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跟师总结论文(通用4篇)

跟师总结论文(通用4篇)

  • 总结
  • 2024-03-01 09:36:51
  • 188

跟师总结论文 第1篇

【摘要】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中青年男性,发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强直性脊柱炎由于晚期的不可逆转性、高致残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不便。因此,对强直性脊柱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临床采用中医治疗与护理的联合方式,能够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强直性脊柱炎疗效。

【关键词】脊柱炎,强直性;中医护理;综述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新骨形成,逐渐导致关节强直和功能障碍[1]。炎症反应和骨形成可能是AS的两个独立过程[2]。与骨形成相关的功能障碍最终将对AS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3]。AS属中医学“大偻”范畴。中医治疗AS方法多样,临床上采用外治法如中药熏蒸、按摩、热敷、中药穴位贴敷、针灸等,具有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内治疗法以辨证论治为基础,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能延缓AS疾病进展,改善预后[4]。AS在中医治疗基础上辅以相应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关节症状。现将近年来AS的中医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1综合性护理

xxx等[5]通过开展综合护理干预AS患者,结果发现,综合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护理。护理后患者的穿袜、弯腰拾笔、触及高处、坐位站立、平卧位起立、直立后望、不扶物站立、蹬台阶、日常活动、忧虑、饮食、睡眠、不适、健康感觉、疾病控制、压力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及常规护理组。xxx等[6]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在对AS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后,患者功能锻炼依从性和运动功能指标均取得了良好效果。xxx[7]通过给予AS患者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发现,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及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xxx[8]对AS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发现,患者Bath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各项评分均改善,综合护理可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的基础上提升护理效果。马春街[9]发现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AS患者疼痛感和腰骶部压痛感。代琳琳[10]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AS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发现,对AS患者进行全方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家庭与社会支持、定期随访与复查等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2中医情志护理

情志护理对AS患者至关重要。AS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临床护理应注意与AS患者进行交谈,积极心理支持和干预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xxx[11]对经筋火针温灸治疗的AS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结果发现,护理后中医情志护理组患者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生活质量等明显改善。说明给予AS患者中医情志护理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xxx[12]将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AS火针灸治疗中,护理结果显示,干预后中医情志护理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降低;BASDAI、BASFI、BASMI、患者总体评价均明显降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身体疼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明显升高。说明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AS治疗中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xxx等[13]通过耳穴埋豆治疗联合中医情志护理AS急性期患者发现,情志护理组疼痛改善程度及临床疗效均优于非情志护理组。

3延续性护理

xxx等[14]通过对AS患者延续性护理发现,干预6个月后,延续性护理组BASDAI、BASFI明显低于干预前,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平均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天数优于干预前6个月。说明在AS患者临床治疗中运用延续性护理可缓解患者情绪,提升患者院外坚持系统康复训练和药物使用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诊和再次入院,最终使AS患者得到最佳的康复效果。xxx[15]研究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AS患者中的效果,结果发现,分阶段延续性护理不仅可以改善患者身体与心理状况,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达到最佳应用效果。xxx[16]观察延续性护理模式对AS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发现,延续性护理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各因子评分、胸廓扩展度均高于干预前,患者疼痛评分、晨僵时间、枕墙距均低于干预前。延续性护理干预后AS患者能保持良好心态,合理用药、自我监测、功能锻炼、定时复诊及合理饮食等依从性提高。xxx等[17]通过观察发现,延续性护理后AS患者疼痛VAS评分明显降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晁少榮等[18]通过分阶段延续性护理发现,患者出院后各项指标检测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生活质量均改善。

4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AS要注意熏蒸后嘱患者酌情补充水分,半小时内不可洗澡及外出,以免扩张的毛孔受风寒入侵。护理时应协助患者擦干,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勿汗出当风。xxx等[19]通过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AS护理观察发现,中药熏蒸组患者的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方面,中药熏蒸组优于对照组。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疗效。xxx等[20]观察中药熏蒸联合康复护理AS发现,患者枕墙距、Sch?ber试验、指地距情况均明显改善,且临床症状评分及实验室指标均降低。中药烫熨可有效改善AS腰背痛的症状[21]。运用该疗法治疗时注意避免温度过高,如出现起泡,应及时消毒并密切护理[22]。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xxx有抗炎、抗病及修复关节能力的特点。xxx红[23]观察穴位贴敷结合护理干预改善AS发现,AS患者腰部疼痛程度降低,晨僵持续时间缩短,脊柱活动度改善。说明穴位贴敷结合护理干预能改善AS腰部僵痛症状,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针灸疗法治疗AS患者临床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24]。xxx[25]通过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AS的护理观察发现,温针灸配合护理能明显改善AS患者腰椎及胸廓活动度,腰背疼痛及晨僵时间缩短,疗效显著。 5功能锻炼护理

