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必备32篇)
- 范文
- 2023-12-22 12:48:43
- 278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篇
【关键词】失能老人;老年长期护理;社会支持
1.问题的提出
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达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的。而当前我国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建设并不完善,存在养老护理资源匮乏、供给侧矛盾突出、相关法律制度缺失等问题,老年人依旧将家庭护理作为养老第一选择,但家庭护理服务内容主要是日常照料为主,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6]。与此同时,随着传统家庭规模的缩小,其护理功能也正面临弱化,无力独自承担护理功能。所以老年人长期护理需要从家庭、社区、机构、政府多元主体寻求支持,从满足老年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出发,探索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目前,S市的老龄化和高龄化特征显著,其对于长期护理服务的需求已经出现供需不平衡的状态,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尽管S市为了解决老年长期护理问题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但在其老年人长期护理服务的社会支持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市老年长期护理服务现状分析
S市长期护理服务事业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为方便我们了解目前S市护理服务现状,文章主要从养老服务政策、养老机构和护理人员的现状进行分析。
市养老服务政策现状
S市了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在2020年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新格局,集养老、保障、政策支持、需求评估、行业监管为一体。其中主要任务有:要依托社区促进家庭照料服务开展,提高家庭照护能力;要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六个服务项目,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对公办的养老机构要建立起入住评估制度,先保障经济条件困难的无儿女、高龄和失能老人,所收住的失能老人数量要占总入住人数七成以上;倡导邻里互助,建设老年大学和社区文化中心等设施;完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在养老机构内增设医疗机构并扩大其医保支付范围,使医疗与生活护理能有效衔接。
市社区养老及机构养老现状
S市承担长期护理服务的责任方主要有三方,因为家庭成员承担护理功能内容较单一,因此本文主要从社区居家和机构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进行论述。
(一)社区居家护理服务现状。居家养老服务依靠老年日托中心、社区助老服务社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机构开展项目,项目有10个方面,为生活护理、助餐、助浴、助洁、洗涤、助行、代办、康复辅助、相谈和助医。服务方式有日间照料和上门服务等。2015年末,S市社区老年日间服务机构的数量就达442家,每天托养的老年人有万人,社区助老服务社有202个,每月服务万人,社区卫生服务站有215个,年内开设总病床数5万多张,这些服务机构的数量每年在逐渐增加。
(二)机构护理服务现状。S市由养老专业机构承担老年人的生活护理服务,由老年医疗护理专业机构来承担老年人医疗相关护理服务。养老专业机构包括公办养老机构及长者照护之家等,为老人提供长期生活照顾及护理服务。老年医疗护理相关机构不仅有老年护理院、部分二级医院护理病房和综合民办医疗机构、老年医院,还有设立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目的是给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服务。目前S市护理床位的数量并不多,截至2015年,S市老年护理院有24所,床位数仅6645个,导致了护理床位“一床难求”的局面。
市护理服务人员现状
目前S市护理服务人员包括家庭护理人员、社区护理人员和机构护理人员。家庭护理人员主要由子女、配偶组成,提供非专业化的护理服务,仅能满足生活护理功能。社区护理人员则绝大多数来源于劳务派遣和社会上的失业人员,年龄偏高,综合素质也不高,技术能力不强。机构护理人员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能力,但伴有流失率高的特点。社区护理人员和机构护理人员持证率仅17%。从中可以看出,S市提供长期护理服务的人员服务水平并不高,服务质量堪忧,因此,在政府发展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考虑护理人员的建设问题。
3.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S市老年长期护理服务存在的困境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篇
股骨颈是指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间连线之间的一段骨,这段主要是松质骨,老年时大都退化萎缩,故老年人的股骨颈骨折较多,股骨颈的大部分都在关节囊内,关节囊附着在髋臼边缘和股骨颈的基底部。供给股骨头和颈部的血管来自旋股内动脉、旋股外动脉和圆韧带动脉。旋骨内、外动脉都在股骨颈基底部从髓关节囊返折处进入股骨颈。因此,在股骨颈发生骨折时,骨折线以上的骨组织的血液供给就会大受影响,是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而老年人伤前常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及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伤后又因较长时间卧床及被动,很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等各种并发症,预防并发症是护理至关重要的。将我院自2006年-2009年共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经验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
股骨颈骨折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4-78岁,均为不慎摔倒所致,骨折前合并有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8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保守治疗21例,螺纹钉内固定治疗9例。30例患者住院时间最长45天,最短14天,经过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疗效满意,痊愈出院。
2、护理
疼痛的护理老年人往往对骨折及术后疼痛的耐受力下降,护理人员应耐心解释疼痛的原因,并在进行搬运及康复训练时做到解释到位、动作到位、轻柔准确。如疼痛影响睡眠,就采取放松法,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给予心理疏导。对于原因清楚的创伤性疼痛,采取预防性用药,而不是等到疼痛难以忍受时再用药。
心理护理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是一方面患者经历了几十年的生活和社会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是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老,各系统的器官功能退化以及伴随着心理方面的变化,感觉及反应比较迟钝,生活能力较低下,有时还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因此对老年患者必须关心和尊重。注意礼貌和态度,在治疗中,老年患者的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像年轻时那样连贯和流畅,面对疼痛及活动受限的现实会表现出过分自卑、易怒、绝望,担心疾病的预后,害怕给xxx成负担等。所以,护士要以真诚的态度主动安慰、开导患者,向患者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包括牵引的方法、目的、需要的时间,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使患者比较详细了解治疗方案,消除其紧张及恐惧的心理,还要帮助患者进行一些床上娱乐活动,比如看书、打牌、看电视等。使患者积极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促进骨折愈合。
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以及含钙丰富的饮食,同时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如合并高血压、冠心病应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饮食;如合并糖尿病应忌甜食,严格进行饮食管理,以利血糖的控制。
牵引治疗护理(1)、皮牵引和骨牵引是股骨颈骨折常用的牵引方法。牵引时肢体的位置是否正确与肢体功能恢复关系很大。骨牵引时将患肢放在牵引架上,肢体呈外展内旋位。保持上半身处于床纵中轴线上,患肢外展20°~30°。而在牵引中最容易发生的错误往往是上半身偏离床的中线,而移位到患侧对边的床边上,产生形似外展,实为患肢与上半身同处于一条平行线上,没有达到外展的目的。皮牵引时,为防止患肢外旋可同时穿“丁”字鞋。(2)牵引力:皮牵引重量不宜超过5kg。骨牵引者,其牵引重量视情况适当调节,维持量一般为体重的1/7。牵引重锤必须悬空,牵引绳要与患肢长轴平行,防止断裂或滑脱。因此,我们每1h巡视观察1次,发现卧位或牵引无效及时纠正,骨牵引穿刺处应每日用75%的酒精消毒针眼两次,防止针眼感染。密切观察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
术前及术后护理手术前充分做好术区皮肤准备,对精神紧张者认真做好术前宣教工作,使其正确认识手术治疗的目的及手术的必要性、手术过程及效果,并嘱患者注意预防感冒。对于切开内固定术后的患者,要保持切口敷料的清洁干燥,并适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做适当的屈髋、屈膝运动,不允许盘腿、侧卧及早下地负重,以免引起骨折移位。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老年人血液循环差、卧床时间长,易发生压疮。因此,应鼓励患者行抬臀活动,1次/1~2h对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按摩,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做到五勤(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整理、勤换),交接班时严格细致地交接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
坠积性肺炎的预防鼓励患者每日进行深呼吸及有效的咳嗽训练,可以轻轻叩击背部从而改变肺通气功能。锻炼腹肌,使痰液及时咳出,预防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便秘的预防及护理主动与患者家属交谈,讲解饮食、排便与骨折愈合的关系,采取措施辅助患者排便;指导患者尽快养成床上排便的习惯。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慢,所以,鼓励患者应多吃含高纤维素、润便的食物,如芝麻、香蕉及其他具有通便作用的水果等。按摩腹部,多喝水,促进肠蠕动,也有利于大便的排出,适当使用缓泻剂及开塞露。
泌尿系感染的预防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每日尿量不少于1500ml,对留置导尿管者,保持导尿管的通畅,清洁,定时更换导尿管及引流袋,每日用碘伏或温开水擦洗会,保持会清洁。
预防血栓形成6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栓形成的患病率最高,尤其是牵引卧床时间长的患者,因此适当应用血管扩张剂,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和抑制血小板凝集药物肠溶阿司匹林50mg口服,每天1次。同时借助骨科床的拉手鼓励患者练习床上坐起、翻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同时,牵引中一律禁止提高床脚进行头低足高的对抗牵引。
功能锻炼术前鼓励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进行膝、踝关节及足趾的被动活动,防止肌萎缩及关节僵直。术后2周后可以做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2个月后可以扶拐下地不负重活动,约4个月时在骨折达到临床愈合后可逐渐增加负重量,直至弃拐行走。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3篇
甲方(养老机构)
法定代表人: 职务:
住所: 邮政编码:
乙方(入住老年人)
姓名: 性别: 年龄:
居民身份证号:
家庭住址:
乙方监护人
(属于限制行为能力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入住老年人,须由监护人签字确认)
姓名: 与乙方关系:
居民身份号码:
家庭住址: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4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健康问题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尤其是老年患者,再加上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增设老年护理专业选修课程十分必要。
关键词:护理教育;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
0引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逐渐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老龄化逐渐加重,再加上我国的人口总数相对于其他国家较多,导致了大多数老年患者看病难、就医难[1]。而且我国医疗事业相比其他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服务水平和质量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老年病人的专业护理更没有固定的模式。所以在本科护理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计在当前的医疗发展形势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
1老年护理教育现存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中老年人群是患有疾病最多的群体,而且多数为慢性疾病,这就会使老年人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提高,也进一步加重了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况且现在大多数医院的护理工作人员都相对缺乏,对于前来医院就诊治疗的患者不能完全的照顾周到,更不用说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为老年患者进行护理。对于护理人员的缺乏是目前老年患者护理教育的主要问题[3]。
2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目前的医疗现状,存在看病难、就医难等诸多问题,再加上各大医院设施的科室相对较多,一般包括儿科、妇科、急、门诊、口腔科、内科、外科等,这些科室都需要大量的护理工作人员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等工作内容,所以护理人员的缺乏是医院存在的重要问题。因此,各大医科专业院校应增设关于护理专业的选修课程,尤其是老年护理专业课程,重点培养更多的专业护理人才,以满足各个医院医疗事业得以顺利开展的要求[4]。
3老年护理专业设置的目的及意义
通过基础医学、护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学科的学习与临床护理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热爱老年护理事业,尊老、敬老、爱老,具有对老龄人群实施整体护理、长期照护、临终关怀及社区健康服务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医疗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的高级实用型护理专业人才。
4老年护理专业课程设置
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
开课时间
全部本科在校学生在大一期间完成主修专业课程之后,并且期末考试成绩合格,没有其它选修课程的,都可以主动报名选修开设的老年护理专业课程[5]。
老年护理辅修专业采用学分制管理,辅修专业需修3~4门课程,总学分为8~10分。每门课程学时控制在30~50学时之间,并有一定的实践课或综合论文。授课时间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
为保证学生有计划修读课程和保证开课质量,凡申请辅修老年护理专业的学生人数在30人(含30人)以上时,单独编班组织教学。
5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团队式、小组式学习。培养学生整体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
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讲授与小组讨论、小讲课、多媒体、角色扮演、临床情景剧表演等相结合。
6老年护理专业教育前景广阔
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冲击。为满足日益增长的老人健康及医疗护理需求,各种养老机构,如福利院及老年护理院等应运而生,赡养老人由家庭模式向机构养老模式的转化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需求的迫切程度在日益加重[7]。任何一项专业教育如果没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就没有前途。老年护理专业教育根据社会需要而诞生,并拥有广阔的用人市场,该专业教育将大有发展前途。培养合格的老年护理人才,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满足老龄社会的护理人才需求,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xxx,xxx。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156-157.
[2]施永兴。以老年护理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3,14(1):39.
[3]xxx。老年护理学[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9):644-645.
[4]WolfJL,StarfieldB,,expenditures,[J].JAMA,2002,162(20):2269-2276.
[5]xxx、李春瑛,xxx。我国老年护理教育现状与展望[J].科技资讯,2011(36):235.
[6]xxx,xxx,xxx。护理专科毕业生从事老年护理意向的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4,10(9):867-868.
