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运动处方范文(精选5篇)

运动处方范文(精选5篇)

  • 范文
  • 2023-11-08 17:19:05
  • 212

运动处方范文 第1篇

关键词: 高血压 运动疗法 机理 运动方法 注意事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行为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威胁我国人群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在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CVD)位于疾病死亡谱的首位[1][2],而在各种心脑血管病中以高血压患病率最高,现已成为我国疾病主要死因的第一位[3]。开展对高血压病的防治研究,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进人们的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因此,本文对高血压的运动疗法进行综述。

1.运动降低高血压的机理

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已经被大多数研究人员所认可。最新研究认为[4][5],运动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张力,使儿茶酚胺释放减少,或敏感性下降。同时可以引起血管顺应性改变和压力感受器敏感性增加,导致总外周阻力的下降。运动还可以降低血浆肾素和醛固酮浓度,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血管收缩和水钠潴留。长期运动可调整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过程,改善肌体主要系统的神经调节功能,并消除高血压病的一些危险因素,如降低血脂、血液黏滞度、体重以及改变饮食习惯等,调节血液系统微循环,清除血液中胆固醇等物质,使血管保持应有的弹性,有效延缓和治疗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防止高血压病的加重。

2.降低高血压的运动方法

运动的不同方式对血压有不同的影响,降压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运动方案。有氧运动是目前公认的比较有效的降血压运动方式。有氧运动是指运动强度相对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以有氧代谢为主要代谢形式的运动形式[6]。这种运动往往是全身性的,以提高人体心肺功能为主要目的。常见的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爬坡、打太极拳、练气功、蹬功率车、游泳等,研究显示,一般高血压患者适当参加此类运动,60%左右的病人血压会下降或保持相对稳定。

运动强度以中小强度为宜,运动时心率最好达到本人最大心率的60%―70%,一般40岁以下心率控制在140次/分,50岁左右控制在130次/分,60岁以上控制在120次/分以内。运动时间以每次30―60分钟为宜,中老年人运动时最好定时、定量并长期坚持。年轻人可适当加大运动频率,每周锻炼4―5次为宜。中老年人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每周3―4次,或隔日进行。开始运动量要小,锻炼时间不宜过长,应循序渐进,并根据病情和体力逐渐增加运动量。

3.运动降压的注意事项

运动前应先检查身体,接受医生建议是否适合用运动疗法,然后根据运动处方开始进行运动疗法。在运动过程中要防止伤害,安全第一,避免竞争性或使血压起伏较大的急停急起的运动,锻炼时要有意识地使全身肌肉放松,勿紧张用力,尽量不做憋气动作。在血压没有得到控制或对锻炼还不适应时,注意不要做弯腰低头的动作,以免发生心绞痛、中风等意外。在实施运动处方过程中要定期检查,根据身体状况适当调整运动处方。

高血压病的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方法,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贵在坚持。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高血压患者均适合运动疗法。运动疗法对于WHO分级中的临界高血压、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效果较好,与药物治疗结合进行常能收到更好的疗效。中度以上高血压病或合并有靶器官损害,如左室肥厚、蛋白尿、肾功能不全等,要谨慎采用。

高血压患者不宜冬泳,对某冬泳群体在他们下水前和上岸后分别进行血压测量结果显示,88%的冬泳者血压都升高了20至40毫米汞柱。

因此,保健专家提出了建议:高血压患者不宜进行强冷刺激冬泳锻炼,但可以进行一般的冷水锻炼,最好的形式是冷水擦身。“冷水擦身”开始时,水温不宜过低,以后再根据身体耐受程度逐渐降低水温,切忌低头、弯腰和起身动作过猛。症状较重的高血压患者“起点”就要更低:开始只用冷水洗脸洗脚,坚持一段时间症状有所改善后,再用冷水擦身。

通过运动降低高血压是有其理论依据的,运动降血压是健康、经济、可靠、切实可行的方法。但在运动处方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个性化,并保证运动处方严格执行,同时要注意运动处方要在6―8周内进行一次修改。

参考文献:

[1]Lopez AD Assessing the burden of mortality from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at Q,1993,46:91-96.

