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5篇)
- 总结
- 2024-02-02 11:19:13
- 189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在时刻变化的。特点:时间短,多变。
2.气候:指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状况,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特点:长时间,稳定。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和降水。
3.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b、同纬度范围内,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c、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xxx温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
4.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A、纬度位置与气候:低纬气温高降水多、高纬气温低降水少。
B、海陆位置与气候:陆地吸热快放热快,海洋吸热慢放热慢, 陆地冬冷夏热,海洋冬暖夏凉。靠近海洋降水多,距海远的内陆降水少。
C、地形因素与气候:地形主要是地形雨的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D、人类活动与气候(人类因素):温室效应是由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的,而臭氧空洞是由人类排放的氟氯化合物造成的。人类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沙漠面积扩大,北方地区易发生沙尘暴。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的疏密程度,无法反映一个地区中的人口数量, 用人/平方千米表示。人口的分布情况与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
2、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这些特征包括肤色、眼色、毛发、头型、脸型等。根据这些,世界上的居民分为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三色人种相互通婚形成混血人种。阿拉伯人—白种人—西亚、北非;印度人—白种人;因纽特人—黄种人—北冰洋沿岸;印第安人—黄种人—美洲。
3、世界的语言: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使用的人数最多;英语使用范围最广。
4、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_教(_)、佛教,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注意:中国的回族、维吾尔族信_教)。中国本土的宗教:道教;泰国把佛教定国教 。
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其中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6、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的区别:生产活动的不同。城市居民从事非农业生产,乡村—农业生产。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七大洲(按面积顺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 欧洲、大洋州;赤道穿过非洲大陆、南美洲大陆、亚洲的东南部和大洋洲的群岛。
2、四大洋(按面积顺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北冰洋纬度最高且跨经度最多。
3、“水球”:三分陆地(29%)、七分海洋(71%),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北美洲与亚洲----白令海峡 ; 南美洲与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5、半岛: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如山东半岛、印度半岛)。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领土面积前四位的国家是: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
2、人口总数前三位的国家是:中国、印度、美国。
3、经济发展水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差异主要由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造成的。
4、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国家(中国);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5、联合国(UN):总部美国纽约,1945年10月24日成立。_由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和美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6、世界贸易组织(WTO):总部瑞士日内瓦,中国2001年12月11日加入。
7、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简称国际奥委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8、当今世界主题——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三大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人_炸。
地理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地球的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是逆时针,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周期:一天。
2、地球的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
3、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球绕着地轴自己转)。
4、公转的意义:(地球绕着太阳转)。
a、一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变化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b、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xxx到一年中最长、北极圈内极昼;冬至日北半球xxx到一年中最短,北极圈极夜;南北半球情况相反)。
C、四季和五带的划分: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寒带(°—90°);有太阳直射现象的是热带(南北纬°之间);热带与寒带之间是温带(°—°)。
本文由admin于2024-02-02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2778.html
下一篇
园长班研修总结(热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