
15、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
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地讲述。
16、xxx婚姻
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者说因结婚而主生的亲眷关系。
鸿门宴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9篇
《庄子》故事两则 ——《xxx项梁》《庄子于xxx游于濠梁》
《xxx相梁》这则故事辛辣地讥讽了醉心于功名富贵者的嘴脸,表现了庄子对功名利禄的态度。
《庄子与xxx游于濠梁》这个故事在《庄子》一书里显得别具一格,它虽然由庄子和xxx的辩论组成,但 轻松、闲适,让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为之深受感染。
A 词语:止:栖息。于是:在这时。全:完全,确实是。
一词xxx:
吓:模仿鸱发怒的声音。例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动词,威吓,恐吓。例句: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B 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例句:夫远出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译文: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原文: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
译文: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原文: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译文: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原文: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本文由admin于2024-01-11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0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