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热门14篇)
- 总结
- 2024-01-31 13:40:02
- 201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特点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
分类按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解释、介绍实体性事物,如《中国石拱桥》。
事理说明文:解释、说明抽象性事物,如《死海不死》。
按写作xxx介绍性说明文:一般是介绍实体(建筑、用品等)事物,《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描述性说明文:说明与描述结合,形象具体地说明事物,具有一定的文艺色彩,如《看云识天气》。
记述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记述,xxx说明事物的发展或生产操作过程《缩微图书》
阐释性说明文:说明结合议论,阐释抽象的事理,《沙漠进军》。
按功用范围分一般说明文:说明一般事物或事理的说明文,如《统筹方法》
科技说明文:说明文科技产品或高新科技知识的说明文,如《子计算机的多种功能》
应用说明文:以说明书、简介、规则、为主要样式的说明文,如《从宜宾到重庆》。
方法下定义:用判断句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简明、概括的说明
举例子:列举实例对事物作具体的说明
分类别:按照一定标准、角度对较复杂的事物进行分类,再逐一说明
打比方:运用比喻方法,对事物或势力进行形象化的说明
作比较:将此事物与彼事物进行比较,说明此事物的特征,作比较有横向比较(类比对比)和纵向比较两种
作引用:引用经典、文献、名言、诗词、歌谣、传说等进行说明
列数字:确数,用准确的数字资料加以说明。概数,用概数对事物作准确说明
列图表;通过画图,照片或列表的形式对事物进行说明
空间空间方位、地点位置的转换顺序如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等。如《故宫博物院》
时间以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如《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逻辑1、现象-本质2、特点-用途3、原因-结果4、整体-部分5、主要-次要6、概括-具体如《大自然的语言》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2篇
顾颉刚(1893年5月8日—1980年12月25日),名诵坤,xxx坚,号颉(jié)刚;小名双庆,笔名有xxx、铭坚等: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理解词义
1、譬如:比如,例如。
2、视察:察看,审察。
3、三皇、xxx:传说中远古时代的帝王,说法不一。
有的说,三皇指伏羲、神农、女娲。据《史记》,xxx指xxx、颛顼、帝喾、xxx、xxx。
4、腐草为萤:语出《礼记·月令》。
意思是腐草能化为萤火虫。
5、不攻自破:不用攻击就自动破灭,形容情节、论点虚谬,经不起反驳、攻击。
6、盲从:比喻自己没有主见,没有原则,没有见地,随着别人说话、做事。
7、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语出《xxx·尽心下》。
原指完全相信《尚书》,倒不如没有《尚书》,后用以泛指不要迷信、拘泥于书本。
8、辨伪去妄:(对一些事物)要善于辨别,分清真假,(留下真的)去除虚假的。
9、大儒:旧时指学问渊博的著名学者。
10、停滞: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课文主题
本文论述了学者先要会疑,学则须疑的观点,强调了怀疑精神在治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倡学者应有怀疑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3篇
语文:
1、课本阅读法(学会读懂“课本说明”;学会读懂“单元提示”;学会使用“预习提示”;学会利用“自读提示”;学会使用“课文注解”)
2、课文五读法(一圈生字;二点词语;三画好句;四评文章;五摘好词、好句、好段)
3、“细”、“熟”、“练”学好文言文(细:把每一个人名、地名、官名等专有名词搞清楚,把每一个虚词起什么作用弄懂,这样一个细节一个细节的抠下来,再难的文言文也攻下来了;熟:在“细”的基础上,反复诵读,除了要求的篇目外,倒不一定都要背,但一定要熟,一提就知道;练:有了“细”和“熟”,还得见见题、答答卷子)
4、“一文一技”学作文(这次仅要求学习写具体,下次再要求学习写清楚,这样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去,终会取得进步)
5、编本自己的“作文驯
6、作文审题五步法(一,要审定这个题目应为那种题材;二,要审定要求的写作范围;三,要审定中心;四,审定人称;五,审定寓意
