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精选5篇)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精选5篇)

  • 范文
  • 2023-09-30 14:46:47
  • 250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 第1篇

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的下行公文。它是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把工作情况、经验教训、好坏典型事例,以及具有典范、指导、教育、警戒意义的事件通知下属单位的周知性的公文样式。

从其传达方式来看,通报可分为“直述式”和“转述式”两种。“直述式”是发文机关直接发出的内容比较单一的通报;“转述式”是先有转发的已成文的材料,发文机关先写转发文件的名称、主要内容和目的意义,提出要求,然后将通报的具体内容作为附件发出的通报形式。

从其性质来看,通报可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传达性通报三类。从其对象来看,通报可分为内部通报和非内部通报。

通报的首要任务是表扬先进典型,树立公众形象,用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事例来教育大众,这是表彰性通报的功能。但是,绝大多数通报还是批评性的。批评性通报,主要用于一定范围内批评后进,纠正错误,打击歪风,指出存在的错误事实,提出解决办法或处理意见。

通报批评也是处分、警示的一种方式。批评性通报的内容主要是批评不良的人和事,单位里出了典型的错误事件或失误行为,经过认真的调查和整治,弄清了事实和错误的原因,为了教育与事件有关的责任者,让大众引以为戒,最好的方式就是批评性的通报,让其接受教训,不犯类似错误,也让公众从中受到教育和警示。

由于通报的功能,在于让大众周知或警示和教育大众,所以必须在较大范围内发行,传播范围较广,应用领域较宽。它既可表扬好人好事、彰显新风尚;也可批评错误,总结教训,告诫人们警惕类似问题;还可用来互通情况,传达重要精神,指导、推动工作。

二、通报的结构与写作要点

和其他公文一样,通报有着固定的格式和严谨的结构。一般而言,它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均有所不同。

(一)首部。首部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个别高校主办的期刊违规出版增刊的情况通报》;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2009年第四季度全国建筑市场不良行为信息上报情况的通报》。此外,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_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除普发性通报外,其他通报均应标明主送机关。

(二)正文。正文的结构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组成。开头说明通报缘由;主体阐述通报决定;结尾提出通报的希望和要求。不同类型的通报,其内容和写法也有所不同。

1.表彰性通报。一般在开头概述事件,说明通报缘由,把先进事迹交代清楚。主体部分通过对事迹的客观分析,在阐明事件性质和意义的基础上,写明通报决定。结尾部分则明确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学习。

2.批评性通报。在机关工作中使用较多,对一些倾向性问题具有引导、纠正的作用。批评性通报又分两种:一种是对个人的通报批评,其写法与表彰性通报基本一致,要求先写事实,再在分析评论的基础上叙写通报决定,最后提出希望和要求,让大家引以为戒。另一种是对国家机关或集体的批评通报。这种通报旨在通过恶性事件的性质、后果,特别是酿成事故原因的分析,总结教训,从而达到指导工作的目的,写法和表彰性通报略有不同。其正文主要包括叙写事实、分析原因、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等。也有的批评性通报,是针对部分地区或单位存在着的同类问题提出的批评。这类通报,虽然涉及面广,但因其错误性质基本相同,故写法上以概括为主,大体和传达性通报相近。

3.传达性通报。主要起沟通信息、反映情况的作用。旨在使下级单位和公众了解面上的情况,以便统一认识,推动工作的开展。正文主要包括两项内容:通报有关情况;分析并作出结论。具体写法,有的先摆情况,然后分析得出结论;有的先简要分析作出结论,再列举情况,说明结论的正确性;总之,写法多样,可因地因事制宜。

(三)尾部。包括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时间。有的在标题中已标明发文机关,此处便无须赘述。

三、批评性通报的特色及写作要点

通报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批评性通报。一般而言,批评性通报具有几个显著的文体特色和基本的写作要点。

1.真实性、告知性。通报的内容首先必须是真实的,通报常常把现实生活中一些真实的正反面的典型或某些带倾向性的重要问题告诉人们,使其知晓、了解。

2.典型性、代表性。通报的人和事总是具备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个性。这样才能使人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3.教育性、引导性。无论何种通报,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典型的人和事引导人们辨别是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批评性通报的目的,不仅要让人知晓内容,还要让人知晓后,从中接受教育,或警戒错误,引起注意,接受教训,这就是通报的教育性。

