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北大就业报告(合集3篇)

北大就业报告(合集3篇)

  • 报告
  • 2023-09-30 08:00:28
  • 212

北大就业报告 第1篇

根据下列参考数据:

推算:北大文理科人数基本对半分,考研率应略低于数院平均水平,低于清华大学,考研率应在1%~3%之间。

附录:扫盲

第三个,“无需就业协议去向登记”:除“协议就业”外的所有就业,包含: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聘用证明)、科研助理、应征义务兵、国家基层项目、地方基层项目、自主创业、自由职业、升学(专升本、考研、第二学士学位)、出国出境深造、定向/委培毕业去向补充登记、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

本文的“签约就业”分为:协议就业、合同就业;“其他录用形式就业”:应指“单位证明就业”。

北大就业报告 第2篇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人数为517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毕业生出国(境)深造去向人数最多的为美国(228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其次为英国(91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新加坡(50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主要深造高校包括新加坡国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京大学等。

北京大学校本部2021届毕业生出国出境深造人数为793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其中,本科生553人(),硕士生165人(),博士生75人()。

根据近三年就业质量报告统计,在疫情影响下,两校2021届毕业生出国(境)深造的比例进一步下降。

就业地域

清华大学 2021 届毕业生就业地域分布广泛,超五成毕业生选择京外单位就业。

图 |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

在北京大学所有毕业生就业省份中,赴北京、广东、上海就业的人数居前三位。

图 |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

就业单位所属行业

从单位所属行业来看,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主要包括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

图 | 清华大学2021届毕业生签三方就业比例>1%的单位行业分布

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也主要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教育,金融,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就业。

图 |北京大学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分布

北大就业报告 第3篇

从就业单位地域来看,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占比,其他人分布在上海、南京、广州、深圳、青岛、重庆等国内一线城市及海外等地,充分体现了各地用人单位对智能学院毕业生就业实力与发展潜力的认可(见图6)。

图6 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域分布

六、海外就业及深造情况

部分毕业生选择到海外高等教育单位就业或深造,目标学府均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或在相关领域世界领先、享有盛誉。

学校名称

所在地

2023年

QS排名

AIRanskings

卡内基梅隆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新加坡

滑铁卢大学

加拿大

149

七、优秀就业典型

在智能学院2022届毕业生中,涌现出了多名优秀典型,彰显出智能学院在顶尖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 3名同学成功签约华为天才少年(2022年仅有8名北大学生签约),这些同学从事前沿科技研究,成为技术领军人物;

● 1名同学成功录取中央选调生,入职中国人民银行,通过智能科学为金融行业发展赋能,助力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

● 3名博士生入职高校,担任助理教授,在继续勇攀学术高地的同时,弦歌不辍,教化育人;

● 1名同学入职军工企业,以智能前沿科技,为国防建设添砖加瓦。

八、结语

智能学院2022届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充分体现了典型的理工科特点和当下智能专业的强大优势,尽管经济环境与就业市场存在不稳定因素,但数字化、智能化的浪潮也为就业市场带来新的变革。党的_报告第一次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三大战略放在一起统筹安排,为我们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学院将着力打造智能科学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成果转化的新高地,营造开放、自由、独立、创新的学术氛围,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建设国家级科研平台,承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结合北京大学办学目标与国际顶尖大学经验,吸引国内外优秀专家学者加盟,推动智能学科“双一流”建设,助力新工科发展,为北京大学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力量。

在未来,相信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我国经济加速发展,在更加开放、创新和包容的环境下,智能学科也将持续为各行各业输送新鲜血液,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