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实用7篇)
- 范文
- 2023-10-23 09:13:34
- 1116
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 第1篇
10月14日,大唐实验小学举行以“阳光、健康、绽放”为主题第十一届“春苗杯”体育节秋季运动会。据悉,此次运动会竞赛分为学生组和教工组,运动员分别在趣味运动、接力赛、个人赛等多个小项上展开角逐。
运动会赛场上,运动健儿们激情飞扬、奋力拼搏,主持人将全程追踪播报道比赛进程,最后的教工接力赛将整个运动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据悉,在刚刚结束的区第三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大唐实验小学田径社团九名健将代表学校参赛,不仅捧回了全区小学团体总分第八名的殊荣,还喜得女子4x100接力第二名的佳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健康中国建设从建设健康校园开始,从培养健康学生起步,大唐实验小学以培养阳光健康、潜能绽放的书香少年为目标。举办运动会,希望从中展现学校师生对体育的热情,考验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从而在比赛中培养和增强了大家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学校负责人表示。
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 第2篇
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我迈着轻快的步子,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学校。我们学校要举行运动会了。
全校的学生都被集中到*场上,他们坐在小板凳上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谁会拿第一。我是一名运动员,最难忘的当然是200米比赛了!我的心一直砰砰地跳,生怕跑不好给班级丢脸,我喝了一点水,便开始作热身运动,又是踢腿,又是甩胳膊,信心十足地走向跑道。
发令*一响,我便飞奔出去,但我保存了些实力,留着冲刺。快到终点了,我的体力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在一旁的同学们,又是蹦又是跳地说:“快快,不要被别人追上了!快点!”可是,我实在跑不动了,但我想我绝不放弃。于是咬牙闭着眼向前跑,最后我在小组排第二。
老师让那些没有参加比赛的同学做班级的“小记者”,写几篇同学们在赛场上的特别报道,请广播室播放,为同学加油!还能为班级争分呢。
夕阳西下,一天的运动会结束了,这次运动会让我亲身体验了运动的乐趣!只有多运动,我们的精力更充沛,学习成绩更优秀!啊!多么令人难忘的校运会啊!我心里暗暗下决心:下一年运动会,我一定也要为班级取得更大荣誉。
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 第3篇
20xx年4月26日上午,西安雅荷幼儿园举行“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小班幼儿亲子趣味运动会,活动现场宝宝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参与了《小青蛙捉害虫》、《蚂蚁搬豆》、《喜洋洋战胜灰太狼》等六个童心童趣的亲子游戏比赛,小小运动员们天真、精彩的表现和爸爸妈妈洋溢在脸上的重温童乐的喜悦相映成趣,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充满了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的生活能力是孩子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xx幼儿园一贯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六一”前夕举办的亲子运动会,既丰富了孩子的生活,又锻炼了孩子的身体,同时还增强了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体协作能力。xx幼儿园的亲子趣味运动会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我们希望做家长的,要让你的小宝贝能够强身健体,必须从多运动,多锻炼开始。
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 第4篇
