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质健康工作总结(合集6篇)
- 总结
- 2024-05-05 12:53:12
- 151
体质健康工作总结 第1篇
摘 要 通过对2013-2014学年新疆大学2012级、2013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统计数据,对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进行数理统计与比较分析,以求对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建议,为进一步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实施教育部、国家育总局制定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新疆大学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测试结果 分析与研究
根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对我校大一、大二学生进行了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的体质健康测试工作,并对采集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中找出影响我校学生体质健康主要的因素,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校教育教学与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可参考的测试数据。
一、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新疆大学2013-2014学年2012级、2013级在校学生,其中男生5369人(汉族学生为3707人,民族学生为1662人),女生4998人(汉族学生为2740人,民族学生为2258人),共10367人。研究起止时间是2013年9月至2014年1月。
(二)测试项目
我校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选择了身高标准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1000米跑与800米跑、立定跳远、xxx体重指数6项指标作为测试项目。
(三)测试仪器
本次测试过程中全部使用由教育部权威部门认定的无线电子测试仪器(xxx公司),软件为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数据采集软件,测试过程为人工监控。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统计学及有关体质健康调研的论文和期刊,为本统计分析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测试法
对2012级、2013级学生进行体质指标测量,包括形态指标(身高、体重)、机能指标(1000米跑和800米跑、肺活量)和素质指标(立定跳远、xxx)。
3.统计分析法
将2012-2013学年度2012、2013年级本科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依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评评价分析
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评评价见表1,结果分析如下:从总体平均分水平上看,2012级学生分高于2013及学生分,可以看出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成下降趋势。同时,可以看出汉族学生女生平均分高于男生,而民族学生男生平均分高于女生。在测试评价等级上,从统计结果可以看男生到是比女生要好,汉族学生比民族学生好,但从总的等级评价的数据分布曲线上看,其合理性不够,达到优秀水平人数的百分比太小,尤其民族女生学生比例更是偏低。
(二)身体形态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
身高是反映人体纵向发育的指标,也是最直接反映人体形态的指标。体重是直接反映人体的骨骼、肌肉、脂肪等及内脏器官发育状况的指标。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评价大学生的身体匀称程度和营养状况。
身高标准体重总评价(见表2)统计结果如下:从2012、2013级中可以看出其总体平均值,我校男生和女生等级评价比较好,都在正常范围之内。然而,应该指出,从表5中可以看到男生的“肥胖”、较低体重等级的百分数比例过大,其中这两个比例汉族学生高于民族学生,“营养不良”等级的百分比也偏高,男生在正常体重范围的百分比相对偏少,还没达到50%。女生从表6中可以得出,身高标准体重总的等级水平分布要比男生合理,几乎全部达到了50%以上,但是“较低体重”等级的百分数比例过大。
(三)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与分析
身体机能是人体组织器官和各系统表现出的生命活动能力,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是以评价学生心肺功能和耐力水平的指标,既测试有氧耐力,也测试无氧耐力水平。肺活量体重指数是相对于体重的肺活量数,反映肺的容积和扩张能力,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人体肺功能优劣,是评价人体呼吸系统机能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肺活量体重指数从总体平均水平上看,平均指数等级的总体水平,在“良好”的范围内,优秀比例低于男生,相比其他项目比例比较合理。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总评评价结果总体上看,2012级、2013级男生到是比女生要好,汉族学生比民族学生好,但从总的等级评价的数据分布曲线上看,其合理性不够,达到优秀水平人数的百分比太小,尤其民族女生学生比例更是偏低。2012级、2013级男生、女生的总体水平正常,及格率分别为、。
2.从身高标准体重总评价统计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在校本科生其总体平均值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是,男生的“肥胖”等级的比例过大,女生身高标准体重总的等级水平分布要比男生合理,但是“较低体重”等级的百分数比例过大,营养不良和肥胖的人数较多。男女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在正常值范围内的比例偏少。
3.从身体机能的指标测试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校在校本科生总体平均水平上,都在“良好”的范围内,耐力项目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总体平均水平较好,其中男生的优秀率比较高。男生的肺活量体重的平均指数等级的总体水平比女生要好,是处在“及格”的水平上。
(二)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积极性。加强对体育与健康的宣传和引导,让体育锻炼意识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自然地渗透到每位大学生的言行中。使学生了解体育,认识体育的价值,把体育运动作为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增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2.增强对大三、大四体育选修课程的改进力度,尽可能的在允许的范围内增加体育选修课,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在大二以后,继续以体育课的形式参与体育锻炼。
3.学校作为教育机构,就应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并把健康教育溶入到学校各项日常教育的工作中去。学生的健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行为,在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出现大的成效的。为此,学校不能只重视重点学科、重点项目的建设,不能以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代价而忽视对学生健康方面的教育与投入。
