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总结(4篇)
- 总结
- 2024-02-17 10:10:05
- 175
新闻采编总结 第1篇
两个月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就在此时需要回头总结之际才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原先颇感忸怩的离开大学的围城生活,现在已经渐渐变得xxx自然了,这或许应该是一种庆幸,或许更应该是一种叹息,谁能说得清呢?
两个月来在电编部学习新闻采编,经过磨练阵,按理说,自己到底是宝还是锈铁应该可以从这些日子的点滴表现中露出应有的光泽了,然而直至目前,我却对自己这些许的光泽没有信心——虽然我坚信自己不是锈铁!
首先说说在电编部的工作心得。在电编部一个月的工作生活,我感触最深的就是,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新闻工作可以在快乐中完成。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这期间我一直都是在远离父母亲人的视线之外享受着逍遥自主的生活。虽然在学校里也有师长的关爱与教诲,但总有一种仰承的距离感,缺少家庭特有的温馨。本以为毕业参加工作后,这种人际关系的距离感、层次感只可能加强,但在电编部工作让我惊喜地发现自己原先的判断错了。电编部x主任、x副主任、x副主任三位领导都对我们这些新人亲切有加,特别是容主任,在工作之余,以朋友的姿态经常和我们一起打球,xxx聊天,非但不摆领导的架子,而且还以慈父的关爱之心在引导我们做好新闻工作,让我真切感受到了久违的父爱温情。而其他大部分的老同事,也对我们这些新人投以真挚友情的目光,在工作中,只要你需要,他们随时给予热情地指导;工作之余,大家开怀谈笑,不分彼此。记得刚到一周的时间,电编部新老同事以及三位领导就已经打成一片,给我的感觉是上下同心。正因为如此,在电编部工作,让我体会了在愉快中完成工作的欢欣。
我在工作上的收获主要有:
1、基本学会使用和维护摄影机。
2、基本掌握会议新闻与社会新闻的拍摄和采写的区别。
4、基本学会电视新闻稿的一些写作方法和技巧等。
在这期间我不仅可以较好地配合各位师兄一同出去采访拍摄工作,还可以自己外出采写完成具体的新闻作品。一个月的时间,我配合各位师兄一起完成新闻采写近15篇,自己完成的采写作品5篇。主任每次安排的采访任务都基本可以顺利完成。
在这期间,工作上最大的不足主要有:
1、新闻拍摄技术相对落后,画面的稳定不够;2、新闻的采写比较古板,缺乏新意;3、新闻的敏感相对较差,特别是对与会议新闻相关联的社会新闻把握不足等。
新闻采编总结 第2篇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他一切都是空谈,一年来我坚持定期进行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热爱特教事业,思想上和工作上向老教师、优秀同事看齐。我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配合领导和其他老师做好各项工作。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校外培训以及本校培训,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教研活动。不迟到不早退,不错过任何一次学习、提高的机会,不落下每天的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虚心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新闻采编总结 第3篇
从本期起,本刊与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合办“党报论坛”专栏。有些稿件来自2005年11月11日至13日召开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二届(2005)年会论文。
展现党报改革、发展新成果,交流党报新闻宣传、经营管理新经验,探讨党报应对挑战新方略,是我们开辟“党报论坛”专栏的初衷。伫盼广大读者不吝赐稿。
本课题组采取逢5抽样的办法,从九个方面,对2004年1―6月份的_和2005年1―6月份的_进行统计分析,并加以比较。结果如下:
1.实行编采分开后的_新闻版上写今日事、昨日事稿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写今日事、昨日事稿占发稿总数的。
2005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写今日事、昨日事稿占发稿总数的。
同比增加。
这说明编采分开后,_机关报的时效性增强了。
2.实行编采分开后的_新闻版上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2005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富有新闻价值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同比增加。
这说明编采分开后,_机关报的新闻纸属性增强了。
3.实行编采分开后的_新闻版上工作总结式的稿件减少了。
2004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工作总结式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2005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工作总结式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同比减少。
这说明今天_机关报采编人员的新思路之一是:实际工作中有新闻,但实际工作不等于就是新闻,记者不是文秘。不能用工作总结的视角代替新闻报道的视角,也不能以工作总结的结构来作新闻报道的框架。
4.实行编采分开后的_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基层实际的稿件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_新闻版上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基层实际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2005年1―6月份_新闻版上贴近群众生活、贴近基层实际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同比增加。
这说明实行编采分开体制后,_机关报在“三贴近”方面改进明显。
5.写“一厂、一村、一品(某一种产品或商品)”,典型性又弱的稿件减少了。
2004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写“一厂、一村、一品”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2005年1―6月份_新闻版上写“一厂、一村、一品”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同比减少。
这说明实行编采分开体制,使_机关报的新闻宣传明显减少了广告色彩,有力地堵塞了可能产生“有偿新闻”的通道。
6.经策划的稿件(包括专栏、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增加了。
2004年1―6月份_新闻版上经策划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
2005年1―6月份_新闻版上经策划的稿件占发稿总数的。同比增加。
新闻采编总结 第4篇
一、2013年新闻报刊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
2013年以来,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部门合并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背景下,做到了思想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创造了新成绩,抓出了新亮点,唱响了主旋律。
第一,加强舆论引导,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加强舆论引导,服务工作大局,精心组织主流报刊开展深度宣传和报道,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一是配合宣传部门精心组织报刊围绕全国及地方两会、十八届三中全会、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活动和主题开展宣传报道。二是落实中央各部门要求,组织报刊开展禁毒、防治艾滋病、航海日、残疾人事业、打击拐卖妇女儿童、反假币等各类主题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深入贯彻落实等六部门意见,组织报刊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四是组织报刊加强对外宣传,营造于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三,稳步推进报刊改革及产业发展,品牌报刊方阵初步形成。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实现了报刊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一是稳步推进转企改制,截至目前,全国3388种应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有3271种完成了改革任务,占总数的,实现了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二是推进报刊分类评估,扶优助强。总局对全国1500余种高校学报进行评估,各地开展了高校学报、期刊、行业报、广播电视报、记者站综合质量评估,扶优助强。三是加强品牌报刊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中,《纳米研究》(英文版)等20种期刊获得期刊奖、《大众医学》等40种期刊获得提名奖;组织推荐全国百强报纸、百强社科期刊和百强科技期刊;同时,与中国科协等部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每家每年资助50万~200万元,推动品牌报刊方阵建设。