4.严肃性、政策性。通报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严肃的。因是正式公文,是领导机关针对真人、真事和真实情况制发的,无论是表扬、批评或通报情况,都代表着一级组织的意见,具有表彰鼓励或惩戒、警示的作用,因而其使用十分慎重、严肃。作为通报,尤其是表扬性通报和批评性通报,政策性也颇为突出。因为通报中的决定和处理意见,直接关涉具体单位、个人,或事情的处理,同时,还会牵涉到其他单位、部门效仿执行。决定正确与否,影响颇大。因此,必须讲究政策依据,体现政策性。

5.针对性、时效性。批评性通报针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而发,其典型性、引导性都是就特定的社会背景而言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件在当时看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时过境迁后,未必仍有典型性。因此,通报作用的发挥,与抓住时机适时通报联系紧密。

四、批评性通报的写作技巧及注意事项

撰写批评性通报的正文,一般应包括通报缘由、通报事实、分析评价、处理决定和经验教训等几个部分。

①通报缘由。在通报开头概述通报的核心内容,交代事件主要结果和对事件的总体评价。文字要精炼,避免与下文重复。较短的通报没有此部分,一般直接通报事实。

②通报事实。这部分要重点写清错误的主要人员、事实经过、情节、结果及有关数据。 ③对事实进行实质性分析评价。这是对事件的认定,要指出错误的性质,对人对事作出客观评价,便于人们认识和领会通报的精神。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再明确提出处理意见。

④分析从典型事例中汲取的教训,由典型引申到普遍,最后提出一般性的要求或号召。

与此同时,撰写批评性通报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行文要准确及时。通报的时效性较强,写作要及时迅速,才可指导当前工作。否则,就起不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内容要真实、典型。通报的事实,所引材料,必须真实无误。动笔前要调查研究,认真核对,客观、准确地分析、评论,否则不但影响教育效果,还会有损发文单位声誉。此外,还须注意事例的典型性。

3.详略要得当。通报的事例是写作重点,但须详略得当。过于简单,变成抽象的概述,人们难于受到教育,产生不了爱憎之情。过于详细,又会令人难于把握要领。

4.要突出教育性,把握政策性。决定和批评要有根据,要恰如其分,态度鲜明,分析中肯,评价实事求是,结论公正准确,写作处理意见时,必须体现政策,掌握好分寸,使处理决定与事实、政策相一致,做到合情合理。否则,既对当事人不利,又难于服众,难以在公众中起到警示作用。

5.语言要简洁、庄重。应注意用语分寸,力求文实相符,不讲空话、套话,不讲过头的话。结尾提出的希望和号召,也应切合实际,具有针对性,使读者能够接受或受到启示。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 第2篇

通报是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以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

通报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可以用于表扬好人好事、新风尚;也可以用于批评错误,总结教训,告诫人们警惕类似问题的发生;还可以用来互通情况,传达重要精神,沟通交流信息,指导推动工作。

二、通报的特点

(一)典型性。不是任何的人和事都可以作为通报的对象来写的。通报的人和事总是具备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映、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鲜明的个性。这样的通报发出后,才能使人受到启迪,得到教益。

(二)引导性。无论表扬性通报,批评性通报,还是情况通报,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典型的人和事引导人们辨别是非,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弘扬正气,树立新风。

(三)严肃性。通报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严肃的。由于通报是正式公文,是领导机关为了指导面上的工作,针对真人、真事和真实情况制发的,无论是表扬、批评或通报情况,都代表着一级组织的意见,具有表彰鼓励或惩戒、警示的作用,因而其使用十分慎重、严肃。

(四)时效性。通报针对当前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而发。它的典型性、引导性都是就特定的社会背景而言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一件在当时看来具有典型意义的事实,时过境迁,未必仍具有典型性。因此,通报作用的发挥,与抓住时机适时通报是分不开的。

三、通报的分类

根据内容不同,通报可以分为表彰性通报、批评怀通报和情况通报三种。

(一)表彰性通报。是用来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先进经验或事迹,树立典型,号召大家学习的通报。

(二)批评性通报。是用来批评、处分错误,以示警戒,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的通报。