胡艺译[26]通过研究功能锻炼护理对于AS患者康复影响发现,经过功能锻炼护理后,患者关节状态以及疼痛均明显好转,BASFI评分及VAS评分明显降低。说明功能锻炼护理能够减轻AS患者疼痛,有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及预后。xxx等[27]研究AS患者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效果及功能状态发现,功能锻炼护理组患者满意例数均明显升高;功能锻炼护理后AS患者的关节疼痛评分、腰骶部压痛评分较前明显降低,枕墙距、指地距、胸廓扩张度较护理前均明显改善。说明功能锻炼护理在AS中应用效果明显,可改善脊柱及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功能恢复。xxx[28]观察功能锻炼在AS护理中的使用效果,结果发现,功能锻炼护理组康复优良率明显提高。说明在AS患者护理中应用功能锻炼,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康复优良率。

6结语

由于AS晚期的不可逆轉性、高致残性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患者一旦停药易复发,还有可能发生并发症。综上所述,通过对AS患者采用综合性护理、延续性护理、功能锻炼护理,能明显提高患者康复锻炼及用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AS患者进行中医情志护理,积极心理支持和干预,可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对患者身心状态皆有改善作用。而中医辨证用药采取中药熏蒸、按摩、烫熨、中药穴位贴敷、针灸等方法,可使AS患者气血运行加速,除痹通络,解痉止痛,有效改善关节及脊柱部筋脉挛急、萎缩、僵硬状态,对AS患部的功能起到改善作用。临床采用中医治疗与护理联合,能够很好地取长补短,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但临床患者中医辨证类型有所不同,今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仍需灵活使用,三因制宜,对AS患者因时因地因人实施辨证施护。

7参考文献

[1]HUANGJ,SONGG,YINZ,[J].CentEurJImmunol,2019,44(1):59-64.

[2]VANDERHEIJDED,LANDEW?R,EINSTEINS,etal.

R[J].ArthritisRheum,2008,58(5):1324-1331.

[3]TANGHY,ZHAOY,LIYZ, :A[J].Medicine(Baltimore),2019,98(15):e15155.

[4]xxx.强直性脊柱炎的中医辨证护理体会[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31):96-97.

[5]xxx,xxx综合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11):158-160.

[6]xxx,xxx,高飞,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的效果分析[J].黑龙江科学,2019,10(4):84-85.

[7]xxx.中西医综合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生活质量及免疫系统功能的影响研究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130.

[8]xxx.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运动功能的

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4):193-194.

[9]马春街.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9):231-232.

[10]代琳琳.综合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用药依从性影响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34):248-249.

[11]xxx.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经筋火针温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包头医学,2017,41(4):55-57.

[12]xxx.中医情志护理在经筋火针温炙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1):104-106.

[13]xxx,xxx,苗金丽.耳穴埋豆联合情志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急性期患者疼痛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5(2):14-16.

[14]xxx,xxx英,xxx,等.延续性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3):78-81.

[15]xxx.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3):100-101.

[16]xxx.延续性护理模式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现代医学,2017,45(12):1836-1840.

[17]xxx,xxx,xxx今.4C延续性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3):129-130.

[18]xxx,xxx.分阶段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7,34(8):35-38,73.

[19]xxx,谢丽娜.中药熏蒸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合并宫颈癌的护理观察[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8,5(36):23,26.

[20]xxx,xxx,xxx,等.中药熏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及其康复护理[J].河南中医,2016,36(10):1859-1860.

[21]xxx,xxx,xxx,等.申时中药烫熨缓解强直性脊柱炎腰背痛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40-41.

