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采访人物新闻稿范文(优选3篇)

采访人物新闻稿范文(优选3篇)

  • 范文
  • 2023-11-07 17:39:40
  • 199

采访人物新闻稿范文 第1篇

我曾在学校的大学生记者团当过记者,抱着满腔热血进到实习单位,我渴望能够在这段时间里最大可能的学到最多的知识。自己在工作中准备了一个记事本,对于刚刚才开始实习的我来说,采访中的记录是很重要的。这次实习我不仅参与了采访的实际过程和写作,也开拓了视野,见识社会各界人士工作言谈。作为地方电台,报道的内容仅为当地的社会经济服务,作为政府和民众的传声筒。我们的记者就站在本地居民的角度上选择与百姓切身利益有关的问题来报道。对于同一个事件,怎样抓住事件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良好的文字能力是首要的。而新闻稿的写作必须是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必须交代起因、过程、结果。新闻业务能力方面,为优秀的新闻报道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好的新闻题材,好的采访技巧,好的写作手法。例如采写会议新闻的主要流程是:告知采访内容--参加会议--拍摄会议画面--写新闻稿--后期制作--局长审核,通过后才能播出。还有采访人物,访前准备和采访计划是一个采访进行前不能不重视的部分。无论是哪个记者前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只有这样,我们和采访对象才会有更多的交流,也才有可能挖到独家和更深层次的报道。短短的一条新闻却要花费如此多的时间,每个成功都来之不易。另外,在报道中,领导的名字不能有差错,否则就可能弄出颠倒主次的笑话。

通过实习我总结了以下几条经验,在以后的生活中如果我能领悟这些经验,将会使我受益匪浅。

第一,作为一个新闻人,应该擅长主动和别人交流打交道。

第二,工作时一定要一丝不苟,认真仔细。对待每一条新闻审稿一定要小心谨慎,要确定写好了才能交给主任审。

第三,日常工作都会比较繁琐,枯燥,在工作岗位上一定要勤于思考,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虚心的向人学习,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及时的与他人沟通。主任在这方面帮了我很大的忙,他指导我在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自己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新闻稿件写法技能。

第四,善于观察。敏锐的观察力,应保持清醒的头脑,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新闻要有时效性,作为新闻人就应时时刻刻留意身边发生地一切事物,洞察一切有新闻点的讯息,这样才能及时挖掘新闻素材,透过现象抓本质,写出具有实质性意义的新闻稿件。

第五,摆好心态非常重要。记者的职业特点使他上可以接触贤达名流,下可以结交平民百姓。所以,记者不但要有一种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还要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

我也深知,专业不对口存在着很大的弱势,但是我抓住三个月实习的机会,认真查看新闻采访写作的相关资料,阅读前辈们的新闻稿件,琢磨林局的文章改法,认真记录领导教我的学习经验。每个领导都有几句对我影响很深的教导。

主任:教我新闻要懂得找新闻眼,要在新闻中发现亮点、找准切入点,避免文章平铺直叙。口播是对整篇文章的高度概括,适当留点悬念吸引观众留意。提炼语句很重要,有时几句话可以用一句概括就要概括,避免文章啰嗦,文章逻辑性很重要,不然就很难一气呵成。在采访别人时,注意语气和言辞上的用法,做到衔接自然得当。

马大姐:告诉我写文章要交代清楚背景,采访一个人物,不能泛泛而谈,要抓住他的一个最特殊的角色进行报道,这样新闻才有价值。

林局:说新闻是现在进行时,注意时态的用法,记者采访的镜头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注意“了”这个字眼的用法。记者要跟随采访者的镜头走路,实地体验,站在观众的角度问问题,新闻是给别人看的,拍摄的镜头和语言要有表现力。写会议新闻时不是任何会议都是一个模版和框架,有时要从社会新闻角度出发。新闻是非常严谨的,任何信息不对称都会影响整篇文章的质量和真实性。

通过三个月的实习,我渐渐学会了这些方面的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现场及镜头前采访报道能力,社会调查和社会活动能力及广播电视节日策划、评论和分析的能力;具备一定的调节和应变能力。

