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实用5篇)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实用5篇)

  • 总结
  • 2024-02-21 08:11:23
  • 194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同步碎石;养护工程;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为之所配套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越来越高,不仅是在结构层厚度上,还有材料性能上,xxx青路面面层厚度由原来的5~9厘米,升级到现在的15~20厘米;从原来的普通沥青材料升级到现在的进口沥青、改性沥青材料,也就是5年左右的时间。认真分析其原因那就是要满足公路交通时时的便捷、快速和舒适,也就是要求公路必须具备良好的的通达能力、完好率、承载高负荷的能力以及快速修复能力,这不仅催生了公路工程施工材料、技术、设备的进步,同时也加快了新型养护技术和养护设备的研发、实验和推广使用,促进了养护企业向专业化、机械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今年,我们在省道S305使用了同步碎石养护技术,对5公里的沥青路面进行了预防性养护,下面就工程实施中的具体情况,谈谈自

己的看法:

1 同步碎石封层养护技术简介

公路预防性养护,是指为保持或改善公路主体工程的使用功能,在最佳的时间对合适的主体对象而实施的基本不改变工程内部结构的技术工艺。它是保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技术状态而进行的经常性养护作业活动。

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主要是指路面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尚未有明显损坏或只有轻微病害时,为了防止路面损坏进一步扩大,在恰当的时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相应提高或保持路面良好的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所采取的一系列养护技术措施。同步碎石养护技术就是其中的一种。

同步碎石封层技术是一种薄层技术,其结构特点是沥青是连续洒布的,碎石紧密排列、嵌挤在沥青中,从而使其具有良好的封水效果、良好的随从变形能力、良好的抗滑性能、且造价低廉和施工速度快等技术优点,据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它是世界上所有道路养护技术中比较经济的一种。如果应用及时,它可以改善道路的防水性能,提高道路的防滑能力,消除道路病害,提高道路的行车舒适性,极大地延长结构良好的道路的使用寿命。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防水作用的产生来有效阻止结构缺陷道路的快速损坏,这时它便起到了保护道路结构层及次结构层固有强度的作用。碎石封层技术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1、单层结构多用于各级公路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层,即在旧沥青路面上摊铺可以修补微小病害和裂缝从而形成防水、防滑、磨耗罩面层以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作为新建沥青路面的上封层、中置封层和下封层,桥面防水层等。

2、多层结构多用于低等级公路和乡村道路的简易面层。

3、在复合封层复合结构中,同步碎石封面作为防水层和粘结层并能起到一定的承重作用,其上面的稀浆封层、微表处可作为路面表层。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最多的是单层结构。在养护工程中重点用来处置由于沥青老化、磨耗等原因造成的路面各类裂缝,为沥青路面起到防水作用,延缓路面进行大中修的时间;在新建工程中重点用在路面的下封层和中置封层,有效预防路基路面反射裂缝的产生;在桥梁工程中主要用于桥面防水层的建立。

2 工程概况

省道S305线在我市境内全长23公里,路面宽12米,沥青路面,2006年进行过一次路面改建。现在路面病害主要体现为龟裂、块状裂缝、局部沉陷、横向裂缝、小面积的坑槽以及长期磨耗造成的路面摩擦力降低。

2011年为了确保该工艺实施的成功,我们认真进行了养护设计,并通过了省局专家的评审,最后确定本次长5公里的实施路段:K25+500~K30+500;并使用基质沥青和局部半幅500米的改性乳化沥青进行施工对比。具体检测结果为:

从检测结果分析:路段施工前,由于路面病害较多路面渗水,摩擦系数较小,平整度不好;路段施工后,路面基本不渗水,摩擦系数恢复,平整度调整较好。但通过现场观察,我们还发现基质沥青实施的路段状况良好,而改性乳化沥青实施路段却出现了大面积的脱落。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有:一是沥青喷洒不均匀;二是石料表面粉尘较多,影响了与沥青的有效粘结;三是施工人员操作不是很熟练。但总体使用效果良好,是一种比较好的预防性养护技术。

