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6篇)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6篇)

  • 报告
  • 2023-09-27 12:33:22
  • 208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 第1篇

新郑市旅游和_按照旅游厕所新三年行动计划,20xx年上报旅游厕所15座,其中新建13座,改建2座。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郑市旅游和_根据旅游厕所上报情况,先后组织旅游厕所建设单位进行培训及实地观摩,详细讲解国家旅游厕所建设标准、第三卫生间等相关内容。多次组织人员到各旅游厕所建设单位现场指导,使各旅游厕所建设单位明确任务、掌握标准。

二、自上半年厕所建设以来,旅游和_要求各建设单位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的原则,设专人负责,做到定人员、定标准、定责任,确保厕所建设及管理到位。

三、在厕所建设选址及设计上,要求各施工单位尽量做到与周围环境相和谐,实现数量与质量、使用与美观的统一。厕所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严格依据标准建设,不追求豪华。

四、20xx年上半年,新郑市旅游厕所开工建设5座、已完成2座,还有8座于7月底全部开工建设,8月底完成主体建设,10月底全部完工。

五、存在问题。

1、由于申报旅游厕所是有建设单位自筹建设,建设资金不能按时到位,致使厕所建设进度缓慢;

2、由于各建设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对旅游厕所标准把握不严等问题,在建设过程中有返工现象;

3、在前期厕所申报过程中,由于部分单位把关不严,申报而不建现象,经局长办公会研究,将对部分厕所建设进行调整。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 第2篇

20xx年以来,xxx乡的旅游工作在县旅游局的的大力支持和精心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旅游业逐渐走上群众的生产生活领域,对积极响应我乡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奠定了基础。一年来,全乡旅游业环境呈现出持续、良好、和谐的发展势头,旅游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无论在旅游景点环保管理上,还是在旅游市场的宣传方面都取得了较一些好成绩,现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以_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大力宣传中国_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时,全力打牢干部群众团结奋进的思想基础,坚定广大党员干部战胜困难的信心。通过宣传教育,使_好、祖国大家庭好、社会主义好的观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增强民族团结责任感和使命感,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一是乡党委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在新年伊始即对年内的旅游工作做了重要知识和具体安排,成立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任组长,2名管领导任副组长,指定专人落实好此项工作的开展及信息的收集、撰写。二是做好全乡旅游环保工作,制定xxx乡“环境卫生大整治、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工作实施方案。由分管副乡长对旅游景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具体工作进行了安排与部署,按属地原则落实责任,并把““环境卫生大整治、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督察与考核相结合,严格奖惩,确保了我乡在活动期间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得到落实和开展。

三、强化旅游环境综合整治

(一)加强宣传引导。深入开展“五乱”治理,以“七进”活动、“除陋习、树新风”为载体,继续深入宣传《xxx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条例》,提高群众的知晓率,确保“环境卫生大整治、全民卫生大清扫”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开展,激励群众积极参与城乡综合整治的热情。以创建“美丽乡村”为导向,发动广大群众和单位职工,开展创建卫生家庭、卫生庭院、卫生单位。全面落实单位、经营业主、个体商户和村(居)民环境卫生“门前五包”责任制,推行村民自治管理,制定村环境公约,发挥广大村民的主人翁作用。

四、安全防范工作

(一)道路交通安全。为确保汛期我乡道路交通安全,进一步加大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提高干部群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建设平安、和谐xxx,我乡利用赶集日及走基层活动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隐患排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活动。发现并及时处理道路交通违法行为10余起。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1次。发现道路交通隐患6处,已采取措施补救,对隐患处设置了警示标牌,对盐井村通村组道路边坡滑落进行了治理,目前治理完毕。

(二)公共场所安全。乡组织村对人口密集区域及人口经常出入区域,进行了安全隐患排查,对存在隐患处设置警示标牌。组织相关人员到场镇对群众进行劝导,预防群体踩踏事故发生。

(三)烟花爆竹、危化品安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做好节前安全工作,乡监督组加大的烟花爆竹、危化品安全监管力度,组织各村安全员相关人员进行了全面的排查。查出安全隐患20余条,多数为非法零售、储存违规或私自储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下改整改书并现场进行安全教育。

(四)景区消防安全。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村(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运行机制,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和检查。组织村安全员深入到旅游景区、烟花爆竹零售经营点、重点消防区域、村组家庭开展消防安全宣传、隐患排查1次,查出安全隐患8条,对相关单位下发整改书并现场进行安全教育;同时,各村委会加大了消防安全宣传和检查力度,深入到全村范围内的“五类”人员家庭(老、弱、病、残、酒)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和宣传教育,对农户家中用灶、用电、煤气、沼气等不安全规范的行为予以了现场指导纠正。

