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烛之武退秦师总结(汇总13篇)

烛之武退秦师总结(汇总13篇)

  • 总结
  • 2024-01-30 10:27:35
  • 188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1篇

一、一词xxx

“之”

1、公从之 (代佚之狐的建议)

2、xxx (人称代词,xxx)

3、将焉取之 (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 (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 (介词,拿)

3、xxx以xxx (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 (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 (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xxx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xxx)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通“供”,供给)

3、xxx说 (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 (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1、xxx函陵、xxxxxx(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3、若不阙秦 (使动用法,使……削减)

4、因人之力而敝之,xxx(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xxx以xxx (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6、若亡xxx有益xxx (使动用法,使……灭亡)

7、烛之武退xxx (使动用法,使……xxx)

四、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 以其无礼于晋

B. 若亡xxx有益xxx

C. 佚之狐言于xxx

2、省略句

A. xxx(于)函陵,xxx(于)xxx (省略介词“于”)

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

C.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2篇

1、做人要听得进良言,像xxx,既然自己的能力不行,但他起码能听进别人的建议。最终成功地保住了xxx。既然你没有似水才华,那你应该听懂水流的声音。那样即使你不行也能成功!

2、一个人没有主见,就像没有灯塔的港口外那找不到方向的船,结果可能离港口越来越远。xxx虽然没有离开属于他的港口,但如果没有别人的建议,他的君王地位恐怕难保。而且一个对宠臣的话笃信无疑的君王,如何能管理好国家,使百姓安居乐业。若不是这样,又怎会遭到别国的讨伐?

3、现代也有不少“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人,不过在那样一个年代,放下架子求贤的人也着实不多,大丈夫能屈能伸,关键时刻也别管什么臭面子了,承认错误,求贤若渴,这不也是抓着了烛之武想要的虚荣吗?生活中,你对尊严的看法是什么呢?什么事能让你抛下尊严呢?

4、从古至今“忍”就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一种是打不过别人不得不忍,另一种则是为自己长远打算,暂时忍让。xxx属于前者,他建立了西汉王朝。韩信属于后者,帮助xxx夺得天下,亦可称之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xxx却同时面临了这两种情况,他选择了忍,打不过就谈,谈就得认错,输一口气两者都忍了,命也保住了。

5、人曰:“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xxx可谓是那个饲马者,整天掌着鞭子寻找xxx,找到一个稍微出色的方视为良马,却不知真正的xxx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把xxx当骡子使,到了xxx已成老马时,也来一句“是寡人之过也”,再次使用xxx,可谁知xxx也会老,他的能力也会渐渐减退。若早些使用这匹xxx,xxx也不会至于羊入虎口的危险境地。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3篇

1、把握全文中心事件,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

全文以烛之武说退xxx为中心。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xxx”埋下了伏笔。接着写xxx君决定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xxx推荐了烛之武。xxx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决定只身见xxx。进而阐述保存xxx对秦的好处,利用的矛盾,指出晋国的贪得无厌,灭xxx必然要进犯秦国,使秦国意识到与晋订立盟约不助郑的危险,终于达到xxx盟的结果。

2、鉴赏烛之武说服xxx的思路。

烛之武为了说服xxx退师,采取了高超的攻心战术,大体说来分为五步: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xxx之矣);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xxx(邻之厚,君之薄也);第三步,替xxx,以利相诱(君亦无所害);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君之所知也);第五步,推测未来,劝xxx(xxx图之)。

这段说辞只有125字,表现出烛之武高明的心理战术和精彩的`外交辞令。他看准了联合攻xxx有所图,而若取xxx客观上只会对晋有利,而对秦不仅无利,还会招祸。若xxx明白了这一层,就很可能反过来弃晋帮郑,烛之武抓住了xxx这一心理,xxx利害,终于打动了对方。而烛之武的说辞更妙之处在于他心里处处为xxx,但口口声声说的是为秦,这就容易被xxx接受。整段说辞,分析利害,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步步深入、层层紧逼,句句打动对方,显示出极强的说服力。

3、分析烛之武、佚之狐、xxx等主要人物形象。

烛之武是中心人物。虽然“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满腹的委屈和牢,但在国难当头时,深明大义,以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只身赴敌营,以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消除了xxx的危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步步深入,说服了xxx,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佚之狐是个慧眼识英雄的伯乐。“若使烛之武见xxx,师必退”,说明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外交才能有足够的了解,对郑、秦、晋三国的形势有充分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xxx则是个勇于自责的上级领导人。当xxx所处危险境地,需烛之武退xxx时,烛之武却流露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的牢。面对此,xxx先是“是寡人之过也”以自责,从谏如流,情真意切,并欲扬先抑,设想假如xxx灭亡的话,对烛之武也无好处,这种透彻的分析,诚意的表白,终于感动了烛之武,使之临危受命,义无反顾赴敌营。

