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示波器实验实验总结(精选3篇)

示波器实验实验总结(精选3篇)

  • 总结
  • 2024-05-05 11:57:08
  • 148

示波器实验实验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超声 脉冲xxx 影像物理学

在医学影像里广泛应用的超声成像技术,主要便是利用了超声脉冲xxx原理。由于这种医学影像技术的人体成像原理是通过超声波的能量来实现的,所以对人体无任何辐射性危害,而且因为该成像技术成本较低、安全性高,已被普及广泛应用到临床、介入治疗等方法中,成为医院里医学影像设备中重要设备之一。随着超声成像技术的普及应用,超声影像技术的物理原理基础在医学影像物理学也变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超声影像的物理方面基础,能够帮助认识和理解超声的含义及超声影像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通过利用超声脉冲xxx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促进超声影像物理学的学习,详细如下。

1 实验研究目标

超声成像的目的在于,声波于人体各组织的穿透能力达到可以深度成像。超声成像所测算的物理量为声波的xxx幅度和相位,xxx的时间常用于定位声波的深度。由于声波在人体组织的穿透速度约等于常数,因此xxx的特征可以反映不同人体组织密度的不同。经过对反射xxx的接收,并使其在显像屏上以不同的亮度等级呈现,最终形成超声图像。而若超声波的频率越高,则其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分辨率越高,所成图像质量越佳。但是由于声波穿透深度与声波频率成反比,深度越小频率越高,所以想得到质量高的高频超声成像是以牺牲穿透深度为代价的[1]。通过设计实施超声脉冲xxx原理设计影像物理学实验,可以更好的掌握声波的产生及传播原理,提高对超声波图像的物理意义的理解,掌握超声波的各项参数对超声最终所成图像的影响。

2 实验设计原理

超声波的基本参数有三个,包括频率、波长和声速。声波的振动频率f=振动数/时间(s),f由振动源决定,声波(在人体内部)的传播速度c取决于传播媒体。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后之后,改变了起载体功能的超声波的物理特性,例如使能量发生衰减改变,xxx的传播方向发生反射、衍射等改变。而临床诊断所需要的信息就依托存在于这些不断变化的物理参数中,这些物理参数的不断变化不仅是诊断信息的依附,更是一些补偿机制的依据[2]。xxx的吸收定律、反射定律等是掌握超声波成像原理的关键。超声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而引起的能量变化为一个能量衰减的过程,像声束在人体组织表面发生折射、散射等均会减弱入射声波的能量。不管声波通过的内部是何种分子过程,超声波能量的衰减均符合如下式的负指数形式规律:

3 实验仪器设计及内容

本次实验中所需要使用的实验仪器包括:超声体模、美国OLYMPUS公司的超声发射接收仪器、超声测试模具及迈瑞公司的DP6600的超声诊断仪器。通过这些设备,依据实验要求事项,设计了两个内容的实验,详细如下:

图像与体模的验证实验

首先通过超声诊断仪器的探头来探测超声体模,观测超声图像所显示的体模信息,而后将超声图像与超声体模进行对比,以此来掌握超声图像所反映的物理意义。而后对超声诊断仪器的各项参数进行完成调整,包括声波速度、诊断仪探头的发射频率、声波功率及超声xxx的接收灵敏度等[4],同时观察超声显示图像的改变情况。实验目的包括了解超声波各项参数对超声图像的影响过程,所以调整超声各项参数对图像变化情况的影响,应被记录、加入到最终的实验报告中。

综合测算声速类实验

通过使用示波器、超生脉冲xxx规律、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及超声波测试部分,来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记录、计算。实验进行时,需要注意示波器和超声波发射接收仪器的仔细连接,而后将恰当的传感器接入超声发射接收仪器的T/R端口,且把传感器置于适当测试模具的有利位置。在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进行计算时,同时观察、记录示波器所反映的波形图,利用示波器的B扫描功能及X轴扫描拓展功能,来对中间两个不同界面的反射脉冲xxx分别对应的峰值点间的时间差进行详细记录,以此来完成对超声波在介质水中的穿透速度的计算。在关于声速计算的最终实验报告中需要包括:声速测试的物理原理,测得的脉冲xxx波形,对两个脉冲xxx分别的峰值点和峰值点间的时间差的标识,详细计算过程,实验中产生的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在对超声波在有机玻璃内传播的衰减系数进行计算时,观察示波器所反映波形,记录测试模具里两个界面脉冲xxx的峰值幅度。

4 结语

在影像物理学的研究中,包括许多用于成像的物质波。本次实验选取的超声波为其中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物质波,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对超声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规律及声波的衍射、折射、散射等在超声成像中的作用进行深入了解,理解超声影像显示的物理原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像物理学里的理论进行了验证。

参考文献:

[1]任杰.基于超声脉冲xxx的影像物理学实验设计[J].科技信息,2010(5):436.

[2]xxx,xxx超声影像实验设计[C].//第六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实验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10:310-312.

