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义模板范文(热门18篇)
- 范文
- 2023-12-09 09:09:01
- 247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负总责,每年定期召开各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制定促进特殊教育发展、推进特殊教育公平的配套政策,形成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合力。
(二)加强部门协作。各部门要把特殊教育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工协作,形成发展特殊教育的合力。市教育局要做好特殊教育统筹和规划实施及教育教学业务指导工作;市编委要制定和落实教职工编制标准;市发改委要积极支持和帮助特殊教育的规划建设项目;市财政局要为特殊教育发展提供财力保障,加强特殊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市民政局要用福彩公益金等做好贫困残疾学生的助学工作,支持发展特殊教育;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落实好特教教师津贴、职称评定等工作;市卫生局牵头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组建特殊儿童的医学专业鉴定机构,进行残疾儿童身体状况及受教育能力评估,提出医学专业指导意见,组织医疗保健机构开展预防降低出生人口缺陷工作,进行新生儿疾病早期筛查及治疗康复,参与协助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建立特殊学校的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机构,指导开展残疾儿童的治疗康复工作;市残联要做好残疾儿童青少年调查摸底,协同相关部门指导开展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做好毕业生技能培训及就业服务工作;其它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要带着感情,责任上肩,共同推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督导评估。将特殊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评估、教育强区县考核体系。由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开展特殊教育督导检查,将特殊教育发展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各级政府教育工作实绩的考核指标,监测和评价的结果作为绩效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特殊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2篇
(一)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全纳教育,构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向学前教育与高等教育延伸的特殊教育体系,形成以特教学校为骨干、以随班就读为主体、附设特教班和送教上门等为补充的办学格局。到20xx年,师资队伍日趋优化,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其他残疾人受教育机会明显增加,特殊教育事业发展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年度目标。
1.20xx年,逐步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积极探索送教上门的路径;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启动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提质改造工程;完成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立项和规划设计;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88%。
年,启动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继续实施师资队伍培养培训计划;完成市、县两级特殊教育学校的提质改造;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1%。
年,新建特殊教育学校秋季开学投入使用;办学条件、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基本满足三类残疾孩子各学段教育需求;适龄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3%。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3篇
(一)集中培训
集中培训由外聘的专家学者、教师进修学校教师、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和部分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教师承担。
为使新教师尽快实现角色转变,教师进修学校将结合实际需要组成强大的教师培训队伍。邀请专家对教育改革的现状和发展形势进行分析,通过案例展示进一步对教育政策法规进行深入解读;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教育教学资源的作用,通过和名师交流,对新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引领;教师进修学校邀请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师德标兵、教学能手、学生管理行家作报告,谈体会,用我们身边的人和事影响新教师、激励新教师、带动新教师。进一步促进新教师的成长。
(二)自学研修
自学研修是新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通过自学自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促进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提升。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培训,使新教师学会发现问题、筛选问题、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报告等一系列教学科研的一般方法,形成反思教学、完善教学、提升教学的良好习惯。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深入地做好我校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切实做好学校各项安全防范工作,推进和谐校园建设。结合3月30日第十四个_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_的相关要求,将3月30日至4月5日这一周定为_安全教育周_。
二、活动主题:
加强防灾减灾,创建和谐校园
三、活动时间:
四、活动要求:
1、及早认真制定“安全教育周”的实施方案,对各项活动进行详细的安排部署,确保“安全教育周”活动扎实开展。
2、围绕主题,悬挂安全教育标语,认真分析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国旗下安全教育专题讲话,开一堂安全教育主题班会等,开展形式多样适合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活动,并将这一主题贯穿全年安全工作的始终。
3.安全教育要突出重点:根据实际确定安全教育重点,如交通安全、预防溺水、消防安全、饮食卫生安全、防震、防抗台风暴雨、地质灾害以及校园伤害、拥挤踩踏、等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注重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4.进一步完善学校各类应急预案,并抓好预案的演练。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德育为首,突出骨干,整体推进”的原则,建立以幼儿教师发展为根本,以幼儿教师有效学习为导向的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全面提升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效能和质量。
二、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更新办园理念,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师德修养、
专业知识与技能、教育教学与管理水平。
三、培训任务:
(一)注重师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符合时代要求,具有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师资队伍。
(二)加快学历培训,保证师资队伍学历达到本市一流水平。
(三)参加提升学历层次的学习是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改革与发展教师职业的要求。
(四)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将专题学习与案例研讨
相结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五)为我园培养一批在促进学前教育发展,开展幼儿教师培训中发挥辐射带头作用的“种子”,促进幼儿教师教育改革。
四、培训对象:
(一)幼儿园园长、教学园长、教务主任的培训(10年以上教龄);
(二)转岗教师、聘用教师的培训(1——7年教龄);
(三)年轻专业教师的培训(5——10年教龄)
(四)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8—————15年教龄);
五、培训内容:
(一)对外培训需求:
1、为了使教师真正转变教学行为,切实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希望上级领导能请省内外知名幼教专家来我市,为教师指点迷津。
1、建议多进行寒暑假培训学习。
2、我园教师大多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爱岗敬业,望上级领导能够为我园多增培训名额。
(二)园本培训需求:
1、如何优化活动设计。
2、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3、如何克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
4、绘本教学的初探。
5、幼儿教师职业素养形成中的问题与对策
6、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的问题与对策
7、教学活动观摩与评析
8、幼儿教师基本功
六、培训方式:
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园本培训”结合专题讲座、实践观摩、交流讨论、活动设计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6篇
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为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船舶、汽车零部件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船舶出口同比增长,汽车零部件出口同比增长。
2010年,机电产品进口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
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情况
项目 总 值
贸易 方式 企业 性质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其它方式贸易 国有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其它企业
金额(亿美元) 同比增速(%) 金额(亿美元) 同比增速(%)
131. 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多少万亿美元?
A. B. C. D.
132. 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上年相比约:
A. 增加了10个百分点 B. 减少了10个百分点 C. 增加了个百分点 D. 减少了个百分点
133. 在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下列哪一项的同比增长金额最高?
A. 机电产品出口 B.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C. 机电产品进口 D.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
134. 下列关于2010年净出口额(出口额减进口额)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加工贸易 > 一般贸易 B. 其他方式贸易 > 一般贸易 C. 国有企业 > 外商投资企业 C. 国有企业 > 其他企业
135. 下列关于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高新技术产品逆差约为800亿美元 B. 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速为 C. 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 D. 船舶出口同比增长金额高于汽车零部件
? 本讲答案:
强化练习一: 国家材料一 116 B
117 D
118 D
119 A
120 C
强化练习二: 国家20材料四 131
132 D
133 A
134 A
135 C
第十课时:强化综合训练(二)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7篇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二)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
会计职业道德与会计活动紧密联系,它是从会计活动中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与会计职业活动的特点息息相关。具体来说,会计职业道德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与原则性
2.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
3.会计职业道德具有服务性和利益高度相关性
“为人民服务”是所有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根本所在。
4.会计职业道德具有无私性和廉洁性
5.会计职业道德具有规范性和约束性
(三)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不但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保证,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
2.会计职业道德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保证
3.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
4.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规的重要补充
(四)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文明规定。它是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是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在本职岗位上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所不能替代的。根据我国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等八方面的内容。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8篇
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考核评估:
(一)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职业要求、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遵守校外教育规章制度表现等方面。由校外教育单位考评小组根据指导教师提供的情况和检查指导所掌握的情况,于培训期结束后进行综合评价。
(二)学习和培训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参加市区、宫本培训和学习,以及教研活动情况;每学期参加各专业教研组内的研讨课和宫内汇报课;每学期听评课情况;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学习体会;每学期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或活动总结等方面,由校外教育考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三)教育教学方面
主要考核新教师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成效;小组活动教学能力和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的能力,以及德育工作能力;小组活动教学计划、活动方案和教学效果等,由校外教育考评小组进行综合评价。
学年度末,校外教育单位将实事求是地根据多方面情况,对每一名新教师分别做出综合鉴定。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9篇
一、考点聚焦
1、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中
(1)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假设,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式(be动词的过去式用were)”,而主句中的谓语动词用“would / should/ could / might + 动词原形”。如:
If I were a boy, I would join the army.
