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通用24篇)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通用24篇)

  • 总结
  • 2024-03-04 12:10:50
  • 162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篇

xxx联军侵华战争

2、义和团爆发的原因:外国列强与中华民族之间_的不断激化,激起中国人民的反抗

3、性质:反帝斗争

4、xxx联军侵华原因:

①根本:进一步控制_(彻底瓜分中国)

②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维护其在华利益。

5、结果:1901年清与英俄德美日法意奥、比利时、荷兰、西班牙11国签订《辛丑条约》。

5洋务运动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中国在_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xxx(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_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8、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xxx訢,地方有xxx、xxx、左宗棠、xxx

10、阶级派别:洋务派

1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12、口号:前期口号:自强后期口号:求富

13、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xxx)、江南制造总局(xxx和xxx)、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xxx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xxx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6戊戌变法

1、背景:

①甲午战败,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时间:1895---18

4、阶级派别:资产阶级xxx派

5、经过:

①序幕:公车上书(xxx、康有为)

②发展:xxx著《天演论》(为xxx派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他是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想家之一。)

③高潮:百日xxx

6、百日xxx

①背景:列强瓜分的狂潮。

②时间:1898年。

③标志:定国是诏

7、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掉庸官,任用xxx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等。

戊戌变法记忆口诀

《马关条约》传北京,“康梁”带头联举人,

“公车上书”xxx,变法xxx开序幕。

八年级历史学习方法

一、知识回顾整体感知

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范围,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之后学生根据课文进行知识回顾,从整体上感知本课的复习内容。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日军向卢沟桥中国守军发动进攻(日本全面侵华开始),制造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中国人民的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xxx、赵登禹先后为国捐躯。

2.南京大屠杀

八一三事变后,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在六周时间内,屠杀中国居民达三十万人以上。_被迫迁往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3篇

第一次_战争

1、第一次_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2、第一次_战争的直接原因:虎门销烟(;道光帝、xxxxxx—义律;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3、向中国走私_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贸易逆差,牟取暴利。

4、_的危害:①大量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②严重摧损了吸食者的体质,使之家破人亡。

5、第一次_战争的过程:①1840年6月爆发;②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③1842年,中英议和,签订《南京条约》(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内容:①赔款2100万元;②割香港岛给英国;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商品所缴纳的税款,需从英国商定)。

6、第一次_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_战争

1、第二次_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第二次_战争的直接原因:修约失败。

3、第二次_战争的过程: ,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1860年,先后占领天津、北京,咸丰帝逃到承德,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_战争记忆口诀

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_xxx,

_输入中国后,中国贫弱更加剧。

1839xxxxxx,虎门销烟长志气,

销烟200多万斤,民族英雄后人记。

1840_战,琦善与英搞谈判,

民族英雄遭查办,1842签条款,

《南京条约》割香港,赔款2100万(西班牙银元)。

开放五处商口岸,近代历史此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时间:1894-1895年)

1、原因:

①根本:明治xxx,日本国力发展

②客观:清政府腐败

③直接:朝鲜爆发民众起义

2、经过:1894年7月在朝鲜开战——1894年9月黄海海战——1895年初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3、重要海战:

黄海海战 、威海卫战役、辽东战役(旅顺大屠杀)

人物:xxx、xxx

4、结束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5、结果:1895年xxx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记忆口诀

日本称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战争响,

民族英雄xxx,黄海大战英名扬,

指挥“致远”撞“吉野”,日军舰队遭重创。

清朝政府太无能 ,《马关条约》又签定,

“辽台澎岛”给日本,赔偿二亿两白银,

让日办厂又通商 ,半殖民地更加深。

洋务运动

1、向西方学习新思潮的背景:中国在_战争中失败,使得大批爱国知识分子大受刺激。他们热心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积极思索救国御敌的方法。

2、代表人:xxx(地主阶级抵抗派,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之一,代表作:《海国图志》

3、核心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以夷制夷

4、目的:“制夷”,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5、影响:突破了长久以来禁锢人们思想的华夷观念

6、洋务运动的背景:第二次_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7、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8、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9、代表人物:中央xxx訢,地方有xxx、xxx、左宗棠、xxx

10、阶级派别:洋务派

11、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12、口号:前期口号:自强 后期口号:求富

13、内容:

①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xxx)、江南制造总局(xxx和xxx)、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洋务运动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开办一些民用工业。主要有xxx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xxx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海、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4、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4篇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知道重庆谈判,理解_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经过:1945年8月---10月10日

3、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_不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性。

4、意义:

(1)戳穿了_假和平的阴谋;

(2)向人民表明了_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发人民,使_ 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

(3)_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二)人民解放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_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军队名称改为人民解放军)

