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汇总3篇)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汇总3篇)

  • 总结
  • 2024-01-30 12:36:22
  • 197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道路建筑材料,高职教育,项目化教学

《道路建筑材料》是道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实践性强。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基础知识,掌握材料的性能、应用及试验检测技能,使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正确选择、合理使用建筑材料,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目前道路与桥梁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面对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出现的现状,如何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改革,培养出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与管理型道桥专业的人才已成为高职院校共同面临的课题。我们课题组在《道路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中运用项目教学法,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为了使《道路建筑材料》课程能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遵循“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学院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的培养要求,适应我国特别是黑龙江省交通业发展的需求,培养高质量技术应用型与管理型人才,我们依托黑龙江省公路迅猛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包括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及兄弟院校,以市场为导向,对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所需的建筑材料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在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企业与社会需求,确定“以学生职业能力形成过程为核心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修订了《道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法。同时,对教学模式及教学组织方式进行改革,推行课堂教学与实践实训一体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助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制订包括课程教学标准、教学组织设计在内的教学设计系列文件,以确保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能得以高质高效地运行。

2、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时依照学院抓住“高等”和“职业”的两大脉搏,以“校企共定标准、企业引导课程、技能决定知识”为教改思路,以材料检测与管理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际材料检测过程为导向,以典型项目任务为载体,以材料检测职业资格为依托,在传承中创新。根据培养目标与能力,以工作过程系统性为导向,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解构、重构,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及相应的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掌握常用道桥工程材料的检验方法,能够对常用道桥工程材料进行性能检验和评价,正确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道桥工程材料出现的质量问题,具有施工现场试验员和材料员的职业能力。并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预算员、监理员提供相关的职业技能知识。

知识目标:了解道桥工程材料的组成,掌握建筑材料的性能、应用;掌握常用建筑材料的检验方法。

专业能力目标:能够对常用道桥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和性能评价,能完成施工现场检验员及材料员的工作。

社会和方法能力目标:能够分析处理施工过程中道桥工程材料出现的质量问题,评价其质量;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合理配置道桥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构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在实际工作中保持科学、公平、公正的工作态度。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在项目设计时遵循的原则:突出能力目标;职业活动导向;项目任务载体;学生主体;理实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本课程以公路工程试验检测员的技能鉴定要求为依据,通过本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科学、合理、经济地选用各种道路建筑材料所需的能力。本课程根据学生应掌握的能力,划分为原材料检测和复合材料检测两大部分内容,下设8个项目和若干个工作任务,具体内容(见图1)。

3、课程实施

项目教学计划制定完成之后,就要按教学计划进行项目教学。其基本步骤为:

(1)划分项目组。根据自愿报名和统一调配的原则,将全班按5“7人的规模组成一个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2)依据项目任务的计划进度布置任务。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制定工作计划;教师审察计划,提出建议,学生修改。

(3)充分地利教学资源,我院设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可以满足材料检测技能训练、复合材料配置实训的需求。同时与多家实力较强的行业单位和大型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满足了顶岗实习得需求。《道路建筑材料》的实验实训课程采用小班教学,突出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教学效果显著。

(4)定期检查进度。按照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一定时间完成一个小模块,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交流,检查各自任务的完成情况。

(5)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按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学生自评、小组互评等方面进行成绩评定。加大平时成绩在学生总评成绩的比重,降低期末成绩的比重,引入实践操作考核。让学生将重点放在平时的学习上而不只是期末几天的复习迎考上。平时成绩主要通过小组展示成果,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组成。教师在进行成绩评定时,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 第2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问题提出的背景

(一)绿色工作

绿色工作倡议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国际劳工组织(ILO)以及国际工会联盟(ITUC)于2007年联合开展的一个合作项目。2008年,国际雇主组织(IOE)加入了该倡议。在UNEP、ILO、ITUC和IOE联合发表的《绿色工作:在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实现体面劳动》报告中将绿色工作定义为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管理等领域有助于保护或者恢复环境质量的工作。

