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肺部感染护理个案病例范文(推荐3篇)

肺部感染护理个案病例范文(推荐3篇)

  • 范文
  • 2023-11-11 10:00:09
  • 839

肺部感染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第1篇

核心提示:【摘要】目的探讨脑外科ICU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外科ICU16

【摘要】

目的 探讨脑外科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脑外科ICU 168例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年龄≥60岁、昏迷≥3天、气管切开、频繁吸痰和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空间面积使用不足为肺部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强化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正确认识肺部感染,护士发挥多重角色作用;加强ICU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合理使用床位空间面积预防交叉感染,教育和指导患者的健康行为。重视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改善ICU工作环境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

肺部感染;相关因素;护理对策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XU Yan-hua, YU of cerebral surgery, 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econd Military Surgeon University, Shanghai 201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Objective To explore causative factor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and clinical nursing strategy. Methods 168 consecutive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ICU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 Age, lost of conscious, tracheal incision and tracheal intubation, mechanical ventilation, sputum aspiration frequently and atomization inhalation, smoking history, nutritional status and insufficient space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neurosurgery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of working staffs in neurosurgery ICU, management of ICU and respiratory tract, regime of degermation and isolation and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aseptic technique and correcting the recognition about pulmonary infection could degrade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Key words] Pulmonary infection; correlation factor; nursing strategy

重症监护病房(ICU)是现代危重病医学发展较为完善的治疗核心场所,是医院观察、收治危重患者,集中而有效维持生命活动,进行强大生命支持的治疗单位。我院脑外科ICU 是以收治急性脑血管病、颅脑外伤(损伤)、脑外科手术为主的护理单元。肺部感染是医院获得性感染中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尤其是在ICU 患者中,因病情危重,神志不清,各项侵入性操作多,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患者。因此,开展ICU 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了解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护理对策,达到有效预防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笔者对ICU收治的168例患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了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预防的护理对策,结果如下。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2007年3~7月脑外科ICU患者168例,男102例,女66例;年龄9~81岁,年龄≥60岁为116例。住院天数2~88天,ICU天数2~10天。昏迷者106例,气管插管56例,气管切开52例,机械通气22例。有吸烟史76例,有鼻饲营养90例。病床使用面积不足者42例。为解决呼吸道清理无效护理诊断,每日行雾化吸入、及时吸痰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

诊断标准

参考2000年制订的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部感染诊断标准[1]。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择可能与肺部感染有关的11项相关因素:年龄、吸烟史、营养状态、神志状态、误吸窒息、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氧气和雾化吸入、频繁吸痰、病床空间面积,进行单因素分析。

2 结果

168例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的有86例,占,其中昏迷患者占,且与昏迷持续时间呈正相关,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8分者呈负相关现象。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有吸烟史、年龄≥60岁、营养状态(鼻饲营养、未鼻饲营养)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雾化吸入和频繁吸痰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床空间面积不足造成交叉感染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各种类型患者在86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占百分比见表1。表1 86例肺部感染患者相关因素分析

3 讨论

脑外科ICU患者由于病情危重,神志不清或颅脑外伤,病情进展迅速,存在护理诊断——呼吸型态的改变、呼吸道清理无效,并且各项侵入性操作较多,氧气和雾化吸入,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特别是在易患因素年老多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降低情况下,细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2]。因此,强化脑外科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加强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重视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改善ICU工作环境对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极为重要。

相关因素分析

上述资料结果表明。

年龄≥60岁,营养不良,昏迷≥3天,吸烟史均为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

患者年老多病各器官功能呈进行性、退行性变化特点,机体活动力减低、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减退;营养不良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使免疫能力下降,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神志不清或昏迷状态使各种生理反射减退或消失,如吞咽和咳嗽反射,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长期吸烟史改变了呼吸道黏膜、肺泡、肺内环境,造成长期慢性不显性损害。

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均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上述侵入性操作呼吸道正常防御机制被破坏,使气道与外环境直接相通,造成了致病微生物或条件致病菌很容易进入并存留下呼吸道引起肺部感染。

