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聋儿语训总结(必备12篇)

聋儿语训总结(必备12篇)

  • 总结
  • 2024-02-17 13:30:57
  • 194

聋儿语训总结 第1篇

1.对各级护理人员分层次进行三基培训、考核,学习各种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及护理核心制度,更新护理知识,每月组织了两次护理业务学习及一次护理查房。每月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考核合格率为 100%。

2.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扩大知识面。鼓励每位同志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学习。

3.科室每周晨间提问1x2次,内容为基础理论知识和专科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及护理核心制度。

4.科室新进护理人员1名,严格按照新进人员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聋儿语训总结 第2篇

[关键词]声控游戏;儿童言语康复;游戏治疗;语音信号处理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05-0103-05 [DOI]

一、引言

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质量,解决他们的社会需求,尤其是特殊儿童的教育、康复和保健问题,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发展,是维持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我国,各类言语障碍患者数量高达几千万,致病原因包括生理病变、功能损失、情绪紧张等多方面,尤其对于儿童患者,言语障碍会影响其语言表达和日常交流,影响身心的健康发展,甚至可能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目前,言语障碍的康复治疗依次包括评估和训练两大部分,“评估”旨在用声学参数和生理指标评价患者的言语功能是否存在障碍,根据这些参数和指标代表的临床含义来诊断言语障碍的具体类型;“训练”则是根据评估结果对患者的言语障碍类型开展针对性的康复工作。在我国,言语障碍的评估方法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体系,但是相关康复训练的手段仍比较单一,由医生或言语康复师对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康复训练,辅助训练工具种类较少,例如,播放正常语音让患者练习跟读或利用印有文字和图像内容的卡片对患者进行诱导训练等。这些手段对于具备一定学习能力和知识积累的成人患者来说较为合适,而儿童患者的智力尚未发育成熟,学习能力有限,个别患者还可能伴有脑瘫、自闭症等更为复杂的病症,上述训练方式在吸引儿童注意力、激励他们的学习热情上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如何为儿童言语障碍患者设计更适合他们的康复训练系统,已成为特殊教育和康复科学领域的热门问题。

二、游戏设计

本训练系统专门针对儿童由于言语障碍而导致的言语功能低下或缺失而设计,目的是能够使他们重新掌握控制言语发声的能力,如对语音响度、起音、最长声时、音调和构音等的控制能力。本系统基于较为成熟的语音信号处理技术,直接对语音进行声学分析,提取用于监控康复过程的声学参数,严格遵循儿童言语功能发育的过程编排康复训练内容,将复杂的语音信号处理过程用生动活泼的游戏替代,将言语运动过程与连贯的动画建立对应关系,使儿童能够对言语过程和语音特性产生感性认识,增强学习兴趣。

按照儿童言语功能的发展规律,本系统的训练游戏内容依次设计为五级:第一级为认识声音,第二级为起音和最长声时,第三级为语音的响度和音调,第四级为单元音及多元音构音,第五级为清浊音。下面按照上述顺序阐述系统设计过程。

1.认识声音

“认识声音”模块主要面向年龄较小的幼儿或者对语音缺乏知觉的言语障碍重度患者设计。该游戏模块的设计理念是让儿童通过视觉变化来感受语音的存在,对语音建立感性认识,同时,也要考虑到儿童注意力集中范围受限的因素,因此,游戏画面呈现的是以一个体积较大的动画角色为主,若干体积较小的辅助动画角色作为配合。当患者通过麦克风发出任意语音的时候,主要动画角色和辅助动画角色都会在各自原始的位置发生动作,如图1所示的“快乐熊”游戏,患者发音时,画面上的主要动画角色——大熊会在原地打击手中的乐器,而旁边的小老鼠则会拍手。患儿会在训练过程中将注意力集中在这些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卡通游戏角色上面,感受到语音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变化过程,引起他们对说话的兴趣。

2.起音和最长声时

起音障碍是儿童言语障碍的常见类型,起音过程属于前发声期阶段,作用时间很短,是能否发出正常、连贯语音的重要前提。起音障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构音器官运动不协调,患者需要进行连续的训练才能掌握起音技巧。“起音”训练游戏的设计遵循临床康复的实际需要,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连串重复的起音动作,以该模块中的“启动汽车”为例,如图2所示,患者在言语康复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连续起音的动作,帮助老鼠先生点亮指示灯。指示灯一共有5个,患者每进行一次起音(通常是短促的发/a/音),指示灯就会点亮一个,当五个指示灯在规定时间内全部点亮,老鼠先生就可以发动汽车继续前进,否则汽车无法开动。针对不同言语障碍程度的患者,治疗师可以设置不同的规定时间,让患者有合适的时间完成游戏,每次训练时再根据患者前一次的完成情况来调整游戏的规定时间。