4、鉴赏课文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性。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4篇

一.一词xxx

之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②xxx(人称代词,xxx)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③xxx以xxx(连词,表承接)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xxx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xxx)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二.通假字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③xxx说(xxx)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①xxx函陵、xxxxxx(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④因人之力而敝之,xxx(形容词作动词,损害)⑤xxx以xxx(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⑥若亡xxx有益xxx(使动用法,使灭亡)⑦烛之武退xxx(使动用法,使xxx)四.古今异义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②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五.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若亡xxx有益xxxC.佚之狐言于xxx

(2)省略句A.xxx(于)函陵,xxx(于)xxx(省略介词于)B.(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5篇

1、学会包容,不因为被人背叛而发怒,从而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学会包容,要像晋侯一样,懂得把握形势,xxx兵,学会包容,更要放眼未来,不要把眼光留在自己的脚下。

2、晋侯给人的就是一种镇定,仁义,大局为重的风范,而这也是作为君王所应该具备的气概,或许在尔虞我诈,xxx是图的世界里这样的气度只会成为一种华丽的负累,一种值得敬仰的悲哀,但无可否认,这样的人是最能使人叹服,心甘情愿为之所用的,结局并不是最重要的,历史的笔终会在颤抖中写下篇篇朝代更换,江山易变,而为君者此般风范,却能成为一种被永恒铭刻的碑文,被长久瞻仰的高度,被后人效仿的榜样。

3、忍是成事之本,晋侯从一开始流亡时就忍。忍到了当上国君之日,如今看着眼前的肥肉。他忍,最后成了春秋五霸主之一。晋侯以忍做成了大事。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忍是一门艺术。能忍必会积蓄力量,挥出那致命一击。

4、当你进退两难,无法抉择时;当你尴尬时,不妨试着为自己找个台阶下。晋侯擅长为自己找台阶。当盟军背信弃义时,他不慌不忙地说:“失掉自己的盟友,是不理智的;得到过别人的帮助,又反过来害人家,是xxx义的;用散乱的军队攻打整编的部队,是兵家所忌的!”这样既可以达到退兵目的,又不失颜面,实为明举!其实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摆脱尴尬。

5、不得不说晋候是一个能屈能伸,有胆有识的人。一个拥有强大国力的君王,能在别人背叛的时镇定并作出理智的决定实属不易。而这一切应该说与他流亡时所经历的岁月有关吧。由走过的经历而慢慢滋生出内心的品质,不大喜也不大悲,因为知道生活的不易,如自己的遭遇般升沉荣辱。

来自: xxx如水vqolwc > 《高中语文》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烛之武退xxx

“军”是名词活用作动词,驻军xxx:名词作动词,驻军。赐:动词作名词,恩惠。1.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2)夜缒(烛之武)而出(3)敢以(之)烦执事(4)xxx(于)函陵,秦...

翻译注释注解

(6)佚之狐:xxx大夫。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xxx呢?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xxx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xxx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四...

《烛之武退xxx》文言知识整理

以 1、以其无礼于晋2、敢以烦执事3、若舍xxx为东道主4、以乱易整,不xxx、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1、晋侯、xxx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xxx以xxx,君知其难也焉用亡xxx...

烛之武退xxx原文|翻译|译文|注释

(6)佚之狐:xxx大夫。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xxx呢?二是公元前632年晋楚之战中,xxx出兵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告终,后xxx虽然随即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但最终没有感化晋国。四...

烛之武

得利词类活用且贰于楚也xxx函陵,xxx氾南若亡xxx有益xxx,敢以烦执事.xxx以xxx,君知其难也.且君尝为xxx赐矣数做动从属二主名词做动词,驻军动词使动用法,使…有贰心)名词→动词既东封郑,又...

部编版必修二《烛之武退xxx》(最新版)

【译】晋文公、xxx包围xxx,因为xxx(曾经)对晋国无礼,而且从属/依附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依附于楚国。指xxx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亲附于楚。邻,邻国,指晋国。使秦国(的土地)削减而使晋国得利,...

烛之武退xxx导学案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C.您灭掉xxx对国君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灭xxx件事麻烦您。⑴以 ①(因为,连词) ②(拿,用,介词) ③(表顺承,连词) ④(表顺承,连词) ⑤(把,介词) ⑵而 ...

