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6篇)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范文(6篇)

  • 范文
  • 2023-12-25 12:04:32
  • 253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xxx 第1篇

基础实验医学检验论文

1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的全面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彻底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操作局面,强化基础+综合+创新的教学方式。在基本的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步骤与方法,全面活跃思维。在进行综合型实验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与操作标准,全面提升其实验技能。在基本与综合实验基础上,积极引进自选与自主设计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技术与探究精神。

教学内容改革

基本技能实验

这部分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与动手实践能力。传统的以定性检查与形态观察为主的操作方式非常经典,也是现代临床检验中的'重要方法。可以精选采集血液标准、制备血涂片、鉴定微量吸管等多个基本实验技能,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提高学生的这些基本操作技能。

基础训练实验

进行基础训练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与了解,进一步验证其所学知识。笔者建议将血液检验、尿液检验、排泄物检验以及体液检验这四大类检验的16个小项目进行基础训练。

综合性试验

综合性实验的最终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程度,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问题解决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笔者在血液检验与尿液检验中,选择了显微镜检验、尿液检验、白细胞检验等多种综合性实验,结合学生所掌握的技能与知识,从一份标本中检验多个指标,并保障检验质量与检验程序。

创新设计实验

该类实验的最终目的是活跃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启发其创新能力。可以结合小组合作模式,以小组为单位,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将自己的观点与他人观点相互交流,进一步提高其解决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合作学习模式,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合作意识。小组之间通过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自主设计实验,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开展专题研究。比如说,可以开展尿糖检测干预研究、尿液蛋白质检测影响因素等试验。通过创新设计实验,还能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创造力与动力。考核方式改革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需要重新制定科学、合理的技能考核体系,在进一步完善实验考核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与其相适应的考试评价体系。可以将考核内容分为三部分,基本项目考核,强化项目考核以及临床岗位技能考核。每一环节的考核项目都需要制定完善的评价标准,包括准备标准、操作标准、终末标准等,并制定合理分值,强化学生的针对性评价。在实验教学工作完成之后,可以按照相关体系标准需求,选择考核内容,然后由学生决定强化考核的具体内容。学生进入临床实践之后,在进行基本检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强化重点训练项目,完成实习之后进行岗位技能考核。

2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全面提高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

重视能力、重视素质、重视知识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改革模式,强化了素质教育的开展,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新型医学检验人才。相关研究资料证实,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的临床岗位技能与实验技能要显著优于未接受教学改革的学生成绩。与此同时,学生的论文撰写数量、团队精神、科研意识也大幅度提高。另外,实验教学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更好的获得学生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与敬业精神。

提高教学水平

实验教学改革,也进一步激发了教师学习、钻研的积极性,整体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实验教学方法、内容以及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不断摸索与探究。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同时也是加强师资力量培养、推动教学研究深入开展的过程,对于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对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的专业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xxx 第2篇

随着高新技术在乡镇卫生院临床实验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乡镇卫生院检验工作步入了科技新领域。因此,质量管理是检验学科建设的核心,没有检验报告的高质量,就谈不上学术的高水平,以人为本,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也就成为空话。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推进,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质量的要求更高。2002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项规定被简称为“举证倒置”,即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病人投诉,医疗机构必须拿出证据证明在诊治活动中一切医疗行为是正确无误的。那么围绕检验报告数据是否准确产生纠纷时,检验科如何举证自己的报告是准确的呢?加强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是最重要的证据。

1 必须建立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质量,必须对实验全过程进行控制,按系统学的原理建立起一个质量管理体系,认真分析、研究这个体系中各项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关系,以整体优化的要求处理好各项质量活动的协调和配合,使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从而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过程是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或活动。一份标本的检验是通过各个环节来完成的,临床医生为了诊断和治疗,书写化验单申请化验是过程的开始或过程的输入,这是实施过程的依据或基础,发出检验报告是输出,一份完整的检验报告全过程结束。一个完整的检验过程一般包含多个横向(直接)过程,包括医生开单、病人准备、护士采取标本、护士或卫生员运送标本、实验室接收与处理标本、分析测定标本、核实与确认检验结果、发出检验报告、医生根据报告数据用于病人的诊断与治疗等。同时,也会涉及多个纵向(间接)过程,这些纵向过程主要包括:(1)临床医生应掌握每项检验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不断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信息交流,以便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检验项目用于诊断和治疗;(2)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对标本的要求,根据检查要求告知被检者注意事项,知道在病人服用哪些药物或出于哪些病理生理状态下采集标本,会影响标本的检测结果;(3)卫生员应知道标本在运送时需要什么条件以及如何保证这些条件;(4)检验人员应进行仪器的校准、实验方法的选择、试剂监控、量值的溯源、质量的控制,在发出报告前根据申请单提供的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的记录,对本次结果与前次同项目结果做垂直分析,对报告的准确性进行再确认。如何进行这些过程的控制,就是全面质量体系的重要内容。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是实验报告准确的保证,也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2 逐项登记记录并妥善保存