儿童言语障碍患者中也经常出现发音方式正确,但是软绵无力,无法持续发音,甚至“有口形,无语音”的情况。这通常与患儿的呼吸功能异常,尤其是呼吸支持不足有关。临床康复训练中,监控呼吸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最长声时”,即让患者深吸气后一口气发元音/a/所持续的最长时间。一般,呼吸功能异常患儿的测量结果通常只有几秒钟,远低于正常水平。本系统基于呼吸功能异常康复训练的基本理念,设计了“最长声时”游戏模块,患者通过一次性持续发元音的方式完成游戏,从而达到训练的目的。如图3所示,以“买蛋糕”游戏为例,游戏初始画面左边有一只小猫,画面右侧则是一台自动蛋糕贩售机,患者深吸气后持续的发出元音/a/,会驱动小猫不断地向蛋糕贩售机方向行走,如果患者在规定时间内帮助小猫买到蛋糕,游戏就会呈现小猫手捧蛋糕并开心大笑的画面:若患者发音持续时间较短,无法完成游戏任务,小猫则会在停止的位置开始哭泣。这种多结局的游戏设计,能够让患儿在一定程度上体会到言语障碍所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不便。在言语康复师的循循善诱下,患儿在游戏过程中逐步帮助小猫成功买到蛋糕,提高自身的最长声时水平,强化言语呼吸功能。

3.响度和音调

响度和音调是语音的两大重要特征。响度异常表现为语音音量过大或者过小,音调异常表现为音调过高、过低或者过于单一,不仅影响语音的可懂度,还可能对构音器官造成器质性上海。响度异常矫治训练游戏的设计思路是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障碍,并引导他们降低或者提高言语响度。以提高响度的游戏“长颈鹿”为例(图4),长颈鹿的脖子会随着患者语音音量的增加或降低而伸长或缩短,言语康复师引导儿童尽可能的大声发音,目的是为帮助长颈鹿的脖子伸到足够长,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吃到树上的叶子。训练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语音的实际情况设定响度基准,只有响度大于该基准的语音才能驱动长颈鹿等动画角色的运动。降低响度的游戏设计思路基本类似,诱导儿童通过降低语音响度,控制动画角色实现下降动作以完成游戏。

音调异常训练的游戏设计兼顾音调过高、过低和过于单一三种主要障碍类型,以游戏“茶壶”为例,如图5所示,儿童在言语康复师的指导下通过改变自己的音调控制画面上的拟人化茶壶穿过由茶杯组成的阵列。茶杯阵列的类型包括“穿越”和“定向”两种,“穿越”是指茶壶在语音控制下穿过茶杯阵列,保证不与茶杯相撞,一旦两者发声碰撞,本次训练终止,当茶壶成功穿过茶杯阵列,系统会显示为茶壶颁发奖杯的画面,对患儿的训练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定向”则是指患者利用语音控制茶壶与阵列中的每一个茶杯完成碰撞,以达到提高音调、降低音调或者变化音调的目的。两种训练类型的结合,能够使患儿通过不同的训练形式,锻炼音调控制能力。

4.单元音和多元音构音

发声功能正常(能够正常起音,语音的音调和响度正常),但是语音清晰度仍然较差的儿童言语障碍患者并不少见,这大多是由于患者的构音器官协调运动出现问题而导致的构音障碍。对于绝大多数语种来说,元音都是语音的核心,是评估构音功能正常与否,以及进行构音异常训练的最基本材料。本系统选取普通话单元音a、o、e、i和u作为训练材料,设计以发单个元音或者多个元音为手段的达成目标类游戏,完成构音障碍训练之目的。训练游戏包括单个元音到四个元音等四种训练模式。以两个元音的训练游戏“灰姑娘”为例,如图6。首先,患者需要录制样本元音并选择训练的元音个数,才能正式进入游戏。游戏中,患者需要按照录制的样本元音发音,每个元音对应画面上的一个游戏对象。在“灰姑娘”游戏中,两个元音分别对应灰姑娘和马车车夫,系统会自动对患者的发音进行识别,两个动画对象只有在患者的构音语音与样本元音完全一致时才会运动,直到在规定时问内到达系统规定的位置才能完成任务。这类游戏的最大特点是游戏重复利用率高,同一款游戏能够对不同的元音进行训练,游戏目的在画面中能够直观体现,易于被患儿理解并接受。

5.清浊音

构音语音的分类,通常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分为浊音和清音两类。在普通话中,清音都是辅音,清音构音出现障碍,势必影响语音的可懂度。在本系统中,清浊音训练游戏的设计依照目前普遍使用的以不同颜色区分语音类型的方法,用红色动画主体表示浊音,而清音则用绿色动画主体来表示。以游戏“赛车”为例,如图7所示,画面上有左右两条赛道,左侧行驶的是代表清音的绿色赛车,右侧行驶的是代表浊音的红色赛车。患者需要按照言语康复师的指导,在规定时间内交替发出指定的清浊音,驱动两辆赛车前进,即患者发浊音时红色赛车前进,发清音时绿色赛车前进,若患者不发音,则两辆车都不会产生动作。言语治疗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能够让患儿在规定时间内将两辆赛车都驱动到终点的清浊音训练语料。任务完成时,系统画面将会为到达终点的赛车手颁发奖杯,以鼓励儿童成功完成本次的训练任务。

聋儿语训总结 第3篇

利用“育之有道”早教平台,结合贤城科学育儿指导活动,开展聋儿语训“进家庭”“进园区”的亲子活动。

三月,走进了一名三岁半听障儿童家庭,为其提供语训康复指导服务。当宝宝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才会愿意与家人用简单的词语进行交流,为以后的语言交流打基础。本次进家庭活动,鼓励家长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每天的陪伴与交流,利用现有的的条件和有趣的康复材料,鼓励宝宝能够安静倾听,并能够遵守游戏规则,不断尝试着用简单的语言与亲近的人交流。