If the had time, she should go with you.
(2)表示与过去的事实相反,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完成时,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 / should / might / could + have +过去分词”。如:
If he had taken my advice, he would have succeeded in the competition.
(3)表示与将来事实相反,条件状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过去时或should(were to) + 动词原形,而主句中的谓语动词则用would / should/
could might + 动词原形。如;
If it were to rain tomorrow, the football match would be put off.
(4)当条件状语从句表示的行为和主句表示的行为所发生的时间不一致时,动词的形式要根据它所表示的时间作相应调整。如:
If they had worked hard, they would be very tired.(从句说的是过去,主句指的是现在)
以下表格是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中时,主句和从句谓语动词的形式:
条件状语从句 主 句
与过去事实相反 had + 过去分词 should /would/could/might + have + 过去分词
与现在事实相反 一般过去时(be用were) would/should/could/might + 动词原形
与将来事实相反 一般过去时或should(were to) + 动词原形 Would/should/cold/might + 动词原形
有时侯在使用时可省略if,句子则可换成下列形式,即“were / had / should +主语”。如:
Were I a boy, I would join the army.
Had he taken my advice, he would have succeeded.
Were it not for the expense, I would go to Britain.
2、虚拟语气用于名词性从句
(1)虚拟语气在宾语从句中的运用。
①“wish + 宾语从句”表示不能实现的愿望,译为“要是……就好了”等。表示现在不能实现的愿望,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表示将来不能实现的愿望,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would/could + 动词原形”;表示过去不能实现的愿望,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had + 过去分词”或“could(should) + have + 过去分词”。如:
I wish it were spring all the year round.
I wish I had known the answer.
I wish I could fly like a bird.
②在表示建议、要求、命令等的动词suggest、advise、propose、demand、require、insist request、command、order等后的宾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用should + 动词原形或是动词原形。如:
She suggested we (should)leave here at once.
The doctor ordered she should be operated.
(2)虚拟语气在同位语从句和表语从句中的运用。
作表示建议、要求、命令等的名词advise、idea、order、demand、plan、proposal、suggestion、request等的表语从句和同位语从句,从句中的谓语动词用“(should) + 动词原形”。如:
His suggestion that we (should)go to Shanghai is wonderful.
My idea is that they (should)pay 100 dollars.
(3)虚拟语气在主语从句中的运用。
在主语从句中,谓语动词的虚拟语气用“should + 动词原形”的结构,表示惊奇、不相信、理应如此等。如:
It is necessary(important, natural, strange, etc.)that we should clean the room every day.
It was a pity (a shame, no wonder, etc.)that you should be so careless.
It will be desired(suggested, decided, ordered, requested, proposed, etc.)that she should finish her homework this afternoon.
注意:这种从句表示的是事实。如果说人对这种事实表现出惊奇的情感,就可用虚拟语气。反之,如果不表示惊奇等情感,that从句也可用陈述句语气。如:
It is pity that you can’t swim.
3、虚拟语气在其他场合的运用
(1)虚拟语气在as if/as though、even if/even though等引导的表语从句或状语从句中,如果从句表示的动作发生在过去,用过去完成时;指现在状况,则用一般过去时;指将来状况则用过去将来时。如:
He did it as if he were an expert.
Even if she were here, she could not solve the problem.
(2)虚拟语气用于定语从句中。
这种从句常用于句型“It is (high)time (that) … ”中,定语从句的谓语动词用一般过去时(be用were)或should + 动词原形,意思是“(现在)该……”。如:
It’s time that I picked up my daughter.
It’s high time we were going.
(3)虚拟语气用在if only引导的感叹句中。如:
If only I were a bird.
If only I had taken his advice.
(4)虚拟语气在一些简单句中的运用。
①情态动词的过去式用于现在时态时,表示说话人谦虚、客气、有礼貌或语气委婉,常出现在日常会话中。如:
It would be better for you not to stay up too late.
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close the door?
②用于一些习惯表达法中。如:
Would you like a cup of tea?
I would rather not tell you.
二、精典名题导解
选择填空
1. When a pencil is partly in a glass of water, it looks as if it _______. (NMET 95)
broken broken been broken
解析:答案为C。本题考查的是as if 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的语气问题,as if引导的状语从句如果与事实一致,不用虚拟语气,如果与事实相反,应用虚拟语气。题中“当铅笔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铅笔看上去好像断了”。而实际上铅笔并未断,与事实相反,前半部分陈述是一般现在时,因而本句是对一般现在时的虚拟,用were broken。
2. I didn’t see your sister at the meeting. If she ___________, she would have met my brother.(NMET 94)
come come come
解析:答案为D。本题考查的是if条件句中的虚拟语气。题意是:我在会议上没看到你姐姐,故你姐姐没来。因此如果“她来了”与事实相反,前面一句交代了虚拟语气的时态是一般过去时的虚拟,所以if从句中用had+过去分词。
3. -If he ___________, he ________that food.
-Luckily he was sent to the hospital immediately.(NMET 93)
warned; would not take
been warned; would not have taken
be warned; had not taken
have been warned; had not taken
解析:答案为B。本题考查的是条件状语从句与主句表示与事实相反时虚拟语气的用法。根据下一句语境可知,他事先并没有得到警告,表示过去时间的虚拟语气,故选B。
虚拟语气专项练习
1.Were it not for the snowy weather, we __________all right.
A. would be B. would have been C. were D. may be
2. ________more careful, his ship would not have sunk.
A. If the captain were B. Had the captain been
C. Should the captain be D. If the captain would have been
3. If he _________ me tomorrow, I would let him know.
A. should call B. should not have been able
C. were not able D. are not able
4. If you asked your father, you ______________ permission.
A. may get B. might get C. should have called D. maybe get
5. _____________today, he would get there by Friday.
A. Would he leave B. was he leaving
C. Were he to leave D. If he leaves
6. ______I you, I would go with him to the party.
A. Was B. Had been C. Will be D. Were
7. The millions of calculations involved, had they been done by hand, __________all practical value by the time they were finished.
A. could lose B. would have lost
C. might lose D. ought to have lost
8. Had Paul received six more votes in the last election, he ____________our chairman now.
A. must have been B. would have been C. were D. would be
9. If you ________________Jerry Brown until recently, you’d think the photograph on the right was strange.
A. shouldn’t contact B. didn’t contact
C. weren’t to contact D. hadn’t contacted
10. ____________he English examination I would have gone to the concert last Sunday
A. In spite of B. But for C. Because of D. As for
11. Look at the terrible situation I am in! If only I _____________your advice
A. follow B. would follow C. had followed D. have followed
12. Had Paul received six more votes in the last election, he ____________our chairman now.
A. must have been B. would have been
C. were D. hadn’t contacted
13. If the horse won today, it _____________ thirty races in five years.
A. would have won B. won C. must have won D. did have won
14. There is a real possibility that these animals could be frightened, _______a sudden loud noise.
A. being there B. should there be
C. there was D. there having been
17. I would have gone to visit him in the hospital, had it been at all possible, but I ______ fully occupied the whole of last week.
A. were B. had been C. have been D. was
18. I apologize if I __________ you, but I assure you it was unintentional(无意的).
A. offend B. had offended
C. should have offended D. might have offended
19. If you hadn’t taken such a long time to get dressed, we’d______________ there by now.
A. be B. circles C. is circling D. be circling
20.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and sets in the west, so it seems as if the sun ________round the earth.
A. were circling B. circles C. is circling D. be circling
21. I wish that I _______________ with you last night.
A. went B. have gone C. could go D. could have gone
22. I wish I ___________ with her.
A. would be B. am C. was D. were
23. I wish that I_____________ the concert last night.
A. could B. have attended C. could have attended D. attended
24. The picture exhibition bored me to death. I wish I_______________ to it.
A. had not gone B. have not gone
C. did not go D. can not have gone
25. “I wish you___________ me to put these things away,” he said.
