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明暗总结(精选10篇)
- 总结
- 2024-03-07 08:05:52
- 192
静物明暗总结 第1篇
1)高度比较:1.组合总体的高与宽的比较。 2.几个物体之间的大小比较。 3.每个物体自身的高度比较。
2)远近比较。 1.几个同样大小的物体,看起来总是近的大,远的小。 2.放在视平线以下的几个物体,底线低的较近,高的较远。 3.还可以从遮住和被遮住的关系来区分物体的近和远。
3)明暗比较。 1.颜色不同的物体,要根据色彩性质,通过深浅度的比较,来画出明暗。 2.颜色相同的物体,也要根据其位置远近,xxx弱强,反复进行比较,细细辨别其明暗变化。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2篇
1)亮部:物体的亮面。
2)中间调子:过渡色,中间色的明暗层次最为丰富,由于色阶过渡自然微妙,较难分辨,在表现中间 色的层次时,需要不断地比较中间层次明暗的递增与递减。
3)明暗交界线:xxx部xxx线直接照射,暗部又受到反光的影响,形成了一个交界部分,明暗交界的 位置往往处在物体形体的结构部位,抓住它能够把握住体面转折的立体造型。
4)反光:反光的形成是周围环境光的影响所致,正确地处理反光,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透明感和 物体的质感。
5)投影:是物体投射的影子。正确处理投影能加强物象的立体感,与物体接近处投影轮廓清楚,远处 则模糊渐淡。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3篇
1)脏:不根据物体结构东涂西抹,随意涂黑,把画面涂得很脏。
纠正办法:正确理解物体结构,严格按照xxx背光情况来画出明暗。
2)灰:该亮的不白,该暗的不黑,平均地涂成一个灰面。
纠正办法:区分明暗,提高黑白对比。
3)花:不该亮的地方出现亮点,把反光部分画得同xxx部分一样亮。
纠正办法:认真观察,反复比较,细心辨别明暗度,做到整体统一。
4)板:不分远近,各种线条都是一样粗细浓淡,单调死板,缺少变化。
纠正办法:根据透视原理,做到近粗远细,近浓远淡,近清楚远模糊,画出远近,画出立体感。
5)腻:涂得太黑,而且用手、纸、橡皮等乱摸乱擦,弄得画面像是涂上一层油。
纠正办法:看准了再画,用笔要轻快,不要涂了又涂,更不要用手擦摸。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4篇
1)灰:学生画面中常出现这样的问题,一是物体固有色深浅区别不够,深色物体画得不重,浅色物体 又画得过暗;二是物体xxx部分与背光部分调子差别不大,对比太弱;三是衬布可能处理不当,与物体 之间缺乏对比。形成以上弊病,主要是因为学生对静物画中黑、白、灰三个大的明暗层次没有一个明确 的认识,不能确定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使得画面效果平面化,调子显现一片灰暗。 纠正办法:强化明暗对比关系,大胆留出亮部加重暗部的调子,使画面大的明暗关系明朗化。
2)花:表现为画面琐碎,反光部和亮部互相竞争,整个画面到处是跳动的白点黑点,给人一种杂乱无 章的感觉。 纠正办法:概括黑、白、灰色调的三大关系。灰面不要画得过重过乱,暗面反光不要过强。
3)脏:出现画面脏的原因很多,如明暗关系不准;过多地涂抹而不是画;暗部与灰面过重;线条排列 紊乱;过多反复地修改等等。 纠正办法:在画明暗调子时应有秩序,有步骤,线条排列讲究韵律,尽量少擦少抹,力求层次明朗。
4)糊:结构含糊不清,调子似是而非,画面一片灰气。 纠正办法:要由里及表明确结构关系,强调明暗交界线,加强“三大面”的对比关系。
5)木:对体面理解过于机械,把结构和调子简单化,到处死抠物体轮廓,僵硬而呆板。 纠正办法:色调要有强弱过渡,加强主体、前后、虚实的调整,不死抠轮廓,强调明暗交界线。
·51ART·
--END--
文章底部添加本公众号二维码否则视为侵权
爆料、投稿、商业合作有意请撩微信| meishu519
扫一扫
搜一搜
静物明暗总结 第5篇
正方体:
一个正方体,通常可以看到三个面,xxx的亮面,背光的暗面,半明半暗灰调子的中间面。 在同一个面上,明暗也往往会有些变化,特别是在明暗交界的地方。一般是靠近暗面的地方要亮一点, 靠近亮面的地方要暗一点,我们必须仔细观察,把它一一如实表现。 画好三个面,再加投影。投影往往离物体越近越深,边线也越清楚;渐远渐淡,边线也就渐渐模糊了。
圆柱体:
可以把圆柱体看作是由无数个面构成的多角柱。给圆柱体画明暗,首先要找出明暗交界线,分出xxx和 背光两大部分, 再通过观察, 把亮部和暗部各分成几个明暗不同的层次, 用铅笔在画面上轻轻地标出来; 然后动笔画明暗,画投影和背景。最后,再从整体出发,反复比较,加浓减淡,细细调整各个部分的明 暗度,使之准确、和谐、统一。
圆球体:要通过画明暗,把圆球体画出立体的感觉是比较不容易的。圆球体没有一个平面,明暗的变化往往呈现 出圆环形状。掌握了这个特点,我们观察和作画就不准了。 打好轮廓后,先要在xxx部分轻轻画出光环,然后找出最浓最黑的圆环,那就是明暗交界线。 亮部要分出若干环形层次。画暗部时要特别注意画出反光,反光有从桌面反射上来的,也有从墙上或别 的地方反射形成的。反光在暗中透亮,显得特别耀眼,但它的亮度无论如何不会超过xxx部分,这是我 们要特别注意的。
