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发热护理记录单书写范文(必备4篇)

发热护理记录单书写范文(必备4篇)

  • 范文
  • 2023-11-04 10:14:16
  • 291

发热护理记录单书写范文 第1篇

公司名称:简历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所在部门:注射室护士/住院部 | 所在岗位:护士/护理人员

工作描述:工作当中,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对于自己的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三查七对,对有疑问的,及时翻查病例或则问医生,避免差错事故发生,还利用有限的时间不遗余力的鼓励患者,耐心的帮他们了解疾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在护士长和各个老师耐心及时的指导下能够及时纠正,在以后的日子里,对自己要求会更加严格,坚决避免差错发生,努力学好自己的专科知识,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发热护理记录单书写范文 第2篇

关键词长期;发热;护理

长期发热患者在临床上诊断往往很棘手,有时甚至难以确诊。为了能准确提供诊断依据,护理方面捕捉蛛丝马迹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进行了汇总、探讨。

1临床资料

本文共收集本院自1998至2003年因“发热待查”入院的病例127人,发热时间要求2周以上,至少有一次体温大于38度,其中男性69例,女性58例,平均年龄岁,感染性疾病71例,肿瘤23例,血液、结缔组织疾病2例,原因不明15例。

2护理注意问题

热型及热程的观察

每位病人常规每日测体温4次,别处有高热均予记载,未明确诊断的发热尽量不用或少用退热药、激素,高热时尽量给予物理降温或外用滴鼻、塞肛治疗,退热后体温以虚线描述。通过观察发现,感染性疾病中驰张热27例,不规则发热17例,稽留热28例;肿瘤性疾病中,不规则发热15例,周期性发热4例,间歇性发热2例,稽留热、驰张热各1例,不规则发热占75%,血液、结缔组织疾病中两例均为不规则发热。发热时间以感染性疾病为最短,平均小于60天;肿瘤性疾病稍长,平均大于90天;血液、结缔组织疾病为最长,平均大于180天。

畏寒、寒战与疾病的关系

败血症16例中,全部都有畏寒症状,12例出现寒战,约占总数的80%;肿瘤性疾病中23例中畏寒14例,占总数的61%。

皮疹与疾病的关系

血液、结缔组织疾病中明显,两例全有,感染性疾病、肿瘤性疾病表现不太明显。

常规检查

血培养、尿培养、骨髓培养均在使用抗生素以前进行,连续两次以上,每次间隔2小时,有寒战时随查。

①消除精神紧张,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医务人员提供诊断依据。疑为传染病者,应先行隔离,以防交叉感染。②注意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可消化的流质或半流饮食;发热时鼓励病人饮水大于3000ml,对不能进食给予静脉补液纠正水电紊乱,昏迷者鼻饲。③加强物理降温等对症治疗,38度以上行头部冷敷;大于39度用冷水或酒精擦浴。④不乱用药物,以免影响病情观察。⑤加强口腔护理,因发热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粘膜干躁,食物残渣易发酵致口腔溃疡,故对不能进食者一天三次口腔护理。⑥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注意体温、脉搏、寒战、皮疹的观察,以及各系统的病变。⑦严格按照标准做好分级护理。

参考文献

发热护理记录单书写范文 第3篇

【关键词】艾滋病晚期;发热;护理效果

在艾滋病患者晚期,由于身体免疫下降导致口腔和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常常引起发热症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热现象,体温持续数天达到39℃以上[1]。由于患者在发病晚期常伴随消极情绪,临床常规护理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严重影响到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取得不错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以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62例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临床表现持续高热和呼吸困难,并合并口腔、肺部和消化系统等感染,已排除脑炎和有意识障碍影响交流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31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9例;年龄24-57岁,平均年龄(±)岁;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6例,高中以下学历25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岁;其中高中及以上学历5例,高中以下学历26例。观察组和常规组之间基本资料、性别比及学历等方面综合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

方法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治疗,根据患者感染情况对症给予药物控制,并配合常规护理工作,包括对患者口腔、皮诊和腹泄等症状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加强临床护理、做好心理支持护理和家属支持护理。

疗效观察护理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统计,并采取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编制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QLQ-C30)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护理效果:患者发热情况得到有效控制,并以正常心态面对生活,评定为显效;患者发热情况改善,心理状态有所改善,评定为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改善或趋于严重,丧失生活信心,评定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评分,见表1。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达,总体生活质量评价为(±)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和(±)分,无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本文采取综合护理方法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进行护理治疗,相对于常规护理,患者临床效果和生活质量均得到显著提高。护理过程中具体方法为:①加强临床护理。对于患者发热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现呼吸异常、抽搐和神志不清等现象;配合药物治疗,以物理方式进行降温,如果患者体温超过39℃,则可采取温水洗脸、湿毛巾冷敷头部,或采取4%酒精进行擦拭降温;注意补充患者营养和水分,做好患者皮肤护理。②做好心理支持护理。患者从确诊到病情逐渐发展,负面情绪将随之加重,严重影响到治疗及康复效果[2]。保持与患者沟通,获知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全面掌握患者生活及家庭环境,并同其家属进行了解,以预测其可能出现和心理异常情况,制订出符合具体情况的心理支持方案。③家属支持护理。患者发病后不仅受到心理和生理的双重折磨,还可能产生内疚感,害怕与亲人交流和接触[3],有必要对患者和家属作好疾病相关知识普及和健康教育工作,让家属能够为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并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树立患者积极治疗的信心。

本文研究证实,对艾滋病晚期发热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显著,能够增强患者信心,改善疾病晚期的消极心理状态,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海燕.姑息护理在艾滋病晚期的应用及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0,(12):41-43.