A. will help B. help C. are helping D. would help
26. If the Watergate Incident_____________ Nixon would not have resigned from the presidency.
A. did not occur B. had not occurred C. was not occurring D. be circling
27. I hadn’t expected ________James to apologize but I had hoped .
A. him calling me B. that he would call me
C. him to call me D. that he call me
28. George would certainly have attended the meeting, ____________________ .
A. if he didn’t get a flat tire B. if the flat tire hadn’t happened
C. had he not had a flat tire D. had the tire not flattened itself
29. The teacher suggested that her students _____________ experiences with ESP.
A. write a composition on their B. to write composition about the
C. wrote some compositions of his or her D. had written any compositions for his
30. He speaks Chinese as fluently as if he ______________a Chinese.
A. were B. had been C. is D. has been
31. As usual, he put on a show as though his trip____ a great success.
A. had been B. has been C. were D. was
32. Looking round the town, he felt as though he ______________ away for ages.
A. has been B. was C. is D. had been
33. John is so strongly built that he looks as if he ______as elephant.
A. lifts B. is lifting C. lifted D. could lift
34. He described the town as if he_____________ it himself.
A. had seen B. has seen C. saw D. sees
35. At that thought he shook himself, as though he _____________from an evil dream.
A. woke B. wakes C. would wake D. had woke
36. Most insurance agents would rather you ___________ anything about collecting claims until they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A. do B. don’t C. didn’t D. didn’t do
37. Although most adopted persons want the right to know who ______________their natural parents are, some who have found them wish that they the experience of meeting.
A. hadn’t B. didn’t have had C. hadn’t had D. hadn’t have
38.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TOEFL office ________ your registration.
A. will confirm B. confirm C. confirms D. must confirm
39. without electronic computers, much of today’s ___________advanced technology.
A. will not have been achieved B. have not been achieved
C. would not have been achieved D. had not been achieved
40. He speaks Chinese as fluently as if he ____________a Chinese.
A. were B. had been C. is D. has been
41. It is time that the government ______________measures to protect the rare birds and animals.
A. takes B. took C. has taken D. taking
42. Some people are too particular about school records, insisting that every applicant ___all diplomas from elementary school to university.
A. has B. will have C. should have D. must have
43. He was very busy yesterday, otherwise he _____ to the meeting.
A. would come B. came C. would have come D. had come
44. I must say he reads very well, and I shouldn’t be surprised if he___________ acting for a living one day.
A. had taken up B. takes up C. have taken up D. would have taken up
45. If I had seen the movie, I ______________ you all about it now.
A. would tell B. will tell C. have told D. would have told
46. I hadn’t expected ______Henry to apologize but I had hoped .
A. him to call me up B. him calling me up
C. that he would call me up D. that he will call me
47. I had hoped that John ____________a year in Africa, but he stayed there only for three months.
A. spends B. spent C. would spend D. will spend
48. I had hoped that Jennifer___________ a doctor, but she wasn’t good enough at science.
A. will become B. became C. would become D. becomes
49. I’d rather you ___________ anything about it for the time being.
A. do B. didn’t do C. don’t D. didn’t
50. I’d just as soon_______ rudely to her.
A. that you won’t speak B. you not speaking
C. you not speak D. you didn’t speak
51. It’s high time they____________ this road.
A. mend B. mended C. must have mended D. will mend
52. It’s about time people______ notice of what women did during the war.
A. take B. took C. have taken D. will take
53. Everybody has arrived. It’s time we___________ the class.
A. shall start B. would start C. had started D. start
54. ___________ the English examination I would have gone to the concert last Sunday.
A. In spite of B. But for C. Because of D. As for
55. Mary ___my letter; otherwise she would have replied before now.
A. has received B. ought to have received
C. couldn’t have received D. shouldn’t have received
56. John did not feel well yesterday; otherwise he _______to see his classmates off.
A. came B. would come C. would have come D. should be coming
57. He’s working hard for fear that he_____________ .
A. should fall behind B. fell behind
C. may fall behind D. would fall behind
58. Without the dreams of the youth, this invention might____________ for a century.
A. have been postponed B. has been postponed
C. postpone D. be postponed
59. In the past men generally preferred that their wives_______________ in the home.
A. worked B. would work C. work D. were working
60. For a child to give up his less mature idea for a more mature one, it requires that the child _____psychologically ready for the new idea.
A. is B. were C. be D. would be
61. Tom’s father, as well as his mother,_______________ in New York for a few days more.
A. ask him to stay B. ask he to stay
C. asks he stays D. asks he stay
62. Your advice that_____________ till next week is reasonable.
A. she waits B. she wait C. wait she D. she waited
64. It was essential that we lease before the end of the month.
A. sing B. singed C. had signed D. were signing
65. It is appropriate that some time ______thorough study of the results of the Apollo mission.
A. devotes to B. devoted to C. is devoted to D. be devoted to
答案与详解
1.A.条件句表示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
2.B.条件句表示与过去事实的虚拟。
3.A.条件句表示与未来事实的虚拟。
4.B.条件句表示与未来事实的相反。
5.C.条件句表示与现在事实的虚拟。
6.D.条件句表示与现在事实的虚拟。
7.B.这个句子中含有一个省略if,把助动词提前到主语they之前的虚拟条件句,该条件句表示对过去情况的假设,而主句中by the time they were finished 表明主句也应该是对过去发生的情况的假设,因而应该选(B)would have lost为正确答案。
8.(D)这道题目是一个混合虚拟语气的句子。条件句省略了if,把助词had提前到主语前面,表示对过去情况的假设,而主句中now表明了对现在情况的假设,所以应选would(should, could, might)+动词原形这种表达形式。四个选项中只有(D)是正确表达形式,故为正确答案。
9.(D)until recently,因此(D)是正确答案,而主句是隐含的对现在情况的假设,该句是一个混合虚拟条件句。
10.(B)假设的情况有时不是用一个条件句表示,而是隐含在一个由介词如but for、but that、without, 由连词but、副词otherwise 、比较级、形容词、独立主格等表示的上下文中。本句主句表示对过去情况的假设,但事实上由于英语考试而没有去成,即若不是因为英语考试,我本可以去听音乐会,所以应选But for为正确答案。
11.(C)题目中的第一句话表示的是现在真实的情况,而第二句话中所要表达的是应该做但事实上没有做的事,这种情况导致第一句话中真实情况的发生,故If only条件句假设的是过去一种情况,因此应该用had +过去分词,所以正确答案是(C)。
12.D.注意主句now表示现在的时间状语,所以主句是对现在虚拟,从句是对过去虚拟。
13.A.从句对过去的虚拟。
14.B.从句表示虚拟,而主句是事实。
17.(D)本道题目的前半句话是对过去情况的一种假设,但事实上并没有发生,而事实上没有发生的真实原因是句子的后半部分由but引导的转折句所表述的真实。因而but所引导的句子中应该用表示志过去事实相符合的表陈述的时态,即一般过去时。
18.(B)此题要求在if从句中选择适当的动词形式,以主句中的动词apologize(抱歉)来看,if从句中表达的内容应该是过去做的事,因此可以排除(A),因为(A)是现在时。(C)中should+have+过去分词结构表示本来应该做却没有做的事,在此不合题意。(D)选项中的might+have+过去分词表示对过去发生的事情很不肯定的猜测,它表达的内容还不能成为事实,所以藉此道歉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因此此处也不合题意。(B)had offended表示当时已经发生了的动作。这是复杂条件句:apologize 是现在,而条件句是表示对过去假设的条件句。
19.(A)该句也是一个复杂条件句(或称作混合虚拟条件句)。条件句表示对过去情况的假设,而主句表示对现在情况的假设,但事实上却与此相反,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A)。
20.(A)as if引导的从句要求用虚拟语气,表示同时或将来的情况,动词要用过去式(be动词用were)或would(could等)+动词原形,本句话中指的是当时的情况,所以要用过去式,故(A)是正确答案。
21.D. 22.D. 23.C. 24.A. 25.D.
26.(B)had not occurred表示对过去的虚拟,条件句中要用过去完成式,主句中要用should(would, could, might)+动词原形的过去分词。
27.(B)had hoped是常见的要求其后的宾语从句用虚拟语气的句型,虚拟语气would+动词原形。
28.(C)表示对过去情况的假设,主句动词形式为would(should, could, might)+have+过去分词,条件句为过去完成式,if可以省略,但要把had提前主语前面。(B),(D)的表达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所以(C)是正确答案。
29.(A)suggest后面的从句要用虚拟语气形式,其形式为should(可以省略)+动词原形。
30.A.表示与现在相反的虚拟。
31.A.as though引导的与过去相反的虚拟。
32.D.felt是过去式,所以该句是由as though引导的与过去相反的虚拟。
33.D.as if引导的与现在事实相反的虚拟。
34.A.as if引导的与过去相反的虚拟。
35.C.