4.建立体质健康档案制度,以学年为单位向学校和体育部提供体质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分析数据,并将测试数据与分析结果汇总成分析表格或结论性的总结报告,以达到为学校领导和教师了解每一学年度全校本科学生健康体质的基本情况,为学校能及时了解与关注全校学生身体健康的总体状况提供相关的统计数据,为学校的教育改革服务。
基金项目: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XJU2013JGY27),新疆大学校园联合项目(XY110266)。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学生体质健康标准[S].2012.
[2]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编委会.《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体质健康工作总结 第2篇
关键词:_增强体质_;_健康第一_;体育课程目标价值取向;比较
中图分类号:
1.引言
_健康第一_已经成为21世纪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但是一些学者和基层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很难贯彻执行,表现出思想和行为不统一的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正确理解_健康第一_和_增强体质_的异同。本文从不同的角度解析二者区别和联系,旨在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_增强体质_和_健康第一_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区别
社会动因
_增强体质_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
1961年体育教学大纲首次确立了_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_的目标体系, 1961年、1978 年、1987年和1992年体育课程目标虽然制定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体现了_增强体质_的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
xxx关系恶化,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发生变化。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xxx之间的分歧逐步恶化,新中国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1962年体育课程目标明确地指出了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为主的指导思想。
学生体质不佳是形成_增强体质_主流价值取向的原因之一。1959年至1961年,连续3年的自然灾害,学生的体质和健康状况严重不良,身高和体重远远低于各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1979年扬州会议认为学校开展体育卫生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把学生的体质是否有所增强作为评定体育工作成绩的最根本的标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明确了_四个为主_的指导思想之一是以增强体质为主。
1985年确立_体育强国_的战略目标的要求。学校体育在让学生掌握体育_三基_的同时,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任务。 因此在这段时期内,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目标的主流价值取向是增强体质,旨在为国家体育培养更多的后备人才,为竞技运动人才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_健康第一_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产生的社会动因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1999年颁布的《_中央_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基础教育要贯彻_健康第一_的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本质内容
_增强体质_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本质内容
我国学者认为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它是在遗传性和获得性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运动能力、适应能力、心理因素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从五个方面来评价体质的水平。美国学者认为体质从是_表现一个人能有效活动程度的一个状态。_,_精力充沛地完成日常工作而不过度疲劳的一种体力状态。_ 目前最权威的观点是指人们已具备或能获得的进行身体活动的能
力。美国学者把体质概括为两个方面,与健康有关的体质(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速度、爆发力、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都侧重于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来理解体质。
_健康第一_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本质内容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做出的定义是:_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总称。_由此可见,健康应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3._增强体质_和_健康第一_两种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的联系
对_增强体质_和_健康第一_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质是身体的质量,是健康的物质基础,是健康的前提条件,健康是体质的外在状态表现,是一种身体质量和状态之间的关系。健康是一种动态平衡,体质能维持一定动态平衡。所以体质是健康的前提和基础,健康是良好体质的最终目标,健康包括体质。_健康第一_的_健康_的概念与_增强体质_的_体质_是大概念和小范畴的问题。
我国学者认为体质的范畴比较大,包括了适应能力和心理因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忽略了这些因素,只注重到体育的本质原理的一部分,即生物层面,忽略了心理学与社会学等方面。健康第一应该是对增强体质的补充与提高,体育课程目标不仅仅要增强体质,而要在增强体质的基础之上,使学生在社会适应、心理和道德方面都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有利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真正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4._对_健康第一_和_增强体质_关系的论述
在总结2001年开始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得与失的过程中,体育课程学者、专家和一线体育教师有不同的结论,一致的观点是_健康第一_的体育课程目标主流价值取向是符合时展的,但对_健康第一_和_增强体质_的理解出现各种观点。
2007年国家教育部开始修订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5月24日,《_中央_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明确指出:_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青少年体育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_。