古文名篇|左丘明《烛之武退xxx》全文翻译及解析,一起来看烛之武如何挽狂澜于既倒!

”xxx也就离开了xxx。其,代词,它,指xxx。三、词类活用(例句)(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

第二单元4知之武退xxx

答案:1.介词因为/介词用拿/连词表目的来/介词把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代词他们指xxx/动词到往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并列4.代词那/语气副词表商量或...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6篇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xxx说,与xxx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7篇

一、重点词语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

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

4、将焉取之(焉:哪里)

5、焉用亡xxx陪邻(焉:何)

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

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

2、共其乏困(共:供)

3、xxx说(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

三、一词xxx

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

若舍xxx为东道主(如果,假如)

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

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xxx说)

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xxx说,与xxx(通_悦_高兴)

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

停数日,辞去(告别)

不辞劳苦(推托)

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xxx以xxx,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

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

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

子犯请击之(他,代xxx)

是寡人之过也(的)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

四、词类活用

1、xxx函陵,xxxxxx(军:名作动,驻扎)

2、xxx以xxx(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

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

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

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

五、古今异义词

1、若舍xxx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今:主人)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

六、特殊句式

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

3、xxx函陵(省略句)

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七、重点句翻译

1、是寡人之过也

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2、xxx以xxx,君知其难矣。

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3、焉用亡xxx陪邻?

译:为什么要灭掉xxx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

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5、若舍xxx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如果您放弃围攻xxx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互相往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阙秦以利晋,xxx图之。

译:使秦国土地减少而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如果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xxx。

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xxx道的。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8篇

《烛之武退xxx》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通“缺”,侵损,削减。

5.xxx说,与xxx

说,通“悦”,高兴。

6.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古今异义

1.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

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xxx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

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

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9篇

(一)重要实词:

1.贰

①“二”的大写。(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xxx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xxx《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本文: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

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xxx鄙有二僧。”)(本文:“xxx以xxx”)

②庸俗,鄙陋。(例:《xxx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xxx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

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xxx”、“xxx焦、暇”)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 (例:xxx《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xxx也。”)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史记·扁鹊传》)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不报《汉书·朱买臣传》)

④quē 通“缺” ,缺少,空缺(去年米贵缺军粮,今年米贱大伤农。xxx《岁宴行》)

⑤quē,缺点,过错(有驰慢之阙。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⑥jué侵损,削减。(本文:若不阙秦)

⑦jué 挖掘(若阙地及泉《xxx昭公二十年》)

5.微

①细小,轻微(同现义)

②衰败 (国势衰微)

③卑贱 (例:《史记·xxx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⑤隐蔽,不显露。见微知著(成语)

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xxx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敝

①坏,破旧。(例:xxx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 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xxx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二)重要虚词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

③xxx以xxx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xxx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xxx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xxx有利xxx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啊,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②焉用亡xxx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④且焉置土石 (疑问代词,哪里)

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代词,之)

⑥永之人争奔走焉 (兼词,于此)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

4.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行李”)

②xxx以xxx,君知其难也 (代词,指代“那件事”)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语气词,还是,表商量)

5.之

①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指xxx)

②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③臣之壮也(主谓间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⑤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10篇

1、岁月给了太多的落寞与不甘,磨砺了他的沉稳和敏锐,救国于危难之间,又体现了他的爱国之心,即使壮时未被重用,亦为国不计私怨,xxx大局。

2、有才无须溢于表,有志仅须xxx心。这是中国古代一部分有识之士的处事原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烛之武便是这样的人,然而,在他身上却兼存着独善其身般之内敛与怀才不遇般之无奈,但是,身处微不足道之地位并怀拥愤恨与期待之矛盾心境的他,在国家面临危难时却毅然挺身而出,毫不推卸,可以说,烛之xxx的是一种心态——才美无须外现,秉承的是一种信念——虽老可仍毅坚,先驱的是一种精神——有难必然担当。

3、烛之武称得上是一壶佳酿,但他却被埋没在晋国——这条深巷子中。尽管它香飘四方,却也迟迟未被晋侯——也就是这条巷子的尽头所“品尝”。直到这条巷子将要被拆毁的时候,它才被当作救命稻草般地呈到了晋侯的手中,成为了晋国命运的转折点。由此观之,哪怕是再聪明,再厉害过人,若不懂得毛遂自荐,也会永远掩藏于平凡世俗中,最后只能历史的车轮碾得粉碎,不留痕迹。

