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划拨资金使用方案范文(合集4篇)
- 范文
- 2023-12-18 08:50:36
- 260
上级划拨资金使用方案xxx 第1篇
20xx年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XX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省农民教育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农厅办函〔20xx〕51号)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关于印发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试行)的通知》(以下简称《规范》)要求,为做好20xx年全县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促进XX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坚持服务产业、注重质量、适度竞争、创新发展原则,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加快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助推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通过农民培训和学历教育两条途径培育高素质农民。按照经营管理型,培养一批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经营者、返乡下乡创新创业者和产业扶贫带头人等现代农业带头人,全年县级培训农民100人,省、市级培训按省市文件下达任务另行选派。继续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学历提升行动”,做好高职扩招培养高素质农民工作。
二、培训工作
结合乡村振兴人才需求实际,按照“一级带一级干,抓好本级带动下级”的思路,重点实施带头人培训。
1.重点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遴选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和学习能力,有一定产业规模,能够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骨干、家庭农场经营者和返乡农民工、大学生及退伍军人开展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产业发展能力和示范带动农民发展作用。
2.搭车开展产业扶贫带头人培训。聚焦贫困村和贫困户,遴选产业扶贫带头人经营能力培训,促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农民能够运用好所学技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实施步骤
切实提高教育培训内容的针对性、过程管理的规范性、培育结果的有效性,紧贴产业人才需求实施培训,加快培育一批农业农村发展所缺的高素质农民。
(一)择优确定机构。参照《规范》要求,我县按照“县级申报、设区市审批、省级备案”的程序,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了3家培训机构(XX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心、XX县XX职业培训学校和XX县农民大学生创业联盟协会),并录入机构库。经局党委会研究决定20xx年农民教育培训任务由XX县XX职业培训学校承担并报省级备案。培训机构要加强培训师资和教材建设,培训教师原则上从师资库中遴选,及时将生产能手、管理精英、经营能人、专家学者等补充入师资库;
及时将优质的区域教材录入教材库。县农民教育培训中心要充分发挥基础平台作用,积极开展培训工作调研、过程管理、跟踪服务等工作。
(二)科学制定方案。结合本地主导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和扶贫就业工作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职责要求、资金使用、时间安排,完善保障措施、监督考核等运行机制,保障培训工作及时有效的开展。
(三)选准参训人员。采用“机构招收一批,县级推荐一批,个人自主申报一批”的方法遴选培训对象。同一培训对象一年内只能参加一次培训,两年内不可重复参加同一层级同一类型培训。培训对象条件见附件3。
(四)精准实施培训。围绕产业规划发展分解任务,优先满足重要农产品生产以及农村发展需要,围绕XX蜜桔产业、龟鳖产业等主导特色产业集中开展全产业链培训。要优化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师资库,合理选择理论、技术、政策和实践等教师;
灵活采用课堂、现场和线上等教学形式,统筹开展好培训,培训模块和课时分配要求见附件4。
(五)加强跟踪服务。积极帮助指导培训学员争取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积极帮助搭建交流平台,引导成立创业协会、专业协会或产业联盟,组织开展产销对接、跨地域交流合作等活动,推动农民抱团发展。市、县跟踪服务责任主体由各地自主确定。省级培训机构需制定跟踪服务方案,明确服务人数、方式、内容,按时落实并做好总结,巩固培训效果。
四、资金安排及管理
X财农指〔20xx〕6号文和X农规计字〔20xx〕5号文下达我县培育资金30万元。
(一)补助标准。农民培训补助标准具体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产业扶贫带头人3000元/人。
(二)支出范围。农民培训补助资金用于培训全过程支出,培训经费补助标准的90%用于教育培训,由承担培训的培育机构按规定列支;
10%用于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由县农业农村局按规定统筹使用。主要包括:
1.教学支出:购买(编印、制做)文字和影像教材、教辅资料等;
授课教师课时费、实训指导费、参观讲解费、交通费、住宿费等;
教学培训耗材和场地租用费等;
组织学员考试考核;
网上在线培训、在线信息技术支持等信息化教学支出。
2.学员支出:学员食宿、交通、学习用品以及培训期间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
3.其他支出:学员遴选、宣传、档案整理、资料印刷、跟踪服务、师资培训、学员管理等方面相关支出。
(三)强化监管。坚持“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农民教育培训资金专账核算,专xxx专用。严禁任何地方、单位和个人截留、挤占、挪用培训资金,严禁以现金形式直接分发给农民个人,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培训教师授课费按财政部门规定发放,未进入师资库的人员一律不得领取授课费。采取预拨制和报账制相结合方式,及时足额拨付补助资金到培训机构,有合同规定的按合同执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民培训是培育高素质农民的重要手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农村局、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体育局、蜜桔产业局、农技推广中心、审计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合力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实行“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落实县农业农村局为培训班讲授第一课。