[2]王志军,王朝阳.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19(8):494-496.

[3]李立明.流行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4):237-238.

[4]Brownley KA,West SG,Hinderliter AL,et aerobic exercise reduces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in borderline hy pertensive men and J Hypertens,1996,9(3):200-206.

运动处方范文 第2篇

[关键词] 运动处方 教学质量 课程教学

运动处方主要用于指导大众健身人群的科学锻炼以及患者的康复锻炼。1995年,我国提出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此举为运动处方的实施开拓了新的领域。如今各大体育、医学院校都开设了《运动处方》课程,部分综合性院校甚至将其列为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从性质上来看,《运动处方》属于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提高《运动处方》课程教学质量的意义有三方面:在高校普及和宣传运动处方知识,为康复锻炼、全民健身和竞技训练提供科学指导和依据;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广泛运用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具有制订运动处方能力的社会健身指导员,以促进我国群众体育的开展,拓宽体育教育、社会体育等相关专业口径。本文就如何提高《运动处方》课程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作了一些探讨。

1 优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

优化教学过程

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高度膨胀的时期,为了激发学生对《运动处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第一节课中,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学习运动处方的意义,明确本课程的学习目的。运动处方是为每一位患者或体育健身者量身定做的,实践证明,按照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既安全可靠又有计划性。应用运动处方进行健身锻炼将是科学安全增强体质最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教师应在理论讲授同时联系生活,使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比如将运动处方与女生关心的减肥塑体、男生关注的健美健身联系起来进行介绍,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以易化难、以简化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好学乐学是非常重要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让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

钻研教材,突出重点

《运动处方》课程内容繁多、逻辑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因学时较少,一般只有24至36学时,在安排教学内容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反复推敲教材的内容,在课堂讲授时做到深入浅出、突出重点。教材《运动处方》共分五章,其中耐力运动处方这一章是本教材的重点章节,原因有二:一是耐力运动处方以提高心肺耐力作为锻炼目标,而心肺耐力素质是健康体适能各素质中最重要的一项,是人体健康水平或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二是在各种类型的运动处方中,耐力运动处方应用最为广泛,它可用于健身、预防、治疗和康复四个领域。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利用有限学时,根据专业特点,删繁就简,把握重点、突出重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为了使《运动处方》的教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教学现代化、科学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为多媒体教学。教学中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它集声、光、色及动画于一体,信息含量大、信息传递速度快,具有媒体融合性、交互智能性和信息扩张性等多种特性,弥补以往教学中较为欠缺的视觉信息,具有其它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如台阶试验这一操作理论内容,通过多媒体示教短片的呈现,这种教学方法直观易懂,深受学生的喜爱。

优化师资配备

体育新学科的创建主要是通过边沿学科的扩展,或是各种学科的相互交叉应运而生。《运动处方》正是一门由体育和医学两大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而产生的边沿学科,它源于康复医学,后被广泛应用于健身锻炼。其创建的意义在于指导患者或体育锻炼者进行科学运动,以达到康复和预防健身的目的。学习该门课程的学生应具备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运动处方的制订一般遵循以下流程:健康检查、体适能测试确定运动处方的目的运动功能评定制订运动处方指导执行运动处方监督执行情况定期调整运动处方。由此可见,《运动处方》实质上涵盖了两大学科的内容:体育与医学。那么,对于这样一门交叉学科,在授课教师的配备上是否可以打破一门课程由单一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的传统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运动处方》课程的主讲教师多数为体育教师,少数为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或与前两者相近专业的教师。两者比较而言,前者所受的专业教育以竞技运动教育为主,未系统学习过医学知识,在很大程度上缺乏传授与开据合理运动处方的能力;后者受过系统医学知识和基本体育运动知识的专业教育,具有良好的对《运动处方》的把握及传授能力;但在讲授利用何种运动方式去提高耐力、力量和柔韧性时,体育教师无疑最权威。在此,笔者提出一个设想:《运动处方》可由两个专业的教师共同授课,以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或与前两者相近专业的教师主讲,体育教师对运动技术动作部分内容进行辅助讲授。体育专业以及与医学相近专业的教师相互配备,取长补短,共同讲授《运动处方》课程,应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优化评价体系