四月,走进了一名四岁半听障儿童家庭,宝宝在家里经常能主动与家人交流,积累了交流的经验,逐渐牵引到在熟悉的集体面前能大胆表达,激发了与他人主动交流的愿望。本次进家庭活动,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利用一切资源激发宝宝的表达欲望,鼓励宝宝能够大胆的提问、交流,体验与他人交往的乐趣。

五月,走进了一名三岁半听障儿童家庭,当宝宝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理解基础,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才会愿意与家人用简单的词语进行交流,为以后用自己的语言与他人主动交流奠定基础。本次进家庭活动,鼓励家长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每天的陪伴与交流,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有趣的康复材料,丰富宝宝的语言环境,提高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宝宝不断尝试着用简单的语言与亲近的人交流。

同月,组织孩子们走进园区——淳之文化陶器展览馆,开展语训康复指导活动。本次进园区活动,拓宽了知识面,丰富了词汇量,满足了动手的需求,积累了交流的经验,激发了与他人主动交流的愿望。同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康复观,增强康复的信心,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

这条康复的道路上,还有着不计其数的坎坷需要我勇敢的去面对,是领导的爱护、大家的帮助、家长的配合,让我感受到我不再是孤独的,同时也给了我不断战胜困难的勇气,相信聋儿康复的明天将会更好。

聋儿语训总结 第4篇

按照xx市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各试点医院中的三级医院要加强康复医学的课题研究,发展新的医疗技术。科室通过相应的政策,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到学术科研工作中来。我科在认真完成去年课题的基础上,刻苦钻研,共完成论文8篇;此外,康复科作为国家“十四五”科技攻关课题“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临床规范和评价研究”的分中心,目前已参与完成病例8例。

此外,科室积极申报“xx市康复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围绕质控中心的准备工作,制定并完善了《xx市中医医院康复医疗质控工作方案》、《xx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训练记录规范、诊断标准及流程》、《xx市中医医院康复治疗工作评价流程》、《xx市中医医院康复诊疗活动评价标准》、《xx市中医医院康复医疗质控小组分工及职责》等。

聋儿语训总结 第5篇

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目前我乡共有残疾人数136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78户,总人数339人,已脱贫70户,人口数86人。计划xx年脱贫71户,计划20xx年脱贫137户,对未脱贫的残疾人,我乡将针对其情况按照有关政策及计划对其进行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工作情况。

为贯彻落实《^v^中央^v^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xx〕6号)提出的“注重预防、治疗、康复三者结合”的要求,逐步构建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功能,提高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康复医疗服务需求,xx市中医医院康复科积极传达文件精神,结合xx市中医医院实际,开展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聋儿语训总结 第6篇

发挥云南省重点专科的优势,成立了“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研究室”。设置了物理康复技术、老年康复技术、儿童康复技术、工伤康复技术、中医康复技术指导中心等,以对应慢性病,老年化和亚健康人群对康复的需求,并通过全科人才培养计划定期派送人员外出学习,不断增加康复医学专业人才,提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康复医师、治疗师及护士的职业技能水平。多次派医生和治疗师到参加全国康复学术交流。

20xx年,科室共接收云南中医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云南新兴职业学院实习生、各个区县级医院进修生100余名;并将在11月举办国家级继教项目“中西医结合骨伤康复高级研修班”,同时科室还承办医管局会议“xx市康复医疗服务研讨班”。

聋儿语训总结 第7篇

关键词引导式教育;脑瘫儿童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7年2月-2018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瘫儿童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所有儿童均确诊为脑瘫患儿、无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听力障碍、严重疾病,且患儿家属对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其中观察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在2~岁,平均年龄为(±)岁,;疾病情况:运动失调12例,运动无法控制11例,混合型7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在岁,平均年龄为(±)岁,运动失调10例,运动无法控制为10例,混合型为10例。2组脑瘫儿童在性别比例、年龄以及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均无明显差异()。

2治疗方法

对照组脑瘫儿童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具体如下:对患儿采用针灸法、水疗法、语言疗法等综合治疗,医护人员根据患儿不同的个人情况而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帮助患儿进行运动、语言等康复矫正训练[3]。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方案中增加引导式教育进行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①将所有患儿的家长组织召开一个关于脑瘫儿童的知识讲座,介绍脑瘫的形成原因、常规的治疗方法、引导式教育做康复护理的优点以及普及现今阶段我国在此康复护理中医疗资源的短缺情况,有助于家长理解以及配合本研究。②与患儿家长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了解患儿的喜好,从而能够制定出适合患儿的针对性康复训练方案,医护人员现场指导家长进行如运动康复训练、语言训练等。③运用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对患儿进行运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认知语言护理。护理人员指导协助家长对患儿进行运动协调性恢复训练,如鼓励患儿进行游戏、引导患儿模仿医护人员的特定动作进行肌肉训练等;对患儿进行沟通交流、尽量使患儿与患儿之间进行游戏互动,在康复训练中可以借助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方式进行辅助,这样有利于提升患儿语言交流能力。在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前,要有针对性护理,充分了解患儿的喜好以及家长要求制定康复方案,在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患儿要有耐心,及时用语言、行为鼓励患儿,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保证康复治疗的顺利进行。两组均连续接受6个月康复护理。