发热护理记录单书写范文 第4篇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护理部,辽宁沈阳 110001

[摘要] 目的 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12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挑选术后持续发热的患者29例,统计其术后持续发热的原因,找出合理的护理方案。结果 29例患者中,不明原因患者6例,其余患者发热均由并发症引起,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及手术方式无直接关系(P>)。结论 对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是减少术后持续发热的有效手段,值得我们重视。

http://

关键词 脾切除;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持续发热

门静脉高压症常见于中年男性,主要由肝硬化引起,病情发展很慢,但极度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临床表现之一,就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将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脾切除术作为有效的预防措施,临床效果明显,然而其手术困难,术后并发症严重,是我们不得不重视的问题。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门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患者持续发热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探讨有效的护理方案,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2月间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的患者130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29例患者均为于该院进行门脉高压脾切除术,且术后出现持续发热情况的病例,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4例,平均年龄(14~59)岁,体温超过 ℃患者19例,体温不足 ℃患者10例,平均发热时间(7~31)d。

一般方法

术前护理 术前护理必须要注意4个方面的内容:①强化营养指导,术前予以护肝药物,积极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进食高糖、低脂、高维生素食物,对蛋白质摄人要严格限制,避免肝脏负担过大。肝功能较好患者可予以高蛋白食物。而体质较差患者或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可静脉注入人血白蛋白、氨基酸等,最大限度地提升患者的手术耐受力;②完善凝血机制。基于肝功能受损状态下,诱发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K吸收显著降低,不利于凝血因子的合成,极其容易出现脾功能亢进,致使血小板减少。要按照患者具体情况,注入维生素K,血小板较低患者可输入血小板,积极改善其凝血功能;③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观察其肝肾毒性,防止肝功能损伤;④评估患者手术耐受力。多数门脉高压患者均存在凝血机制障碍、肝功能损害以及低蛋白血症等症状,且少数患者可能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抵抗力较低,因此术前为了纠正这些状况,必须要对患者的手术耐受力进行评估,避免出现术后并发症。病程较长患者易发烦躁、紧张以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增强患者治愈信心,促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术中护理 在术中,要尽可能都减少对血管的挤压或牵拉,避免血管出现损伤,最大限度地降低门脾静脉血栓发生率。此外,必须要彻底止血,防止术后渗出,置入脾床引流管,予以充分引流,避免产生隔下积血积液。

术后护理

一般护理 由于门静脉高压症多应用全身麻醉,于术后6 h取枕平卧,将患者头侧向一侧,氧气吸入每分钟要保持3~5 L,注意患者保暖,做好心电监护,每间隔15~30 min予以1次生命体征监测。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每间隔1~2 h监测1次,积极观察患者的呼吸、面色、消化道出血、引流管以及有无切口等状况。此外,要强化疼痛护理。针对疼痛护理而言,可予以药物止痛,肌注100 mg布桂嗪,严禁采用盐酸哌替啶,防止出现肝脏损伤。

休息与活动指导 术后指导患者卧床静休48 h。若患者行单纯性脾切除术,术后要积极鼓励患者强化早期活动,避免形成血,尽可能地降低肺部感染,促使切口尽快愈合。针对卧床患者而言,相关的护理人员必须要积极协助患者进行深呼吸、翻身拍背、排痰、咳嗽等肢体活动。于术后48~72 h,基于病情允许下协助患者进行离床活动,随后逐渐提高活动次数以及范围,以患者疲倦为度。而无法下床患者可进行床上肢体活动,做好下肢按摩。

术后药物预防 术后予以护肝药物治疗,选取抗生素,避免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强化抗生素疗效观察,基于发热原因不明下,可采用消炎痛或激素类等药物进行治疗。

腹腔引流管护理 术后要保证腹腔引流管畅通,必要条件下予以负压吸引,严密观察引流液量变化。每日要对引流袋进行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夹管紧密,避免出现逆行感染。此外,要了解以及掌握拨管指征,引流量每天要保持在20 mL以下,连续3 d后可作拔管处理。一般而言,拔管过早易发隔下积液,过晚极其容易形成脓肿。

