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历史文化实训总结(通用3篇)
- 总结
- 2024-04-12 09:51:29
- 170
旅游历史文化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 旅游专业教师 抽样调查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DOI:
A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eachers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Yunnan
LI_en
(Continuing Education Center, Yunnan College of Tourism Vocation, Kunming, Yunnan 650221)
Abstract In Yunnan province, secondary occupation education tourism professional teachers have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teachers structure, the _Double Teachers_ quantity are few, the weak ability of practice teaching, weak teacher training, teachers' occupation education idea did not completely change. Therefore, tourism should develop a reasonable professional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 of the overall planning and implementation of rules, encourage and arrange travel professional full-time teachers to the enterprise field exercise, strengthen the tourism professional part-time teacher tea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there are plans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help teachers grasp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talent training mode.
Keywords tourism professional teachers; sampling survey;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多年恚云南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措施着力推动旅游发展,实现了旅游业快速增长,旅游业已成为云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云南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旅游职业教育的支撑和旅游专业教师对旅游人才的培养,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能有效提高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云南旅游产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
1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现状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对象及抽样范围
为了进一步了解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现状,明确师资队伍建设的方向,2016年5月,我们对云南省16个州市的42所中职学校的47名旅游专业教师进行了调查研究。共发放问卷47份,回收45份,有效卷占。问卷调查主要针对云南省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内容涉及教师的基本信息、教师的教学情况、教师的培训学习情况、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问题设计以封闭式问题为主,个别开放式问题。
抽样调查结果
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教师的年龄30岁以下17人,30-40岁16人,40-50岁11人,50岁以上1人,青年教师占了;教师的学历及文化程度大专以下1人,大专5人,本科38人、硕士及以上学历1人,教师以本科学历为主,占了;教师职称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25人,初级职称4人,其他9人,中级职称人数占了;在教师类型方面,专业课教师23人,实习指导教师4人,“双师型”教师18人,“双师型”教师占40%;教师是否有企业工作经历,是13人,否32人,仅有的教师有企业工作经历(图1)。
对是否参加过有关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学习的回答是,经常参加7人,很少参加26人,从不参加10人,以上都不是2人,很少或从不参加此类培训的教师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0%;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师,还存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差的有40人,占;认为自己缺乏旅游企业相关实践经验的有42人,占;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倾向于以就业为导向的24人,以升学为导向的4人,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16人,说不清楚的1人,还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认识模糊。
2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师资队伍的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师资整体效能的发挥。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旅游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表现在:(1)学历结构不合理,高学历教师人数偏少。在接受调查的45名教师中,仅有1人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被调查人数的2%;(2)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职称普遍偏低。45名教师中,仅有7人为高级职称,占被调查人数的,其余均为中级及以下职称;(3)公共课、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失衡。调查显示,45名教师中仅有4名为实习指导教师,占被调查人数的8%,其余均为专业课教师或公共课教师;(4)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以青年教师为主。在接受调查的教师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就有31人,占总人数的。
“双师型”教师数量偏少,教学实践能力差
“双师型”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特色,是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此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还有近60%的旅游专业教师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素质;有的教师认为自身存在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差的问题。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专业技能的形成,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教师培训环节薄弱
教师培训是帮助教师拓展专业领域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有效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监察能力、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但是,此次被调查的45名教师中只有7人参加过有关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很少或从不参加此类培训的教师占了总调查人数的80%,说明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培训业务还没有做到有计划、有针对性、常态化地开展。
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没有完全转变
任何一种教育必须要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才能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应该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也应基于职业能力分析,紧贴社会需求变化,培养适应职业岗位和岗位群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调查中我们发现,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职业教育应该是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甚至以升学为导向,教师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认识是模糊的(图2)。
