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哲学(通用4篇)
- 总结
- 2024-02-16 14:32:51
- 193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哲学 第1篇
①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②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对社会变革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可以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还体现在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哲学 第2篇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价值与人生价值
(1)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生价值:
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②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贡献。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在今天,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6、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就不同。
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在生活中,我们都要面对如何选择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的问题,选择正确,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选择错误,我们就会在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不同,人们努力的方向、行为的态度、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同。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在面对公义和私利、生与死的冲突时作出的不同选择。
不同的幸福观、家庭观和恋爱观,也决定着人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的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
总之,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是我们能否拥有美好生活的航标。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我们应该树立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注意】价值观有正确和错误、先进与落后之分。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①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错误的、非科学的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观能指导人们积极、健康地生活,引领人迈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错误的价值观则会使人误入歧途,让人容易滑向个人主义的泥沼,容易与平庸和苟且为伍。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1)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8、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社会利益的关系)
(1)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2)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4)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发生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和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解析】
(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有助于我们正确评价历史和现实中的各种价值观念,防止简单化和片面化倾向;有助于我们的价值观念与时俱进,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进行正确的价值选择。
(2)不同的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各不相同(主体性)。
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
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会不同。
③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就会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9、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生价值的实现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10、个人与社会相统一原理
(1)原理: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2)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既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提供的条件,同时又要为社会的进步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
11、理想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1)理想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也是推动人们前进的强大动力。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就有了坚定正确的方向,就能够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人类的幸福结合起来,从而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当代,只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创造自己永恒的价值,才能铸就无愧于时代的辉煌。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哲学 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教学 发现探索能力 培养和提高
1 对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性教学的一般论述
第一、高中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较难理解,涉及的层面较其他学科较繁琐,较复杂,因此,学生应该充分对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有深层的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实际的发现探索性活动,让政治的课堂气氛被活跃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第二、提高高中学生的发现探索性教学,必须立足于对高中学生本身的发现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带动课堂,让老师监督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学习信息资源的能力,从而将获取的有利知识应用到政治学习中,提高政治发现探索性能力。第三、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学理念主要是把高中学生看成一个实际的整体,并在整体的基础上融入一些部分的东西,比如: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个人的发现探索性能力等。另外,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学生的整体形态结合起来,化成有机的统一体,关心学生的学习感受,让学生对高中政治课程问题不仅仅局限在发现探索上,而是更注重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老师不仅要提高高中学生政治的文化课程,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学生表里xxx,从内到外都有政治教育做后盾,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式教学目标的确定
知识目标