3 通过认真总结后,我们认为做好同步碎石工艺必须具备有一定的前提

同步碎石技术和我们以往熟知的路面表面处置很类似,但它是同步进行实施的,这样就确保了沥青和碎石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裹覆,由于沥青在高温状态下流动性较好,从而保证对石料的裹覆是均匀的、完全的。因此,为了确保工程质量的稳定,使用效果良好,必须的前提有:

1、专业的施工设备。就是专业的沥青路面同步碎石封层车,它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施工效果的成功和失败。好的设备能按照设计要求将沥青按照规定的温度和数量进行均匀撒布,同时还可以同步控制石料的撒布数量。

2、专业的施工人员。专业的施工人员可以有效的控制施工质量、进度、成本和安全。

3、高质量的原材料。沥青或乳化沥青要求是改性的,石料要求是单一规格的、非常清洁的。

4、适宜的施工路段。实施同步碎石工艺的路段要求路基路面基本完好,路面坑槽必须先行修复完毕;路面保证清洁。

4 推广中存在的难题

鉴于以上实施条件的要求,结合我们的具体情况,目前推广中存在的难题主要有:

1、对预防性养护认知的程度不同。由于是先进的预防性养护技术,各地区开展的程度和方法千差万别,只有粗略的施工指南,实施的效果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造成了工程项目决策时有所顾虑,难以达成共识。同时,非专业的施工单位也给业主留下了很坏影响。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 第2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应用前景

道路的建设规模和速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道路建设十分迅速,截至2014年,我国各级公路总里程已达到500万公里左右,其中沥青路面约95万公里左右,约占公路总里程的19%。与水泥路面相比,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行车舒适、耐久性好、噪声低、抗滑性好、施工工期短等优点,广泛应用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也是未来路面的主流趋势。随着沥青路面的广泛应用,沥青路面的灾害问题也愈发突出,这些灾害严重影响路面质量和寿命。目前,我国不少已建成的沥青路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害问题,由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的沥青路面使用不到一年就出现病害问题,而通车2-3年出现病害的沥青路面更是常见,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普遍达不到设计要求,一旦路面出现病害,必须尽快进行路面修复。如何最大限度缩短沥青路面病害修复、养护时间,减小施工及养护对车辆通行造成的干扰,快速实现沥青路面病害修复,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公路沥青路面修复养护技术研究的一个重点。

1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

目前,国内已经对沥青路面病害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可知,沥青路面病害受沥青材料、路面类型、环境因素、地理位置、气象条件、交通荷载、排水条件、施工技术、养护管理等因素的影响,xxx青路面病害的产生可能是一种因素或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常情况下,按损坏类别将沥青路面病害分为三类:(1)裂缝类: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块裂、反射裂缝;(2)变形类:车辙、波浪、沉陷、隆起、桥面推移;(3)表面损坏类:泛油、松散、坑槽、磨损、露骨、脱皮。

沥青路面病害问题严重影响行车舒适性和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降低了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若不及时进行路面修复,将会恶性循环,加快路面病害发展,缩短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因此,沥青路面病害一旦发生必须尽快进行修复。

2 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在公路路面类型选择时,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在行车舒适、安全、交通开放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使用沥青路面也是未来路面的发展趋势,沥青路面病害问题随之愈发突出。目前,对于如何快速实现沥青路面病害修复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1)选用预制工艺,缩短路面施工时间;(2)研究能快速形成高强度的路面材料,减少交通封闭养生时间。这两个方向分别是从缩短路面施工工期和减少路面养护时间着手,达到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的目的,相关研究现状作如下介绍。

预制式沥青路面修复技术

预制式沥青路面修复技术是指在工厂生产预制柔性可卷放的沥青路面铺装层,然后将预制产品运输至病害路面现场,施工时则在现场如铺开地毯一样进行铺设安装,快速完成路面病害快速修复并开放交通。目前,国外相关技术的研究较少,我国尚未进行该技术的研究,但是该技术为实现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EAP材料路面快速修复技术