采访人物新闻稿范文 第2篇

摘要 新闻采访是记者采访对方的双向互动行为,记者关注采访中的人物互动可以让双方进入最好的采访环境,增强采访能力。本文主要从言语交流、人物互动、感情互动等四个角度,剖析新闻采访中的任务互动环节。

关键词 新闻采访;互动;言语交流;角色;心理;感情

社会心理学觉得,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出现着很多的社会互动情形。社会互动提出,一方或者多方的反应依靠于另一方的行为程度,社会现象就伴随这种程度而改变。新闻交流是新闻记者为了收集新闻材料所进行的交流,采访不只是记着一方面所作所为的事情,而是记者和采访对象双向性的交流沟通。在社会交流的过程中,一个人既是交流的主体,也是交流的客体,他用自己的言语去作用别人,又被别人的言语所作用,这样得到了双向互动、双向作用的交流成果。在社会交际活动中,记者和采访对象也产生了这种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交际关系。我国著名的记者指出,想象的记者与采访人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处理公事的关系,应该是双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这样的关系。

科学认识到这种关系,可以协助我们知道新闻采访的双向性,改变我们探究采访学的角度,用平和的心态和交流式的运行来观察新闻采访,把记者和采访人物配合起来实施探究,这样增强采访质量,取得最好的采访结果。本文主要从言语交流、角色交流、心理交流、情感交流等四个角度,剖析新闻采访中的交流性。

1言语交流

美国新闻记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新闻事业是一个跟人交流的岗位。大概有一半以上的新闻是全部采访,也就是向别人提出问题为根基完成的。”也就是这样子,新闻访问主要是使用语言,借助记者和采访人物现场的交流、访问等方式取得新闻材料,由此可以得到,新闻访问现实上是一种言语交流的行动。

言语交流是人们使用语言传送和吸收信息,丰富思想交流,来取得某一个目的的一种言语行为。在现实的言语交流过程中,交流的每一方充当表达者和领悟者的角色。可是如果把双方交流当成是一个回合的交流行为的话,那么在每一次现场交流时,交流双方会实行很多次回合的言语交流。新闻采访是一种言语交流行动,假如没有交流,就不可能更进一层的传达信息,也不可能互动思以及情感,就不能进行新闻采访。所以,记者在进行新闻交流 时候要注意言语的交流性,关注语言表达艺术,让听、说的人及时的进行转变,创建一个自由又丰富的双向互动环境,确保采访得到完美完成。

2角色交流

“角色”这个词语是一个戏剧专用名词,用来形容演员所饰演的话剧中的对象,后来被引进其他内容。人们的社会一般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实行,无论什么时候都生活在一定的区域内,不一样的区域让人们具备不一样的角色。

记者最重要的目的是实施新闻访问,借助访问来知道和了解客观现实,取得很多的第一手材料,在这个根基上才能写出一篇较好的新闻报道。记者工作的主要特征就是每天要对着不一样的采访人物、采访氛围,所以,记者要依据访问情境,和采访人物进行角色交流。

大体上,记者是访问主方,访问人物是客体。其实,在访问的过程中,记者与采访人物的这种主客体角色关系只是相对的,应了访问的需求,依据采访情境,双方会不停的变换角色,来配合访问语境。比如,有一次一个记者访问某位护士时,那位护士很紧张,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时记者让护士告诉他一些护理方法。这时护士才放松下来,开始了愉快的对话。所以,当记者在访问时不以记者的职位去访问,而是向护士请教医学知识,所以,护士以一名护理人物的角色认真解答了记着点问题,角色的交流,让这次访问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3心理交流

心理是一个人在实际活动中对于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心理,是人脑的一种独特的反应机能,人的所有客观活动都与心理活动的调和分不开。新闻访问过程,在某种程度上是记者和采访人物相互交流的心理过程。在新闻交流过程中,记者与采访人物的心理互动是双向的、交流的、不一样的采访人物对于不一样的采访方向和要求会出现不一样的心理反映,记者和采访人物之间的心理是活跃的,互相合作的,记者需要从访问人物那里得到新闻材料,而访问人物也很乐于向记者提供消息,说明现实,这样的双向交流的心理有助于记者的访问。

