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共3篇)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共3篇)

  • 范文
  • 2023-11-15 07:35:13
  • 219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 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维状态;科学发展观;方法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塑造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过程,论文涵盖了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观念、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教育要求。但我们多年来惯用的一套教育模式,总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偏执于“外化”的影响而忽视“内化”的作用;教育的时间上总是体现其“集中学生”而忽视其“点滴积累”和“循序渐进”;教育的空间上总是限于“围墙内的说教”而忽视教育结构的“全面、协调”和“整体优化”。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和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一、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塑造人灵魂的系统工程,仅靠课堂灌输很难完成其使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知识化、课程化的做法明显,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教育,考核也重在考察学生对理想、道德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工程技术型、职业应用型大学,“工程师”、“技师”的培养目标明确,教师只注重对“物”的处理,而忽视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个行发展、思想品德和专业教育的协调培养。长此以往,在学生的意识里,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仅仅是一门独立的知识课程,靠死记硬背便可以修到学分。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一个“点对点”、“人对人”的具体工程,传统的“灌输”很难实现与教育对象的“对接”。当代大学生逻辑思维发达,人际交往频繁,信息来源广泛,留学生论文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了解宽泛。“灌输”使他们对所灌输的内容感到迷惑不解,进而会感到成人社会的虚伪,并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反感”。这种“逆反心理”和“抗药性”效果自然十分有限。

3.传统的思政教育往往偏执于“外化”的作用,导致学生的思想表现十分依赖于外部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无论采取什么方法手段,都应该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于心灵世界,变成其自律的品质。但我们常常发现,当学生失去外部道德规范制约的环境时,不少人就可能会有不道德的言行,甚至在不道德的动机驱使下也会做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因为自律是有时空条件限制的。

二、面临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国际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有可能实现最优配置,意识形态也面临着怎样把世界优秀文化精华融入到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之中的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遇到了空前的挑战:

1.价值导向遇到的挑战。中国的传统文化向来以集体主义为本位,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而西方的文化传统却是以个人主义为本位,强调国家为公民个体服务、为个体而存在。这样,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面临着两种价值观相互碰撞、相互冲击,面临着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取向发生冲突的选择问题。

2.教育手段上遇到的挑战。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发达的社会,信息来源之多、传播速度之快、信息容量之大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工作总结这些信息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少消极、迷信、有害的。我们传统的课堂说教和灌输为主要手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突出了教育者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互动环节。

3.人生观确立遇到的挑战。当前利益的多样化,激发了人们的进取意识和创造热情,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但同时利益驱动让当代大学生看到的是一个个私欲膨胀,追求个人价值体现的鲜活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找不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结合点,而教育学生坚持和弘扬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恐怕收效甚微。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三维状态

科学发展观要求人、自然、社会三者在不断优化的前提下,谋求和谐共生、持续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词,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空间、过程三维状态的核心所在。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过程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就是要凸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被作为客体对待的局面,从学生的衣食住行、专业选择、课程安排,到开放思想的养成、健康体魄的锻炼、独立人格的呵护都要进行“以学生为本”的制度安排;就是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学生不单要进行科学技术的学习,还要在人文素质、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培养熏陶,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好一套过硬的专业技能;学会做人,具有正直的人格魅力;学会选择,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学会生活,具有旺盛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成长。

2.“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时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硕士论文“可持续”体现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那就是要坚持公开性与渗透性的统一.注重“隐性教育”与“显I生教育”的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知不觉中进行。高校教师应当直接而理智地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必须改变其时间的集中性给学生造成的强迫灌输感觉,必须打破政治课教师给学生带来的那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的意识障碍,建立专业课老师“双纲”教学的机制,从而让有关思想的、政治的、道德的要求在专业教学过程中渗透、理解、升华、内化。这里有一个更新教育理念的问题。传统的教育理念就是教育者把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社会经验,按社会要求经过有目的地选择,传授给个体,形成社会所需要的人。

