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实验总结(推荐9篇)
- 总结
- 2024-02-27 13:48:38
- 238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1篇
以下是一份心肺复苏(CPR)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急救员,我有幸参与了多次的心肺复苏(CPR)训练和实战。这段经历既充实又富有挑战,从中我收获了很多。
在开始的部分,我接触到了CPR的基本知识。我了解到,CPR是一种用于恢复心跳和呼吸的急救技术,它的重要性在于拯救生命,尤其是当面对心脏骤停的情况。我明白了CPR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包括确定按压位置、调整按压深度和频率,以及清理呼吸道等。每一次的培训都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CPR的重要性。
在实际操作中,我体验到了作为急救员的责任和压力。面对心脏骤停的紧急情况,我们必须迅速反应,准确地执行CPR。压力和紧张感是实实在在的,但我也发现这种压力刺激了我的神经,让我更加专注和敏锐。
通过多次的实践,我逐渐掌握了CPR的技巧。我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按压,如何观察患者的状态,如何调整CPR的节奏。每一次成功的CPR案例都让我充满了成就感,也让我更加热爱这项工作。
这次经历让我认识到,急救技能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社会责任。通过CPR,我们能够为他人带来生的希望。同时,我也明白了在紧急情况下保持冷静和专注的重要性。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总的来说,这次的心肺复苏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认识到急救技能的重要性,并让我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将继续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便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2篇
保持气管通畅:取出口内异物,清除分泌物。用手推前额使头部尽量后仰,同时另一手臂将颈部向前抬起。
口对口 (或鼻)呼吸:施救者用一手捏闭患者的鼻孔 (或口唇 ),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 (或鼻 )内吹 气 , 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
建立人工循环:施救者以一手掌根部置胸骨下 1/3 至 1/2 处,双手重叠,手掌根部与胸骨长轴平行,双肩及上身压力置于手掌根部,垂直地向胸骨按压,压力大小使胸骨压下 为宜,然后迅速放松压力,但手掌根要保持在原位置,按压有节奏、压力均匀且不中断。
注意事项:
1 . 挤压力要合适,切勿过猛。
2 . 挤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且挤压与人工呼吸次数比例为 5:1,即按压胸部五次,停一下,口对口吹气一次。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3篇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心肺复苏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 1200 毫升,胸廓 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 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 胸廓是否被吹起。 2、胸外心脏按术只能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下才能 施行。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 和按压的'比例操作, 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 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 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 胸血胸; 按压的力度过轻, 胸腔压力小, 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5、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 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年底美国心脏学会 (AHA) 发布了新版 CPR 急救指南, 与旧版指心肺复苏注意事项南相比,主要就是按压与呼吸的频次由 15:2 调整为 30:2.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4篇
以下是一篇关于心肺复苏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在我们的社区中心举行的急救培训课程。这次课程的主讲人是我们的社区医生,他给我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CPR)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在课程开始前,我对这个话题充满了期待和好奇。我意识到,通过这次培训,我将有机会掌握一种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的重要技能。
在课程中,我全神贯注地听取了医生的讲解。我了解到心脏骤停的识别,以及正确的按压深度和频率是关键。我也学习了如何正确使用除颤器设备,以及如何根据患者的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心肺复苏。
通过实践,我熟练掌握了这些技能。当我成功地成功实施了几次心肺复苏,我感到了自己的成就,也更加明白了这些技能的重要性。
这次经历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急救技能的重要性。我明白了,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好,我们都有可能遇到紧急情况。而掌握正确的急救技能,将有可能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此外,我也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实施CPR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密切协作,才能确保按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在压力下保持冷静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经历让我对急救技能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掌握。我期待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将所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践中,为社会做出贡献。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5篇
>01判断意识。轻拍伤病员肩膀,高声呼喊:“喂,你怎么了!”