据美国商业数据库(ABI)统计,仅以报纸为例,国际媒体报道悉尼奥运会的文章总数达到600多篇,数量不但超出往届,且2004年雅典奥运会也未能出其右。统计结果同时表明,悉尼奥运会的媒体报道集中度高达%。在检索的337种报刊中,来自美国媒体的报道篇目最多,其中以《今日美国》为最(达400余篇),《金融时报》和《华尔街日报》次之。而亚特兰大奥运会和雅典奥运会国际媒体相关奥运文章篇数占总篇数的比例相对较小,分别为%和%。
与此同时,统计数据还显示,《纽约时报》等十大国际知名报纸媒体均参与其间,且负面报道比例较低,显示了国际媒体较好合作态度。悉尼奥运会距离今虽已有7年,但当我们近距离观察其服务国际媒体整个流程与细节时,仍可发现其可圈可点之处。
准备期:确认国际媒体在奥运会中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并形成广泛的共识
虽然各个主办国对媒体与奥运会的关系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认识,且都能意识到媒体的重要性,但在认知的程度与共识方面却有着较大的差别。在澳大利亚看来,奥运会不应被简单理解为运动员、观众、裁判及相关部门的事,而更应被定位为国际媒体必须参与其间,并创造最大可能让他们在国际新闻竞争中大展身手的“重大国际采访运动会”。
与此同时,澳方还认为,除主办国的部分媒体与民众有较多机会实地观摩奥运会盛况外,奥运会的情况还得倚仗媒体(特别是国际知名媒体)的描述与传播。于是,一些虽未成文,但已形成广泛共识的语句在组织者心目中成为铁律:如“媒体是奥运会不显山露水的裁判”;“国际媒体比任何人与组织更能衡量运动会的成功度”;“主办国应最大可能给国际媒体提供报道新闻的便利”;“国际媒体的记者们也是‘新闻赛场’夺金的运动员”……这些观点被组织者们普遍接受。从而在认知奥运会与国际媒体的关系上达成以下共识:媒体在奥运会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那些敷衍媒体、利用媒体,或者认为他们为钱为名为利而来等想法是极其有害并应立即革除,因为在弘扬奥运会精神的同时,也应弘扬在历届奥运会中逐渐成形的国际媒体的“奥林匹克报道精神”,这是主办国服务国际媒体的一个重要出发点。
有了上述共识似乎还不够,澳大利亚更注意寻找一些奥运会活教材,重点剖析其犯错根源,让组织者们进一步加深直观认识。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首先成了澳大利亚解剖的对象,澳方认为:美方在服务国际媒体方面存在明显瑕疵,一是新闻中心(MAIN PRESS CENTER)选址不当,使记者们大量宝贵时间浪费在路上;二是调度无方。一雇佣司机因吸烟问题与记者发生口角后竟扔下一车记者不辞而别,搞得记者们手足无措,哭笑不得,耽误了采访;三是场地太小。原计划接待6000余名记者的中心,只能容纳5000名,余下的被迫“寄人篱下”;且中心通讯传输设备也有问题;各种记者混在一处,噪声惊人,广播电视和文字记者均受影响;更令国际记者不能忍受的是,付款结账要排长队……
凡此种种,皆引起记者不满。当时记录显示:有法新社记者抱怨,即便回到20年前,我们记者还是能聚集赛场,提笔写稿,现在反而不行了,你们总得给我一点写稿的空间与时间吧?!而《澳大利亚人报》记者则直言不讳:亚特兰大没拿记者们当回事,招致负面报道理所当然……相关记录还显示,当时也有美国媒体对国际媒体的“不谐和音”作出反击,但其孤独的声音很快就被国际媒体更大的批评声浪淹没了。
澳大利亚方总结以上事例,进一步得出结论:上述错误系美国组织方自恃媒体帝国,轻视国际媒体所致;且组织者可能是圈外人士,服务媒体并不到位。
开赛阶段:对症下药,组织行家里手,同行服务同行,讲求服务的精确性与效果
其次,是考虑不同媒体对工作条件环境的需求,对媒体中心进行分区,使其各行其事,互不干扰。如专门准备12000平方米的面积留给国际著名新闻机构作私人办公室之用;同时准备了800个装有终端设备的工作间;另为摄影记者准备了胶卷、传输、暗房甚至修理相机的服务;对文字记者也准备了发稿设备、必要的新闻素材,及当地世界主流报纸的最新报道。新闻厅则是各路记者共享新闻源的空间,不但24小时不间断地现场实况与简讯,且大小厅结合,会的各种新闻素材较为齐全,特设了多语种服务。
三是让“媒体村”名副其实,发挥亲和感召作用。澳大利亚首次打破“媒体中心”概念建立的“媒体村”发挥了较好的作用,该村容纳了近6000名国际媒体记者,不但场地宽阔,餐饮、洗理、卫生、娱乐等设施较为齐全,给人一种生活氛围,而不仅仅是工作与压力氛围。为记者们多发稿创造条件的同时,后勤服务讲究细致二字,给各国记者预留了较大的休息与私人活动空间。为将“尊重记者工作与劳动”这一理念渗透到“媒体村”,组织者们还将工作做细,如尽管“媒体村”距奥运会中心仅有5000米的距离,交通较为方便,为了不让上述亚特兰大奥运会那些事件重演,组织者还与相关服务人员定下责任书,让他们承担未能履约的相应后果。其主要目的是:千方百计及时将记者们送到指定位置,不致影响工作。事后证明,司机们不辱使命,他们的出色表现给不少国际媒体记者留下了较深印象。
闭幕后:重点关注国际著名纸媒的功效,延续奥运会的后续报道,形成曲终人散、余音绕梁的效果