2、了解_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1)背景:1947年3月,_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经过:由于众寡悬殊,主动撤离延安;_、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结果:解放军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4)胜利原因:_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3、了解xxx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1)史实: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进攻。

(2)影响:xxx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_统治中的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战略决战(了解三大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2)名称:辽沈战役(最早)、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盐阜老区革命群众参加服务工作)、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东北解放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3)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和改编_军队150多万人,_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了解南京解放

(1)时间:1949年4月23日

(2)背景: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_长江防线崩溃。

(3)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

(4)意义(影响):统治中国22年的___,_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1、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_政治腐败,失去民心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给我们的感悟:

1、没有_就没有新中国,只有_才能救中国。(中国_的正确领导是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2、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立足本国国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黄埔军校的建立:

1924年创办的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北伐胜利进军

(1)时间:1926

(2)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3)对象:xxx、xxx、xxx

(4)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5)主要战役:汀泗桥、贺胜桥、武昌战役;

(6)胜利进军:在两湖战场消灭了xxx主力;在江西消灭了xxx的主力。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1927年初,_从广州迁到武汉。

(7)国民革命失败原因:_、xxx等_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_人和_左派。标志着第一次_破裂。

3.南京_成立

1927年4月,_在南京成立“_”。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时间:1894年(旧历甲午年)

2.重要战役:①黄海大战(xxx壮烈殉国)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3.《马关条约》的签订

①时间:1895年

②地点:日本马关

③签订者:xxx和日本xxx藤博文

④主要内容: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影响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增辟通商口岸等。

⑤影响:《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地化程度。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7篇

1._以来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2.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_军队在xxx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3.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8月

(2)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3)总指挥:_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_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_七大召开(1945年4月 延安)

(1)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_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_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5.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

洗刷了近代以来的百年民族屈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_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_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8篇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xxx、xxx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xxx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xxx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_(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9篇

外交事业的发展

1.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时间:1971年10月25日,

(2)相关会议:第26届_

(3)内容:

①恢复了_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②恢复中国_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4)意义: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中日建立: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3.中美建交

(1)xxx访华:1971年7月,为_访华作准备。

(2)_总统访华:1972年2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3)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建交意义:中美两国二十多年对抗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年,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2001年中国还在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这些都说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5.现阶段任何国家与中国建交的前提和基础是:

必须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1.近代著名科学家

(1)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为确保行车安全,他设计出“”字形路轨。

(2)著名化学家——xxx:他揭开制碱奥秘,撰写了《制碱》一书,他的制碱法被命名为“xxx制碱法”。

2.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

(1)_战争时期思想家——xxx

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工业;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他编成的《海国图志》一书,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并说明编写这本书的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2)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严复

主张效法西方,推行xxx改革。他翻译的《天演论》,阐述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观点。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

3.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xxx变法运动中,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发源地。

4.科举制的废除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起源于xxx时期)

5.文学和艺术

(1)xxx表作有白话文《狂人日记》《孔乙已》

(2)以画马而著称的画家xxx代表作有《愚公移山》

(3)人民音乐家xxx的代表作是《义勇军进行曲》

(4)冼星海的代表作是以抗日为主题的《黄河大合唱》

Word文档资料的领取方式私信。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9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1.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2.“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3.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开始的标志:1915年,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2.代表人物:_、xxx、_、xxx、xxx等 3.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xxx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xxx《狂人日记》

2.提倡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_“德先生”“赛先生”

3.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xxx《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_《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1.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第14课 中国_诞生 19

一、中国_诞生

1.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组织基础——各地_早期组织的建立

2.标志:_一大的召开

3、中国_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中国_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②自从有了中国_,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③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

④中国_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_;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新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新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

二、_二大

1、时间:、地点:上海

3、内容:重申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建设共产主义

制定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xxx(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4、意义:中国_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三、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1.中国_成立之后,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工人运动。从1922年初到1923年2月全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共举行大小罢工100多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

2.顶峰——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时间: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结果:被帝国主义和军阀xxx镇压(“二七惨案”、xxx英勇就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3.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失败的教训:

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第23&24课解放战争

一、重庆谈判——战前较量(“鸿门宴”)

1.时间: 2.地点:重庆

3.目的:_——①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②赢得政治主动(实质:假和平,真内战)

--——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②戳穿_假和平的阴谋(人们普遍希望和平建国)

4.成果:(1)国共双方签署《政府与_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内容:①双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②召开_

(2)_( 重庆)

内容:①讨论了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

②通过了一系列决议,再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5.意义:重庆谈判和_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内战——战略防御

1.内战爆发标志:_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2._的全面进攻与重点进攻

(1)全面进攻:开始——_军队占领张家口(最高峰)——全面进攻被粉碎

(2)重点进攻(全面进攻被粉碎后)——重点进攻: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

3.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战

(1)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背弃人民,发动反人民的战争)