(五)食品药品卫生安全。乡组织各村食品安全信息员对辖区内餐饮、流通、种养殖等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和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对存在有安全隐患的下发整改书并对其进行安全教育。

总之,通过认真自查,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很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做好此项工作,为旅游景区开发夯实基础。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 第3篇

为了大力推进我县旅游厕所建设,根据自治区、市旅发委对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安排,我局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工作措施,重点推进,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一、xxxx年目标任务

根据全区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xxxx年我县任务是新建1座、改建1座,新建1座位于百鸟乐园景区餐厅旁,改建1座位于皇袍山景区金花茶园门口。为了做好旅游厕所革命建设,我局召开了多次旅游厕所建设工作会议,就完成xxxx年厕所新建1座、改建1座的任务,研究制订了旅游厕所建设改造方案,多次深入景区指导旅游厕所建设,要求企业按照时间完成建设。

二、建设完成情况

为了营造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我县今年旅游厕所建设以《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为参考,结合实际情况,注重设施完备功能实用。各旅游景区按照《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指南》积极推进旅游厕所建设,认真做好规划、设计、筹备工作,完善报建手续。新建1座位于百鸟乐园景区餐厅旁厕所总投资25万元,改建1座位于皇袍山景区金花茶园门口总投资10万元,目前两座厕所已竣工投入使用,完成投资共35万元。

三、亮点

百鸟乐园新建厕所外观设计独具特色,利用假山修饰外观,与周围山水景色交相辉映,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皇袍山景区改建厕所则是根据大自然的灵感,利用了竹子搭起外观,使得其不但环保还能更加融入皇袍山的景致之中。

四、存在问题

1、建设标准不高、管理服务不够到位。

2、布局不够合理、配套不够完善等问题。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按照《关于贯彻落实“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桂乡村办发〔xxxx〕1号)文件精神,旅游厕所建设是“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改房、改水、改厕、改能、改路“五改”工程一部分,是稳步改善景区旅游风貌和提升上思形象的重要抓手。我局要把旅游厕所建设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来推动,主要措施如下:

(一)积极创建A级厕所。按照自治区重点旅游扶贫村建设规划,我局今年争取在平江村建设一个A级旅游厕所以配套游客中心,位于通往几个主要景区路线上,标准设计,配置齐全,女位多于男位,管理到位,努力创建A级,确保“厕所革命”工作目标的实现。

(二)强化景区厕所管理。指导景区加强对已投入使用厕所管理,建立景区厕所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制定科学的奖罚措施,充分调动景区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我县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旅游厕所环境卫生达标,促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工作。

(三)加强如厕宣传和教育。在采用适合当地的厕所技术保证环境卫生基础上,增加渲染厕所文化,在外形设计上融入景区,在室内装饰上可“高大上”,让厕所成为景点标配,让如厕成为一种享受。加强开展如厕宣传和教育,切实改变部分群众的如厕陋习,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

我局在抓好旅游厕所建设同时,组织景区开展环境卫生大整治行动全面清理垃圾、柴堆、粪堆、院落等,全面整治乱倒垃圾、乱堆杂物、乱排污水、乱贴小广告等现象,保持经常化、规范化、长效化,营造舒心旅游环境。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 第4篇

XX市外事侨务旅游局:

20xx年,我县旅游执法工作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认真受理投诉,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工作,稳定XX旅游市场,抓安全、保质量、促提高,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旅游市场秩序得到了进一步完善,确保了全县旅游市场秩序稳定,无重大旅游责任事故发生。现将20xx年我县旅游执法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