误吸窒息为肺部感染的极高危因素

胃内容物返流、口咽部分泌物等误吸入肺,胃内容物的化学刺激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破坏;定居在口咽部细菌下移入肺等均造成致病菌及条件致病菌侵袭肺泡引起肺部感染。

ICU工作环境和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同样是肺部感染的重要因素

病房环境的严格管理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护理人员配置、病床所占空间面积不足,增加了院内交叉感染机会,使病原微生物从病人到病人、或工作人员到病人的直接感染以及通过空气、物品间接感染。

护理对策

强化ICU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正确认识和重视院内感染,发挥护士多重角色作用[3]

护士在医院感染预防中角色分别为教育者、管理者、执行者、监控者、研究者、学习者。强化护士的培训教育,不断加强护士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护士职业素质教育,主动学习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理论知识,掌握预防院内感染的新知识、新技术,提高院内感染预防水平。

加强 ICU病房管理,保持工作环境洁净

工作人员进入ICU要更衣、换鞋、戴口罩、洗手。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温20℃~24℃,湿度50%~60%,保持空气新鲜流通;有效的空气消毒,紫外线灯照射每日2h以上,同时紫外线灯管定期检测其输出强度。地面和患者物品使用 过氧乙酸消毒液喷洒或擦拭2次/d以上。对患者分泌物和排泄物进行随时消毒,转出ICU患者进行终末消毒制度。合理使用ICU空间面积,除必要抢救器械和用具外,保持环境宽敞洁净,病床使用面积达15m2 以上,ICU 病室1~2人为宜。合理调配护理人员数量,护士:床位为3~:1,避免护理操作中的交叉感染发生。行政护士要坚持每周2次作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桌面的细菌检测并登记。真正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定期检查,定期监测。

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强化消毒隔离制度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吸痰技术及静脉输液严格在无菌技术操作下进行并按操作规程执行;各种呼吸治疗装置超声雾化机、吸痰器、吸氧装置应严格消毒、灭菌处理;人工呼吸机回路每48h消毒1次;雾化器、湿化瓶每次用后消毒,吸氧管每日更换。一次性导管、吸痰管、换药盒用物不能重复使用,及时销毁处理。

加强呼吸道管理,减少不必要雾化、吸痰,合理吸痰

首先正确掌握抽吸的方法及技巧[4]。气道分泌物的抽吸不作为常规操作,当患者出现气道分泌物潴留的表现时,才有指征抽吸。对神志清楚患者,护士要教会病人有效的咳嗽、咳痰清除呼吸道异物痰液;如遇确实无力咳出或无法排除或昏迷患者可抽吸痰液。抽吸时应特别注意选择合适吸痰管和患者体位。对气管切开患者以听诊为依据确定痰液位置适时吸痰,根据痰液的性质选择恰当方式吸痰[5]。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办法,使用密闭吸痰三通管在密闭环境下不间断机械通气进行吸痰,避免了气管插管与呼吸机的断开增加的污染机会。

加强基础护理

对于危重症患者尤其是GCS昏迷评分≤8分、机械通气病人加强基础护理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有效措施。一般脑外科病人取头高15°~30°卧位,头偏向一侧,有利于口腔分泌物排除;吞咽困难、昏迷者行口腔护理,减少定居口咽部的菌群数量,防止细菌下移种植;根据病情变换体位、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的吸引和排出。经鼻腔吸痰后用生理盐水棉签搽洗清理鼻腔。气管切开护理应及时更换无菌敷料,行气管切开护理。床单位保持清洁干燥无皱折污染,及时清理皮肤分泌物和排泄物,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压疮的发生。

医护人员有效洗手消毒,切断医源性传播途径

大量流行性病学调查证实,工作人员的手是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因此,医护人员进入ICU时必须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要洗手,无菌技术操作中注意手的消毒,护理每位患者前后要洗手,不可前后对不同病人实施同项操作,或进行不同部位技术操作。同时要对ICU医护人员的手进行经常性细菌监测,2次/周进行登记,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方法,以切断传播途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