因为访问人物有着各种的不同,不一样的人物具有不一样的性格、不一样的过程、不一样的思想,再加上访问情境、访问内容、访问者和访问人物的关系等很多原因的影响,让访问人物和记者的心理有时没有想到一块,这个时候,访问人物出现了不良心理,很不情愿地回答记者的提问。在这样的情形下,记者要认识自己的心理,而且还要深入分析访问人物的心理,消除对方的不良心理,然双方的心理发生交流,形成了积极的心理反应,确保访问过程顺利实施。

4感情交流

感情是人们在现实交流中,在把握世界的过程时出现的一种很复杂的高级精神活动,主要体现为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采访这个互动,需要记者深深融入其中,深刻体会访问情境,和访问人物一起交流,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人们对于同一个事物的不同感情,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没有感情的投入,记者的访问只能是片面的,没有感情的交流,很多感人的细节会在访问中消失,;没有感情的体悟,访问对象就不会和你认真交流,你也不可能知道访问人物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访问只能停留在表面形式,写出来的文章只会单调乏味。只有和访问人物认真的感情交流,才能做到心与心之间的交流,记者才能写出良好的写作文章。

5结论

探讨新闻访问中的交流,是为了表明记者在访问中要注意访问人物,吸引访问人物的兴趣,在访问中让访问双方相互影响。但是,记者在访问中要知道访问目标,一直处于主动局面,依据访问情境,有效指导访问局面,只有这样,互动的影响才真正得到作用,新闻访问也能到达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阴玉钦.认真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几个关系[J].新闻爱好者,2010(5).

[2]殷春永.如何在新闻采访中提好问题[J].才智,2009(12).

[3]赵淑宏.新闻采访中的沟通作用[J].新闻窗,2009(4).

[4]杨红英.采访中提问的艺术[J].城市党报研究,2010(4).

采访人物新闻稿范文 第3篇

【项目内容】

学生任务:

全班分为十个小组,完成“校运会”采访与新闻稿写作

另外从班级里抽出14名学生分为两个小组完成“校运会”主题新闻视频

完成采访稿

在运动会现场进行拍摄(照片用于新闻稿中,视频用于视频新闻中)

完成后期剪辑

撰写“校运会”新闻稿

老师任务:

组织学生选题与分组

参与学生前期讨论会,从学生谈的想法中提示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渗入教学内容

对学生完成的新闻稿和新闻视频进行点评,并给予建议,评出优胜组

项目组指导老师总结会议,并完成总结报告

【目标】

本学期为大一第一学期,让学生很快进入状态,明确自己所选专业以及所学内容涉及的工作范围与职责,强调实操性。

与多门同期专业课程配合,更好地完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符合本专业行业就业要求。

学生积极参与,分工责任到个人,增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并锻炼学生的工作实操能力。

完成学生进入大学的第一个专业作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实践自己所学的知识。

老师可以从此项目发现每个同学的特长与不足之处以及考察课堂教学的效果,从而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此次课程联动实训项目能促进教师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明显推动作用。

【预期成果】

两个“校运会”主题新闻视频

“校运会”新闻稿作为本学期个人期中考试成绩

学生的小组“课程联动实训总结”及老师的“课程联动实训项目报告”

【成果总结】

本次实训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都被成功的调动了起来,同时发现了几位新闻敏感度高,反应快的学生,也发现了几位擅长做后期制作的学生和擅长拍摄的学生,还发现了一些同学的不足之处,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给教师提供了很丰富的个人资料。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实践性的问题,比如在面对一场充满新闻的运动会现场时,不知道该把重点抓哪里,怎么做新闻的取舍。而实践当中学生也发现了“怎么问?问什么?”要做出事前的采访稿大纲并确立新闻主题,在实际采访背景下随机应变,发现新闻点,抓住新闻点,挖掘好的新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为了避免采访问题落入“俗套”而过多在乎问题华不华丽,反而在他们绞尽脑汁想出采访问题后,却得不到想要的回答。因此每个小组重新确立了新闻主题,并为新的主题制定了拍摄方案,重新拟草了采访提纲。后面的采访过程就顺利多了,学生对摄像机的紧张感也减少了,问题更丰富了,也抓到了新闻人物与主题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