(一)高度重视,扎实抓好旅游安全工作

牢固树立“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这一科学发展理念,始终坚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深入贯彻落实“五级五覆盖”和“五落实五到位”工作要求。切实把旅行社安全管理、旅游道路交通安全、旅游食品卫生安全、景区企业消防安全、假日旅游安全、景区森林防火、三防一抗、古镇消防和景区安全设施设备等作为检查重点,在落实责任、强化监管、治理隐患、完善制度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确保全县旅游安全工作督查到位,万无一失。一是加强旅游安全生产组织领导。针对汛期、旅游旺季、节假日和安全生产大检查等重点时段旅游市场特点,转发了各级文件精神,印发了安全生产相关文件,及时将安全生产工作贯彻落实到旅游企业。二是完善相关安全预案。今年先后完善了《20xx年春节假日旅游安全应急预案》、《20xx年酒博会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关于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20xx年国庆中秋假日旅游安全应急预案》,明确了要求、落实了责任。三是深入开展各项检查。将日常检查和各项专项检查相结合,开展旅游安全四大专项行动、暑期整顿、安全生产大检查、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和防汛减灾各项工专项检查。通过明查暗访了解情况,提出整改意见,检查做到了全面、细致,检查内容不仅局限于旅游重点设施安全,同时涉及食品卫生、治安、旅游交通等安全工作,通过检查和整改,切实保障旅游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开展安全应急演练。20xx年分别组织太平古镇景区、黄荆老林景区等旅游单位开展了古镇消防疏散应急演练和人员落水,提升了旅游企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是与全县49家涉旅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全年共开展旅游安全、市场综合执法检查63家次,下发整改通知书2分,截至目前,全县旅游企业全年未发生一起旅游安全(消防)责任事故。

(二)依法治理、维护旅游市场秩序

1、加强督查工作,推进依法行政。一是加强对行业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工作,积极推进管理效能建设,在全行业积极开展旅游市场秩序规范工作,针对旅行社未按规定经营下发整改通知书1份;二是结合依法治理各项精神,进一步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质量监管、行业自律、工作联动和旅游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

2、加强人才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一是积极参加省、市旅游局组织的培训活动,提升管理者和从业者的素质。二是邀请各类专家来蔺开展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品质,全年开展培训2次,共计290人次。

3、依法、公平、公正处理旅游投诉。确保所有投诉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得到有效处理,同时,积极做好游客信访、咨询和维稳工作。今年受理旅游投诉5件,办结5件,结案率100%;接受旅游咨询400余人次;无一例群体性上访事件和较大以上旅游投诉发生以及行政复议案件发生。

4、及时发布信息,保障游客安全出行。利用微信公众号、工作QQ群、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向各景区、旅行社、星级农家乐发布灾害预警信息。

5、做好宣传工作,提升公众认识。结合3·15、安全生产月、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在县城金兰广场设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文明旅游和抵制不合理低价游等宣传活动。

二、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将城乡环境卫生与文明旅游等工作相结合,把文明礼仪宣传、窗口行业文明服务、廉政文化进景区等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廉洁文化进景区。今年启动箭竹大黑洞景区和东新青龙洞景区创建县级文明风景区工作。积极开展“微的腐败”治理和党风廉政社会评价工作,在景区、宾馆显眼位置放置标语展架,在LED屏播放标语。

三、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执法处境尴尬。旅游市场环境越来越复杂,旅游执法涉及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和星级农家菜(乡村酒店)等方面,除旅行社以外,针对其他旅游企业行业标准和法律不属于旅游系统掌握,旅游执法面临检查任务重,法律支撑弱的尴尬境地,旅游执法队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管理需要。

(二)旅游企业结构不完善。目前,全县旅游市场化水平还不够高,结构还不够完善,住宿、餐饮企业数量较多,旅游汽车公司缺乏,缺乏龙头企业、领军企业,为市场树立榜样。

(三)个别旅游企业安全意识淡漠。目前我县旅游企业分别散规模小,安全意识不够高,安全生产投入少,对相关标准和规定不熟悉。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旅游执法能力建设。进一步增强政府在旅游市场监管中的作用,加强对执法人员资质的认定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工作,充实执法所需硬件设施,完善市场管理制度和市场监督程序,构建全方位的市场管理体系。

(二)继续加大市场环境整治。组织相关部门进一步强化市场环境整治力度,构建打击有力、防范严密、控制有效、管理规范的市场管理模式,加强对欺客宰客、虚假宣传、违规违法经营等各类旅游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营造健康、稳定的旅游市场秩序。

(三)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做好旅游安全检查和监管工作,通过人防、物防、技防等手段,提升安全监管水平。