3疗效评价标准

①护理效果:儿童四肢活动及智力发育好转,且反应能力得到明显改善视为显效;四肢活动、智力发育有所改善且智力反应得到提升视为护理有效;若肢体运动能力及治疗发育改善不明显视为护理无效[2]。②适应性发育商:经Gesell发育量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综合情况,包括运动协调能力、社交能力、语言使用能力、理解能力等项目[3]。③生存质量:经脑性瘫痪儿童生存质量评估表评估两组脑瘫儿童生活质量水平,内容主要包括的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总评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高[4]。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2组患儿护理效果对比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2组患儿适应性发育商水平对比2组患儿在未接受护理干预前Gesell发育水平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经6个月干预后,观察组Gesell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2组患儿生存质量对比干预前,2组患儿在运动协调能力、语言组织交流能力、认知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经6个月不同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聋儿语训总结 第8篇

【关键词】聋儿早期康复;发展趋势;康复教师;素质

【Abstract】 with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deaf ears protective ear, love deaf awareness of rehabilitation, especially the _11th five-year plan_ period, the deaf children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ervice status, age of pediatric rehabilitation and early education, more and more small, more and more widely. The teacher only by the original recovery for 3-7 years for wear hearing listening language training experience, skills, and service, and has been unable to undertake artificial cochlear implants and rehabilitation of education demand growth aw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educat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problems, rehabilitation, improving teachers’ job to recover the quality and effect, should have: _defects,_ for the compensation for ability, both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raining, ability to recover the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education in the form of different teaching ability, the ability to operate for speci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scope of relevant service evaluate ability, etc.

【key】for early rehabilitation, Development trend, Rehabilitation teachers, quality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及防聋治聋、爱耳护耳、康复意识提高,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听障儿童服务状况的持续改善,致使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的需求不断增长。年龄越来越小、人数越来越多、分布越来越广,原有的仅凭针对3-7岁佩戴助听器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的经验和在实施中更多地依赖教师个体经验、技巧的做法、服务方式,无力承担人工耳蜗植入和康复教育需求不断增长的重荷。[1]加之缺乏系统的技术指标体系作导引、专业化培训机制作保证、有效的康复教育方案作支撑、一体化服务程序作规范,致使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效率和效能不高。为了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国家有关行业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同时也引发和催生了我国小儿听力语言康复教育领域发展的新动向。根据当前聋儿言语听觉康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对康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1目前我国聋儿言语听觉康复教育所取成绩和发展趋势

力重建,及早在家庭或机构中进行科学的听觉语言训练,就能够缩短与正常儿童的差距,就可能完全康复,生活自立、回归主流社会。如果错过这个时期,就则很难保证理想的康复效果,给家庭、社会带来长期的、沉重的负担。

2001年8月《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明确提出了 “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及早期干预”,并在《聋儿康复“十五”实施方案》中明文规定:各省卫生、教育、民政、妇联、计生、残联等部门联合发文,把新生儿听力筛查列入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筛查结果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及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康复人员对聋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1)。2006年4月,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颁布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该《纲要》包括“总则”、“康复教育内容与要求”、“组织与实施”和“康复教育评价”四块基本内容,指明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地位与作用,明确了适用的对象范围及所应承担的责任,规定了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与实施原则。《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小儿听力语言早期康复教育全面纳入科学、规范的专业化发展轨道,有利于促进聋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得到了落实。

倡导全纳性教育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有了新的保证:

随班就读使聋儿回归主流社会这种形式的实施对聋儿教育乃至整个特殊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实践更好地体现了“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2]。随班就读回归主流教育的深入开展,特别是提倡以全纳化的随班就读形式,通过系统、完善的学前儿童教育课程对聋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同时辅以个案式的康复指导和监控,使社会为聋儿提供更为充分发展的教育机会。

每个聋儿都具备发展的潜能和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最好的康复教育应能为其个体潜能的最大限度的发掘与发挥提供最少受限制的教育环境,促进个体的完整、协调发展。全纳性教育是个性化的、使儿童充分发展的教育,它强调的不仅仅是给予每个儿童入学机会,还要求所提供的教育是保证质量的有效的教育。其中体现的一个很重要的现代教育观点就是:使教育适应儿童的需要,而不是使儿童适应教育的需要,实施个性化教育,使儿童得到充分发展。

整合教育的提出促进了聋儿全面康复 : 国内外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成功的实践证明,一个聋儿的最终康复离不开耳科医生、心理医生、言语矫治专家、康复教师以及聋儿家长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所形成的专业与教育合力。儿童的语言是以整合的方式获得的。儿童语言能力的获得是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交际环境范畴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聋儿首先是儿童,然后才是有听力障碍的儿童,聋儿的语言发展规律象正常儿童一样的,聋儿的特殊性客观存在,在康复进程中表现为一种特殊的教育需要,听力语言康复是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发展的核心内容,而不是全部。整合教育的提出为聋儿全面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2言语听觉康复目前存在的问题