完整、详细的实验记录保存是质量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详细填写实验室日志,对标本的验收,不合格标本的处理,标本采集、送检、实验及发出报告的时间,室内、室间质量评价结果,仪器的维护、维修,试剂的批间差异,都应有详细记录。另外,管理人员和测试人员必须在记录本上签名,一旦病人投诉时,这些记录就是表明实验室质量的证据。

3 设定每项检验的误差允许范围

由于测定方法的不同,每项实验都有测定值可接受范围(误差允许范围),即同一份标本同时间重复操作测定值可不同,但一定要在允许的范围内。例如美国《clia 88能力比对检验分析质量要求》中,白细胞记数的可接受范围是靶值±15%。如果检验报告为wbc ×109/l,病人提出质疑,实验室可取出保存的标本(在规定的保存期内)再重复检测,检测值落在(~)×109/l范围内,就可以证明检验报告是准确的。因此,在质量手册中应注明每项检验测定值的可接受范围。

4 仪器和试剂要符合要求

仪器、试剂、校准物和质控物等都是保证检验分析准确的关键因素,也是室内质控的核心。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许可制度,所购置的仪器、试剂必须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许可证。应尽量使用与仪器配套的原装试剂。如用其他厂家的产品替代,使用前要严格鉴定,核准替代品试剂(试条)是否与仪器匹配,能否得出与原装试剂(试条)相同的结果。要保存好仪器和试剂鉴定记录,以作为处理相关医疗纠纷的举证依据。

5 强调检验报告的数据仅对所检测的标本负责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标本的采集过程以及采集标本时病人的生理、病理状态及使用的药物均要影响结果,甚至有可能在采集或运送标本的过程中某些“人为”因素产生的xxx戴现象。因此,标本的质量是体系中要素之一,也是最不容易控制的环节。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条件和检测要求,规定标本检测后在实验室内保存的时间,并严格保存,以便在医生或病人对检测报告的准确性提出异议时进行重复检验。

6 操作手册

实验室应建立严格的操作规程,编制实用而完整的操作手册,这也是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操作手册的内容应包括标本收集、运送、保存、处理的要求,实验方法及原理、操作步骤、试剂和仪器的要求、实验室工作条件、仪器校准方法及校准物、质控物规格、量值溯源、方法有限性和干扰因素的影响、分析物参考范围、测定值可接受范围、实验注意事项、质量控制措施、室内质量控制规则和失控限等。对于试剂,由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审批试剂时同时审批了其操作规程,因此应将使用的试剂和操作规程装订成册,并严格按规程操作。实验室必须妥善保存操作手册,并保存到停止使用两年后才能销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完好无缺的记录是举证的重要依据。

7 xxx内质控与室间质评

完整的室内质控是监测仪器稳定性和试剂质量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的重要措施。若有失控现象,必须有失控的调查记录和改正措施。室间质评是对实验室检测结果准确性进行考核的重要方向。优良的室内质控和完好的质控记录是举证中的重要参考证据。因此,临床实验室应认真地做好各种检测项目的室内质评,保证检测报告的质量。

8 注意检验报告单的书写方式

检验报告单的书写要规范、整洁,不得涂改,注明报告时间。对检测结果的描述要科学、严谨、真实、可信。如医生申请血涂片找丝虫,报告应书写为:薄(厚)片法,发现(或未发现)丝虫;而不要写:丝虫检查阴性。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xxx 第3篇