针对沥青路面出现的病害,重庆市巴南区公路养护段引用EAP路面快速修复材料在渝建路、木隆路共计约800m2路面上试点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该材料主要针对沥青混凝土出现的坑槽、裂缝等道路病害,采用特种环氧树脂、精致沥青、功能添加剂及无毒固化剂等组成修复粘合剂,快速、有效地对路面进行修复。与传统路面修复技术相比较,EAP路面快速修复技术具有以下三个优势:(1)修补性价比高,可节省修补材料,且用量大小可随时取用,不会造成材料浪费,同时,修补快速方便,强度高,不易产生脱落,使用寿命长达10年;(2)生产和施工也相对简单。该材料可直接现场人工搅拌,或利用强制搅拌机在常温下搅拌生产,不需要重型施工机械,人工压实即可;(3)快速使用,绿色环保。该材料在修补完工后1-2小时内均可通车,可有效缓解因道路施工造成的交通压力,且使用时不会产生粉尘和黑烟,有利于环境保护。

3 当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目前国内已经进行了很多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技术方面的研究,但是由于沥青路面病害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仅仅研究一种沥青路面病害修复技术不可能适用所有路面病害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沥青路面的病害情况,考虑气候条件,地质条件、路面寿命等因素,进行大量研究,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路面病害进行分级,制定不同的快速修复技术方案,为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提供指导。

此外,树脂类混合料等材料由于有强度高,温度稳定性好,耐老化,施工养护时间短等优势,因此在发达国家道路工程中广泛应用。但是树脂类混合料等高性能材料价格昂贵,国内专利少,配制复杂等问题,影响其在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开发路面快速修复材料,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技术、材料和设备,减小路面病害修复成本,是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技术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技术能减小道路施工对车辆通行的干扰,有效缓解道路施工造成的交通压力。进行沥青路面病害快速修复技术研究,能提高沥青路面病害修复效率,延长大中修周期,节约道路建设成本,满足车辆通行需求,因此,该技术研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3]xxx,xxx圣.沥青路面修复技术[J].路桥工程,2014(6).

[4]xxx沥青路面再生养护与快速修复技术[J].上海建设科技,2010(5).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环保;xxx技术;125省道;应用

盐城市盐都区125省道工程路面结构型式为4cm 改性沥青AC-13 + 8cm道路石油沥青AC-20 + 32cm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在xxx沥青混合料技术的施工中,聘请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作为技术咨询服务单位,进行前期相关技术准备、配合比试验、混合料现场控制指导及检测。编制了《盐城市盐都区低碳环保xxx技术在125省道中应用大纲》,同时技术服务组及时开展了相关工作。

1 xxx剂性质调研与选用

目前市场上存在高达20多种的xxx产品,主要概括为四大体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xxx技术与我国其他行业一样,走的是“引进-消化-自研”的模式。所提到的四大体系如下:

有机添加剂法

作用原理:将低熔点的有机添加剂添加到沥青混合料中,从物理化学角度来xxx青的粘温曲线。典型代表:南非Sasol公司的“Sasobit”

沥青—矿物法

作用原理:加入合成沸石,使沥青产生发泡现象。典型代表:德国“Aspha-min”

泡沫沥青xxx混合料法

作用原理:将软质沥青结合料和硬质泡沫沥青结合料在拌和的不同阶段加入到混合料中。典型代表:英国和挪威联合开发的“WAM-Foam”

基于乳化沥青平台的xxx法

作用原理:顾名思义,该混合料的结合料采用的是特殊乳化沥青。典型代表:美国“Evotherm”

通过广泛的国内外调研,分别了解国内外对xxx沥青混合料技术的研究状况,对几种技术的技术特点、施工设备、施工工艺、适用范围等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初步论证xxx技术相对于热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的优势特点,最终选定用于125省道盐都段中的改性AC-13沥青混合料中的最佳xxx剂是“Sasobit”xxx改性剂。

2 xxx沥青混合料降温性能试验

通过室内试验,对xxx沥青混合料和热拌沥青混合料性能进行综合比较,客观评价xxx沥青混合料性能。

xxx沥青混合料设计

工程中采用xxx实成型方法,对125省道盐都段中的改进型AC-13沥青混合料级配进行设计。结合xxx沥青混合料性能更适用于温度下降很快的薄层或超薄层结构的特点,以AC-13沥青混合料作为研究对象,集料采用常见的玄武岩集料,沥青混合料按xxx实仪方法设计时,采用双面75次击实成型。对成型试件进行各种性能测试和评价。