示波器实验实验总结 第2篇

关键词:设计性实验教学;课题设计;课题评估

《数字电路实验》是我校电子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继《数字电路》理论课程后单独的一门实验课程。《数字电路实验》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续,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数字电路实验也是《微机原理》、《微机接口技术》等的前端课程,有着很重要的地位。数字逻辑电路技术领域的知识包含理论和实践,这一特点决定了数字电路实验教学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数字电路实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验教学中的重要课题。我们尝试把数字电路实验分成三部分进行:基础实验;单元电路设计实验;综合性设计实验。第一步分的基础实验是和理论课程紧密的结合,实验的设置主要是一些入门级的基本概念,进度跟随理论课程同步进行。第二、第三部分是在第二学期进行。第二部分的单元电路设计是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电路的重要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属于验证性的实验。第三部分是数字电路综合设计,在综合设计的题目中,适当的涉及一些传感器,模拟电路等其他课程中的知识,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一、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内容设置。在传统的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的影响下,每一次的实验内容仅仅局限于验证理论课上的结论。对于通过实验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方面有所欠缺。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内容中,很少有涉及到模拟电路、传感器等方面的内容的综合性实验。传统验证性不利于培养现时代所需要的有理论知识、有动手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2.实验设备。传统的数字电路实验设备实验教学的手段相对落后,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也就受到了限制。实验一般是在面包板或者是类似于面包板的实验箱上进行。学生只要对照书本连线即可完成实验。造成了部分学生在不懂实验原理的情况下,依样画葫芦也同样完成了实验。部分学生在做完实验后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起到实验教学应该起到的作用。

3.实验报告和实验评分。合理的成绩评定方法是客观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指标。传统的实验考核成绩主要由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决定。但由于传统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式的限制,依靠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的评分方式无法全面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原理、技巧、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有失公正、全面的评分原则。

二、设计性实验教学必要性

验证性实验是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仅仅是验证性的基础实验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后继课程和当前的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设计性实验则要求学生在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后,运用一种或多种方法完成教师给定的实验。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明确指出:“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完成的实验”。设计性实验在实施的过程中,很明显的产生了以下几个特点:

1.发挥了学生实验积极性。在数字电路的设计实验中,实验教师只是给定了实验的课题,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根据课题的实际情况,对部分设计性实验课题给出了原理性框图。设计实验并不规定实现课题的方法和手段,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实现实验器材、方法和手段。学生必须自己查阅资料,规划实验过程和方案,设计实验电路,主动询问教师。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例如课题:晶体管图示仪用的xxx锯齿波发生器设计。该题可以用常规的模拟电路实现,也可以用数字器件加上部分模拟器件设计出性能更稳定的电路。学生在接受设计课题后,首先是要查找资料,了解图示仪工作原理,查找xxx锯齿波发生器各种设计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2.在实验方法上的多样性。设计性实验的课题是明确的,但是并不规定实现课题的方法。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当多个实验小组在选择了同一个实验课题时,各个实验小组会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在设计性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了人的创造性思维,也就是最大限度地调动了积极性。例如:在实现图示仪中用的锯齿xxx波发生器电路设计时,可以采用555电路作为CLK信号,对数字电路的计数器进行计数,通过运放产生锯齿波和xxx的设计方案。但是也有同学用555电路作为振荡器,使用三极管对555波形输出进行积分,从而直接产生xxx锯齿波的实验方案。

示波器实验实验总结 第3篇

【关键词】xxx规定;xxx的飞行方法;前期准备;设备调试

DVOR是陆基导航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导航设备,通常与DME设备安装在一起,构成ρ-θ导航方式,从而引导飞机安全、有效的飞行。笔者通过对DVOR4000设备的xxx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同行们一起进行交流和探讨。

1.xxx的定义、作用、目的和周期

xxx的定义

飞行校验是指为保证飞行安全,使用装有专门校验设备的飞行校验飞机,按照飞行校验的有关标准、规范,检查、校准和评估各种通信、导航、监视设备的空间信号质量、容限及系统功能,并依据检查、校准和评估结果出具飞行校验报告的过程。

xxx的作用

1)新建、更新和重大调整后的设备,无法完全通过地面调试对其空间信号质量和全部系统功能进行检测和校准。2)运行中的设备可能因为自身老化、故障、电磁环境变化等因素产生空间信号漂移等运行风险,这些风险无法通过地面监控手段进行有效控制,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进行重新检测和校准。

xxx的目的

对设备空间信号和系统功能进行检查、校准和评估,在确保设备或系统满足安全运行要求的基础上,努力使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

xxx的周期

《民用航空通信导航监视设备飞行校验管理规则》规定,全向信标在承担进近导航功能时,定期校验周期为540天;投产校验后270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全向信标承担航路航线导航功能时,定期校验周期为1080天;投产校验后540天内执行一次监视性校验。

2.xxx相关的组织工作

根据飞行校验的规定,校验对象的运行管理单位应当安排人员主动配合校验机构共同完成飞行校验任务。当运行单位接到xxx通知后应当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1)运行单位接到xxx通知后,提前填写xxx请示。联系相关负责人落实停机位和机组人员进出机坪证件。

2)组织xxx协调会,落实相关项目,其内容有:机组呼号、通话频率、加油类型、天气状况、xxx计划、备降场等。

3)协调会结束后准备原始资料提供表,航行通告。

4)准备上一次的xxx数据,检查调试电脑, 准备与机组通信的相关设备等。

5)联系机场现场指挥中心,要求协调电源车和加油车。

6)每次xxx结束时,接到机组后需落实下一次xxx开始的时间以及是否需要加油等。

7)当xxx全部结束后,应在机组处取得收费通知单、机务存档和xxx报告,在取得飞行校验报告后,根据《飞行校验》第四十八条而采取相应的措施。

设备的飞行方法

1)基准方位:飞机按监控器方位(通常情况下)飞行距VOR台10-20NM一段径向线,检查方位误差、调制度是否符合要求。

2)辐射图精确度(校直,弯曲,抖动):在飞圆周、航线、进近、进离场中检查。

3)极化 :在飞径向线时飞机作左右30度横滚机动飞行以及转弯时检查方位误差的变化量。

4)方位告警:飞行方法同1)。

4.xxx前运行单位的准备工作

人员和器材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