言语听觉科学在国外已是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特别在美国大约有7万余名言语病理学家和3万余名听力学家为听觉、言语、语言障碍患者提供服务,他们都是具有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并取得执业许可的专业人员。截至2009年底,我国言语听觉康复在岗专业人员达到10,455名,其中听力语言康复教师6,860名,医技人员1,000名,管理人员2,595名[3];具有大本以上学历的不足三分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还不是相关专业。自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被纳入国家计划以来,全国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明确了听觉言语康复教育对象;指明了聋儿听觉言语康复的教学方向;初步统一了全国聋儿听力言语康复教学大纲、教材和家长培训教材;开发了一套实用的、涉及聋儿学习能力、听觉能力和语言能力的评估工具和标准;通过咨询、培训和合作办学等手段,普及了聋儿康复的基本知识,逐步更新和壮大了专业师资队伍;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确立了聋健合一、机构教育与家庭指导、集体教学与个别训练等互为补充的教学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主题教学、活动教学和游戏教学的推行经验;聋儿康复质量由起步初期的“xxx哑”状态,跃升到目前全国年康复聋儿入普小、普幼率平均达到30%左右的水平。但是与国际上先进的国家相比,用科学的聋儿早期康复教育工作标准来衡量,目前我们在聋儿早期康复教育方面的作为,无论是在水平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差距与空洞[4]。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聋儿基数大,发病率高,听力语言训练能力严重不足,康复专业人员与聋儿需求差距较大。

我国听力残疾儿童中70%生活在农村和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家庭经济收入微薄,无力支付康复训练费用和承担购买助听器、人工耳蜗的昂贵费用,因此错过了孩子康复的黄金时期。

康复机构建设水平低,设施条件差,运行保障机制缺失,专业教育合力没有形成,聋儿早期康复教育缺少专业特色。聋儿康复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听力服务和语言训练脱节,医学康复、听力学康复和教育康复分段实施,严重影响聋儿听力学服务能力和聋儿的听力康复质量。致使康复后的聋儿进入普小普幼的比例较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远,康复质量亟待提高。

教育观念陈旧,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夸大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忽视了聋儿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的激发。一味“填鸭式”的教育,使聋儿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教育目标错位,主观割裂了听觉言语能力发展与聋儿身心发展的相互关系,过分强调聋儿口语教学,忽略聋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需求。康复技术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低,服务的针对性、有效性有待提高。

语言教学内容偏向,缺少对听觉言语能力组成系统的科学认识,过分强调语言内容和形式的学习,忽略了语言情景经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聋儿语言能力没有得到切实提高。服务体系建设、教学手段落后,康复人员专业培训数量、质量差,特别是省级培训欠缺,语训教师的专业知识陈旧、结构不完整,缺乏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和开发、创新能力。

教学方法机械,教学形式单一,教学组织缺乏生动性、趣味性,“小学化”倾向明显,教学整体缺乏设计,不能针对不同教育内容和对象个体身心发展、学习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对教育环境资源利用不足。教学流程不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不统一,各个教学环节的任务和要求不明确,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而统一的管理和指导。

3对专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聋儿语训总结 第9篇

1.科室质量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督查力度不够,病房管理有待提高。

2.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健康教育病员知晓率亟待加强。

3.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未开展护理科研项目。

4.上半年的护理专科护士培训进修因原定参加人员生病住院未完成。

中心发展的指导思想:

中心在市、区残联的直接领导下,继续发扬“爱心、耐心、恒心”的特教精神,努力扎实地开展各项工作。在市、区残联的监督领导下,我们始终坚持走科学、专业化康复教育之路,立足北京,立足朝阳,为所有听力、语言障碍的儿童及家长服务。20xx年—20xx年连续多年被市残联评为三级康复机构,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不足,使澳美中心的发展越来越好。现总结如下

一、学校概况:

今年学校在校学生45人,年龄从一岁半到18岁的学生,生源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包括北京市的学生一半以上,服务形式分日托、xxx、全托、小时个训及送教上门,全年康复学生近80余名,多名孩子进入到普小和普幼,康复效果良好。今年年初被北京市残联定为指定的康复机构。六月,朝阳区民政局对中心进行了年审,各项财务指标,符合要求,学校通过了民政局的年度审核工作。12月初,我们还要接受市残联的评估验收工作,争取取得好的成绩,为明年的发展打下基础。

二、改善办学条件,创造良好的办学条件

今年我们中心在国美第一城又续租了三年,合约签到了20xx年,这样保障了康复场所的稳定性,增强了我们为康复事业奋斗的信心和决心。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我们投资几万元,在室外扩建了一个玻璃屋,安装上了防盗门,增加了建筑面积,环境美观了,又保证了师生的安全性。室内环境我们也进行了隔断的改造,节省了空间,增加了教师宿舍和学生的个训室,保证了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目前,全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为了使聋儿能与时代同步,开阔视野,丰富业余生活。我们购买了多台电脑,在教学中我们也增加了电脑课程,方便学生技能的培训。总之,物质条件的改善,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三、规范管理,以人为本