XX县文化体育广电旅游局

20xx年10月25日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 第5篇

xxx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年,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新型农村社区‘三区合一’发展”的要求,立足“大美xxx、区域中心”的发展定位,坚持“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的产业发展取向,把旅游产业作为富民裕民的重要产业来抓。大力实施“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建设,明确“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有力推动了农产品品牌价值提升和农民增收致富,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我县20××年旅游专项扶贫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旅游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20××年,我县以乡村旅游新业态为抓手,结合脱贫攻坚,培育乡村振兴业态,加快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突出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依托“4+N”产业环线,规范标准、完善服务、创造品牌,以“后山朴院民宿酒店”“红之源农庄”等乡村旅游新业态为示范带动,推动果园变公园、农舍变民宿,打造最美田园综合体,引导群众融入产业链,增加经营性收入。获评“xxx省乡村旅游强县”,现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4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省级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个、xxx省精品村寨1个、省级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1个。完成富林镇太平村、永利乡杉树村、片马乡茶林村3个国家级旅游扶贫重点村脱贫任务。完成了乌斯河镇苏古村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创建,建设达标4家省级乡村民宿。三产融合产业链有力促进了群众增收,全县近10万人融入旅游产业。20××年1—12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6%。有力助推了20××年25个贫困村、2327人脱贫目标任务的完成。

二、“七个坚持”强力推动旅游扶贫

(一)坚持统筹规划,高起点谋划旅游扶贫工作。按照《xxx市旅游扶贫专项20××年实施方案》,结合xxx实际编制了《20××年xxx县旅游扶贫实施方案》,对全年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扎实推进旅游扶贫工程。同时在编制完成了《xxx县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规划》等规划的基础上,开展了《xxx县旅游发展规划》修编。根据我县旅游资源所处地理位置和空间组合特征,按照“一心二带四区”的功能布局,指导重点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带动旅游扶贫发展。

(二)坚持项目建设,实施旅游产品开发带动工程。包装编制了《xxx县康养旅游项目册》,涵盖单个旅游项目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旅游项目47个,总投资亿元;并精心筛选出了xxx湖旅游综合开发、花城岗顶阳光康养度假小镇、清溪古城—茶马古道康养度假区开发等重点项目21个。完善花海果乡AAAA级景区管理机构,实施景区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工程。以xxx湖旅游为支撑、以县城建设为依托、以乡村旅游为基础,加快轿顶山、九襄阳光康养度假小镇、山水国际度假酒店、万合花海度假酒店、xxx康养度假中心、后山朴院·梨花溪和源素别院精品民宿、大渡河峡谷苏古营地康养度假中心、苏古村和古路村乡村旅游等项目建设。推进xxx湖、轿顶山、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等精品景区建设。

(三)坚持一三产融合,加快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突出“花海观景、鲜果采摘、农家体验、山水鉴赏、文化陶冶”特色,将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主题公园、家庭农庄、花果人家和旅游景点串点成线,把新村变景区、民居变景点、果园变公园。投入2400余万元,全面完成九双环线升级打造,改造清溪—西溪环线公路公里,打通大渡河右岸产业环线公里,通过“4+N”产业环线逐步实施,实现了产业、景区、新村、电商、民心有机串联,推进沿线贫困村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带动贫困群众参与乡村旅游服务、销售农副土特产品,群众收益进一步提升。

(四)坚持一二产融合,加快旅游商品开发。为提高xxx农产品的附加值,不断完善省级食品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新引进雨欣食品厂,引导五丰黎红、永丰和、川麻人家、大渡河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xxx花椒、大渡河牦牛肉、坛子肉、皇木腊肉、黄果柑酒、樱桃干等旅游土特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了“xxx造”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xxx花椒、四季水果、“五瓶酒”、“四种肉”、“三样面”等成为游客把xxx带回家的旅游商品。同时,培育和指导永丰和、川麻人家厂区建成工业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参观、体验、品尝、购买为一体的特色景区。贫困村青富村发展了大皇菊种植和加工,20××年吸引游客菊园观光、大皇菊产品推向市场,收到市场热捧,小小菊花做成了大生意。全县完成了市下5种以上的旅游商品的开发任务,有力促进了xxx特色旅游商品品牌推广。

(五)坚持政策激励,激发旅游扶贫内生动力。按照《xxx县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试行)》,对乡村旅游发展、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点)创建、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等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企业给奖励扶持,增强旅游企业的发挥在那信心,激发公众参与旅游产业建设的积极性。目前,全县有乡村旅游合作社7家,星级农家乐(乡村酒店)26家,普通农家乐和乡村酒店、特色民宿等180余家。

(六)坚持标准引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水平。一是对标指导。加大精品民宿、主题酒店、乡村酒店等创建设指导力度。二是探索乡村旅游合作社模式。指导旅游新村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对加入乡村旅游合作社的旅游接待户进行建设指导,提高了乡村旅游接待能力,提升了接待水平。三是注重服务培训。整合旅游、人社、教育、农业、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加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20××年培训乡镇和村组干部以及乡村旅游从业人员600余人次。针对同心村、古路村、苏古村等有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的培训,增强了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增加了旅游收入,实现了脱贫致富的目标。

