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简短(优选3篇)
- 总结
- 2023-10-24 19:09:09
- 207
急诊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简短 第1篇
关键词:急诊护士;生活质量;健康现状
生活质量是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个体对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存状况的体验[1]。急诊护理工作以急、忙、多学科性、易感染性、涉及暴力事件多为特点[2]。急诊护士是护士中较特殊的群体,环境复杂多变、危重患者多、应急频率高、工作量大、患者对护士要求高,所以,过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会引起护理人员身心疾病。急诊护士长期生活在这个特殊的环境里,其生活质量必然有其特殊性。为了解急诊护士目前生活质量状况,对135名急诊护士进行生活质量调查。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对4所三甲医院及2所二甲医院的135名急诊在职护士进行生活质量调查,三甲医院为100人,二甲医院为35人。其中急诊工作年限1~3年63人,>3~5年31人,5年以上41人,且均为女性。
方法 采用美国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来评价生活质量(QOL)水平。评估的内容包括生活质量的8个维度:躯体功能(PE)、躯体角色(RF)、肌体疼痛(BP)、总的健康状况(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角色(RE)和心理健康(MH),其中躯体健康(PCS)=(PF+RP+BP+GH)/4,精神健康(MCS)=(VT+SF+RE+MH)/4。各维度评分均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 所有问卷汇总后,进行双人2次录入数据和2次校验。使用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各组基线特征的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连续性变量方差检验齐性时,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检验不齐时,非参数Kruskal-Wallis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见表1~4。
3 讨论
急诊工作年限对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 由本调查可知急诊工作年限的长短对急诊护士的生活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数据分析可知急诊工作年限在5年以上的护士其躯体健康与精神健康两方面的均值均小于工作年限为1~3年的急诊护士,而中间段3~5年与本调查的最短年限与最长年限相比,则差异无显著意义。
急诊护士是护士中较特殊的群体,环境复杂多变、危重患者多、应急频率高、工作量大、患者对护士要求高,所以,过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会引起护理人员身心疾病。表现在躯体、心理、社会及物质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主要原因是工作的应激度高和缺少可缓解精神紧张的环境[3]。因此,工作倦怠的程度也较高。黄永兰等[4]的研究表明综合医院护士的工作年限与出现心理症状成正比,工龄的增加使护士对工作产生疲惫感。高年资护士多为科室的护理骨干,常被安排从事一些难度较大的工作,但在工作中又仍处于执行者的地位,个人才能发挥空间较小,难以体验到个人成就感。工作年限为1~3年的急诊护士由于接触急诊护理工作时间不长,对于各项急诊特定工作的实施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相比于工作年限长的护士对急诊的工作的倦怠感就要小很多。高年资护士有着相对娴熟的技能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但考虑到其个人躯体及精神健康因素较之年轻护士处于相对的弱势状态,是否能根据情况考虑改变其工作内容,相应的可以担当_培训者_、_监督者_的角色,为整个急诊护理队伍培育出更优质的_急诊护理新鲜人_,与此同时多为高年资护士创造奖励、培训、晋升的机会,也能让她们更好的体现自身价值,减轻职业倦怠感。急诊科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特性更需要相关外因的存在[5]。因此,建立激励机制,也是改善急诊护士生活质量、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切实可行的方法。
不同级别医院对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影响 本研究中发现,二甲及三甲医院急诊护士的生活质量差异无显著意义,这与黄永兰等[6]对不同规模医院护士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的结果不一致,提示一方面各医院护士之间生活质量的差异在缩小,另一方面抽取二甲医院的样本量不够大,增加样本量后可能会有所变化。同时也反映出二甲医院护理管理者正在通过努力,缩短二甲医院急诊护士与三甲医院急诊护士各方面的差距。
通过本次调查显示急诊护士作为一个特殊人群其生活质量问题值得多方关注,尤其是对于高年资的急诊护士更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扬长避短。在影响急诊护士生活质量的诸因素中,人身安全、工作压力都可以影响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社会支持与急救知识缺乏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建议采取加强急诊安全保卫措施,降低工作压力,提高社会支持和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学习,以提高急诊护士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Medical Out comes to score the SF-36 health survey[M].Boston:Medical Trust,1993:2-21.
[2]刘均娥.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1.
[3]李凌江,梁铎,王湘莲.工作类型与护士生活质量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4):221-224.