[22]孙鸿翼.雷火灸联合中药盐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23):3206-3207.

[23]xxx红.穴位贴敷结合护理干预改善强直性脊柱炎腰部僵痛的临床观察[J].全科护理,2014,12(31):2900-2902.

[24]xxx强直性脊柱炎采用中医针灸综合治疗的机理及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2):14110.

[25]xxx.温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1):156,158.

[26]胡艺译.功能锻炼护理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5):159-160.

[27]xxx,xxx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康复护理与功能锻炼效果及功能状态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33):45-46.

[28]xxx,xxx,xxx.功能锻炼在强直性脊柱炎护理中的应用[J].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2018,7(1):167-168.

跟师总结论文 第2篇

摘要:中医体质辨识是使用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不同个体的不同体质状态,以及不同体质的健康和疾病倾向。不同疾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中医体质的分布均不相同。中医体质辨识为疾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医体质;研究进展;体质辨识

中医体质辨识是使用中医学基础理论,研究不同个体的不同体质状态,以及不同体质的健康和疾病倾向。从而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达到“治未病”、“因人而治”的目的。目前中医体质辨识已在基础公共卫生服务领域得到引用。

1中医体质辨识的研究

中医体质这一概念,最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记载,其《灵枢》第六十四篇“阴阳二十五人”中,便将人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划分为25种不同的体质类型[1]。《素问》篇中亦有很多描述体质的语言,如“是人者,素肾气胜”,这都是秦汉时期中医界先辈对中医体质的早期认识。进入现代以来,xxx教授根据前人经验及大量研究,将中医体质分为9个基本类型: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而这9个基本型又可分为正常体质和偏颇体质[2]。中华中医药学会在xxx的九分法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和《中医体质量表》,使得临床应用中医体质辨识有了科学的指导和规范[3]。

2不同疾病的中医体质辨识

不同的体质使得不同个体对于各类治病因素和疾病发展存在差异,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实,某种疾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不同,某类或某几类中医体质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这也给针对性的预防、治疗疾病提供了指导。xxx等[4]人对北京市1237例高血脂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北京高血脂患者以痰湿质、湿热质最为常见,且男性患者以痰湿质为主,女性患者以湿热质为主。xxx等[5]对2757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研究,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以痰湿质、阳虚质、阴虚质为主。xxx等[6]对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2018年2462例女性乳癖患者的研究发现,高寒地区乳癖患者以气虚质、阳虚质的单一偏颇质和气虚阳虚质的复合偏颇质患者为主。

xxx[7]以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12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的中医体质,发现痰湿质更容易罹患妊娠期糖尿病,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比例明显高于正常人群。xxx等[8]使用中医体质辨识仪和超声骨密度检测仪对济南市机关人员进行了研究,发现骨密度降低与阳虚质具有相关性,且针对性的使用中药加钙片的治疗方式,对改善骨密度降低有临床意义。xxx等[9]对120名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的患者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发现阴虚质31例、气郁质24例、痰湿质21例。xxx等[10]对172例乳腺肿块患者研究发现,乳腺肿块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以气郁质为主。但不同病例类型之间的中医体质也存在差异,其中纤维腺瘤以气郁质为主,导管内乳头状瘤以阳虚质为主,浆细胞性乳腺炎以湿热质为主。xxx等[11]研究了1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阳虚质、气虚质和湿热质是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主要中医体质类型,并且女性的阳虚质明显高于男性,重症患者的阳虚质明显高于中度、轻度患者。由此可见,不同中医体质容易罹患的疾病也不同。

3不同地区之间的中医体质辨识

xxx等[12]对昆山地区1336例人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结果显示平和质为,阳虚质为、气虚质为。并且男性湿热质多于女性,女性血瘀质、气郁质多于男性。xxx[13]对天津东丽区2332人研究发现,其偏颇中医体质分布以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为主。xxx等[14]对岭南地区2444例老人进行了中医辨识,排在前五的分别是阳虚质占,气虚质占,阴虚质占,湿热质占,血瘀质占。xxx等[15]对慈利县农村地区521人进行了调查,发现其偏颇中医体质分布为阴虚质135例(),气虚质128例(),瘀血质51例(),痰湿质50例()。以上可以发现,不同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不同,南北方、城市农村地区分布均有差异。

