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争抢玩具论文范文(热门3篇)
- 范文
- 2024-01-02 21:35:26
- 314
中班幼儿争抢玩具论文xxx 第1篇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体验与同伴玩玩具的快乐和情趣。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一起玩玩具
2、好玩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玩具,导入活动。
1、让幼儿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独占、不争夺。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一起玩玩具带来的愉快。
二、鼓励幼儿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启发幼儿想办法:一种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兴,可以怎样玩?
(1)轮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
(2)交换玩
(3)进一步感受轮流玩,能让大家都快乐的情绪体验。
2、教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爱玩,你玩玩、我玩玩,不争也不抢,大家都开心。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大家说说,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
2、争抢玩具的孩子
画面上的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这样做对吗?
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幼儿玩玩具
鼓励幼儿积极常识轮流玩、交换玩的方法,体会一个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活动目标:
1.知道自己玩具的名称及玩法。
2.学会与小朋友分享玩具。
3.爱惜玩具。
活动重点:能为小朋友介绍自己玩具的名称及玩法。
活动难点:体验分享玩具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带自己喜欢的玩具上幼儿园。
2.用书第10页至第11页图画。
活动过程:
1.展示玩具,介绍玩法。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都带来了什么好玩的玩具啊?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一下自己玩具的玩法吧。
2.幼儿自由选择配对介绍自己的玩具,教师请几个小朋友向大家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件玩具,说说它是怎样得来的,它可以怎样玩,为什么喜欢它?
3.教师出示图画,引导幼儿观察图画,提问:请说说图中小朋友在玩哪些玩具?想一想,怎样使小汽车跑起来?怎样让小熊会走路?怎样使小老鼠会叫?
4.教师:下面请与小朋友们交换玩具或合作一起玩玩具。(鼓励幼儿用多种方法玩玩具,体验分享的愉快。)
5.戏活动:“奇妙的口袋”
准备:神秘袋一只。
规则:每次只能摸出一样玩具。
玩法:
1、教师拿出口袋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一摸,摸出看看是什么?”教师摸出皮球,问:“这是什么?”(这是皮球。)教师再拍皮球问:“老师在做什么?”(老师在拍皮球。)
2、教师念儿歌:“奇妙的口袋东西多,小朋友都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出玩具后,要求幼儿说出玩具名称以及玩法。
延伸活动:
1.对自己的玩具进行分类、清洁、整理,在家里举办一个“家庭玩具展”。
2.学习儿歌《乖宝宝》。
乖宝宝
我的玩具真不少,
汽车、皮球、大熊猫,
每天玩完收起来,
妈妈夸我好宝宝。
活动设计背景
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小培养幼儿的分享观念和分享行为,帮助孩子们学会分享,可以健全幼儿人格,促进幼儿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但是在带小班的孩子玩玩具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孩子不喜欢和别人好好一起玩,喜欢独占玩具,总是和别的小朋友闹得不愉快,不懂得分享,为了让小孩子们知道分享,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好好的玩玩具,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们懂得不独占玩具,愿意将自己喜欢的玩具与大家分享,体验交换玩具玩的快乐。
2.初步养成按要求摆放和收拾玩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初步体验分享的快乐。
难点:体会自己一个人在家玩和大家一起玩的不同感受。
活动准备
1.老师准备一些好玩的玩具。
2.请家长配合把幼儿喜欢的家里的玩具带到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
1、大意:xxx的爸爸给xxx买了一辆漂亮的玩具小汽车,车上还有灯,一开起来,灯一闪一闪的,还能唱歌,xxx可喜欢了,他走到那里就把玩具小汽车带到哪里,他的邻居小朋友明明看见了,说:“xxx,咱们一起玩好不好?”xxx说:“我有小汽车才不和你玩。”玲玲看见了,说:“xxx,咱们一起玩好不好?”xxx说:“我有小汽车才不和你玩。”说完就抱着小汽车跑开了,可是他一个人玩,慢慢的就觉得小汽车越来越没有意思了。一天,他看见明明和玲玲在拍小皮球,就抱来了小汽车,和明明玲玲一起玩了起来,玩得可开心了。
2、问题
1)xxx刚开始是怎么做的?
2)xxx后来又是怎么做的?
3)xxx为什么和小朋友一起玩得很开心?