36.(D)would rather后接从句要求用虚拟语气,形式为过去式,表示对现在或将来的假设,或为过去完成式表示对过去的情况的假设。
37.(C)who引导的定语从句中的现在完成时表示动作业已发生,所以主句中表示的虚拟是针对已经发生了的行为,所以应该用过去完成式表示对过去的虚拟。
38.(B)
39.(C)这是一人含蓄虚拟条件句,通过介词短语without,表示潜在的一种假设,而主句中的情况也早已经发生,所以是对过去情况的一种假设,因此用would not have been achieved这一形式。
40.(D)连so that引导的从句中要求用虚拟语气,表示一种假设,形式为might+动词原形。
41.(B)It is time that是一种要求从句用虚拟语气的常见句型。虚拟语气形式为动词的过去式。
42.(C)
43.(C)otherwise用来表示一种含蓄的虚拟假设,因为是对过去(yesterday)的情况的假设,所以应该用would have come形式。
44.(B)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没有一个表示对未来的情况的虚拟的形式should+动词原形,或是were to do,因此可以断定if引导的条件句在这里最真实的条件句,用一般现在时表示一般将来时,故(B)是正确答案。
45.(A)这是一个混合虚拟语气的句子,if条件句表示的是对过去情况的假设,而主句是对现在(now)的情况的假设,故用would tell形式。
46.C. 47.C. 48.C.
49.B.would rather引导的虚拟语气其谓语用过去式。
50.D.would as soon引导的虚拟语气,其谓语动词也用过去式.
51.B. 52.B. 53.B. 54.B.
55.C.注意单词otherwise引导虚拟语气。
56.C.同上。
57.A.注意词组for fear that
58.A.注意without
59.C. 60.C. 61.D. 62.B. 64.A. 65.D.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0篇
为贯彻《xx省教育厅关于落实xx省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行动计划 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xx—20xx)》精神,针对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切实提高全员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结合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现状,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实施原则
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根本,以提高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为导向,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知识大学习,教学技能大训练”等活动为载体,面向教师,组织实施以“师德教育、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通过培训,全面推进教育教学创新,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服务教师,倾斜农村。以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着眼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学水平;以农村教师作为政策的基点,在充分考虑农村教师实际的基础上,兼顾城镇和骨干教师需求,科学设定培训目标,采取适宜的培训模式,促进教师全员培训的均衡发展。
——聚焦课堂,训练技能。以教师课堂教学问题为突破口,围绕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需各项技能,运用学、练、评、改、考结合的方法,分学科开展训练,学以致用,扎实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基本技能。
——分类指导,评价跟进。充分考虑各学段、各层次和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不同要求,根据各自特点科学实施全员培训。指导工作应根据培训工作的需要,分层分类,及时反馈,及时指导。通过建立“教师自我管理专业发展档案”对教师全员培训进行形成性评价,通过对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的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不断调控培训进程,确保全员培训任务的有效完成。
二、对象和目标
(一)对象
培训的对象是具有中小学教师资格的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在职专任教师,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区县教师培训、教研机构、特殊教育机构、校外教育机构等在职在岗中小学教师。
(二)目标
总目标:通过全员培训,使广大教师逐步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基本具备课程与教学理论素养;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稳步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班主任全员达到合格水平。
具体目标:
1.现有在岗中小学教师到20xx年底前完成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
2.通过培训,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00%的中小学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其中,教学技能15%达到优秀;教师师德年终考核合格率达到100%。
年12月31日前,男不满55周岁、女不满50周岁的中小学教师参加不少于50
学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教育技术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三、课程内容、培训方式和考核
(一)培训课程内容及五年学时、学分
按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
说明:本周期全体中小学教师完成240学时的培训;所列课程经过培训并通过考试、考核后,每10学时记1学分,共计24学分。
(二)培训方式
以校本研修为主,以集中培训为辅,由培训机构和中小学共同完成本周期的培训任务。
1.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包括:自主学习、同伴互助、专业引领
(1)自主学习
教师有计划地通过“自学——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培训方式审视、分析、解决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把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与教师教育融为一体。每个教师都要制定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发展目标”,并依据目标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2)同伴互助
教师以教研团队(教研组或其他学校内部的组织)为单位形成互助学习团队,在学校的引领下充分发挥每一位参训者的才智,以对话编织学习共同体,通过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切磋、平等对话的方式进行合作式学习,或以校际联动的方式参与其他学校的教研活动,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共同发展的目的。
(3)专业引领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1篇
新教师培训分为市区级培训和宫本培训两部分,市区级培训由市区级校外教育研究室统一组织,每年针对新教师的专业等开展定期培训;宫本培训则由新教师所在校外教育单位组织,其中一年为辅导执行期,一年为跟踪发展期;培训内容包括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基本功、校外活动方案的编写、新课程标准、现代信息技术等。主要以导师制、集中培训和自学自练等培训形式开展。
1、导师制
由校外教育为新教师指定一名骨干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双方组合后,指导期为一年。导师按照宫本培训的有关规定,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指导、开展研讨、撰写论文等形式,对新教师进行传、帮、带。培训的总课时为50课时,时间为期一年。
2、集中培训
新教师所在校外教育单位自行组织开展各类岗位集中培训,如开展专题讲座和师德先进个人事迹报告会、观摩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小组活动实况等,使新教师尽快了解、掌握小组活动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熟悉小组活动、群众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的规范和要求。
3、自学自练
新教师要积极参加市区校外教育研究室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阅读4本以上的教育理论专著,并撰写读书笔记,在读书交流会上分享读书心得。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2篇
在经济交往中,我们经常要面对合同,签订好一份合同,防范合同的漏洞及欺诈,不仅要求具有丰富的谈判经验,还应当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据统计,每年全国法院受理的合同纠纷案件,约有300万件,大量的合同纠纷不仅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而且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因此,学习和掌握合同及相关法律的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同的基本知识
合同是当代社会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基本法律形式,其含义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和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在社会生活中,商家通过合同来确定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并以此约束对方进行经济活动,达到交易的目的;公民个人利用合同去买房、租房或购物、消费等,达到满足社会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可以说合同随处存在,只要有经济交往,就必然有约束各方行为方式的依据,它不论采取法律规定的形式还是自制的形式,甚至根本没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凭据(如一手交钱,十手交货),但都有意无意中包含着合同的内容。
合同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倡导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坦诚,讲信用,但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多变,不能避免某些人投机取巧,言而无信,因此从客观上就需要一种行为规范来约束交易各方的交易行为,以避免损害各方的预期利益,这种规范就是合同。在经济生活中,合同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具有长期性、阶段性的经济合作关系中,如订立长期供货合同,其合同履行期长,容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复杂,因此必须订立合同,以指导、约束各方合作行为,以达到其经济目的。其次,作为经济交往的重要凭证,合同也是证明交往过程的重要凭据。这样可以保证我们购买的商品能退货、保修等等;保证交易对方按约定履行义务;保证向违约方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等。
二、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其基本含义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和履行合同过程中,不论其是组织还是个人,不论其经济实力大小、社会地位高低,各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不受外来压力的迫使。
(2).自愿原则,即自愿订立合同原则。其含义是:合同当事人从事何种经济交易,是否订立合同,与谁订立合同,都是当事人自己的事。在目前,主要在一些格式合同中,许多条款违反自愿原则,是强制性的。如一些店堂的“一经售出,概不退还”告示。需说明的是,自愿订立合同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自愿的、随意的终止合同,自愿订立合同强调单方面的意思自治,合同一旦订立,就形成对双方的约束力,终止合同有各种情