>02高声呼救。“快来人啊,有人晕倒了,快拨打急救电话”或赶快呼叫场馆内的急救人员。
>03将伤病员翻成仰卧姿势,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04打开气道。成人:用仰头举颏法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90°)
>05判断呼吸(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 二听,听有无呼吸声 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06口对口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
吹气时间为1秒钟以上。吹气量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07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胸部正中两乳连接水平
按压方法:①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②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
,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③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
重要提示:按压与通气之比为30:2,做5个循环后可以观察一下伤病员的呼吸和脉搏。
以上就是关于心肺复苏急救的程序了。如果出现有人昏迷不醒的情况时,学会的朋友就可以帮助他们进行急救,但是没有学会的朋友千万不能乱来,急救是有一定程序的,否则的话就起不到作用,甚至可能会对患者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6篇
心肺复苏课件
一、教学理念
结合职业教育指导思想,我确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把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在实践操作中把实训室转变为“医院病房”;在学生角色上把学生操作转变为“护士操作”。先做后学,引入情境模拟,激励职业梦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处理
本次课心肺复苏术选自第十九章第二节的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危重病人的支持性护理,学好此操作也为下一步学习给患者进一步的生命支持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本次课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心脏骤停的病情判断,学会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合作学习、课后反思学习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观目标:具有仁爱精神,加强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培养对“时间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学习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及综合职业能力。
3.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临床工作的需要,心肺复苏作为临床常用的一项急救技术,其操作步骤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内容,以此我将它列为本次课的教学重点内容。在争分夺秒抢救病人生命安全的过程中复苏的有效性尤其关键和重要,因此我将正确实施胸外心脏按压和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列为本次课的难点内容。
三、教法学法
1.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中职护理专业第一学年学生,这一阶段的孩子思维活跃、关注现实生活,是伴随信息时代成长的孩子。此时,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实践操作能力,但是这一阶段的孩子缺乏严谨的工作作风,主动学习的意识不强,因此我将利用利用微课、QQ群、微信群,扬优势、弥劣势,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教法
放手是开发学生潜能的良药,点拨是启迪学生智慧的钥匙。基于以上学情分析,笔者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在这里我将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以激发兴趣为最大前提,启发诱导贯穿始终。通过视频播放,将社会热点问题引引入课堂;同时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通过教师演示,强化感官刺激。既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让学生动手实践,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
3.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我将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反思学习法。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生为解决问题查阅资料,归纳、整理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在课后反思中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啃透重点、突破难点,全面掌握的目的,从而实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4.课前准备
良好的课程离不开课前精心的准备。课前我制作微课并上传QQ群,下发导学任务书。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每组取自己的组名,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并总结出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准备的教具学具有:教材、护考辅导书、多媒体教室、模拟病房及心肺复苏的相关用物。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播放、问题驱动(3分钟)
首先,我将播放一段社会热点新闻以此来布置工作任务,以任务促技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工作场景,如果大家身在现场我们该怎么做?让学生们体验上课即上班,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求策略、展示目标(2分钟)
求知的欲望是前进的动力,明确的目标是努力的方向,所以此时我及时地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
(三)互动探究、感受新知(15分钟)
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一:如何进行心肺复苏的病情判断?引导学生通过已学过的危重病人的病情评估进行类比思考,然后采用分组讨论,让各组选代表出来阐述讨论结果,如果不全面,教师加以引导,最终得出答案。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引导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
其次,给出任务二:心肺复苏的用物如何准备?这是进行心肺复苏操作的前提,此时让同学们先进行思考,选择一位成绩中等的学生来给大家准备并进行介绍,以生教生,即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讲解得到锻炼,赢得自信。
再次,继续给出任务三:心肺复苏有哪几个步骤组成?这也是本次课的重点问题,先让学生们通过微课总结出操作流程,在课堂中通过观小组讨论去探索、完善操作流程,以此学生们对操作流程形成了清晰的脉络。
(四)模拟演练、小试牛刀(15分钟)
学生熟悉了操作流程,此时已经跃跃欲试了,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先做后学,在复苏模拟人上进行演练,体验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的要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遇到困难时,相互探讨,实现“做中学”;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有针对性的点拨,实现“做中教”。在模拟演练中暴漏了很多问题,有利于下一步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示教,同时也为强化重点、突破难点做好了准备。
(五)示教训练、强化技能(50分钟)
