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八年级物理总结(必备7篇)

八年级物理总结(必备7篇)

  • 总结
  • 2024-01-21 08:52:37
  • 194

八年级物理总结 第1篇

1、压力: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当压力的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就越显著。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比较的。

2、xxx:作用在物体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叫做xxx。xxx用xxx表示。xxx是为了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而规定的一个物理量。

3、xxx的计算公式及单位:公式:p=F/s,p表示xxx,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力的单位是N,面积的单位是m2,xxx的单位是N/m2,叫做xxx,记作Pa。1Pa=1N/m2。(xxx单位很小,一粒平放的西瓜子对水平面的xxx大约为20Pa)

4、增大xxx与减小xxx的方法:

当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xxx,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xxx;

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xxx,减小压力可以减小xxx。

5、液体内部xxx的特点:(液体内部xxx的产生是因为液体具有重力,同时具有流动性。)

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xxx;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xxx相等;深度增大,液体的xxx增大;液体的xxx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xxx越大。

液体内部的xxx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与液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6、液体内部xxx的公式:

p=ρghρ指密度,单位kg/m3,g=,h指深度,单位:m,xxx单位(Pa)注意:h指液体的深度,xxx点到液面的距离。

7、连通器:

1、是指上部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

2、连通器至少有两个开口,只有一个开口的容器不是连通器。

8、连通器的原理:

如果连通器中只装有一种液体,那么液面静止时连通器中液面总保持相平。

9、连通器的应用:

洗手池下的回水管———管内的水防止有异味的气体进入室内

水位计—————根据水位计上液面的高低可以知道锅炉或热水器内的水的多少

水塔供水系统————可以同时使许多用户用水

茶壶———制做时壶嘴不能高于或低于壶口,一定要做的与壶口相平。

过路涵洞——能使道路两边的水面相同,起到水过路的作用。

船闸————可以供船只通过。

10、连通器中各容器液面相平的条件是:

(1)连通器中只有一种液体

(2)液体静止。

11、像液体一样,在空气的内部向各个方向也有xxx,这个xxx叫做大气xxx,简称大气压。大气压具有液体xxx的特点。

12、大气xxx的测量:大气xxx实验是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xxx拆利首先做出的,xxx拆利实验也证明了自然界中真空的存在

1标准大气压=760mmHg=×105Pa,即P0=×105Pa.

它大约相当于质量为1kg的物体压在1cm2的面积上产生的xxx。

大气xxx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高度越高,大气xxx越小。

晴天时比阴天时气压高,冬天比夏天气压高。

13、马德堡半球实验是证明大气压存在的著名实验,xxx拆利实验是测定大气压值的重要实验。

14、气体xxx与体积的关系: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内部气体xxx就增大;体积增大时,内部气体xxx就减小。

15、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都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1标准大气压能支持大约10m高的水柱,所以抽水机的抽水高度(吸水扬程)只有10m左右,即抽水机离开水源的高度只能在10m左右,再高,水是抽不上去的。

16、离心式水泵实际扬程分吸水和压水扬程两个部分,吸水扬程是由大气压差决定的,压水扬程是由水离开叶轮片时具有向上的初速度的大小决定的。

17、使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如不先往泵壳里灌满水,水泵能抽上水来吗?

答:不能,如果启动前不灌满水,泵壳里就会有空气,泵内与泵外的气压相等泵外的大气压就无法把水压入管内,这样是抽不上水的。

18、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xxx物体是液体。

浸在指漂浮或全部浸没。

19、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大于液体对它向下的压力。两个压力的合力就是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0、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和液体的密度有关。

21、xxx德原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这个规律叫做xxx德原理,即F浮=G排=ρ液gv排

22、物体的浮沉条件:

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F浮>G时上浮,F浮=G时悬浮,F浮<G时下沉。

23、物体浮沉条件的应用:

(1)轮船:(钢铁的密度比水大,有它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

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做成空心的,以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轮船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成的。

(2)潜水艇:由于潜水艇中两侧有水箱,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不变,但是可以通过调节水箱中的储水量来改变潜水艇自身的重力,从而使它下沉、悬浮或上浮。

(3)气球:充入的是密度比空气小很多的气体,如氢气、氦气。空气对他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所以气球可以升入高空。

(4)飞艇、热气球:里面充的是被燃烧器加热而体积膨胀的热空气,热空气比气球外的空气密度小,他们受到的浮力就大,所以能升入高空。

(5)密度计:漂浮在液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浮力一定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小;密度越小,排开液体的体积就越大。

※密度计的刻度是从上到下刻度变大,刻度不均匀,且刻度无单位。

读法:例:液面与刻度对xxx,表示被测液体的密度是×103kg/m3.

