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美术德育总结(实用3篇)

美术德育总结(实用3篇)

  • 总结
  • 2024-05-01 10:03:43
  • 153

美术德育总结 第1篇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中期的中学生而言,不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xxx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我是建立在以下几个原则的基础上: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xxx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xxx我教育与提高xxx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学生实际。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美术德育总结 第2篇

[关键词]美术课堂;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xxx特说:“绘画可以使孩子一生更加富于色彩,使孩子更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并使孩子具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小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渗透德育呢?

一、让德育渗透于美术资料的欣赏中

小学美术教材中编入了许多非常优秀的美术作品,我们在小学美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小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让他们在美的欣赏中,走进神奇而又辉煌的艺术殿堂,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教师也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在为学生展示优美的美术欣赏资料的同时,激发学生对祖国、对亲人、对大xxx然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感恩一切,关心社会,珍惜幸福美好的生活等情愫。

比如,笔者在教学《走进大xxx然》这节课时,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组美术欣赏的资料图片,有“地旷天高静悄悄”的呼伦贝尔草原,有“山脚盛夏山岭春”的神农架风光,有千里冰封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西湖胜景……小学生通过欣赏这些美术图片,深深地为祖国美好的xxx然风光和大好河山而陶醉,一种骄傲与xxx豪的激情溢于胸怀,一种强烈的热爱大xxx然和保护大xxx然的思想意识也由此而产生。

二、德育渗透于美术教学方式方法中

形象化、直观化是美术教学的特点,这也是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学习习惯的。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结合这些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方法,精心设计和营造活泼而又和谐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很好地激发小学生求知的欲望,也为渗透德育创建了一个有效的平台。我们还要运用好多媒体进行教学,因为多媒体教学容易让学生置身于立体化的教学情景之中,以形象化、直观化的内容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有效的启发和教育。

比如,笔者在教学《世界地球日》这节课时,通过播放相关的资料展示告诉学生,我们整个地球的森林面积在逐步地缩小,物种以惊人的速度减少,环境和空气遭到愈来愈严重的污染,地球是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她既可爱又很容易遭到毁坏,地球已经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了解,内心充满了对地球母亲的担忧,使他们在内心建立起珍惜地球,保护好环境的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明白了地球日的意义。他们在课堂讨论中纷纷表示,今后要多植树净化空气;从我做起,减少“白色污染”;要节约水、电等多种资源;保护动植物,等等。

由此可见,教学方式方法恰当运用,德育的效果会得到质的提高。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我们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理特点,探究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很好渗透德育的教学方式方法,寓教于乐,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德育渗透于美术技能课堂训练中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美术技能训练的教学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在纯技法的训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专心致志,全神贯注,由此来培养学生精益求精、认真求索的良好的品质。

比如,在学习《风筝》这节课时,笔者通过组织学生xxx己动手制作风筝,向学生介绍了山东潍坊的国际“风筝节”。每年的四月风筝节期间,山东潍坊的天空就迎风飘起来xxx世界xxx的风筝好手制作的风筝,流光溢彩,美不胜收。笔者通过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让学生知道风筝起源于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哲学家墨翟制造的等有关知识,使小学生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那样的璀璨多姿。由此,笔者又扩展了课堂知识,使学生了解祖国的剪纸艺术、青铜艺术、雕刻艺术等都堪称经典,傲立于世界艺术之林,一种民族的xxx豪感也油然升起。

四、德育渗透于对学生美术作品的展评中

美术德育总结 第3篇

关键词:新课改;音乐教学;渗透德育

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学,是以音乐的高尚艺术为手段,以歌乐的旋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来向世人展示其xxx身独特的魅力,然而正是因为音乐本身的这种独特的魅力,人们的心灵才得到进化、行为得到更好的美化。在xxx乐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已是一种潮流、一种促进教学的有效教学形式。

一、深层把握音乐教材,将德育贯彻教学全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时刻注意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名合格的xxx乐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鉴赏能力,促进他们对各式各样的音乐、文化、艺术有更好的了解,初步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感观能力。教师也是要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渗透,首先要注意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教材中很多优秀作品都是颇具时代信息和爱国情感的。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就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有个正确的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结合作品对应的背景文化,使学生切身去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鉴赏思维,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德育渗透教育。

二、将德育渗透于教师的形象中,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

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一切活动开展的根本前提。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非专业的从业人员,有的地方甚至对音乐教学并不看重,直接将音乐课改为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专业音乐教师队伍的壮大和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是在音乐中更好渗透德育不可或缺的条件。另外,对专业音乐教师思想教育的重视度也是不能小视的,思想品德的高低对一个人从事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xxx乐教师中大力提倡xxx尊xxx重、xxx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三、渗透德育,更好地加强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

音乐作为多方面并存的学科类别,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展中应在此基础上增设文艺活动多方面的复合型内容。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注重德育的渗透之外,更有必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德育的效力,让学生学习更多课本之外的音乐知识,增强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荣誉感和思想纪律等多方面的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使音乐成为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动力的有效因素之一。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此过程中音乐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通过对学生音乐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音乐教育教学不是一定要培养每位学生都成为有名的音乐家和艺术家,音乐教育教学在此之前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形式,多种课外教学活动和课内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开展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总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有一个优秀的音乐师资队伍,还要注重他们xxx身文化修养和学历水平及德育素质能力的提高,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在这个教改的新时期,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改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看法,因此,高校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在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长期维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使xxx乐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使音乐教学在表现出xxx身的特色的同时,让音乐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艳.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

[2]刘秀芳.谈职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智,2011(6).

[3]旺堆.中学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周刊,2011(4).

[4]孙丽.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建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5]xxx.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教育艺术,2011(6).

[6]xxx.浅谈职高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新课程学习:中,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