由于护理专业的严谨性要求,教师的规范示教必不可少。接下来我将对心肺复苏的`操作流程进行完整的示教。由于心肺复苏中心脏按压的手法和人工呼吸的方法是本次课的难点问题,我将采用近距离演示的方法,同时把速度放慢,把关键动作进行分解的方法进行示教,从而突破本次课的教学难点。以此学生不仅对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对实践也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强化了技能,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由于护理技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所以接下来我安排学生们分组练习,在整个练习过程中如果有问题,可以进行组内互助探讨,如果解决不了,教师及时进行指导,把师生关系转变为师徒关系。在此过程中以先会带动了后会,也发挥了小组合作的能力,进一步的巩固了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接下来进行技能比武,看看哪位同学能正确实施心肺复苏,由组员之间互相考评,升华练习气氛。在练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实时摄录视频,课下可以反复研究,强化技能,同时教会学生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
通过本次复苏实操练习,同学们对护理工作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体验了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责任感,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谈谈对护理工作的体会,适时进行职业情感渗透。课堂活动进行到此,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均已达成。
(六)小结评价、布置作业(5分钟)
最后我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面对学生的上课情况予以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选出技能之星、合作小组,并颁发荣誉奖章。最大限度的鼓励学生,让学生在鼓励中学习,树立学习的信心。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我布置了三个层次的作业。
教学反思
本次课,笔者将课堂活动设计着眼于学生职业的发展,情景设计推进学生能力的提升,紧密关联学生的专业,让他们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模拟+实战”使学生加强了技能的培养,通过“诱导+练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灵活运用微课、QQ、多媒体等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改进措施:把手机作为学习及拍摄工具来使用,还需进一步给予引导。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者,改变课堂从现在开始。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7篇
以下是一份心肺复苏(CPR)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急救员,我有幸参与了多次的心肺复苏(CPR)训练以及现场急救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更重要的是,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
首先,我了解到进行心肺复苏的重要性。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尽早进行心肺复苏可以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且,CPR可以暂时维持血液循环,为心脏恢复健康功能提供宝贵的时间。
其次,我认识到了心肺复苏的复杂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必须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状况,确定正确的按压深度和频率,以确保心肺的正常功能。这就需要我们有扎实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和责任感。
最后,我体验到了心肺复苏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的希望。每一次成功的复苏,都让我想起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瞬间。每一次,我都深感生命的奇迹和生命的脆弱。这份经历让我更加尊重生命,更加珍视每一次的急救机会。
总的来说,我对心肺复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我深深地感受到,急救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作为一名急救员,我将尽我所能,将心肺复苏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8篇
以下是一篇关于心肺复苏的心得体会:
今天,我有幸参与了一次全面而富有意义的心肺复苏(CPR)培训。CPR是一种紧急的医疗技能,用于在心脏骤停的情况下,通过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提高生存率。
在开始之前,我对于CPR的理解仅限于表面的知识。但当我开始参与实践,我逐渐明白了这项技能的重要性。我了解到CPR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希望。它能帮助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刻找到希望,帮助我们的亲人朋友在生命的最黑暗时刻找到光明。
参与CPR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面对紧急情况时,我明白我必须保持冷静,准确无误地执行每一个步骤。这需要我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此外,我也体验到了救人的喜悦。每一次成功的CPR,每一次看到被救者从昏迷中醒来,都让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喜悦。这是我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也是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回顾这次培训,我深感收获良多。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增强了面对紧急情况的信心和勇气。我明白了生命的脆弱,也体验到了生命的坚韧。我更加理解了,生命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也是我们身边每一个人的。因此,我要更加珍视和尊重生命,用我的行动去传递这份希望和勇气。
总的来说,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也更加有信心去面对未来的挑战。我愿意将这种技能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自救,从而让更多的人获得新生。
心肺复苏实验总结 第9篇
身体的心脏功能是非常重要的,一旦心脏的功能受到影响,或者是出现疾病的症状那么就可能会对生命安全有很直接的威胁。肺部也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人体不能正常呼吸的话,对于身体来说是非常危险的。那么急救心肺复苏应该怎么做?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心肺复苏怎么做。
先要判断患者意识。大声地呼叫他,或者摇摇他,看是否有反应。凑近他的鼻子、嘴边,感受是否有呼吸。摸摸他的颈动脉,看是否有搏动,切忌不可同时触摸两侧颈动脉,容易发生危险。
开放气道。将患者置于平躺的仰卧位,昏迷的人常常会因舌后坠而造成起到气道堵塞,这时施救人员要跪在患者身体的一侧,一手按住其额头向下压,另一手托起其下巴向上抬,标准是下颌与耳垂的连线垂直于地平线,这样就说明气道已经被打开。
人工呼吸。如患者无呼吸,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然后摸颈动脉,如果能感觉到搏动,那么仅作人工呼吸即可。
方法:最好能找一块干净的纱布或手巾,该在患者的口部,防止细菌感染。施救者一手捏住患者鼻子,大口吸气,屏住,迅速俯身,用嘴包住患者的嘴,快速将气体吹入。与此同时,施救者的眼睛需观察患者的胸廓是否因气体的灌入而扩张,气吹完后,松开捏着鼻子的手,让气体呼出,这样就是完成了一次呼吸过程。每分钟平均完成12次人工呼吸。
胸外心脏按压。如果患者一开始就已经没有脉搏,或者人工呼吸进行一分钟后还是没有触及,则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
方法:施救者先要找到按压的部位。沿着最下缘的两侧肋骨从下往身体中间摸到交接点,叫剑突,以剑突为点向上在胸骨上定出两横指的位置,也就是胸骨的中下三分之一交界线处,这里就是实施点。施救者以一手叠放于另一手手背,十指交叉,将掌根部置于刚才找到的位置,依靠上半身的力量垂直向下压,胸骨的下陷距离约为4-5厘米,双手臂必须伸直,不能弯曲,压下后迅速抬起,频率控制在每分钟80-100次。
急救心肺复苏的做法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了。如果在平常的时候身体出现了心肺功能衰竭的话,那么就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和恢复。在平常的时候还应该要多积极的保守心肺功能,不要让心肺功能受到比较大的损害,否则是对身体有很大影响的。
本文由admin于2024-02-27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5336.html
上一篇
北大青鸟总结(精选3篇)
下一篇
梦想课程培训总结(共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