澳大利亚从事媒体研究与传播的专家在总结往届奥运会的经验时认为:有的奥运会报道常出现开幕时热闹非常,而闭幕后销声匿迹的强烈反差,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办方过多关注了赛时奥运会的轰动效应,而对延续这一效应缺少应有的考虑,这其实是对奥运会、主办国国际形象资源的某种浪费,且赛前赛后传播的巨大落差在某种程度上显示出主办国在传播策略方面的一个较大疏忽。
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 第5篇
在我的一再催促下,慢吞吞的爸爸总算给我在小记者家长李诚老师那里报上名。非常幸运的参加了5月30日“芜湖万达影城杯”亲子趣味运动会。上午九点半的时候,一位帅气的大哥哥开始在万达广场二号门前点名,我因为是第一次参加小记者活动,所以非常忐忑的竖着耳朵听大哥哥的点名生怕错过。小记者工作室的老师很快的将我们到场的45位小记者编成五个队,我们队,想到了一个响亮的队名“中华少年强”队。结果我很荣幸当上了队长。
十点左右,活动正式开始,小记者工作室的老师们大声宣布开始游戏。其实还没开始之前我就迫不及待的摩拳擦掌
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 第6篇
“国家叙事”:新中国成立前后
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只有三次,分别是1932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与1948年的伦敦奥运会。由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内忧外患不断,体育水平低下,因此参加奥运会的意义至多是一个国家存在的象征意义,而这也成为当时媒体报道的主要叙事主题。例如,1932年奥运会,当时的《申报》刊登的一系列消息,就是围绕着刘长春究竟是代表中国还是洲国而展开报道,如《参加世界运动会 伪国藉此宣传》《体育史上新纪元 我国参加世界运动会》《刘长春负国旗赴美 出席第十届世界运动会》等,对中国出席奥运会的意义进行了着力的叙说。①
新中国成立后参加的第一届奥运会,是1952年的赫尔辛基奥运会,但是由于国际奥委会中敌对势力的阻挠和台湾当局的干扰,中国代表团直到开幕前一天才收到邀请,虽然克服了千辛万苦,赶到赛场时还是“迟到”了,运动员中只有一人参加了比赛,成绩也不理想。但是,这次参赛的象征意义远远大于比赛成绩。当时的媒体报道也延续了国家求存图强的叙事主题。《_》《_》等综合性大报都刊发了_关于此次奥运会参赛过程的报道,如《爱德斯特隆拒绝我国参加第十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我全国体育总会秘书长荣高棠等提出抗议》《赫尔辛基集会庆祝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 中苏两国代表团的参加使本届运动会有了新的意义》等,②对敌对势力的阴谋及_的立场进行报道,报道的主导话语是争取新中国在奥运会的合法地位,和用体育向外界展示新中国的形象和风貌。
这届奥运会之后,由于美国带头在国际奥委会内搞“_”,新中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中断,中国离开奥运赛场长达32年之久,奥运会共有7届没有见到中国选手。而这也意味着当时中国参加与离开奥运会都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国家和尊严,国家叙事成为报纸上报道奥运会时面临的第一主题和话语。
“民族英雄叙事”:从洛杉矶到雅典
中国百姓对于奥运会的记忆多始于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重返赛场的中国人用出人意料的比赛成绩震惊了世界。中国媒体则派出了近80名记者组成的报道团队,见证和记录中国重返奥运赛场并创造辉煌的一个个瞬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开始让中国百姓有了亲临奥运赛场的真切感受,宋世雄慷慨激昂、生动细致的解说与报纸上的大幅照片和报道一起把获得金牌的奥运健儿塑造成为“民族英雄”和全民偶像,全国迅速掀起了向“奥运健儿”学习的热潮。
四年后的汉城奥运会,由于国际奥委会制定了不准抵制的措施,成为参赛国家较为整齐的全球性大赛。这次中国派出了由32家新闻单位126名体育记者组成的记者团,在奥运会的“第二战场”上崭露头角。但是,由于美国和前苏联等强队的参赛,中国队的真正实力得以暴露,仅获得5枚金牌,给国内热盼的公众一个措手不及,更使中国体育记者们茫然不知所措,③不知道除了本国运动员的金牌之外,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报道,暴露出民族英雄主导的叙事框架遭遇挫折后的幼稚和尴尬。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媒体的市场化改革,媒体的技术、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对奥运会的报道规模也逐步扩大。