(二)强化督导考核。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等考核中的农民培训指标任务。加强对培育机构培训工作的指导和过程监督,建立按月监督检查机制,对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不少于两次的全面检查,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加强培训进度调度和督导,实行随机抽察制度。
(三)健全教育培训体系。统筹各类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培训的积极性,加快构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充分依托农广校、农业科研院所、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农业职业院校等优势资源开展农民培训。鼓励培训机构与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等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四)落实防疫要求。严格按照新冠肺炎防控要求,落实本级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项防疫措施,参加培训人员应在14日内未到过中高风险疫情地区,切实保护工作人员和学员的生命安全。
(五)加大总结宣传。及时总结经验作法和培训模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呈现工作效果,宣传好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融合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员典型事例,积极营造农民成长、成才、成就的氛围。
上级划拨资金使用方案xxx 第2篇
流委【2011】 号
_乡委员会乡人民政府
关于加强洪灾及地质灾害救灾救济资金物资管理使用
实施办法
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乡级各单位:
为加强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使用管理,及时将各项救灾救济资金物资安全、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重建家园、维护灾区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管理等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洪涝及滑坡灾害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实施办法。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充分认识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的重要性
做好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直接关系到灾区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局。各有关单位要站在以人为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救灾资金物资使用管理的重要性;要把做好救灾资金管理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措施,以求真务实的作风,保障广大受灾群众的基本权益,维护救灾专项资金的安全,确保救灾资金全部用于受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给群众交一本公开账、明白账、放心账。
二、严格程序,突出重点,正确把握救灾资金使用原则
救灾资金的安排使用要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履行相关程序,坚持依法办事、公开公平、统一管理、加强监督、注重实效的原则,除必须定向使用的外,要统筹安排,相对集中使用。灾后恢复重建的水电设施、损毁房屋、道路交通、通信设备等专项救灾资金,要按项目规划、建设进度和资金计划,按期足额下达、拨付,严禁擅自调项或改变项目建设规模。救助灾民生活的救灾xxx物,要优先安排重灾户、特困户、“三孤”人员、优抚对象。
1、依法办事的原则。严格遵守国家、省、市、县有关救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的法律、法规、规定领取发放管理使用救灾资金和物资。
2、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救灾资金、物资的使用计划数额、使用方向、补助对象、审批程序、使用结果等采取多种方式向社会公开。
3、统一管理原则。救灾资金、物资分别由财政、民政部门统一管理。所有救灾资金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由财政所“一个口”进出;所有救灾物资全部由民政办统一负责接收、管理和分配。
4、加强监督原则。救灾资金、物资的接收、管理和使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的纪律监督、审计部门的审计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
5、注重实效原则。救灾资金、物资的管理使用,必须保证用于受灾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和恢复重建等支出,促进经济发展,确保社会稳定。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救灾资金及时到位 灾情发生后,要加强领导,统一指挥,严密组织,强化措施,做到反应迅速、应急得力、任务明确、责任落实,以最快的速度,尽最大的努力,立即筹措救灾资金、组织救灾物资,及时安排发放救灾xxx物,全力开展救援工作,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住处、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及时得到医治,乡在收到救灾资金或救灾物资后必须尽快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随意拖延救灾xxx物的发放。乡人民政府、各村民委员会要向灾区群众公布救助标准、救助条件及救灾
xxx物数量;根据受损程度,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发放救灾资金和物资。
1、成立机构。一是乡成立由乡长任组长,纪委书记和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救灾资金、物资发放管理领导小组,下设由民政办、财政所、纪委人员组成的办公室,具体负责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发放日常工作。二是各村(社区)成立救灾资金、物资管理发放及检查监督工作组,落实具体人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