数学:
1、前后联系阅读法
2、总结提高阅读法
3、抓住例题阅读法(课前读、课上抠、课后想、考前审)
4、举一反三阅读法
5、逆向思维阅读法
6、展开联想阅读法
7、动笔做题阅读法
8、数学概念学习法
9、“汉译数”,攻克几何
10、添加辅助线口诀法
辅助线,xxx,找出规律凭经验。
题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做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可向两端把线连。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同样长。
成比例,证相似,经常要作平行线。
作线原则有一条,证题线段别割断。
圆外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把线连。
如果两圆内外切,经过切点作切线。
两圆相交于两点,一般做它公共弦。
是直径,成半圆,想做直角把线连。
和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11、数形结合,学好代数
12、选题三法(基础较好的同学应多做学校发的题;基础较差的同学应多选基础题;基础一般的同不妨去买本参考书,要选对基本概念有较多阐述、例题多、有详细分析解答,最后有概括、总结、点拨,并附有一定中、低难度习题和解答的书)
英语:
1、学好英语“三多”法(多读、多做、多背)
2、做题突破法(首先,越做越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是什么;其次,越做越复习得深入、细致;最后,既然越做越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弱点,越做越复习得深入、细致,那么不言而喻,越做信心也就越足。坚持每周做一张模拟考卷算)
3、抓住一书攻语法(选用语法书应遵循的原则:权位性、通俗性、配有练习册。具体选定了一本语法书后,在日常学习时应:通读、做题、备查)
4、课上课下促进法
5、课文五步熟背法(听、读、想、再读、背)
6、破解阅读理解题的两种方法(快速顺读法、问题挑读法)
7、完型填空三步法(首先要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其次要逐句细读,边读边答题,注意分析;最后至少要再读一遍文章,仔细推敲,认真复查。)
“新学科”怎么学
物理:
1、“概念本”学习法
2、“顺口溜”助学法
3、做表对比法
4、一日三题法
5、题型归类法
化学:
1、课本三读法(课前读、课上读、课后读)
2、题海战术法
3、“四招”做题法(大题小做、小题大做、难题不做、会做必对)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4篇
1、on the street / in the street
表示“在街上”时,on the street 和 in the street 都可以,在美国多用on the street, 在英国多用in the street.
例如:We have a house in the street. 我们在街上有座房子。
I met him on the street. 我在街上遇见了他。
2、would xxxe / xxxe
would xxxe 和 xxxe含义不同。xxxe 意思是“喜欢”,“爱好”,而 would xxxe 意思是“想要”。
试比较:
I xxxe beer = I’m fond of beer. 我喜欢喝啤酒。
I’d xxxe a glass of beer = I want a glass of beer. 我想要一杯啤酒。
Do you xxxe going to the cinema? 你喜欢看电影吗?
Would you xxxe to go to the cinema tonight? 你今晚想去看电影吗?
3、another / the other
(1)another 通常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或不确定数量中的任意一个人或 物体。
例如:May I have another apple, please? 请在给我一个苹果好吗?
This coat is too small for me. Please show me another这件外套我穿太小,请再给我拿一件看看。
(2)the other 通常指两者中的另一个。
例如:He has two rulers. One is short. The other is long. 他有两把尺子,一把短的,另一把长的。
I have two brothers. One works in Xi’an . The other works in Beijing. 我有两个兄弟,一个在西安工作,另一个在北京工作。
4、have to /must
(1)have to和 must 都可以用来谈论义务,但用法略有不同。如果某人主观上觉得必须去做而又想去时,常用must。如果谈论某种来自“外界”的义务,常用have to。
例如:I must stop smoking. 我必须戒烟。(自己想戒烟)
They have to work for the boss.