(七)坚持品牌营销,搭建乡村营销平台。以贫困村古路村脱贫攻坚工作为原型拍摄了《云上彩虹》电影、邀请直播达人上古路村进行直播,邀请中央电视台《美丽中国乡村行》《走遍中国》栏目组走进xxx宣传报道“20××xxx花卉生态旅游文化节及梨花节”,印发xxx宣传画册、《玩转xxx旅游手册》等宣传资料9类18万份,推介xxx景区、特产、美食、酒店和旅游线路;在广州、重庆、武汉等地开展农特产品推介活动9次,举办全国技巧大赛、xxx省青少年田径运动会等体育赛事,努力聚集xxx旅游人气。利用xxx旅游、大美xxx、最xxx等微信平台发布乡村旅游信息,宣传推介乡村旅游线路和阳光康养度假产品。通过媒体、平面、活动宣传实现四方面效益:一是拓展了农产品销售渠道;二是吸引大量游客;三是推动古路村等贫困村成了旅游热点;四是持续推出以xxx为目的地的“阳光xxx梨花节一日游”、“xxx阳光.花海二日游”、“把xxx带回家快乐采摘游”等旅游线路,指导旅行社做好营销宣传、线路规划工作。全县旅游过境游式的“客流”消费向目的地游式的“客留”消费转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重大部署,更加注重在农旅融合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市场优势、产业活力、造血功能和带动作用,将旅游业作为xxx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主攻旅游抓点连线扩面,着力构建旅游活县新格局。

(一)做好山水文章,形成联动格局。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xxx湖、轿顶山、大相岭、大渡河峡谷“一湖一山、一岭一峡”等山水精品旅游项目开发。启动县城岗顶公园栈道、县城滨湖景观湖堤工程、滨湖绿道工程、花椒体验博物馆、xxx湖水上运动中心(金强篮球训练中心)、花海果乡景区提升工程、“天空之城”滑翔伞飞行基地、梨乡山居精品民宿等旅游项目开工建设,精心规划xxx湖周旅游线路。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快推进“4+N”特色经济走廊产业环线建设,持续巩固提升花海果乡AAAA级旅游景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集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二)用好阳光资源,打造康养品牌。依托良好的气候条件、空气质量和阳光资源,推进医养结合试点,加快推进大相岭·见山阳光康养度假区、丝路驿站森林康养度假基地、九襄阳光康养度假综合体和环xxx湖康养度假区建设,着力打造一批阳光康养中心、森林康养基地、运动养生基地,建设国家级阳光康养度假区。瞄准自驾游市场,建设多条生态、果蔬、文化融合发展的旅游长廊,扶持培育 旅游投资公司和旅行社,包装推出“阳光一日游”“生态两日游”“度假一周游”“康养四季游”等旅游产品和线路。持续举办好各类会节活动和体验赛事,塑造中国西部阳光康养度假目的地品牌。

旅游厕所自查报告 第6篇

四改就是改水、改厨、改圈、改厕。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

(一)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统筹考虑生活垃圾和农业生产废弃物利用、处理,建立健全符合农村实际、方式多样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有条件的地区要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开展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排查整治,重点整治垃圾山、垃圾围村、垃圾围坝、工业污染“上山下乡”。

(二)开展厕所粪污治理。合理选择改厕模式,推进厕所革命。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以及其他环境容量较小地区村庄,加快推进户用卫生厕所建设和改造,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其他地区要按照群众接受、经济适用、维护方便、不污染公共水体的要求,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引导农村新建住房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人口规模较大村庄配套建设公共厕所。加强改厕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有效衔接。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将厕所粪污、畜禽养殖废弃物一并处理并资源化利用。

(四)提升村容村貌。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内道路泥泞、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选择路面材料。整治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消除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大力提升农村建筑风貌,突出乡土特色和地域民族特点。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弘扬传统农耕文化,提升田园风光品质。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组织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活动,建设绿色生态村庄。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推进卫生县城、卫生乡镇等卫生创建工作。

(五)加强村庄规划管理。全面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或修编,与县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等充分衔接,鼓励推行多规合一。推进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施,做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行政村有村庄整治安排、生产生活空间合理分离,优化村庄功能布局,实现村庄规划管理基本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