3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合理制定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细则
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结合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总体定位、发展思路、师生规模、专业特点、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合理地制定适应学校和旅游专业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细则,从旅游专业教师的数量、学历、专业、职称、年龄、实习指导教师比例、知识能力等方面,确定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一支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满足旅游专业教学的,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进一步促进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纵深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从学校用人、绩效考核、职级聘任等工作入手,制定旅游专业教师的考核评价办法、岗位聘用制度及职称评定办法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提升,进一步优化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使旅游专业学科建设得以良性发展。
鼓励和安排旅游专业专职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普遍缺乏生产、经营、管理及一线旅游服务的工作经历,实践操作能力不,很难指导学生的实习实践。旅游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鼓励和有计划地派出教师到旅游企业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顶岗锻炼或业务培训,是提高旅游专业教师科研能力,实现理论课教师技能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教师通过在顶岗实践中的学习,可以精通操作,提高旅游服务意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岗位锻炼,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有了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能为今后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课程结构的调整提供依据,帮助教师提高科研能力。但是,多年来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在云南各个中职学校中成效并不明显,甚至难以推进,大部分中职学校的年度工作计划或教师发展规划中对此并没有整体规划和具体要求,更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导致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因此,学校还应制定和出台与教师顶岗锻炼工作相配套的制度和政策,进一步激励教师到企业顶岗,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实习指导能力。
加强旅游专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
兼职教师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能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补充教师数量,适应专业变化需求,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研相结合。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流于形式,缺乏科学、完整的建设制度和管理体系,人员及教学管理松散,教师流动性大,没有完全发挥出兼职教师在职业经历和实践技能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加强旅游专业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首先,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激励措施及考核、评价制度,规范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保障其生活待遇,保证兼职教师队伍的稳定发展和水平提升;其次,还应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及课程要求,聘请旅游行业、企业的专家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教学能力的管理人员、一线从业人员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指导学生的旅游实践教学内容;进一步加强旅游专业兼职教师与专职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与交流,让兼职教师真正参与到学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课程体系的(下转第62页)(上接第56页)建设和教学评估中来;最后,兼职教师还可就行业规范、市场需求、业态发展、管理方法等内容开展师资培训和专题讲座,让教师及时了解旅游行业的最新变化和发展,也让学生对旅游专业和职业方向有更清晰的认识。
有计划地开展校内、外教师培训,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教师的年龄构成以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且80%以上的教师很少或从未参加过有关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学习或培训。青年教师是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生力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直接影响着云南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重视和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第一,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平台,制定青年教师培养的系统方案,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有计划地派出青年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行学习和交流,或积极参与到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部级、省级培训项目中,保证教师培训的连续性和持续性;第二,学校还可依托校内资源,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或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授课,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第三,青年教师自己也应注重和加强学习,尽快实现“双师型”教师素质的转型,使之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又有教书育人的能力,还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操作能力。
帮助教师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的鲜明特点在于人才培B的职业针对性,秉承的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需求相结合、课内实践训练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实践教学与岗位考证相结合、毕业实践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育教学理念,推行的是以适应现代经济建设、产业发展、社会进步为原则的,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学习和生产实践相互交替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在保证学生专业课需要的基础上,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的教育形式。云南中等职业教育的旅游专业教师只有准确把握住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才能有效结合人才培养的规律和云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科学而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旅游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总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实践和探索的重点,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云南中等职业教育旅游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如何建设一支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学缘结构好,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优秀教师队伍,是云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和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xxx.高等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旅游历史文化实训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旅游专业;学习实训;地方旅游;综合人才