4、晚年得志,不能不说是他的运道好。明明有才,明明有若干机遇摆在面前,不伸手去拿,谁能说他拿不到手,仅仅只是懒得伸一伸手。当今社会,不是过去,我们应该把握机遇,不应等着机遇来找你。

5、何谓君子之勇?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烛之武为国只身涉险,他为何如此笃定面对那很有可能一去不回的任务?人生道路困难重重几多变故,又有谁能做到如此笃定,我想烛之武与xxx谈判时一定成竹在胸,谈吐冷静,那是超越生死的智慧与心力战胜了xxx。

6、“xxx则已,xxx惊人。”在xxx执政的几十年间,他从未受到重用。可又有什么关系呢?天生我材必有用。人们总是感叹机会与我们擦肩而过。养精蓄锐,机遇只要抓住最关键的一次就行了。在几十年的寂寞隐忍中,他没有自暴自弃,也没有妄自菲薄,而是以惊人的毅力韬光养晦,终于在他生命的最后时期,为自己的人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7、兵临城下,万箭齐发,刀光剑影,威力甚大,亦敌不过一张嘴。古有烛之武凭嘴退xxx,后有孔明舌战群儒,实例甚多,然则口舌之争不可小觑。利诱,威逼,软硬兼施,对敌人晓以利害,以言词挑拨离间,争取同盟,达成胜利,甚于以刀枪战于人。只靠一张嘴,亦可通天下事,知天下人,掌天下权。

8、烛之武虽有“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的牢骚与怨气,但是他是一匹蓄势待发的老骥。我想他也曾因人生虚掷而悲哀过感伤过,但他并没有放弃对国家与人民安危的关心。我们可以想象出多少个日夜他翻看竹简的手势与眼神,想像出多少次他侧耳细听能从xxx传来征召自己的声响的焦虑与渴盼。如果没有对国家坚固朴实的爱与时刻准备着为国家效力的心,他又怎么能对xxx的心理以及_之间的恩怨如此了然?烛之武与xxx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烛之武的胜利,因为成功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11篇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xxx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三、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xxx有益xxx……

C.佚之狐言于xxx

2.省略句

A.xxx(于)函陵,xxx(于)xxx(省略介词“于”)

B.()xxx焦、瑕(省主语“晋惠公”)

C.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以之)?

D.夜缒()而出(省宾语“烛之武”)

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省略主语)

3.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词类活用(例句)

1.xxx函陵、xxxxxx(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名作动,使…成为疆界;东,名作状,在东边)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且贰于楚也

5.xxx以xxx(鄙—名词边邑,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

6.若亡xxx有益xxx(使动,使…灭亡)

7.烛之武退xxx(使动,使…xxx)

8.xxx,不知(智),不武(仁—不符合仁道;智—不算明智;武—不是英武)

9.臣之壮也(壮。壮年人)

10.今老矣(老—老年人)

11.邻之厚,君之薄也(厚—雄厚的势力,薄—单薄的力量)

12.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

13.君亦无所害(所害—害处)

14.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好处)

15.与xxx(盟—订(建)立同盟)

16.xxx图之(图—计划、考虑)

17.因人之力而敝之,xxx(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五、一词xxx:

“之、夫、以、而、焉、其、若、说、辞、鄙、微”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12篇

①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介宾结构“于晋”“于楚”作“无礼”和“贰”的状语,后置)

② 佚之狐言于xxx曰→佚之狐于xxx言

(介宾结构“于xxx”作“言”的状语,后置)

③ 若亡xxx有益xxx→若亡xxxxxx有益

(介宾结构“xxx”作“有”的状语,后置)

3、 宾语前置

何厌之有→有何厌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4、 省略句

① xxx(于)函陵,xxx(于)xxx (省略介词“于”)

② 若舍xxx(之)为东道主 (省略代词“之”)

③ (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④ 敢以(之)烦执事 (省略代词“之”)

烛之武退xxx总结 第13篇

(一)判断句

1.是寡人之过也(用“也”表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xxx / 失其所与,不知 / 以乱易整,不武(通过语意直接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 (“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正常语序:有何厌)

2.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① 以其无礼于晋 ② 若亡xxx有益xxx

③ 佚之狐言于xxx

(三)省略句

1.省主语

①(晋惠公)xxx焦、瑕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③(烛之武)夜缒而出

④(烛之武)xxx

⑤(xxx)使杞子、逢xxx、扬xxx戍之

2.省宾语

①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介词宾语,指灭xxx事或退兵之事)

② 若舍xxx(之)为东道主(之:指xxx)

3.省介词

xxx(于)函陵,xxx(于)xxx (省略介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