圆锥体:(和圆球体的变化类似)
正五边形:正五边形多面球体正放时,我们通常可以看见六个面。这六个面的明暗度是各不相同的,我们必须反复 比较,仔细辨别。每一个面与别的别的面相邻的地方,也会有些明暗变化,更需要我们细心观察,才能 发现其细微的区别。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6篇
作为绘画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我国传统绘画还是西方绘画,静物画都早已成为独立的绘画形式。静物画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自身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 在素描学习阶段,静物的学习与训练能够使初学者进一步加深对各种不同物象的认识,并能够提高对各 种物体质感的表现能力。静物的学习主要侧重于表现不同物体的质感特征和体量特点,通过素描造型的 绘画形式,准确地表现物象的质感、量感,表达出物体的鲜明个性特征,是素描训练的基本目的。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7篇
1)主要物体要突出。
2)大小适当,四周要留出一些空隙,过大,显得画面拥挤堵塞。过小,画面显得空荡。
3)两边的空间要大体均衡,但不必完全相等。太偏左或偏右会使人感到画面失衡而不稳定。
4)下面的空间要比上面的略大一点。
*稍微俯视的角度使我们能看到物体顶上的一个平面,画出这个平面的话比较容易出立体感。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8篇
1 )整体构图。 注意主体物与衬托物的空间布局,精心组织安排好构图。要求画面主次空间得当,主体突出而不拥 挤,开始从静物组合的群体形状入手,避免盲目地局部堆砌。起稿画轮廓的过程应对形体结构、比例与 透视的关系表现得恰当而准确,同时对整体的明暗交界线和投影部位作概括的标示。
2 )明暗色调展开。 按“黑、白、灰”关系展开总体色调,注意观察光照物体现象及不同固有色和质的差别。瓷罐、水 果、书本等各个物体自身明暗色度不同,因而表现过程应从色调对比逐渐展开。由于瓷罐、水果近处衬 布的暗部区域有环境光的反射作用,暗部区域要有不同的透明度的对比和表现处理,以便在深入画的过 程中进行重点刻画,可充分体现静物反光作用的质地感。xxx、顺光明暗层次的转变,要根据各个物体 质地,色度的差别来进行作画。高光点要有形而不死板。在大色调开始阶段,要注意在笔法技巧上形成 不同的处理方式,为进一步进行形象刻画,反映质地及表现虚实关系打下良好的作画程序基础,以便增 强静物形象的丰富性和对比性。
3 )调整完成。 这一阶段开始具体刻画瓷罐形象,由于xxx、反光的形象,使其较暗的中间色调层次集中在罐子明 暗交界部位,按照体积的构造与明暗的变化,深入刻画过渡色调的层次。同时,根据形体结构精心刻画 轮廓的边缘、体面的起伏转折和投影的虚实关系。依次刻画各主体形象时,应着重体现体积,质地的主 体形象的塑造。在深入局部刻画的过程中,应注意主体与衬托物相互映衬而不孤立,前后虚实具有过渡 层次。经过反复深入进行色调、形体、质地的刻画后,应当综合视觉上的感受,对物体诸多现象与画面 造型的效果作一一比较,进而调整、检验,使视觉感受与表现形式统一起来。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9篇
51美术君
这期给美术生准备
素描知识的汇总
希望在初学画画的你
打好基础以后努力也不费力气
·素描静物基础知识总结·
*平时练习时除了画明暗素描掌握以明暗构成的造型方法外还可以练练结构素描,掌握以线构成的造型方法,增强自己的结构意识。
*作画时眼睛要能看到整张画面,且视 线落在画面视觉中心的位置,这样有利于从整体出发避免过于局部。
*要利用好炭笔软、中、硬的特性,画暗的物体和暗部用软炭、灰部多用中炭、亮部多用硬炭,这样会方便作画。
*一般情况下笔和纸要保持一个斜面(侧锋)用笔,只有刻画精细部位时才用笔的中锋。
*橡皮的利用:除了修改画面,也可以用来擦出线条。把橡皮的一端削尖,方便擦拭精细部位。
·51ART·
静物明暗总结 第10篇
①完善画面里xxx面的明暗对比(亮面与灰面的对比)。
②简单画出衬布里明显的灰面。
③努力找出明暗交界线的虚实和形状变化,使其更加丰富。
④努力找出投影边缘的虚实变化和形状变化
画最后一步的时候需要注意:
①我们这个时候就只是在画xxx面,所以不论画多少调子,xxx面的调子的明暗程度也绝对不能与背光面雷同,更不能比暗面还暗。
②衬布只需要简单画出一眼就能分辨的灰面,微弱对比的灰面不需要画。
看完的小伙伴可以试着画一画
本文由admin于2024-03-07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6160.html
上一篇
防暴巡逻总结(3篇)
下一篇
古代商业总结(共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