(三)情况通报。是在一定范围内传达重要情况和动向,以指导面上工作为目的的通报。

四、通报的结构、内容和写法

通报一般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

(一)首部。通报的首部主要包括标道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_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_*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除普发性通报外,其他通报应该标明主送机关。

(二)正文。通报正文的结构通常由开头、主体和结尾等部分组成。开头说明通报缘由;主体说明通报决定;结尾提出通报的希望和要求。不同类别的通报,其内容和写法有所不同,现分述如下:

1、表扬性通报。一般在开头部分概述事件情况,说明通报缘由。由于它是作出通报的依据,因此要求把表扬对象的先进事迹交代清楚。如果属于对一贯表现好的单位或个人进行表彰,事实叙述不但要清楚明白,而且要注意详略得当、重点突击。主体部分通过对先进事迹的客观分析,在阐明所述事件的性质和意义的基础上,写明通报决定。结尾部分明确提出希望和要求,号召大家向先进学习。

2、批评性通报。在机关工作中使用的比较多,对一些倾向性问题具有引导、纠正的作用。批评性通报又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个人的通报批评,其写法和表扬性通报基本一样,要求先写出事实,然后在分析评论的基础上叙写通报决定,最后提出希望和要求,让大家吸取教训,引以为戒。另一种是对国家机关或集体的批评通报。这种通报旨在通过恶性事故的性质、后果,特别是酿成事故的原因的分析,总结教训,从而达到指导面上工作的目的,所以写法和表扬性通报略有不同。其正文主要包括叙写事实、分析原因、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等项内容。

也有的批评性通报,是针对部分地区或单位存在着的同一类问题提出的批评的。这类通报,虽然涉及的面比较广,但因其错误性质基本相同,所以写法上以概括为主,大体和情况通报相近。

3、情况通报。主要起着沟通情况的作用。旨在使下级单位和群众了解面上的情况,以便统一认识,统一步调,推动全局工作的开展。正文主要包括两项内容;通报有关情况;分析并作出结论。具体写法,有的是先摆情况,然后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有的是先通过简要分析作出结论,再列举情况,来说明结论的正确性和针对性;总之,写法多样,如何表述可因事制宜,无须强求一律。

(三)尾部。包括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有的在通报标题中已标明发文机关名称,这里就不必再写。

五、撰写通报应注意的问题

(一)通报的内容必须真实。通报的事实,所引材料,都必须真实无误。动笔前要调查研究,对有关情况和事例要认真进行核对,客观、准确地进行分析、评论。

(二)通报决定要恰如其分。无论哪一种通报,都要做到态度鲜明,分析中肯,评价实事求是,结论公正准确,用语把握分寸。否则通报不但会缺乏说服力,而且有可能产生副作用。

(三)通报的语言要简洁、庄重。其中表扬性和批评性的通报还应注意用语分寸,要力求文实相副,不讲空话、套话,不讲过头的话。

例文一表扬性通报

*市人民政府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 第3篇

×市卫生局关于医生张×滥用品造成医疗事故的通报

各区县、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

20__年7月5日晚7时25分,×县×镇×村农民李×因下腹部疼痛,被送到×镇卫生院治疗。该院夜班医生张×以“腹痛待诊”处理,为病人开了阿托品、安定等解痛镇静药,肌肉注射度冷丁10毫克。7月6日下午5时许,该病员因腹痛加剧,再次到该卫生院治疗,医生刘××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穿孔,伴腹膜炎”,急转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于当晚7时施行阑尾切除手术。手术过程中,发现阑尾端部穿孔糜烂,腹腔脓液弥漫。切除了坏死的阑尾,清除了腹脓液约300毫升,安装了腹腔引流管条。经过积极治疗,输血300毫升,病人才脱离危险,但身心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急性阑尾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诊断并不困难。×镇卫生院张×工作马虎,处理草率,在 没有明确诊断以前,滥用麻醉剂度冷丁,掩盖了临床症状,延误了病人的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医疗事故。这种对人民生命财产极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很错误的。为了教育张×本人,经卫生局研究,决定给张×行政记过处分,扣发全年奖金,并在全市范围内通报批评。

各单位要从这次医疗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职工的责任感,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端正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要加强对品的管理,认真执行××省卫生厅《关于严格控制品使用范围的规定》,严禁滥用品。今后如发现违反规定者,要首先追究单位领导的责任。