2、建立规范的资金台账和物资台账。乡救灾资金全部纳入专户管理,做到专人负责,专账核算,票据合规,手续完备。乡、村对于接收的救灾物资按规定严格管理,按种类、数量及时登记造册,做到手续完备,专帐管理,专人负责,使救灾xxx物管理严格规范,确保救灾xxx物真正用于受灾群众。
3、公开、公平、公正,接受社会监督。一是主动公开救灾xxx物的来源、数量、种类和去向,自觉接受各界的监督。二是救灾xxx物的发放,要坚持调查摸底、民主评议、xxx公示、公开发放等程序,做到帐目清楚、手续完备,群众知情。四是公开救灾物资、资金监管群众投诉电话接受群众投诉举报,接受社会监督。三是是制定救灾物资发放程序,并在全乡公开,使物资发放工作能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4、规范程序,严格把关。救灾资金和救灾物资的申请发放,由受灾户户主申请、村民委员会(社区)评议后,
在居住地公示3天。对公示无异议的,申请救灾资金的由乡财政所填写《救灾资金发放明细表》,申请救灾物资的由乡民政办填写《因灾倒损房屋审批表》、《救灾物资发放名册》后,乡人民政府审批。批准后,由户主或家庭成员持户主户口、身份证及领取人户口、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乡财政所、民政办签字领取,不得由村社干部及非家庭成员代领。救灾资金、物资发放后,乡财政所、民政办要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坚决杜绝暗箱操作。
四、健全制度,强化监管,有效规范救灾资金使用管理
建立健全救灾资金分配、拨付、发放、使用等管理办法,有效发挥救灾资金的作用。发放灾民的救灾资金,要建立“一账一册一卡”和“四公开”制度,即建立救灾资金发放台账、花名册、灾民救助卡,公开发放规定、发放程序、发放对象、发放金额的制度。救灾资金使用管理要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对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监督检查,及时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新闻舆论和群众监督。
1、建立健全报灾、计灾、核灾制度:由受灾户书面报告受灾情况,经所在村委会证明报乡民政办查灾核灾,乡逐级汇总上报,省、市、县视受灾程度组织查灾、计灾、核灾工作。
2、救灾xxx的发放要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论是发放救灾现金还是实物,都要将数额公开,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建立台账、xxx公布、公开发放的程序,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3、定期接受财政、审计检查,人大代表跟踪检查、监督,并及时向上级报告救灾xxx物使用管理情况。
4、乡民政办主动聘请行风廉政监督员,对救灾救济xxx物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5、坚持公示制度。在发放救灾资金、物资过程中,必须先后在村、乡政务公开栏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011年9月20日
上级划拨资金使用方案xxx 第3篇
我校对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的总结,我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教育理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仍然感到我们的工作还离市、县级要求有很大的距离,为了使我校的远程教育工作较之前有更大的提高,我们准备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继续加强领导,注重引导、监督和考核相结合的考评机制
本年度,我校将继续加强远程教育领导小组、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的管理功能,将现代远程教育教师培训工作纳入年度教师继续教育规范性培训之中,加强管理、认真实施。经过培训,全校的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水平要得到明显提高,加强考核的力度,争取90%的教师能够主动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于课堂教学中,对不合格的教师进行通报批评。
二、加强我校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小组的功能,丰富学校教学资源
三、加大培训的力度,让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有质的飞跃
在培训时间上,采用统一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统一培训星期一下午4:30-5:30,分散培训每天管理人员没有课的时间。然后根据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情况,对有一定基础又对现代教育技术感兴趣的教师,可参加选修提高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根据教学实际,确定了培训内容如下:、课件制作(主要是PPT、flashmx)。在培训方法上,采取集中授课、小组讨论、协作互助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等方式。
四、注重引导,让远程教育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
1、研究性学习,内容涵盖语、数、科学、英语、品德与社会等五个学科;
2、第二课堂,内容包括:老师我想对你说;我的发现;我的创作等;
3、思品阵地,内容包括各种专题的电子报刊及相关链接等。
上级划拨资金使用方案xxx 第4篇
松岗学校公用经费管理实施方案
为规范和加强我校公用经费使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在教学活动和后勤服务等方面开支的费用。
第二:公用经费开支范围包括:教学业务与管理、教师培训、实验实习、文体活动、水电、交通差旅、邮电、通讯、仪器设备及图书资料等购置,房屋、建筑屋及仪器设备的日常维修维护等。 第三:公用经费包括:
⑴办公费:反映学校购置的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日常办公用品、教辅材料、书报杂志、学具等支出。
⑵印刷费:反映学校印刷费支出。
⑶水费:反映学校支付的水费、污水处理费等支出。 ⑷电费:反映学校的电费支出。
⑹物业管理费:反映学校开支的办公用房、职工宿舍等的物业管理费,包括综合治理、绿化、卫生等方面的支出。
⑺交通费:反映学校各类交通工具的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等。
⑻差旅费:反映学校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
助费、杂费及调动人员家属旅费补助等。
本文由admin于2023-12-18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8294.html
上一篇
新闻摄影图片分析范文(实用8篇)
下一篇
催收水费喊活通知范文(优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