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程 > 中专学年总结(通用3篇)

中专学年总结(通用3篇)

  • 总结
  • 2024-04-30 11:50:42
  • 159

中专学年总结 第1篇

[摘要] 本文根据四川省21世纪前20年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目标,采用多种模型对四川省2010年以及2020年的人才需求总量和需求层次进行组合预测。根据四川省历年来人才培养状况及各种层次人才留在四川的比率推测出未来20年内四川省人才供给总量和层次供给量,从而发现人才供需缺口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人才 组合预测 权重 供需缺口

人才预测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它与社会、经济、科技、人口、劳动力、教育的发展,以及与改革开放的需要密切相关。本文旨在通过对四川省未来人才需求的预测,为四川省制定人才规划、分析人才状况、调整人才结构、引导人才流向、完善人才政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使人才总量能够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人才结构能够适应经济结构的调整,以防止结构性的人才供给不足或供给过剩。人才预测是建立在这几方面规划的基础上的综合性预测工作。本文人才的统计口径为具有中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统计范围涵盖了四川省范围内的所有地区、所有行业。

一、人才总量预测

1.数据来源,在本文中所使用到的数据资料分别取自四川省统计年鉴、四川省1990年和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四川省人才统计等。

2.预测模型说明,影响人才需求量及结构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我们首先用单因素模型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采用组合预测的进行预测。

将1990年~2000年的具体数据带入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各个模型的系数,结果通过统计检验:

(1)人才需求总量和从业人员数以及GDP之间的关系:

(2)人才需求总量与全员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

Y=(1)

(3)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与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以及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Y= (2)

Y=(3)

(4)人均受教育程度(本文用平均受教育年限来表示)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

Y= (4)

虽然人均受教育年限和人才数没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但是从经济发展对人均受教育年限的要求可以推算出从业人员的学历结构,与从业人员总数相乘即可得到中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数也即人才需求量。

3.根据四川省“十五”规划和2010年远景发展目标,到2010年基本达到当年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较大进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例,由2005年的∶∶,2010年调整为15∶45∶40,2020年调整为10∶50∶40。根据发展目标,我们将规划进行调整,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从业人员结构调整的目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比重2010年为50∶19∶31,2020年为40∶20∶40。

4.根据调整后的规划目标,我们用四种模型分别预测出2010年、2020年的人才需求总量如表2所示:

5.由上面的结论可以看出,不同模型预测出的结果各不相同,甚至有较大的差距,所以我们综合各种结果,进行组合优化。本文采用拟合优度法对各种预测模型赋以权重,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Sei―― 第i个预测模型的标准误差;n――预测模型的个数。

当各种预测结果比较分散,该模型能予以预测标准误差最小的模型以最大的权重,使预测结果保证拟合优度。

在本文中,n=4,i=1,2,3,4。四个模型的标准误差分别为:Se1=,Se2=,Se3=,Se4=。分别计算权重得:

εi=,ε2=,ε2=.ε4=

根据权重加总得出2010年、2020年人才的需求总量分别为: 万人、万人。再由模型(4)所推出的人才学历结构按照组合预测的结果进行调整即可得出各种学历的人才需求量,如表3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从总量上来讲,四川省人才需求量2000年到200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005年~201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010年~2020年的平均增长率为%。经济的增长对人才的增长需求越来越显著,而在2010年~2020年的速度有所减缓,这与我国控制人口增长的政策是密切相关的(据估计我国的人口将在2010年左右达到峰值)。从人才的层次分布看,较高层次的人才尤其是研究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专科生和中专生的比例则越来越低。从需求的平均增长速度来看,研究生和本科的都高达10%以上,专科和中专的则只有5%左右。

二、人才供给的预测

根据四川省历年各级学校在校生人数、毕业生人数、招生人数,以及各个层次人才留在四川的比率(研究生为,普通本科生为,成人本科为,普通专科为,成人专科为,职业中专为1)大致可以推算出到2010年、2020年四川省各个层次的人才可以达到的数量(已经去除掉退休人数),如表4所示:

从学历层次看,以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人才供给量增长的最快,这与近年来各高等院校的扩招政策是分不开的。专科层次的人才增长速度在未来六年内仍以增加的速度增长,但到2010年后开始下降,中专生的增长速度则在一直降低。从总量来看,在2000年到2020年间,人才供给量都是以递增的速度在增长。从结构上看,中专和大专层次的人才仍占人才总量的绝大多数,分别达到四十多个百分点。

三、人才供需缺口分析

根据四川省人才的供需预测结果,可以得到四川省2010年、2020年的人才缺口数据以及层次分布,如表5所示:

由上表可以看出,就总量来讲,四川省2005年的人才供给是基本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但2010年、2020年的人才供给量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且缺口越来越大。从层次来看:除了专科生外,研究生、本科以及中专层次人才供需的缺口与2005年相比有增无减。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2020年,尤其是较高层次的人才需求如研究生、本科的供需缺口较大,除了因为人才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外,高层次人才的大量流失也是使这一缺口日渐加大的重要原因。

四、人才积累的政策建议

通过对四川省人才供需的分析,笔者对四川省未来人才积累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由专科的供大于求和本科的供不应求来看,各大高校应该拓宽专升本的渠道,鼓励专科毕业生进修本科;也可通过继续教育来提升人才层次实现专科和本科人才的供需平衡。