高热护理 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定时对体温进行复测。若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状况,可予以酒精浴、冰敷等物理降温法。当患者体温在39 ℃以上时,在予以药物降温时的同时要作血压处理,严密观察脉搏变化,避免因大量出汗而致患者虚脱。另外,护理人员要鼓励患者多饮水,予以高维生素流食。针对暂禁食患者而言,可施以静脉补液治疗,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水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失衡。此外,要强化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定期清洗床单,保持病区环境安静,提高患者舒适度。

门脾静脉血栓预防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存在高热、腹痛、血便等症状,定期对血小板计数进行复查,当其每升>600×109时,应即刻予以抗凝治疗。

术后心理护理 术后持续高热患者可能存在并发症,由于病情反复,住院时间相对较长,患者经济压力较大,医护人员必须要对患者予以心理护理干预,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耐心阐述发热原因、治疗手段以及注意事项,予以患者心理上的疏导与安慰,及时消除其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使其平稳渡过手术后期阶段。

评价方案

统计患者持续发热的体温、时长,并与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的具体形式进行综合探讨。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为α=。

2 结果

术后持续发热与局部并发症关系

29例患者中,除2例发热原因不明外,其余均与术后并发症有关,其中膈下感染患者10例,切口感染患者6例,胸腔积液或积脓患者2例,复合伤患者、胰尾部脓肿、胰萎患者各1例,栓塞性静脉炎5例。可以看出,术后发热与局部并发症的关系密切,值得我们注意。

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之间的关系

依据肝功能Child等级划分标准,A级8例,B级10例,C级11例,肝功能的不同,术后持续发热与肝功能等级划分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术后持续发热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关系

术后持续发热与手术方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分析可得,术后持续发热与手术方式之间并无直接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结果分析

该次研究中,选取的29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患者术后均出现发热现象,其中2例患者发热原因不明。且发热患者中均伴有明显的术后并发症,膈下感染患者10例,切口感染患者6例,胸腔积液或积脓患者2例,复合伤患者、胰尾部脓肿、胰萎患者各1例,栓塞性静脉炎5例。并发症是引起患者发热的重要原因,该次研究结果与黄忠在“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26例的原因与防治”中的结果基本相同。

发热原因探讨

通过临床对患者发热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创伤应激反应。门脉高压脾切除术手术范围大,且患者身体各项技能一般较弱,这就直接导致应激反应更激烈,一定程度上使患者体温升高。②患者抵抗力降低。脾脏在人体免疫系统中意义重大,一旦切除,人体对颗粒抗原的过滤与清除能力将显著降低,容易引发各种感染,继而出现发热;同时,患者肝功能缺乏,进一步降低了人体的免疫能力,从的数据中,也不难看出,术后发热的主要因素是感染。③栓塞性静脉炎。栓塞性静脉炎也是导致术后持续发热的一个重要因素[3-4]。

术后持续发热护理与早期防治

术后持续发热的护理手段 首先,一旦确定为持续发热,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进行血培养,做药敏试验,并合理应用抗生素;其次,还应积极进行原发灶的清理,做好引流、穿刺抽水工作[5-6]。最后,还应合理利用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等,对栓塞性静脉炎进行处理。同时,还应提升患者体内营养水平,增强其抵抗力。于术后1~2 h恢复肠蠕动后进食半流质食物,严禁食用油炸辛辣、干硬、刺激性等食物,坚持少量多餐原则,避免诱发食管黏膜损伤,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每日<30 g,防止出现肝性脑病[7-10]。

术后持续发热的早期防治 首先,手术过程应该合理有效,避免任何副损伤;其次,在围手术期应该适当使用抗生素,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再次,对脾切除患者,应该持续进行负压引流;最后,还应检测血小板数量,防止栓塞性静脉炎的产生[11-12]。

综上所述,通过该研究发现,积极的术后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必须要强化门脉高压脾切除患者的心理干预,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减少术后持续发热发生率,护理敢于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该研究中主要针对术后并发症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影响因素分析不够全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系统研究。

http://

参考文献

[1] 石建伟,白明辉,马秉刚,等.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的原因分析[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0,13(11):906-916.

[2] 黄忠.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26例的原因与防治[J].咸宁学院院报:医学版,2011,25(6):497-498.

[3] 张红林,成忠了.38例脾切除术后持续发热的防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0,8(17):166-167.

[4] 何峰,秦春宏,杨文军.68例脾切除术后发热的临床探讨[J].当代医学, 2010,16(4):55-55.

[5] 王兰芳.门静脉高压脾切除术28例并发症观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2):76-77.

[6] 丁建忠,李强,王锦华.门静脉高压症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发热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国医药导刊,2013,32(4):583-584.

[7] 戴磊,卢庆凯,董刚,等.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8(3):305-307.

[8] 孙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持续性发热原因的探讨[J].安徽医学,2013,34(5):586-588.

[9] 何新明.解剖性脾切除对预防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4):504-506.

[10] 王凤玲,高华,高辉,等.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切除术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8):59-60.

[11] 麻朋艳,陈彩艳,余儒,等.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5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