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新闻范文(热门7篇)
- 范文
- 2023-11-08 22:13:24
- 284
标题新闻范文 第1篇
一、新鲜性
新闻价值究其本质来说, 就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引起人们感兴趣的要素。而人们在阅读新闻时, 第一眼所看到的标题, 需要紧紧抓住读者的视线, 那么, 新闻标题所首要具备的要素就是“新鲜性”。
如2012年7月16日, 新晚报刊发的:
《因UFO而名声大噪五常凤凰山能成“飞碟小镇”?》这个标题突出的是新鲜性这个元素。UFO事件本身在哈尔滨周边出现就足以赚足读者眼球, 而因UFO频频造访五常凤凰山, 使得五常凤凰山在全国18个凤凰山之中鹤立鸡群, 该景区因UFO而名声大噪。标题中所谓的新鲜性, 除了时间上的及室外, 主要是指内容上的新颖, 即新闻所反映的事物的变动, 是受众见之未见、闻之未闻的新变动。这就要尽量选择能给人传递第一次面世的信息装进标题, 才能在人们头脑中引起反响。
各种问题, 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都有各自征服读者的高招。哲学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说服人, 文学靠形象、意境和感情说服人, 统计学靠数字、表格和运算说服人。我们的新闻呢?靠的是新鲜的事实这个法宝, 去吸引人、说服人。
二、重要性
所谓重要性, 主要是指新闻事实对群众利益、社会生活、国内工作、国际斗争有着重要影响, 即与人们的政治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和现实指导性。
如2014年11月25日, 新晚报刊发的:
《降息后, 哈尔滨哪家银行利息高?》这个标题给出市民两个重要信号, 第一个重要信号是:发布了降息的消息;第二个重要信号是:降息后, 市民应当如何理财, 去哪家银行存款, 才能保证手里的钱不贬值、不缩水。从新闻标题中, 发布的降息信息不仅是当时新闻的兴奋点, 事后也对市民的生活有极强的影响力和指导性, 备受读者关注。
三、接近性
受众总是关心自己熟悉的地方所发生的新闻, 总是喜欢了解自己熟悉的人和事物发生的新变化。制作标题时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一心理。这便是新闻的接近性。
如2010年11月2日新晚报刊发的:
《三沟一河年底消灭黑臭》这则标题突出的是心理距离上的接近性因素。它易与关心环保和居住在哈尔滨三沟一河沿岸的居民产生共鸣——老百姓拍手, 这黑臭的三沟一河终于有一个治理的时间表了。管理部门也正视了三沟一河“黑臭”的现状, 加快治理步伐。心理学的常识告诉我们:人们对自己熟悉的人或事有一种关切心, 那些同自己已有知识有关的事物, 以及增进新知识的事物, 往往容易引起特别多的注意。
四、显著性
所谓显著性, 是指新闻所反映的变动, 不是一般性的渐变, 而是突发性的大变动。这种显著性易为读者所关注, 其新闻价值也大。
如2010年6月21日新晚报刊发的:
《哈埠现首例消费者状告超市“标价门”》这一标题告诉读者, 因为超市商品的标价问题, 市民孙先生成为在哈尔滨千万消费者中, 首个状告超市的人——市民孔先生为了8瓶“标卖”价格不符的可乐维权了105天后, 终将我市某大型外资超市哈尔滨南岗一家分店告上法庭。此案为哈尔滨市首例消费者因商品“标卖”价格不符起诉超市的维权案。
消费者在消费环节遭遇不公平对待后, 一般都会采取私下沟通的途径解决此事, 而孙先生作为一名普通消费者, 却在多次维权仍遭遇不公平待遇后, 一纸诉状将这家大型外资超市告上法庭。这种发生在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事情, 突出了新闻事件的显著性, 新闻事件的显著性也决定了新闻标题要将这一显著的新闻元素高度概括在内。
五、冲突性
所谓冲突性, 即是对立、冲突、纠纷、对比的场面或动态, 易于取得人们的重视。
如2012年2月23日新晚报刊发的:
《苏堡屯低保户幕长国凭空多了个“爹”一份儿低保两个人分》。众所周知, 按规定, 低保户领取低保金的专用存折是一户一个, 但这个题目告诉我们, 一人的低保不仅要两个人分, 而且分低保户幕长国钱的人, 却是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爹”。这则标题在鲜明的反差中, 引人注目。
六、趣味性
所谓趣味性, 即指能引发人们某种感情的因素, 或使人愉悦、使人感到有意思, 或能感染人、打动人、教育人, 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力的因素。固然, 新闻事实的怪异、反常, 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与兴味。但文采斐然、思想新颖, 也是引起读者兴味的因素。
如2014年10月10日新晚报刊发的:
标题新闻范文 第2篇
活动新闻稿标题
活动新闻稿写作步骤
1、标题
首先自然是标题了,标题又分为了几种类型: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
当然很多新闻发言稿都是采用了多行标题(囊括了其中的几种标题种类),像是我们的活动新闻稿一般采取单行标题即可。
2、导语