2.在保证生源质量的基础上循序渐进的扩大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招生量,充实高层次的人才需求。

3.政府应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良好的用人机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吸引、激励留学人员和科学家到四川省创业、工作、讲学,通过各种形式增加高层次的人才数量。

4.人才流失将对经济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从层次结构上看,四川省人才流失以高学历为主,尤其是研究生和本科生。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切实改善高层次人才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并为他们营造一个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牛冲槐:山西省第二、第三产业人才供求情况预测与产业结构调整[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3(6):682~686

[2]xxx:河南省化工专门人才需求预测及对策研究[J].预测1994(6):36~39

[3]xxx:组合预测法分析绿色纺织品的市场销量[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03(6):23~28

[4]安格森・麦迪逊:Monitoring the World Economy1880~1992[M].1996

中专学年总结 第2篇

1.1对象

选取河南某高校400名护理专业大学生进行测试,确定有效问卷383份。其中,一年级142名、二年级145名、三年级96名,年龄(19±2)岁。农村297名,城镇86名。

1.2工具

1.2.1NEO-FFI大五人格简式量表是以Costa等[2]的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ive-factorinventory,NEO-FFI)为基础修订的。共有60个项目,每个项目有5个等级,其神经质、尽责性、外倾性、宜人性和开放性5个因子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分别为0.186、0.181、0.177、0.168、0.173。

1.2.2症状自评量表(SCL-90)SCL-90采用5级评分制[3]。1级:无症状;2级:自觉有症状,但发生不频繁、不严重;3级:自觉有症状,程度为轻度到中度;4级:自觉有症状,程度为中度到严重;5级:自觉有症状,频繁出现,程度十分严重。该量表有90个项目,分为10个因子,统计该量表的各因子得分和总分。

1.3测试程序

测试工作统一进行,统一发放问卷,测评时要求被试对象严格按照工具指导语如实独立完成测试,保证每一位受试对象对答题要求完全理解并能独立完成。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行描述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以及Pearson双因素相关性分析。

2结果

2.1护理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

护理专业大学生在SCL-90躯体化因子上得分低于国内健康人群,而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上得分均高于国内健康人群。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护理专业大学生占14.6%;在各因子得分中,以强迫(30.0%)、人际关系敏感(26.9%)、抑郁(21.4%)、敌对()等问题较为严重。

2.1.1不同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二、三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一年级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为突出,与二、三年级相比较在敌对、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1.2不同来源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来源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与城镇来源的护理专业大学生相比较,在人际关系、抑郁两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见表2。

2.2护理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分析

将NEO-FFI的各个维度与SCL-90总分进行相关分析,只有开放性与SCL-90总分相关性不显著(P>0.05);其他4个因子与SCL-90总分均存在相关性(其中尽责性、外倾性和宜人性存在负相关,神经质存在正相关)(P<0.01)。见表3。

3讨论

中专学年总结 第3篇

关键词 区域经济;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优化

服务区域经济是高等职业教育重要职能。高等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协调是高等职业院校发挥服务区域经济职能的重要前提。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以下简称xxx)成立于2006年,8年来学校从江苏区域经济特点出发,不断调整专业结构,目前基本形成了满足区域经济要求且相对稳定的专业结构。

一、xxx专业设置状况分析

(一)专业设置及变动

从专业分布来看,xxx的23个专业中,没有明确指向第一产业的专业,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有7个(其中,建筑业4个,制造业3个),占比;明确指向第三产业的专业14个,占比;其他专业2个,占比。

(二)专业招生状况

2013年xxx23个专业共招生1964人,比2012年增加了291人,增长率为,在生源趋紧的条件下,招生人数的增加显示xxx获得了考生与家长的认可,办学声誉进一步提高。

在2013年招收的1964人中,从专业指向来看,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800人,占当年招生总人数的;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697人,占比;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而2012年明确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招生587人,占比为;明确指向建筑业的招生人数为440人,占比;其余为指向制造业,占比[1]。xxx招生专业及人数在第二产业内的分布情况见表1。

第三产业是一国经济中最为活跃的一个部分,国家统计部门将第三产业划分为14个产业开展统计。xxx的招生有14个专业明确指向第三产业,共招生838人,占当年招生总数的,xxx面向第三产业的专业共涉及8个行业,具体行业分布见表2。

通过表1和表2可知,2013年xxx的业设置中有的专业指向第三产业,但这些专业的招生数只占该年度xxx招生数的;指向第二产业的专业虽然只有7个,占比,招生数却达到,并没有明显的向第三产业倾斜。

二、区域内专业设置状况比较分析

(一)总体分析

至2013年江苏省共设立高职高专院校82所,基于2012年的招生数据分析xxx专业设置与招生数分布的合理性。

由于全省招生数据过于庞大,江苏城市职业学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单用2012年在宁高职高专招生院校的招生数据与xxx2012年的招生数据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对比见表3。为了更好地看清xxx分行业招生占比与在宁高职招生单位分行业招生占比的差别,制作图1。

由表3和图1可知,xxx与在宁高职招生院校分行业招生比例分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部分行业存在放大和收缩,体现出xxx的专业设置与招生相对集中,利于做大做强相关专业。