从大的方面和有关资料,结合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普遍认为随着世界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和旅游开发进度,到2020年中国可能成为世界上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和最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这为旅游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极其广阔的就业市场。这个预测和中国的旅游发展与_和旅游管理部门对西部大开发的总方针政策是有直接关系的。从局部来看,我国西部发展和西部旅游已经悄然兴起,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不难发现,西部已经不断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地方风味、民俗民风的特色旅游项目,并逐渐推向市场,这就需要地方学校在旅游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知识培养上有所突破,随即就是实习实训环节的把握,这些是获得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找出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出现的诸多思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学生优质服务意识,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对地方旅游项目的理解和深究,促使旅游专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营造地方旅游开发和开拓的专业知识人才储备。
一、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地方旅游经济的需求分析
地方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为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及建设带来了契机。我们也一直在努力探索既符合中职教育特点又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道路,着力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的莘莘学子,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走出校门,请市场专家以及市场管理高手,共同来探讨旅游业的建设应如何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的问题。通过行业走访和市场调研,我们不难发现,因为旅游市场上缺乏高素质高技术的旅游专业人才,所以地方旅游经济发展缓慢,旅游业要想高速、高质量发展,一定要依赖大批的既有旅游业的管理理论,又有很强的旅游岗位工作技能以及综合的职业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应改进人才培养措施,分析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让学生在校积累更多的相应的知识和能力,切实做好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准备。着力提高学生实习实训阶段对知识的巩固和对市场的把握,以及对地方经济走向的了解,但是从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从思想上对于实习实训重视程度不足。实习实训是旅游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扩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潜能一项重要途径。旅游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培养方案是以其教学计划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修业年限等安排为基础而具体拟定的,因此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但目前旅游专业在校学生中大多数对实习实训的重视程度不足,没有真正理解实习实训的意义和作用。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就是为了找工作。所以一旦他们遇到与自己的择业条件如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差距较大的实习单位时,就会出现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等懈怠的状态。还有部分学生主观的认为实习对于就业没有任何帮助,因而对于学校安排的实习实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显然对于实习实训不够重视,而这种不重视的态度会大大影响实习实训的效果。
2. 工作上适应能力差,不能正确自我定位。旅游专业的学生实习实训大多安排在酒店、宾馆,也有部分安排在旅行社等服务类行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不能够很快进入角色。据xxx(2011)调查,相比较其他专业的学生,服务类专业的学生在实习实训中更容易表现出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有的学生表示在实习实训中“无法适应行业企业的教授方式”,有的学生表示“实习环境总体而言不很自在”,的学生表示“我自己常常抱怨自己所在的工作环境”。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实习中思想上好高骛远,工作中不愿意吃苦受累。但是由于服务行业的特殊性,要求员工在旅行社、酒店、宾馆等工作场合隐去自己的个人习惯和性格,而更多的考虑工作对象和客户的要求。这对于处于青年期的学生来说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
3.专业技能、实践能力不强。在语言方面,特别是旅游专业的学生,要有很强的语言沟通能力。而我国中职招收的旅游专业的学生都是经过多年应试教育的学生,在考试制度的影响下,好多孩子的语言能力表现一般。旅游专业不仅涉及国语,而且还要求有一定的英语语言能力,而且涉及很多地域文化。旅游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行业,在某中意义上说,热情的工作态度、能让客人“转怒为喜”的沟通能力、超强的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人际关系技巧、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情绪的控制等等,都使学生在服务行业这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领域实习实训上表现出明显的专业技能欠缺。
二、旅游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和旅游职业素质现状分析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是以就业为导向,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校教育是将职业技能教育放在首要位置。然而素质教育就显得有点勉为其难了,因此造成了中职学生在素质养成培养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提升学生职业品质是帮他们实现社会化的过程。
1. 心理素质发展不完全成熟。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一般正处于十七、八岁这个较为特殊的年龄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发育不完全成熟,对社会了解不深,对即将踏上社会的工作生活抱有很大的希望,但也极易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实习实训中因为各种利益冲突,这些学生有可能和同事甚至客户产生各种在校园里设想不到的矛盾和冲突。而对于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们来讲,他们抗耐压情况较为不稳定,很难及时调整心态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以一种健康的心理处理各种矛盾。所以很多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会发现实际工作状态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也会因此而不时的在工作中产生不适应和抵触情绪。
2. 师资结构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不符合专业要求。目前从事旅游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的教师,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由于没有实践经验,这些教师在讲授旅游专业课程时,只能“纸上谈兵”。这样的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很难和今后工作中的实践直接结合起来,也很难具备良好旅游职业素质和职业意识。因此,学生在实习实训中,不能够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到工作实践当中。