所谓的导语,就是新闻稿中的第一段话或者是第一句话,它是由新闻稿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只有好的开头才会吸引读者有继续往下读的欲望。
导语的写法一般分为:叙述式,提问式,引用式。
3、主体
顾名思义,就是新闻稿中主要部分,它作用不容忽视,首先要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者是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然后要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书写主体时候需要注意:主题突出,内容充实,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4、背景
所为背景,就是指活动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的意义就是为了说明活动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为了内容的充实而存在,它出现的位置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书写。
5、结语
看名字就知道,新闻稿中的最后一句或者最后一段话,它就是用来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加深读者对新闻稿的理解、感受加深,从而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新闻稿中的.结尾方式分为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
当然有的新闻稿并没有特意结尾,因为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新闻特点
内容真实准确:既然是新闻,就必须真实,准确。
因为这是它的生命,它力量的所在。
事实是它的本源,也是能够让人信服的基础。
新闻中的所有内容不得弄虚造假,造假的信息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新闻贵在新鲜,新闻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让人有阅读的欲望,每个人都想先睹为快不是。
当然不能光图新,还要有意义,给人以启迪,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新闻的价值。
时效性强:速度是新闻价值体现的一种方式,新闻报道迟缓会降低新闻的价值,“新闻”也就会变成了“旧闻”。
所谓时效,顾名思义就是速度要快,同时内容要新。
对于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简明扼要也是新闻的一大特点,所谓简短,就是能够运用“三言两语”把记清事实叙述清楚,寥寥数笔便能彰显新闻精华,概括却不抽象,简短却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注意事项
标题新闻范文 第3篇
关键词:新闻标题;制作技巧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之前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作用是划分与组织新闻内容、揭示新闻内容、评价新闻内容、吸引读者阅读。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制作方式也多种多样。
一、 在标题中使用动词,“化静为动”
二、在标题中运用修辞手法
修辞是人们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写作手法。使用修辞可以使文学作品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在新闻标题中适当地使用修辞,可以增加新闻标题的美感,使标题更具有吸引力。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复杂的事物简单化。对于新闻标题来讲,其直接作用就是可以让读者很好把握新闻的内容和主旨,激发阅读热情。如:
7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在上海建成起吊,创下单吊起重世界之最(引题)
“蓝鲸”是怎样炼成的(正题)
标题中将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500吨海上全回转自航浮吊,形象地比喻为庞大无比的蓝鲸,既恰到好处,又流露出抑制不住的自豪感,使阅读者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引用是拟写标题的常见手法,主要通过文质兼美的名言佳句,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映日荷花别样红》、《春风化雨细无声》、《中小企业百炯争流》等。以古诗作为题目,一般用在通讯上居多, 既不落俗套又意味深长。但消息一般求实避虚, 以实题为主。
运用比拟、借代,可使事件表达具体形象,描写生动,富有感彩。如:
_2009年5月13日消息的标题:
(引题) 青山寂静倾听深切思念 岷江奔腾激扬奋进力量
(主题) 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隆重举行
(副题) 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出席
这则标题的引题就运用了借代、拟人等修辞手法,把青山寂静与岷江奔腾对称对比;倾听深切思念与激扬奋进力量对称对比,非常好地烘托了这次活动的庄重、严肃气氛,起到了引题的作用。
对偶则能把结构相同、意义相对或相关的两个词语排一起做进标题,语调和谐,比一般陈述句更具感染力。如《用阳光驱散阴影让生命鼓起风帆、《退役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等。借助回文的手法,可把相同的词语或句子,在下文中调换位置中或颠倒过来, 产生首尾回环的情趣。如《“回头浪子”教“浪子回头”》等。此外,还有借代《“红围巾”在行动》、比拟《低碳经济让地球换一个活法》、对比《天寒心温暖巢空心不空》、拈连《“六个一”巧解“六个难”》等。优美的文字亦可“扮靓”标题,同时准确地提炼文章的精华,如《何兆武如一根思想的芦苇》、《阿库乌雾吟着彝歌走向世界》等。
三、在标题中巧妙应用成语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约定俗成的、简洁精辟的短语。成语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语言宝库中的瑰宝。巧妙应用成语入标题,常常可以收到其他语言形式无法替代的效果。好标题需要极其精炼地传达新闻的精髓,成语正是最好的帮手。例如:
标题新闻范文 第4篇
标题要准确、题文相符,严防歪曲事实、含糊其辞、题不对文。要让人见题明文而思读。
标题的准确,首先是由新闻的本质和属性决定的。既然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真实报道,而标题又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标题需准确真实、确切具体,也就不容置疑了。标题夸大或缩小,题不对文是新闻的大忌。如《××厂今年利税同比增长两成》,而文中报道的是,显然标题不符合事实,不够准确。
同时,由于标题具有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是对新闻所报道的主要事实和主题思想的概括与浓缩,这就进一步要求标题必须以事实为根据,绝对不可超出新闻所报道事实的范围,一就是一,事件发展到什么程度,标题就应制作到什么程度,力戒浮饰、渲染。
标题应言简意赅、精炼明快。简洁生动的标题,使读者在一瞥之中就能了解其深刻含义,既便于阅读,又增强了新闻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因此,制作标题时要善于概括,能省略的词语一定要删去,冗长累赘的标题会使人感到沉闷。《春秋》“一字寓褒贬”,可见《春秋》用字是何等准确精练。契诃夫曾经说过:“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只是删掉写的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制作标题也要有这种精神,必须讲求凝词炼句,反复推敲,力求做到短小精悍,以少胜多,使新闻眉清目秀。
要使新闻标题精悍,除练好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外,同时要掌握精拟新闻标题的基本规律。如在拟消息标题时,不要仅仅适应一些读者想看了标题就可完全了解消息内容的欲求,把标题拟得大而全,而只能把消息的高潮和关键一笔点出,以留有余地,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北平,同志亲自为报道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消息加的标题,只用了四个字:“解放北平”,明了、醒目、干净利索。在拟通讯标题时,尽量主、副标题合拟,虚实结合。人们往往习惯主标题虚拟——用一句颇有气派、颇含深意的话,如“英雄赞歌”,副标题实拟,如“记……”,这类标题可以主、副标题虚实合一。如:标题《活着的——记战斗英雄杨朝芬》。
活,就是要求新闻标题活灵活现、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切忌生硬死板。一个活泼生动的标题,会增强其表现力、吸引力、冲击力。
活化标题,首先要让标题标新立异,具有鲜明的个性,否则,就没有“活”的基础,这也是鲜活新闻的基本要求。标题所要指出的新闻事实,一要不一般,二要有新意,三要有闪光点。如《“金凤凰”飞进光棍堂》。
其次,要增强标题的动感美,让标题先“动”起来,往往就能活起来。在制作标题时,能用动词就不用形容词。如《众人抬出了个怪队长》、《“飞”来的闺女》、《谁需特号鞋请寄尺码来》等,都是巧用动词、活泼生动的好标题。
标题新闻范文 第5篇
〔关键词〕那逊兰保《;芸香馆遗诗》;民族精神
一件电视新闻作品要想传达宣传思想、体现制作意图、传情达意,表现在制作过程中的方方面面,标题的制作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以往,从事电视新闻的同志往往注重画面的优美规范,解说的到位准确,声音的清晰感人,甚至可在屏幕打满字幕来达到传达信息的目的,而忽略了标题在一部作品中的重要因素。其实,电视新闻标题的重要作用随着制作手段的进步,电视理论的日益完善而越来越显现出来。