二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公章)

上列通报的主旨是:批评了医生张×严重失职的错误行为,并以此为戒,警示全市医疗卫生单位的领导和职工从中汲取教训,增强责任感,以防此类事故的再度发生。为了彰明这一意旨,使通报的信息深入人心,本文在选材、构思与表达方面颇费了一番功夫,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选材的典型性

选材,是写好通报的基础;选用典型材料,是通报写作的基本要求。尤其是表彰性和批评性通报,其事例应让人感到确实值得学习或引以为戒。倘若将一些缺乏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例作为通报材料,或“小题大作”,或“借题发挥”,则非但起不到教育或警示作用,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信任危机。

譬如某一棉纺厂所发的通报,批评了该厂职工李××于下班回家[!]的路上吸烟的“严重事件”与“错误行为”。显然这是“小题大作”,结果引起李××与厂长的一场争执。假如这位职工在工厂里吸烟,理当受到严厉的批评或纪律处分,但是“事件”却发生在回家的路上。虽说吸烟污染环境、损害健康,不宜提倡,但该职工并没有违反劳动纪律或构成安全隐患;尽管通报将其上纲为“严重事件”、“错误行为”,却很难产生什么教育与警示作用,因为它根本就无法让人信服。再如,某山村年年被县计生委通报表彰为“计划生育模范村”;但全县人民几乎都晓得:该村因极度贫困,姑娘们都不愿嫁到这里,15年中全村才娶了一个媳妇。而通报却“借题发挥”将其表彰为“计划生育模范村”,既无代表性又无说服力,甚至带有几分虚假性和欺骗性,这样的通报,能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吗?由此可见,通报的选材是否典型,乃是决定通报写作优劣成败的基础与前提。

前引范文,将一起医疗事故作为通报的写作材料,则具有十分典型的意义:

首先,从业务性质说:作为医疗_门,最为要紧、最需防范的事件,莫过于医疗事故。以医疗事故作为通报材料,最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

其次,从造成事故的原因看:一般说来,医疗事故的发生并不鲜见,但是并非所有的事故都需要通报批评。由于医疗条件、技术设备或医疗水平所限,有些事故是很难避免的,也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另一些事故,则是可以避免却未能避免的,其原因在于主观努力不够或工作马虎,则是很“不合情理

”的。而范文所及,恰恰属于后者,这是最需要引以为戒的典型事故。 再次,从事故的经过和结果看:如果医生张×不给患者注射度冷丁,患者熬不住病痛,很有可能会提前(甚至连夜)赶往其他医院就诊,不至于造成严重后果。而张×却滥用麻醉剂,掩盖了病情,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后果,这一教训也是十分深刻的。

从以上三方面审视,这是一起相当典型的医疗事故,具有普遍的教育意义与巨大的说服力,以此作为反面教材,必能产生非同寻常的教育与警示作用。

二、“述事”的简明性

所谓“述事”,即陈述基本事实,这是通报写作中首先要涉及的一项重要内容。事实的陈述应做到简练而明确(即所谓“简明性”)。

“简练”,本是所有公文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个共同要求;而就通报的“述事”来讲,除了要求文字精练以外,在表达方式上则应该使用概述手法,决不宜像通讯报道那样展开详细叙述,更不能使用描写方法。范文所述医疗事故,由镇卫生院的夜诊写到市医院的手术,交待了事件的全部过程,倘若写成通讯会洋洋洒洒一大篇,而本文由于使用了概述手法,也不过是第一个自然段寥寥200余字的篇幅,便完整地交待了事故的原委。