[7]xxx,xxx。关于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的前景预测[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1.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06):1464-1465.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5篇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我科住院实施手术治疗的老年胆石症患者共108例,其中男47例,女61例;最大年龄86岁,平均76±岁;行胆囊切除74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34例。
临床特点:伴高血压20例,慢性支气管炎15例,心脏病15例,糖尿病16例,并发症占。
108例患者均在术后7~14天出院,无1例发生并发症。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和家属担心病人年龄大,怕疼痛、意外,怕下不了手术台。针对不同患者的情况,向家属和患者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耐心、细致地对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让相同手术、年龄相当的患者现身说法。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告诉患者手术是在充分麻醉下进行的,手术中不会引起疼痛,术后还可留置自控镇痛泵,以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使患者能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手术。②术前检查:大多数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心、肺等重要脏器疾患,且年龄均在70岁以上,故术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除一般手术所需的检查外,要增加肺通气功能检查、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查,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术前应用长效口服药或静脉应用硝酸甘油﹑硝普钠等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术前应用胰岛控制血糖水平,使之空腹状态下<10mmol/L。支气管炎的患者术前要遵医嘱给予抗感染治疗,以免术后咳嗽影响伤口愈合。③手术前1日的准备:根据医嘱做好备皮、药敏试验、必要时配血,教会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的方法,练习在床上大小便,告诉病人禁饮食的时间。根据医嘱晚9时给予通便灌肠1次,并注意观察灌肠后的效果。注意病人的睡眠情况,必要时使用催眠镇定药,保证患者的休息,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性。④手术当日的护理:xxx测量病人的体温及血压,根据医嘱留置尿管,需要时留置胃管,注意插管过程中病人的反应,确保胃管留置在胃内。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将患者安全交于手术室人员。
术后护理: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采取不同的麻醉xxx理,给予多参数监护及氧气吸入,根据血氧饱和度调节氧流量,选用面罩或鼻塞给氧,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每~1小时记录1次。观察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并妥善固定。输液速度不宜过快,对糖尿病病人注意血糖监测异常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血压高的患者有要用硝酸甘油控制血压。术后卧位:硬膜外麻醉后去枕平卧6小时,全麻术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待血压平稳后均可采用半坐卧位,既有利于呼吸,又利于腹腔的引流,减轻腹部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减轻疼痛,有利于伤口愈合。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地咳嗽、咳痰。取半坐卧位,用双手按住患者的伤口,让患者进行深而慢的呼吸,屏气3~5秒,然后慢慢呼气且尽量呼尽,第2次吸气后,屏住呼吸用力从胸部咳出,进行短促有力的咳嗽[3]。术后活动术后当日可让患者床上活动,四肢做屈伸运动,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天可根据情况下床活动,以利于肠功能恢复,不能下床者每2小时翻身1次,避免压疮的发生。饮食的护理:术后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和护理:术后早期若病人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血性液增多,每小时超过100ml持续3小时以上,或病人出现腹胀伴面色苍白、脉搏细数、血压下降等表现时,提示病人可能有腹腔内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急救和护理。胆瘘的观察加强观察,包括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及引流液情况,若病人术后出现发热、腹胀、腹痛或腹腔引流管引流出胆汁样液体等,应警惕胆瘘的可能。及时处理胆瘘,一旦发现胆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进行相应处理。②感染的预防和护理:遵医嘱术后静滴抗生素。加强皮肤护理每日清洁、消毒腹壁引流管周围皮肤,并覆盖无菌纱布,保持局部干燥,防止胆汁浸润皮肤而引起炎症反应。加强引流管的护理,每日更换引流袋,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引流通畅,避免“T”管扭曲、受压和滑脱,以免胆汁引流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而致胆汁渗漏和腹腔内感染。
出院指导:责任护士于病人出院当日做详细出院指导,如饮食、活动等等,对带T管的病人要详细交代“T”管的自护方法及夹管的时间,并告知夹管后如有发热、腹痛、黄疸或腹胀不适应立即停止夹管,及时就诊。
胆总管探查是治疗有症状的胆石病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提高老年病人生活质量、减轻他们的痛苦的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曹伟新,xxx.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08.
2xxx80岁以上老年胆道疾病治疗分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2):82-84.
3冯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外科分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7.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6篇
[摘要]
目的:研究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在近年来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随机抽取40例患者,并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A组和B组。
对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B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及优质护理。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40天的护理观察。
然后对这两组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护理结束后,B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确保其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7篇
【摘要】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xxx理方法,试验组在xxx理方法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
糖尿病;综合护理;干预效果
糖尿病是临床上内科多发的代谢紊乱性疾病[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医学界关注的世界问题[2]。由于患病群体的特殊性和患病年限普遍较长,长期的治疗使患者陷入负面情绪和消极治疗状态,引起以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和胰岛素发生拮抗,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康复[3]。据报道[4],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对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将极大地改善患者病情。基于此,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患者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对照组患者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年。两组患者一般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对照组采用xxx理方法,监测患者的血糖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试验组在xxx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1)健康宣教:针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和自身体质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原则和护理方案,使患者加强对糖尿病的认知和自身护理;(2)综合护理:加强和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深度沟通和交流,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给患者讲授疾病的发展阶段和治疗依从性,使患者排除负面情绪。此外,教给患者自己对情绪的调节和控制,配合急救,急救护理期间适时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情况;(3)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养成按时按量服药的习惯,正确注射胰岛素;(4)饮食干预:低钠低脂高纤维饮食,宜食维生素、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戒烟戒酒;(5)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老年患者的孤独感较强,社会价值意识缺乏,抑郁焦虑。因此,有必要和家属进行沟通,帮助患者重塑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并早日回归社会;此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康复。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临床病症基本消失,血糖水平接近正常水平;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血糖水平改善;无效:临床症状、血糖水平均无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不断上升,各种不良的生活饮食方式随即出现,过度肥胖以及高血压等均会引起老年糖尿病的发生[5]。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上的症状缺乏典型性且发病率高,时常出现低血糖等不良症状和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主要为以60岁以上患者为主[6]。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多抑郁。综合护理是医护人员借助各种途径和方法,给患者带来正能量,增加后续治疗的积极性的多种护理措施的总和。本研究采用综合护理,给予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膳食护理并建立温馨的家庭和社会关系,极大地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病情,降低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对患者的危害。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对老年糖尿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安艳丽,苏宁,焦丽,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0(9):1388-1389.
[2]彭淑荣.糖尿病56例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6(17):49-50.
[3]xxx,xxx,xxx,等.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情况的调查[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3):78-80.
[4]xxx,樊玲玲,xxx,等.综合护理对于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2016,43(1):155-156.
[5]xxx亚,xxx,xxx,等.六味地黄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18(12):1392-1295.
[6]xxx,xxx.老年糖尿病患者个性化综合护理效果的评价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4,36(1):142-103.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8篇
[摘要]
目的:探讨对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中心在8月至2月期间接收的13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方案将这132例患者分成优质护理组(66例)和xxx理组(66例)。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xxx理组患者进行xxx理,在此基础上,对优质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护理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的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PBG2h)的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水平和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
结果:与xxx理组患者相比,优质护理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其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的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更低,其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对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降低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9篇
老年高血压护理质量探讨论文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58-77岁,患病时间3-,所有患者均符合who高血压诊断标准。
指导方法
①随机教育:社区护士定时为患者灌输高血压相关知识,让患者正确理解疾病的产生,并指导如何预防并控制。在为患者进行治疗时,社区护士应在治疗前、治疗中及疗后护理过程中有针对性对患者进行指导,告诉患者高血压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②座谈式教育:社区护士应在固定时间对患者开展座谈,细致耐心解答患者对疾病治疗及预防控制过程中产生的疑惑,并针对个别病例提供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盐敏感性,对血压控制有益。同时告诫患者注意保持体重或适当减轻体重,告诉患者体重减轻10%,收缩压可降低6.6mmHg。超重1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体重减少5kg,血压便明显降低,且有助于改善伴发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和左心室肥厚等。
2护理措施
用药指导
药物治疗是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手段,在治疗过程中护士要认清逐步降压的好处,从小剂量开始,让患者遵医嘱服药,切忌大剂量、不按时服药、自行中断服药及突然撤换药物等。在服药一段时间血压降至正常后,应费用维持量,以保障血压稳定波动。
心理护理
高血压属于长期疾病,患者可保持几年至几十年病史,长时间的药物治疗会导致老年人情绪低落,对药物产生抵触心理。社区护士应根据老年人心理特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诚恳可亲的态度向老年人解释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重要性,并积极向老年患者解释只要控制得当,身体会一直硬朗,让患者认识到药物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治疗过程当中。
饮食护理
①三餐:饮食安排应少量多餐,避免过饱;高血压患者常较肥胖,必须低热量食物。晚餐应少而清淡,过量油腻会诱发中风。食用油选用豆油、菜油、麻油或玉米油,避免进食花生油和椰子油,不吃甜食,多吃高纤维素食物如笋、青菜、大白菜、冬瓜、番茄、茄子等。
②低盐:每人每天吃盐量应严格控制在2~5g。咸菜(酱)、腐乳、咸肉(蛋)、腌制品等含钠均较高,应尽量少吃或不吃。
③高钾:增加钾的摄入量有利于钠的排出,富含钾的食物进入人体可以对抗钠所引起的'升压和血管损伤作用。这类食物包括豆类、冬茹、黑枣、杏仁、瘦肉、鱼、禽肉类,根茎类蔬菜、油菜及大葱等,水果如香蕉、枣、桃、橘子等。
④果蔬:每天人体需要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可以通过吃新鲜蔬菜及水果来满足。水果还可以补充钙、钾、铁、镁等。
⑤补钙、补铁:补充足够的钙也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因为增加钙的摄入,可以使外周血管扩张,有利于减少外周血管阻力。钙还有利尿作用[2]。因此,老年人要多吃些诸如豆制品、花生、鱼虾、红枣、海带等含钙丰富的食品,以补充钙质。⑥限制饱和脂肪酸及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脂肪、内脏、鱼子、蛋黄等。
有氧运动
有研究表明[3],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能达到巩固药物降压的效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可根据自己身体健康状况选择恰当的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做健身操、到社区运动基础设施健身等。可根据自身情况每周有氧运动3-5次,每次30min-60min。
健康教育
社区护士可每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座谈,嘱咐患者少劳累、少做剧烈运动、控制情绪及精神过度兴奋,让患者保持合理的生活规律,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情绪,以防止因为情绪及身体劳累带来的心脏负担,诱发血压上升。同时,还要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忌饮浓茶、忌食辛辣食物等。
3小结
高血压是可预防及控制的。社区护士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做到语言亲切、态度诚恳、讲解细致,让老年高血压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和蔼可亲,促进医患和谐,以增强患者信心及治疗依从性,达到减轻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0篇
[摘要]
探讨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护理能力,积极进行老年护理实践,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关键词]
护理;高职高专; 老年护理学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医学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护理学》已成为护理学的一门重要学科。《老年护理学》是研究、诊断和处理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学科。它即是护理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老年医学中的一个学科,同时又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1]。该课程是老年学的理论与方法在护理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对培养加强老年护理教育,培养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开设《老年护理学》课程的必要性、重要性和教学方法等,以提高护生对老年人的护理能力,积极进行老年护理实践,以满足老年人的健康需求。
1 《老年护理学》课程设置的背景
开设《老年护理学》的必要性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数据显示,到2008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总数为亿,占人口的12%[2]。据预测,今后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还将以每年的速度增长,到205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亿,占总人口的30%[3]。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已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护理专业发展与老龄化的需求,与国际上发达国家、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老年护理教育相对滞后,老年护理专科护士的培养几乎是一片空白[4]。因此,加强老年护理科学研究,重视老年护理人才队伍建设,已是当务之急。
开设《老年护理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而一个人进入老年后,会出现生活自理障碍;生理改变常会导致患有一种或多种急性和慢性疾病,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大多为慢性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且不典型,容易发生并发症或多脏器衰竭,药物治疗后容易出现毒副作用;
另外由于我国计划生育的大力推行,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照顾4个以上的老年人将力不存心,需要其他力量支持。同时,子女由于工作等需求,不能与父母同住,导致了子女对父母的家庭照料难以实现。家庭式养老模式日渐萎缩,医院的临床医疗难以适应社会医疗需要[5]。这就要求有更多的专业护理人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作为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就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这一趋势,积极开设《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
2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设置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内容
《老年护理学》课时分配表
老年护理学强调如何维持老人的最佳健康状态,提高生命质量。因此《老年护理学》得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老年护理学概论、老化理论、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其中一部分内容与《社区护理学》、《护理伦理学》等课程存在着交叉和重叠现象。对此,教师可根据有关课程设置及进展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灵活的把握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及课时分配方案,见表: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
老年护理学的课程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与护理实践,在工作中能够正确评估老年人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并能为老年人的生活保健提供有正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内容。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方法
《老年护理学》主要研究老年人对自身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内容涉及老年人的评估方法、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健康保健、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以及老年疾病的护理。在教学方法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合理设计教学方法,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法包括系统讲授和精讲点播相结合;小组专题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和自学指导相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综合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与老年患者沟通协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老年护理学》的教学评价
评价体系包括理论评价和实践评价。实践评价体系重点放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发言及角色扮演的情况和病例分析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理论评价主要是通过结课后进行期末考核,统考理论。
3 小结
《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有利于护生了解和初步掌握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能够让他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能力,为满足老年人口的健康需求奠定了基础。当然,老年护理教育起步较晚,《老年护理学》的开设是一个新的尝试,其教学的各个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xxx.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
[2] 中华护理学会中国老龄事业大事记.中华护理杂志[J].2009,44(4):357.
[3] xxx对社区康复中老年康复的思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2,8(10):615-617.
[4]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前言.