拌和及击实温度

添加xxx剂后,应降低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拌和、成型温度。为确定合适的拌和与击实温度,根据添加xxx剂前后的沥青混合料粘温曲线,对几个不同的温度分别进行击实试验,对其体积指标进行比较。

在配合比设计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进一步验证添加xxx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的影响,其中重点针对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高低温性能等

(1)高温稳定性试验: 包括车辙试验等;

(2)抗水损坏性能试验;包括浸水马歇尔试验等;

(3)低温抗裂性能试验;包括浸水冻融试验等。

3 xxx沥青混合料生产工艺

xxx沥青混合料目标配合比设计

目标配合比设计工作是整个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配合比设计的粗加工的过程,设计目的主要是确定符合设计要求的、经济的集料与沥青的混合物,对确定最佳沥青用量,选择合理的冷料比例,验证沥青混合料各项性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目标配合比设计过程中,技术服务组将原材料运往南京,在院本部完成,目标配合比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原材料试验;(2)级配设计;(3)最佳油石比确定;(4)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能验证;(5)沥青混合料低温稳定性能验证;(6)沥青混合料抗水损害性能验证

xxx沥青混合料生产配合比设计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 第4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

沥青路面再生应用技术利用废弃的旧料,经过破碎、筛分等工艺,加入相应比例新集料、新沥青重新充分混合拌和,再将再生混合料进行路面铺筑。既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又能保护环境,减少大气污染。为实现交通建设领域的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发展,沥青路面再生技术需进一步深入的对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进行研究和探索。

1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分类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可以分为热再生、冷再生、冷刨和全深式再生。

热再生技术是将铣刨回收的旧料与新集料、新沥青和再生剂进行拌和,形成再生沥青混合料。现场热再生技术分表面再生法、复拌法和重铺法。

冷再生技术是将破碎的铣刨料和具有一定级配的新集料通过复合胶结料稳定,xxx、摊铺和碾压成型。按工艺可分成现场冷再生和厂拌冷再生。

冷刨技术是采用专业设备将旧路面铣刨到合适的深度,经清扫可即开放交通。为提高路面性能也可在清扫路面上喷洒粘层,加铺新沥青面层。

全深式再生技术是将沥青路面、基层、底基层或路基一并铣刨、粉碎,xxx、摊铺和碾压形成基层,再加铺沥青面层或磨耗层。

施工工艺过程与技术指标

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1)路面的清理;(2)路面铣刨、翻松和粉碎一次性完成;(3)初平,并除去铣刨的大块料和大粒径料;(4)按配比设计掺加适量新集料和稳定剂;(5)就地拌和;(6)碾压成型;(7)养生;(8)洒透层油或做下封层;(9)沥青罩面。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指标应满足表1的要求。

表1 泡沫沥青冷再生混合料设计技术指标

沥青路面再生形式选择

针对不同的沥青路面破损状况,结合实际的路面类型病害,参照下表选择适宜的再生形式,如表2所示。

2 技术难点分析

作为国际上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已经相对较为成熟,但是在我国由于施工地域跨度较大,因而在技术的引进吸收、消化推广中需要依照施工地的气候地形以及相关地貌条件。

沥青路面的再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中遇到了诸多难题,总结看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如何选择以及研制再生机;其次即旧料的变异;再者,沥青混合料在进行拌和时应当使用何种工艺,对拌和温度如何保持,如何均匀混合沥青新料和旧料;最后则是如何评价再生料的耐久性。

3 新工艺和施工新技术分析

就地冷再生技术应用

就地冷再生技术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中的新型技术,通过利用原有的旧料,在原有的地点处加入新骨料以及添加剂、水泥等排料,在自然温度下完成沥青以及水的喷洒、路面的处理以及再生料的摊铺和碾压等,通过一系列连续的过程,完成再生路面的改造。该技术对于旧料的利用为百分之百,并且能够对原有路面进行最大程度的病害治理,节能减排,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最低,且工期短、投入少。

厂拌热再生技术应用

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公路养护水平。即在原沥青拌合设备上加装一套沥青旧料加热系统,加热后的沥青旧料放入沥青混合料搅拌器内,喷入再生剂后加入新骨料、新沥青、矿粉,强制拌和后成为再生沥青混合料。