理论考试评价

理论考试是教学成果的检查手段之一,考试内容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反映基本的、重点的理论和技能知识。理论考试评价主要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进行评价。主要考核学生对《运动处方》课程理论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

实践能力评价

实践能力评价是检验和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评价:体适能的测定与评价;耐力、力量和柔韧性的练习方法;针对某个对象制订运动处方。其中,前两项评价内容安排在相关章节讲授完毕后进行考核,注意评价学生对理论知识进行操作、运用的能力。第三项评价内容则安排在期末该门课程讲授完毕后进行,这项内容也是该门课程教学质量好坏的主要评价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制订运动处方能力的考核评价时,注意评价学生与处方对象的沟通交流情况,观察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变能力,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整合、融汇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重视运动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

运动处方这一概念从词义上看有两层意思:一是运动,二是处方。“运动”指体育运动;“处方”原指医生对病人用药的书面文件,这里指处方制订者根据处方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制订的运动计划。简而言之,运动处方即是一个运动计划,它达到康复和健身的目的是通过体育运动的手段来实现的。运动处方是理论指导,体育运动是实践方式。理论引导实践,实践决定理论。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因此,《运动处方》课程除了理论讲授外,还应有运动实践的训练。教材介绍的耐力、力量、柔韧性运动处方中,除了有上述三种素质的运动生理学基础、特征和评价等理论知识外,还包含与运动实践密切关联的具体练习内容。这部分运动实践的内容应由体育专业教师根据实际情况以体育课的形式在体育场馆进行实训教学。力量练习涉及到各种大型力量训练器械的使用,有条件者可到健身馆进行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可将运动理论与运动实践联系,在运动实践中学用结合,提高学习效果。目前开设《运动处方》课程的专业主要有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等,少数综合性院校将《运动处方》课程列为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公共课程,如华中科技大学。从开设此课程的专业特点上来看,可大致划分为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对于非体育专业学生而言,因运动训练知识基础较差,课程中运动实践内容的实训教学便显得尤为重要。

增加实践教学比重

《运动处方》是一门应用学科,在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教学。目前开设的《运动处方》课程的总学时多数为36学时,其中理论课30学时,实践课6学时,实践课仅占总学时的1/6。从教材内容上看,重点的实践项目有体适能的测试、二次负荷试验、心脏功能能力的评价等,其中体适能的测试内容又包括耐力、力量、柔韧性、身体成分等多项内容。显然,6学时的实践教学时间不足以完成上述实践项目。因此应增加实践课学时,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和来源,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实践往往可以促进理论的掌握,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实践到理论的转变需要动态的思维,在实践中,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也能得到促进和发展。

3 培养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培养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

如何把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变为一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对一门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不是看学生考试能拿多少分,而是看学生是否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运动处方》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各项体适能测试指标的意义及评定的方法,掌握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具备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并在实践中能利用运动处方指导处方对象进行科学的运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从为自己量身制订一份运动处方做起。通过《运动处方》的学习,学生可以获得有关身体健康的基本知识,了解科学健身的方法和手段,能够依据自己的实际身体状况制订适合自身锻炼的简单运动处方,并能根据运动处方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经过学习的积累、实践的演练、经验的总结,从为自身制订运动处方到为他人制订运动处方,这就是一个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课程评价体系中,我们也把实践能力评价中的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作为一项重点的考核评价内容。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是一份能引导组织人们从事体育活动、指导人们科学健身的职业,具备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是其必备的一项专业能力。随着我国群众体育的深入开展,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对于开设《运动处方》课程的专业来说,应切实注重提高学生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加强对社会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培养,以拓宽专业口径。