他们不得不为那个老板工作。(条件逼得他们去工作)
(2)have to 可用于多种时态,must 只能用于一般现在时。
例如:I’ll have to get up early tomorrow morning.明天早晨我必须早早起床。
We had to work long hours every day in order to get more money.为了多挣钱,我们不得不每天长时间地工作。
(3)用于否定句时,mustn’t意思是“决不能”,“禁止”,而don’t have xxx思是“不必”,相当于needn’t。
例如:You mustn’t be late again next time.下一次你决不能再迟到。
You don’t have to go there today. You can go there tomorrow.你今天不必到那里去了。你可以明天去。
5、hear /listen to
listen to 和hear 都有“听”的意思,但含义有所不同。Listen to强调“听”的动作,hear 强调“听”的结果。
例如:Listen to me ,please! I’m going to tell you a story. 请听我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
Listen! Can you hear someone crying in the next room? 听!你能听见有人在隔壁房间里哭吗?
hear 后面如果接宾语从句,常常表示“听说”。
例如:I hear some foreign students will visit our school.我听说一些外国学生将要访问我们学校。
I hear there is going to be a film in our school this evening.我听说今晚我们学校要演一场电影。
6、far away /faraway
(1)far away是一个副词短语,意思是“很远”。
例如:Some are far away. Some are nearer.有些离得很远,有些离得近一些的。
The village is far away from here.那个村子离这儿很远。
(2)faraway是一个形容词,意思是“遥远的”,可以在句中作定语。
例如:He lives in faraway mountain village.他住在一个遥远的小山村。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归纳整理知识体系四大原则
第一,考什么?
确定哪些是非常重要的考点,哪些是一般重要的考点,哪些不考。把这些考点涉及到的公式定理列出来。没有理解的,记不住的,就趁着归纳整理的机会把这些尽量弄懂,搞明白。
第二,怎么考?
这个考点常见的出题方式什么,选择题还是解答题。往往出现在高考题中的什么位置,前面还是后面,难度如何,常常的综合形式有哪些。
第三,怎么答?
这个考点常用的答题方法有哪些,往往一个考点的解题方法不会多至一二十种,三五种已经比较厉害了。
第四,陷阱在哪?
往往我在什么地方出错。别人错不错别管,关键是你自己错不错。顺便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提醒自己避免这些失误,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初中生高效学习方法有哪些,如何归纳整理所学知识
初中各学科简单的学习方法
1.英语
学好初中英语的关键词就是“背单词”,只要把课本后面的单词乱熟于心,就等于拿到了学好英语的尚方宝剑。
2.数学
数学的关键词就是“基础”,初中数学比较简单,只要把基础夯实,分数基本上不会太差,不要追求难题、怪题,就是把课本的例题、习题弄懂,当我们完全掌握了课本的基础知识,数学想学不好都难。
3.语文
语文的关键词是“积累”,语文不要指望最后时刻去冲刺,那样是没有用的,无论是阅读、背诵还是写作,都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任务。学好语文的过程就是对词、句积累的过程。
4.历史、政治
政史的学习方法就一个字“背”,当然,背的前提是理解,关于政治和历史,初中阶段知识点并不多,背下来就能搞定。
5.物理、化学
学好物理、化学,需要两个关键词“基础+实验”,如果能熟练掌握运用课本知识,如果能把初中物理、化学的实验过程、实验方法等牢记于心,理化学习起来会非常轻松。
其实,初中并非大家想的那样累,只要抓住各科的学习重点,规划好时间、做好学习计划,成绩一定错不了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6篇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xxx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7篇
高三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高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
(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
①直接接触;
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xxx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高中英语,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xxx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xxx定律来求解.