4不同职业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

xxx等[16]对安徽137例医学生中医体质分布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医学生中中医体质排名前4的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分别为、、、。xxx飞[17]的一项研究显示,北京某高职院校教师中医体质分布最多的是阳虚质,占了,其余依次为平和质、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血瘀、特禀质,占比分别为、、、、、、、。xxx仪等[18]研究了广州地区2204名公务员中医体质分布,偏颇体质中最常见的是阳虚质,占全部调查人员的,并且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阳虚质明显高于综合管理类公务员。xxx等[19]通过问卷调查对924例军事飞行员中医体质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军事飞行员中医体质分布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平和质、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

5小结

目前中医体质已作为我国基础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各类人群的中医体质横断面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却较为缺乏,特别是对中医体质的机制机理,如何指导临床实践的研究较为缺乏。不同疾病、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中医体质的分布均不相同。甚至个体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中医体质也会变化。这是中医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集中体现。疾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策略是现代医学关注的一個重点,中医体质辨识为疾病的个体化预防、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xxx,xxx,高成璐.浅谈中医体质学说[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6):18-20. [2]xxx.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4):1-8.

[3]xxx,xxx.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出台[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4):297.

[4]xxx,xxx,xxx北京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及其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9(23):5679-5682.

[5]xxx,xxx,xxx,等.老年人中医体质及体质指数与高血压的关系[J].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2):1462-1465.

[6]xxx,xxx,xxx,等.高寒地区乳癖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成因分析[J].河北中医,2019,41(8):1181-1184.

[7]xxx.中医体质辨识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5):142-143.

[8]xxx,xxx,xxx,等.济南市机关人员骨密度降低与中医体质分型的相关性及中药干预的效果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9,17(2):137-139.

[9]xxx,xxx.甲亢伴甲亢性肝损害中医体质辨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6):205+207.

[10]xxx,xxx,孙莉.172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9,51(5):38-40.

[11]xxx,xxx.慢性牙周炎病人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分析[J].精准医学杂志,2019,34(2):155-158.

[12]xxx,金悠悠.昆山地区1336例居民中医体质分布规律[J].山西中医,2019,35(5):50-52.

[13]xxx.东丽区某社区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调查[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9):81-82.

[14]xxx,xxx,xxx.岭南地区老年人中医体质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21):135-136.

[15]xxx,李杰.慈利县521例农村老年人及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辨识调查与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8(11):1341-1344.

[16]xxx,xxx.医学生中医体质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8(6):16-20.

[17]xxx飞.北京某高职院校教师中医体质研究[J].中国民间疗法,2019,27(21):63-65.

[18]xxx仪,xxx.广东地区2204名公务员中医体质调查[J].中国职业医学,2016,43(4):506-509.

[19]xxx,陈士伟.924例軍事飞行人员中医体质类型调查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6):675-678.

跟师总结论文 第3篇

中国建筑行业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使其健康发展才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建筑 毕业 论文3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我国建筑项目的现场施工管理

建筑项目的管理至为重要,其涉及的管理方面的内容非常多,所以要做好施工现场管理是比较困难的,在施工现场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模式,其增益的效果不只是提升了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还能够提高项目的经济收入,同时也能够反映出一个建设团队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质量。目前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质量比以往有了质的飞跃,但不排除某些方面仍存有较大的问题,因此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仍需要不断进行加强。

1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影响因素

管理制度因素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管理需要有一个较为系统的项目管理的特点和项目运作分析,以制定出更完整的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在实际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应将各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发生意外,可及时使负责人对问题及时解决,同时追究其责任,以促使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的提高,确保圆满完成该项目。

施工质量因素

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以提高施工质量来降低建筑成本,进而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但在实际项目施工中,如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施工环境地质、施工建筑材料等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合理的制定出施工计划以控制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并在要求的工期内完成建筑任务,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

人员素质因素

在施工现场的管理中,施工人员是非常重要的,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施工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应该加大施工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从而改善建筑工人的专业素质,这是提高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内容。[1]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不仅保证了施工效率和建设工程的质量,还可以有效及时的解决更多施工中遇到的困难,保证建筑的质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施工进度因素