3.“全面、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又一重要内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空间维度上的应有状态。开放应当是一个国家必须具备的民族精神之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应当培养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开放性,培养大学生对别的民族、国家的新鲜感和敏锐的反应力。这是保持对别的国家的文明与制度平等理解、理性认同的重要前提,是保持对其他民族精神气质、文明、制度具有强烈学习欲望的基础。我们需要培养大学生进行纵向思维的习惯,用理性的思维去追溯历史,进行深刻反思和剖析。更需要培养大学生将历史、现实、未来视为一个发展整体的全局眼光,把国家、民族的问题视为世界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偏见和狭隘观念。

四、方法创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方法创新的切入点是以学生为本,关键点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观,从关心和理解大学生人手,创新教育方法。

1.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创新“跟进式”教育方法。毕业论文首先打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教育模式,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富有爱心、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政治导师”团队,通过师生“双向选择”确定学生在校期问全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教育任务通过“进公寓、进社团、进课堂”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获取学生的信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双向互动”升华、内化德育要求,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构建积极、健康、阳光的校园文化,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实践中来。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

一、对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再认识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属于基本素质教育范畴,科学文化教育和健康素质教育都隶属于基本素质教育范围之内。一般来说,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身心素质都属于思想道德素质范畴。现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总的来说是正面的,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渴望成才,渴望为社会为家庭为自己做出贡献和成就,他们能够将国家的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角色联系起来,其危机感和使命感明显增强。但目前一些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校的学生,在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冲击下,他们的思想观道德观出现了一些错位和变化,从而使他们的心态出现了细微的变化。目前的种种现象说明了一个问题,高职院校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仍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产生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第一,社会因素的作用。市场经济体制在形成中,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其中积极的作用不可忽视,但消极的方面也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丑恶的现象层出不穷,并且成为了社会上一部分人的价值取向,而作为社会方面又没有能及时的引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就导致高校的一部分大学生太过于关心生存发展的条件,从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提升。第二,高校教育管理的欠缺。一直以来,大学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没有能很好的结合,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说理,轻管理;重形式,轻内容的弊端,而过高要求,使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严重缺乏可操作性,因而也无法适应社会变化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失去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行为引导和约束。第三,家庭教育的缺失。第四,大学生心理成长不成熟。一般来说,不少学生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长大后的一些行为都能从其小时候的某些事件究其根源,比如有意试探纪律的边界,明令禁止的却偏要去做,不处分到头不作罢。因此提高大学生精神文明的水平,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已迫在眉睫。

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的构建要素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精神,积极实施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树立“围绕学校中心任务,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为培养合格人才提供优良服务和保障”的学生工作理念,努力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提供思想导向、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服务保障,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明确目标,统筹安排,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确保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各项工作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2.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基础构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是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学院教育工作的特色,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也将植根于校园文化之中。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地处湘潭,深受以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熏陶。同时,学院创建之初,一直依托企业办学,坚持把湘电集团的企业“力道文化”作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的核心理念,“力道文化”就是强调“求发展为要,谋众福为贵”的核心价值观,“严谨、创新、感恩、自强”的精神,“诚信为本、术业惟精、敏行讷言、和谐持正”的宗旨,体现了学院的办学宗旨、方向和特色,形成了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企业办学、校企融合”的办学特色。3.以“三方协同”相结合构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三方协同”就是指企业、学院、学生三方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是一个多环节的系统工程,要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必须强化企业、学院、学生三方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构建互需、互惠、互联的合作机制,从而发挥教育者和学生的自主精神,实现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创新性和普遍性。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架起学院与企业、教育与经济之间的桥梁。