合理抗生素应用和营养支持

根据临床分析及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静脉及胃肠营养支持治疗,是控制致病菌,改善肺部生理,提高机体免疫力的重要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小妹. 脑出血患者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5): 顾克敏. 重症监护室获得性感染的监测与预防.实用护理杂志,2003,19(1): 李蔌芬.脑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3): 吕淑华. 气道管理的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 缪争. 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护理体会. 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

肺部感染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肺部感染;临床观察;护理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间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其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岁。入院时格拉斯哥(Gcs)评分:3~5分21例,6~8分31例。广泛脑挫裂伤患者34例,脑挫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12例,脑挫伤合并颅底骨折4例,脑干损伤2例。受伤原因:车祸伤32例,坠落伤15例,击打伤5例。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无肺部感染征象,住院期间出现咳嗽、咳痰、痰液粘稠、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热等呼吸道感染表现,经胸部X线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肺部感染。

病情观察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每间隔2 h监测1次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变化以及呼吸、咳嗽情况。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脉搏增快、呼吸浅快、呼吸音增粗、体温升高等体征时要进一步进行检查,以便早日确诊肺部感染,并对其进行对症处理。对于确诊的肺部感染患者则应及时记录GCS昏迷评分,避免由于水代谢紊乱造成痰液的吸入或者呕吐而导致吸人性肺炎[2]。护理人员一旦发现病情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其处理,以防病情进一步加重。

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的解释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方法,指导患者如何预防和处理肺部感染并发症,尽量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时,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安慰其不良的心理情绪,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基础护理帮助患者摆放正确的,定期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呼吸和咳嗽,并给予有效的吸氧,以便痰液能够有效的排出,同时能够促进肺部的扩张。同时应加强对患者口腔的护理,口腔护理2次/d,以减少口腔细菌繁殖,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主要措施之一,尤其对于气管切开者尤为重要,吸痰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动作应轻柔,吸痰器应行专人管理,专人专用,防止交叉感染。必要时可使用生理盐水30 ml+糜蛋白酶4000U+地塞米松5 mg+庆大霉素8U单位雾化吸入[3],以湿化气道和痰液。为患者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对病房内的诊疗设备和空气使用紫外线进行严格的消毒,减少感染的发生率。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伤后初期选用静脉高营养液全量或半量静脉滴注,伤后3~5 d留置胃管鼻饲,并做好胃管的护理,当患者意识、吞咽、咳嗽反射恢复时可拔除鼻饲管,取半卧位经口进食[4]。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多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高蛋白饮食,以补充机体因高热、脱水而流失的热量。

合理应用抗生素给予患者合理应用抗生素是治疗肺部感染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及时将痰细菌标本送检,及时准确的分离病原菌,及早确定病原学诊断,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在用药前应根据痰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抗生素,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征,保证用药的科学性。

2结果

本组52例重型颅脑损伤后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经有效护理后,肺部感染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均顺利出院,无死亡病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d。

3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几率较高,据相关文献报道[5]:重型颅脑损伤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肺部感染是除原发性脑损伤过重而死亡外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本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加强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做好各项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工作,给予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区杰红,陈素荚,万红春,等.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5):19011903.

[2]季文英,项贤美,张青丽.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26(9):813814.

[3]范景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体会.中国卫生产业,2011,8(2):32.

肺部感染护理个案病例范文 第3篇

【关键词】

重型颅脑外伤;肺部感染;ICU;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指GCS≤8分、昏迷>6 h的颅脑损伤。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常常因意识障碍、呼吸道分泌物增多而导致呼吸道梗阻,必须切开气管以保持呼吸顺畅。但行气管切开术进一步加大了肺部感染的机率,成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亡的另一主要因素[1]。ICU重型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受护理影响极大,提高护理质量非常重要。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我院收共收治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92例,行气管切开术87例,合并肺部感染39例。现对39例重型颅脑外伤并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25例,女14例,年龄39~75岁,中位年龄岁。