况,如单方终止合同必须有法定事由,否则视为违约,自愿原则不能滥用。
(3).公平原则。公平主要是指合同当事人对经济活动所带来的预期利益,双方要公平合理,不能存在显失公平,即一方获利超过约定的利益,而使另一方处于不利地位的情形。
(4).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合同主体在订立和履行合同时讲道德,守信用,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思,按照双方的约定行事。以避免欺诈、诱骗、恶意串通等不法行为的发生。
(5).合法原则和尊重社会公德的原则。主要指合同当事人的主体资格要合法,合同内容要合法,履行合同要合法。
三、合同的主要形式
根据合同法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口头合同是指发生经济交易时,没有可资证明交易双方权利义务的书面凭证,而直接进行实际履行的情况。采用口头合同的主要原因:一是认为口头交易便捷,省事;二是基于特殊的信用关系,无须用合同来约束;三是没有订立合同的习惯;四是有其他证据能证明交易关系的存在,如销售小票、发票。口头合同的主要优点就是方便快捷,其缺点主要反映在发生纠纷以后证据力欠缺。前述的四种原因中,倘使一方反悔,“翻脸不认人”,则处理起来比较麻烦。因此,口头合同一般适用于标的额较小的交易或即买即卖的交易等。
书面合同,一般是指合同书。但在实际生活中,由于交易情况复杂多变,能够证明交易关系存在以及交易各方权利义务的书面文件,种类繁多,五花八门,只要文件所载内容是与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密切相关的,或者补充,或者修改,都应当认定为是书面合同。因此合同法明确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根据合同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在社会实践中,对于合同标的大、履行时间长、合同交易各方不太熟悉的合同,双方就应当约定采用书面形式。法律也规定了一定的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四、合同的主要条款
由于经济交易内容不同,合同的内容就会不同,但各种合同均有共同的基本的条款,缺少这些基本条款,合同的效力或履行就会存在问题。合同的基本条款有:(1)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当事人的姓名(自然人)或名称(经济组织)、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委托代理人、住所(自然人的户口所在地或经常住所地、经济组织的主要办事机构或主要经营场地)、电话、传真、银行账号等。这些因素应当尽量注明,主要是为了经济交易的一般需要(如发货收货地、通信地址、联系地)和经济管理的特殊需要(如
发生纠纷时司法文书送达地、强制措施的执行地);(2)合同标的。标的是指合同各方当事人权利义务指向的对象。如买卖合同中的具体买卖的物品、演出合同中的演出行为等。(3)数量。数量是衡量合同权利义务大小的尺度,如物品的数量(如吨、台、量、个、间),劳务的数量(如工作多少天、小时),有些标的的数量是概括性的,如承建一幢大楼,仓储一批货,中间涉及到个别物品的单价,也涉及到工作、服务的时间等多种数量标准。概括性数量常用于以劳务作为标的的合同中。在社会生活中,通常没有数量约定的合同,是没有效力的合同,在阶段供货合同中,可以约定以收货单计算合同数量;在大宗交易的合同中,还应当约定损耗的幅度和正负尾差。(4)质量。质量是对合同标的品质的内在要求,如货物属于优等品还是合格品,技术服务是一般技术服务还是特殊技术服务,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合同履行的质量以及价款报酬的支付数额。质量标准有不同类型,应当谨慎适用,一旦选择其一,必须忠实履行,不能“偷梁换柱”。在社会生活中,质量条款能够按国宾质量标准进行约定的,则按国家质量标准进行约定,没有质量标准的标的,可约定按样品来规定质量。(5)价款或者报酬。在约定中,除应当注意采用大小写表现合同价款外,还应当注意在大写文字的表示方式上,不能有错误、简写等情况,以免对以后的履行造成障碍。(6)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履行期限是合同中确定的各方合同当事人履行各自义务的时间限度,是确认合同当事人是否违约的一个主要的标准。履行期限可以有先有后,也可以同时履行。经双方协商,还可以延期履行。在连续性的交易中,有些可以不规定期限。履行地点是当事人一方履行义务另一方享受权利的地点。履行地可以是合同当事人的任何一方所在地,也可以是第三方所在地,如发货地、交货地、提供服务地、接受服务地,具体选择由当事人协商确定。确立履行地主要是为了安全、快捷、方便地履行合同义务。履行方式是当事人履行义务采取的方式。履行方式主要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合同标的的履行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有自提、送货上门、包工包料、代运、分期分批、一次性缴付、代销、上门服务等;二是价款或报酬的结算方式。这种方式有托收承付、支票支付、现金支付、信用证支付、按月结算、预支(多退少补)、存单、实物补偿等。
(7)违约责任。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一方或各方不履行合同或没有完全履行合同时,违约方应当对守约方进行的救济措施。违约责任是为了保证合同能够顺利、完整履行而由双方自主约定的。它可以给合同各方形成压力,促使合同如约履行。违约责任的种类有:违约金、赔偿金、继续履行等。(8)解决争议的办法。解决争议的办法是当事人就纠纷解决协商的一种可取途径。争议的解决主要有四种:一是当事人双方自行协商解决;二是由第三人介入进行中间调解;三是提交仲裁机构解决;四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基本条款是一般合同常用的条款,除此之外,根据不同的情况,一些合同中也有特别约定的条款。总之,合同条款由当事人自由约定,法律规
定的基本条款具有指引性,不具有强制性。对于遗漏条款,当事人可以通过订立补充协议(合同)的方式进一步加以规定。
五、格式合同或格式条款
格式合同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合同。格式条款多在使用频率较高的合同中出现,如银行的借款合同、大型企业的买卖合同、公用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特殊消费合同(如供水合同、供电合同)、保险合同、货物运输合同。格式条款一般都是书面的,但不排除其他形式,如商家提出的经营服务口号:“假一赔十”、“当面点清,出门无效”等,都可视为格式条款。
格式合同的应用往往是为了逃避责任,利用条款对广大当事者提出不平等、歧视性的要求,如银行单方面确定滞纳金的处罚比例、商店单方面提出搭售或者免除责任的要求,如“凡在我商场购买的商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请直接与生产厂家联系,我商场概不负责”,或冲印胶卷中的“冲坏胶卷,只赔胶卷,不另赔偿”的规定,这种规定是违反《产品质量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是无效条款。
为了防止格式条款的弊端,《合同法》作一些具体的规定,如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以及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免除自身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等保护相对方的规定。但是,当事人在格式条款之外另有约定的,虽该约定与格式条款内容不符,则采用约定的内容。如格式条款规定逾期偿付货款的违约金是20%,如双方约定为10%,则按10%计违约金,不采用20%的标准。
六、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造成一方或各方利益损失时,应当依法承担弥补利益损失的责任。常见的违约行为有以下几种:(1)当事人由于自身的主观原因不按照合同约定的义务履行,即虽有履行义务的能力和条件,但却以种种理由拖延履行或拒绝履行,常见的现象有有货不交、拖欠货款、转移财产、赖账不还等。(2)当事人由于一些可以克服的客观条件的影响,没有如期实际履行合同,而是拖延履行或干脆不履行。如货源紧张造成迟延交货、资金周转不足造成逾期交货、“三角债”、连环合同形成的相互债务拖欠。(3)当事人履行的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的要求,履行标的不当。常见的有产品的品质出现问题,包括质量与要求不符、标准不符、产品有瑕疵等;交付的工程项目验收不合格,保管物损坏,代理权不明确出现滥用代理权等。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定金不能超过本金的20%。
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
机构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适当减少。
七、合同纠纷的解决途径
任何一种违约行为都可能引起合同纠纷。对于合同纠纷,当事人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解决:和解、调解、仲裁、诉讼。
1.和解。和解是由争议各方根据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和各方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而不需通过司法程序解决纠纷的方式。和解是纠纷常见的解决方式。但由于和解协议缺乏的法律约束力,有些人可能会出尔反尔,使和解结果成为一纸空文,延误了纠纷的有效解决。
2.调解。调解是由争议各方选择信任的第三方居中,就合同争议进行调解处理。调解通常是以各方互谅互让为原则进行。此方法解决纠纷的可能性较和解大一些,但由于调解协议与和解协议一样不具有强制性效力,也使得纠纷的解决难尽人意。
3.仲裁。仲裁指争议各方根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或者纠纷发生以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法定的仲裁机构,由仲裁机构依据仲裁规则居间进行居中调解,依法做出裁定的方式。当事人不愿和解、调解或者和解、调解不成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并可根据生效的仲裁协议申请强制执行。
4.诉讼。诉讼是解决合同争议的最后方式。是指人民法院根据争议双方的请求、事实和法律,依法做出裁判,藉此解决争议的方式。当事人没有订立仲裁协议或者仲裁协议无效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八、合同的诉讼期限
因合同纠纷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一般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
九、合同犯罪
合同犯罪主要指合同诈骗罪,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藉此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形:(1)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的;(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3)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的;(4)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的;(5)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对构成犯罪,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十、合同的漏洞及欺诈的防范
1. 主体没有订立合同的资格,没有实际履行能力。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3篇
1、强化学习,更新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
人的意识、观念的更新比行为更重要。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着重学习,尤其是教育、教学理念,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把握教育发展的时代脉搏,从而增强教师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求青年骨干教师每月交一份读书心得体会,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专着,积极参加各类专家讲座、学习,多角度吸收营养。
2、加强校内“传、帮、带”活动,以课堂为载体,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水平。
骨干教师培训计划不能等、靠、要,教师的成长主阵地在校内。为此,在校内坚持“一帮一”“一帮二”的“结对子”活动,从思想交流、课前的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到教学过程设计、课后反思均进行随时对话、“跟踪听课”、重点强化“示范课”“随堂课”“诊断课”,让青年教师先定格,再入格,直至跳出“模式”逐步形成自身教学特色和风格。为集体体现校内“帮扶”成果,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平台。
3、“压担子”促使青年教师更稳定、持续发展。