开展小科研活动

在教学的基础上,我们还可采取开展小科研活动的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小科研活动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教师给出练习内容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行研究方案,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如教师给出一位肥胖症患者的基本资料,让学生根据该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和健康状况,运用所学到的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为这位患者制订一份减肥运动处方,并指导患者实施运动,一个月后对运动处方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和评价。另一种是由学生组成科研小组,开展深入实际的科研工作。如让学生深入到本校内各系、体校、社区去调查学生、群众对运动处方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方式,调研后集体进行讨论,要求写出书面材料,分析运动处方在高校、体校和社区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措施。在调研的过程中,还要积极宣传运用运动处方进行科学锻炼的科学知识。开展小科研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科研思维。《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提出:“加强群众体育科研工作,重点抓好国民体质监测,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运动处方正是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成果,而学生利用运动处方的知识再参与科研,将会提升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提高《运动处方》课程教学质量应紧抓三个环节:优化教学是途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是关键。

在优化教学上,优化师资配备非常重要。以运动医学、运动人体科学或与前两者相近专业的教师主讲,体育教师辅助授课,二者取长补短,应能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重视运动理论与运动实践相结合,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可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学、用结合,培养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制订运动处方以及开展小科研活动的能力,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转变为一种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提高《运动处方》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黄玉山.大学生健身运动处方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汪康乐.试论体育新学科的创建[J].体育科学,.

[4]梁金柱.运动处方在体育训练中应用的意义[J].今日科苑,.

[5]聂晶.高校体育运用运动处方教学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信息,.

运动处方范文 第3篇

【关键词】运动处方;个性化;肠瘘

运动处方的概念最早是美国生理学家卡波维奇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及冠心病等疾病的康复训练的开展,运动处方开始受到重视。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开始使用运动处方术语,从而在国际上得到认可。运动处方是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的一种方法。

我们普通外科在精心护理一位腹部重度感染及肠瘘患者,为其定制了个性化运动处方,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汇报内容如下:

患者 女 30岁

于2010年10月27日在外院行剖腹产,术后出现畏寒、高热、寒颤半月余,腹腔感染严重,呈休克状态。入我科后于11月22日急诊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宫次全切除术+腔脓肿引流术+粘连松解术。术后病人长期卧床,体质虚弱,腹部感染未得到有效控制。术后陆续出现肺部感染、肠粘连、肠瘘等术后情况。病人及家属思想负担重,为促进病人康复,控制及避免术后并发症。为此我们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运动处方及长、短期康复目标。

1 运动处方项目

缩唇运动:

1)每天早晨洗脸后对着镜子:舌头伸出与缩进,各做10次,然后舌头绕嘴巴外面向左右各摆动5次。

2)坐在椅子上,双手十指张开:放在膝盖上,上半身稍微前倾。

由鼻孔吸气,张大嘴巴,舌头伸出并且呼气,睁大双眼,平视前方,反复操练5次。

3)嘴巴张开,舌头伸出并缩进。同时用右手食指、中指与无名

指的指尖在左下颌至咽喉处上下搓擦30次。接着在舌头伸出与缩进时,用左手三指的指尖,在右下颌至咽喉处,上下搓擦30次。

4)对看镜子,嘴巴张开:舌头轻轻地伸出,停留2-3秒钟.反复操练5次。然后头部上仰,下巴伸展,张大嘴巴,伸出舌头,停留2-3秒钟,反复操练5次。

腰背部锻炼:

1)屈膝平卧:双手把一侧膝盖轻轻压向胸部,使背部有拉伸的的感觉,但以不觉疼痛为度,保持30秘后放松,两侧交替做。

2)屈膝半卧:腿部用力收紧,抬起臀部,腰背离地,保持30秒后放下。然后双手在脑后交叉抱头,头部用力向上抬起,到肩部离地,保持10秒后放松。

腓肠肌运动:

采用仰卧及臀屈90°,一只脚后屈,脚背绷直,膝关节尽力伸展并由护士协助往上抬,直至大腿与躯干成90°直至腓肠肌腱有拉动感而无疼痛感为止,缓慢放下的过程中轻柔的以顺时针方向转动脚踝,另一只腿保持水平不动,在实施的运动过程中,护士要时刻询问患者的感觉。一手揉捏小腿一手顺时针转动脚踝?并按摩脚趾,活动脚趾关节,嘱患者放松责任护士为每一位患者左右下肢各做5次,每次持续30s。

上臂二头肌、三头肌运动

1)方法: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每项各做三次开始,以后每日增加一次,在实施的运动过程中,护士要时刻询问患者的感觉。并记录患者运动前后的心率血压。

2)上臂二头肌:患者仰卧位或半坐卧位,两手握紧哑铃,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屈肘,弯起前臂到可能的最高点,同时收缩二头肌,静止一秒钟。松展肘关节,让前臂徐徐下落到两臂完全伸直。呼吸方法弯起前臂时吸气,回落时呼气。

注意要点:要依靠二头肌的力量使前臂向上弯起,在前臂弯起到最高点时,彻底收缩二头肌一秒钟,而不是立即放松它。不要在弯起前臂时让两肘随之向前上方摆动来使前臂上弯得更高。

3)上臂三头肌:锻炼方法:患者仰卧位或半坐卧位,两手握紧哑铃,两臂放于身体两侧,向上举起,两臂和地面垂直后,屈肘下垂前臂,把前臂向上挺伸,直到臂部完全伸直。静止一秒钟,彻底收缩三头肌,然后屈肘有控制地让前臂徐徐下垂到开始位置,充分伸展三头肌。呼吸方法挺伸前臂时吸气,下垂时呼气。

注意要点:挺伸和下垂前臂时,上臂要保持原位不摆动。

床下活动:患者体力逐渐好转并有一定耐受力,便可下床活动。

1)先下床到床边站立,站稳后无不适,可沿床边扶床活动。

2)不需旁人搀扶后,可在家属陪同下在病区内走动(早晚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以不觉劳累为宜。

体力能够支撑以上活动后,可每天爬爬楼梯,逐渐增加活动量及运动强度。

天气晴朗时,可到医院楼下花园走走,呼吸新鲜空气,改善心情。

慢慢的可参加一些轻体力劳动。

2 运动处方方案

定制原则:根据病人病情,运动强度由小到大循序渐进。运动方式由床上运动到床下运动,运动时间由短到长,运动关节由小到大。

运动处方:

运动目标:

3 运动实施效果

通过与医生有效沟通后为患者定制的个性化运动处方及近远期运动目标,患者术后发并症得到了有效控制。各项运动处方的锻炼让病人各项生理机能得到锻炼。例如腓肠肌运动,患者的下肢血运循环明显好转,防止了肌肉萎缩和静脉血栓的发生,术后10天病人下床活动,精神面貌明显提升。

我们一直本着“以病人需求为导向、以病人满意为目标”的服务思想,针对不同手术患者实施了不同的个性化运动处方,以上是我们对于个性化运动的处方,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绝大多数病种的康复发挥着积极作用。至我科对郭丹这位患者开展运动处方活动以来,她不仅能够克服懦弱胆怯的心理, 树立起战胜该疾病必胜的信心。这种种在他人协助下的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该患者对于疾病的恐怖心里。在整个运动过程中, 通过肢体的运动, 特别是通过上臂二头肌、三头肌运动的练习, 使得练习者情感得到宣泄肢体力量得已增强。这也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患者术后的康复。

运动处方范文 第4篇

1、认知目标: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是运动处方,了解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是根据什么制定的,并

教 学 目 标

能够知道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方法。 3、情感目标:学生乐意听讲,并能积极提问,课堂气氛活跃。