3.学生本身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对旅游职业的认识不到位。旅游专业的学生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缺少职业热情和职业意识。许多的学生在选择此专业时大多是根据喜好旅游喜欢玩的感性选择,很少有把旅游当做职业来选的理性认识,其实他们并不是爱好旅游事业;(2)缺少吃苦耐劳的品质,意志力薄弱。学生从未意识到对从事旅游业的辛苦程度,又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管是在旅行社或者酒店工作,旅游业一直是个较辛苦的行业,与学生的粗浅认识有很大差别。因此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3)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有待提高,而且主动性很差。旅游业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服务,很难满足每个顾客的要求。投入率很高,沟通能力差的人很难出色的完成各项任务;(4)在协作精神和团队精神方面是十分缺乏的,现在的中职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思考问题长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很强。当今职场却需要协作能力大于独自表现的人才,这也是很多单位用人时重视的品质。
三、结合地方的旅游资源及特点提高旅游专业实习实训的对策
为地方经济的发展积累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旅游操作技能。了解本地的旅游资源,从本地深渊厚薄的文化底蕴着手,提炼旅游亮点,体现当地文化,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有助于开发更多的旅游资源。这个不是学生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们必须依靠他们,虽然学生积累的知识不够,阅历较浅,但是我们还是要在结合教学基础上深入的解读历史,为学生提供精致讲解,挖掘有生命力的学习素材。学校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聘请行业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水平,热心教学工作,有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地方旅游品牌的建设需要对地方旅游资源要有充分的了解,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当地的专家学者为学生作报告、讲座,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的旅游文化。也可以加强课外的阅读指导。学校要对学生做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在入学的时候学校就应该实施“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并指导学生选择一些刊物和书籍阅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还可以派专业的教师做检查和指导。还有就是定期举办专业技能大赛。技能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样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在实习实训不同阶段做好引导工作。在实习前要做好充分的动员工作。一方面强调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和意义;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分析实习实训中有可能出现的学习、工作及生活上的问题,引导学生做好充足的专业知识方面准备及不怕吃苦受累的思想准备。
实习实训中,学生往往会因复杂的人际关系表现出心理不适,也会因专业技能的欠缺造成自信心的减弱。指导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礼待人,与同事、领导和谐相处。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换位思考,重视团队协作的精神。有些学生因为基础差而在实习中受挫。对于这种情况,指导教师一方面要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重点辅导;另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把工作当做主动学习的第二个场所,在实习的过程中不断进步。
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做出实结,并以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对自己实习的经验和教训展开讨论。也可以组织一二年级学生一起进行座谈,为以后的实习实训积累经验。
2. 学校应优化旅游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实习教学计划。旅游专业知识面广,教学量大,分布广,这就要求从事旅游专业的教师要思想敏锐、肯钻研、不断学习、注意旅游发展动态,更新知识,提高业务。学校应支持并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由旅游行业组织的各类进修、考察、培训、科研活动、学术交流和行业实践,或定期去旅行社、酒店等企业挂职锻炼,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
总结,旅游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习实训是学生将所学和运用结合起来的最好途径,也是学校及教师检验教学成果的有效方式。中职旅游专业的建设,只有在地方强大经济的支持下才可适应社会需要,因此经济和教育要紧密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无论学校、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对此实习实训加以重视,在分析和解决实习实训中产生的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旅游专业的教学,提高专业素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培育出高素质的合适的人才,以满足其对人才的需要。
参考文献
旅游历史文化实训总结 第3篇
实践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创设职业情境,以实现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可供操作的实践教学结构框架或活动程序。通过对国内多所院校的考察以及国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我们总结出旅游管理专业本科阶段实践教学的“一?五?二?三模式”(表1):
表1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模式构成图
即一个培养目标、五块实践教学内容、二次实践教学循环、三种实习基地合作方式。
(一)一个培养目标
xxx认为,培养“高素质、应用性、复合型”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业界专家学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质,何种程度为高素质,比较抽象,应用型和复合型相对较好理解,笔者认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相关知识,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操作能力强,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及相关单位,从事管理、技能、服务等工作的“高层次应用性复合型人才”。
(二)五块实践教学内容
1、课程实践。现在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一般由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技能课四部分组成。xxx认为这四部分课程体系其比例结构大致为公共课约占15%,基础课约为30%,专业课约为40%,实习与技能约占15%。(见表2)
表2 课程体系比例
现在的高等学校开设的旅游院系中对于专业实践课程的安排一般相对偏少。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如下:课内总学时2432,课堂讲授2062学时,课内实践370学时,课外实践444学时,课程实践总学时814,占总学时比例。实践教学累计学分数占总学分数。(见表3)
表3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课所占比重
明显修正了实践课程较少的问题。但是国外很多同类型的高校中,旅游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的比例基本持平,中国的旅游实践教学的革新之路则任重而道远。
2、专业见习
专业见习是结合一些专业课程的学习,选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时间段在老师的带队和指导下到相关景区或者企业见习。旅游行业实践性和变化性较大,要求新生对旅游行业进行调查,了解旅游行业的发展历史、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旅游业的发展趋势等非常有必要,首先产生关注旅游行业发展的基本意识和基本素质,随着对行业的调查了解的深入,形成对旅游行业动态变化的敏感性。其次,通过第一学年有组织的实践安排使学生养成关注行业发展的良好习惯,并在以后学年中能够比较主动地进行自我安排,比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方法等。最后,通过行业调查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旅游行业,对学习的重点与努力方向以及择业、就业忠诚度等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课程实习期间,除了专业任课老师安排一定量的参观实习外,还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实习。
3、校内实训