三、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运行机制

1.教育功能突出的基地化机制。思想道德素质基地是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活动的主要场所。充分利用当地红色圣地资源,通过争取政府的支持,建立各种类型的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基地,如故居韶山,_的故居宁乡花明楼等,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革命传统教育服务。此外,学院还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建立“社会思想道德素质基地”,培养大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体验社会生活等,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条件。2.团队精神凝聚的合作化机制。项目团队竞标制是思想道德素质活动管理的主要形式之一,分院系的学生和专业的组队,自行设计项目和课题,并且参与投标竞争,经过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学院和系部的重点团队,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以公平、公开和公正的方式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到优秀的团队中,从而促进了学科交叉和团队合作,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活动的参与面和影响面得以扩展。3.具有渗透优势的专业化机制。专业教师指导、专业化的团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取得成效的关键,在思想道德素质中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激发、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利用所学专业为社会服务,将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

四、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的关键环节

1.立足服务,提升教育品质。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要服务于大学生成才,发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功效,紧密结合教学科研来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活动,努力做到专业知识“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体系要服务于学院的教学改革,促进高职院校与社会、教育与经济的信息交流和互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特色。2.把握切入点,提高教育实效。把握学生的兴奋点,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发展需要入手,把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选择活动基地、活动项目,激发青年学生成长进步、奋发有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大学生当前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来开展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活动,按照“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项目带动、双向受益”的原则,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创新模式,教育与就业相结合。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与就业工作相结合,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把学生的就业过渡期提前到在院期间。与社团活动相结合,利用学生社团这个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活动,能充分发挥其在组织性、纪律性、人员特长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社团凝聚力和整体素质,形成学生社团与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良性协动。

参考文献

[1]徐涌金,张明纲.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36

[2]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职院院思想道德素质教学的探索与思想道德素质[J].中国大学教学,2007(1):77

[3]王晓勇.高校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67

大学生思想教育论文范文 第3篇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对于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都是在学生在校期间开展的,虽然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将校企合作模式纳入到教学管理中,但对学生思想政治的这种教学模式却仍然没有改变,依旧以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为主,却忽略了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殊不知,学生在此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要,因为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会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这是学生在校期间感受不到的,比如说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等等。在此情况下,如果学校和企业不能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失望、自卑以及易怒等不良情绪,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实习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会造成影响。因此,学校与企业应该从职业道德等多个方面入手,不仅要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重视程度,而且还要重视对学生良好的工作态度和心理状态的培养。

2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新思考

为了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需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加大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力度

虽说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限制,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不到有效开展。鉴于此,学校如果想要从根本上实现思想政治教学的根本目标,就必须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大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力度,对于辅导员的任用,必须确保其自身的政治觉悟,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对思政理论课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这里所说的培训工作,并不单单指的是政治觉悟的培训,而且还要重视教师的企业文化培训,应该让教师深入到企业当中,对企业的文化和业务进行系统学习,使其能够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全面认识和掌握,成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的“双师型”教师。无论在理论教学中,还是实践指导中,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做好顶岗实习之前的动员工作

在开展岗位实习活动之前,学校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我们都知道,学生在校期间和顶岗实习期间的身份是不相同的,为了使学生更好的适应身份的转换,做好动员工作不容忽视。进入企业之后,这种动员工作也不能懈怠,尤其是辅导员和思政导师,更应该及时对学生进行转换期和适应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让学生能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身份,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不断提高自我的综合能力,为日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企业育人作用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是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中,与其他正常员工一样,实习的学生也要对企业的文化进行学习,也要遵守企业对员工的各项制度要求。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对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用人需求都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从而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自我。为了将企业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应该选择一些爱岗敬业,具有风险精神的员工作为学生的实习导师,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学生在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之后,其自身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为了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对思政内容进行设置的时候,应该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合理设置,确保思政教育能够符合企业发展对用人的标准。因此,在未来的时间里,高职院校必须对思政理论课程进行不断完善和整合,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除此之外,思政理论课内容的设置还应该结合专业与实践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教育活动,把优秀的企业专家请到学校为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把枯燥的思政理论转化为现实案例,丰富了教学形式与教育内涵。

确保校企双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一致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会不断进行自我完善之外,还会明确意识到,想要获得成功,单纯的依靠过硬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思想觉悟,从而知道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敬业精神、责任心及吃苦耐劳、虚心学习的良好职业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个人成长。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