青年教师的稳定、持续发展,自我成长的需要是内因,是主要动力,外部环境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为此,在学校工作中,对青年教师适时加压工作担子,如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科室主任、团总支书记等,让他们充分感受到成长的体验和赏识的愉悦,进一步激发青年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并进一步适时提出新的工作要求,促使其沿着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教师的轨迹发展。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4篇
金刚经讲义
在所有人的心中《金刚经》是真理,但在某些人的心中不是永恒的真理,应该像如来一样以这样的心态讲佛经。以下是金刚经讲义,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华严经如来出现品》说:“如来智慧无处不至。何以故?无一众生而不具有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着而不证得;若离妄想,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则得现前。”经中明确指出,如来智慧人人具有,但因无始以来妄想、执着而不证得。所以佛法流传世间,以无量法门济度群生,莫非转化人们的妄想、执着习气,修证方向,十分明确。经上所谓妄想,是指我们第六识的分别颠倒;所谓执着,是指我们第七识的我执、法执。如果我们对症下药,时时返观自己的起心动念,虽能对一切事物,照常应付,但不取不舍,不粘不着;无住而生心(清净心),不入断灭,生心而无住,不起分别;特别应知一切事物,无不是因缘和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当此前念已灭,后念未生,正恁么时,了了分明,不同木石,这是什么?!实际上,这时两边不着,非空非有,无实无虚,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正是我们的实相理体,本具佛性。
但近代以来,许多修行人,往往怕谈般若,以致这一佛法的纲要,弃而不究,寻枝摘叶,舍本逐末,茫茫苦海,不知何时才能获得解脱。江味农居士对这一现象很有感触,认为有些学人,“对般若不敢问津,甚至相互警惕,不谈般若,可悲之事,孰逾于此;违背佛旨,孰逾于此;误法误人,孰逾于此!”真可谓悲心激切,大声疾呼了。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诸部般若的纲要。佛说《大般若经》四处十六会,共六百卷,此经是第九会所说。全经共5837字,虽义理玄奥,却家喻户晓,普遍持诵。古今大德也各出手眼,纷纷注疏,真是妙谛互呈,美不胜收,其中江味农老居士的《讲义》,更是义理周详,触类旁通,深浅结合,辩才无碍的巨著。江老曾说此经是绍隆佛种、传佛心印的无上甚深法宝。他在判经时,认为上半部是约境来说明无住,以彰明般若的正智,下半部是约心来说明无住,以显示般若理体;并以信、解、行、证判释全经,脉络贯通,条理分明。他还认为上半部是遣除粗执,也即分别我、法二执,是对境遇缘分别而起的,例如说不应住六尘布施, 不应住六尘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生无所住心”等等,是遣除其在境缘上生分别心。下半部是遣细执,是遣除与心念同时俱生的俱生我法二执,例如说:“于法不说断灭相”、“如来者即诸法如义”、“此法无实无虚”、“一切法皆是佛法”,都是遣除多生以来随念即起的.习气种子,而入于般若理体。但所执的幻相,是起于能执的妄心,能所不二,并不局限。总的说来,江老认为这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慧彻三空、功圆万行、至极圆顿的大教,与过去把般若判为带通教、别教,正明圆教,有所不同。江老说:“正因为此经是诸部般若的纲要,而般若又是一切佛法的纲要;且经中明明指出,‘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佛语当信,不可诬也。”真可谓独具慧眼,发前人所未发,深符佛旨,功在万世!
郑钟褔、吕家森、闻妙三位居士,对江老的讲义仰慕已久,从1982年起,发心学习,每周一次。至1985年,前后经过了四年之久。在学习中,他们至诚恭敬地读,悠游涵咏地读,再存养观照,以行持来帮助学习,写成笔记三厚册,成为这次编写语体文的重要基础,并积极努力印刷流通,以利于广大读者,特别是方便青年一代的熏习。虽然江老的《讲义》原版,是三十年代的文本,不算古奥难懂,但从发展趋势来看,可能与年青一代的阅读能力,不相适应。三位居士弘法利生的悲愿,深可敬仰!
总的来说,我们幸闻此经,一切佛法无不包罗,经中的一字一句都关系到全经宏旨。深愿法界有情,念生死苦,发菩提心,深入学习此经,依文字,起观照,悟实相,开示悟入佛知佛见,报四重恩,济三途苦。经说:“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有些同修也可以从念佛法门下手,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转化狂妄乱想,而得定开慧,明悟本地风光。正象江老所说:“念佛的念,虽然不是真如本体,却是趋向真如的妙用。为什么呢?因为真如是清净心,念佛是清净念,两者都是清净,才能达到相应之故。所以念佛之念,如能念念相续,是能达到无念的,故念佛是胜方便。”我们应知般若与净土,本来融通,象车的两轮,不能偏废。一切佛法离开般若,势必着相粘境,心外取法,成为邪见外道。我们务必仰体江老居士的清净大愿,以般若为先导,以净土为归宿,莲生九品,果证无生,谨愿与天下道侣共同黾(音敏)勉之。
拓展阅读:持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大悟,佛门佳话,人尽皆知。其后历代圣贤,从金刚经及六祖坛经悟道者,亦所多在,只如近世人诵经者多,悟道者少,其故安在?想与根器及对于经义领悟与持诵方法正确与否有关吧! 我也是诵经有年的人,却是鲜有受用,于经义一知半解,且所解亦非了义。为此数年前专诚拜谒耕云老师请教,承他菩萨低眉,向我说了两小时法,茅塞渐开,谨录精要,提供参考。
(一) 佛法简要之诀,在“离分别”。一部楞伽经精义,也只是教人“离六十二见的分别心”,但必须放下万缘,始能做到“离分别”。放下万缘,并非意要“出世”,坛经明示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修行在家亦得”,“正见名出世,邪见名世间,邪正尽打却,菩提性宛然”。放下自己的攀缘心和世情俗虑,就是真正的放下,与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没太大的关系。能离分别,则“照体独立”,不妨“使六识出六门,于六尘中无染无杂”,便是十字街头好修行,火中生红莲。
(二) 佛法舍摩诃般若波罗蜜,其余尽属方便,咸非真实;“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唯此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又有“五度如盲,般若作眼”之说。所谓一真不二,非般若而何?离开摩诃般若波罗蜜,即无三昧、正定、正受可得。所以佛说:“若有人能于此经(金刚经)受持读诵……皆能成就无量无边功德”。如何持诵呢?持诵前放下万缘,以最诚最恭敬最信实的心,不起分别,一气呵成,朗诵一卷乃至一二三卷,且最好持诵不分段的,诵毕合卷,返观自心,当下便入金刚定中: 以此为基,善加保任,即保持此刻的安祥无杂念状态,信任此心即是“觉”,即是正受,莫令其他俗情去扰乱它,它是非常珍贵难得的。这样保持越久,进步越快。此一方便,试之障轻者,百试不爽,障重者若持之以恒,亦渐入佳境,功不唐捐,利根者即透初关境界矣。
(三) 所谓看自心即是观照,观照者,“念上有无念”也。此境界于朗诵金刚经越多,越无分别,保任越久,进步越快,古德所谓,“照顾脚下”,意即观照自心而不忽略一念萌生,起码自己每一分秒都要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不怕念起,只怕觉迟”。经云:“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其意在信自心本来清净 —— 无念、无相、无住,如是则实相显。亦即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之意,若向心外作计,则心外有法,显非“正法”。
(四) 世人诵经不得力者,病在不能会归自心,而与经对立成二,不契不二法门, 焉能悟入?六祖云:“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仇家,无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常御白牛车”,便是最好说明。世人诵经久不明,乃由世情俗虑放不下及知解难忘,致为净业之障。一旦知解销净、俗情淡化,般若立显,益以自肯承当,“自心是佛,离心无别佛”,不是穷子,当下便了。所以诵经若能一一会归自心,一一印之自心,宁有心外之法?宁有一义可立?经云:“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又云:“何以故?如来所说法,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又云:“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又云:“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从上便知,经中随立随破,无非破除当人我法二执,理事二障。所以诵金经不贵分别晓义,而贵朗诵后合经返观自心 —— 离心意识,久之必获金刚心,其迟疾胥视当人根基深浅、障之轻重、保任工夫久暂而定,起码般若种子“一入识田,便为道种”,智慧日增,固不待言。
(五) 金刚经只是写出悟了的人的生活情调而已,毫无理路,是其尊贵之处。注越多,义越晦;若看注,以六祖说金刚经口诀为言简理当,令人易晓而不惑,若能同时读六祖法宝坛经,更易显发,倘以佛法作学问知识研究,势必加重理事二执,非佛出世本怀。盖理执不去,难登离执禅定,离执禅定已登无学位矣。
(六) 悟,原本是人人本来之心,而悟有理事两者,缺一不名圆满。理须到山穷水尽臻于“众理具万事出”之根源处,始名到家;事即必达“照见无蕴皆空”之境,方有自由分。以此为基本,上上增进,以至时时处处、语默动静,皆定慧等持,始能为人,否则尽名“体不具”尽名“半熟”,亦名“得少为足”,勉之!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5篇
通过培训使新教师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形势,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和新理念,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了解优秀教师成长历程,弘扬“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树立“为人师表,以身立教”的道德风范,明确新时期青年教师、班主任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学习掌握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方法和技能。
通过培训,引导新教师在工作中加强现代教育理论学习,拓展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前沿知识,向综合全面发展。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尽快适应和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尽早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6篇
通过本讲学习,使学员明确中国_八十多年的奋斗业绩,深刻理解和掌握中国_八十多年所取得的基本经验,正确认识大学生成长离不开中国_。
一、中国_的创立
(一)中国_创立的历史背景
中国_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政党。它诞生于八十多年前,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必然,是适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民主政治需要而产生的。
(1)近代中国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战争,打破了长期封闭的中国社会,延续几千年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封建主义压迫问题。
(2)中国_诞生前,旧民主主义革命连遭失败,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封建专制王朝,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中国并没有能走上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知识分子曾寄希望于资产阶级共和制的梦幻也宣告破灭。中国社会革命需要新的政治力量领导近代中国社会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希冀通过新的革命来改变旧社会的政治制度,工农群众迫切需要改善自己的生活。
中国_肩负的两大历史使命: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二)中国_成立的历史条件
1、近代中国工业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中国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产生的社会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
(1)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资本在中国沿海通商口岸建立了几家船舶修造厂,从而出现了第一批产业工人。
(2)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企业中,产生了第二批产业工人。
(3)19世纪70年代,在民族资本经营的企业里,出现了第三批产业工人。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