举一个简单的高中政治的例子:以哲学课程的学习为例。A.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了解的知识:(1)哲学的由来;(2)哲学的发展变化;(3)哲学在各个国家的不同观点;(4)哲学的分类;(5)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B.高中政治教学中需要学生理解的知识:(1)哲学的含义;(2)哲学的命题;(3)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4)哲学的两大基本观点:可知论与不可知论;(5)哲学的意义;(6)哲学的影响。C.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哲学的初步学习,对问题进行的实际应用:(1)结合所学的哲学知识,发现探索一下我国经济全球化体现的观点;(2)结合当今热点问题——,用哲学理论进行分析;(3)我国近几年少数民族出现了动乱,结合哲学中的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说;(4)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富足,用哲学的知识进行阐述;(5)结合典型事例,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我国实行对方开放的进程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意义 。
能力目标
3 高中政治发现探索教学模式的开展
任何发现探索性的教学模式都有课前,课中,课后的顺序,高中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教学模式更是如此,简单划分为几个层次:首先、要及时地进行发现探索性思维,现在的政治教学大部分是这样的,教师以教学为主,学生以学会为主,这两个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转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教学目标——学习目标”的相互转化,老师把学习的设计方案与学生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并以政治的教材为基础,将学案作为载体,为学生提出问题的模拟情境,摆出发现探索的问题。其次,老师应该采用新的发现探索性学案,对学生的政治学习进行整合,较为广泛应用的发现探索学案就是合作性的发现探索,这种形式主要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案,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整体的分类,并选出标兵作为榜样,提高发现探索教学水平,学生通过目标的推动,通过解决疑难问题,对发现探索内容从根本上得到诠释。最后,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分组形式组成的学习小组,不仅可以满足课堂上的发现探索升华,还可以渲染一种积极地学习氛围,让政治的发现探索性活动鼓励学生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为我国的热点问题出谋划策,用政治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
总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和教师的意识都要及时从传统观念中跳出来,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置上:而学生自己也要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学科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高中政治知识点总结哲学 第4篇
近两年文综高考改革变化相对较大,尤其是在分数变动上,大部分地区的文综考试总分上升到了300分,这就意味着文综的单科成绩变成了一门一百分,这个分数完全可以将文综的科目分散开来讲了,但是考试时间却没有变动,所以,xxx是被看成一个整体。一个分值最高的考试科目,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取得更好地成绩就是学生奋斗三年一直探索的问题了,以下笔者就来分析一下政治学科的答题技巧。
一、客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答题速度和知识框架联系
在文综考试中,政治学科和历史学科是最耗费时间的,地理学科比较偏向理科化,主观题的解答一般也都比较简练,所以,统筹综合下来,政治、历史学科主观题最耗费时间,除了试题的分析时间,组织答案的时间是最考验学生的一部分。文综考试中主观题一般是灵活采分的,有一定的变通性,但是客观题的解答却是固定的答案,而很多学生在客观题部分会产生很大的差距,因为一个选择题的分值就是四分,有的同学却能产生好几道题的差距。这对高考而言是很不利的,所以为了缩小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教师应该时常根据高考内容的变动给学生传授一些考试技巧。考试技巧的传授是教师必须做的工作,但是笔者的建议是凭学生自主选择能够接受的,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教师传授考试技巧只是为了给一些迷茫的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方向。关于客观题的考试,对学生的要求是要确保答题速度和准确率,那学生在解题方面的技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筛选的选择。
(一)确保答题速度
政治客观题虽然形式都是单选题,但是内容考查上有图标题、序号题,这两种形式的考查一般都是多选项,针对这种题目只要排除一个选项就能得到正确答案,但是这种题目的风险性往往比较大,一个序号判断错误这道题目就会出错。这时候,学生可以从字眼上去排除,比如说材料中给出关于经济政策的内容,题目要求是“以下选项符合材料内容的是”,选项中有可能出现“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而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根本分配制度”,一个字的差别可能有很多学生粗心大意看不出来,就会导致这道题出错。这种题目虽然是给出材料分析,让学生根据材料选择符合材料的原则,但是这种要求可能就导致学生把注意力放在材料分析上,而忽略了选项中的理论表达是否准确,所以,这是一种解题技巧,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运用,但是这种技巧的应用要注意时间问题,一定要快速地浏览选项中给出的理论表达是否准确。
(二)知识框架的联系
这是承接上文提出的解题方法,学生需要对各个要点的知识进行熟练掌握,这样才能瞬间发现选项中的理论表达是否准确,这是做客观题最有效率的一种技巧,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哲学模块,每一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所以学生要对知识框架进行逻辑严密的整理,在知识框架上不能有疏漏之处。
二、主观题的解答一定要注意材料加分析
政治试卷在主观题的考查上一般是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都有涉及,而且每一模块都是一个固定的大题,每一个小题都是独立的模块考查。根据近几年的文综高考内容形式来看,政治主观题偶尔也会缩减一个大题,最常出现的就是把经济模块与政治模块结合在一起,当然这种考查方式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一般这种结合形式的题目,材料来源都是当前社会上一些比较受人关注的时事热点,而文综卷子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时事热点也有一个明显的特点:经济方面围绕经济政策或者是对外经济发展这两点展开,而政治方面也是围绕着全国_的议题或者是我国的外交事务展开。了解了这一考查特点之后,学生在备考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着手点就可以放在以前做过的相同类型的题目的复习整理上。
关于主观题的答案组织,虽然题目都是要求学生结合政治知识或者是经济知识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但是学生在作答时一定要遵循“材料加分析”的模板,因为得出的结论肯定是从材料中的某句话或者是某个事例中得出的,但是在组织答案的时候如果不是材料加分析,就会显得很没有条理性。前文也提到过,主观题在批阅上灵活性很大,如果学生的答案是材料加分析,但是答案中却没有提到的理论,阅卷人就可以根据学生给出的材料和理论进行分析,如果学生的答案有理有据,那就可以酌情给分。所以,主观题的批阅是没有明确的标准答案的,只要答案合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三、哲学模块要注意分清模块
高考中哲学部分是最容易得分的一个题目,哲学模块的考查都会给出一个明确的要求,学生不用根据材料自己去分析用哪一部分的知识回答,题目中都会明确地写到是用辩证唯物论还是用唯物论或是认识论进行作答。由此,在哲学模块的解题上学生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可以根据题目要求将某一模块的要点写上,无论是唯物论、辩证唯物法还是认识论,教材中都有小标题,而这些小标题往往也是每一小部分知识的概括总结,根据对哲学部分考题的研究,哲学模块的答案基本上都没有琐碎的小知识点,普遍情况下都是非常简练的一些大的知识点。
所以,学生在面对哲学模块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的是条理性,每一条答案的要点一定要注明材料来源;其次,答案的组织一定不能出现重复,有些同学为了凑字数,经常性的会先写上一条大的知识点,然后再去用课本中的一些琐碎的知识点去解释这个大的要点,这种做法只会浪费学生的时间,并不能多得分。高考阅卷形式都是根据要点采分,学生的答案中涉及到了要点就得分,其他的一些解释性语言根本没有分,所以在考试中要避免要点重复。另外,在考试中,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的答题速度太慢,那要注意在主观题的解答上先以哲学模块为先,只要看清楚哲学题目对考生的要求,遵循材料加分析的模板,一定会得到相应的分数,这对解题速度较慢的同学来说是一种得分技巧。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学科的考试成绩除了与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关,还与学生是否掌握了有效的应试技巧有关,抛开有效学习知识的角度,对于考试学生还是应该具备一定的应试技巧。
本文由admin于2024-02-16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4235.html
上一篇
幼儿园小班十月总结(通用5篇)
下一篇
乡镇党委书记个人总结(实用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