广播传递信息的通道只有声音一个,报纸也只有文字图片两种,而电视则有三种信息传递的通道,那就是画面、声音和文字,这是优于广播和报纸的重要特征。画面、声音、文字三者和谐互补,构成了电视全息式的传播框架。而标题作为屏幕文字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载着传达某些特殊信息的提示、评价、吸引、感染等功能。有很多人都愿意把标题比作一篇文章的眼睛,而这双眼睛在电视新闻作品中,对于观众的视觉有着分重要的作用,我们是应该把它当作画龙点睛之笔来处理的。“经过字斟句酌,贴切蕴藉的好标题常常可以强化主题、评价事件、诠释内涵、激发共鸣,其蕴涵的比喻、象征、暗示、呼唤等意境是观众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获得新闻审美愉悦的重要源泉,这是画面和声音这些传播要素所无法代替的。好的标题是传播过程中的信息‘酶’,有助于观众对新闻全方位地解读、消化和吸收”(2002年《电视研究》第十期62页)。总之,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作用非常大,它可以引人入画,揭示内容,增加信息,加深观众印象,衔接分段(专题类),美化屏幕。
刊载在报纸上的新闻作品标题除有主题外,还可有副题、眉题,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概括新闻主旨,点化新闻内容,而电视新闻作品往往只有一个标题,一般是以伴随着图像声音方式出现的,而鲜活优美规范的画面,甜美充满磁性的声音都具有较强的冲击力,观众往往会目不暇接,声音充溢着耳膜,进而连接大脑思维,很快就会沉浸在画面和声音营造的情境中去,这时,很容易忽略处在屏幕下方的标题了。像《3333市千名干部下乡务农》、《333盟率先在全区实现了全免费义务教育》、《产粮大镇大佘太面临严重用水危机》、《发展循环经济让33市经济和环境实现双赢》等等,没有什么特色的新闻标题就很难让人一目了然,牢记在心头了。所以电视新闻要以生动形象的文字,准确表达新闻的要旨,力求简明,出神入化,言之有物,有冲击力,有磁性,让人过目不忘,才能凸显它作为一部作品的重要要素,熔铸在一个整体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那么如何把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做得准确、鲜明、生动呢?首先要突出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足已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是衡量客观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标准,能引起受众兴趣,体现出受众对当今的物质和文化的追求、选择和需求,所以制作标题时,就要优先考虑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因而,标题的制作必须体现,它是存在于新闻中最有价值的事实,用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它最能说明主题的典型事实,即新闻标题就是作品的主题。
《一脚油门刹到底》,这则电视新闻消息的标题是上世纪90年代海南台制作的,说的是海南把公交收费等汽车行驶过程中的费用都打进汽油里。这一政策在全国率先执行,是对燃油税的一种新尝试,打破过去汽车各种税费分门别类收取的规定,事实本身的新闻价值不必细说,这则新闻本身具备了新鲜性。标题既体现新闻价值,又鲜明、生动、新颖。新闻的新鲜性当然还包括独特性和唯一性,像公鸡下蛋、骡子下驹都是特殊的现象,把这样的新闻制作出来,它的标题就应该体现出来独特唯一来。《阿右旗一八岁母驼产下龙凤胎》是一则奇闻,标题让我们一目了然,让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四合木濒临灭绝》,四合木是一种遗存的古植物,目前地球上只有鄂尔多斯高原生长,它的存在是有特殊意义的,这则消息的标题本身就体现这一新闻的主题。
重要性是指新闻事实对群众利益、社会生活、国内国际发展形势有重要影响。制作这样的新闻时,在标题中就应首先体现出来。例如,去年通辽市突降特大暴雪,对市民出行、交通、供水供电及对各种城市设施都造成了很大影响和破坏,然而对农业生产却非常有利。特大暴雪是通辽市民当时面对的重大事件,于是通辽电视台制作的一期特别节目《通辽突降特大暴雪,是利?是弊?各陈说》。特大暴雪有利有弊,记者采用进行时的方法,动态地报道雪中呈现出来的各种现象,通过采访不同的人,陈说了利害关系。手段新颖,形势创新,而报道过程都是标题所规定的范围内,标题是采访前制作好的,体现了特大暴雪的重要性。