24、流体流动时,流速大的地方xxx小,流速小的地方xxx大。

25、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飞机飞行时,由于机翼上、下表面的空气流速不同,上方空气的流速比下方空气的流速快,下方受到的xxx大于上方受到的xxx,这样就产生了作用在飞机机翼上的向上的力,叫做升力或举力。

八年级物理总结 第2篇

1、液体xxx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xxx,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xxx;

⑶液体的xxx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xxx都相等;

⑷不同液体的xxx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2、液体xxx的计算公式:p=ρgh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密度ρ的单位用kg/m3,xxxp的单位用xxx(Pa)。

xxx公式p = ρ g h适用范围通用公式:一般固体一般液体一般思路水平面:F = G p=先p = ρ g h再F = PS特殊思路圆柱形物体p = ρg h规则容器装液体:F = G p=

3、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船闸、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八年级物理总结 第3篇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xxx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八年级物理总结 第4篇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亦要随着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对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xxx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xxx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二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注意:

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八年级物理总结 第5篇

(一)连接电路的入门方法

连接含有并联电路的回路时,可先只连接并联导体中的一个导体,xxx表也暂不接入电路,即首先连接一个串联回路,然后再把并联的导体和xxx表接入电路,这种入门的方法叫先串后并。这样做,对初学者能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

(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

滑动变阻器分上下两层,上层钢杆和下层电阻丝各有两个接线柱,为了变阻,使用时应上下各用一个接线柱。可简记为:一上一下,各用一个。

根据这一接法,连接实物时就不必拘泥于电路图中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方向,从而选择短距离,避免交叉的布线方式。

(三)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物理天平进行称量之前,指针应指在刻度中央。若指针偏在标尺左侧,将横梁左端螺丝向左调,或将横梁右端螺丝向左调,均能使指针回到标尺中央。当指针向右偏时,横梁螺丝(不论左端或右端的螺丝)应向右调,横梁螺丝调节方向可概括为:左偏左调,或者左—左,右偏右调,或者右—右。

托盘天平的指针在横梁上方,故横梁螺丝的调节方向跟物理天平相反。只要熟记物理天平的口诀,联想记忆托盘天平螺丝要反调,就不会混淆了。

(四)防止读错数据的一种方法

物理量具的刻度方向不尽相同。量筒和温度计的上刻度值比下刻度值大,而弹簧和比重计则相反。再如安培表,每小格刻度值是安培。当指针指在没有标值的地方时,粗心的同学常会读错数据。为防止读错,可以记住这样一个口诀:匀中助读。

意思是说,可以先把指针相邻的两个标度值中点的值读出来,再读指针处的数据。

初二物理实验报告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xxx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xxx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xxx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xxx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xxx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的操作,使用刻度尺时要认真测量。

6.交流与应用.通过该实验我们已经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在平面镜中xxx的像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且平分。例如,我们站在穿衣镜前时,我们看穿衣镜中自己的像是虚像,像到镜面的距离与人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当我们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会看到镜中的像也在向我们走近.我们还可以解释为什么看到水中的物像是倒影。平静的水面其实也是平面镜.等等。

XXX

20xx年X月XX日

八年级物理总结 第6篇

自然界中的物质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1)固态:既有一定的体积,又有一定的形状,很难被压缩

2)液态:不容易被压缩且有一定的体积,但由于它具有流动性,没有一定的形状

3)气态:很容易被压缩,具有流动性。即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

4)等离子态:由等量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离子组成。(了解,重在强调应用)

上面对物理中物质的三种状态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很好的成绩。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_F_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_ f _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八年级物理总结 第7篇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

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

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

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

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

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

(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