绿色工作主要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建筑、交通、基础工业、农业和林业六类经济部门,可以减少企业和经济部门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最终达到可持续发展。它们通过推行高效节能策略来减少能源、原材料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经济无碳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或避免所有形式的废物和污染,保护和重建生态系统并保持生物多样性。其中建筑内以及建筑过程中的能源效率,是最有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带来就业机会的领域之一,在未来将会创造出大量的直接与间接性绿色工作。绿色工作与中国倡导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二)“绿领”人才

“绿领”(Green Collar)一词最早由美国佛蒙特法学院教授在1976年向美国国会提交的一份题为《为环境就业:即将到来的“绿领”革命》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事实证明,过去30多年里,“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和不可逆转的发展潮流,为之服务的“绿领”阶层日益走俏。

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绿领”阶层指的是从事农业、制造业、研发、管理和服务活动的劳动者,他们的工作能对维护和恢复环境质量起到重要作用。“绿领”人才存在于各种各样的绿色工作中,绿色工作离不开大量的高技术技能“绿领”人才的支持与保障。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发展低碳经济与绿色工作。其中,打造国际水平的绿色建筑成为加强绿色生态城市建设和推进绿色工作进程的重要部分。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艰巨任务,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培养保障机制的研究有利于绿色建筑领域“绿领”人才的培养,能够促进绿色工作倡议与理念在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最终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课程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课程是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实施途径,主要包括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三大类。绿色经济要求更新职业教育课程,将绿色经济的元素整合到课程中。绿色经济需要技术发展,技术发展必然会产生新的技能,新的技能要求职业教育课程不断更新。课程保障机制是实现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基础。

(一)文化基础课

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文化基础课一般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与_理论、形势与政策、高等数学、英语、计算机文化基础、体育等。

绿色工作需要的技能包括通用技能与特殊技能,其中通用技能培养应通过文化基础课程的实施来完成。通用技能一般包括良好的沟通、交流、管理技能与水平,对相关环境立法、环保材料的深度了解、具有提高一定资源利用率的能力等。因此,要保障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绿领”人才的培养,必须首先在文化基础课程上融入绿色元素。如法律基础课程不仅要包含所有公民应了解的法律基础,还应包含政府制定的主要环境法律、方案、规划,如《环境法》、《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英语课程不仅要包含培养学生一般的阅读、写作能力的内容,还应融入并加大对绿色工作、绿色能源、绿色材料和绿色经济等英文材料的介绍,让学生及时了解全球范围绿色工作的进展状况,并为以后获得国外绿色工作方面的一手资料提供方便与可能。

(二)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形成特殊专业能力的重要保障与途径。目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建筑材料、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建筑结构、建筑施工技术、地基与基础、高层建筑施工、建筑施工组织等。建筑业存在着巨大绿色潜能,包括节能的照明设备、家电和办公设备、太阳能加热和冷却及太阳能集热板、建筑物改造、绿色建筑(节能窗户、隔离设施、建筑材料、暖气、通风和空气调节设备)、被动式太阳能房屋以及零排放建筑物等。因此,高职院校应在原有专业基础课程中添加新建筑材料、技术、能源效率等内容,保障学生绿色建筑领域所需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如新材料知识、能源效率技术解决、跨部门能源问题的认识、了解其他与建筑装修有关的职业等。此外,还可以增设一些专门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课程,如“国内外绿色建筑概览”、“美国LEED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简介”、“中国绿色建筑案例剖析”等。

(三)专业实践课

技能差距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的一个制约因素。在巴西的生物能源产业,孟加拉、德国和美国的可再生能源和环境产业,以及澳大利亚、中国、欧洲和南非的建筑行业,技能差距都有所体现。世界各地大多数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们还不清楚哪些材料、什么样的设计和建筑技术可以用于低能耗建筑,因此也就无法将其应用到他们的项目中去。