3、小结“好孩子有玩具大家玩”
(二)教师将玩具带到幼儿园,告诉小朋友们这是自己喜欢的玩具,它愿意和大家做朋友,请小朋友们也来玩。
(三)鼓励幼儿将自己带来的家里面的玩具拿出来和大家一起玩。
(四)和幼儿共同布置玩具角,布置时,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及玩法。
(五)一起玩
1)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和玩法
2)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去玩具角玩。
3)观察幼儿是否只玩自己带来的玩具,如何玩的?
(六)小结,自然结束。
“今天我们玩得真开心呀,原来大家一起玩可以比自己一个人玩更开心。和大家一起玩,不但可以交到好朋友,还可以玩到更多的玩具。所以,以后有了玩具我们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玩。”
活动延伸:
1、每月定出一天为“玩具分享日”,请幼儿从家里拿来玩具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玩。
2、从分享玩具延伸到别的东西的分享,在日常生活中,随机教育,促进他们情感的交流,逐渐增强幼儿分享意识。
中班幼儿争抢玩具论文xxx 第2篇
【摘要】玩具为幼儿的人际交往提供了良好条件的同时也增加了幼儿发生冲突的可能*。文章通过调查探究幼儿园中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特点发现: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时出现反抗行为,并且不同*别的幼儿攻击反应形式不同;同*别之间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别的次数多;不同*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
【关键词】幼儿园;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攻击*行为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争抢玩具行为是幼儿攻击*行为的表现。攻击*行为又叫侵犯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行为。国内外研究表明,婴幼儿期的攻击*行为是侵犯、欺负,乃至伤害的最早雏形,这些行为不仅会对被侵犯者的自尊、情绪、学业等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可能导致侵犯者日后产生行为失调或*犯罪的行为。幼儿争抢玩具是指幼儿在幼儿园中争相抢占玩具,竞争拼抢玩具的一种行为。争抢玩具的标准为幼儿在幼儿园中一天内争抢玩具的次数为三次及三次以上。
中班幼儿争抢玩具的现象在幼儿园中非常普遍,这一现象一直都是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特别关注的问题。但是国内外的学者却集中于对幼儿攻击*行为的探讨,针对其表现——争抢玩具行为的研究较少,且多采用定*的方法,实*研究较少。然而,*别因素对中班幼儿的影响又是不容忽视的。*别角*认同理论认为,中班时期是幼儿*别认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男*和女*有一些独有的看法,但这些想法又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过于简单化的,具有明显的*别刻板印象,从而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和争抢玩具行为。因此,本研究采用定量的方法对中班不同*别幼儿争抢玩具的特点进行探究,以解决同伴交往中出现的争抢玩具事件,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提高幼儿的分享合作水平。
二、调查方法
(一)调查对象
对内蒙古某市的一所公办幼儿园的中班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了55名幼儿进行调查,年龄阶段均在4—5周岁,其中包括29名男生、26名女生。
(二)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为观察记录表。观察记录表是依据中班幼儿的活动时间进行编制的,记录幼儿在玩玩具活动时间内争抢玩具的表现和攻击反应形式、不同*别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同*别和不同*别的幼儿交往时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时间段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
(三)调查过程
对幼儿园的中班幼儿进行调查。根据观察记录表,收集并整理中班幼儿相应的争抢玩具行为。调查场所为幼儿玩玩具活动的场所,主要分为室内和室外。在室内主要收集幼儿在入园后、室内区角活动和离园前三个时间段内出现的争抢玩具行为;在室外主要收集幼儿在户外区角活动中出?的争抢玩具行为。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中班不同*别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的特点
调查发现,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时出现反抗行为,并且不同*别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不同(结果见表1)。对不同*别的幼儿在攻击反应形式中的具体表现,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做了精确*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别幼儿与攻击反应形式之间存在关联[,],关联的程度为中等,即男女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不同,男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以身体攻击和告状为主,女幼儿的攻击反应形式以哭和告状为主,攻击反应形式中的14%是由*别变量可以说明的。其中认为男幼儿比女幼儿身体攻击较多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别认同理论认为,中班幼儿的*别认同具有明显的刻板印象,幼儿认为男生应该是勇敢、刚强的形象,女生应该是温柔的形象。当幼儿得不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利益受到侵害时,男幼儿倾向采用身体攻击和告状的形式,认为这是一种勇敢、刚强的表现,而女幼儿倾向采用哭和告状的形式,认为哭是女孩温柔的表现。此外,男女幼儿均具有高的告状行为倾向。根据科尔xxx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中班幼儿处于前习俗水平阶段,出自对规则的维护和获得教师的赞扬的目的,幼儿会在同伴触犯规则的时候向老师告状,这也是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特有的行为方式。