[5] xxx,龚幼龙.中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1998,12(8):398-402.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1篇
老年病人护理的论文论点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老年病人逐年增多,解决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是护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老年病人;心理;心理护理
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1]
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xxx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2篇
我也曾语出轻狂,我也xxx满腹,然而抱恩和反对并没无改观什么。我开始置信人的终身分该无一类对峙,分该无一些东西会令咱们冲动,会令咱们沸腾,会令咱们热泪亏眶。
照顾护士工做心得体会一句话,能够反应出一个人的修养;一个动做,能够合射出一个人的量量,而一件小事,把咱们医院印正在了病人的心外。
护理工作心得体会平凡护士的护理心得,用心照顾护士每位病人,不仅要无劣秀心态,而且必要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做基础,“学而知不脚”,也使学习工做无了进步的动力。预防疾病,遵循科学知识的规律性,灵性,一视同仁地使用知识,把控制的康健知识传播给别人,使每个人都能更好地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康健。
我也无梦想,>我的梦想也美丽美丽,然而它不是飘浮正在空外,它是踏实而沉稳的。咱们认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无论巨细。就像一朵小花,不必去扮演春天,只要灿烂的开放,自能报春。就如xxx先生说的:“不管什么事情,能够从头到尾做彻底的即是大事。”
用心照顾护士每位病人,尊师也苦于无药可敌天下之英豪,以病回报核心,协帮病人,促进康健,协帮病愈和减轻痛苦,是很有意思的工做,“送人玫瑰,手完好喷鼻香”。当一个个被病痛合磨的患者经过咱们的精心照顾护士而规复了康健时,当看到病人一封封发自内心的谢谢冲动信时,咱们会心得笑了,由于咱们付出的辛苦是无价值的,就如园丁看到了自己栽类的花草一片生机勃勃而脸色愉悦一样,很多的成绩激不禁自主,咱们该当感到自豪和快乐。
照顾护士工做是一项无原则无方式灵性强的工做,能够训练咱们的头脑威力、创制力,从而发掘自己的潜力,最末成为名副实在的天使。
正在临床工做的几年外,“工欲善其身,必先利其器”深知肩上的权利和沉担,天使欠好当。都说照顾护士工做很累很苦,实在也会带来很多的快乐,带来更多的心得体会。
咱们不克不及取舍生,但咱们能取舍。让咱们献出自己的热力,如烈日之壮烈,展开自己的热忱,如春花之绚丽,让咱们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情,让咱们的芳华飞扬!照顾护士同行们,让咱们挥动天使的翅膀为咱们共同的事业而自正在飞翔吧。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3篇
三管齐下治垃圾
我国超市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科技兴农关键是提高农户对农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
论当前减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论所得税会计的发展
女性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的价值分析
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德医风建设——外延、内涵及运行机制
唐代社会风气对人神恋小说创作的影响
“xxx方式”叙事手法——经久不衰的艺术——浅析《赝品》之叙事手法
跋涉者的足迹——《文艺评论xxx余三定卷》读后
当前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价值分析
从德国继续教育看中国西部大开发
现代远程教育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在高校中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加强政治课改革推进素质教育
案例教学法:会计教学的最佳模式
略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
MFC应用程序框架及其消息映射机制剖析
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启蒙——晚清洋务派技艺、实业教育思想研究
论我国现阶段的高技能型人才紧缺
岳阳区域经济与高职教育发展研究
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运用
NIIT教育模式与我国IT职业教育改革探讨
高职生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岳阳与西部高职教育比较研究
略谈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的认识与实践
高等医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的思考
广告词的写作
语文教改的有益尝试——从《广告词的写作》谈xxx教授的语文教改观摩课
教学是教研的天空教研是教学的翅膀——听xxx教授观摩课有感
《独家》教学后记
一堂成功的教改观摩课——浅谈戴日新老师课堂教学中“生生互动”
对一堂商务谈判英语课说“OK”——评戴日新老师的教改实验观摩课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
《消化性溃疡的护理》教学后记
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成功典范——从《消化性溃疡的护理》谈xxx老师的教改观摩课
临床护理学教改的尝试——谈xxx老师教改观摩课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销售职业能力培养探析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模具专业模块式教学研究
IT行业高职营销人才技能培养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教育理论及其借鉴作用
半边湖鸟类的监测与研究
岳阳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护理的挑战及对策
用名楼文化打造岳阳旅游产业的品牌
2008年岳阳市园林植物冻害调查研究
试论强化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十个理念
浅谈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四字”文章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4篇
20xx年是医院发展的特殊一年,也是科室发展重要的一年。今年我院参加了“国家二级甲等医院”评审,将全面进入向综合性三级医院发展的快车道。我科护理工作继续承接上年的良好工作势头,围绕医院等级医院评审工作,通过完善护理管理、强化三基培训、深化护理团队建设,继续服务于医院发展大局,严格确保医院“等级评审”的顺利通过,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支持下,科主任的领导下,全科室护理人员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现对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准备评审工作,确保评审顺利通过
围绕二级甲等医院评审积极开展工作。自年初以来,我科紧紧围绕二甲评审标准开展各项护理工作。
1、根据二甲标准要求,完善了相关制度、职责、流程、护理常规、质量考核标准、风险评估等内容。
2、利用晨会、业务学习制度、职责、流程、应急预案、院感相关知识、法律法规、专科疾病知识、健康宣教知识,科内每月操作考核一次,每月专科理论知识考核一次,每月三基理论考核一次,务必人人过关。
3、规范了科内护理人员科内分层次管理及分层次培训工作。
二、强化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
科室质控小组每月定期对照护理质量考核标准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并填写护理质量督查表,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并进行质量追踪。每月召开质量检查反馈会,科室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参见会议并积极讨论并对每月质控检查数据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分析,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共同讨论分析原因和整改措施。保证护理管理的执行力度,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三、全面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落实患者身份识别制度,规范腕带的使用。从今年以来,患者腕带全面使用,减少了差错的发生。二甲创建期间,在护理部的帮助指导下在病区走廊、床头张贴了防跌倒/坠床宣传图,床尾悬挂了各种安全警示标识,新增了《特殊药物使用宣教单》及《防跌倒、坠床宣教单》使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安全防范意识得到增强,不良事件较前明显减少。
四、加强护理专业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20xx年6月27日,根据护理学科发展方向及医院护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我科主持了以《脑梗塞合并肺部感染》为主题的个案追踪法式的全院护理查房。这个方法确立了“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原则,注重护士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的养成,引导年轻护士运用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工作,从而加强病情观察、操作技能和专科对症处理能力。目的旨在于总结应用个案追踪法实施危重患者综合护理质量评价的效果,是依照护理程序来评价危重患者综合护理质量科学、规范,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专科技术落实情况。
五、利用管理工具进行护理质量管理
20xx年7月我科三位护理人员参加了护理部组织的“品管圈”活动,并成功开展了以“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主题的名为“拉手圈”的品管圈。其中护士长担任圈长,另外两名护理人员担任圈员。并且“拉手圈”在南京市卫生系统首届护理品管圈竞赛荣获优秀奖。此次品管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不仅让科室成员初步了解并学习了有关品管圈的相关知识为我科明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将更科学更规范的提高我科的护理质量。
六、护理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1、护理质量的管控、护士岗位管理、绩效考核和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2、护士沟通交流、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3、主动学习风气不浓厚,学习不够积极。
为此,在明年的工作中,我科将继续严格按照等级医院评审条款,逐条落实,补缺补差,严格落实患者安全十大目标不断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督促全科护理人员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水平,确保护理安全,稳步提升护理质量。
七、计划如下:
1、开展科内“品管圈”活动,运用管理工具进行质量管理,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
2、科室内成立伤口小组,进一步规范伤口管理及压疮防范工作。
3、将科室护理人员分成三小组分别为:呼吸系统组、循环系统组、神经系统组。由高年资护士担任组长督促组员学习相应的专科知识并进行组与组间的交流,护士长不定期进行学习效果考核,提高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专科护理水平。
4、改革科内护理模式开展“居家式”护理,为老年患者提供持续性医疗护理,扩展护理专业领域,促进护理专业发展。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5篇
摘要: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内容较为枯燥,教学方法合理有效的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老年护理学常用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了总结并分析利弊,提出面对当前老年护理岗位的需要, 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
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利弊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首要的社会问题,为如何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老年护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内容包括老年人身体各系统的变化和护理、老年人精神和心理护理、家庭护理、老年病的康复等,它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课程,学生觉得难学,教师也觉得难教。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尚待进一步探讨。然而,教学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笔者对所在学校常用的老年护理传统教学方法的利弊进行了总结,以利于有效地进行教学改革。
一、传统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是指在传统教学理论规范下的课堂教学。xxx对传统教学有如下见解:“教育上所用的教材由过去已经编好的一系列知识和技能组成,因此,学校的重要任务就是把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新的一代。”xxx特认为传统教学方法一是以教师为中心,二是以传授书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任务,三是以教室为基本场地。根据调查,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并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发挥着作用。
二、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1.在教学效果上,教师起到示范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正如xxx先生所言:“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职校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及自控力不高,这就需要一个好学的老师作为他们的.榜样,带领他们前行。
2.在教学内容上,循序渐进,启发诱导
老年护理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是综合性强,比较枯燥,部分教学内容需要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例如,一些老年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问题等需要教师具备深厚功底,在授课时做到讲解层次分明,层层深入,使教学内容从简单到复杂,总结、反思进而升华,循序渐进。通过巧妙的设疑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后回答,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最终,让学生有规律地掌握知识、技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
3.在教学时间上,经济、高效
老年护理学教学学时比较少,很难应对到多而杂的教学内容上,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教学方法还是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对授课知识进行整合,依照教学目标,有层次地组织教学,达到前后知识的衔接,并融会贯通。
三、传统教学方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弊端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学方法片面地理解为只包含教的方法,忽略了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笔者所在学校传统的老年护理教学就没有很好地考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教师都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没有更好地考虑学生的发展,以及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过多注重了教师教的作用。老年护理学传统教学方法的主要弊端如下。
1.在传统教学中学生难以形成评判性思维
老年护理学整个课程内容是以护理程序这一科学、系统的护理工作方法为基础设计的,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运用它去实际解决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而评判性思维是有效实施护理程序的内在形式,评判性思维是现代护士核心能力之一,核心能力在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的能力结构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位置往往限制了学生评判性思维的形成,被动地学习使学生习惯了教师将知识灌输给他们,学生从不质疑教师讲授的内容,被动地理解与记忆便成了他们主要的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独立面对问题时,必然感到束手无策,而这与岗位需要是脱轨的。随着医疗环境的发展及护士职业角色的扩展,老年人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判性思维决定了护士处理问题的能力、评估病人需要的能力以及为病人提供整体护理服务的能力。?