控制建设项目施工的进展是施工现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控制好施工进度能够在建筑项目的实际建设中实现更高的效率,由于施工进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以较难控制,这需要建筑工人用心尽责,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确保项目尽快建成。与此同时,足够的资金也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进度,若资金充足则能够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降低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但如果资金活动流通的不够灵活,则会造成延误施工进度的现象。

2 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实效的提升路径

构建完善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

对此,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的竞争,实行岗位竞争制,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激发学习热情的员工,改善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建筑项目的建设效率。其次,建立激励机制。从分配政策改革的工人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要全面实施工资分配方式计酬,将劳动者个人收入和建筑业产出、质量、安全、成本等指标挂钩,体现了多劳多得的理念。再次,建立监督机制。为了使 规章制度 切实生效,应完善各项奖励制度,设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严格执行,激励员工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施工程序,确保施工安全。最后,建立监督机制。要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和监督机制,首先是要建立一个具体的计算机文件管理系统,加强过程控制工程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和施工机电设备的管理干预,再加强人工成本,材料成本,设备成本和管理费用的四个控制水平。

强化施工质量的管理

由于施工质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加强施工质量的管理:第一,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建筑工人包括工程员、建筑工人、管理人员等,他们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到施工项目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若员工的管理不善可能会导致施工现场管理秩序混乱,大大影响到了施工的顺利实施。第二,合理运用施工技术。科学的施工工艺直接决定了建筑项目的科学性和技术性,也是确保按时完成建筑项目,保证建筑质量的最重要的 措施 。第三,加强施工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筑管理方式的进步,利用信息技术来监测建筑工程的质量成为目前施工管理人员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

施工现场管理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即为建筑人员的管理。施工人员的素质对整个工程质量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因此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可以降低施工人员的管理难度,也可以使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一般包括施工专业素质以及施工质量控制意识这两个方面。因此为了确保施工人员管理,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要求,施工单位就需要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使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得到提高,以有效促进建筑项目的顺利进行。

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

第一,应该合理控制施工进度、质量和成本,以实现施工项目的整体优化。第二,应严格控制施工进度计划与实际施工进度的差异,以提高整体施工进度的管理。第三,除了充分考虑时间控制,也应该考虑到建筑材料、施工机械设备等资源问题的有效率问题,以实现最经济性的合理分配和利用。[3]第四,应该通过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调整等活动手段来调动一切可运用因素,来实现施工进度计划各个阶段的施工目标,以确保达到施工进度目标。

3 结语

总之,建筑项目现场施工管理在房产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管理包括了项目施工中的各项内容,良好的施工现场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现场施工的情况,确保项目施工的效率和质量,使项目施工质量符合标准,使项目投资成本得以降低。

浅谈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一、建筑工程质量管理

1.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原则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所采取的一切检测、监控的措施和手段,都是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符合合同规定、符合政府规定的质量标准。因此,在质量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一是“质量第一”原则,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确保百姓有房可住,解决人民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质量第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之一,也是民生的基本要求;二是“以人为本”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人的责任感,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通过提高人的素质来避免人的失误;三是“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原则,“防”为“控”先,保证工程质量,预防为主,防患未然;四是坚持质量标准,严格检查,遵循数据的客观性和科学性,遵守国家的规范、建筑业内的规定,坚守科学、守法的职业道德。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主体

建筑工程建设中,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以及合同、协议和相关文件承担相应的责任。

建设单位是建筑工程的投资人,是工程建设过程的总负责人,拥有确定建设项目的规模、功能、外观、选用材料、按照国家法律法规选择承包单位的全力。

勘察单位是指对地质、地形及水文等要素进行测绘、勘探、测评及综合评定,并提供可行性评价与建筑工程所需勘查结果资料的单位。设计单位是指按照现行技术标准对建设工程想买进行综合性设计及经济技术分析,并提供建筑工程施工一句的设计文件和图纸的单位。

施工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 ,从事建设工程施工承包的单位。

工程监理单位是指经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资质审查,受建设单位委托,依据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 承包合同 ,在建设单位的委托范围内对建设工程进行监督管理的单位。