体质健康工作总结 第3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妇女保健;应用价值分析
近年来很多调查资料显示,我国女性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果妇女一旦产生妇科疾病而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则会严重影响她们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会诱发其他妇科疾病。因此,作为医务人员,要高度重视并做好妇女保健工作,宣讲妇女保健相关知识,给予她们更多的关怀、理解与支持。本研究旨在探讨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工作中的应用价值,为妇女保健工作提供建议。我院随机选取了2011年8月~2013月12月,来我院进行妇科咨询、体检及就诊的98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分析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8月~2013月12月,来我院进行妇科咨询、体检及就诊的98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20~60岁,平均年龄为(±)岁,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患者和对照组49例患者,其中孕妇有34例,更年期妇女有21例。两组女性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上无统计学差异P>。
方法 将98例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指导,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健康指导,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从两组患者的HAMD总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睡眠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最后并将对比的结果和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常规健康指导 ①首先由护士帮助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并让每位患者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每一项身体检查的结果和意义;②安排专门的心理医生对每位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③采取课堂教育模式,定期为每位患者进行生殖保健教育[1]。
观察指标 对两组女性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并对两组患者的HAMD总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睡眠质量进行对比。
统计学处理 将资料检查核对后,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P
2 结果
对照组49例患者的HAMD总分为(±)分,伴有睡眠障碍的女性患者有10例,占患者总数的。实验组患49例者的HAMD总分为(±)分,伴有睡眠障碍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实验组女性患者在HAMD总分、 睡眠质量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各种并发症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实验组中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存在的并发症有阴道炎、宫颈糜烂、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实验组女性患者在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P
3 讨论
体质健康工作总结 第4篇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发布与实施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为积极贯彻落实《_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进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和_《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学校树立“健康了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教育手段,也是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为此,我校十分重视《标准》的实施工作。现将我校贯彻落实《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积极宣传,提高认识、加强管理
本学期初,学校利用班主任会、体育教师会议、“红领巾”广播站和板报形式对《标准》的测试项目以及锻炼方法进行经常性的宣传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目的。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锻炼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并通过征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进行教育。同时成立了《标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xxx校长担任,副组长由xxx书记担任,组员由学校校务会成员、体育教师担任,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分工明确,同时拟定了《标准》的测试计划和工作重点,要求各校要严格按要求进行测试和评价、及时汇总、统计和上报测试结果。给家长下发了一封信,对体质抽测的项目、标准、锻炼方法进行了知会和培训,确保学生家长的培训与监督作用。
二、注重效果,与各项体活结合
实施《标准》质量的好与坏不仅取决于测试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开展活动的过程,若活动开展的好,学生积极参加效果就好,否则效果就差。我校把《标准》与体育教学结合、与课外体育活动结合、与运动竞赛等项目结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标准》项目测试统计结束后良好率平均达到了85%以上。对体育教师和和班级进行抽测,体育教师每学期抽测两次,班级每周进行单项抽测,学期中进行综合抽测一次,计入体育教师和班级量化考核。
三、认真组织测试
测试是实施《标准》工作中比较复杂的环节。我校针对测试项目进行了分工,体重、身高、肺活量等运动项目由体育教师负责,录入由班主任老师负责,上传由分管主任负责,测试前学校对测试人员进行统一培训,确保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存
1、我们对测试的原始数据和统计资料进行了妥善保存,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标准登记卡》用以记录每学年的测试和评价结果,毕业后放入学生档案。
2、测试结束后我们根据测试结果和评分成绩,写了一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材料,内容包括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和今后工作建议等。
总之,在这次测试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不足,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克服不足,发扬长处,再上新高。
体质健康工作总结 第5篇