2.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6篇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90例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岁;病灶位置:食管上段29例,中段30例,下段31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灶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可进行比较。
两组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术中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手术结束后常规留置引流管,常规禁食6~10d。参考组患者采用xxx理,护理措施包括用药指导、呼吸道护理、生命体征监护,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
患者进食难度较大,同时承受着较大的心理负担,患者对手术不了解等,均可导致术前患者心理出现较大的波动,机体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接受治疗等,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多沟通交流,排解患者担心的事情,将疾病发生原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等告知患者,有效消除其恐惧心理,同时告知患者不良情绪对手术的影响,保证患者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手术。
饮食护理
吞咽困难症状直接对患者的饮食造成影响,饮食不良可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及营养不良等症状,不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及术后患者的良好康复。因此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联合患者、患者家属及营养师等为其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从而帮助患者提高机体抵抗力,有效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改善预后。饮食结构尽量以高维生素、高热量及高蛋白等流质或软质食物为主,对于无法正常进食患者,则采用静脉营养支持的手段,尽量少食多餐。在术后患者进食时可能出现反酸、呕吐及食物反流等胃部不适症状,因此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食时的进行指导,告知患者2h严禁平卧。
并发症护理
在手术后患者的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同时功能下降,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大,因此常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等现象,术后医护人员要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一旦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症状,则立即进行有效的治疗。在手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对患者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等进行观察,告知护理人员正确的咳痰、咳嗽方法,预防肺部感染的发生。在给予患者肠营养时要保证食管的通畅,同时对滴注速度、营养液温度等进行严格控制。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患者出院时分发本院自拟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表,主要包括医院环境、护理人员态度、护理能力、需求解决情况等,共100分,分数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min
平均住院时间(±)d,参考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min,平均住院时间(±)d,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为
参考组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为(±)分
参考组患者对护理满意评分平均为(±)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食管贲门癌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老年人为疾病的主要发作人群,肿瘤组织倍增周期长、侵袭力差、淋巴结转移率第及手术切除率高等特点,临床根据这一特点将手术切除作为首选的治疗手段,然而老年患者多伴随多种基础类疾病,同时身体抵抗力及功能均明显下降,围术期常出现并发症等,同时患者恢复效果较差,因此为围术期给予患者优质的护理干预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人们出于对癌症的恐惧等,当疾病确诊后多会出现恐惧、绝望等情绪,同时患者进食困难及癌症疼痛等可导致患者生理及心理均承受着较大的痛苦,因此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针对患者的恐惧、绝望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与其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为其情绪宣泄提供出口,同时给予其安抚及解释,有助于情绪的稳定,更好的接受治疗,同时能够获得患者的信任。针对患者进食困难给予患者必要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不良现象,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后加强对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能够减少患者的生理痛苦,促进患者更好的康复,同时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参考组(P<),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观察护理评分明显高于参考组(P<)。
4结语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7篇
在临床护理学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有两种,一是口服给药,二是静脉给药。
口服给药:口服给药适用于心脑血管病较轻和较重的患者,经静脉给药治疗病情稳定以后,需继续治疗者,应用口服给药可起到维持治疗和避免急性发作作用。
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老年心脑血管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能很快达到血管浓度,其治疗效果也比口服给药和肌内注射快,特别是对病情较严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和病程较长的一般患者因某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发作,静脉输液是首选的给药途径。
2静脉穿刺部位及方法与临床护理学研究
针头的选择:选择针头的大小,原则上是根据静脉大小及部位的深浅而定,一般手背及手前臂较明显的静脉选用号针头,手背、指背较细小的静脉选用头皮针较适宜。
进针方法: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进针手法,采用直刺法较好,手背、指背细小静脉穿刺,止血带扎在穿刺点近心端5~7cm或手腕部,右手拇指向近心端前推,使静脉充盈再固定静脉。水肿患者皮下组织疏松,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周围组织压力高,血管不显现,脆弱,无触及感。行静脉穿刺时先用左手拇指沿静脉走行解剖部位压迫局部组织,使组织水分被推挤到静脉两侧,这时静脉可显现。然后绷紧皮肤,但用力不可太大,在欲穿刺的静脉下方处,针头与皮肤成30°~40°角进针,待针尖斜面全部进入皮肤后,放平针头潜行1~或针头进入1/3时,向下刺入血管内。穿刺的整个过程要做到轻、稳、准、迅速,对细小静脉,进针要掌握“宁浅勿深,见回血后不再进针”的原则。原因:细小静脉表浅不滑动腔内血量少,回血较缓慢,见有回血有明针尖斜面全部进入小静脉腔内。如果见回血继续进针就会穿破血管,使穿刺失败[5]。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8篇
关键词老年人心理心理护理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而逐渐衰老,各项共仍呈直线下降,如食欲减退,误及记忆力和认识功能减退,失眠、视力下降、两耳失职、头发变白、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这些都是老年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伴着健康状态和社会环境的改变,老年人的心理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变化,出现一些心理健康问题,社区护理针对老年人的这些特点,对老年人的心理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2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中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如:有的老年人患脑梗死、脑萎缩而行动不便,心理上则产生自卑感,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自感低人一等,整天待在家里象与世隔绝一样,这样未免会从心理上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孤独感。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噪的情绪,有的老人身体早感不舒服,考虑到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是很好,对自给儿女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耽误了最佳治疗的时期,使身体雪上加霜,增加了心理上的恐惧感。
呀郁是老年人常见的情绪和心理失调,随着老年人的逐渐衰老,情绪变化也日益明显,有的老年人甚至有轻生的念头。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心理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老年人的年龄逐渐增加,身体日渐衰老,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这也是老年人近期记忆力衰退不明显,所以会出现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留恋过去,而对率挛锊桓行巳ぃ荒芙邮埽枷肜匣?/P>
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2.1角色转变
这是老年人离退休后的心理不适应之一。离退休后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化,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却不太一样。据调查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她)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足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并且有够的退休金和公费医疗,所以心理比较满足,情绪比较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的心理状况就不大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和重心是机关和事业,离退休后的生活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特别是一些领导岗位的老干部更是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2经济状况
经济是保证老年人正常日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础,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使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对于丧失劳动能力,儿女收入不佳的老年人而言,经济问题更加突出。经济收入的不足,社会地位不高,因而这类老年人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所以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
2.3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单位,老年人离退休后,从社会转向家庭,家庭便成为老年最重要的精神、物质和生活的依托。因此家庭对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义,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响。然而许多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夫妻争吵,亲友亡故,婆媳不和,突发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于“空巢家庭”及不愉快的家庭之中,从而不仅导致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而且在心理上也产生了许多问题,最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2.4身心衰老
具有价值观念和思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她)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许多志高不减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却并不理想。他(她)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也非常明显,这样使得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恼和焦虑之中,从而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3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目前,我国导致老年人死亡的前三种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致病原因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因此,社区护士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对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预防疾病和生理改变给老年人带来的影响,还能使老年较好地处理好各种自身的、家庭的以及社会的心理问题,使老年人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健康长寿,具体措施如下:
3.1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有的老年人总有躯体的某种病症,可能会加得他(她)们的狐独、恐惧、抑郁的心理,社区护士要和蔼、友善热情的服务,这样,可以增加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教育老年人要树立坚强的信念,树立正确的生死。从生活中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乐趣。善于安慰、控制自己,对不良情绪进行调节,适当参加社交活动,充实精神生活,安排好家庭生活、保持家庭和谐与温馨,取得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从而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消除或减少各种心理问题。
3.2帮助老年人保持与社会的接触社区护士应多给予老年人特别的关心,经常主动与他(她)们沟通,帮助他(她)们认识自身的变化,尊重衰老的客观规律,帮助他(她)们安排适应新的生活,使生活充满情趣,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她)们走向社会保持与人交往,从社会生活中寻找生活动力,摆脱孤独,消除失落感和不必要的担心。xxx同龄同爱好的人一起谈话,跳舞、扭秧歌,下棋等活动,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满足。
3.3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社会护士多给予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的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积极面对各种生活中的问题,对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志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除了语言交流外,社区护士还应该增加一些非语言的交流如轻抚老人,搀扶老人走路,帮助老人做一些喜欢的事情等。多与老年人交流,调整他(她)们郁闷的情绪。
3.4保持家庭关系和谐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多方面联系,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志度,减轻其孤独、恐惧的心理。
3.5帮助老年人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社区护士应考虑到老年人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等。这样能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他(她)们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点余热。
3.6帮助老年人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社会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时刻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美好的心表,比吃药更能解决生理上的痛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的豁达,更要会享用xxx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
3.7强化老年人智力素质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不是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吗?”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抑郁的护理对一些抑郁的老年人,社区护工应治疗其心理上的支持,经常与他(她)们交流,了解他(她)们的思想变化和情绪变化。在接触这类老年人时首先要尊重他(她)们,比如:主动与其打招呼,耐心听取意见,积极想办法解决他(她)们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使他(她)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和被他人的重视。在尊的基础上关怀老人的生活,比如了解他(她)门的需求,沟通时的态度要和谐语言亲切温柔,从而消除他(她)们的抑郁心理,获得老年人的信任,使他(她)们充分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让他(她)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运动和室外活动,保持一定体力,维持自理生活的能力,并参加一些文娱活动,使其精神愉快。
9对老年人健康的护理首先帮助老年人安排规律的生活,老年人回将日常生活用品一放就忘,因此社区护工应指导老年人有规律地安放自己的日常用品形成固定的位置或指定日程安排,便于记忆,如帮助老年人将每日服用的药物固定摆放,安排合理的日程表,保持有规律的日常生活等,并指导老年人对健康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告诉老年人健忘是正常的衰老现象,不必过分担心同时还要经常提醒他,这样可以减少健忘带来的麻烦和影响。
10老年人应“仁慈”社区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认识到“仁慈”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也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仁慈”就是要心地善良,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长寿老人几乎慈祥善良,同情和帮助别人,同样也有自身的心理健康。常言道“心底无邪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益于自身。比如:有条件的老年人,捐助一些希望小学的贫困失学儿童或因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有志青年,或者灾区等需要帮助的人,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营造一个善良友好的生活环境,对自己的身心健康确实会起很大的帮助。
正确对待死之,消除对死之的恐惧
死之是生命历程终结,人们从古到今始终避讳讨论死亡,特别是老年人,更是忌讳死亡,由于人们长期对死亡采取不接纳的态度,对于一个人因疾病的发展而处于临终阶段,往往不是看作是生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是看作是医疗的失败,生命可能回被放弃。其实现代护理观念认为---死之理解为生命的一个自然阶段,死之只是生命有机体的自然变化,是临终阶段为患者提供了完美自我和个人发展的最后机遇,因此人们不应该对死之采取拒绝的态度,而应该采取接纳的态度,人们对死之的种种恐惧不是来源于死之的本身,而是来源于对死之的恐惧和焦虑,特别是到晚年或身患疑难病症时,便会掉进死之恐惧的旋涡,愁绪满怀,忧心忡忡,弄得自己卧不安席,食不甘味,梦幻纷扰,进而自暴自弃,消极悲观。[5]这样不仅会加速死之的到来,纵然活着,也将会把生命的乐趣剥夺。
人生必有死,这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人生自古谁无死”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便会消除不必要的恐惧感,抱着坦然处之的态度,报纸乐观豁达的情绪,这样便可以使人摆脱恐惧感和忧虑感,使人心情安静,延年益寿。常言道“不怕人老,就怕心老”年老真言老,人老心不老,就会从内心里产生一种青春活力。面对死之,心理状态好的人,心志安定,气血调和,身体各项机能必然和谐,生理活动运行正常规律,就会硬朗,福寿永存,反之,则会激起神经系统的功能,必然导致许多身心疾病的发生。
“信心是半个生命,淡漠是半个死亡”,人有了信心才能激发人的拼搏精神,产生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产生自身的抗病的潜在能力,任何时候,求生观念不可淡漠,老年人进入晚年并不意味着等待人生的结束,而是重构新生活的始端,因此社区护士应引导老年人正确对待、认识死亡、冲出死亡的恐惧,老年人唯有端正世界观,认识到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这样既可以不忌讳死亡,亦不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之中,坦然面对一切,安度自己宝贵的晚年。
5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老年人的身心问题及社会环境引发的各种问题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和身心健康水平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区护士在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区护士必须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帮助老年人改变不良的心理行为和生活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及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他(她)们自我的心理适应和调节,帮助老年人保持身心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广大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自身健康的群体水平。
参考文献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19篇
养老产业发展的需要:国家10部委在2006年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支持发展老年护理事业,真正满足老年群体在日常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方面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但经过几年的时间,国内目前养老护理大多的现状是:居家养老不完善、社区服务严重滞后、公立养老机构住不进、私立养老机构住不起;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服务员水平参差不齐。_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_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_医改办主任xxx在2013年11月对《决定》的解读中明确提到,要研究制订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开展老年康复护理服务试点。可以预见,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老年护理专业人才。
专业建设的需要:我国的老年护理教育自1994年至今已发展了20年,但仍然严重缺乏老年护理专科人才。老年护理被认为是护理领域中的边沿学科,被看做是对特殊人群的护理,而我国的老年护理教育本身还是一个薄弱环节。目前,有少数护理院校已开设老年护理专业或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护理研究生教育中也设立了老年护理研究方向。专业的培育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老年护理专业需要把培养高质量适合社会需要的老年护理人才作为专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创新专业建设理念、制定与优化特色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强化课程建设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完善评价与监控体系,才能达到专业建设的目的。
2老年护理专业建设的建议
加强养老产业的统筹发展:老年护理专业的建设需要以养老产业的发展为依托。首先,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查研究城镇和农村老年人群年龄结构及发展趋势,了解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养老意愿等,预测老年护理的需求,为专业的建设提供可靠的实际依据。其次,发挥政府工作职责,研究制订老年护理服务产业发展规划;统筹卫生、民政等部门资源,出台有关的优惠政策,为不同养老服务机构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发展空间,通过政策调控,引导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积极投资。最后,积极开展老年护理服务试点。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可做为辖区内养老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并定期对养老机构内的老年人提供健康咨询、身体检查、疾病预防、心理辅导等服务。乡(街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利用对辖区内家庭熟悉的特点,积极开展医护上门服务,对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照护等专业服务,并对有特殊身体状况的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康复护理方案。
合力加快专业建设的步伐::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专业院校、用人单位、护理行业学会等对老年护理专业定位进行调研,共同制定不同层次的老年护理专业的培养计划、课程设置,优化整体课程结构、开发专业性强的教材,出台全国性的专业建设指导意见。继续鼓励和支持相关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老年护理专业和课程,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培养护生老年护理核心能力。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0篇
在为老年人提供护理时,社区护士应当通过健康评估,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为老年人提供各种治疗、护理、康复、转诊服务,以及培训照顾者等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保健及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使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
(一)指导老年人自我保健
社区中有些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或虽然有慢性病但无明显的残障,对这些老人,社区护士的工作重点应当是指导老年人自我保健,增强其自我照顾能力,提高健康水平,预防疾病和损伤。
1、提高预防自理缺陷的意识社区老年人保健的宗旨是协助和维持其自理能力,防止废用加速老化导致生活上的依赖或残障。社区护士应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认识到自我照顾与帮助他人同样是有价值的社会活动,从而使其自觉自愿地在生活上克服和预防自理缺陷。
2、培养自我观察与判断能力通过健康教育,社区护士要教会老年人通过视、听、嗅、触的方法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或疾病的早期症状,掌握自身健康的薄弱环节,指导他们一旦发现异常症状或体征时要及时咨询,主动寻求帮助,以免延误诊断治疗。
3、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老年人要起居有规律和保持充足睡眠;合理的营养膳食与充足饮水;戒烟,控制饮酒;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运动;进行心理调适,保持心理平衡。
(二)创造良好的居家环境
指导老年人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居室采光要充分,每日定时通风2~3次,每次20~30min,室温夏季保持在26~28℃,冬季20~22℃,湿度50%左右;同时,要保障居室地面平坦,防滑,室内按需要设保护设备等。
(三)合理膳食
社区护士推荐给老年人的膳食原则应当是:
①食物要粗细搭配,易于消化。
②积极参加适度体力活动,保持能量平衡。另外,由于老年人渴觉不敏感,常常是感到口渴时已处于轻度脱水状态,因此,一般状况下应督促老年人每日饮水不少于ml。
(四)良好的睡眠
老年人由于新陈代谢减慢及体力活动减少,因此睡眠时间减少,每天6h左右。对于睡眠质量下降的老年人,社区护士可指导其采用如下方法促进睡眠:
1、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2、情绪安定,劳逸结合;
3、创造适宜的睡眠环境;
4、采用睡前洗脚、头部按摩等方法诱导睡眠。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1篇
关键词:老年护理学 融合式教学
据估算,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亿,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31%[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世界上很多国家正在面临或终将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人口老龄化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巨大挑战,因此发展老年护理已成当务之急。我校在本科护理课程设置时把老年护理学设为必修课程,授课的方式基本是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考虑到授课对象为第三学年的护理学生,护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医疗和护理知识,经过一轮的教学发现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同学的学习兴趣。笔者尝试用融合式教学方式来进行改革。“融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综合”或“整合”,“融合”在教学领域中,它的概念相对广泛,比如各门课程的融合,就是把原来各门课程的封闭状态,逐渐做到各门课程之间达到沟通和互补。针对老年护理学这门课程,如何做到融合,笔者将进行一系列探讨,介绍如下:
1 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的融合
我们在从事任何一项实践活动的时候,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而任何一个科学理论的提出也必须被实践活动检验。对于老年护理学来说同样必须有强大的理论作为支撑,然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与人口老龄化的需要不相适应,护患比例低.护理人员的减少与老年患者护理的复杂性增加,需要照料护理的老年人越来越多,需要照料护理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具有老年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能够护理老人的人员越来越少,这要求我们的护生通过学校的学习后可以很快地走上临床老年护理工作岗位,所以在教学中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老年护理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融合
老年护理学是一门多学科相互交叉的课程,有部分内容在其他学科已有讲授。而且老年护理学的教学内容多,以及课时相对少,针对这种情况,老年护理学的教师应注意加强与其他相关课程(如医学基础课程、临床护理课程等)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其他学科已经讲授过的教学内容, 比如在学习“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概述”的时候,其中书中提到的两种疾病,包括老年性关节炎和帕金森病,因为在外科护理学和内科护理学中都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所以我们在给同学进行本次课时,重点的教学内容就要有所改变,比如采用情景模拟教学的方式把学科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大家理解和记忆。对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教师细讲或精讲.比如像“衰老的相关理论”这一章,有大量需要理解识记的概念和理论,需要教师耐心和细致并且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
3 知识素养与人文关怀的融合
在过去的护理中,对老年人的护理着重技能培训而忽略人文关怀。一直以来,护理过于关注技术以及护理人员的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服务行业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体现出来的人文关怀[2]。老年人的情绪很敏感,感情也相对特别脆弱,一句我们看来正常和普通的话语可能不经意中就给老年患者带来伤害。老年人目前还面临巨大的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痴呆也成为了严重危害老人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3]。老年人工作忙碌了一辈子,对家庭以及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应该得到全社会尊重与爱护。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要求护生要“以老人为本”,充分理解老人的内心世界和老人的性格特征,阅读一些关于老年人心理的书籍,并且通过到养老院这样的机构进行教学实践,让同学们能够真正做到尊重每位老年人的人格和尊严,对老年人要有爱心、孝心和责任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情感效应。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本身我需要表现出自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对老年护理事业的执着追求,才能让护生从进教师身上学到要尊重爱护每位老人,我们所做的一切可以换来老人的快乐和信任。这样来提高同学们学习老年护理学的积极性。
4 各种教学方式的融合
日本教育学家xxx夫认为,教学方法是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最重要的教学法手段,是教学中旨在实现课程所计划的目标和接受一定的教学内容师生必须遵循的原则性的步骤[4]。每一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来说有不同的效果,在老年护理学的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我们把不同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中,包括课堂讲授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和专题讨论法等等。比如在“跌倒和损伤”这一章中,就融合了多种教学方法,首先用课堂讲授法让同学们了解跌倒的定义和流行病学的特点等,通过多媒体图片和视频直观地看到老年人跌倒后的情况和如何处理。再使用角色扮演法,让一名同学扮演老人,一名同学扮演护士,如何处理病房当中的老人跌倒事件。为帮助同学了解其中的伦理和法律知识,让同学们查找一些新闻中的老年人跌倒事件,再展开展开专题讨论。使同学们真正充分发挥积极性,提高兴趣,缩短护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学生通过专题讨论的方式可以加深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自己制作幻灯片并且上讲台汇报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对于老年护理学的融合式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成熟,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促进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重要的是让同学们开始关注老年人,学会发自内心的关怀和爱护老年人。
参考文献
[1]xxx.老年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9:13.