[4]黄永兰,王高华,肖祖芬.综合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1):41.
急诊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简短 第2篇
匆匆忙忙的一年,身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人员,正如我们科室的名字一样,一直以来都是急匆匆的。但是,这份“急”却不不是我在工作中的急忙。这份急,来自于对病人治疗的焦急,来自于感受病人痛苦的着急,来自于门外家属们担心的急躁。但这些,却不会在工作中影响到我的心态。在作为急诊科护士的过程中,我自始至终都保持着严谨、仔细、冷静的心态,积极且有效率的去处理好自己的任务,为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
在工作中,我将病人和家属们的“急”背负在身上,这些在我的肩上,成为了责任,成为了动力。他们对“生命”的渴望,更加催促着我作为一名护士的爱心和关心。为此,我才能在这份忙碌的工作中坚持下来,一直默默的为自己的努工作而努力。以下是我的年终个人总结:
一、工作的思想上
作为一名护士,我在工作中一直保持着对病人的爱心和关心,努力的为病人努力和拼搏。但是在,在后来,我又感受到了一份新的心情。那是来源于病房们口的家属们的“担心”!在我们努力挽救病人生命的时候,家属们却只能在外面静静的等候,那种无助和煎熬,我已经见过很多次了,每次看见家属,他们都会焦急的冲上来问病人怎么样了,看到病人家属们在听到病人安然无恙的时候舒缓下来的眉头,我心中的一块大石头也仿佛终于落地,让人感欣喜,感到畅快。但我也知道,生命是脆弱的,为此,我也才让自己背负上了这种期望,希望自己每次的努力都能多增添一份希望。
在思想方面,我在工作中能做到换位思考,认真体会病人和家属的心情,在工作中严格的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管理和要求,并积极的催促自己努力前进。
二、工作方面
在工作上,我总是带着积极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位病人,给病人带来积极乐观的微笑,并严谨仔细的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很多病人都喜欢我的微笑,能让他们感到开朗也让我很开心。但有些病人却也喜欢对我们的工作严格要求,有时候还会刁难。但无论如何,我总是会保持着微笑前进,并努力的为病人带来自己最好的服务。
如今,一年来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在今年里我还学会了调整自己,急诊科的工作确实很累人,但我会好好的调整自己,让自己带着满满的热情面对每一位病人!
急诊护士年终个人的工作总结 叮铃铃,叮铃铃…,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深夜里病房的宁静。是急诊科的电话:“准备送一位三指离断伤的中年男性入住你科,请做好接诊”。刚放下电话,急诊科护士已把经初步处置好的三根离断指送上来了。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把离断指放入冰箱保存,同时通知值班医生,并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
急诊科护士个人工作总结简短 第3篇
研究工具
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调查表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包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护龄、职称、学历、婚姻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情绪转移、工作暴力因素及工作倦怠)。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量表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大量阅读中外文献并结合急诊科护士的基本情况汇编而成。根据情绪管理的内涵将其分为情绪觉察(条目1~5)、情绪表达(条目6~9)、情绪调整(条目10~13)和情绪运用(条目14~18)4个维度,共18个条目,以涵盖情绪管理理论的完整性和外延性。问卷采用Likert4级评分法,每个条目分别赋值1~4分(1分=非常不符合、2分=不符合、3分=符合、4分=非常符合),总分为18~72分,分值越高表示护士情绪管理能力越强。问卷形成后,由6位临床护理专家对各条目进行评判,测得量表的内容效度为;抽取30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预实验,得出该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于两周后重测,其重测信度为,说明该量表内部一致性较好。
调查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经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同意后,由研究者统一发放问卷。发放问卷时使用统一的指导语,让急诊科护士以不记名方式作答,完成后统一回收。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1份,剔除无效问卷9份,回收有效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软件包进行录入,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
2结果
急诊科护士一般资料
本研究调查的182名急诊科护士中,男性10名(%)、女性172名(%);年龄25岁及以下87名(%)、26~30岁64名(%)、31~40岁25名(%)、41岁及以上6名(%);已婚60名(%)、未婚122名(%);中专学历2名(%)、大专学历83名(%)、本科学历92名(%)、研究生学历5名(%);护龄1~5年142名(%)、6~10年22名(%)、10年以上18名(%);初级职称170名(%)、中级职称6名(%)、高级职称6名(%)。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情况