临床症状 39例患者多于昏迷后4~7 d发病,呼吸加快、痰液增多,最高体温均超过℃,肺部听诊有湿性音,胸片检查有双肺弥漫间质性病变或点状、片状阴影。该病早期症状隐匿性强,胸片检查无明显特征改变,诊断和治疗较困难。

2 肺部感染的原因

自身菌群下移致病部感染

有资料显示,自身菌群下移是导致肺内感染的主要原因。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多处于昏迷状态,气道清除功能较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主动吐出或咽下,当因呼吸肌痉孪引起强有力呼吸时,很容易造成误吸。另外,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中,采取半仰卧位感染机率要小于低卧位[2]。

机体免疫力下降致肺部感染

重型颅脑损伤会加快人体蛋白分解,但同时大剂量激素药物又会抑制蛋白合成,再加上本身创伤及手术禁食,会使人体处于严重的负氮平衡状态,大大降低了免疫能力。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可能导致感染病菌的耐药性增加,进而难以控制,加重病情。另外,本组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较大,自身免疫能力有下降趋势。

医源性因素致肺部感染

行气管切开术后,置入气管套管时无菌操作不严、气切护理不当时,极易发生肺部感染。空气通过气管套管直接进入呼吸道,失去了呼吸道加温湿化和屏障作用,容易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感染,也容易导致细菌侵入。另外,在皮肤表面寄生的细菌很容易在手术切口及皮下组织黏附或定植,引起感染。

3 针对性护理对策

保持呼吸顺畅

对颅脑损伤后陷入昏迷患者采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以便清除呕吐物和分泌物;注意患者痰量变化,间隔2 h翻身拍背一次;根据痰增加量适时排痰,排痰前要加快氧吸入量,排痰动作要轻,并且要循序渐进,切忌不可一次插入很深,以免损伤黏膜,造成肺部感染;病情允许情况下,适当抬高患者头部15°~30°,这样有利于降低颅内压,同时还可减轻对肺的压力;合理湿化可稀释痰液并保持呼吸道通畅,临床采用G2000型振动式物理治疗仪,雾化液加入痰液稀释剂和抗生素,操作中严格进行无菌操作[3]。

加强口腔护理

重症患者口腔菌群失谐,很容易造成细菌定居,而口腔细菌可通过呼吸道进入肺部引起感染,加强口腔护理是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对患者进行常规口腔护理,发现可疑黏膜损伤或霉菌时,应立即行痰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根据致病菌类型进行对应的药液冲洗,如脓血性单胞菌感染用双氧水,真菌性单胞菌感染用碳酸氢钠,如果口鼻腔内分泌物、呕吐物或出血积聚多时可进行口鼻腔冲洗,冲洗过程中避免误吸,做好防范措施,但对颅脑外伤所致脑脊液漏者禁止冲洗[4]。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

早期给予营养支持,激活患者免疫系统,是避免肺部感染的有效途径。意识清醒患者应尽早经口供食,处于昏迷患者应在伤后第3天鼻饲流质行肠内营养,使患者获得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提高机体抵抗力,纠正负氮平衡。良好的营养支持还可以促进创伤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恢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合理使用抗生素

护理人员要掌握合理用药的知识,抗生素现配现用,根据药物半衰期(T1/2)安排给药时间,按规定时间用药。监测患者体温,观察有无呼吸困难,以及痰液的色、质、量,听诊肺部音有无减少,定期行痰培养和药敏试验,以便及时合理选用抗生素来预防和治疗肺部感染。

减少医源性感染

ICU内实行全封闭管理,尽量避免人员流动,以减少感染机率。护理人员要保持ICU内清洁,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符合相关要求,并定期做空气培养,进行细菌监测。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前后要洗手,医疗器械及操作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标准;雾化器、吸氧管道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气管内吸痰管与鼻吸痰管分离使用,吸痰管均为一次性使用。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重在预防。护理人员在明确感染原因的基础进行针对性护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烦躁和紧张心理,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消除患者的不稳定情绪,通过良好的护患沟通,使患者重拾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参 考 文 献

[1] 刘艳芬.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护理.中国民康医学,2011,(4):24.

[2] 季文英.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