(1)具有很强的反抗性和革命性
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地三重压迫,经济政治地位极端低下,表现在:①劳动时间长;②劳动条件恶劣;③工资低。
(2)分布集中
① 地区分布上的集中。
② 产业类别分布上的集中。
③ 集中在大型企业。
这种集中有利于工人阶级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在工人阶级中传播革命思想和发展革命力量,从而形成强在的战斗力。
(3)与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中国工人阶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因而在革命斗争中最易于与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早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在地主、官僚、大商人、高利贷者的残暴剥削和掠夺之下,就有一批农民和小手工业者失去了他们原有的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不得不另谋生路,相当一部分的人流入城镇做了苦力工人,成为资本家廉价的劳动力。
3、中国工人阶级构成党的阶级基础的因素
①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处于社会最底层,迫切要求革命;
②中国工人阶级集中于大城市大企业,左右着社会的工业生产,有相当大的力量;
③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表现得非常坚决、勇敢; ④中国工人阶级从多年的战斗中,取得了丰富经验;
⑤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4、19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为党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条件
(1)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_的创立作了组织和干部上的准备。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使中国先进分子产生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
(3)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中国_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197月23日,_“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_正式建立。
中国_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第一、中国_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起点;
第二、中国_的成立,使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_的成立,也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广泛的国际援助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二、中国_80多年的光辉历程
(一)领导中国社会胜利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1、1924、1——1927、7_指导下的国民革命战争 2、1927、8——1937、7十年内战(土地革命战争)
3、1937、7——1945、9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4、1945、9——1949、10解放战争时期
(二)1949、10——1956、9社会主义革命
(三)1956——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一部中国_的历史,是一部不断革命、不断建设、不断发展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实践中不断产生的新成果”,是“活生生的教材”,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中国_80多年的奋斗业绩和基本经验
(一)中国_80多年的奋斗业绩
1、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中国_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了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了_,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创了新世元。
2、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是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至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基本得到解决,起来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
3、开创了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事实历史地说明,_和苏联的模式没有让中国真正繁荣和富强起来,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却让人们的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4、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_,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
1949年9月,中国人民_通过的《共同纲领》写道:“_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几千年来,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饱受欺凌和压迫的历史从此一去不复返了。
5、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我们仅仅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不仅改变了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而且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五十六倍。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十二亿多中国人解决了温饱问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6、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 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坚持发扬全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各国文明的先进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全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新的精神风貌。
7、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
1950年4月,解放海南岛;1951年5月,和平解放西藏,标志中国大陆全境解放。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实现民全民族夙愿。随着海峡两岸同胞的交流交往不断加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必将实现祖国统一。
8、锻造了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
抗美援朝、中印对抗、中苏对抗、援越抗美、对越自卫反击战、卫星升空、_爆炸、抗洪斗争、抗击非典等都在用铁的事实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而正确的领导。
9、在对外政策上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我们彻底结束屈辱外交的历史,积极倡导和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反对以强凌弱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持原则,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努力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伊拉战争的外交立场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中国_成立80多年来的基本历史经验
1、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3、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四、青年大学生与中国_
(一)党的事业需要大学生积极参与
党的事业是祖国的事业,是人民的事业,更是青年大学生的事业。我们正在从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它需要当代大学生去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大学生去奋斗。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
(1)振兴中华的重任历史地落在青年大学生肩上
(2)青年大学生是祖国最富有朝气的力量
(3)党和祖国对青年大学生寄予殷切希望
(二)大学生成长离不开中国_
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大学生,只有在中国_领导下,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国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来,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以此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此为自己的人生理想,才能大有作为。
(1)当代大学生要把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统一起来;
(2)当代大学重要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统一起来;
(3)当代大学生要把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统一赶来;
(4)当代大学生要把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 苦奋斗统一起来。
结 论
1、中国_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没有_,就没有新中国;
3、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发展时期,中国_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可动摇;
4、青年大学生的成长与中国_息息相关。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7篇
(一)各有关学校要高度重视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工作,认真做好参训学员的选派工作,并督促学员准时参加培训,按时完成培训前、培训后任务,搞好跟踪管理,并把培训情况作为教师聘用、绩效考评的主要依据之一。
(二)参训学员要保证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积极参与培训研讨,总结反思培训内容,认真完成每个专题培训任务。按时参加培训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对未按规定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者给予通报批评。
培训讲义模板范文 第18篇
情态动词有can (could), may (might), must, have to, shall (should), will (would), dare (dared), need (needed),ought to等。 情态动词无人称和数的变化;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其后的动词原形构成谓语
一、can, could
1) 表示能力(体力、知识、技能)。
. Can you lift this heavy box?(体力)
Mary can speak three languages.(知识)
Can you skate?(技能)
此时可用be able to代替。can只有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式;而be able to则有更多的时态。
. I’ll not be able to come this afternoon.