社会上有影响的人物,商业巨子,_等,他们的一举一动,可以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某些名胜古迹,旅游胜地及一些在人们心中形象比较固定的自然地理景观,如高山、大湖、沙漠等如有大的变化和改变,都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兴趣。如《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姚明举办婚礼》等,名人的效应,能吸引起观众的眼球,产生轰动。这类消息的标题制作是越具体越好,把观众最关心的通过标题反映出来。那时即将当选_总理,他每天要做的事很多,而他下基层与煤矿工人一起过年,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新闻,如果把这则消息的标题制作成《下基层视察工作》,这是带有共性的概括和陈述,司空见惯,就没有《井下与矿工一起过年》好。这是借助了具体的事件,个性化的描述和表现,能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和感受力,牢牢地吸引住观众渴望看下去。
其次,电视新闻作品标题也要讲究语言凝练、精当、表现力强。“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是对唐朝诗人贾岛作诗刻求准确、传神的真实写照,而“推敲”的典故更是体现了贾岛对文字的把握和斟酌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力求达意准确、生动、感人,如临其境。你想在月光下,四周万籁俱寂,一老僧来到一座古刹门前,想进去———这一意境,如何传神,是推?是敲?当然,后来经过高人的指点,用了更巧妙地“敲”字,才有了传世千年的诗句“僧敲月下门”。
古人作诗惜字如金,反映了古人做学问做事的态度和精益求精、孜孜以求的精神,为今人留下了千古诗篇。今天,我们制作电视新闻作品的标题,就要有惜字如金、孜孜以求的精神,才能使电视新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达到传递信息、激励社会进步的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曾到内蒙古自治区做过一个系列报道,是反映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其中两集的标题《,煤在空中走》《,一两值千金》。分别说的是内蒙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现在已把这种资源就地转化为电能,通过输电线路滚滚不断地送往全国各地,支援全国的经济建设。标题制作得非常生动、新颖、形象,看后令人感奋。内蒙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的大部分,就地深加工,制成精美的羊绒服饰,成倍增值《,一两值千金》实在是不过分。
标题的语言受字数限制,所以表达要集中、凝练、精当,立意要新颖,切中要害。曾有这样一则消息,说是大旱之年获得大丰收,内容列举丰收的举措,开始有人以这样一个标题《大旱之年话丰收》,觉得很一般,于是又有人制作《一样的灾情,不同的收获》这样的一个标题,大家都觉得比前一个好,同样都说了灾,说了丰收,后一个标题的表述就很新颖、鲜活。
要想把标题制作得更生动形象,可以经常运用修辞手法,把标题的词句修饰得生动些、优美些、感人些,给可视性强的好新闻包装上可说性强的好标题。
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不惜采取各种手段制假售假,干扰了正常市场经济秩序,给人民身心造成极大危害,特别是表现在食品方面的弄虚作假,更让人们谈吃色变。2006年春季,通辽市有关部门一举查获了非法生产豆芽菜的黑窝点,其生产方式让人触目惊心,如果消费者食之将对身体造成伤害。一时,通辽市场豆芽菜无人问津,依法经营的商贩生意陷入困境。为了给这些人一个说法,让他们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技术_门为合格豆芽菜标上了质量监督卡,让市民放心地买,放心地吃。于是记者根据这条新闻制作了这样的标题《质量监督卡给豆芽菜上户口》,采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菜拟人,说来亲切,充满关怀。我们前面提的两个标题《煤在空中走》《,产业跟着牛羊跑》都是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内蒙古台在中央台播出的一则消息标题是这样的:《内蒙古做好‘加减乘除’促进经济‘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运用的是借代这种方法,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是用和一个跟它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或事物来代替,“加减乘除”是发展经济的措施,与算术的加减乘除做法相似,能引起观众的联想,增加标题的生动性。
当然,修辞方法有多少种,像比喻、对偶、排比、设问等等都可以用来制作标题,如果能运用得恰如其分,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动、鲜明、准确、引人入胜。
标题新闻范文 第6篇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看,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的“眼睛”闪亮起来呢?