校内旅游实训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校内旅游实训基地建设时应优先考虑学生最能受益的实训项目,并且要优先考虑专业课的实训。比如餐饮摆台、形体实训、模拟客房、模拟导游等。校内实训,既便捷又易于操作,还节省教学经费。其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实的工作场境和氛围,且许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室设施、设备老化,更新速度较慢,难以满足社会对于实践操作技能的需要。xxx认为,旅游管理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可以分别建设导游模拟实训室、旅游规划设计室、旅游电子商务实验室、形体实训室、餐饮吧台以及客房实训室六个实训室。本人认为有条件的高校还应该有校内旅行社或旅行社门市部,以及星级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拥有旅游策划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场推广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艺术设计中心、旅游产品设计中心等10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及3D实景模拟实训室等现代电化教学设施。
4、社会实践
在国外,很多旅游高校对社会实践环节极为重视,对社会实践的考核都有极为严格和具体的要求,如美国康纳尔饭店管理学院要求学生在四年内必须有800小时在服务行业实习的工作经历才能中请学士学位,还鼓励学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内中请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要求所录取的本科生必须要有1年以上的相关工作经验。如果学生之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学院会对其进行半年以上的学前培训。社会实践可以采取学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学校安排的社会实践主要是根据教学计划以及课程设置,有重点地安排各年级的实践教学:一、二年级主要在旅游景点;三、四年级在宾馆、酒店或旅行社。学生自主安排的专业实践主要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业或相关单位兼职,锻炼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际能力,培养和磨练自己的职业个性,了解企业的各工作环节操作情况和社会动态,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5、综合实践
综合性旅游实践不仅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旅游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是检验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是否具有价值的重要手段。综合性旅游实践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一是毕业论文写作;二是专业实习;三是毕业实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指导过程中,一直采取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就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活动延展指导。实习主要是在校外实习基地如旅行社、酒店宾馆等进行专业技能、服务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实习方式一般是在旅游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带领下,参与到宾馆酒店、旅行社的整体工作中去,在参与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洛阳师范学院旅游系已经建立了多个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有些同学实习期间就与用人单位签下了工作意向。目前毕业实习迫切解决问题是:实习也大多沦为学生的顶岗实习,实习岗位较为固定,缺少轮换,内容较为单一,很少能接触到更高级别岗位的管理实习,如旅行社方面的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对导游带团技能的训练,很少涉及到旅游线路设计、旅行社计划调度、旅游产品营销等关键岗位;很多酒店接纳实习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饮部、宴会部、前厅部的一线工作,实习生担任熟练工的角色,并且很少轮岗,更没有让其担任领班、主管等更高级别的工作,很难深入到各实践环节的管理流程中去。
(三)二次实践教学循环
根据教育教学规律,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专业技术平台按“学习一实践一再学习一再实践”的两轮循环进行组织和合理衔接。第一轮循环: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奠定学生初步的专业理论基础。二年级学习专业技能课程和部分专业理论课程,并进行基本业务技能和专业理论应用能力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应用能力,其中穿插课程实践、校内实训、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我们院系的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于第四学期进行第一次集中企业实习,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安排第五学期开始第一次企业实习,此为第一轮循环。第二轮循环:三年级学生进行新一轮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和专业应用能力提高训练,对第一轮循环所取得的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四年级进行综合实习训练,加深学生对学科专业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实践的感受,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由此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并完成毕业论文,完成第二轮循环。此循环主要贯穿社会实践、科研训练、专业技能竞赛、毕业论文写作、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内容。
(四)三种实习(训)基地建设方式
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在旅游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实习(训)基地的建设主要通过三种方式实现:自建、共建和xxx。如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有一所80间客房的4星级实习宾馆,实训条件一流。自宾馆开业之日起,所有饭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要在这里见习一个月,很多饭店实训课也在这里进行。更为特别的是,宾馆对外营业,但一线员工均为见习学生,高层管理人员均为专业教师,真正实现了工学一体的教学模式。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也是全国为数极少的拥有国际旅行社的院校,在建的120亩地的高尔夫球练习场,是由学院提供土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出资建设的校企合作项目。建成后将对外经营,同时供学院高尔夫专业的学生教学使用;2010年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校外实训基地―后沟景区委托学院经营,标志着太原旅游职业学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沟景区,开启了山西旅游院校与景区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庆工商大学旅游学院携手重庆中旅集团成立重庆中旅集团工商大学门市部,让在校生经营运作,积累工作经验。除门市部经理由熟悉行业运作的专业人士担任外,具体业务、导游服务以及各项实际操作均由该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运作。门市部设立了门店经理、销售专员、行政助理、导游等职务,除门店经理,其他岗位均为该院校在校生设置,并可轮岗、换岗。总之,无论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共建、自建或企业自建,学校和企业密切合作,为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平台。当然好的实践教学模式还需一定的保障条件: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足够的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现有旅游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构建以能力提升为导向、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产业发展同步,符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原则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一?五?二?三”实践教学模式,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实现从旅游大国到旅游强国的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由admin于2024-04-12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7450.html
上一篇
新教师期末总结幼儿园(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