第四,推动工程项目建设,进一步增强了报刊公共服务能力。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积极推进全民阅读、农家书屋、民族文字出版资金、东风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中与报刊有关的重大项目,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一是积极推动全民阅读。各地根据总局要求积极推荐“全民阅读报刊行”优秀书评作品,开展各具特色的“读书节”“读书周”“读书月”活动。二是加强惠民工程建设。总局开展了全国阅报屏(栏)示范项目推荐,推动城乡阅报屏(栏)建设,共评出湖北日报远程电子阅报栏等20个优秀示范项目。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建成各类阅报屏(栏)万余个,其中,电子阅报屏万余块,传统阅报栏3万余个。三是搭建报刊交流创新平台。总局与湖北省政府、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举办“2013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与中国科协、浙江省政府主办“第九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为期刊界搭建了展示成就、交流创新的平台。
二、准确把握新闻出版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伴随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新闻报刊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挑战新考验。
第二,深化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当前,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面临着抢抓机遇、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行全局性调整和多方面创新的攻坚战。一是改革的要求更高。这次改革将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党的建设六大领域一同部署,要求更高,将对报刊改革产生相互推动、相互借鉴、叠加共振的作用。部署报刊改革任务要充分考虑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等其他领域改革的影响和作用。二是改革的任务更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中央对文化体制改革部署涉及面更宽了,层次更深了。从宽度上讲,改革包括国内国外、国有非公、一个体制(文化管理体制)、两个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从层次上讲,改革涉及到理顺管理体制、创新激励机制、非公企业参与出版等深层次问题。三是改革的难度更大。新闻出版改革已进入到攻坚期和“深水区”,情况复杂,难度很大,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改革和出版管理体制改革,都触及深层次的体制问题、法规体系问题及相关部门的现实利益。总局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新闻出版改革实施方案,确立新目标、规划路线图、实施新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第三,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目前报刊业转变发展方式越来越迫切。自2005年以来报业“寒冬论”“消亡论”再次泛起,传统纸媒产业呈现低增长甚至萎缩的态势。2011年度、2012年度全国报纸总印数分别比上一年度减少和,期刊总印数分别减少和。2013年上半年,全国报纸总零售量环比下降,下半年环比下降,同比下降。广告经营方面,2013年1~6月报纸广告下降,期刊广告下降。2014年,我们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出版业由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型,培育品牌报刊。
第四,管理创新的要求更加迫切。2014年新闻报刊工作中,管理创新的要求更高、更迫切。一是机构改革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减少行政审批,创新出版管理。根据《_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要求,总局积极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向地方放权,减少了10项审批事项。二是深化报刊改革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管理,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管理的关系。三是要落实好中央宣传工作会议的精神,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进一步提高新闻报刊管理的现代化水平。我们要修订《报纸出版管理规定》和《期刊出版管理规定》等一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创新管理。
三、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扎实做好报刊发展、改革、管理等各项工作
党的十以来,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各级新闻报刊行政部门要坚持以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忠实履行职责,扎实做好工作,切实肩负起加强舆论引导、优化市场秩序、提升服务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职责。
第一,xxx大主流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舆论环境和智力支持。新闻报刊业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最前沿,守住这块阵地,发挥引领作用,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我们的重大政治责任。报刊也是国家经济硬实力转化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中介,进一步增强中国报刊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文化强国发挥着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
一是着眼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两个巩固”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任务。新闻出版行政部门要紧密配合宣传部门,组织报刊出版单位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组织报刊出版单位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坚定全体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组织报刊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推动中国梦入脑、入心、入行动,使中国梦成为我们的时代主题、高昂旋律、精神引领。
二是铸就兴国强国之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建立健全新闻宣传引导机制,从项目、基金、资金、评先评优等方面,引导全行业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好,把当代社会的主流展示好,把人民群众的心声反映好;要抓好公益广告宣传,以报刊质量评估、年度核验等为抓手,组织属地媒体在重要时间节点拿出重要版面集中刊载禁毒、防治艾滋病、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反假币、“讲文明、树新风”等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推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三是提高文化软实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各地要紧紧围绕思想创新,把传播有思想有创新意义的内容作为报刊创新的重中之重去谋划,推动报刊占领思想制高点、道德制高点、理论制高点。要紧紧围绕科技进展,加快报刊建设,掌握国家话语权,提升文化软实力。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把管理经验、经济信息作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知识资源去生产。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沟通人民心灵的报刊办出水平来,增强思想认同,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
第二,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能前行,不能后退,只能继续,不能停顿。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根据2014年全国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会议安排和《2014年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工作要点》,采取有力措施,坚定不移推动报刊改革和科学发展。
本文由admin于2024-02-17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14272.html
上一篇
坦克世界总结(必备3篇)
下一篇
网贷口子总结(精选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