设备材料供应商是指提供构成建筑工程实体的设备和材料的企业,包括设备材料生产商、经销商。

建筑工程建设因其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生产环节多、参与方多、影响因素多等特点,各责任主体之间的联系密切,需协调各方才能合力完成。

3.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跟师总结论文 第4篇

【摘要】中医在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xxx有泯灭于历史长河中,主要还在于中医的师承传授教育方式。这种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让中医理论以及中医技艺得到发展,在中医教育中中医师承传授方式发挥了积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师承传授的特征,并阐述了在中医教育方面中医师承传授方式的重要性,希望能让更多人认识到中医师承传授方式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医 师承传授方式 中医教育 重要性

【课题】2018年福建中医药大学校管科研课题:闽东地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素特征及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项目编号:XB2018120)。

医署以及师承传承是我国中医能够传承数千年的主要两种传承方式。医署传承起源于南北朝,当时之所以能够发展主要是因为得到了皇家贵胄的支持,这种培养带有局限性和阶级性。另外一种师承传授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培养方式,更加注重有教无类,这也是我国中医道术能够发展数千年还繁荣昌盛的秘密所在。因此,认识到中医师承传授方式对中医教育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现代中医教育的规范化发展,也有利于中医教育的教育方式实现突破和发展。

一、师承传授的特征

(一)注重因材施教

师承传授能够学在临证,学生在入门不久,教师就会带学生一起进行问诊、见习,不仅让学生接触更多的病患,而且学生能够在临床中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教师会针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教师还会传授学生自己的不同就诊技能。此外,师承传授中师生可以进行大量的交流,学生的学习是理论和临床相结合的过程。学生能够独立就诊后,教师还会结合学生的发展,引导其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

(二)为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师承传授中通常都有严密的教学步骤,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候一般需要熟读、熟记典籍,然后才会进入到临证,再到医理,最后才会发展到实际,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三)传承发扬

师承传授的核心在于能够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能够对优秀的中医理论思想进行继承发扬。师承传授灵活多变的传授方式也符合中医传道、解惑的特征。

二、在中医教育中运用中医师承传授方式的重要性

(一)注重经典,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当前的继承教育中,教学内容不仅规定了经典理论相关的课程设置,也做出了相关的教学要求。并且作出了说明,经典理论需要将自主研修和集中授课有机融合在一起,每一位传承人不仅要熟读、熟记《内经》、以及《伤寒论》等古籍,同时还会学习和从事有关专业的经典。规章制度中也已经列入了中医经典相关的学习,这体现了目前对于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重视基础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中医教育中运用中医师承传授方式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1]。

(二)有利于中医经验的传承以及人才的培养

当前我国的师承传授的中医发展则是利用传承工作,让传承人在整理和继承老中医优秀经验以及技术的同时,能够不断发展、完善中医药学术,从而培养热爱中医事业、符合社会发展、拥有丰厚理论知识、熟练技能以及优良医德的中医学人才。在中医教育中运用中医师承传授方式有利于培养更多的中医人才。

(三)有利于中医教育的创新发展

我国早期的中医教育中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要求是让传承人掌握教师的学术经验以及临床操作技能。我国现今的中医教育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能够考虑学位教育,将其和继承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继承工作的同时可以授予传承人学位。同时指明中医临床专业的传承人可以申请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一规定是中医传承教育和国家教育体制相结合的标志,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即带有中医特色的传承模式,这是我国中医教育发展取得改革成就的一大标志。这也让更多的有志人才开始加入到中医教育这一行业。因此,在中医教育中運用中医师承传授方式有利于中医教育的创新发展[2]。

三、结束语

我国的中医能够发展两千年,主要还是得益于中医师承传授教育模式,在后期的发展中,院校教育模式也在中医传承发展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师承传授和院校教育两种模式的发展让我国的中医教育发展成为了一种带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并发展成为了一种带有中医特色的教学规范。目前中医教育的发展中也运用了更多的中医师承传授方式,这种传授方式也在中医教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发展中还在不断地完善。作为中医工作中应该意识到中医师承传授方式在中医教育的重要作用,利用此种传授方式促进中医的发展和传承。

参考文献:

[1]xxx,牛彦红.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发展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1):1-2.

[2]xxx路.关于现代中医药师承教育机制建设的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17(3):728-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