学校建校五年来,不断建全管理制度,今年市残联9月下发了一系列康复机构必须遵偱的管理条例,使我们有依据的可以遵照执行。我们把制度装订成册,在每周的全园会上,逐项进行认真学习,把康复思想、教育理念,管理制度运用于康复中心的管理中,使管理更加规范化。学校定为逐级负责制,主任——副主任——班主任、、、、、各岗位如教学管理、后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教师每月的教学成绩,分为一二三等奖进行考评,每半年学校对教师进行总结评定,使教师在考评中即有压力又有动力。

安全工作是我们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题,在工作中我们时时提醒教师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杜绝安全隐患,每天有设备的安全检查,由于安全工作做的扎实,因此全年未发生安全事故。

四、服务品质

康复中心处在国美大的社区当中,我们依靠社区资源,为本区的听障儿童提供免费的咨询与上门服务,与社区多次开展普及康复知识的讲座,使聋儿家庭掌握了康复知识和方法,二岁前的婴幼儿,我们定期去家中访问,了解孩子发展情况,定期进行听力语言评估,解决了本区内聋儿的康复教育。为了解决聋儿上学难的问题,我们和朝阳区教育局联系,找到了朝阳区《博娅小学》,今年学校又有11名学生进入到了普小,接受了正常教育,外来学生的学费问题一直以来困扰着家长,我们和学校达成共识,减免一些学费,使康复后的学生能够进入主流社会,这一措施受到了家长的肯定。

为了提高服务品质,我们今年采取了以下措施

1、每月在校开展家长班的讲座,使家长在短期内接受康复知识,配合学校教育。

2、每月在校内进行开放日活动,让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康复情况

五、合作办学,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学校由于面积小,资金困难,不具备为聋儿进行听力测试的条件,这是阻碍我们发展的困难之一。可喜的是今年9月,我们与中国聋儿康复中心签定了服务协议,和中聋康的合作,利用他们的教育资源,解决了我们这方面的不足,一方面在校学生可以定期到中聋进行听力语言及学习能力评估,另一方面中聋康定期会来校组织学习,让专家给教师与家长进行讲座,方便了家长,促进了教育教学的发展。在合作的过程中,我们也学到了很多保贵的经验,在中聋康购买了很多教材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使教育教学更规范化。

今年3月开始,同仁医院的听力研究生,为了搞听力评估的课题研究,也与我校合作,为学生进行了听力语言发展的评估测试,通过合作办学,我们的学校各方面发展的越来越好!

六、服务队伍建设:

目前学校教师18人,全部是专科以上的学历,新教师参加了市康复中心的教师培训,取得了合格证书。今年我们提高了教师的工资待遇,使教师队伍更稳定。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每周二进行教研活动,把康复知识与技能传授给教师。青年教师的思想教育也很重要,她们远离亲人,有些教师思想不成熟,遇事不知如何处理,对待教师的成长,我们一方面在生活上关心照顾她们,另一方面在全校会上定期进行师德教育,从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入手,教育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树立起特教老师的美好形象,教师在澳美这个大家庭里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暧,学校处处洋溢着团结和谐之风。

七、领导的关怀,促进中心的发展:

针对残疾人精准康复服需求的实际情况,xx年我乡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及布置,有7个村委共177人对应需求安排辅具用具,如手杖、成人轮椅、助视器等。有10个村委共106人安排康复服务,xxx在乡卫生院做康复服务的有86人,在xx市第二人民医院做康复服务的有14人,特教学校1人。xx区人民医院做康复训练2人,xx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做康复1人,xx市xx区福利院做康复训练1人,xx区残疾人康复中心训练做康复1人。目前我乡卫生院的康复工作人员正在按照计划和有针对性地对残疾人需求通过入户、就诊等形式开展康复服务工作。

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情况。

目前我乡正在开展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工作,民政工作人员从6月底接受业务培训后开始对此项工作展开入户调查登记,目前已经对5村委的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做好调查表登记,本月6日将全部做好全乡的1360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信息数据动态更新调查表登记。

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办理残疾人证情况。

我乡建档立卡残疾人疑似未办理残疾证人员名单有64人,未联系上本人或家属共0人,经动员已办证共8人,已动员但坚持不办证共0人,不符合残疾标准共56人,因其他原因不办证0人.

聋儿语训总结 第10篇

按照xx市建立和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xx市中医医院康复科将建设成为能综合应用康复医学诊断和治疗技术,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康复医学专业诊疗服务的临床诊疗科室。康复科在原有的康复诊室、康复评定室、运动治疗室、中药熏洗治疗室、作业治疗室、牵引理疗室、手法治疗室、冷热治疗室、针灸治疗室、中医特色诊室等设备的基础上,引进了骨质疏松治疗仪、低频治疗仪、SET悬吊工作台等,并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复评定量表,形成了系统的康复诊疗规范,建立健全了质控体系,完善了科室的康复诊疗手段。

聋儿语训总结 第11篇

关键词:语言发育迟缓;头针;语言训练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P)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LI Dong-mei,SHEN Hong-yan,ZHAO Hui-mei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Sheng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scalp acupuncture and speech training on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speech training to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time,use the “S-S” examination to observe the the treatment, remarkable effective were 24,effective was 11, no effective was 1. Conclusion:To have speech training when they were having the therapy of scalp acupuncture is effective for the cerebral palsy children with language barrier.