xxx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的含义及特点
①消费结构的含义: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②消费结构的特点(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消费结构变化的方向遵循着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2)xxx系数
①xxx系数的含义:xxx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xxx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的关系:
xxx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xxx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越高。
高三历史科目必修三知识点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xxx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xxx
1.战国xxx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xxx、魏、xxx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xxx之间决定性战役是xxx之战。xxx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高三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梳理
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细胞质与细胞壁发生分离。
2.只有顶芽才能产生生长素、侧芽不能产生生长素。
3.激素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4.抗体、胰岛素等的分泌方式和神经递质的分泌方式是主动运输。
5.浆细胞能识别抗原。
6.激素、神经递质、mRNA发挥作用后不被分解。
7.渴觉中枢、痛觉中枢在下丘脑。
8.双子叶植物的根不具有顶端优势。
9.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就能发生改变。
10.半透膜就一定是选择透过性膜。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第一部分
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
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三种感情色彩:褒义、 贬义、 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 论据、 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 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 连贯、 得体。
第三部分
四种文学体裁:小说、 诗歌、 戏剧、 散文。
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 疑问句、 祈使句、 感叹句。
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 倒叙、 插叙、 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 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部分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 描写、 说明、 抒情、 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 打比方、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 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 扬抑。
第六部分
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 偏正短语、 主谓短语、 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七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第七部分
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第八部分
一、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 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 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 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显得生动活泼。
二、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
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三、结合文章内容举例子、提建议、说看法或畅想未来。
1、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9篇
课标与教材对修改病句这一考点的相关要求是:
1、辨析并判断句子的正误;
2、从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对、结构混乱等方面有侧重地修改病句;
3、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在语段中找出病句进行修改;
4、用符号修改有语病的句子。
分类解析:
一、用词不当
(1)班主任xxx老师对她的批评虽然非常尖刻,但完全是出于对她的关爱。
(2)只要把经济发展成果合理分配到群众手中,才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才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解析]句(1)感情色彩不当,尖刻是贬义词,用在这不适合,应改为中性词尖锐句(2)是关联词语用错,只要与就连用,只有与才连用,应将只要以为只有。)
二、搭配不当
(3)一场波及几十个省份的大旱在神州大地持续蔓延,中国目前旱情形势十分严厉。
(4)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_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5)2008年夏季的北京,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是举办奥运会的最佳时期。
[解析]句(3)主谓搭配不当,形势不能严厉,可改为严峻句(4)动宾搭配不当,动词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句(5)主宾搭配不当,北京与时期搭配不当,可将时期改为城市。
三、成分残缺
(6)在液晶电视售后服务方面及消费者保护领域,对保修的概念与包修的概念认识不太清楚。
(7)学校已从教学、生活方面为复转军人中专学历班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
(8)《上海市中小学2008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中明确要求切实减轻本市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
[解析]句(6)缺少主语,应在对之前加上消费者句(7)缺少谓语,应在充分准备前加上做了句(8)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上的负担。
四、语序不当
(9)新闻出版业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就是要妥善处理和正确认识速度、结构、效益、质量之间的关系。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xxx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xxx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___。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_一个国家,两种制度_
(二)人口和民族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位置
我国的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国的经纬度位置:我国领土南北跨越的纬度近50度,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我国东西跨越经度60度多,最东端的xxx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时差4小时多。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辽阔的疆域
我国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领土的四端为:最东端在黑龙江和xxx江的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oE多),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附近(73oE),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o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53oN),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疆界和邻国
我国陆上疆界两万多千米与我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东邻朝鲜,北面是俄罗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接界。南接越南、老挝、缅甸。