(2)战略战术(自卫战争):主要作战方式——运动战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和xxx—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3)粉碎_军队的全面进攻: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

(4)粉碎_军队对陕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①--、_等率领_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②_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_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5)粉碎_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xxx战役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xxx消灭_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三、内战——战略反攻(xxx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xxx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像一把尖刀插进敌人的心脏”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先后歼灭_精锐200多万,迫使_军队退守沈阳、北平、xxx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四、内战——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概况

注:_——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

2.意义: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_军队150多万人,_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注: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目的——为迎接人民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新中国的建立。

重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中国_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

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 【_中央由西柏坡移到北平】

五、内战——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_在大陆的统治(1927-1949共22年)。_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六、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力、物力保障

1.土地政策的转变:将_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5.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背景:第二次_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3.代表人物:奕訢、xxx、xxx、左宗棠、xxx等(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4.目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主张(口号):师夷长技(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6.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②后期创办民用工业(xxx在上海创办的轮船招商局、xxx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③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④兴办新式学堂(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

7.性质:一场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8.破产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9.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

10.评价: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1.开始时间:1915

2.代表人物:_、_、xxx、xxx等。

3.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主要阵地:《新青年》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_)

6.对象:封建专制的尊孔复古思想。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经济和社会生活

1、以xxx办实业例,初步认识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2)口号:“实业救国”

(3)企业:大生纱厂等

(4)结果:被吞并

2、初步认识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a.特征: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b.原因: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2)一战期间:a.特征:民族工业现出黄金时代;b.原因:①内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华民族资本的压迫。(这是主要原因)

(3)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A.特征: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

B.原因:a.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_主义的侵略,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b._胜利后,由于_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快的恢复。

3、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特点)

(1)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2)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

(3)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1.第二次_战争时间:1856-1860

2.第二次_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

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xxx: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xxx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_。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xxx指挥的青浦大捷,xxx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xxx被击毙。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8篇

背景:(第二次_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xxx富国,维护(清朝统治)

时间: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代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 地方:以(xxx)(xxx)(xxx)(左宗棠)为代表

内容:(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化(军事)工业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主要有(xxx)在上海创办

的(轮船招商局),(xxx)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3)海军: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学堂: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各地开办了一些(科技)学堂和(军事)学堂,培养人才破产:(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随之破产

评价:(1)局限性:是一次失败和(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2)积极性: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初二历史上册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1、经过:

(1)、(1894年),日军占领朝鲜国都(汉城),接着发动(侵华战争)

(2)、1894年9月,(甲午海战)中,(xxx)等爱国官兵重创日本舰队

(3)由于(清政府)妥协,日军占领(辽东半岛),(黄海海战)一战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1895)年4月,(xxx)和日本首相(xxx文)签订《马关条约》

(1)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军军费白银(两亿)两,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

3、xxx联军侵华战争

(1)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2)经过:(19)6月,xxx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进犯(北京) 侵略军在(廊坊)被义和团重创,狼狈逃回(天津),1900年8月,xxx联军攻占(北京)

烧杀劫掠。

(3)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国签订了《辛丑条约》

内容:赔偿白银()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4)影响: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19篇

1.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 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 工人(6月初)

(4)领导人:_、_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_”、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xxx等_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2._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3)标志:中国_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_为书记的中央局。

(5)_一大(_诞生)的意义:_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_,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0篇

1、虎门硝烟:(1)(xxxxxx)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_,道光帝派他到( 广东)禁烟 (2)(1839)年6月,xxxxxx在(广州)将缴获的_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3)意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_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开( 中国市场),直接原因:( xxxxxx的硝烟活动)

(2)经过:(1840)年6月,战争爆发,英军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结束时间(1842)年

(3)结果:清政府向英军(投降)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英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

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贷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战争)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1篇

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1年_主义以柳条湖事件为借口,炮轰沈阳。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不到半年时间全部沦于敌手。(是日本局部侵华的开始)

2.九一八后,中国的反应:

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部队,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_派xxx组织东北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中国人民的局部_开始。

3.西安事变(1936月12月12日)

(1)发动者:xxx、xxx

(2)目的:逼xxx抗日

(3)_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全民族的利益

(4)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2篇

1.英国发动_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_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xxxxxx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xxxxxx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_,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xxxxxx,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_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_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_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3篇

1.状元实业家xxx

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_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_胜利后,由于_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

(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

(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8上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24篇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时间:1911年(旧历辛亥年)

3.代表人物:_等

4.主张:以_(民族、民权、民主)为纲领,试图用革命的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xxx。

5.革命活动:1894年成立兴中会;1905年建立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_(_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1年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标志);1912年建立_;颁布《临时约法》。

6.失败标志:xxx就任_临时大总统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果实被xxx窃取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8.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xxx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