一、制作标题应遵循的原则
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连,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等新闻要素。读者看标题,主要是了解新闻中报道了什么事实,至于评价事实,则是第二位的。在虚实结合的标题中,主题也最好以实题为主。缺乏事实的标题,空洞无物,也是违背新闻原则的。
2.必须揭示新闻内容。标题具有概括新闻事实的用作,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它应当提供简要信息,使读者在较短时间里快速了解新闻的内容,因此,标题制作应当善于从复杂的新闻内容中辨识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善于提取核心新闻要素,揭示新闻事实,尤其消息类标题必须标出事实,准确反映主要的新闻内容,揭示事实中最有新闻价值的部分,并善于运用简缩技巧,以便在有限的空间里容纳丰富的新闻语义容量,引起读者的充分重视。
3.必须有充分的论据。客观公正是新闻赖以生存的要素,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标题可以对新闻中的事实进行评论,但论断一定要以新闻的内容为依据,论据不足,即使标题是正确的,也会令读者感到没有说服力。不能为了片面追求吸引力而不顾事实,对事实做过分的夸大和渲染,以致对新闻事实的评价不准确。
二、新闻标题制作的技巧
1.准确、简练。所谓准确,就是没有偏差。标题体现了完整、清晰、恰当、贴切的特点。这是标题制作的基准和第一要则,对标题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做不到准确,标题便无法周全地简述文章的要义、客观地概括文章的主旨,也就丧失了基本功能。
同样简练的标题在文章中也起关键作用。简练的标题,醒目、顺耳、动听、易记、易传。给读者打下深刻的思想烙印,值得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2.生动、活泼。生动、活泼的标题最易吸引读者的眼球。标题要有表现力,除了告诉读者事实而外,还要让他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染到什么,要给人以启迪,做到言有尽而意无穷。
标题要把新闻中的精华告诉读者,还应讲究生动性,以优美的形式吸引读者。为此。要借助一些修辞手段,如比喻、借代、比拟、双关、反语、排比、呼告、仿词等。例如:1991年11月14日《经济日报》刊发的《醒来,铜陵!》一文,报道铜陵市解放思想,改变观念,标题把“铜陵市”当人来写,用“醒来”二字呼唤,生动而具有震撼力;1996年12月2日刊发的《难舍千年“摇啊摇”》一文,其中“摇啊摇”是乌篷船的驾驭方式,以此借代乌篷船,生动有趣。
别外巧用诗词佳句或模仿现成句式格调,巧用词语或语句之间的各种联系表现标题内容也可以使标题简练而富有情趣。这方面常用的修辞手段有引用、仿拟、对比、对偶等。例如;1997年7月1日《_》刊发的《香港回归日 扬眉吐气时》、《讴歌香港回归 吟赋神州大业》等对偶式标题,生动优美,比一般陈述事实更具有表现力。
标题新闻范文 第7篇
制作标题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是新闻作品成功的前提。尤其是报纸的新闻标题,更要注意词句的修饰,讲究语言的鲜活、生动形象和含蓄凝练。标题制作得好,它就像一串珍珠般惹人喜爱,令人读来、听来不仅能耳目一新,饶有兴味,而且能获得“好题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之自如”之感。
在此,笔者结合10余年的新闻工作经验,浅显地谈一些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对新闻标题制作的看法和意见。
表意准确,表态鲜明
新闻要准确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所以新闻标题须切实做到表意准确,表态鲜明。
标题要忠于事实,即在概括浓缩新闻事实时,不可虚构事实。必须无条件地忠于事实,这是制作新闻标题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概括的事实应是新闻中本来就有的,不是虚构的;标题可以从新闻中选择某一事实,但是这种选择不能不顾及事物的全貌,不能歪曲新闻的基本事实。