.列出与、或、非、xxx、xxx、与xxx、异或、同或逻辑的真值表、逻辑表达式、逻辑符号。

逻辑功能

逻辑表达式

真值表

逻辑符号

74LS08

Y=A·B

Y=A+B

与xxx

设计工作任务书

任务名称

【技能训练5-1】设计1个12位的二进制加法器模块

任务要求

一、设计功能指标

设计1个12位的二进制加法器模块,其输入变量A、B为二组12位二进制数,输出S为一组13位的二进制数,实现二进制数的相加,即S=A+B。

二、任务要求

完成原理图设计的与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设计验证,编写设计文档(设计报告格式见附录B,标准电路图纸格式见附录C)。

测试设备

装有MAX+plusⅡ的计算机

(1台)

设计步骤

注:请写出设计步骤和设计过程。

启动MAX+plusⅡ

设计输入

建立项目

图形文件的建立

图形文件的设计输入

设计验证

建立波形文件

加入仿真节点

仿真结果验证

测试电路

注:将设计电路图贴图于此。

仿真波形

注:请将测试波形贴图于此。

与体会

结论:当输入变量为345H和ABCH时,所设计的加法器的输出变量的值为

E01

。当输入变量为987H、为123H时,所设计的加法器的输出变量的值为

AAA

结论:设计的12位二进制加法器

(可以/不能)实现12位二进制数的相加。

(可以/未能)满足设计要求。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xxx 第4篇

实验名称

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xxx某程序、定律、算法,可写成“验证---”;分析---。

实验日期和地点(年、月、日)

实验目的

目的要明确,在理论上验证定理、公式、算法,并使实验者获得深刻和系统的理解,在实践上,掌握使用实验设备的技能技巧和程序的调试方法。一般需说明是验证型实验还是设计型实验,是创新型实验还是综合型实验。

实验原理

在此阐述实验相关的主要原理。

实验内容

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要抓住重点,可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考虑。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定律算法、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详细理论计算过程。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xxx 第5篇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提高临床检验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是指对取自人体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验,并为临床提供医学检验服务的实验室。

第三条开展临床检验工作的医疗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_负责全国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规范临床实验室执业行为,保证临床实验室按照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第二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的一般规定

第六条卫生行政部门在核准医疗机构的医学检验科诊疗科目登记时,应当明确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诊疗科目设定临床检验项目,提供临床检验服务。新增医学检验科下设专业或超出已登记的专业范围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应当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第七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提供的临床检验服务应当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第八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检验工作客观、公正,不受任何部门、经济利益等影响。

第九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集中设置,统一管理,资源共享。

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实验室具备与其临床检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

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临床检验质量。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当经过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临床检验质量和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_规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_公布的停止临床应用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开展临床检验工作。

临床检验项目和停止临床应用的临床检验项目由_另行公布。

_定期新的临床检验项目和临床检验方法。

第十五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有分析前质量保证措施,制定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储存、标本运送、标本接收等标准操作规程,并由医疗机构组织实施。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临床检验报告发放制度,保证临床检验报告的准确、及时和信息完整,保护患者隐私。

第十七条临床检验报告内容应当包括:

(一)实验室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或者门诊病历号。

(二)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单位、参考范围、异常结果提示。

医学实验报告格式xxx 第6篇

【摘要】随着检验医学的蓬勃发展,临床检验科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临床辅助科室,其对临床诊断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在临床诊断过程中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实验数据支持。尤其是一些关系到患者生命的检验危急值问题,本文就“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的相关问题,展开简要讨论。

【关键词】危急值 报告制度 建立 实施

中国医院协会在《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明确指出,危急值项目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而定,以患者为中心确保医疗安全这一目的出发,确立相应的危急值制度。

一 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的意义

临床实验室的职能就是准确、迅速、及时地为临床医生提供具有诊断意义的检验信息和数据。因此异常的检验结果处理,特别是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检验数据值(危重值)信息至关重要,其处理的及时性与患者的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临床标本检测结果一旦出现危急值时,患者的生命体征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如果临床医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有可能造成患者失去生命,医疗纠纷就不能避免。因此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就是为患者赢得时间、减少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依据及内容

危急值报告制度建立的依据: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关于危急值的描述和中国医院协会在“实施患者安全目标主要措施与适用范围”之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措施中的要求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