教 学 重 点 重点:1、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重要性 2、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依据 教 学 难 点 难点: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 教 具 教学过程 引 入 新 课 教室一间、粉笔 讲 授 内 容

引言:同学们都知道体育锻炼能够增强体质。但是,不是随便怎样活动都可以达到最佳锻炼效 引言 果,只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锻炼,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为了选 择最适宜的锻炼内容,采取最佳的途径与方法,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同学们必须学会制订锻 炼计划和运动处方。 提问: 什么是运动处方? 提问:1、什么是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 2、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 一、运动处方: 运动处方:

(一)根据体育锻炼的“四条原则”,安排锻炼计划。 根据体育锻炼的“四条原则” 安排锻炼计划。 1、从实际出发; 2、循序渐进; 3、持之以恒; 4、全面发展。 根据自身的形态、机能、素质现状, (二)根据自身的形态、机能、素质现状,确定锻炼内容 练习的内容要根据性别、健康状况和锻炼水平差异,因人而异,有的放矢。 根据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和体育课成绩,确定锻炼的内容。 (三)根据运动技术掌握的水平和体育课成绩,确定锻炼的内容。 在制订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时,要考虑自己在体育学习中的弱项是什么,薄弱环 节在哪里,可以有针对性地加强这方面的练习,使体育技术、技能和成绩尽快提高。 根据学习、生活的规律,确定锻炼时间。 (四)根据学习、生活的规律,确定锻炼时间。 锻炼的时间可以在早起或下午课后。这样才能使学习、生活更有规律和节奏,使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 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确定锻炼内容。 (五)

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确定锻炼内容。 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六)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规律,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运动负荷过小或过大,都不能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锻 炼目的;运动负荷过大,会影响健康甚至损伤身体。 四、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步骤和方法 (一)制订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的步骤 1.制订前要对自己的体能、健康状况、各项素质进行检查与预测; 2.根据检查与测试结果确定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 3.按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积极锻炼; 4.对锻炼的过程进行评价; 5.适当修订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 6.按修订后的内容进行锻炼。 7.经过一定的时间再进行评价,检查锻炼效果。 (二)制订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的方法 1.划分锻炼阶段; 2.确定每个阶段的锻炼任务、重点和指标; 3.确定每周练习的次数和时间; 4.确定每周练习负荷的节奏; 5.确定每次练习的内容。 (三)制订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须注意的问题 1.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制订得要全面; 2.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 3.要循序渐进; 4.要有合理的运动负荷; 5.要留有余地。 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示例。 (四)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示例。 五、结束语 学会制订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是提高自我体育锻炼中自测、自练、自调、自控、 自评能力的基础,并对终身从事体育锻炼大有益处。 制订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应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全如何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好面锻炼。经过长 期的身体锻炼,一定会练就一副强健的体魄。 课后作业: 课后作业: 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个简单的锻炼计划。

讲 授 新 课 内 容

运动是根据参加健身活动者的体质和健康情况以处方的形式确定运动的'种类、时间、强度、 频率与注意事项。 运动处方一般分成三类:1、健身运动处方 2、竞技运动处方 3、康复运动处方 四、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意义和作用 制定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的意义和作用 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能保证身体锻炼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 有针对性地进行,克服体 育锻炼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以便更充分运用时间,选择科学有效的方法,取得预期效果。 高中学生对体育理解的加深,逐步从单纯追求兴趣,向追求锻炼的实效性和社会价值转化。 因此,制订锻炼计划与运动处方,对于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安排锻炼内容具有指导作用。

课后小结: 巩固新知 课后小结:

布置作业 课后小结

1、 通过本节课, 大部分学生知道了

制定合理的锻炼计划和运动处方对身体锻炼的重要性。 2、在课堂上,同学们能认真听讲,积极踊跃的回答老师的问题,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 况提出问题,课堂气氛活跃。 3、学生于教师共同探讨,共同学习,较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课前所预想的目标。