专业实践课是培养学生技能形成的主要途径。当前,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实践课主要有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土建实训、建筑施工图识读、结构施工图识读、施工管理实务模拟等。

为了加强学生对绿色建筑的了解以及对相关技能的掌握,顺利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可以增设一些针对绿色建筑的专业实践课,如带领学生参观国内一些代表性的绿色建筑,并尽可能参与一些绿色建筑的建设过程,了解其建筑材料的选择、节能设备的安装、太阳能的利用等。

实训基地保障机制

实训基地是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重要媒介,是学生养成相应专业技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一般包括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两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一)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主体是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应根据专业的特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校内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一般包括力学实验室、测量实验室、建材实验室、土工实验室、节能材料试验室、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施工技术中心等。其中,在绿色工作与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下,应加大绿色节能材料试验室与新型建筑材料试验室的开放与利用率。通过校内实训,让学生更形象具体地了解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节能材料,促进其绿色建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获得。此外,高职院校要保证校内实训基地的资金投入,对校内实训基地及时进行维护与更新。

(二)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教学仅仅依靠校内实训基地是不能完成的,还要得到校外实训基地的保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可以把学生放到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中去,在真实的职业氛围中培养学生从事和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能力,使他们的理论知识、技术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联合建筑企业、行业共同建设,保证一定数量的建筑建设单位供学生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以后建筑都将会朝着绿色建筑发展,应保证一定数量的绿色建筑校外实训基地供学生参观、实习,让学生了解绿色建筑理念及技术等融入到建筑产品的过程与方法、绿色建筑特征、绿色建筑效益、绿色维修、低碳节能、绿色品质、绿色运营管理服务等,保障“绿领”人才目标的顺利实现。

师资保障机制

高职课程的实施、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质量师资队伍的保障。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要保证有一定数量与质量的“双师型”教师与兼职教师。师资队伍的合理与否对顺利实现“绿领”人才培养目标有重要影响。

(一)“双师型”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高职院校一方面要通过支持教师参与产学研结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等措施,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要重视从企事业单位引进既有工作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实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努力构建与维持与专业规模比例相协调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从数量和质量上要满足专业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注意不定时地派送教师去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自身的动手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适当引进企事业内部理论知识扎实、高技术技能人员充当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在绿色工作的背景下,“双师型”教师仅仅具有以往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已不能满足要求,教师应加强对绿色经济、绿色工作理念的认识,不断学习与了解可再生资源、绿色节能材料,并要知道该如何运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双师型”教师同时还要了解并会应用绿色建筑理念、绿色建筑功能、绿色建筑的LEED评价标准、太阳能系统、建筑节能材料等。

(二)兼职教师

《关于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兼职教师队伍。聘任兼职教师是改善学校师资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结合所在地实际,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

兼职教师是指能够独立xxx一门专业课教学或实践教学任务、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校外专家。兼职教师主要应从企业及社会上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请。

“绿领”人才的培养仅仅靠高职院校远远不够,还需要行业、企业的共同支持与配合。发展绿色就业必须在政府、雇主和职工之间达成共识。雇主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绿色发展的社会责任,要尽可能将绿色就业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在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中突出绿色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绿色就业发展。企业雇主在促进自身企业绿色发展的同时,还要承担起和高职院校共同培养“绿领”人才的责任。企业可以派送部分了解绿色工作理念并有高技术技能的人员到高职院校担任兼职教师,教授学生掌握绿色生产的新技能、新方法,提高学生节约资源的能力、运用绿色工作理念的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兼职教师可以从当地从事绿色建筑的企事业单位中聘请,把绿色建筑的理念传授给学生。

评价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绿领”人才培养的质量高低、合格与否需要一定的评价机制进行判断与保障。评价可以从两个方面同时进行:一是形成性评价,二是总结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加强学生对自身阶段性学习的清楚认识,并不断对自身不足之处进行改善,根据学生平时学习过程的各种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形成性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明确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