本调查中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总分为(±)分,均分为(±)分,4个维度均分及排序见表1。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的单因素分析
本研究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学历、婚姻状况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不同护龄、职称、是否遭遇过工作暴力、工作倦怠及情绪转移情况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以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能力为因变量,护龄(≥10年=0、<10年=1);职称(初级职称=0、中高级职称=1);暴力因素(未遭受过=0、遭受过暴力=1);情绪转移[以有过情绪转移为参照设置哑变量,X1=可能有过情绪转移(0,1)、X2=没有过(0,1)];工作倦怠[以很有价值为参照设置哑变量,X1=没什么特别的感觉(0,1)、X2=变得麻木(0,1)、X3=没有成就感(0,1)、X4=感觉压抑(0,1)]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最终情绪转移与工作倦怠两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
3讨论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状况分析
情绪管理是个体面对一系列情绪发展变化时,依照社会认同或容忍的方式,采纳的一种灵活的反应或根据具体情境而做出的延迟反应。急诊科的工作以急为特点,面对诸多繁杂的护理工作及各色各样的就诊患者,要求急诊科护士要采取更快、更有效的措施来管理和驾驭好自己的情绪,从而不被情绪左右。本研究显示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总分为(±)分,各维度均分为(±)分,结果表明急诊科护士自我报告的情绪管理水平处于中等水平,这与_等的研究结果相似。从各维度排序来看,情绪调整、情绪觉察及情绪运用3个维度得分较高,提示在日常护理工作或生活中,急诊科护士对自身及他人的情绪都能做到很好地察觉与运用,这可能与急诊科护理队伍中以女性居多,而女性的情感相对细腻,对自身及周围的变化较为敏感有关;但情绪表达这一维度的得分相对较低,说明目前急诊科护士在对自身及引导他人情绪表达方面能力有所欠缺;徐睿峰等在对情绪表达与情绪认知一文中提出了基于“刺激认知-反射输出”的机制,主要认为个体如果负性情绪不能得到正确及时的表达或区分管理,将会产生个体冲突。由此可见,急诊科护士的情绪管理仍有足够的提升空间,护理管理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其正性情绪体验,学会理性地管理情绪和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影响因素分析
工作倦怠影响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
工作倦怠是个体在工作中伴有长期的情感和压力源的应激反应,所表现出的一种情感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国内学者研究显示:急诊科的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较高。本研究发现,通过对急诊科护士的工作自评,变得麻木和没有成就感两项得分较低,这可能和急诊科护士对自己的职业期望与现实状况相差甚远有关。从一般资料可以看出急诊科护士的主力军多在30岁以下,其中25岁以下的护士约占总人数的,这些年轻的护士怀揣着美好的理想进入工作岗位,由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开始感受到角色与期望间大相径庭,极易对工作失去热情,对患者漠不关心;而相对于资历年浅的护士来讲,本研究也发现护龄超过10年,以及中高级职称的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得分要高于低龄和低职称的护士,可能是由于其生活、社会阅历不断积累以及业务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能在紧张的工作中通过自我调节、积极有效的应对方式来维持身心平衡;也可能因为职称较高的护士多在科里担任着行政职务,其个人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相对较好,个人成就感往往高于低龄、低职称的护士,因此,发生工作倦怠感的情况要相对低一些。
情绪转移影响急诊科护士情绪管理
本研究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急诊科护士情绪转移对情绪管理有着负向预测作用,它随情绪管理能力的增强而减弱,或许是急诊科护士长期处在充满压力源的工作环境中,精神高度紧张,既要应对各种突发状况和护理各种患者,又要面对家属的不理解与责难,容易产生情绪不稳,此时若不能管理好情绪,易产生不适当的情绪表达,将负面情绪转移到患者或家人身上,影响到工作甚至家庭和睦。本研究还发现,在工作中遭遇过暴力行为的急诊科护士其情绪管理能力得分水平要略低于没有遭遇过暴力行为的护士,而急诊科作为暴力行为的高发科室也得到了众多国内外研究结果的支持。因此,
本文由叁佰于2023-10-24发表在叁佰资料网,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www.sanbaiyy.com/p/2680.html
上一篇
最新领导干部述职报告(通用3篇)
下一篇
毕业贺卡祝福语大全(必备8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