20xx年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工作在学校的指导和督促下,圆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现就这项工作进行总结:
一、结合实际,制定事实方案。
根据《标准》要求,测试在每一年度的9—12月份进行。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适合本学校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加以说明。
二、加强宣传教育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利用升旗仪式向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深入进行思想发动,帮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和锻炼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加强锻炼,提高体质健康水平;让学生意识到健康对人的一生进步发展的重要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迈向成功的重要基础,让学生懂得只有坚持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才能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三、切实加强安全措施学校切实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
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一是对学生日常的体育锻炼提出安全要求,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二是测试前检查和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有病或身体状况不好的学生,不得参加测试,实行缓测或免测;三是测试前要检查场地器材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四是测试前要给学生讲清测试细则和安全要求,引起重视。
四、认真组织测试测试是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工作中较复杂的环节。
我学校充分利用体育课的时间进行测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评价每一个学生,并对每一个学生提出努力的方向。
五、做好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保存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结果和评分成绩,既是检查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效果的重要指标,也是对青少年儿童的身体状况进行追踪调查研究的宝贵资料。学校建立和健全了学生体质健康档案制度,及时上报数据。
六、不断探索研究实施《标准》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实
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改进组织管理方法,不断积累经验,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组织管理方法,使《标准》的实施工作能够更加持久深入的开展,使我们的学生身体更强壮,更健康。虽然完成了今年的工作任务,但还有许多问题要继续研究和探索,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方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体质健康工作总结 第6篇
本学期我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分工明确,责任落实。
学校接到通知后,立即成立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xxx校长担任,副组长由教务主任xxx、后勤主任xxx担任,组员由各班班主任及全体教师担任,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xxx校长明确分工,工作落实到人。要求每位成员把自己的工作落到实处。
二、广泛宣传,提高学生健康意识。
为了让学生意识到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的重要性、必要性。一是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营造健康第一的意识氛围:借助校园广播、健康专栏,班级黑板报、健康教育课;二是充分利用时间宣传:周一升旗仪式、学生会、班会课等。由于学校宣传工作细致到位,每一位学生都自愿参加体检,积极配合并协助监测队完成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
三、积极准备,协助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队顺利完成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按照局统一的监测要求,根据安排及时对我校学生体质监测,做好体质监测的房间、桌凳、照明、水源等准备工作,同时安排德育处xxx、xxx两位老师监测时做好学生组织工作和茶水供应等服务工作,监测时各班主任须带领学生到监测点指导学生。由于我校积极配合准备工作充分,促成此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得以顺利安全地完成。
四、按照要求完成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其他工作
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后,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立即着手安排人员进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其他工作。
五、统计分析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根据反馈,对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情况进行分析统计,从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来看:
(1)本学期学生身高、体重、肺活量与前次相比,仍呈增长趋势;学生视力有所好转;学生营养状况继续得到改善;与前次相比,学生营养不良率检出率没有明显变化。
(2)学生体质健康存在的问题:学生肺活量不良检出率有所提高。
六、今后工作的建议
本学期学生体质监测结果表明,我校学生身体状况总体是好的,优良率达到75%,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这些现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1、在工作中认真贯彻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2、正确积极的导向,严格学生体质健康的评价、激励学生积极进行身体锻炼。
4、完善制度,有效落实。
以_每天锻炼一小时_为切入点,把确保_健康第一_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以提倡学校教育要树立_健康第一_的指导思想,切实抓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不断纠正和改变目前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现的突出问题,从而使学生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人格,将_健康第一_的指导思想落实到实处,提高我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本文由admin于2024-05-05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9817.html
上一篇
学期的总结与展望(热门12篇)
下一篇
质量工程师总结(必备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