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氧气的总结(热门6篇)

氧气的总结(热门6篇)

  • 总结
  • 2024-02-08 10:56:43
  • 164

氧气的总结 第1篇

氧气的物理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物理性质是指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即温度为0℃和压强为101、325Pa时的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比空气的密度(1、293g/L)略大、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升水中只能溶解约30L氧气、在压强为101Pa(准确地说应为101、325Pa)时,氧气在约—183℃时变为淡蓝色液体,在约—218℃时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工业上使用的氧气,一般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

氧气的化学性质

【知识点的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主要是指氧气具有助燃性或氧化性,还有能支持呼吸、即它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可以与非金属、金属、化合物等多种特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因条件不同而异,可表现为缓慢氧化、燃烧或爆炸等,但在反应中都放出大量的热、具体情况如下:

1、氧气与非金属反应,例如:

(1)木炭在氧气里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无色、无气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但是,当氧气不充足时,会生成一氧化碳)

(2)硫在氧气里剧烈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即二氧化硫);

(3)红磷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的白烟(即五氧化二磷),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而白磷可以与空气中氧气的发生缓慢氧化,达到着火点(40℃)时,引起自燃,

(4)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会有水雾生成、

2、氧气与金属反应,例如:

(1)镁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即氧化镁);

(2)红热的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即四氧化三铁);

(3)铜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加热,会逐渐变成黑色的固体(氧化铜)

3、氧气与化合物反应,例如:

(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

(2)甲烷(沼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呈蓝色,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

(3)酒精(乙醇)在氧气中或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罩一干冷烧杯在火焰上还会有水雾生成

(4)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在空气中燃烧发xxx,集气瓶的内壁有水珠出现,并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二氧化碳)

(5)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

4、呼吸作用是生物从自然界里吸入氧气,而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实际上它是一种缓慢氧化。

氧气的总结 第2篇

(化学变化)

1.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A.药品:过氧化氢(H2O2)和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MnO2)

B.实验原理:

注: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C.装置: 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双氧水的为一类)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②导管只需略微伸入试管塞

③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④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⑤该装置的优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D步骤:连、查、装(二氧化锰)、定、倒(过氧化氢溶液)、收

2.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A.药品:

高锰酸钾(暗紫色固体)、氯酸钾(白色固体)与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B.原理:

①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

注意: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② 加热高锰酸钾:

C.装置:

加热固体制气体(加热氯酸钾的为一类)

D.操作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 连接装置: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 装入药品: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E.易错事项:

(1)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药品应平铺在试管底部

(2)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

(4)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5)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F、收集方法:

① 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 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G、检验、验满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氧气的总结 第3篇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二氧化碳和水)。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氧气的总结 第4篇

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学习氧气的物理性质时,不要死记硬背,应结合具体的氧气,采用比较的方法,抓住重点,如氧气的熔沸点较低、密度比空气略大、不易溶于水等。

2.化学性质

(1)氧气的助燃性

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够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氧气。

(2)与硫反应

硫跟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并放出热量。其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硫+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

(3)与铁反应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这个反应可以表示如下:

铁+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

1.氧气的物理性质: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略大。液氧、固态氧淡蓝色。

2.氧气的用途:气焊、航天、潜水、登山、医疗、液氧炸药、炼铁、炼钢

3.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有助燃性。可供呼吸用,是常用的氧化剂。

⑴木炭在氧气中燃烧(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的木条复燃)C+O2点燃CO2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⑵硫在空气中燃烧,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硫在空气里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在氧气里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⑶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2点燃2P2 O5

现象: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白磷着火点低,易自燃,要放在水中密封保存,可隔绝空气,防止它自燃。

氧气的总结 第5篇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氧气的总结 第6篇

1.镁带(银白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2.铁丝(银白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部铺少量的细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瓶底,致使集气瓶炸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