[2]诸芳.社区老年病房人文关怀护理研究进展[J]. 中外妇儿健康,2011,19(2):97-98.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2篇
[关键词] 学习;科研;服务;社区;实践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nstruct and implement projects of _learning-research-service_,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Methods The students from Grade 2010-2013 nursing junior college in Hu'nan University of Medicine were selected. Literature researc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were used in the research. The practice projects of _learning-research-service_ were constructed and implemented in nursing students and evaluated by the peers, students and social. Results ①Teach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personality of the nursing students were developed in practice. ②The nursing student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ir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y of students were improved in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learning ability,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nd service consciousness. ③Employers evaluation showed that the excellent rate was for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good rate was ; of the employer units thought the graduates from my school were qualified for the post work, were competent for the job. Conclusion The practice activities of _learning-research-service_ are useful for nursing students to improve community nursing skills and professionalism, self-learning ability, the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ocial service 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Key words] Learning; Scientific; Service; Community; Practice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大力发展社区护理,为社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社区护理服务,是适应时展和满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需求的必然趋势。《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1]指出,到2015年,在基层从事工作的护士要达到30 万人,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护比达到1∶1~1∶。社区护理不同于临床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较全面的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具备公共卫生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社会人文知识。而调查显示,我国社区护士不仅在数量上显著不足,不能有效满足居民健康需求,很多正在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社区护士自身也存在社区综合护理知识与技能、社区护理管理能力、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等的欠缺[2-3]。构建培养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社区护理人才的教育理论体系,为地方培养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人才,是当前地方护理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4-5]。社区护理是融合实践性、独立性、合作性为一体的学科体系,社区护理人才的培养需要走出学校,深入社区,才能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社会需求[6-9]。本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社区护理教育理念和方法[10-19],构建了“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并在湖南医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受到了师生的好评,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示范作用。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我校大专2010~2013级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实施“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一系列社区实践项目。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教师面试挑选相结合的方式,每次社区实践项目选取30~50xxx。
方法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建立研究假设、目标和设计调查问卷。
调查研究法
结合文献资料和专家咨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制健康调查问卷,在实践活动中对服务对象进行健康状况调查。
实证研究法
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一系列“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项目,评价教学效果。
评价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带教老师、护生和用人单位多方面对教学改革进行评价。
设计思路
在实践项目中的融入“学习-科研-服务”能力培养
学习方面 提前2~4xxx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制作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单、PPT课件,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社区中应用学的知识和技能,对社区重点人群开展社区护理工作,评估期健康状况,并根据存在的健康问题,实施护理措施和进行社区健康宣教。学生在真正的社区和现实社会中体会沟通交流、人文关怀、护理专业技能等的重要性,体会社区护士的责任感和社区护理工作的意义。
科研方面 活动前1个月,让学生广泛查阅文献,确定研究问题,制作调查问卷,开展社区调研,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并开展了“老年公寓老年人健康调查问卷”、“老年人保健品使用的调查问卷”等,并开展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可进一步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课题标书或学术论文,学生的科研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xxx主持或参与了湖南医药学院“大挑杯”课外科技作品10项,完成了课题的设计、实施、分析和总结,撰写发表研究论文10余篇。
社会服务 怀化市部分中小学没有专业的全科医生或社区护士,学生的健康知识与技能比较欠缺;怀化市老年公寓尽管物理环境较好,电视、空调等设施齐全,但是居住的老年人还是非常希望有社会上更多的人来看望他们、关心他们。为此,我校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带领学生前往宏宇小学、老年公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进行健康知识宣传,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技能,给老年人送温暖。
项目设计
针对怀化市社区卫生服务现状,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我们构建了针对不同人群、家庭的社区实践项目,如老年公寓、社会福利院、中小学、慢性病患者的家庭访视、暑期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
怀化市老年公寓社区实践项目 xxx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45名优秀的护生,前往怀化市老年公寓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前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自制健康宣传册、调查问卷,进行社区评估、诊断、制订计划并实施护理措施,进行健康宣教,并完成问卷调查、心得体会等。
怀化市宏宇小学社区实践项目 xxx生以自愿报名的方式,挑选了39名优秀的护生,前往怀化市宏宇小学开展社会服务实践活动,活动前制订了详细的活动计划,要求学生自制健康教育PPT和讲稿,活动内容主要有护生以社区护士的身份对小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讲课、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等,活动完成后上交问卷调查、心得体会等。
以我校校园为社区的家庭访视实践项目 要求大专社区护理方向学生利用周末,以我校校园作为社区,以我校的退休教师作为方式对象,3~5人为一组,自主选择1名退休教师家庭开展社区家庭访视,进行家庭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等。对于有健康问题的家庭,不仅开展评估性家访,还定期实施连续性家访,不断发现问题、修订和完善护理计划,评价效果。
2 结果
自2011年起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中开展了一系列融“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培养科研意识,感受社区护理的工作意义,体会社区护士的重大责任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全面提高。
同行评价
通过对带教老师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00%教师评价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建议这种实践活动项目可以多开展,在普通护理专业学生中推广。
社会评价
2013年通过对长沙、重庆、广州、广西、怀化等5个方向就业学生较多的就业单位进行跟踪问卷调查。实发问卷25份,回收有效问卷18份。18家单位均表示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在理论、实践、综合素质等方面较优秀,会继续录用我们的学生;对我校毕业生总体评价优秀率为,良好率为;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均能胜任岗位工作,的单位认为我校毕业生大部分能胜任岗位工作。见表1。
学生评价
一系列融“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会服务活动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达到知识、技能、素质的提升,培养科研意识,感受社区护理的工作意义,体会社区护士的重大责任和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性,实现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全面提高。学生评教评学每位带教老师均为优秀(90分以上)。
学生感受
通过分析、整理学生上交的心得体会,发现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社区实践活动的开展,让他们受益匪浅,不仅扩展了知识面,还学到了更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有的学生说:“我第一次战胜了我自己,克服了自己站在讲台上不紧张,我还懂得了和小学生交流其实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有的学生在活动刚结束,就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再来宏宇小学啊?这些小学生真是太可爱、太热情了,我真舍不得他们,希望还有机会再来!”在老年公寓实践活动中,有2名学生因为太投入,甚至错过了集体返校的时间,她们后来说:“老师,养老院的老年人,真的太需要社会的关注和温暖,您不知道,老奶奶把她的一大把水果糖给我们的时候,紧紧拉住我们的手,说欢迎我们常去坐坐,我们真是很感动!”
撰写及
近3年来,护生每人都撰写了护理综述或调研报告,其中每年有5~10名学生撰写的学术于《护理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等杂志上。
获奖情况
近3年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护理专业学生共获得湖南省大学生创新性研究项目、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湖南省大学生创业项目10余项,获得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及金奖、铜奖等。
3 讨论
“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的构建与实施,有效培养了学生的社区护理技能和职业素养、科研能力、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提高了我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护理工作直接面对的人,是维系人的生命和健康的最后保障,其专业特性要求护士必须懂得理解人、关怀人,而这正是当前医学护理模式转变对护理教育提出的重要问题。社区实践活动项目的开展,为护理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走出学校来到社区,接触不同层面的服务对象,在服务中体会护理的价值,体会护理服务对象不应该局限于患者,更重要的是维系社区居民的健康。
在社区实践活动中,护生需要与社区服务对象沟通交流、评估健康状况、开展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同时也会发现自己知识储备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与学习兴趣; 同时,护理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区实践活动,也开阔了护理教育教学思路与理念,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和市场经济需要的护理人才,并进一步思考如何改革护理教学的方法、内容甚至教学体系。
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
集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实践,为提高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提供了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广阔舞台。通过社区实践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社区人群的健康问题,进行护理研究的初步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护理研究调查表格的设计、项目的申报、开题与结题报告的书写等,培养了从事护理科研的初步能力。3年来,学生针对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特点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利用社会实践活动完成了多项课题项目和问卷调查。2013年我系学生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创业作品大赛获得一等奖,2014年度护理专业学生主持的6项课题获得湖南医药学院“大挑杯” 课外科技作品立项,其中1项已被选送参加湖南省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并在《护理研究》、《护理学杂志》、《中华护理教育》等正规刊物上公开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
培养了学生“社会服务”的意识
“学习-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社区实践活动项目构建与实施,突破了我国长期以来的传统护理教学实践体系,创新了社区护理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护理学生深入社区开展常见病、慢性病的预防保健工作,实现了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重要职能,培养了护理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学生深入到养老院等社会福利机构,和老年人亲切交谈,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和问卷调查,不仅提高了自身的社区护理技能,也更深刻体会到了老年人的心理需求,为制订护理干预、提高老年人幸福感奠定了基础,是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迫切需要[10-19]。经过多次参与社区实践活动,学生既能适应医院临床护理的工作,也能很快适应医院所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_.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3):286-288.
[2] xxx,xxx,xxx.浙江省护理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268-270.
[3] xxx,xxx,xxx,等.社区团队式服务模式中社区护士角色功能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382-385.
[4] 林梅.校地共育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148-150.
[5] xxx,安秋月,xxx.社区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2):359-361.
[6] xxx,xxx,xxx.社区护理学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J].护理管理杂志,2011,(5):345-346.
[7] xxx,张伟.国内外《社区护理》教学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5,22(1):24-27.
[8] xxx,唐四元,xxx,等.从国内外社区护理现状谈我国社区护理教育的改革[J]xxx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 33(8):1056-1057.
[9] xxx,xxx,xxx,等.社区护士师资培训方法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24):65-67.
[10] xxx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贯穿在《社区护理》教学中的尝试[J].护理学报,2013,20(10):10-12.
[11] xxx,xxx,xxx,等.社区护士专业综合能力量表编制与信效度检验[J].护理学报,2013,20(12):71-74.
[12] xxx,xxx团队项目教学法在《社区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2,26(23):2195-2196.
[13] Callen B,Smith CM,Joyce B,et al. Teaching/learning strategies for the essentials of baccalaureate nursing education for entry-level community/public health nursing [J]. Public Health Nurs,2013,30(6):537-547.
[14] Thompson CW,Bucher JA. Meeting baccalaureate public/community health nursing education competencies in nurse-managed wellness centers [J]. 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3,29(3):155-162.