形成性评价需要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完成。一方面,高职院校根据学生在学校内对绿色工作理念的了解、运用,对相关节能材料与技术的掌握程度给予口头或书面评价;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学生在单位的实践情况,判断其对绿色工作理念的态度以及对具体节能减排技术技能的运用水平给予过程性的评价。比如,要实现“绿领”人才的培养,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形成性评价可以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是否有环保意识与态度、是否对绿色建筑的特点与评价标准有应有的认识、能否合理运用绿色建筑材料、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有无明显进步与退步等方面进行判断与评价。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一般是在教学活动告一段落后,为了解教学活动的最终效果与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而进行的整体评价。总结性评价重视学习的结果,能够判断学生在一段学习后达到预期教学与培养目标的程度,包括学期末的各种考试、专业技能考核以及国家职业技能证书的取得等。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每学期都会对各门课程进行考核,对学生的常用建筑材料性能的检验和评定能力、土建施工图基本绘制能力、土建施工图识读及翻样能力、施工质量管理控制能力等进行评价,学生毕业时应取得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绘图员资格证书、土木工程工种中级工等证书中的两种。

如今多数国家都意识到了绿色工作的重要性,并创造出许多绿色工作,或加强对传统工作的改造,使之符合绿色工作的要求。对此,开展绿色职业从业资格认证和绿色技能鉴定考核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国家应逐步完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开发绿色职业技能标准,鼓励劳动者参加绿色职业资格认证,提高绿色工作中劳动者的技能与素质。高职院校要根据相应的绿色职业技能标准,制定“绿领”人才评估考核标准,对学生绿色技能进行鉴定与考核。如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以出台绿色施工员、绿色建筑评审员、建筑自然采光设计员等证书。

参考文献:

[1]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Green Jobs:Towards decent work in a sustainable,low-carbon world[R].2008:5-19.

[2]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Skills for Green Jobs:A Global View[R].2011:118-121.

[3]xxx低碳经济时代的职业教育变革[J].职教通讯,2011(5):31.

[4]xxx绿色经济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回应与变革——丹麦、德国的经验与启示[J].职教通讯,2011(17):36.

建筑材料实训总结 第3篇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过了,不得不感慨,时间过得真快啊!这个学期我们有一门课叫《建筑材料》,简称“建材”。这是我们的专业课,学的.东西对我们以后都很有用。可以说,这门课时我们现在所学的各科来说,这是重点。

学这门课,有理论的知识、有实训。其中实训呢,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认识到许多仪器设备。这些东西都是与我们建筑行业有关的,这些实训与接触的这些东西让我们提前对建筑这个行业有了解。

我是建材检测协会的,在没上这门课之前我就做过好几个与这门课有关的实训了,比如说:钢筋拉伸、混凝土试块等等。学长他们还帮我们培训了许多相关内容。虽然好多东西都学了,但是我并不是很熟悉,上建材课的实训,巩固了我们的知识,加深了记忆,让我们对各个实训器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

上实训课我们要分小组,我们组都是我们宿舍的人,所以没有男生,自然而然,一些苦力的活就落在我的头上了。拿稍微重点的东西就是我去了,比如说:做混凝土的试块的模,做完后拿去振捣,我一个人拿一个,她们俩人拿一个……实训课都是我们亲力亲为,筛沙子、做试块、铲砂石、称重量、拌混凝土。都是我们自己弄的。这些实训不仅仅让我们懂得了知识,也让我们的身心得到了锻炼。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实训,虽然没有几次是做出合格的结果,但是我们尽力了。老师的教导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让我们在不会的她给我们提供帮助,做实训的时候她会在旁边悉心教导,让我们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实训。她会教我们怎么做、做什么……

通过这个学期的实训课,我学到了许多书上的、课外的知识。实训课是我们学习知识的一个号方法,他能让我们更加直观、深入的学会书上的理论知识。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自己动手,这不仅让能我们学到知识、认识器械,还让我们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真的希望以后学习其他科目也能像建材这门课一样理论课与实训课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