金牌榜上的领先地位,让中国记者在异国他乡的采访活动感到“很有面子”,体验到正在发展壮大中的祖国带给自己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又反过来促使记者们将带给他们荣耀的“夺冠”过程塑造成一个个的英雄传奇。如悉尼奥运会上,中国体操队勇夺团体冠军,各媒体刊出《众志成城――中国体操男队夺冠侧记》《“这条腿断了也值”――中国体操男团夺魁纪实》等稿,着力突出金牌的来之不易,赞扬了运动员们不畏强手、团结协作、敢于发挥的精神。“民族英雄叙事”的另一面,就是对外国运动员比赛情况有意无意的忽略。在悉尼奥运会17天的报道中,没有一位国外运动员在《_》的版面上被给以重要位置,即使是在本届奥运会上拿了五块奖牌的美国运动员琼斯,在《_》的版面上也仅仅屈居中间位置。④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媒体的报道虽然呈现出一定的人文色彩,但由“民族英雄叙事”主导的新闻报道仍然占据相当的比重,并且开始呈现出一种浮躁的状态。一个突出的表现是,媒体对比赛胜负所表现出的急功近利、以成败论英雄的潜意识,让许多报道呈现出“急速变脸”的可笑现象。如中国男篮8月15日首场失利之后,某媒体便以《不该选择NBA风格》《列数哈里斯六宗罪》等文章对男篮的主教练人选、主教练的用人、技战术打法进行全面抨击;而在17日战胜新西兰队之后,便以《陈可骂教练反被夸》等文章对男篮及其队员大加赞扬;20日、21日男篮接连失利后,该媒体又以《男篮找不着北》《输球之后矛盾爆发》等标题对男篮进行大肆批评;而在23日战胜塞黑队进入八强完成赛前目标后,该报又用《男篮争气掀翻世界冠军挺进奥运八强》《致命打击只需一分》等文章赞扬男篮的表现。⑤媒体的这种“拜金主义”心理,既违背了体育比赛的起码常识,背离了奥运精神和体育运动的根本宗旨,也在某种程度上表现出感性大于理性、以主观代替客观的狭隘民族主义的普遍性思想。
“人本主义叙事”:北京奥运报道的人文之光
2008年,奥运会首次在中国举行,使媒体的报道第一次从客场转向主场。这种角色的转换,使中国媒体的这次报道具有了与历次奥运会报道所不同的非常意义。这其中,“人文奥运”的理念也开始影响到关于奥运会的新闻报道中,“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开始成为北京奥运会报道的主流叙事话语。
从关注金牌到关注人。在北京奥运报道中,我们看到许多媒体应用了人文报道的理念,体现出较浓的人文关怀。如央视在关注金牌项目、金牌运动员时,也同样关注没有夺金实力的项目和运动员,关注比赛失利的运动员。在刘翔意外退赛、全国一片对刘翔的质疑时,央视立即做出反应,客观负责地报道评论此事,白岩松、韩乔生、刘建宏等主持人在各自的节目中纷纷表达对刘翔的理解和支持,引导观众正确看待刘翔退赛。
从关注结果到关注细节。北京奥运报道中,许多媒体开始学会从细节的捕捉中体现奥运中的体育精神。如央视记者柴静做的一期《奥运瞬间》节目,就捕捉到了德国举重运动员施泰纳站在领奖台上握着一张照片的细节,挖掘出施泰纳与去世的妻子苏姗动人的爱情故事:“妻子说好一起来北京看他比赛,为他助威加油。然而妻子因车祸去世,施泰纳带着对妻子的深深眷恋和夺取金牌的诺言在比赛场上奋力一搏,举起了超过自己实力的重量。他说,这是一场献给苏姗的胜利。”这样的细节报道带给观众的,远胜于比赛结果给人留下的印象。
从关注自己到关注他人。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上,许多媒体在姿态上开始有了一种摆脱金牌至上和民族英雄叙事的主观努力,对外国运动员也同样投入了关注的目光。如对巴勒斯坦女游泳运动员扎基娅为参加奥运会所克服的重重困难的关注,对德国籍奥地利体操女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为了拯救儿子而参赛的伟大母爱力量的关注,对伊拉克女子百米运动员达娜穿越战火、穿越贫穷,千辛万苦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曲折故事的关注等等,体现了我国媒体对这些特殊的、没有可能夺冠的运动员的一种人文关怀,以及主办国媒体应有的气度和责任。
奥运报道叙事话语嬗变的深层意蕴
60年来,中国媒体的奥运报道完成了由国家叙事、民族英雄叙事向人本主义叙事的转变,这中间蕴含着媒体与国家形象、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意义关联。
首先,中国经济社会进步与国力的不断增强,是奥运报道叙事话语嬗变的背景和基础。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人再也不像以往那样,需要用体育赛场上的胜利来证明实力或价值。另外,每次奥运会我国金牌榜上地位的稳定,也让国人多少对金牌的渴望和热情淡化了许多。人们开始希望在奥运会上看到更多的金牌以外的东西,促使奥运会报道的视野从狭窄走向宽广、从断面走向立体、从局部走向全面。