我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濒临的近海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我国的领海,是指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琼州海峡为我国内海。沿海分布有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大大小小的岛屿。同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六个国家。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行政区划
我国现在行政区基本划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县(市、自治县、自治州)和乡(镇、民族乡)三级,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全国划分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和西北区6个大区。香港、澳门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中英两国政府于1984年12月签署有关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我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在香港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___。
我国同葡萄牙政府于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声明重申,澳门是中国领上。我国政府已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在我行使主权下的澳门实行_一个国家,两种制度_
(二)人口和民族
1。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截止2006年12月31日,我国约有13亿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略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农村人口比重大,占57%,城镇人口比重小,只有43%。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华侨与华人
我国的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分布世界各地。侨胞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这两省许多地方一向以侨乡著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因此,推行计划生育仍然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仍然是加速实现四化的当务之急。
4。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国共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民族人口较少,统称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口在400万以上的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族等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总之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三)地形
1、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我国的地形特征
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齐备,山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第一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云贵高原东一线以西与第一阶梯之间为第二级阶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间,主要为高原和盆地。第二阶梯以东,xxx回以上的陆面为第三级阶梯,海拔在500米以下,主要为丘陵和平原。
复杂多样的地形,形成了复杂多样的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有利于湿润空气深人内陆,供给大量水汽;使大河滚滚乐流,沟通东西交通;大河由高一级阶梯流人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的水能。
2。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主要山脉分布
东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为天山一阴山一燕山;昆仑山一秦岭;南岭。东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从西而东为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长白山一武夷山;台湾山脉。
南北走向的2条:贺兰山;横断山。西北一东南走向的有2条:xxx山、祁连山。在我国和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主峰一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是世界最高峰。
3。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
四大高原的特点和分布: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点是xxx多山,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湖泊众多,草原辽阔,水源充足。内蒙古高原在我国北部,包括内蒙古大部和甘、宁、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国第二大高原。其特点:地面开阔平坦,地势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黄土高原位于海拔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盖着疏松的黄土层,是世界上xxx最阔、最深厚的地区;水上流失严重;千沟万壑。云贵高原岩溶地形广布;山岭起伏;崎岖不平。
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点:四川盆地位于四川东部,因广布紫色砂页岩,有‘红色盆地_和_紫色盆地_之称,是我国地势最低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南部,呈环状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柴达木盆地位于创省西北部,大部分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典型的内陆高原盆。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语文学习方法
1)多读书:也不一定要看鲁迅、矛盾的小说,并不一定会有效果的。多读是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的。读文章时一定要注意它的内涵。整个高中期间,“我”都反复看课文上的文章,将精彩之处做上标记,写上自己的感受、思考。
2)多练习写作,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法:不管是杂文、散文,还是小说,都可以写,写完了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要多思考,学而不思则惘。
3)多注意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素材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4)语文的习题训练:并不是多多益善,做题是为了掌握思路、掌握方法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具体可归纳为“三步曲”(理解—识记—运用)
一理解:语文学习固然要多看课外书籍,多读好文章,多看报纸,甚至标语、广告,古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要多频道、全天候地接收外来信息,但是有些同学因为对所学的东西一知半解,或者根本不理解,所以进中学默写小学学过的古诗“每逢佳节倍思亲”,“倍”会写成“备”、“被”,“渭城朝雨轻尘”,“轻尘”会写成“清晨”,我想如果学生真正懂得这句诗的意思,是不会产生这种错误的。为什么现在的学生错别字特别多,而且稀奇古怪,不懂词义是主要原因。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意加强这方面的教学,无疑会收到好的效果。
二识记: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前学后忘,学期刚开始教的内容到中途就忘却了,时过境迁就不再有什么印象了,分析原因主要是没有用心去读用心去记,除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背颂外必要的还要做笔记,好记心不及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xxx老师有一条重要的读书经验是“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现在要求学生课外阅读要写读书杂记,也正是出于这一原因,这是积累知识的好办法。
三运用:俗话说“学以致用”,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积累的多少和运用的好坏,都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现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是学归学,写归写,把学与写绝然分开,不会模仿名篇的构思布局,学了那么多优美的词语不会灵活地运用到自己的文章里去,文章内容空洞枯燥乏味。学与用是相辅相存的,常用可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而学又为写提供了源头活水。学语文难,难在需要你持之以恒地积累,难在必须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运用“理解、识记、运用”的方法,坚持多看、多思、多写,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阅读和写作能力是会逐步提高.