不过,“简练”不等于“简陋”,如果一味求“简”,过于简单粗陋,就会“简”而不“明”,无法让人对所通报的事实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当然更难于让读者产生爱憎之情与明确的是非判断。因此,通报事实的陈述又不宜过简,“简”应以“明”为前提、为尺度。“明”,指“明确”,即明确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一些相关数据。 范文中三次提到“时间”(甚至能具体到几点几分);三次提到“地点”(患者住地以及两个医疗单位);“人物”,除患者外,又涉及到与事故的产生、挽救密切相关的两名医生;肇事的“原因”,在于医生张×的草率处理;事故的“经过”,即从夜诊到手术的全过程;“结果”,造成了较严重的医疗事故,最后在市医院的抢救中转危为安。此外,文中还涉及到能显示事故严重程度的三个相关数据:度冷丁的用量、被清除的腹脓液量以及输血量。这种相当完备的陈述,将整个事故的来龙去脉交待得一清二楚,即使下文不作评论,读者也能从中辨明是非并总结出深刻的教训来;虽然这段概述仅有200余字,却占了整篇通报40%的篇幅,在全文中的比重还是相当大的。在这里,“长”与“短”、“简”与“明”、“概括叙述”与“完备的叙述”等概念,辩证地、和谐完美地统一起来,此乃通报“述事”的至高境界。

三、“评析”的论断性

范文的第二段,凡四句话,可分为两个层次:前三句为第一层,是对事件的“分析评价”;末句为第二层,是制文机关的“处理意见”。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 第4篇

分类:

(1)表彰通报

是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树立典型,总结成功经验,号召大家学习的通报。

(2)批评通报

是批评、处分错误,通报事故或反面典型,要求被通报者和大家吸取教训的通报。

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3)情况通报

是传达情况、沟通信息,指导当前工作的通报。

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写作格式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_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外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王××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是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_××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主要分为两种格式。

主送机关

有的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表彰(批评)通报正文结构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说明表彰或批评的原因,即写清先进事迹或错误事实的经过情况,要求用叙述的手法真实客观地反映事实;第二部分,对所叙述的事实进行准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做到不夸大、不缩小,使人们能从好的人和事物中得到鼓舞,从错误中吸取教训;第三部分,一般是对表彰的先进或批评的错误作出嘉奖或惩处。最后还要根据通报的情况,针对现实的需要,发出号召或提出要求。

情况通报

情况通报正文结构一般有两个部分:一是被通报的情况,二是希望和要求。

表彰通报

1.标题:

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对**同志予以表彰的通报

2.正文

A.叙述先进事迹

B.先进事迹的性质和意义

C.表彰决定

D.希望号召

注意事项:

表彰通报的正文分为四个部分.

1A.介绍先进事迹

这一部分用来介绍先进人物或集体的行动及其效果,要写清时间,地点,人物,基本事件过程.表达时使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只要将事实讲清楚即可,不能展开绘声绘色的描绘,篇幅也不可过长.这段文字篇幅不长,但要素完备,事实十分清楚,体现了公文叙事的特点.

B.先进事迹的性质和意义

这部分主要采用议论的写法,但并不要求有严谨的推理,而是在概念清晰的前提下,以判断为主.也要注意文字的精炼.这部分评价性的文字,要注意措辞的分寸感和准确性,不能出现过誉或夸饰的现象.

C.表彰决定

这部分写什么会议或什么机构决定,给予表彰对象以什么项目的表彰和奖励.如果表彰的是若干个人,或者有具体的奖励项目,可分别列出,这部分在表达上的难度不大,要注意的主要是清晰,简练,用词精当的问题.

D.希望号召.

这是表彰通报必须要有的结尾部分,用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希望号召部分表述的是发文的目的,也是全文的思想落脚点,要写得完整,得体,富有逻辑性.

批评通报

批评通报是针对某一错误事实或某一有代表性的错误倾向而的通报,有针砭,纠正,惩戒的作用.

1.标题批评通报的标题不一定要出现_批评_两个字。

2.正文正文结构:

A.错误事实或现象

B.错误性质或危害性的分析

C.惩罚决定或治理措施

D.提出希望要求

批评通报也分为四个部分。

1.错误事实或现象。如果是对个人的错误进行处理的通报,这部分要写明犯错误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所在单位,职务等,然后是对错误事实的叙述,要写得简明扼要,完整清晰。如果是对部门单位的不良现象进行通报,这部分将要占较大的篇幅。如果是针对普遍存在的某一问题进行通报,这部分要从不同地方,不同单位的许多同类事实中,选择出一些有代表性的进行综合叙述,如《_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立即刹住用公款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歪风)》,综合叙述了上海,长沙若干单位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事实,列举了大量的统计数字。

2.错误性质或违害性的分析。处理单一错误事实的通报,这部分要对错误的性质,违害进行分析,一般都写得比较简短.对综合性的不良现象或问题进行通报,这部分的分析性文字可能要复杂一些。