[15] xxx,xxx,xxx.四位一体教学模式在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4,29(24):4-6.
[16] 胡静超,章雅青.美国护理研究领域概况及对我国的启示[J].护理学杂志,2015,30(3):85-88.
[17] xxx护理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J].中华护理杂志,2011, 43(5):527-528.
[18] xxx,xxx,时建瑞.任务驱动法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5,29(3):365-366.
[19] xxx,xxx,xxx基于OSCE模式的社区护理课程改革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32):3974-3975.
[20] xxx养老机构失能老人护理服务内容及实施者资质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285-1288.
[21] xxx,xxx,xxx仪.xxx系统在社区护理和延续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320-322.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3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接受妇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年龄逐渐增大。妇女在60岁以后即进入老年期,由于老年患者多种器官出现衰老和退化,同时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给手术治疗带来一定的风险,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而今妇科术后并发急性精神障碍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可延迟康复,导致并发症和增高病死率,延长住院天数和增加医疗费用。笔者对2002年5月至2007年11月发生在我科的18例老年患者术后出现急性精神障碍的护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8例术后急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前均无明显精神症状,未使用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否认精神病家族史。年龄61~90岁,平均岁。丧偶的11例,2例丈夫患有慢性病,10例患者住院期间由女儿照顾,3例患者住院期间由保姆照顾,2例患者由丈夫照顾,3例患者由媳妇照顾。本组卵巢肿瘤3例,宫颈癌3例,内膜癌2例,子宫脱垂8例,外阴癌2例。急性精神障碍主要发生在手术后1~2d,其中谵妄型13例,表现为躁动、精神混乱、定向力障碍、语言错乱、行为异常,有视性、听性幻觉和被害妄想;抑郁型5例,表现为烦恼、失眠、情绪淡漠,对人、对事物失去兴趣,拒绝治疗。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积极配合治疗,不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及意外,也没有后遗症存在。
二、原因探讨
年龄由于老年患者组织器官老化,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减低,对手术创伤的承受能力明显下降,术后容易并发心功能xxx、肺部并发症、高血压脑病等,造成的脑低氧、脑水肿,急性肾功能xxx引起的代谢产物滞留、电解质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以及感染等,均可引起精神障碍。
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老年患者牙齿条件差及胃肠功能减退,平时进食不多,术中出血、术后发热等消耗增加,受麻醉影响出现恶心、呕吐等,均可导致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手术和麻醉影响手术与术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如果术中大量出血、严重低血压未得到及时纠正、发生低氧,以及过度通气造成二氧化碳分压过高,使脑血管收缩,影响脑的血液供应,从而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影响,如术前使用的抗胆碱药和术中麻醉用的_、依托咪酯、氧化亚氮(NO)、氟烷等都与精神障碍有关。
心理社会的影响老年妇女患者由于特定的生理、机体等方面发生变化,必然导致心理上的变化,大多数患者对住院手术感到紧张和恐惧,加上子女常因工作忙不能陪伴左右,有被家人遗弃的感觉,又担心住院期间的经济费用加重子女的负担,加之由于患病部位的特殊性,经常由于检查治疗需要暴露其最隐蔽的部位,加重了心理压力,产生了负面情绪,加重其术后精神症状的发生。
三、护理体会
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精神特质:手术对机体功能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术前患者或家属都会担心,特别是反复追问手术情况或有失眠史的患者,提示其处于忧患中。护士在患者入院时就主动与其有效沟通,掌握其个人特征,及时发现心理问题,了解有无失眠、焦虑、精神病家族史,有异常现象汇报医生,酌情使用镇静剂或抗焦虑药物。如术后出现谵妄且思维混乱,应反复讲解,促进患者认知的主动功能,并给予暗示,对幻觉的患者要用亲切的语言耐心解释,否定他们的幻觉、幻听、幻视,证实目前的真实情况,医护人员及亲人都很关心他们,阻止幻觉延伸减轻症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观察患者意识、情绪、生命体征等情况,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以及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减少脑组织缺血低氧性损伤,术后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酌情予以面罩吸氧,同时保证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早期评估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
做好安全措施,防止发生意外对于烦躁、乱抓的患者,应专人守护。护士及她最信任的亲人用手握住患者的手,轻声与之交谈,针对患者的不同情绪反应,给予安慰,耐心反复解释过度活动将产生的后果。既给予一定的约束防止不自主的躁动,又给予亲切感,同时轻拍患者肩部或按摩背部,使患者减轻了烦躁症状,从而防止患者神志模糊时自拔导管。保持环境舒适,根据患者需要病房保持安静和舒适,温度适宜,光线柔和,夜间也要保持适宜的灯光,防止因黑暗而带来的恐惧,降低噪音,工作人员做到“四轻”,合理安排一切操作,减少刺激,保证患者安静休息。本组4例患者采取上述措施后烦躁症状逐渐减轻。
家属及其他影响因素的护理家庭关系是影响身心健康的重要支持系统,与情绪心理活动关系密切,相互影响。不少研究表明:家庭成员的参与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要经常与患者的家属联系,加强沟通,让家属了解家庭支持对患者的重要性,鼓励家属及好友多陪伴患者,增进老年患者对渴望关怀与被爱的积极情绪,建立良好的心理支持,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本组有3例患者因子女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托付给保姆,患者出现低落的情绪。通过护士与其子女沟通,尽量在早上上班前和下班后来看望患者,让她感觉不被遗弃,缓解低落的情绪,从而促进康复。
小结:术后精神障碍确切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常认为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对术后精神障碍要具体分析其原因,一旦发生及时协助医生进行治疗,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做好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病情观察、环境的护理,尤其安全护理要做好。通过对18例术后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观察和护理及其因素的分析,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也提高了我们对术后精神障碍的认识,积累了一定经验。
【参考文献】
[1]xxx.老年妇科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07,15(2):91-92.
[2]马长松.老年术后精神障碍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自然科学杂志,2005,7(3):247-248.
[3]xxx,xxx,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65例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27(2):103.
[4]xxx珍,xxx,xxx.老年妇科住院患者164例分析及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6):986-987.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4篇
xxx理。
临床效果。
空腹血糖。
满意度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约有三千多万。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
此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
为了探讨对老年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笔者选取我中心在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13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了以下研究,现报告如下:
1基线资料和方法
基线资料
选取我中心在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期间接收的132例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方案将这132例患者分成优质护理组(66例)和xxx理组(66例)。
在优质护理组的66例患者中,有男性38例,女性28例。
他们的年岁在61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岁为(±)岁。
他们的病程在年至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年。
他们中有Ⅰ型糖尿病患者5例,有Ⅱ型糖尿病患者61例。
在xxx理组的66例患者中,有男性37例,女性29例。
他们的年岁在62岁至82岁之间,平均年岁为(±)岁。
他们的病程在年至18年之间,平均病程为(±)年。
他们中有Ⅰ型糖尿病患者6例,有Ⅱ型糖尿病患者60例。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
在这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对xxx理组患者进行用药监督护理、心理护理等xxx理,在此基础上,对优质护理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
进行优质护理的方法是:(1)护理人员采用发放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组织患者参加糖尿病防治知识专家讲座和播放关于糖尿病健康知识宣传片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的内容要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患者容易接受和牢记。
同时,护理人员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糖尿病知识的学习。
(2)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家庭随访和电话随访,并根据其病情变化情况、生活习惯和家庭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
同时,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耐心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以取得他们的信任,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于存在消极心理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安抚和鼓励,以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护理人员告知患者要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并指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就餐、少食多餐。
同时,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吃杂粮、蔬菜和高纤维素的食物,少吃过于油腻的食物。
(4)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和做保健操等有氧运动,并告知其要循序渐进,控制运动量,以免其因运动过量而发生意外事件。
(5)护理人员详细地向患者讲解各种降糖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服用该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1]。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5篇
1.1一般资料抽取本校2010级普通护理专业1~2班学生109人,均为女生,年龄18~21岁。以班为单位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前2个学期的学业成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两组理论课均由同一名教师授课,教材相同,试验组采用模块教学,高仿真情景教学,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链条式、递进式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临床见习、临床顶岗实习等传统的教学模式。
1.2.1.1重组教学内容,编写具有“工学结合”的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要求,理论课时比原来精减20%,加大实践课时比例,明确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
1.2.1.2实施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模块教学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核心载体是工作任务,即学习内容不再是脱离具体工作情境和工作过程的单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而是反映某一职业(或专业)最重要专业能力的综合性“典型工作任务”。如教师在教授老年人的健康评估时就直接把学生从学校带到医院,在医院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评估;在教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时就直接把学生带到养老院为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护理。
1.2.1.3实施符合“工学结合”特点的行动导向教学实施符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行动导向教学。以“病例引导,高仿真情景教学”为基准,将掌握教学内容的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以学习者知识体系的自我建构为目标,突出了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病例引导教学法:多媒体展示一份准备好的病例资料,教师模拟病例中患者出现的表现,要求学生提出医疗诊断、护理诊断,教师进行讲解。比如在解答患者患该病后的注意事项时就必须学习该病的护理措施。高仿真情景教学法:在理论教学结束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点老年整体护理病例。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情境设计,包括患者、家属、护士,用物的准备等,尽可能与临床一致,以体现临床实践教学。可设计多个情景,包括从患者入院护理、护理查房、出院指导等。例如为完成学生对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教学,为了使学生熟悉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设计情景:患者慢性咳嗽,咳痰,喘息,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近一周因感冒上述症状加重,动脉血气分析氧分压50mmHg,二氧化碳分压50mmHg,入院诊断为慢阻肺、呼吸衰竭,要求学生给病人吸氧。然后在模拟病房表演住院经过,表演完后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评。
1.2.1.4真实岗位见习为了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本研究在第4学期实施整体护理真实岗位见习:见习前教师选择典型的综合性病例,见习时,将学生分为3组。由护理带教老师引导学生按照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即“收集资料———提出护理诊断———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价反馈”进行思考。见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整体护理计划。
1.2.1.5顶岗实习三年制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2+1”工学结合模式。2年在学校,1年在医院进行。学生在医院的1年以顶岗实习为主。为避免顶岗实习和护士依法执业的矛盾,顶岗实习的护生仍由资深护士带教,实行“放手不放眼”。
1.2.2评价方法(1)学生对教学的评价。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发放自制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评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当场回收,发出问卷54份,回收54份,有效回收率为100%。(2)成绩评价。课程结束后,统一命题,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测试,本教研室的老师按照流水作业方式进行阅卷。考试成绩具有可比性。
1.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试验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试验组和照组对教学方式评价比较试验组的教学方式能明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优于对照组。
3讨论
工学结合的培养方案是以护理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在老年护理教学中构建模块教学———高仿真情景教学———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链条式,递进式的教学模式。课程组成员与行业专家一起,把老年护理课程整合为课程模块,将教学内容序化为具体的项目任务,使教学项目在校内实训基地(高仿真情景教学)和校外实习基地(真实岗位见习、临床顶岗实习)交替完成,融学习过程于真实的职业情境中,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创造了条件,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突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中心,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在第2学年开始每学期轮流到医院见习1周,老年护理见习4个学时,还利用课外活动、双休日带学生到附属医院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见习,课外见习12个学时,真实岗位见计16个学时,加大了临床实践的比重,使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一致。第3学年到医院顶岗实习,主要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提高岗位胜任能力。
3.1工学结合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与职业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常规,强调护生早期接触临床实践,注重理论学习与临床岗位工作的有机融和,使学生能在真实的临床工作环境中,对老年护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随着见习时间的逐渐增加,结合理论知识,xxx技能的培养和今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奠定了基础,突出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
3.2工学结合有利于提高专业课的教学效果显示试验班学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表2显示96.3%学生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94.4%的学生认为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原因可能是在真实岗位见习中,护生获得了对疾病的感性认识,再与以往所学的理论知识相对照,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验证或应用,使护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岗位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刻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更有助于对后续课程中理论知识的理解,能较好地提高专业课的学习效果。