数学学习方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数学的特点,分析数学课堂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动力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独立思考原则,及时反馈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并由此提出了以下的数学学习方法:
1.求教与自学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即要争取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但是又不能处处依靠教师,必须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获取,应该在自己认真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去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2.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课本的内容要认真研究,提出疑问,追本究源。对每一个概念、公式、定理都要弄清其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内在联系,以及蕴含于推导过程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要尽量采用不同的途径和方法,要克服那种死守书本、机械呆板、不知变通的学习方法。
3.学用结合,勤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要准确地掌握抽象概念的本质含义,了解从实际模型中抽象为理论的演变过程。对所学理论知识,要在更大范围内寻求它的具体实例,使之具体化,尽量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思维方法应用于实践。
4.博观约取,由博返约课本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不是唯一的来源。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认真研究课本以外,还要阅读有关的课外资料,来扩大知识领域。同时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认真研究,掌握其知识结构。
5.既有模仿,又有创新模仿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学习方法,但是决不能机械地模仿,应该在消化理解的基础上,开动脑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而不拘泥于已有的框框,不囿于现成的模式。
6.及时复习增强记忆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必须当天消化,要先复习,后做练习,复习工作必须经常进行,每一单元结束后,应将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整理,使之系统化、深刻化。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学会听课,对初中生的学习进步至关重要,课堂学习是学习的最主要环节,四十五分钟课堂学习效益的高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也许有的家长和学生会想,每个人都有一双耳朵,听课谁不会呀。其实不然,听课也有不少学问呢。
首先,要集中注意听。心理学研究表明:注意能够帮助我们从周围环境所提供的大量信息中,选择对当前活动最有意义的信息;同时,使心理活动维持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还能使心理活动根据当前活动的需要作适当的分配和调整。所以,注意对于学习尤为重要。集中注意、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得;心不在焉、心猿意马往往一无所获。
其次,要带着问题、开动脑子听。有些同学听课不善于开动脑子积极思维,看似目不转睛,但一堂课下来心中却不留痕迹。俗话说:疑是一切学习的开始。带着问题听课,就能使听课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重点,增强听课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带着问题听课,还能促使自己积极动脑,紧跟老师的教学节奏,及时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
再次,要积极举手发言,认真做好笔记。教与学应是双向交流、互相促进的。学生在课堂中,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积极举手发言就是一种参与,它既能较好的促使自己专心听课、动脑思维,还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有很多学生进入初中以后,还按照小学阶段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来学习,这样就失去了初中学习的特点:积极、主动、合理分配时间,常见的学习误区有以下几点:
1、学习无计划
“想到什么学什么,学到哪算哪”是初中生常见的学习误区。学习无计划就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总是被动的完成作业、应付考试,这样学生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学习计划就是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迈进的第一步。因此,十分的重要。
2、低效率学习
有一种努力叫“假装很努力”,有一种勤奋叫“看起来勤奋”,很多学生都是忙忙碌碌,有的甚至要熬夜学习,然而,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也有的同学“一曝十寒”想起来学,用功一阵,想不起来学就放一边,这些都是低效学习的表现。要做到高效学习,就要把时间安排得从从容容。既不松松垮垮,也不紧张兮兮,这样学习才更加的高效。
3、不求甚解,死记硬背
死记硬背指不加思索地重复,多次重复直到大脑中留下印象为止。它不需要理解,不讲究记忆方法和技巧,是最低形式的学习。
到了中学知识脉络不再单一,如果还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不仅使记忆效率降低,还容易记混记错,而且等到真正用到某些知识的时候,容易形成“记忆堵塞”。
4、形不成体系
所谓的知识体系就是指知识经过学生输入、加工、储存过程而在头脑中形成的有序的组织状态。如果知识形不成体系,就像一盘散沙,无法找到各个知识点的联系,就无法串联所学的知识。不仅学习来困难,记起来困难,而且应用起来更困难。因此,良好的归纳总结,可以让我们轻松统揽学科全局,提纲挈领。
初中各科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集合的含义: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2.元素的互异性、3.元素的无序性
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
(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
(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
(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
3、集合的表示: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1.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本文由admin于2024-01-31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2616.html
上一篇
优秀毕业生个人总结(共21篇)
下一篇
初三期末考试总结(热门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