标题态度鲜明,即指标题报告事实有鲜明的倾向性,笔下带有感情。标题在报告真、善、美的事件和现象时,欣喜之态跃然纸上;披露假、丑、恶的事件和现象时,则愤懑之情溢于笔端。当然,并不是说所有标题都必须或褒或贬,才算态度鲜明。一般说,标题的态度可分为三类:肯定态度如歌颂、赞扬、支持、同情,否定态度如斥责、揭露、嘲笑、讥讽,既不肯定也不否定态度。肯定与否定都有鲜明的倾向性,当然是一种鲜明的态度,既不肯定也不否定只要不是含混,而是根据实际情况作客观报道,也是态度鲜明。如果片面强调要表现褒贬扬抑的态度,反而会使标题的导向发生偏差。
不含倾向性的标题,使用的词语不含褒义或贬义,而是中性。这里虽未对新闻事件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态度,但这种不表态,本身就是一种态度,是不表态的表态。读者仍可从中得到某些启示,也有助于加深对新闻事实的理解。
运用超常规的修辞手段
所谓超常规修辞,就是在特定语境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有意冲破搭配规则,造成语义变异,在读者心中唤起联想,使词语或短句产生不同凡响和新鲜独特的表达效果。语言符号本来是线性的,词语只能挨个依次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出现,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这种线性的语言序列和要表达的立体思维有一定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思维表达的需要。而一条好的新闻标题,则要尽可能唤起读者的想象,尽可能多地表达丰富的信息,这就必须借助修辞,特别是超常规修辞。新闻标题中常用的超常规修辞有谐音格、收启格、引用等。
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一新闻标题,尤其是主题一定要做成实题,尽量将新闻要素做进标题之中。
二标题的主谓宾结构必须完整,避免出现双谓语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情况;新闻标题必须有动态词汇,主要为“行为主体+行为+行为客体”的句式结构。消息标题中力戒“的”字结构XXX的XXX、“是”字结构XXX是XXX、“和”字结构XXX和XXX、“为”字结构为XXX等静态句式出现;标题主要只用主动语态,慎用被动语态作为新闻标题,以使新闻事实表述得更加直接、有力。
三对已经发生过的新闻事实,除特殊需要外,无须在标题中加上时间,如“昨日”等,用现在时表述基本新闻事实,以使报纸感觉鲜活,给读者以强烈的时间感;对将要发生的新闻事实,应该在标题中用“将”注明,否则会李代桃僵;新闻标题中应尽可能地省略标点符号。顿号和逗号,尽量用空格来替代,以使版面透气,更加清丽。严禁使用感叹号,避免给人以主观感彩。尽量不使用省略号和破折号,因为省略号至少要占用两个字符的空间;尽量不使用问号,在句式本身为疑问句的时候,禁用问号;除表达反语的意义外,尽量不使用引号。
四新闻标题中严禁出现重复字眼;新闻主体中的人如果不为常人所知,不宜出现在主题中。如果必须出现在主题之中,则可用该人的身份替代;尽量在主题中回避字数太多的人名和地名,转放在副题中;严禁在标题中出现不常用或易引起误解的地名简称;慎用多行主题,否则起不到标题原应承担的醒目和提示的作用;标题尽量不折行,不裂句;迫不得已转行的时候,要注意单独成行的一句要意义完整,不引起歧义。
五副、主结构的标题,要特别注意引题和主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当副题的主语和主题的主语非同一主体的时候,尤需小心语义之间的连贯和协调,避免出现主语不明确,让人产生歧义。
六副题在补充说明主题意思的时候,避免出现主体事实的重复;如无特殊需要或者明显的是非判断,避免在标题中出现主观色彩浓厚的字眼,如“竟然”、“胆敢”等字眼,尽量保证报纸的理性色彩和客观形象;不提倡在新闻标题中使用问句,新闻内容是什么就告诉读者什么,无须哗众取宠、欲擒故纵;新闻标题中作出的判断,要在正文中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避免出现孤证、过头的判断;新闻事实是一个个例的情况,新闻标题中慎用宏观表述。
七标题中尽量不要出现专业性过强的词汇,善于用已知的事物作为桥梁,将生僻的专业词汇翻译成通俗的语汇,不用方言、土语、庸俗低级和不切实际的字句作题等。
总之,标题是要准确地概括事实,从思想上要注意实事求是,从作风上要注意认真细致,从语言上要注意字斟句酌。
本文由叁佰于2023-11-08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4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