当表示“经过努力才得以做成功某事”时应用be able to,不能用can。如:
. He was able to go to the party yesterday evening in spite of the heavy rain.
Although he can’t swim, yet he was able to cross the river.
2) 表示请求和允许。
. -----Can I go now?
----- Yes, you can. / No, you can’t.
此时可与may互换。在疑问句中还可用could, might代替,不是过去式,只是语气更委婉,不能用于肯定句和答语中。
. ---- Could I come to see you tomorrow?
---- Yes, you can. ( No, I’m afraid not. )
3) 表示客观可能性(客观原因形成的能力)。
. They’ve changed the timetable, so we can go by bus instead.
This hall can hold 500 people at least.
4) 表示推测(惊讶、怀疑、不相信的态度),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感叹句中。
. Can this be true?
This can’t be done by him.
How can this be true?
5)“can + have done”主要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表示对过去发生的行为怀疑或不肯定。
. He cannot have been to that town.
Can he have got the book?
“could + have done”表示虚拟语气。
. But for your help, we couldn’t have finished the task before the deadline.
You could have achieved better results but you wasted the valuable time.
6)习惯用法:cannot …… too…… “再……也不过分”
. 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in the choice of your friends.
二、may, might
1) 表示请求和允许。might比 may语气更委婉,而不是过去式。否定回答时可用can’t
或mustn’t,表示“不可以,禁止”。
. ----Might/ May I smoke in this room?
---- No, you mustn’t.
---- May/Might I take this book out of the room?
---- Yes, you can. (No, you can’t / mustn’t. )
用May I...?征徇对方许可时比较正式和客气,而用Can I...?在口语中更常见。
2)用于祈使句,表示祝愿。
. May you succeed!
3) 表示推测、可能性(表示此意时,不用于疑问句)。
might不是过去式,它所表示的可能性比may小。
. He may /might be very busy now.
Your mother may /might not know the truth.
4)“may / might + have done”表示对过去行为的推测。
. Without the heavy traffic, we might have caught the train.
5)习惯用法:may / might as well + do “不妨”
. You might as well have an another try.
三、must, have to
1) 表示必须、必要。
. You must come in time.
在回答引出的问句时,如果是否定的,不能用mustn’t(禁止,不准),而用needn’t, don’t have to(不必).
. ---- Must we hand in our exercise books today?
---- Yes, you must.
---- No, you don’t have to / you needn’t.
2) must是说话人的主观看法, 而have to则强调客观需要。must只有一般现在时, have to 有更多的时态形式。
. The play isn’t interesting, I really must go now.
I had to work when I was your age.
3) 表示推测、可能性(只用于肯定的陈述句)
. You’re Tom’s good friend, so you must know what he likes best.
Your mother must be waiting for you now.
表示肯定推测的否定句,用cannot
. This cannot be your pen.
4)“must + have done”对过去行为的肯定推测,否定句用cannot.
. It must have been rainy yesterday, wasn’t it?
It must have rained yesterday, didn’t it?
5)have got to是have to 的口语形式。
. You haven’t got to go to school today, have you?
6)must “偏偏”
. Why must it rain on Sunday?
We were going to see a movie, but it must rain yesterday.
四、dare, need
1) dare作情态动词用时, 常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和条件从句中, 过去式形式为dared。
. How dare you say I’m unfair?
He daren’t speak English before such a crowd, dare he?
If we dared not go there that day, we couldn’t get the beautiful flowers.
2) need 作情态动词用时, 常用于疑问句、否定句。在肯定句中一般用must, have to, ought to, should代替。
. You needn’t come so early.
---- Need I finish the work today?
---- Yes, you must. / No, you needn’t.
3) dare和 need作实义动词用时, 有人称、时态和数的变化。在肯定句中,dare后面常接带to的不定式。在疑问句和否定句中,dare后面可接带to或不带to的不定式。而need后面只能接带to的不定式。
. I dare to swim across this river.
He doesn’t dare (to) answer.
He needs to finish his homework today.
4)“needn’t + have done”表示虚拟语气,本不必做某事而事实上却做了。
. You needn’t have waited for me.
5)need doing = need to be done.
. The washing machine needs repairing. = The washing machine needs to be repaired.
6)“I dare say”意为“我猜测”
. I dare say he will come.
五、shall, should, ought to
1) shall 用于第一人称,征求对方的意见。
. What shall we do this evening?
2) shall 用于第二、三人称,表示说话人给对方的命令、警告、允诺或威胁。
. You shall fail if you don’t work hard.(警告)
He shall have the book when I finish it.(允诺)
He shall be punished.(威胁)
3)shall用于第一,第三人称疑问句中,表示说话人征求对方的意见或向对方请示。
. Shall we begin our lesson?
When shall we be able to leave the hospital?
4)should, ought to表示“应该”,ought to表示义务或责任,比should语气重。
. I should help her because she is in trouble.
You ought to take care of the baby.
5) 表示劝告、建议和命令。should, ought to可通用,但在疑问句中常用should。
. You should / ought to go to class right away.
Should I open the window?
6) should表示主观推测,“估计”“按道理应该”
. He ought to/should be home by now.
They should finish it by now.
7)“should + have done”用于虚拟语气,本应该做某事而实际上并未做某事。
. You should have arrived here 5 minutes earlier.
8)特殊用法:
“竟然”“居然”表示说话人感到意外,赞叹,愤怒,惊异等感情。
. You can’t imagine the gentleman should be a thief.
. I don’t know why you should think I did it.
“倒是”,用于第一人称时表示说话人的一种谦逊,客气,委婉的语气。
. I should think it would be better to try it again.
I should advise you not to do that.
六、will, would
1) will表示请求、建议等,would更委婉。
. Will / Would you pass me the ball, please?
2) will表示意志、愿望和决心。
. I will never do that again.
They asked him if he would go abroad.
3) would表示过去反复发生的动作或某种倾向。would表示过去习惯时比used to正式,且没有“现已无此习惯”的含义。
. During the vacation, he would visit me every other day.
The wound would not heal.
4) would表示估计和猜想。
. It would be about ten o’clock when she left home.
5)would用在虚拟语气中(参考虚拟语气语法)。
. If it should rain, the crop would be saved.
七、情态动词+不定式完成式(have done)
1) can / could + have done在肯定句中表示“本来可以做而实际上未能做某事”,是虚拟语气;在疑问句或否定句中表示对过去行为的怀疑或不肯定, 表示推测。
. You could have done better, but you didn’t try your best. (虚拟语气)
He can’t have been to that town.(推测)
Can he have got the book?(推测)
2) may / might +不定式完成式(have done)
表示对过去行为的推测。不能用于疑问句中。might所表示的可能性比may小。
. He may not have finished the work..
If we had taken the other road, we might have arrived earlier.
3)must +不定式完成式(have done)
用于肯定句中,表示对过去行为的推测。意为“一定、想必”。其疑问、否定形式用can,can’t。can / could + have done表示推测。
. You must have seen the film Titanic.
He must have been to Shanghai.
4)should +不定式完成式(have done)
用于肯定句中,表示对过去行为的推测。
. He should have finished the work by now。
表示“本应该做而实际上没有做某事”,其否定式表示某种行为本不该发生却发生了。可以与ought to +不定式完成式(have done)互换。
. You ought to / should have helped him. (but you didn’t.)
She shouldn’t have taken away my measuring tape, for I wanted to use it.
5) needn’t +不定式完成式(have done)
表示“本来不必做而实际上做了某事”。
. You needn’t have watered the flowers, for it is going to rain.
6) will +不定式完成式(have done)
主要用于第二、三人称,表示对已完成的动作或事态的推测。
. He will have arrived by now.
本文由admin于2023-12-09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7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