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

该技术也是一次性完成技术,从对原路面的加热到旧料的疏松、新料的拌和摊铺等一系列的施工环节,都在原地进行,这种方式无需铣刨和运输,旧料也不占用空间,施工速度相对较快,节省了施工成本。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不仅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而且是实施我国公路建设可持续发展策略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迫课题,在未来的公路建设养护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因此,研发路面绿色材料、推广应用可再生、低耗能、轻污染路面技术已经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沥青路面施工总结 第5篇

关键词:冷再生技术;厂拌冷再生;环保;经济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概述

丹东路位于抚顺市望花区,为望花地区贯通东西向的主要干道之一,并且为抚顺老城区与xxx新城的主要连接点。丹东路于1985年改造扩建,经历20几年的风风雨雨,随着车流量的增加,路面纵横向裂缝较多,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碎裂、车辙、沉陷、坑槽等,为保证道路具有良好的服务水平、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车流量的要求,提高抚顺市西出口的整体形象,2011年对丹东路彻底改造翻新。本次改造西起三宝屯立交桥,东至望花桥,道路总长度为米。改造主要体现在道路断面形式及道路结构方面。

二、路面再生的概念

沥青路面再生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对旧沥青路面或者回收沥青路面材料进行处理,并掺加一定比例的新集料、新沥青、添加剂等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技术。

按混合料和施工温度的不同,分为冷再生和热再生。

按施工场合和工艺不同,又分为厂拌再生和就地再生。

三、丹东路路面改造结构方案比选

由于丹东路交通流量比较大,不能封路施工,只能半幅施工,考虑路面不同病害类型及成因,主要体现在三宝屯立交——西丰街路段,由于经常通行重载车辆,路面破损变形,不同修复方案的评价比选如下。

1、完全重建:成本高,施工周期长,交通影响大

2、厚沥青罩面:相对较快,不能彻底解决病害,反射裂缝

3、深层冷再生:经济性高,环境污染少,施工速度快

几个方案比选论证后,决定对丹东路三宝屯立交——西丰街路段道路路面结构改造采用厂拌沥青冷再生技术。

四、厂拌冷再生技术

1、原材料

道路传统整治施工中将大量的旧沥青路面材料废弃,堆积如山的沥青铣刨废料。

旧料破碎愈充分,和新沥青材料接触的表面积就愈大,新旧沥青交融旧愈快、愈好,有利于再生路面的早日成型。破碎后的旧料团粒宁小勿大,混合料可以通过添加粗集料调整级配,需要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经过长时间的行车反复碾压,新旧沥青调整位置,才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融合。丹东路是在7、8月份施工,满足对温度的要求。

2、厂拌冷再生技术的概念

将原旧路进行铣刨,将铣刨后沥青混合料运至拌和厂(场、站),经破碎、筛分,以一定的比例与新集料、沥青(乳化沥青或发泡沥青)类再生结合料、活性填料(水泥、石灰等)、水进行常xxx和,xxx筑形成路面结构层的沥青路面再生技术。

3、技术特点

⑴保护环境,合理、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尤其对于材料资源枯竭的地区再生技术就显得更加经济、实用。

⑵降低路面大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与传统施工方法相比可节约成本。

⑶通过基层承载力的提高从根本上实现道路等级的提高。厂拌再生层为柔性结构,可防止反射裂缝的荷载裂缝的产生和发展。

⑷可控制原路面的标高基本不变,避免对沿线构造物及周围基础设施的不良影响。特别是村镇、城市道路标高受限制的路段,应用再生技术可充分发挥其标高增幅微小的优势。

4、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各等级公路及城市道路的回收路面材料进行冷再生利用。

可用于高速公路和一、二级公路及城市主干路、次干路沥青路面的下面层及基层、底基层。

三、四级公路及城市支路沥青路面的面层。

当用于三、四级公路的上面层时,应采用稀浆封层、碎石封层等做上封层。

5、技术要求

⑴冷再生混合料技术要求。乳化沥青冷再生混合料工程设计级配范围如下表所示:

结构类型 各筛孔(mm)的通过率(%)(中粒式)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