运动处方范文 第5篇

关键词:运动处方教学;阳光体育;运动诊断

由于学生锻炼时间少,又受到“应试教育”及片面追求升学率思想的影响,学生家长健康意识淡薄和学生忽视自身锻炼等原因,造成一些学生体质下降、体育锻炼意识不足,也就形成了体质差异。因此,国家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对体育课堂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运动处方是指针对个人的身体状况,采用处方的形式指导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和科学地锻炼,并规定健身者锻炼的内容和运动量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根据运动处方的这一特点,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融入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

一、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融入体育课堂的前提

1.运动诊断

开学后利用两节体育课,对所有学生进行运动诊断,项目与国家学生体质测试结合起来,测试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测试标准相同。具体项目是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800米(男子1000米)、坐位体前屈。运动诊断后,根据各个项目测试结果,把学生归并成四类:身体健康类、身体发育不良类、下肢力量薄弱类、心肺功能薄弱类。

2.统计归纳

对测试结果做一个整体统计,把相同类别素质的学生进行归纳,重点放在各项目上成绩好的学生和差的学生。在进行体育教学中,让这些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学习和锻炼,并能体会到锻炼的乐趣和感受学习的成就感,使学生更热爱体育运动。

二、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设计

通过对不同身体素质学生的归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考虑各项目特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课堂教学内容。例如:田径模块教学中的加速跑素质练习课,对短跑成绩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不同运动量(成绩一般的50米,成绩好的60米),不同起跑线,同时起跑,并要求在每组练习速度上要有超越。因此,学生在练习中相互比拼,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从而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氛围。

三、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评价

运动处方教学融入体育课堂实现互动――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一是教师作为主导者,根据学生的学习、锻炼及各种表现,进行多种针对性的评价活动。用这些评价调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尽快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情况,实现课堂目标。二是让学生参与评价,使评价成为一种双向甚至多向的活动,并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实现教学发展,开拓师生彼此的潜力,以促进教与学的发展。教师还可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分组、合作等练习形式,学生相互观察,发现并指出别人练习中的正确与错误,对照自己的练习,讨论评价,明确自己的不足并不断改进,得到提高。然后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重、难点及要求事项,肯定性、激励性评价学生的合作,创造性地练习,最后师生共同评价。

课堂评价还要注重学生对开出的处方教学内容完成的情况以及上课的精神状态,多用语言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把评价作为一种积极因素,及时诊断出现的问题,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法,发现学生的多种潜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培养他们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才是真正的目的。

四、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提高和完善

在对运动处方式教学探索中,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做好积累和总结。对班级中的不同学生,都要给予合理的运动处方,让学生能体验这种教学方式带来的健康、兴趣和快乐。但在教学中做好积累和分析更为重要,这样才能为进一步安排处方教学真正做到对症下药、合理有效。其次,做好分析完善,根据学生对处方运用的情况,做好分析并逐步完善,让那些受到处方教学方式的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感受体育运动的乐趣,充分显示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教学的优越性。

五、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的推广应用

对运动处方教学研究中,还要做好两种推广方式。一是纵向推广,和本校教师共同研究,让班级里更多的学生也能进行运动处方式的教学,让他们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同样受益;二是横向发展,这就要求在做好纵向推广的基础上,让其他学校的同仁们得到认可,向他们做出自己的教学展示,让他们也从中得到启示,能够把运动处方式教学模式更好地推广出去,为本地的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的开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处方”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体质中的个性问题,激发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个体能动性挖掘,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并执行适合自身发展的运动处方,寓健身于娱乐,使之养成健身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处方是以生理学理论为基础的,科学性、针对性极强的循环式教学思想,对于一个处方应反复修改、优化,使之日臻完善,还应把各单项运动处方综合起来使用并不断优化,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各项身心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云.中学体育处方教学方法研究.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6).

2.刘兆怀,张峰,赵紫衡.浅议运动处方的教学思想.硅谷,2009(13).

3.沈勋章.全民健身处方大全.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4.田继宗.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研究.体育学刊,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