3.3工学结合有利于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潜能的发展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临床实践学时占了总学时的50%。实施时让学生先在实训室进行高仿真情景模拟练习,然后安排学生到医院去真实岗位见习,通过亲自观摩老师操作或实际动手操作。一方面学生强化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在校期间让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感受护理岗位的职业需求,能增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稳定专业思想。通过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接触,学生更深刻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能够主动思考在工作中该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怎样向患者传授有关疾病、饮食药物、保健等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相关专业理论的学习兴趣,及时将所学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既学以致用,又能超越课堂的局限,因此有利于学生职业潜能的发展。
3.4工学结合可以加强学校与医院的紧密联系,使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优化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充分有效地利用医院的教育资源,医院也将新技术、新进展引入教学中,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这样加强了学校与医院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有效地促进了护生掌握护理职业的必备技能,同时也能提高护生的护理职业的核心能力。在医院的真实工作场景下,来自临床一线的护理人员不仅向护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也向他们渗透了职业道德、法律法规以及医院文化,培养了护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信念。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6篇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选择长期耻骨上膀胱造瘘引流尿液的前列腺增生老年痴呆患者22例;年龄63~80岁,平均71岁;干部5例,工人7例,农民10例。采用1992年第10次修订(ICD-10)的关于老年性痴呆的国际疾病诊断标准,按病情发展大致分健忘期3例、混乱期7例、极度痴呆期12例;同时伴糖尿病4例,高血压或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4例。不能配合手术治疗16例,不能耐受手术造成的创伤和风险4例,其他原因2例。
患者及家属在住院期间对出院后造瘘管的护理知识有不同程度的知识缺乏,需予以帮助和指导,见表1。通过出院前的指导、电话联系、护士上门服务、专科医生的定期随访、定期门诊及随时就诊相结合并配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随诊期6个月~1年。表122例患者及37例家属膀胱造瘘管护理存在的问题(略)
2结果
混乱期患者由于约束不当手挣脱,发生自行拔管1例;造瘘口未及时换药及尿液从造瘘口流出发生感染2例;发生尿路感染4次。口服药物后缓解;其余置管良好,均能定期门诊更换造瘘管及复查尿常规且肾功能保持良好。
3讨论
膀胱造瘘术是因尿道梗阻,在耻骨上膀胱做造瘘口,以达到引流尿液目的的手术。一般接受膀胱造瘘术的患者均为年老体弱或有较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手术耐受性差、经济拮据者。由于痴呆患者本身疾病所引起的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严重者自理能力完全丧失,给管道的固定、家庭护理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在临床护理工作及出院的指导过程中,护士根据患者及家属在膀胱造瘘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见表1),配合主管医生在患者住院期间、电话随访、上门服务和复诊过程等,采用讲解、看录像、示教、练习及强化练习等方法进行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重点是家属发放膀胱造瘘术后护理要点、痴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护理要点健康资料、图片或录像带及光盘等,通过反复讲解、强化记忆。如家庭护理老年痴呆患者应有足够的耐心,要细致观察患者的变化,平时注意训练患者自理能力,加强大脑的活动,增加外界刺激,使患者接受更多、更新的事物,对延缓病情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2]。另外患者排泄异常的护理;饮食的护理;患者的安全护理以防止意外的发生。因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认知、判断、记忆能力丧失或降低,家中的热水瓶、电源插座、刀、剪、玻璃器皿及火源等应放在隐蔽、不易拿取处,必要时上锁。患者均由专人照顾,家人24h陪同,对经常要外出的患者房门加锁防护[3]。让患者及家属了解造瘘管的护理重点和注意事项、无菌操作的重要性、复诊时间及痴呆患者的日常管理及护理要点。配合药物治疗等措施的重要性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护士对患者及家属示教不配合患者肢体约束和保护、活动时引流袋的放置、造瘘口的换药、更换引流袋等方法。对记忆力减退患者制作各式各样的醒目提醒牌以提醒患者及家属进行及时的管道护理。一般老年性痴呆患者感觉迟钝,同时缺乏主诉能力,要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教会家属要经常观察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观察尿色及尿量变化,随时做好记录。对每个患者基础疾病的不同护理方案应个体化。
在护士的指导下,患者和家属根据讲解和示范的内容进行练习,回家后1周内经常电话联系指导、提醒,1个月内每周上门服务、强化训练,以后根据患者及家属的家庭护理能力延长指导、提醒时间,直到患者及家属能正确掌握家庭护理的方法。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7篇
[关键词]心理护理;精神护理;老年患者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世界老龄人口比例的上升,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医界的重视。我国现有老年人已达一亿多人,占世界老年人口的1/5,研究解决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精神护理,是当前护理工作非常重要的课题。心理护理在我国历代医家均有记载:“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灵枢·本脏篇》也有“志意和则精神专注,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古人肯定地阐明了心理情志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说明了人的心理情志的异常变化会影响内在脏腑的功能变化的道理。为了让老年人充满对生活的希望,以愉快心态健康的生活,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及精神上的护理。
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和青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明显不同。
老年患者的情绪不稳定,易绝望,他们需要子女的照顾和医生的精心治疗,他们希望早日康复,快快的回到自己的家中,即使是较重的患者也不愿意长期住在医院里。了解了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规律,就可以制定出科学的护理方案,有效地消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态积极地配合治疗,尽早获得康复。针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生理护理特点,在护理工作中应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并重,要特别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做到及时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我们应采取适当的方法。
首先,当老年患者住进医院开始,我们就应该尽快了解病情,细心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解除老年患者身上的疾苦。针对老年人渴望了解病情的要求,主动向老年患者介绍一些本人病情及治疗措施。一般老年人的听力较差,记忆力和理解力都有所下降,反应也较迟缓,在叙述病情时常赘述唠叨,不能准确的说出主述,这就要护理人员耐心的听其叙述,并给以适当的提问,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护理人员热情礼貌的语言可在老年患者心目中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和蔼解释性的语言可使老年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消除疑虑,排除心理障碍,用乐观豁达的愉快心态,对待疾病和各种治疗。
耐心细致的疏导和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可以增强老年患者对护士的信心和依赖,以最好心态接受治疗,这样可以充分调动他们机体的抗病能力,帮助达到治疗目的。
其次,老年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控制能力、自理能力均较差,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对他们的身心都造成极大痛苦,这样往往会导致老年患者失去康复的信心,所以护理人员应努力做好老年患者的生活护理,在生活上给予体贴照顾,主动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必要的卫生知识及护理知识,并帮助他们调整膳食结构,充分的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为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耐心疏导和鼓励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这样有利于身体的恢复。
最后,要做好老年患者护理康复指导工作。首先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家庭价值,尽可能恢复自护能力和自制能力。要根据老年患者的不同疾病和自身情况给以康复知识的指导,如饮食护理、睡眠时间安排、肢体功能锻炼和适当休息,可用诚挚而富有同情心和具有说服力语言进行疏导、解释、安慰并及时向家属及子女交待住院时期的护理效果和出院的护理措施,使老年患者树立起“积极乐观的老人观”,帮助他们尽快的恢复自我保护能力。特别要密切观察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尤其夜间更要高度重视对长期疾病折磨而出现忧郁、消沉、沮丧情绪,甚至产生轻生念头的患者,更要细致观察,耐心地疏导,防止意外的发生。为了让老年人延年益寿,让他们在有生之年生活愉快,身心健康,高质量的心理护理和精神护理已是我们必须做好的重要工作了,我们会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和熟练准确的技术操作,为老年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xxx,xxx英.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疗养医学,2003,5期.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8篇
(一) 广泛宣传,为政策全面展开做好准备。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宣传就是政策落实的基础,做好做实宣传才能为下一步工作展开营造好的氛围。镇党委第一时间召开党委会议,要求各村居分管领导、包队干部进村入户,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及会议精神进行大量宣传,并印发不参保群众意见反馈表。掌握了群众的参保意向,能做好更好的宣传作用。采用多种形式宣传,发放宣传单,通过广泛宣传,全镇参保率达到以上,上缴保险金xx元,超过上缴任务数的。全镇参保人数为xx人,基础养老金享受人数为xx人,全镇参保率达到以上,(二)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x镇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新农保工作,各村居分管领导、包队干部到各村委展开村委会议,直接向群众宣传政策,让群众对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x镇镇党委书记xxx及镇长xxx以身作则,冒着凛冽的大雨对全镇的新农保工作进行督察。在良好的工作氛围及全镇干部的共同努力下,群众踊跃参保。
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1,60周岁以上老年人,二代身份证不能及时办理出来,给参保登记工作带来困难。
2,因为各村委大部分人员常年外出打工,给信息登记和及时享受待遇带来不便。
3,各种申报材料是通过各村居协管员上报,而新农保又是一项新政策,初期需要采集大量的人员信息,但是因为协管员待遇问题,而存在一些情绪,给工作带来不便。
4,20xx年的工作重心还在于想方设法把全镇参保率提高,很多群总提出新农保中老人参保了,年轻的子女不应一定要参保,交十五年,六十周岁后领钱,根本划不来,既然国家出台这么好的政策,就更要让群众受益,我们距离省市下达的任务目标还差11个百分点,明年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宣传,参保人员对象为16至45周岁人员。
另附一些x镇经济社会发展建议:
x镇镇20xx年在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紧扣各项政策,排头并进,抓民生、保稳定、促发展等各项工作逐步推进,现就一些不成熟的建议阐明如下:
⑴:一如继往遵循20xx年的基本政策方针
⑵:整合资源,最好打响一产业,带动区域发展,实现快速转型⑶:大黄已成尾大不掉现状,经济发展亦适当向大黄偏移。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29篇
[关键词]自理理论;老年患者;社区护理
随着人口老年化和代际分离,中国的空巢家庭急剧增加,而经济条件的好转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年病、慢性病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我国城市老年人中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部分自理的占,完全不能自理的占。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最差,完全自理的比例只有,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比例分别为和[2]。1994年WHO提出“健康新视野的战略框架”,其中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是2个核心概念[3]。探究自理理论在老年患者的家庭护理中的影响,以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能力,减轻家庭和社会经济负担,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3月~12月家庭病房60名患者,年龄60~95岁,平均岁,其中女32例,男28例。根据随机抽样的原则,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间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诱发因数、经济条件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老年人从领导岗位或工作单位退休后,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一旦生病,心理负担重,影响着生活质量。护理人员根据健康档案资料,登门发放心理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社会支持,生存质量,掌握患者的心态。依据奥伦自理学说提出的自理需要,评估患者普遍性的自理需要,发展性的自理需要,健康偏离性的自理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护理,让他们正确看待进入老年期的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变化,正确认识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以及学会在病理状态生活的重要性,从整体护理的角度把人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从身心各方面考虑人的健康状况。
设计恰当的护理系统:老年患者平均年龄偏高,记忆力较差,病重复杂,根据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应用自理缺陷结构,在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中,选择一个恰当的护理系统并结合患者治疗性的自理需要的内容,寻找干扰或影响实现自理能力的阻力,制定详细的可行性的护理计划,以满足自理需要的目的。
干预措施
健康宣传:通过定期家庭访视选取患者需求度最高的健康问题,通过观察、面对面的交流,选择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执行。如通过发放健康教育卡进行护患沟通,利用简明形象、生动的文字,通过患者及家属阅读达到宣传的目的,介绍饮食、休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告知药物的名称、用途、服药时间、次数,有利于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自觉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根据季节变化更换宣传内容,帮助患者增强季节性保健意识,随时了解患者的掌握情况,提高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自我护理的意识。对需要特殊护理的患者,按护理程序绘制简单、易懂的流程表并向患者及家属反复演示直到会操作为止,达到自理的目的,以提高生活质量。
电话回访:是一种随着医学模式转变而出现的开放式健康教育的良好方式,使护理教育从医院走向社区,把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社会化服务[4]。开设电话咨询的作用,对患者提出的用药及护理知识,物质代谢的特征,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并向患者询问护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自理能力的提高程度,及时给予适当鼓励,增强其自信心。
2结果
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见表1。
表1两组ADL和SWLS比较()
干预前
干预后
ADL
SWLS
3讨论
自理理论有其应用的必要性。卫生服务的全球战略目标是人人享有卫生保健。随着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子女工作负担重、生活节奏快,不能过多的照顾老人。奥伦自理模式给医护人员提供了理论指导,根据社区老人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帮助老年人正确掌握生活自理知识,使其沿着强健—疾病的正方向发展,发挥出最高健康潜能。
自理理论有其应用的广泛性。国内的调查表明,家庭照顾者希望通过专业人员的帮助,掌握家庭照顾技巧及疾病的护理方法[5]。社区医护人员为不同人群、不同层面的人们提供各种疾病的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精神指导、语言治疗和健康访问,缓解疼痛以及生活照顾等多项服务内容,奥伦自理模式有其应用的广泛性,能较好地提高其自理能力,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改善心理状态,促进躯体功能恢复,还可改变家属和照顾者的精神负担,达到共同恢复和促进健康,身心和谐的最佳状态。
自理理论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多元文化护理要求护士按照不同护理对象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习惯等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满足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健康护理需求[6]。社区护理与许多学科之间有着交叉及渗透,这就对护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广博的心理学、社会学、老年学等学科的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针对每个患者“量体裁衣”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不断修订护理措施,维护和促进患者的健康。
4参考文献
[1]李继坪.社区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02.
[2]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我国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R].2008:1.
[3]xxx.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8.