Key words:Speech and Language delay;Scalp Acupuncture;Speech training

小儿脑性瘫痪(Cerebral Palsy,CP,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sup】[1]【/sup】。CP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致残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CP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听觉、视觉障碍等,语言障碍是脑瘫儿童常见的并发障碍,其发生率约为脑瘫儿童的70%~75%,这种障碍不仅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患儿的语言交流,而且也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甚至影响患儿的心理健康。语言障碍主要为语言发育迟缓、构音障碍等,其中构音障碍占大部分,现将近年来我康复中心采用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儿童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情况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临床资料

本组36例,为2005年5月-2008年5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康复中心就诊的脑瘫并语言障碍患儿。纳入标准:按照2006年8月长沙召开的中国康复医学会第2届儿童康复及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9届小儿脑瘫康复学术会议暨国际交流会议【sup】[1]【/sup】,检查确定为脑性瘫痪患者,并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年龄2-8岁;男26例,女10例;痉挛型18例,弛缓型4例,手足徐动型3例,混合型1例。其中合并听力障碍1例。

方法

针刺 采用华佗牌针灸针,针刺用30号()1寸(25mm)中柄长(30mm)或30号()寸(40mm)中柄长(35mm)的不锈钢毫针,采用平补平泻法。每日1次,连续6日,休息1日,连续1个月为1疗程。

主穴:百会、xxx、智三针、语言二区、xxx、地仓。配穴:上肢瘫加臂、曲池、合谷等穴;下肢瘫加还跳、足三里、解溪、三阴交等穴。

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头皮针,1寸毫针,快速进针,与头皮呈15°角,深达帽状腱膜下,行小幅度高频率的捻转补法;xxx,寸毫针,沿皮直刺,使舌根感到酸、麻、胀的感觉;配穴,1寸毫针,与皮肤呈90°角快速进针,行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方法。头针留针30min,间隔15min行针1次,体针不留针。

语言训练 于头针留针期间对患儿进行语言训练。语言训练采用治疗师与患儿一对一训练的方式,一起坐于姿势镜前,尽量在患儿构音器官充分放松和灵活的状态下进行,以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治疗师首先对其进行口周按摩、唇力度训练、舌操、唇舌灵活度训练等。对于有流涎的患儿,可用刷子快速地(5次/s)刷口周、口唇,同时做吸、吹、摄食等动作训练。听力障碍患儿,若平均听力水平在40dB以上,先配助听器,然后进行声音刺激、视觉刺激、语言构成获得训练、构音训练,并定期检查听力。以上时间约为10min。

语言训练根据患儿的语言发育水平、特点,制定具体的、个体化训练程序、个别训练。采用游戏训练、手势符号训练、文字训练、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训练,应用卡片、图片、画册、生活用品等,外加家庭疗育,指导患儿参加集体活动。对各群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要点不同【sup】[2]【/sup】。如:xxx(言语符号未掌握)此群的训练是以获得言语符号与建立初步的交流关系为目标。首先导入手势语、幼儿语等象征性较强的符号,逐步过渡到语言符号的理解和初步的交流。B群(言语表达困难)以掌握与理解水平相一致的表达为目标,在进行表达训练时,也要兼顾适当的理解训练。重点是将手势语、言语做为有意义的符号实际应用,从手势符号向言语符号过渡。C群(发育水平低于实际年龄)训练目标是扩大理解与表达的范围,同时也要进行基础性过程的训练,也要导入符合水平的文字学习,数量词学习,问与答的训练。过渡群(言语符号理解但不能讲话)训练目标为获得词句水平的理解,全面扩大表达范围,首先采用手势语训练,逐步过渡到言语表达训练。H群(交流态度不良)除了根据评定的结果进行以上的训练外,此群要以改善其交流态度为训练重点。训练过程中,训练师需要有耐心,调动患儿的积极性,使患儿尽早掌握这一交流工具。此过程持续约20min。

辅助其他xxx复疗法PT、OT、推拿等。

2 疗效观察

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观察指标应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CRRC)版S―S法语迟检查评价表【sup】[3]【/sup】,主要包括动作性课题、符号形式与指示内容关系、基础性过程4方面。在接受头针及语言训练前即对36例入组患儿进行语言功能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制定训练计划,对患儿进行综合性系统训练,使语言障碍的各个层面都能得到改善与提高,待3个疗程结束时再评估一次,对比治疗前后患儿语言能力提高情况。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以及表达能力均明显改善,在原有基础上提高1个阶段或以上;②有效: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对语言的理解或表达有改善;③无效:语言无改善。

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综合治疗,36例患儿按照上述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为24例显效,11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其中,1例无效的患儿为听力障碍患儿。

3 结 论

临床实践证明,于头针留针同时配合语言训练,是CP并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较好,且简单、方便,不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4 讨 论