3.惩罚决定或治理措施。对个人单一错误事实进行处理,要写明根据什么规定,经什么会议讨论决定,给予什么处分等。对普遍存在的错误现象或问题,在这部分中要提出治理,纠正的方法措施。内容复杂时,这部分可以分条列项。如中央纪委关于请客送礼,吃请受礼的通报,就提出了五条严厉措施来制止这股歪风。这些方法措施,跟指示的写法相似。

关于批评的通报范文 第5篇

一、撰写事故性通报的写作方法

撰写事故性通报具体从格式、内容两方面来说。在格式写作方面,事故性通报与其他类型的通报类似,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标题。标题写法一般有三种:一是写明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即写出完整的、标准式的公文标题,二是写明发文事由和文种,省去发文机关,三是只写明文种,这种标题是在通报内容比较简单、不作为正式文件、在机关内部使用的标题。

2.正文。正文是通报的主体和核心部分,其写法应视通报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写法是:首先,写明制发通报的原由,其次,写明通报的事项,比如可贵的精神,主要经验等,通常是采用分段、分层逐步深入叙述和分析的表达方法;结尾,写明有关的态度和决定。

3.落款。即在正文之后之下写明制发通报机关的名称。

4.日期。即在落款的下面写明制发此通报的年、月、日。

在内容写作方面,是指正文部分。由于事故性通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写法也就稍有不同。

1.表彰性通报。即是用来表扬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先进事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树立先进榜样,推动工作、生产和其他活动的通报。此类通报正文的写法,一般是:首先简要写明表彰对象的基本情况、主要先进事迹,以及对此的赞扬和肯定的态度;其次,比较具体地写明表彰对象先进事迹的基本过程、主要的感人的情节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其所具有的性质、重要意义和作用,使人从中受到茅塞顿开的启迪和深刻的教育;最后,写明表彰的决定,给予表彰对象的荣誉称号或奖励,或者针对性地提出希望、要求、号召。有的通报则把表彰的决定奖励写在前,把表彰的事迹和分析写在后。

2.批评性通报。即用来揭发批评违法乱纪和重大事故等反面典型,归纳教训,提醒和教育人们引以为戒的通报。一般是:首先,写明揭批对象的基本情况,其次,具体写明有关事件的过程,最后写明批评的决定,或者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和改进措施。

二、撰写事故性通报的写作要点

1.通报缘由。在较长的通报开头都用几句话概括通报的核心内容,一般写事件主要结果和对事件的总体评价。这部分文字要精炼,避免与下文重复。较短通报一般没有这部分,直接写通报事实。

2.通报事实。这部分要重点写清先进或错误的主要人员、主要事实经过、情节、结果及有关数据。

3.分析评价。对事实进行实质性分析评价。这是对事件的认识,要指出其先进性和错误的性质,对人或事作出中肯评价。

4.要求号召。分析从典型事例中应学习的经验和吸取的教训,由典型引申到普遍,最后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一般性要求或号召。

三、撰写事故性通报的注意事项

1.注意时效性。行文要及时。通报的时间性较强,写作要及时迅速,以指导当前工作,否则,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

2.注意真实性。事例要真实、典型。通报所据应当是真人真事,不能有半点虚假,否则不但影响教育效果,还会有损发文单位的声誉。因此,写通报前,一般要调查、核对事实,做到准确无误。此外,还应注意事例的典型性。无论表彰或批评,其事例应让人感到确实值得学习或引以为戒。如果某人犯了一点小错误,就将其通报批评,会给人以小题大作的印象。

3.注意主次性。详略要得当。通报的事例是写作重点,固然要多用笔墨,但要注意详略得当。若过于简单,变成抽象的概述,人们难于受到教育,产生不了爱憎之情。若过于详细,将“通报”写成近似“通告”或“报告文学”,又会使人难以把握要领。

4.注意指导性。要突出教育性,注意掌握政策。通报与决定不同,它不是一种行政命令,它最主要的特点是教育性,在写作中要注意突出这一特点,在写通报中的处理意见时,必须注意政策,掌握好分寸,使处理决定与事实、政策相一致,做到合情合理,否则,既对当事人不利,又难以服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