其次,奥运传播本身的理念进步,是奥运报道叙事话语嬗变的内在逻辑力量。每参加一次奥运会,都是中国人学习和理解奥运精神的契机。中国媒体在历届奥运报道过程中,通过与众多运动员和外国同行的交流,对奥运精神的理解也在不断走向全面。在民族英雄叙事中,他们强调的是“更快、更高、更强”,后来他们理解了“重在参与”的可贵,懂得了奥运会作为人类交流方式、倡导世界和平的文化价值,以及奥运会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本价值。
第三,中国人精神的成熟和自信,是奥运报道叙事话语嬗变的必然呈现方式。新中国60年的发展和进步,让今天的中国人走过了在世界上争取民族尊严和国家地位的冲动阶段,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变得从容、淡定而谦和,这种大国心态也影响到媒体奥运报道中的话语倾向,不再纠缠于某块金牌的得失,不再对本国运动员的赛场失利而耿耿于怀,甚至不再关心金牌榜上的排名,使媒体能够有精力和心思去探究更多能体现奥运精神的故事和细节。因此,关心别人、关心弱小国家的运动员、关心每个运动员的个人命运和心理世界,就成为心智成熟的媒体的自然选择。
运动会小记者的报道范文 第7篇
一、_报道奥运会的历史
中国奥委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权利。1980年奥运会时,由于当时的苏联入侵阿富汗,中国等国家没有参加在莫斯科举办的奥运会。_当初派了三四名记者赴莫斯科参加了报道。对于在此之前的奥运会_都是依靠驻当地分社的记者进行报道。所以说,_第一次真正大规模的报道夏季奥运会是24年前,也就是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的,是随着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后、中国体育健儿首次全面登上奥运会舞台时开始的。
四年前的雅典奥运会时,_由于直接从国际奥委会获得了采访记者名额,参加报道的记者达到80人,是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我们在新闻中心租用的办公室面积达250平方米。记者遍布在各个赛场,在雅典直接用中文、英文播发文字和图片报道,每天的中、英文发稿量分别达150多条、图片达500多张,为遍布国内的600多家报纸、200多家电台和遍布世界各地的10,000多家媒体服务,尽量满足用户的需求。比如一些拉美国家的用户需要某场足球或曲棍球比赛的照片,我们都及时提供。非洲国家的用户需要一些有关非洲运动员的报道,我们也尽量满足。
二、如何选派记者参加奥运会报道
三、_如何筹备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
北京奥运会将是_在家门口与世界大通讯社在奥运会报道上进行的又一场激烈竞争。2006年10月,国际奥委会授权_担任第29届奥运会的东道主通讯社,同时组建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国际奥委会希望_通过对奥运会各个方面全方位的新闻报道,在北京奥运会整体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将中国的视角带到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来,确保对东道主运动员进行全方位的报道。
对于_来说,除了报道好奥运会、满足世界2万多家媒体用户的需求外,还要承担好东道主通讯社的任务,完成好国家摄影队的拍摄任务。所以,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将是空前繁重的。对此,_早已开始了准备工作。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后,_即开始有意识地为2008年奥运会报道,进行人才储备和实战演练,不仅雅典奥运会,而且釜山和多哈亚运会也成为_演练阵容、锻炼队伍的场所。北京奥运会时,_享有与国际奥委会认可的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同样的权利,国际奥委会直接给_分配了200多个注册记者名额,人数较雅典奥运会时又有大幅度提升。同时,_还将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设立600平方米的办公室。届时,_每天将用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文、阿文和葡文等7种语言文字向全世界播发报道。
本文由叁佰于2023-10-23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2528.html
下一篇
口腔医学实习报告(共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