(二)同*别幼儿与异*别幼儿争抢玩具的比较
调查发现,中班幼儿同*别发生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别幼儿之间发生的次数多(结果见表2)。对观察结果进行卡方拟合度检验,结果显示,中班幼儿同*别发生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别幼儿*别之间发生的次数多,统计检验结果为[]。这一研究结果与xxx(2014)的研究结果一致。中班幼儿正处于*别认同的稳定*和坚定*阶段,对*别获得了稳定和恒常*的认识,但是具有明显的刻板印象,比如幼儿认为女孩不打架,喜欢玩娃娃,男孩喜欢开汽车,战斗,建房子,这种认知必然会影响他们的行为和同伴的选择,他们一旦把某件东西或事情看成男孩或女孩专属的,那么就会尽量选择同*的活动而避免异*的活动。此外,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开始更多地以同*别同伴作为活动和社会交往的对象,更喜欢与同*别幼儿接触和交往。再加上,幼儿园玩具材料有限和空间较为拥挤,因此同*别幼儿之间比异*别幼儿之间更容易发生争抢玩具的行为。
(三)不同*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特点
调查发现,不同*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特点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明显多于入园后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并且男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多,而女幼儿在区角活动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多(结果如表3)。对不同*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情况,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做了精确*的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别幼儿与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存在关联,关联的程度为中等,即男女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男幼儿在入园后和区角活动中的争抢玩具次数最多,女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和离园前的争抢玩具次数最多,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的12%是由*别变量可以说明的。*别角*认同理论认为,女幼儿的适应*比男幼儿更稳定,在离园前时间内女幼儿还没有意识到离园,处在玩玩具的兴奋过程中,玩玩具的人数较多,而男幼儿在离园前玩玩具的人数少,所以争抢玩具的现象较少。此外,还与幼儿的玩玩具的兴趣相关。幼儿入园后,精神状态不佳,在这个时间段对玩具也没有强烈欲望,并且入园后的幼儿玩玩具的人数也少,所以在入园后男女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较少且不存在差异。但是在区角活动的时间段,幼儿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班内生活,所以会开心地投入到玩玩具的游戏中,自然而然争抢玩具的次数也增加了。此外,游戏理论也影响幼儿喜欢的玩具类型和玩玩具的方式,男幼儿喜欢车等数量有限的玩具,喜欢与一群小朋友在一起热闹地玩玩具,而女幼儿喜欢美工区等数量相对较多的玩具,喜欢安静地玩玩具,因此男幼儿在区角活动时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女幼儿多。
四、结论
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得出的如下结论。
1。中班幼儿争抢玩具时出现反抗行为,并且不同*别的幼儿攻击反应形式不同。男幼儿与女幼儿都具有高的攻击*倾向,但表现的方式不同,男幼儿倾向于采用身体攻击和告状的方式,而女幼儿倾向于哭和告状的形式。
2。同*别之间幼儿争抢玩具的次数比异*别的次数多。
3。不同*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次数不同。不同*别幼儿在不同时间段争抢玩具的特点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明显多于入园后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并且男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争抢玩具的次数多,而女幼儿在区角活动和离园前争抢玩具的次数多。
【参考文献】
[1]xxx。发展心理学[m]。*:*教育出版社,1995:250—259。
中班幼儿争抢玩具论文xxx 第3篇
活动目标:
1、随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改变走路的速度。
2、增强对速度变化的敏感*。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动物玩具。
2、教师自选的音乐录音、积木若干块、大可乐瓶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活动身体:
(1)教师引出游戏主题,激发幼儿用玩具做游戏的兴趣。
——“玩具宝宝们要上幼儿园啦,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它们上幼儿园呢?”
(2)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各种办法。
2、自由探索:
(1)幼儿抱好玩具,随着音乐的节奏送玩具上幼儿园。
——“大家怎样走才不会碰到一起呢?”
引导幼儿散开寻找人少的地方走。
(2)走圆圈。
——“前面有一条小路,路上有许多小石块,我们走路的时候一定要踩准在石块上奏,才不会迷路。”
(3)教师示范按节奏走石块路。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石块路。
(5)帮玩具找座位:
——“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座位,大家一起帮玩具找到它们的座位吧。”
幼儿拿着玩具在椅子的周围走,当听到音乐停止时,马上将手中的玩具放到最近的一个空座位上。音乐重新开始,给玩具找到座位的幼儿站着不动,玩具摆放在座位上,没给玩具找到座位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3、结束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活动过程进行简单的评价。
本文由admin于2024-01-02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9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