[4]xxx,袁芳.电话回访对肝胆外科出院患者自我护理行为影响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05,5(10):39.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30篇
浅谈老年肺炎抗生素应用调查与护理
摘要:肺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可由众多因素引起,比如理化因素、感染、免疫力低等,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感染。
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虽然临床抗生素的应用已经使得发病率和病死率有所降低,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还是很高,
其原因核能在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抗生素滥用引起细菌耐药性提高、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高等。
据调查,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60岁以上的老人呼吸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很高,达到了15%左右,另外老年人在我国肺炎患者中的比例也达到了18%,这些数据充分说明我国老年肺炎现状不容乐观,治疗老年肺炎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势在必行,只有合理安全使用抗生素并进行到位的护理,才能够积极预防和控制老年肺炎的发生。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31篇
关键词:老年患者;调查问卷;护士
Abstract:Objective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atient care and the difficulties they experience. Methods Participants completed questionnaires regarding descriptive characteristics, the type of difficulties they experienced in older patient care,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 Data were evaluated by using percentage, Kruskal-Wallis variance analysis, t test and Mann-Whitney U test. Results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nurses experienced difficulties due to the inadequacy of physical conditions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in hospitals;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communication problems; and insufficient knowledge, skills and experience in older patient care. The nurses' mean score of 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ople Scale was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in this sample resulted from the lack of technically equipped hospitals or clinics for older patients and the inadequacy of nurses' gerontology education. Despite these factors, the nurses' attitude toward older people was positive.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Questionnaire;Nurse
随着80年代初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低生育率的长期化,以及生活医疗水平的提高促使人的平均寿命的延长,我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已不可避免地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为老年人提供全面的保健及护理措施,以满足老年人的各种生理、心理需求,使老年人实现健康老龄化,以成为当务之急。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掌握患者的心理,制定一个全面的护理计划。然而在执行这些计划时,通常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Buzlu等人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1],护士碰到的主要是来自行政管理、沟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但只有少数护士都能够做到自我控制,寻求情感上的支持,以及尝试用积极的方法去解决这些困难。这些问题带来的后果是,年轻护士纷纷寻找机会改学医生、药剂或功能科技师,甚至改行医药销售行业,年纪较长的护士提前退居二线,造成护理行业劳动力的流失。因此,只有认识和解决这些困难,才能使护士更满意自己的工作,从而使其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老年患者护理的质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护士的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护理经验,医院的环境,老年人的性格等等,其中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护士所表现出的乐于接受、愿意提供帮助、正面积极的态度会使老年患者感觉xxx更好的配合治疗;相反,护士负面消极的态度会导致老年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抵制。Lookinland等人通过调查全美国的80多家医院及诊所发现[2],总体上大多数美国护士都能对老年患者持有积极看待的态度。在这点上,大医院的护士比小诊所的护士做得更好,具有老年患者护理的相关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比缺乏此类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做得更好。
在我国,尊重和关爱老人一直是自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优秀传统。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都不能为老年患者提供专门的病房以及专门的护理配套设施,因此有可能出现护士以一贯的态度对待老年患者而忽视老年患者这个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的情况,或是以偏见的态度对待老年患者从而使医患之间产生隔阂的情况。所以,关于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以及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这方面的研究显得迫在眉睫。本文的研究内容将着重从上述@两方面展开。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江苏省扬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90名与老年患者有频繁接触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2份。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包括人口统计学问题,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列出10条困难,可多选),以及Kogan量表(Kogan's Attitudes toward Old People Scale)。Kogan量表是由美国心理学家Kogan于1961年编制[3],最初用于调查医学或护理专业的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该量表基于社会退隐理论,能对被施测人员对老年人的态度作出量化的评价。该量表由34个条目组成,其中积极条目和消极条目各17个。在本研究中,根据我国国情,将条目数缩减为26个,仍保持积极条目和消极条目的比例不变,各13个,根据被测者与测量项目的符合程度采用有6个级别的评分标准:即对于积极条目而言, 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基本不符合、3分代表有一点不符合、4分代表有一点符合,5分代表基本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对于消极条目则反之,6分代表完全不符合、5分代表基本不符合、4分代表有一点不符合、3分代表有一点符合,2分代表基本符合,1代表完全符合。26个条目的总得分从26分~156分,分数越高反映被施测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越积极。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本文中采用的统计学方法有百分比、xxx卡-沃利斯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variance analysis)、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Mann-Whitney U test)等。
2结果
将调查问卷上的人口统计学问题汇总。从表1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年龄在20~29岁护士所占人数最多(),三年制大专毕业的护士所占人数最多(),大多数护士已经结婚(),大多数护士的家庭是只有分母和子女两代人的小家庭(),大多数护士居住在城区(),大多数护士的工作经验只有1~9年(),上轮班的护士所占人数较多()。
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中所遇到的10项典型困难的调查中(表2),的护士认为医院为老年患者提供的病房及设备条件不完善,50%的护士认为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局限性是造成护理工作不能正常进行的原因之一,的护士认为医院在老年患者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的护士觉得与患者或患者陪护家属的沟通存在问题,的护士认为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是造成老年患者护理困难的重要原因,的护士认为家属不愿意参与对老年患者的护理给她们的工作带来困难,的护士选择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的护士认为老年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对医院和医护人员的偏见给她们的护理工作带来影响,17%的护士与医疗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沟通存在问题,的护士认为自己的所做的护理工作没有得到正确的评价会对其产生负面的影响。此外,我们还调查到,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中,的护士遭遇到自身身体方面的问题,如腰背疼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等,的护士则遭遇到心理方面的问题。当碰到这些困难时,的护士选择报告上级,的护士选择自己解决,的护士选择求助于医疗小组中其他成员。
图1所示的是282名护士的Kogan总得分的分布图。从图中可见,此次接受调查的护士的Kogan量表的平均总得分为分。其中最低分63分,最高分136分,80%以上的人总得分在80分和120分之间。总体上来说,此次接受调查的护士对老年病人持比较积极的态度。
表3中,我们将护士的个人情况和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这两项的关联性作统计学分析。从表3的组间比较结果来看,对于护士的个人情况而言,由年g、教育背景、婚姻状况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引起的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差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即可以认为不同年龄(或不同教育背景、婚姻状况、家庭类型、居住地点、工作经验、班制)的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没有差异。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护士的个人情况和其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没有关联性。
表4中,我们将护士在对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这两项的关联性作统计学分析。从表4的组间比较结果来看,10项困难条目组成的10个因素中,除了_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_这一因素外(P=),其他因素的P值均小于。这表明,是否具有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会引起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显著区别,即具备老年护理技能和经验的护士和不具备这方面经验的护士相比,她们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要明显积极。而其它困难对于护士的态度没有显著的影响。
3讨论
在本调查研究中,医院为老年患者提供的病房及设备条件不完善是护士在老年患者护理中所遇到的最常见的困难。国外有报道指出[4],相对于年轻患者而言,病房和设备条件更容易引发老年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尽管目前国内许多大型医院都设有专门的老干部疗养病房,但对于大多数老年患者而言,使用的还是和普通患者同样的病房和和设施,这无疑给护士的护理工作增加了难度。老年患者的身体条件局限性也会对护士的护理工作造成困难。老年患者通常多种疾病缠身,且身体各器官退化较快,造成且听觉、视觉能力下降,行动不便,这使得他们更加依赖护士的帮助。另外,医院对老年患者的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重视也是护士遇到的困难之一。大多数医院都不具备一套针对老年患者的系统的管理方案及长远的管理规划,特别是在人力和物力资源的配备上方面,都显得极为匮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以及患者家属不愿参与老年患者的日常护理也是护士经常遇到的困难。无论从我国法律还是文化上来说,子女赡养并照顾老人都是应该的,但是,有些人认为老年人发生疾病是衰老的必经阶段,对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不抱希望,导致他们对老年患者日常护理的参与不够积极。因此应该建立好护士与老年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医患关系,当老年患者遇到健康方面的问题时,家属能积极帮助护士解决。此外,很多护士反映给老年患者护理造成困难的原因是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验,因此医院应该加强对护士关于老年护理方面的理论和技能培训。
我们发现护士在对老年患者护理中碰到困难时,很容易引起自身的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国外有研究指出[5],经常护理老年患者的护士由于工作压力,最易出现意志消沉、脾气暴躁、睡眠质量下降、精力无法集中、对工作产生厌烦情绪等一系列问题,而这些问题最终导致国家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流失和护理成本的增加。因此医院必须对这些问题加以重视,做到定期对护士进行身体检查和心理辅导,并给予护士适当的休息时间,防止护士过度劳累。
在本研究中,反映护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Kogan总得分随着护士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逐步提高,但是组间得分的区别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而在Gallagher等人研究中[6],发现护士、护工、病房门卫这三类群体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有明显的差别,总体上而言,受教育程度高的护士群体对老年患者持积极的态度,而受教育程度低的护工和病房门卫对老年患者持消极的态度,认为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老年患者的一个关键因素。在这点上与本文的研究结果有所出入,但考虑到被研究对象的职业定位不同,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在情理之中。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缺乏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和经验是影响护士对待老年患者态度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护士遇到的这一困难,医院要重点应对。组织有经验的护士对新进护士进行老年护理方面的技能指导对于改善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是女性护士,本研究没有涉及到护士的性别对老年患者态度的影响。但是有大量的国外文献记载了此类研究。Slevin等人在其研究中指出[7],在英国,女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通常比男护士更加积极,护士的性别与其对老年患者的态度有显著的相关性。Tervo等人在对美国和加拿大各医学院不同性别的学生的调查中发现[8],男学生对待老年患者明显持消极的态度。然而,Howkins等人发现澳大利亚医学院各个年龄段的学生,不论性别,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都是消极的[9]。
4结论
本文调查了我国护士对待老年患者的态度的情况以及在老年护理中遇到的困难。用26条目的Kogan量表为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进行评价,结果被调查对象的Kogan量表总得分平均为分,反映了我国护士总体上对老年患者持积极的态度。在对老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士碰到病房设备条件不完善、患者管理问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问题、患者身体局限性、缺乏老年护理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经验等一系列问题。高校在护理专业开设老年护理的相关课程,卫生管理机构组老年护理方面的培训和颁发资质证书,医院改善老年患者的病房环境和设施条件,这些都将有助于提高护士对老年患者的态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Buzlu, S.,Onan, .,2005.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who give care to cancer patients in the terminal phase[J].Marmara University Journal of Nursing School 63-66 January-April.
[2]Lookinland,S.,Linton,.,Lavender,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persons[J].Journal of National Black Nurses' Association,2002,13(1):6-14.
[3]Kogan, toward old people: the development of a scale and an examination of correlations[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61,62,44-54.
[4]Yü the distinguishing variables in the difficulties experienced by nurses working with and without shifts[J].SD Journal of the 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2002,7(1):199-210.
[5]Büyükcokun, age problems and nursing approaches[M].In: Erefe,(Ed.), Public Health Nursing Handbook. Vehbi Ko? Publications, Birlik Ofset,stanbul,1998:170-183.
[6]Gallagher, S.,Bennett, K.,Halford, comparison of acute and long-term health care personnel's attitudes toward older adult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Practice,2006,12(5):273-279.
[7]Slevin,' attitudes among young adults' implications for a caring profession[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1991,16:1197-1205.
老年护理论文范文大全 第32篇
护理专业包括外科护理和内科护理两种,其中外科护理最为重要,且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为各大医院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但是护理专业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许,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水平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教学现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改革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其目标是培养出创新能力强,具有探索意识的高新人才。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学生实践技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教学重点在临床医学,尤其是外科,需要有很强的临床技能和深厚的理论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简单化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但是高职院校由于能力有限,没有做的这种基本要求。本文对于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个建议,希望能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
1我国高职院校外科护理专业教学现状
理论内容多,授课方法单一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又分为西医护理和中医护理,中医护理的学生需要学习中医基础、中药学、中药养生、中药临床等多方面知识,这些知识涵盖所有的中药知识;西医护理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西医学、药物配量、西药临床等所有西医知识。不论是西医护理专业的学生还是中医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需学习的理论知识量大,高职院校学生学时少,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到所有知识,老师教学多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学习效率低。
实践教学少
现在各大医院对于护理要求越来越高,护理在就业前需要掌握大量的医学理论知识,高职院校学生学时短,学校为了造成教学任务,减少实践操作训练时间,而且现在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的人多,学校场地和设备有限,不能使所有学生都能进行操作培训。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师资力量有限,老师的专业能力不强,遇到不理解的知识一带而过。
学生的学习兴趣欠佳
对于中医护理的学生,他们将精力多放在内科上,忽略外科专业知识,而且在外科知识学习中遇到晦涩的知识增加学生学习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对于中药护理专业,由于药物配方繁多,在记忆和使用方面学生容易混杂,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失误,造成医药事故需负刑事责任,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降低学习兴趣。
2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教学方法落后
外科护理专业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我国高校的专业多数为理论型专业,我国教学模式是理论型专业教学,主要是应对学生考试,很多高职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使得高职院校教学效果差,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之间出现断层,而且理论知识不扎实。高职院校外科护理专业教学课堂上教学方式老旧,课堂以老师讲课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这种填鸭式教学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忽视外科护理专业的特性,抑制学生的发展。
课程安排不合理
我国目前有较多的高职院校是由中专晋升而来,还有一部分是各大高校的附属学校,教学理念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要求,根据调查,我国高职院校为三年制教学,学生学习课时少,老师教学任务重,老师教学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计划,注重教授理论知识,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低,而且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实践操作训练,学生所学的知识浅,不能胜任医院提供的岗位。
理论和实践脱离
现在很多医院不愿接受学校学生前来实习,高职院校的附属医院名气小,医疗设备简单,除了学校学生和老师等校内人员治疗小疾病,其他人员到附属医院就诊少,实习学生参与实训机会少,得不到锻炼。有的院校没有附属医院,也没有足够的资金与医疗机构合作,使得学校学生实习机会微乎其微,学生掌握的知识得不到验证和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最后就被遗忘。
3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改革
注重高职院校外科护理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老师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高质量教学水平老师才能培养优秀人才。我国外科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要注意模范教师的榜样作用,它能引导其他老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改变,提高学校教学水平。其次,高职院校重视老师综合素质培养,改变以往高职院校老师只能在当地医院进修的状况,高职院校增加老师进修经费,为老师提供到权威医疗机构进修的机会。老师们取长补短,完善教学方法。
大量引进专业老师
我国高职院校旨在培养能快速上岗的学生,教学老师需要关注社会对学生的要求变化,学习新型知识并及时传授给学生,还需要学校培养新生力量,填补退休老师的岗位,避免出现断层。
改进教学方法
因为外科护理专业的实用性很强,所以,沿用原有的应试教学方法是远远不能满足当代教学需求的,当然对于原有的教学方式也不能完全的抛弃,需要多种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老师在课堂上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添加情景模拟教学,帮助学生理解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事例分析时可以进行角色分配,老师指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技能,也能巩固学生理论知识。
4结束语
高职专业护理专业教学在以往教学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改革的方法有很多种,学校在实施过程中选取其中科学合理的改革办法,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而且对全校教学进行全方面改革,提升学校教学水平,才能增强高职院校的竞争能力。
本文由admin于2023-12-22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8759.html
上一篇
声乐类开题报告范文(必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