对CP患儿语言障碍的认识

脑性瘫痪患儿常见的语言障碍包括:声音异常、构音异常、言语异常、流畅度异常。脑瘫儿童的口唇、舌、下颌、软腭、鼻咽腔等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均直接影响言语的流畅度及清晰度。脑瘫患儿口腔中残存一些本应随发育而抑制的原始反射,如觅食反射、口唇反射、吸吮反射、等,不仅阻碍了摄食机能的发育,也阻碍了语言的发育。临床发现,CP语言障碍类型与患儿CP的临床分型有一定关系:发音困难最常见于四肢瘫;痉挛型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增高,说话时口、舌、下颌及舌肌等肌群的痉挛往往导致构音障碍;手足徐动者构音动作有时费力、缓慢,有时快而不规则,由于 ATNR的存在,头颈部不随意运动和发音器官的运动与发音所需运动的矛盾,致发音时发音器官互相碰触的部位不完全、不准确,特别是舌尖上提的发音更为困难。

中医认为小儿脑性瘫痪属于祖国医学的“五迟”、“五软”范畴,病机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运,以致气血亏虚,不能充养髓海,导致元神失养而致大脑机能受损。头为“xxx之会”,“元神之府”,《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针刺头部诸穴可醒神开窍、疏通经络、运行气血。

头针疗法在CP并语言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头针疗法是运用祖国医学针刺治病的方法,在头部的经穴或特定的刺激区内沿皮透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头为xxx之汇,是气血汇集的重要部位;脑为“元神之府”,掌管精神、意识、思维、运动等功能,肝脾肾亏虚,精血不能上濡头窍,内灌脏腑,致使心气虚;言为心之声,心络受阻,致流涎言语不清。故以醒脑开窍为治疗原则,选取督脉之经穴百会,刺之以醒脑开窍;语言二区为书写、阅读、符号中枢,主治语言障碍,针刺语言二、三区,能改善运用性及命名性失语,提高语言理解能力;而语言一区的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运动性失语,减轻发音障碍,使流涎有所减轻【sup】[4]【/sup】,在临床中我们多选用语言二区。智三针针法针刺任脉穴及阴维脉之交会穴,xxx有调神、疏通经络的作用。地仓穴为治疗口腔疾病的首选穴。总之,针刺头部穴位具有调节阴阳和扶正祛邪的作用,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对治疗脑瘫的各种疾病都可取得显著疗效。

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头部穴位能扩张椎-基底动脉,迅速建立起脑血管的侧支循环,增加脑组织的血氧供应量,促进丧失或减弱神经功能的恢复,并通过皮质丘脑皮质的调节,使特异性传导系统相互达到平衡,重新建立起语言、活动之神经环路【sup】[5]【/sup】。通过针刺作用还能够调节发音器官局部肌肉的协调能力。

语言训练在语言功能恢复中的重要作用

脑瘫患儿语言障碍类型有运动性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运动性构音障碍是脑瘫儿童主要的语盲障碍,其发病机理为由于神经病变导致与语言活动有关肌肉的麻痹或运动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影响到语育产生的各种因素,如发声的质量、发音、呼吸、共鸣和语言的韵律。语言发育迟缓也是脑瘫患儿常见语言障碍类型,部分脑瘫患儿由于大脑功能发育不全可以引起语言发育迟缓,这些儿童的智力和语言能力都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童,在脑瘫儿童的康复方面也不容忽视。

对于构音障碍的训练,由于脑瘫儿童的构音障碍个体差异很大,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训练计划时,应考虑全面,并应在抑制异常姿势反射的条件下进行。原则是先易后难,先元音后辅音,然后是单词、句子、短文的顺序进行训练。在构音训练的同时,还应注意韵律的控制。本类型语言障碍的治疗存在较大难度。

语言发育迟缓作为最常见的语言障碍类型,通过适当的训练,预后较好。脑瘫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训练必须以其语言发育的阶段为基础,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进行个体化治疗。训练中要遵循横向扩展、纵向提高的原则,如对事物名称可以理解的患儿,可以在单词水平内扩大词汇量,进一步向动词、形容词扩展(横向扩展)。再进一步将单词与单词组合,学习运用二词句(纵向提高)。再如见面时向他人说“你好”,分别时说“再见”(横向扩展),进一步可以说“××你好”、“××再见”(纵向提高)等。另外,还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把语言训练的内容尽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并加以巩固,以促进患儿交往行为及生活能力的发展。

另外,除部分智力迟缓的儿童以外,听力有缺陷的聋儿,他们的发音器官是健全的。大多数聋儿,他们的视觉、触觉以及智力也是正常的,因此,应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世界各国几十年来的教育结果证明,听觉语言训练是拯救聋儿的关键措施。同时还指出,5~6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及神经系统正处于发育最快的时期,是建立语言的最佳时期,错过这个时期训练效果将会大受影响。因此要特别提倡尽早开展听力与语言训练,语言训练越早开始效果越好。然而有的家长只重视大运动的恢复,或者过于溺爱患儿,也有的因经济困难等放弃语言训练,使患儿人为地失掉人类这个表达的重要工具。

5 展 望

聋儿语训总结 第12篇

1.认真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积极学习医患沟通技巧,并积极参加院内组织的礼仪培训,在工作中很好应用,每月开展工休座谈和病员满意度调查,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2.开展健康教育,为病人提供多种形式(宣传栏、健教处方、集中讲座等)的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增进护患情感,拉近护患距离。责任护士协同主管医生定期进行出院病人回访,提高了病员及社会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